時間:2023-05-28 08:21:4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家具設計與工程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論文摘要: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總之,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它必須符合使用者對其功能、結構和審美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國的現代家具藝術不應是單一的,而應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具藝術,要汲取國外好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傳頌“傳統(tǒng)、時代、個性”的三大主題。
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1 家具的歷史演變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早在殷商以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家具了。某些銅器,就是原始形態(tài)的家具,例如周代的銅禁,是一種承受祭品的金屬家具,造型優(yōu)美,樣式簡潔。戰(zhàn)國時代,出現了施繪彩漆的木器家具。漢代,木器家具流行,并且形成了古樸優(yōu)美的風格。到唐代,由于國家興旺,經濟繁榮,家具的造型更加講究,出現了豪華的傾向。宋代是高型家具廣泛普及的時代,家具種類繁多,風格趨于復古。明代家具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瑰寶,是集前人之大成,是歷代家具發(fā)展的高峰。明式家具,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色澤柔潤,紋理美麗,工藝精密,風格典雅。結構科學,卯榫堅固牢實,簡練的雕刻、線腳和金屬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時代藝術品位。明式家具一直延續(xù)到清代,與清式家具并存。清式家具在造型上沒有更多的考究,但使用了更多的裝飾手法,諸如雕刻工藝、漆工藝、鑲嵌工藝等,追求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富麗效果,以致晚清時期的清式家具流于繁瑣、細碎。
到了現代,由于人們生活的習慣、節(jié)奏、觀念、價值有所變化。家具,也出現了一個大變化——傳統(tǒng)與現代化的碰撞、琢磨、調和、融匯。當前流行的家具,造型輕巧精致、色調和諧明亮,實現了造型、裝飾、功能、選材、工藝的緊密統(tǒng)一,具有“簡潔、樸素、自然、精湛、舒適”的風格。
2 現代家具的四大特性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當這種功能達到最大值時,它的外在元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現代社會,影響家具選擇的首要因素已轉換為視覺效果,將外在元素加以整合、而創(chuàng)新的任務是由設計來完成的。
1) 現代家具的造型美
造型,是關乎到家具設計成敗的關鍵。一個好的,優(yōu)美的造型,可以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悅感、舒適感。
一個成功的造型設計,首先要遵循美學中的對比關系:粗與細的對比、圓與方的對比、曲與直的對比。由于這些對比關系,使家具在造型創(chuàng)造上顯得和諧、明快大方、極富現代感且韻律十足。
當今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不僅滿足在舒適感上,而更注重于審美。人們更欣賞,更需要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家具產品。
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造型上,從根本概念出發(fā),考慮人們的未來,考慮人們生活的發(fā)展趨勢,從而設計出超越當前現有水平,創(chuàng)造出人們新生活方式所需求的家具產品來。并且,要根據消費者對家具的功能需求,而萌發(fā)出來的原始構思和沖動形成的產品創(chuàng)意,然后再落實到具體設計去。
例如一件獲中國青年設計師大獎賽的家具作品,就創(chuàng)作了一種全新的椅子家具的形態(tài)。椅子采用“不倒翁”的原理,材料是成形膠合板,整個座椅分為座面、托盤、支撐座三部分,使用同心空心球型,其中托盤和支撐座是在球面上切出圓形截面,座面則在球面上切出一個橢圓面,從任意角度看,都表現出一個蠶蛹的造型。人坐在椅上,可以任意方向轉動,隨意的放松。這種原創(chuàng)家具突破了現有椅子的形態(tài)和結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 現代家具的材質美
家具設計的造型所以能夠給觀賞者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材質。我們知道,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過材料去創(chuàng)造形態(tài)的,沒有合適的材料,那獨特的造型則難以實現,就家具而言,其實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并通過工藝技術去體現出來。
家具材料有二類:一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屬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術上,帶給人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人工處理令其表面質感更為張揚:使光滑的材料有流暢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樸之貌,柔軟的材料有肌膚之感……這些材質的處理還能使家具產生重輕感、軟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們可以說,家具材料的恰當運用,不僅能強化家具的藝術效果,而且也是體現家具品質的重要標志。
家具設計強調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的有機結合,例如金屬與玻璃等人工的精細材料,與粗木、藤條、竹條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屬通過機加工體現出人工材料的精確、規(guī)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則表現出人的手工痕跡,傳遞出一種人性化的東西,所以說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相結合的家具設計,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對比和材料的搭配,將粗獷與細膩、精確與粗放,能夠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體現一種質感的對比,通過不同材料的視覺反差,讓觀賞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細節(jié),以及呈現出家具設計的材質之美。
3) 現代家具的色彩美
色彩,是一種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號,它本身雖沒有感情,但一旦與人們的生活發(fā)生聯系,便成了人們表達情感的工具。在家具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可體現出居住環(huán)境的設計風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職業(yè)特征、審美趣味和文化素養(yǎng)。
家具設計師不僅要運用形態(tài)與質感來表現家具設計的風格,而且還要充分利用色彩來表達設計的情調,他們習慣于從豐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煉、概括,并根據所設計的內容,用色彩語言組成一定的色彩關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適當布局,形成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使其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出一種情感,從而達到吸引和感染消費者的目的。
家具設計的色彩,有時強調其整潔性,這是由于人們對家具的選擇除了要求其舒適感之外,還要求它的易于清潔,許多家具都使用象征清潔衛(wèi)生的淺色系列。在西方家具設計中,如北歐簡約風格的家具設計,其色澤素雅、靜穆,多追求一種單純、寧靜之美,這種風格的設計,主要是依賴于家具功能的選擇、材料的配置以及色彩的搭配。
家具設計的色彩還必須考慮各種不同環(huán)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對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費者不同的特性,決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異: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差異、氣候環(huán)境以及特定時期的流行色,常常體現出不同人種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家具設計師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設計的色彩運用。
因此,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色彩反映著時代精神,包含著人們的情緒因素,體現著文化的潮流。所以,大凡在色彩上能夠跳出傳統(tǒng)框架,注入鮮明個性的家具產品,往往是市場上受歡迎的寵兒。因為,成功的家具都非常注意對色彩的研究,而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層出不窮的各類油漆、面板等裝飾材料,為家具設計提供了廣闊的色彩空間.
4) 現代家具設計應符合人體工程學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奇特就行,還要使用起來舒適方便。現代家具的設計特別強調與人體工程學相結合。人體工程學重視“以人為本”,講求一切為人服務,是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考慮其他因素。
家具產品本身是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設計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心理尺度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guī)律,以便達到安全、實用、方便、舒適、美觀之目的。人體工程學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就是特別強調家具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并對此進行科學的實驗和計測,在進行大量分析的基礎上為家具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把人的工作、學習、休息等生活行為分解成各種姿勢模型,以此為研究家具設計,根據人的立位、坐位和臥位的基準點來規(guī)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間的相互關系。
家具的造型設計、材料的選用及搭配、裝飾紋樣、色彩圖案等就要更多地考慮到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端莊、典雅、色彩深沉;青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簡潔、輕盈、色彩明快;小孩房間的家具色彩跳躍、造型小巧圓潤等。材質的軟硬、色彩的冷暖、裝飾的繁簡等都會引起人們強烈的心理反應,所以,現代家具設計因人而異,更講究個性化。
因此,良好的家具設計可以減輕人的勞動,節(jié)約時間,使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而良好的家具設計得益于正確地使用人體工程學原理。
3 現代家具的風格——中國味
當代,世界是一個 “多元化”的格局。家具設計——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前沿部分,正以多姿多彩的風格,向世界展示著自己迷人的魅力。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誕生了適應工業(yè)化生產方式的新的設計。這種設計是理性、精確、冷漠的,并向著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在發(fā)展中,其單調和不近人情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單一的手法成為了設計師的束縛。于是,現代主義走向沒落,后現代主義興起。后現代重新向著傳統(tǒng)回歸,從傳統(tǒng)中提煉符號語言,然后將其打散、重構,以幽默的態(tài)度形成新的形式。
正如黑格爾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度民族化,高度的情感化,將成為未來設計的一大趨勢。中國社會現在也正處于一個后現代的時期,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
在繼承傳統(tǒng),面向未來的問題上,許多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光是中國的設計師,就連國外的設計大師都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理解。
國外的一些設計師在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與設計時,也能從中汲取靈感,設計出一些很有中國味的家具。這些家具往往大受歡迎,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目前,中國的家具設計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與借鑒一些外國的設計經驗,對形成中國風格的現代家具很有意義。
1949年,漢斯維格納完成了“中國椅”的設計。這把椅子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件經典之作將中國明式圈椅簡化到“多一分嫌重,稍一分嫌輕”的完美境地。這把椅子適用于多種場合,在國內外均獲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維格納的“中國椅”在造型與空間的關系上,對明式圈椅基本上未作改動。選材上以天然木材為主,以木材自身的紋理作為椅子的主要裝飾。整體上給人以樸素、典雅、自然、空靈的感受,符合明式家具的基本藝術特征。維格納對明式圈椅的改造主要表現于裝飾的精簡——素雅。獨板靠背上的局部精雕被完全舍棄了,表現出現代工業(yè)產品的簡約性。在座面上增設椅墊,增加柔軟度和透氣性,令使用更加舒適。椅腿造型上粗下細,氣勢上不如明式圈椅莊嚴混厚,但增加了輕松活潑的趣味,表達出現代生活的氣息。
但我們應看到,異域飄來的“中國味”,不論它有多“中國”,也不會成為未來中國家具的主流。因為這些設計是異域時空的產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設計體系下的產物。比如維格納的“中國椅”,很明顯是斯堪的那維亞風格。如果將每種風格的設計比喻成一張網的話,那么,這種設計是其他網上的網結點,只是在外貌上有點像我們這個網罷了。中國需要的是一張屬于自己的大網,而不是別人網上的節(jié)點。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我國現代的家具設計師們,在接受“多元化”的,各種設計風格的同時,也不忘繼承和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家具藝術。
從明式家具中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的“形象、空間和時間的模糊”來設計現代家具,讓家具從形式中透出中國特有的“神和勢”。
近期,在同濟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家具設計藝術展,“中國味”強烈地沖擊著參觀者的視線。師生們設計制作的一床一桌,一柜一架,不僅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而且體現著現代審美精神。如這件名叫“圈床”的新穎設計,借鑒了明清的架子床,打破原有床的四方形構造,以圍合形式把休息、休閑、閱讀等功能結合在一起。這件作品實現了與現代造型、現代材料相結合,使欣賞價值與使用價值融為一體。
旅英學者李亦文先生,將中國藝術哲學提煉為三個方面:樸素之美,實用之道和文質彬彬。因此,在設計中,我們努力把握材料、形態(tài)、色質與工藝之間的合理關系,突出表現材料自身的特征。并且,以中國傳統(tǒng)形式為元素,從中抽取符號,加以變形,以“后現代”的手法重組,結合在作品中。這樣,裝飾符號的反復運用加強了家具的整體感,對其功能性的增加使家具呈現出與傳統(tǒng)的差異。
“中國味”的家具,造型更趨簡潔,使用更加舒適。它是從中國五千年家具文化的沉淀中生發(fā)而來,帶有中華民族不滅的印記。它不是對中國文化要素的簡單拼湊,而是從作品的意境里表達出中國特有的內涵,并面向現代人的生活——簡約、舒適和靈活。
總之,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它必須符合使用者對其功能、結構和審美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國的現代家具藝術不應是單一的,而應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具藝術,要汲取國外好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傳頌“傳統(tǒng)、時代、個性”的三大主題。
主要參考書目:
1 M 世界現代設計史
新世紀出版社
1995年
王受之 著
2 M 中國工藝美術史
知識出版社
1985年
自秉 著
3 M 中國裝飾文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展望之 著
4 M 美術技法大全
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0年
陳小清 著
5 M 色彩應用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0年
孔新苗 著
6 M 現代與后現代
中國美術出版社
論文摘要: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總之,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它必須符合使用者對其功能、結構和審美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國的現代家具藝術不應是單一的,而應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具藝術,要汲取國外好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傳頌“傳統(tǒng)、時代、個性”的三大主題。
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1家具的歷史演變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早在殷商以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家具了。某些銅器,就是原始形態(tài)的家具,例如周代的銅禁,是一種承受祭品的金屬家具,造型優(yōu)美,樣式簡潔。戰(zhàn)國時代,出現了施繪彩漆的木器家具。漢代,木器家具流行,并且形成了古樸優(yōu)美的風格。到唐代,由于國家興旺,經濟繁榮,家具的造型更加講究,出現了豪華的傾向。宋代是高型家具廣泛普及的時代,家具種類繁多,風格趨于復古。明代家具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瑰寶,是集前人之大成,是歷代家具發(fā)展的高峰。明式家具,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色澤柔潤,紋理美麗,工藝精密,風格典雅。結構科學,卯榫堅固牢實,簡練的雕刻、線腳和金屬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時代藝術品位。明式家具一直延續(xù)到清代,與清式家具并存。清式家具在造型上沒有更多的考究,但使用了更多的裝飾手法,諸如雕刻工藝、漆工藝、鑲嵌工藝等,追求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富麗效果,以致晚清時期的清式家具流于繁瑣、細碎。
到了現代,由于人們生活的習慣、節(jié)奏、觀念、價值有所變化。家具,也出現了一個大變化——傳統(tǒng)與現代化的碰撞、琢磨、調和、融匯。當前流行的家具,造型輕巧精致、色調和諧明亮,實現了造型、裝飾、功能、選材、工藝的緊密統(tǒng)一,具有“簡潔、樸素、自然、精湛、舒適”的風格。
2現代家具的四大特性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當這種功能達到最大值時,它的外在元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現代社會,影響家具選擇的首要因素已轉換為視覺效果,將外在元素加以整合、而創(chuàng)新的任務是由設計來完成的。
1)現代家具的造型美
造型,是關乎到家具設計成敗的關鍵。一個好的,優(yōu)美的造型,可以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悅感、舒適感。
一個成功的造型設計,首先要遵循美學中的對比關系:粗與細的對比、圓與方的對比、曲與直的對比。由于這些對比關系,使家具在造型創(chuàng)造上顯得和諧、明快大方、極富現代感且韻律十足。
當今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不僅滿足在舒適感上,而更注重于審美。人們更欣賞,更需要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家具產品。
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造型上,從根本概念出發(fā),考慮人們的未來,考慮人們生活的發(fā)展趨勢,從而設計出超越當前現有水平,創(chuàng)造出人們新生活方式所需求的家具產品來。并且,要根據消費者對家具的功能需求,而萌發(fā)出來的原始構思和沖動形成的產品創(chuàng)意,然后再落實到具體設計去。
例如一件獲中國青年設計師大獎賽的家具作品,就創(chuàng)作了一種全新的椅子家具的形態(tài)。椅子采用“不倒翁”的原理,材料是成形膠合板,整個座椅分為座面、托盤、支撐座三部分,使用同心空心球型,其中托盤和支撐座是在球面上切出圓形截面,座面則在球面上切出一個橢圓面,從任意角度看,都表現出一個蠶蛹的造型。人坐在椅上,可以任意方向轉動,隨意的放松。這種原創(chuàng)家具突破了現有椅子的形態(tài)和結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現代家具的材質美
家具設計的造型所以能夠給觀賞者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材質。我們知道,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過材料去創(chuàng)造形態(tài)的,沒有合適的材料,那獨特的造型則難以實現,就家具而言,其實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并通過工藝技術去體現出來。
家具材料有二類:一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屬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術上,帶給人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人工處理令其表面質感更為張揚:使光滑的材料有流暢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樸之貌,柔軟的材料有肌膚之感……這些材質的處理還能使家具產生重輕感、軟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們可以說,家具材料的恰當運用,不僅能強化家具的藝術效果,而且也是體現家具品質的重要標志。
家具設計強調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的有機結合,例如金屬與玻璃等人工的精細材料,與粗木、藤條、竹條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屬通過機加工體現出人工材料的精確、規(guī)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則表現出人的手工痕跡,傳遞出一種人性化的東西,所以說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相結合的家具設計,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對比和材料的搭配,將粗獷與細膩、精確與粗放,能夠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體現一種質感的對比,通過不同材料的視覺反差,讓觀賞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細節(jié),以及呈現出家具設計的材質之美。
3)現代家具的色彩美
色彩,是一種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號,它本身雖沒有感情,但一旦與人們的生活發(fā)生聯系,便成了人們表達情感的工具。在家具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可體現出居住環(huán)境的設計風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職業(yè)特征、審美趣味和文化素養(yǎng)。
家具設計師不僅要運用形態(tài)與質感來表現家具設計的風格,而且還要充分利用色彩來表達設計的情調,他們習慣于從豐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煉、概括,并根據所設計的內容,用色彩語言組成一定的色彩關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適當布局,形成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使其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出一種情感,從而達到吸引和感染消費者的目的。
家具設計的色彩,有時強調其整潔性,這是由于人們對家具的選擇除了要求其舒適感之外,還要求它的易于清潔,許多家具都使用象征清潔衛(wèi)生的淺色系列。在西方家具設計中,如北歐簡約風格的家具設計,其色澤素雅、靜穆,多追求一種單純、寧靜之美,這種風格的設計,主要是依賴于家具功能的選擇、材料的配置以及色彩的搭配。
家具設計的色彩還必須考慮各種不同環(huán)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對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費者不同的特性,決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異:不同的、文化差異、氣候環(huán)境以及特定時期的流行色,常常體現出不同人種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家具設計師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設計的色彩運用。
因此,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色彩反映著時代精神,包含著人們的情緒因素,體現著文化的潮流。所以,大凡在色彩上能夠跳出傳統(tǒng)框架,注入鮮明個性的家具產品,往往是市場上受歡迎的寵兒。因為,成功的家具都非常注意對色彩的研究,而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層出不窮的各類油漆、面板等裝飾材料,為家具設計提供了廣闊的色彩空間.
4)現代家具設計應符合人體工程學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奇特就行,還要使用起來舒適方便。現代家具的設計特別強調與人體工程學相結合。人體工程學重視“以人為本”,講求一切為人服務,是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考慮其他因素。
家具產品本身是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設計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心理尺度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guī)律,以便達到安全、實用、方便、舒適、美觀之目的。人體工程學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就是特別強調家具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并對此進行科學的實驗和計測,在進行大量分析的基礎上為家具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把人的工作、學習、休息等生活行為分解成各種姿勢模型,以此為研究家具設計,根據人的立位、坐位和臥位的基準點來規(guī)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間的相互關系。
家具的造型設計、材料的選用及搭配、裝飾紋樣、色彩圖案等就要更多地考慮到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端莊、典雅、色彩深沉;青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簡潔、輕盈、色彩明快;小孩房間的家具色彩跳躍、造型小巧圓潤等。材質的軟硬、色彩的冷暖、裝飾的繁簡等都會引起人們強烈的心理反應,所以,現代家具設計因人而異,更講究個性化。
因此,良好的家具設計可以減輕人的勞動,節(jié)約時間,使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而良好的家具設計得益于正確地使用人體工程學原理。
3現代家具的風格——中國味
當代,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格局。家具設計——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前沿部分,正以多姿多彩的風格,向世界展示著自己迷人的魅力。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誕生了適應工業(yè)化生產方式的新的設計。這種設計是理性、精確、冷漠的,并向著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在發(fā)展中,其單調和不近人情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單一的手法成為了設計師的束縛。于是,現代主義走向沒落,后現代主義興起。后現代重新向著傳統(tǒng)回歸,從傳統(tǒng)中提煉符號語言,然后將其打散、重構,以幽默的態(tài)度形成新的形式。正如黑格爾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度民族化,高度的情感化,將成為未來設計的一大趨勢。中國社會現在也正處于一個后現代的時期,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
在繼承傳統(tǒng),面向未來的問題上,許多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光是中國的設計師,就連國外的設計大師都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理解。
國外的一些設計師在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與設計時,也能從中汲取靈感,設計出一些很有中國味的家具。這些家具往往大受歡迎,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目前,中國的家具設計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與借鑒一些外國的設計經驗,對形成中國風格的現代家具很有意義。
1949年,漢斯維格納完成了“中國椅”的設計。這把椅子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件經典之作將中國明式圈椅簡化到“多一分嫌重,稍一分嫌輕”的完美境地。這把椅子適用于多種場合,在國內外均獲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維格納的“中國椅”在造型與空間的關系上,對明式圈椅基本上未作改動。選材上以天然木材為主,以木材自身的紋理作為椅子的主要裝飾。整體上給人以樸素、典雅、自然、空靈的感受,符合明式家具的基本藝術特征。維格納對明式圈椅的改造主要表現于裝飾的精簡——素雅。獨板靠背上的局部精雕被完全舍棄了,表現出現代工業(yè)產品的簡約性。在座面上增設椅墊,增加柔軟度和透氣性,令使用更加舒適。椅腿造型上粗下細,氣勢上不如明式圈椅莊嚴混厚,但增加了輕松活潑的趣味,表達出現代生活的氣息。
但我們應看到,異域飄來的“中國味”,不論它有多“中國”,也不會成為未來中國家具的主流。因為這些設計是異域時空的產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設計體系下的產物。比如維格納的“中國椅”,很明顯是斯堪的那維亞風格。如果將每種風格的設計比喻成一張網的話,那么,這種設計是其他網上的網結點,只是在外貌上有點像我們這個網罷了。中國需要的是一張屬于自己的大網,而不是別人網上的節(jié)點。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我國現代的家具設計師們,在接受“多元化”的,各種設計風格的同時,也不忘繼承和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家具藝術。
從明式家具中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的“形象、空間和時間的模糊”來設計現代家具,讓家具從形式中透出中國特有的“神和勢”。
近期,在同濟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家具設計藝術展,“中國味”強烈地沖擊著參觀者的視線。師生們設計制作的一床一桌,一柜一架,不僅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而且體現著現代審美精神。如這件名叫“圈床”的新穎設計,借鑒了明清的架子床,打破原有床的四方形構造,以圍合形式把休息、休閑、閱讀等功能結合在一起。這件作品實現了與現代造型、現代材料相結合,使欣賞價值與使用價值融為一體。
旅英學者李亦文先生,將中國藝術哲學提煉為三個方面:樸素之美,實用之道和文質彬彬。因此,在設計中,我們努力把握材料、形態(tài)、色質與工藝之間的合理關系,突出表現材料自身的特征。并且,以中國傳統(tǒng)形式為元素,從中抽取符號,加以變形,以“后現代”的手法重組,結合在作品中。這樣,裝飾符號的反復運用加強了家具的整體感,對其功能性的增加使家具呈現出與傳統(tǒng)的差異。
“中國味”的家具,造型更趨簡潔,使用更加舒適。它是從中國五千年家具文化的沉淀中生發(fā)而來,帶有中華民族不滅的印記。它不是對中國文化要素的簡單拼湊,而是從作品的意境里表達出中國特有的內涵,并面向現代人的生活——簡約、舒適和靈活。
總之,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它必須符合使用者對其功能、結構和審美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國的現代家具藝術不應是單一的,而應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具藝術,要汲取國外好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傳頌“傳統(tǒng)、時代、個性”的三大主題。
主要參考書目:
1M世界現代設計史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王受之著
2M中國工藝美術史知識出版社1985年自秉著
3M中國裝飾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展望之著
4M美術技法大全四川美術出版社1990年陳小清著
論文摘要: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總之,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它必須符合使用者對其功能、結構和審美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國的現代家具藝術不應是單一的,而應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具藝術,要汲取國外好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傳頌“傳統(tǒng)、時代、個性”的三大主題。
居室內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們起居飲食都離不開它們。家具是建筑與人之間的媒介,它通過形式和尺度在室內空間和個人之間形成一種尺度,在我們的工作和活動中將室內變得適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內空間也會因家具,而變得舒適、美觀。
1家具的歷史演變
家具,從幾千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到今天絢麗多彩的現代家具,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新,無論是制作材料、造型設計、結構、色澤,還是風格特色都在不斷變化。
早在殷商以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家具了。某些銅器,就是原始形態(tài)的家具,例如周代的銅禁,是一種承受祭品的金屬家具,造型優(yōu)美,樣式簡潔。戰(zhàn)國時代,出現了施繪彩漆的木器家具。漢代,木器家具流行,并且形成了古樸優(yōu)美的風格。到唐代,由于國家興旺,經濟繁榮,家具的造型更加講究,出現了豪華的傾向。宋代是高型家具廣泛普及的時代,家具種類繁多,風格趨于復古。明代家具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瑰寶,是集前人之大成,是歷代家具發(fā)展的高峰。明式家具,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色澤柔潤,紋理美麗,工藝精密,風格典雅。結構科學,卯榫堅固牢實,簡練的雕刻、線腳和金屬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時代藝術品位。明式家具一直延續(xù)到清代,與清式家具并存。清式家具在造型上沒有更多的考究,但使用了更多的裝飾手法,諸如雕刻工藝、漆工藝、鑲嵌工藝等,追求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富麗效果,以致晚清時期的清式家具流于繁瑣、細碎。
到了現代,由于人們生活的習慣、節(jié)奏、觀念、價值有所變化。家具,也出現了一個大變化——傳統(tǒng)與現代化的碰撞、琢磨、調和、融匯。當前流行的家具,造型輕巧精致、色調和諧明亮,實現了造型、裝飾、功能、選材、工藝的緊密統(tǒng)一,具有“簡潔、樸素、自然、精湛、舒適”的風格。
2現代家具的四大特性
家具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功能。當這種功能達到最大值時,它的外在元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適度等等,構成了家具的個性特點。
現代社會,影響家具選擇的首要因素已轉換為視覺效果,將外在元素加以整合、而創(chuàng)新的任務是由設計來完成的。
1)現代家具的造型美
造型,是關乎到家具設計成敗的關鍵。一個好的,優(yōu)美的造型,可以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悅感、舒適感。
一個成功的造型設計,首先要遵循美學中的對比關系:粗與細的對比、圓與方的對比、曲與直的對比。由于這些對比關系,使家具在造型創(chuàng)造上顯得和諧、明快大方、極富現代感且韻律十足。
當今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不僅滿足在舒適感上,而更注重于審美。人們更欣賞,更需要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家具產品。
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造型上,從根本概念出發(fā),考慮人們的未來,考慮人們生活的發(fā)展趨勢,從而設計出超越當前現有水平,創(chuàng)造出人們新生活方式所需求的家具產品來。并且,要根據消費者對家具的功能需求,而萌發(fā)出來的原始構思和沖動形成的產品創(chuàng)意,然后再落實到具體設計去。
例如一件獲中國青年設計師大獎賽的家具作品,就創(chuàng)作了一種全新的椅子家具的形態(tài)。椅子采用“不倒翁”的原理,材料是成形膠合板,整個座椅分為座面、托盤、支撐座三部分,使用同心空心球型,其中托盤和支撐座是在球面上切出圓形截面,座面則在球面上切出一個橢圓面,從任意角度看,都表現出一個蠶蛹的造型。人坐在椅上,可以任意方向轉動,隨意的放松。這種原創(chuàng)家具突破了現有椅子的形態(tài)和結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現代家具的材質美
家具設計的造型所以能夠給觀賞者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材質。我們知道,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過材料去創(chuàng)造形態(tài)的,沒有合適的材料,那獨特的造型則難以實現,就家具而言,其實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并通過工藝技術去體現出來。
家具材料有二類:一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屬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術上,帶給人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人工處理令其表面質感更為張揚:使光滑的材料有流暢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樸之貌,柔軟的材料有肌膚之感……這些材質的處理還能使家具產生重輕感、軟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們可以說,家具材料的恰當運用,不僅能強化家具的藝術效果,而且也是體現家具品質的重要標志。
家具設計強調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的有機結合,例如金屬與玻璃等人工的精細材料,與粗木、藤條、竹條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屬通過機加工體現出人工材料的精確、規(guī)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則表現出人的手工痕跡,傳遞出一種人性化的東西,所以說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相結合的家具設計,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對比和材料的搭配,將粗獷與細膩、精確與粗放,能夠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體現一種質感的對比,通過不同材料的視覺反差,讓觀賞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細節(jié),以及呈現出家具設計的材質之美。
3)現代家具的色彩美
色彩,是一種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號,它本身雖沒有感情,但一旦與人們的生活發(fā)生聯系,便成了人們表達情感的工具。在家具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可體現出居住環(huán)境的設計風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職業(yè)特征、審美趣味和文化素養(yǎng)。
家具設計師不僅要運用形態(tài)與質感來表現家具設計的風格,而且還要充分利用色彩來表達設計的情調,他們習慣于從豐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煉、概括,并根據所設計的內容,用色彩語言組成一定的色彩關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適當布局,形成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使其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出一種情感,從而達到吸引和感染消費者的目的。
家具設計的色彩,有時強調其整潔性,這是由于人們對家具的選擇除了要求其舒適感之外,還要求它的易于清潔,許多家具都使用象征清潔衛(wèi)生的淺色系列。在西方家具設計中,如北歐簡約風格的家具設計,其色澤素雅、靜穆,多追求一種單純、寧靜之美,這種風格的設計,主要是依賴于家具功能的選擇、材料的配置以及色彩的搭配。
家具設計的色彩還必須考慮各種不同環(huán)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對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費者不同的特性,決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異:不同的、文化差異、氣候環(huán)境以及特定時期的流行色,常常體現出不同人種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家具設計師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設計的色彩運用。
因此,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色彩反映著時代精神,包含著人們的情緒因素,體現著文化的潮流。所以,大凡在色彩上能夠跳出傳統(tǒng)框架,注入鮮明個性的家具產品,往往是市場上受歡迎的寵兒。因為,成功的家具都非常注意對色彩的研究,而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層出不窮的各類油漆、面板等裝飾材料,為家具設計提供了廣闊的色彩空間.
4)現代家具設計應符合人體工程學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奇特就行,還要使用起來舒適方便。現代家具的設計特別強調與人體工程學相結合。人體工程學重視“以人為本”,講求一切為人服務,是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考慮其他因素。
家具產品本身是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設計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心理尺度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guī)律,以便達到安全、實用、方便、舒適、美觀之目的。人體工程學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就是特別強調家具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并對此進行科學的實驗和計測,在進行大量分析的基礎上為家具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把人的工作、學習、休息等生活行為分解成各種姿勢模型,以此為研究家具設計,根據人的立位、坐位和臥位的基準點來規(guī)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間的相互關系。
家具的造型設計、材料的選用及搭配、裝飾紋樣、色彩圖案等就要更多地考慮到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端莊、典雅、色彩深沉;青年人房間的家具造型簡潔、輕盈、色彩明快;小孩房間的家具色彩跳躍、造型小巧圓潤等。材質的軟硬、色彩的冷暖、裝飾的繁簡等都會引起人們強烈的心理反應,所以,現代家具設計因人而異,更講究個性化。
因此,良好的家具設計可以減輕人的勞動,節(jié)約時間,使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而良好的家具設計得益于正確地使用人體工程學原理。
3現代家具的風格——中國味
當代,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格局。家具設計——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前沿部分,正以多姿多彩的風格,向世界展示著自己迷人的魅力。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誕生了適應工業(yè)化生產方式的新的設計。這種設計是理性、精確、冷漠的,并向著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在發(fā)展中,其單調和不近人情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單一的手法成為了設計師的束縛。于是,現代主義走向沒落,后現代主義興起。后現代重新向著傳統(tǒng)回歸,從傳統(tǒng)中提煉符號語言,然后將其打散、重構,以幽默的態(tài)度形成新的形式。
正如黑格爾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度民族化,高度的情感化,將成為未來設計的一大趨勢。中國社會現在也正處于一個后現代的時期,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
在繼承傳統(tǒng),面向未來的問題上,許多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光是中國的設計師,就連國外的設計大師都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理解。
國外的一些設計師在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與設計時,也能從中汲取靈感,設計出一些很有中國味的家具。這些家具往往大受歡迎,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目前,中國的家具設計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與借鑒一些外國的設計經驗,對形成中國風格的現代家具很有意義。
1949年,漢斯維格納完成了“中國椅”的設計。這把椅子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件經典之作將中國明式圈椅簡化到“多一分嫌重,稍一分嫌輕”的完美境地。這把椅子適用于多種場合,在國內外均獲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維格納的“中國椅”在造型與空間的關系上,對明式圈椅基本上未作改動。選材上以天然木材為主,以木材自身的紋理作為椅子的主要裝飾。整體上給人以樸素、典雅、自然、空靈的感受,符合明式家具的基本藝術特征。維格納對明式圈椅的改造主要表現于裝飾的精簡——素雅。獨板靠背上的局部精雕被完全舍棄了,表現出現代工業(yè)產品的簡約性。在座面上增設椅墊,增加柔軟度和透氣性,令使用更加舒適。椅腿造型上粗下細,氣勢上不如明式圈椅莊嚴混厚,但增加了輕松活潑的趣味,表達出現代生活的氣息。
但我們應看到,異域飄來的“中國味”,不論它有多“中國”,也不會成為未來中國家具的主流。因為這些設計是異域時空的產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設計體系下的產物。比如維格納的“中國椅”,很明顯是斯堪的那維亞風格。如果將每種風格的設計比喻成一張網的話,那么,這種設計是其他網上的網結點,只是在外貌上有點像我們這個網罷了。中國需要的是一張屬于自己的大網,而不是別人網上的節(jié)點。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我國現代的家具設計師們,在接受“多元化”的,各種設計風格的同時,也不忘繼承和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家具藝術。
從明式家具中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的“形象、空間和時間的模糊”來設計現代家具,讓家具從形式中透出中國特有的“神和勢”。
近期,在同濟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家具設計藝術展,“中國味”強烈地沖擊著參觀者的視線。師生們設計制作的一床一桌,一柜一架,不僅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而且體現著現代審美精神。如這件名叫“圈床”的新穎設計,借鑒了明清的架子床,打破原有床的四方形構造,以圍合形式把休息、休閑、閱讀等功能結合在一起。這件作品實現了與現代造型、現代材料相結合,使欣賞價值與使用價值融為一體。
旅英學者李亦文先生,將中國藝術哲學提煉為三個方面:樸素之美,實用之道和文質彬彬。因此,在設計中,我們努力把握材料、形態(tài)、色質與工藝之間的合理關系,突出表現材料自身的特征。并且,以中國傳統(tǒng)形式為元素,從中抽取符號,加以變形,以“后現代”的手法重組,結合在作品中。這樣,裝飾符號的反復運用加強了家具的整體感,對其功能性的增加使家具呈現出與傳統(tǒng)的差異。
1.研究的意義及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具產業(yè)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與整個家具行業(yè)相比,學校家具業(y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模塊化應用于學生公寓的研究工作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面對如今市場家具模塊化的發(fā)展,學生公寓家具模塊化設計方法是很必要的,模塊化設計是通過設計具有標準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塊,達到組合多樣化的目的。
本文主要通過探討學生公寓家具模塊化設計的方法和思路,對家具模塊化進行分析,在美學設計的角度上,對學生公寓家具進行模塊的建立、模塊的選擇、模塊的組合,充分體現出模塊化的實施過程。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合理的劃分來提高學生公寓內部空間的使用效率,為學生提供功能豐富、使用安全、設計美觀、靈活多變、相對獨立的家具,以符合現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滿足學習生活的需要,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研究的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學生公寓組合家具進行模塊化設計,結合學生公寓布局相關規(guī)則,研究實用、合理、高效的公寓空間布局方法,利用量化的算法合理地評價量化學生公寓布局,從而改善布局的效率以及優(yōu)化布局的格局,使學生公寓組合家具模塊化設計具有如下特點:
模塊化設計可以創(chuàng)造多種不同形態(tài)的產品,而且是降低產品成本,縮短生產周期的一種有效方法。所以,采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對學生公寓設計進行探討,一方面有利于標準化的設計和規(guī)范的管理,另外一方面能充分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節(jié)約資源,可提高學校家具行業(yè)的市場競爭力,保持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在家具業(yè)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沁m合時展要求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對于促進現代工業(yè)進步與模塊化的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與指導意義。
3.國內外研究的情況
20世紀初期,德意志制造聯盟的HermanMuthesius開始倡導標準化。后來包豪斯校長WalterGropius進一步強調了標準化的重要性,并聯合部分設計師進行標準化設計以實現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二戰(zhàn)以后,重建歐洲使得家具業(yè)十分需要生產效率高、標準化、系列化、便于裝配且具有良好結合性能的家具。在這種情況下,32mm系統(tǒng)應運而生,產生了“部件即產品”的全新概念。它是以單元組合設計理論為指導,通過對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包裝、運輸、現場裝配來完成板式家具產品。70年代,32mm系統(tǒng)的逐步成熟,生產設備、五金件及原材料生產實現了模數化、系統(tǒng)化,拆卸設計模式在板式家具生產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
而在我們中國,在傳統(tǒng)家具設計中就已經體現出模塊化設計的概念,主要是體現在幾案類家具中。從宋朝黃伯思設計的“燕幾”,到明代戈汕設計的“蝶幾”,到后來的組合式家具“匡幾”和“套幾”,無不將模塊化設計的意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宋朝由黃伯思設計的“燕幾”(如圖1所示),以七張幾桌為單元,可以拼合成25件76種格局的組合桌。這七個單位三種規(guī)格是:長7尺,寬1.75尺的長桌兩張;長5.25尺,寬1.75尺的中型長桌兩張;長3.5尺,寬1.75尺的小長桌三張。可見,它們的寬度相同,而長度則分別是寬度的4、3、2倍。
明代戈汕設計的“蝶幾”(如圖2所示)是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組合而成,計六種十三只小幾。能組成瓶、山、鼎、亭和蝴蝶等方類、直類、曲類、空類和雜類等130多種形式,變幻無窮。
“匡幾”(如圖3所示)以委婉勝,拆卸后的小部位可整理成箱,組裝后可成架、成柜。變化組合更見精妙之處。
“套幾”(如圖4所示)是清代制作得十分有特色的家具。套幾使用方便,一般為四件套,同樣式樣的幾逐個減小可分可合,使用靈活,可根據需要決定是套用還是拉出分別使用,故名套幾。這種套幾的組合方式在現代模塊家具中仍有運用。
從20世紀后期開始,我國對于家具模塊化的重要研究、重要的學術理論為家具模塊化設計奠定了穩(wěn)固的基礎。
楊文嘉教授在1992年和2002年在《家具》雜志上連載了文章《32mm系統(tǒng)家具的應用》以及《嶄新的制造模式:大規(guī)模定制》。為我國家具模塊化設計開了先河,行業(yè)開始關注系統(tǒng)家具的設計,并為中國家具業(yè)實現大規(guī)模定制和家具模塊化設計奠定了基礎。胡劍虹博士2002年的博士論文《面向大規(guī)模定制的家具設計與制造――住宅家具系統(tǒng)設計》重點討論了家具模塊化設計當中標準板的設計方法以及家具的接口設計,為我國家具模塊化設計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隨后,林海博士2003年的博士論文《面向大規(guī)模定制的家具設計與制造――論家具的模塊化設計》中明確研究了大規(guī)模定制下的家具模塊化設計的系統(tǒng)框架與設計的方法、步驟,提出家具產品通用化、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思想。
近幾年,與家具產業(yè)息息相關的主要體現在板式家具的模塊化的設計上,最突出和集中的是應用在廚房空間的櫥柜模塊化設計。此外,重點大多都是以宏觀的角度,分析家具模塊化的等相關理論,對于家具模塊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其中具有代表作用學術研究如東北林業(yè)大學楊玲的碩士論文《模塊組合家具的設計研究》,南京林業(yè)大學李雪蓮的碩士論文《家具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與設計實務》,南京林業(yè)大學柳獻忠博士的博士論文《現代美式家具結構模塊化及其應用研究》等,都在家具的模塊化概念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與觀點。如重點研究拆裝、組裝等家具形式,拓展了模塊組合家具的范圍,借鑒其優(yōu)點和長處,豐富和發(fā)展模塊組合家具的設計和生產;研究了如何令不同結構的產品在最大程度上進行模塊統(tǒng)一的方法,實現了較高的模塊化通用程度,并對其他品種的家具模塊化設計提供了研究方法;應用模塊化原理和方法對結構模塊化進行了應用研究,對現代美式各種常見家具結構特點進行系統(tǒng)的模塊分解和詳細設計等等。還有合肥工業(yè)大學鐘華的碩士論文《基于模塊化的柜類家具的綠色設計應用研究》以家具為研究對象,立足綠色設計理念,運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探索柜類家具的設計原則,達到保持產品個性,提升產品綠色性能的目的。并對柜類家具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建立了綠色模塊化系統(tǒng),從良好的可拆卸性能和綠色材料選用體現家具的綠色性能。以上的研究內容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4.結語
迄今為止,在國內對于學生公寓設計相關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空間布局以及室內設計上,對學生公寓家具進行模塊化設計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關于學生公寓組合家具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具有意義非常的價值,擬通過相關對應的研究,為學生公寓家具模塊化的相關研究提供有效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胡景初,方海,彭亮. 世界現代家具發(fā)展史[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 楊文嘉. 嶄新的制造模式:大規(guī)模定制[J]. 家具,2002(1).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中沿用的是歐洲學分轉化體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分為四個階段:本科(3年獲得學士學位B.Sc)碩士研究生《2年獲得碩士學位,M . Sc)專業(yè)碩士(Specializing Master, 1年無學位),博士研究生(3年,獲得博士學位Ph.D)。為期3年的本科階段主要有基礎課、專業(yè)課以及職業(yè)訓練在3年級學生要去企業(yè)實習。在取得學士學位后學生可以直接工作或申請攻讀碩士研究生。碩士學制兩年.在專業(yè)領域受到嚴格的訓練。專業(yè)碩士課程可在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之后申請一年的課程在專業(yè)的范圍內提供了職業(yè)技能實踐。在取得碩士學位后可申請攻讀博士研究生通過3年的時間在專業(yè)領域獲得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在碩士研究生階段,以米蘭理工學院為例,設計學院下獨立設置了家具設計專業(yè)。與家具設計平行的相關專業(yè)還有設計與工程,家具與織物設計,工業(yè)設計,室內設計產品服務系統(tǒng)設計。在制造方面第二工程學院設有管理、經濟和工業(yè)工程專業(yè)工程公共管理專業(yè)第三工程學院有材料工程專業(yè)。
家具設計專業(yè)的研究生有如下課程:概念設計、畢業(yè)論文、材料和技術、用于設計的材料和技術、公開講座、項目交流、專業(yè)實踐((RAP )、記號學(Semiology ) ,系統(tǒng)生產發(fā)展。設計與工程專業(yè)的研究生有如下課程學位考試、設計工作營、繪圖與表現、最終系統(tǒng)設計工作室、產業(yè)發(fā)展、綜合工作室課程整合、設計發(fā)展、材料設計、用于材料的設計、機械項目基礎、機械技術與工藝系統(tǒng)、材料的選擇與利用方法、項目發(fā)展、倒模、記號學、技術制圖、工業(yè)設計理論與歷史.虛擬模型。
在博士學歷中.沒有具體的家具專業(yè)。與家具相關的專業(yè)有:工業(yè)設計和多媒體交流.室內設計管理、經濟和工業(yè)工程,制造系統(tǒng)與工藝.材料工程.虛擬模型與現實產品等。
2德國
德國的孩子在16歲開始接受大學階段教育。大學程度的學校有幾種:傳統(tǒng)的大學.提供廣泛的教育學制六年半技術大學.提供專業(yè)領域的訓練包括藝術和音樂學院,學制四年半。
德國的大學不僅提供教育和訓練.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純粹的、追求應用研究的地方。德國大學的院系按照以下大類劃分:醫(yī)學.科學.工程.藝術與人文學科,法律,理論,經濟與社會科學,農業(yè)與林業(yè)。與家具業(yè)相關的集中在工程、藝術與林業(yè)中。
在碩士教育階段德國沒有專門的家具專業(yè)。家具設計包含在工業(yè)設計與工程中與家具制造相關的有木材科學、木材工程與木材經濟、木材工程、工業(yè)工程、產品發(fā)展與制造、制造工程、制造管理/自動化工程、制造工藝系統(tǒng)、國際制造管理等專業(yè)。
3芬蘭
芬蘭的高等教育分為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和理工學院(Polytechnic )兩個平行的體系。理工學院通常是地區(qū)性的,強調就業(yè)導向:綜合性大學則忠實于科學研究。芬蘭的大學提供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在很多領域,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提供博士候選人學位(Licentiate)。芬蘭的學分系統(tǒng)類同于歐洲EC下S學分系統(tǒng)。大學生可以跨學校選修相近的課程。
芬蘭的碩士學位培養(yǎng)的目標.是發(fā)展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尋和應用能力。芬蘭的博士研究生.通常有兩個階段的學位:博士候選人和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需要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熟悉本學科的研究內容及科學理論。
做為一個林業(yè)大國芬蘭在林產品相應技術的研究上走在世界前列。如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其林產品技術系是芬蘭唯一一個在包括各項林產品領域都提供大學階段教學和研究的系科。其中的木材技術專業(yè)主要研究木制品包括鋸材、膠合板、LVL、門、窗、膠合梁和其他木制品。
在經濟、工程和管理方面.拉普蘭塔科技大學(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芬蘭處于領先地位.學校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系每年有將近100個碩士畢業(yè)生4-5個博士畢業(yè)生。該系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將技術和商業(yè)管理結合起來.這個愿景是通過完成從林業(yè)、木材、金屬及其他行業(yè)角度看來是重要的和核心的課題來實現的。該系的研究領域包括:技術管理、科技型企業(yè)管理和知識管理;管理會計物流國際操作和過渡經濟;產業(yè)營銷。
在設計方面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Helsinki)的設計學院下設有“室內建筑與家具設計“專業(yè)。學院的培養(yǎng)學生在產品設計方面有專業(yè)的設計能力.或作為產業(yè)、商業(yè)、文化機構及媒體的設計師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在設計管理(企業(yè)或研究)方面的能力。對學生訓練的目標是要具備在多學科交流下工作的能力即交流和與他人互動的技巧與個人專長同等重要。
4美國
美國有些大學有著悠久的林業(yè)和木工方面的學科傳統(tǒng)如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等。
普渡大學的家具制造與設計方面的研究是在林業(yè)和自然資源學系下面。其研究生科目包括木材加工與工藝木材結構、識別與特性木材加工特性.家具與櫥柜設計與制造高級木材加工工藝.用于CNC制造的家具設計木制品部件。其中如家具與櫥柜設計與制造課主要是教授家具結構、家具性能測試、基于電腦的應用與方案.課程的特點是有關于緊固件、家具聯接件和家具的實驗室測評。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家具研究所(Institute of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成立于2001年其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質量保證與設計產品設計家具制造機械研究營銷、管理與分銷。該所是學校整合了商業(yè)與工業(yè)系、林業(yè)資源系、工程系、建筑系的優(yōu)勢資源聯合森林和野外生物研究中心共同組建的。該所延續(xù)了大學多年以來在木制品研究、技術服務和再教育方面的經驗通過對設計、生產、營銷、以及高品質產品的分銷等方面的研究為國內外的家具制造企業(yè)提供新術、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并培養(yǎng)了未來的行業(yè)管理和領軍人才。2003年成立的富蘭克林中心是目前美國最大的家具制造培訓中心。
在家具設計的教學上如羅得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設有家具設計系教授技能、理論和相關內容提供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設計教育。學校認為家具設計的變化隨著文化而變新的材料和工藝改變了技術的發(fā)展為藝術家們拓寬了平臺。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們可以探索概念的范圍、生理的需要和美學的觀點。學校設有木工工作室、金工工作室、機械工作室、軟體家具實驗室、噴漆房、木材標本室、計算機工作站。在研究生教育階段.課程主要通過家具及相關物品的制作來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設計哲學。最主要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材料、工藝的水平來保證設計概念的實現.主要是要掌握高級木工技術。
5小結
從以上家具產業(yè)和教育業(yè)都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尤其是對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來看.他們重視的是專業(yè)領域的研究和跨學科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不是我們國家大多數人對“一專多能”的理解.即“一門專業(yè).多種技能”。在社會發(fā)展程度越來越高級.現實問題日益復雜的今天.單靠個人的能力很難解決一個復雜的問題:而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化.各領域都有專家在研究。所以.對一個高級人才來說.他/她要掌握的是與其他專家一起團隊合作優(yōu)化資源配置又能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
2006年5月國家建設部了建住房[2006]165號文件《關于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自2006年6月1日起,各城市年度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總面積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該意見的實行促使小戶型住宅正逐漸成為城市住宅的主力。小戶型客廳的面積在20平方米以內,其特點是面積小,但能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
1.小戶型住宅不同用戶群體對客廳家具的要求
筆者通過走訪不同小戶型使用群體,就客廳家具要求總結如下:
1.1 單身青年 單身青年的行為特點總結如下:注重學習、注重交往、生活節(jié)奏快、家務勞動社會化、業(yè)余愛好多樣、創(chuàng)造欲強。
對客廳家具的要求: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廣泛,小戶型沒有那么多的空間,因此,要適合年輕人的家具最好可以有多功能;現代青年人不僅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多采,精神上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如室內布置上追求藝術性并體現個人性格和愛好,以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年輕人非常注重社會交往,因而客廳的會客功能成為年輕人非常看中的功能之一;單身青年需要儲藏的物品并不太多,但是,兼有展示功能的儲物區(qū)顯得非常有必要。
1.2 小兩口家庭或三口之家 對于小兩口家庭和三口之家來說,他們更喜歡旅游,注重運動與健身,通常消費水平很高,這類人非常注重生活質量。他的居住行為模式為:尊重個人生活,兩人盡有其屋,需要開放、靈活、流動的客廳設計。對于三口之家來說,他們需要有足夠的儲藏空間和客廳的多功能性。
1.3 老年人 針對老年人的行為及心理上的特征,在室內家具選擇及布置設計中必須要注意:小戶型內室內家具布置盡量避免太過擁擠,通道面積應適當增大;另家具的配置及擺設在老年人便于操作的位置,采用簡單的動作就能操作;家具色彩要用鮮明的暖色,不會對老年的視覺產生沖擊,且能讓老年人感覺到溫暖;老年人害怕孤獨很普遍,這就需要我們營造老年人的個人生活空間,老年人會客、看書、下棋等家具設備必不可少。
2. 小戶型客廳家具的功能性及適應性
客廳一般可劃分為會客區(qū)、用餐區(qū)、學習區(qū)等。會客區(qū)應適當靠外一些,用餐區(qū)接近廚房,學習區(qū)只占居室的一個角落。客廳室內家具配置主要有沙發(fā)、茶幾、電視柜、酒吧柜及裝飾品成例柜等。由于客廳具有多功能的使用性,面積大、活動多、人流導向相互交替等特點,客廳家具除了會客、娛樂、學習、用餐外還兼具居室裝飾的功能,尤其小戶型客廳,合理設計家具的位置、家具的形狀、顏色將會營造大空間的效果,對客廳這個公共場所的裝飾作用。給人,尤其是給客人舒適感覺,使主人面子倍增。因此在家具配置設計時應合理安排,這就需要從家具的多功能性著手,充分考慮各功能區(qū)域的劃分。
2.1 多功能性 任何一件家具產品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產品設計與純藝術創(chuàng)作的差異之處在于,家具設計必須具備使用功能與審美需求的統(tǒng)一。理想空間設計師告訴我們,多功能家具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占地少、靈活性大、功能轉換簡便,實用性強。小戶型客廳家具多功能新適應不同群體。
2.2 展現個性的功能 不同群體的個性差異決定選擇家具展現的個性的區(qū)別:都市白領夢想過有品位的生活,客廳品質家具反映了主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態(tài)度;年輕小家庭喜歡追求時尚和個性,靈活變動的客廳家具風格往往是他們的追求;中老年人穩(wěn)重收斂,中庸甚至是低調的家具風格在他們看來是自己性格的體現。
2.3 會客功能 客廳無疑是最佳會客場所,小戶型客廳內空間要保持最大限度的靈活性,可塑性與多樣性,朋友聚會,就能深刻體會到空間可靈活變動的好處。但是不同群體對于客廳會客功能的需求卻不盡相同:單身群體聚約的多是閨蜜摯友,講究的是情調,所以單獨的會客空間必不可少,一張小桌兩把椅子,足能營造出浪漫的色彩;小兩口或是三口之家往往喜歡熱鬧的party,寬敞的會客空間是必要的,擁擠的家具擺設往往不能營造出豁達的空間氛圍,所以家具簡單但需夠多;老年人通常喜歡和他們的老朋友獨坐,談論家事、評論政事,亦或是下下棋,所以相關家具功能必不可少。
2.4 儲物功能 單身和喜歡收藏的家庭,不同于大多數三口之家或老年人家庭需要足夠儲物空間的客廳需求,客廳必須具備展示儲物的功能,從視聽設備、收藏珍品,到電子產品、書籍、CD等日常用品都能在儲物架上各歸其位,為自己和客人帶來更廣闊的客廳空間,同時彰顯個人的氣質與品質。
2.5 特殊群體功能適應(老年人和嬰幼兒家庭) 老年人使用輪椅等輔助行走的工具的機會逐漸增多,嬰幼兒活動通暢的活動空間,室內設計中如何做到無障礙顯得至關重要。同時安全性對老年人和嬰幼兒非常重要,家具的外輪廓應該以圓滑的線條為主,盡量避免出現尖角;由于老年人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下降,嬰幼兒自行活動意識的增強,在家具形態(tài)設計應多運用簡潔、無尖角、圓滑的形體,以減少發(fā)生磕碰、擦傷等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從心理上給老年人和嬰幼兒家長帶來安全感。
3. 結束語
小戶型客廳家具設計需要考慮到用戶群體和室內環(huán)境空間的適應性。本論文通過對區(qū)小戶型的用戶群體及客廳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適應性設計由淺入深進行細致考察、分析得出小戶型客廳家具適應性設計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增強小戶型客廳家具設計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 劉加貴,張黎. 基于空間的家具設計. 紡織與設計,2007(7).
[2] 汪艷玲. 家具設計與空間設計關系的論述. 平原大學學報,2008(4).
[3] 張,李曉. 無障礙家具設計評估體系探析. 包裝工程,2009(3).
[4] 楊恩德. 室內陳設藝術.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8).
關鍵詞:城市家具陳設;城市形象;城市空間設計;人文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步伐,中國當下的城市建設與發(fā)展也是進行的如火如荼,在城市面貌生機勃勃的背后也出現了諸多由于快速、盲目的城市建設所帶來的問題,如城市趨同化,城市的個性消失,特別是經過改造后的城市不論地域、不論文脈的“長成了一個樣子”。城市氣質的消失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城市建設和發(fā)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由之前的“快速上馬,立見成效”轉向城市的內涵建設與發(fā)展。城市形象的概念也越來越被政府、專家、設計師、市民所熱議。城市家具陳設是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因素,如同室內空間設計中家具陳設對室內空間文化形態(tài)、風格和品質的影響一樣,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的外貌形象、氣質個性、文脈傳承乃至城市精神的影響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形象建設的好壞應當成為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參考標準。得體的、優(yōu)秀的城市家具陳設對良好的城市建設形象和城市個性的塑造有著積極的意義,也是城市形象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
1. 城市形象與城市家具陳設
城市形象概念廣義指一個城市的物質和精神形態(tài)的綜合體現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狹義是通過城市建設的物質形態(tài)的體現,通過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綠化、城市色彩、城市廣告、城市標志空間結構和各個元素加以體現。城市形象設計特色愈加鮮明,城市形象就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魅力。美國學者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指出城市形象感知的五個元素,它們是“道路”、“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和“標志物”。這五個元素構成城市意象系統(tǒng),每個元素具有獨特作用【1】。
圖1候車亭、指示標識設計(日本) 圖2照明設施、花壇設計(日本)
目前現在大家所常提的城市家具,概念比較寬泛,幾乎能夠涵蓋我們城市生活中能看到的除建筑以外的絕大部分,并且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家具總是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在各類城市景觀作品中。居住區(qū)中的各類游玩健身休閑設備,街道邊的電話亭、交通指示標志、垃圾桶、休息椅、候車亭、照明設施、花壇、報欄及各類商業(yè)戶外廣告設施,公園、小區(qū)中的交通導視設計、主題雕塑、形態(tài)各異的坐具以及公共藝術品等城市設施都屬于城市家具陳設(如圖1—2)。城市家具陳設是城市景觀中重要組成部分,它除本身的功能外,還體現其裝飾性和意象性,它的創(chuàng)意與視覺意象,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與城市的景觀密不可分并忠實地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以及文化水準。
2. 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空間形象的影響
我們通常狹義的理解城市空間形象為城市布局形象,而在具體內涵上是指城市里面功能設施和其對應的功能區(qū)位的布置方式,也就是構成城市形態(tài)的物質實體之間的組合排列方式給人的視覺印象和內心感受,是一種高度抽象的宏觀感受。
城市家具陳設從單件上看多是不起眼的小尺度單體,但是如果從布置和設計上總體統(tǒng)籌,從節(jié)奏和韻律上控制出現的次數,從風格上注重整體統(tǒng)一也會形成一種區(qū)域的概念和意象。此類城市家具對于相對較“硬”的道路、建筑物等有性質上的不同,最大的一點就是易于更換,它能更快的適應城市環(huán)境與功能,但是也是這一特點,假如設計不到位或實施不嚴謹的話容易產生品質低廉的現象。
在城市形象建設和設計中必須系統(tǒng)的考慮人、城市空間和城市家具三者之間的聯系,科學的分析生活環(huán)境和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城市家具這一靜態(tài)景觀的作用,為我們的生活交往空間帶來更好的環(huán)境;具體來講要結合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不同的場所,用形態(tài)、顏色、肌理材質和尺度這些設計因素來完善城市家具的使用目的。在這設計過程中要注重設計主題的統(tǒng)一性,要符合城市環(huán)境行為的需要,并且要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也便于創(chuàng)造有秩序、有創(chuàng)新、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城市空間形象。主題性城市家具陳設對于豐富區(qū)域環(huán)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作為建筑裝飾配套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的統(tǒng)籌整體設計可以更好地突出環(huán)境場所的精神性,完善環(huán)境育人的社會功能;城市家具的合理使用可以提煉城市形象的獨特性,讓城市空間形象不趨同,具有城市獨特的氣質和韻味。這就要求在城市家具的設計和配置過程中,要經過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控制要求;城市形態(tài)要素之間如城市公共空間、建筑、街道、景觀等要互相協(xié)調防止出現亂拼亂湊、沒有章法的城市空間形象。
2. 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的影響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集成,城市文化異彩紛呈,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是城市生活形態(tài)文化的高度概括,是城市文化生活給人的整體印象和感受。在人漫長的一生中,生活環(huán)境無非分為室內和室外,在室外的活動中絕大多數都離不開城市家具陳設,可以說是城市家具陳設承載和豐富了我們的城市文化生活,這也說明了城市人文環(huán)境與城市家具陳設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城市家具陳設豐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生活又推動城市家具陳設的設計創(chuàng)新與進步。設計的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功能性是從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兩方面切入的;在城市戶外文化生活中人的交往活動是一種心理需求,城市家具陳設會誘導和完善這種行為的發(fā)生,所以說好的城市家具陳設對良好的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城市公共空間的戶外活動概括為三種類型:需求性活動,主觀性活動和交往性活動。主觀性活動和交往性活動依賴于好的戶外環(huán)境場所,而優(yōu)秀的戶外環(huán)境場所就要有合理的、舒適的城市家具陳設,像散步、游玩、駐足、交談、小憩等才會更多的產生;而在差的戶外環(huán)境景觀場所中和沒有配套的城市家具陳設的環(huán)境中人們就會無心駐足和休閑,可見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不能只強調人是空間的主體,它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如果無限夸大人的主體地位就會違背自然。敬畏自然、尊重傳統(tǒng)文化是在城市家具陳設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的必然要求,我們在復合人體工程學和行為科學的同時還要關注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感受。要讓人們在使用城市家具陳設的時候感到安全、舒適和方便外還要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這就要求在配置城市家具陳設的時候多下功夫,要讓功能性與文化性統(tǒng)一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對于特殊人群的無障礙設計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細節(jié),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于動物和植物的保護也應該在城市家具陳設的設計過程中被考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塑造出完善、合理的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讓人、自然和文化的載體物質和諧存在,是城市家具陳設的完美追求。
城市的生機與魅力必須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活動與感受所致,而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城市家具陳設對此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例如市民的道德文明水平與公共環(huán)境水平就存在著這樣的關系,街道比較整齊,公共設施齊備,城市家具陳設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隨便扔垃圾的人和到處吐痰的人就會大大減少,反過來人們的素質越高對城市家具陳設的設計要求也就越高,同理要想讓大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就必須先提高城市家具陳設的水平,提高城市公共空間質量,從而達到一種育人的功能,好的環(huán)境景觀設施會對公民的社會行為產生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可以為其道德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也符合當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發(fā)展的需求,所以說精心設計的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有著積極的作用。
3. 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文脈形象的影響
歷史是不能被割裂的,大到國家、民族,小到每個人都無法完全忘掉過去,集體的記憶就是城市的歷史,城市感情的延續(xù)就是集體記憶無法被割裂的現實,也是城市文化的傳承,這就是文脈;一個有血有肉的城市,文脈需要被傳承。而城市家具陳設就是城市文脈形象傳播與傳承的最好載體之一,每個城市仔細挖掘都能因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精神找到其獨特性,這種風韻是城市形象建設的魅力所在。“將城市中具有歷史意義場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間尺度、色彩、符號以及生活方式等代表城市文化或形象特征的視覺要素引入城市家具設計中,并結合類聚的手法對這些視覺形象要素進行整合,使其與城市風貌一脈相承,與地域文化相吻合,利用對比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產生和增強人們對文化的認同感,從而保留城市的記憶”【2】。所以說想要提高城市形象就要在城市家具陳設設計時尊重自然和地域精神,發(fā)揮城市傳統(tǒng)文化內涵;利用城市家具設計中的歷史元素、符號,集合當代的設計手法提高城市文化內涵,延伸城市文脈形象,使城市家具陳設既有文化性又有時代性,使城市文脈形象健康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如圖3—4)。
圖3“樂”主題設計(北京)圖4“瓦”主題設計(北京)
4. 城市家具陳設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自然環(huán)境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大自然給予我們人類生存的一切,城市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物,是物質文明的集成者,但是這所有的物質也都是來自于大自然,城市家具陳設也不例外;在城市家具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必須順應自然本身,讓人工的城市家具陳設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在城市家具設計的各個方面都要注重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為讓城市空間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在城市家具陳設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當地的氣候條件是城市家具陳設考慮的首要問題,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北方地區(qū)冬冷夏熱、春季風大有沙塵,在北方地區(qū)做設計必須考慮到防凍、防塵、防曬和冬季風雪的抗壓和防滑等,在色彩方面也應考慮漫長冬季的色調;而南方則濕熱多雨,要考慮到防雨、防銹和防潮。第二,城市家具陳設也應該考慮和自然環(huán)境的順應,現在很多城市建設的口號有“山水城市”、“花園城市”等,像這類具有自然先天條件的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把自然景觀放在前面,城市建設要放在后面,這時的城市空間和建筑布局都應該讓步于自然環(huán)境。如在好的自然景觀環(huán)境中置入雜亂無章的商業(yè)廣告牌位就會“有煞風景”。第三,對于城市家具陳設的選材應該考慮幾個原則:發(fā)揮地方資源、便于取材運輸、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易于加工、造價可控,讓質感和形式都能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而又具有增強景觀的親和力的創(chuàng)新性。第四,在加工制作和安裝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也可嘗試利用廢舊材料的新用,也是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體現,總之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是對城市家具陳設設計的必然要求。
5.結語
城市形象的建設是一個大的范疇,它包括城市行政形象、市民文明形象、城市環(huán)境形象等,城市家具陳設對城市環(huán)境形象影響更為深刻,賦予城市景觀環(huán)境新的生命。城市家具陳設已成為傳遞地域特征意象,反映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取向,吸納新文化的精神和能力的載體。城市家具陳設的系統(tǒng)設計必將為城市形象建設的主題,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公共設施和環(huán)境景觀系統(tǒng)的設計,注重城市空間形象、城市人文環(huán)境形象、城市文脈形象及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重視系統(tǒng)效能,增強環(huán)境空間美感,塑造城市完美形象。
參考文獻:
[1] 鄭宏.城市形象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 易濤,李賜生,論城市家具設計對城市形象的塑造,【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04
關鍵詞:兒童家具;仿生學;仿生設計
1 仿生兒童家具概述
1.1 仿生學的起源
德國著名設計大師路易吉?科拉尼曾說:“設計的基礎應來自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1]仿生設計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初期,仿生既已存在。在人們?yōu)樯娑鴬^斗時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生產生活的活動中,逐漸形成了仿生學的基礎。這些簡單而質樸的活動源于自然,仿生學的雛形也因此孕育其中。仿生設計就是對自然物進行大量的研究,將自然物的形態(tài)、色彩等所激發(fā)出的靈感,抽象為特定的形狀符號,并通過精神思維的升華,運用到實際產品當中,這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精神表達,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思維。
1.2 仿生兒童家具概念
有關兒童家具的概念,在《家具設計學》一書中是這樣表述的:嬰幼兒成長發(fā)育中玩耍游戲的道具、學習的教具、在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用具,在原則上必須完全依照年齡、性別和性格等個別引述給與完全的規(guī)劃和設計。[2]
隨著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兒童房逐漸成為現代居室的標配,兒童家具在家具市場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兒童一旦擁有自己的房間,將會對家更有歸屬感,更有自我意識,并能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能力”。[3]在這樣一個獨立的世界中,兒童家具成為了房間的主體。
仿生設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把自然物與家具設計相結合,并利用現代科技為主導的思想理念,通過對“仿生設計”的特征和運用手法的認識,將仿生學原理通過設計的手法運用到兒童家具設計中。[4]
2 仿生設計的分類與發(fā)展
2.1 仿生設計的分類
2.1.1 形態(tài)仿生
形態(tài)仿生是研究自然物與生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和象征意義,以及如何通過藝術加工將其運用于設計之中。從形態(tài)的特征來看,可以分為:具象形態(tài)、抽象形態(tài)和喻象形態(tài)。[5]
具象形態(tài)仿生:從直觀的視覺角度出發(fā),保留其具體的形態(tài),直接地模仿與再現生物體的形象。
抽象形態(tài)仿生:通過對自然形態(tài)的極端的簡化與合理的保留,所形成的抽象形態(tài),反應了事物的本質特征。源于具象但超越具象形態(tài)。
喻象形態(tài)仿生: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來概括某些自然物的屬性,以此來表現產品的某些特征,找出自然物和產品間的關聯。
2.1.2 功能仿生
對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進行分析研究,設計出與自然物功能相契合的工業(yè)產品。例如根據蛙眼原理制成能夠快速識別目標的雷達系統(tǒng)等。
2.1.3 結構仿生
是通過對生物體的構造進行拆解、模擬、研究,用來解決產品設計中的結構問題。
2.1.4 材料仿生
材料猶如生物的“皮膚”,從生物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性上得到啟發(fā)與借鑒,進行材料的制造。例如科學家利用企鵝皮毛保暖、防水原理,研制出纖維制品,并運用于體育服裝材料中。
2.1.5 色彩仿生
人類最初的色彩靈感來自大自然,自然界的色彩是在千百年來的進化中不斷形成的,相較于大工業(yè)生產所合成出的色彩,自然界的色彩更容易令人感到舒適與和諧。將自然界的配色巧妙運用于設計中,或賦予其含義,能夠使人產生對自然界的美的遐想。
2.2 仿生設計的發(fā)展
仿生設計最初誕生于自然界的生命真理之中,一開始僅僅是簡單、樸素的為生存而進行的模仿、創(chuàng)造。真正的現代仿生設計是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1988年舉行于德國的首屆國際仿生研討會是現代仿生設計崛起的標志。現如今,當代的仿生設計不僅僅對生物體的簡單模仿,而是更深層次地挖掘仿生的意義,把人這樣的個體放入社會以及自然界這個大的整體去衡量,以達成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3 仿生兒童家具設計
3.1 仿生兒童家具基本原則
3.1.1 適用性
仿生兒童家具的適用性要求我們根據兒童心理與生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兒童靈感、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家具。而對于結構方面,不需要非常繁復的設計,但是其造型、顏色要能夠引起兒童興趣,留下深刻印象,以此來引導兒童去探尋世界、認識自然。
例如,MAGIS公司的Me Too系列以仿生的形態(tài)設計兒童家具,將小鳥抽象為簡潔而有趣的形態(tài)帶給兒童快樂,并采用的4種簡潔鮮明的顏色,令人感到親切生動,激發(fā)孩童搖曳的樂趣。
3.1.2 安全性
兒童的身心尚處在生長發(fā)育之中,多數情況下都需要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行事,因此在家具的安全性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兒童仿生家具的設計應當把安全性能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既要保證結構的可靠,又要在制作材料方面,具有更加牢固和抗擠壓、沖擊的能力。
3.1.3 環(huán)保性
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需從小培養(yǎng)。同時, “綠色”品質高的家具,其使用的材料大多貼近自然、柔軟、安全,例如布藝、竹藤、原木家具,此類家具多數無異味和有害的化學材料,既有利于兒童身體的健康,又具有自身獨特的肌理效果與情感內涵。
3.2 仿生兒童家具設計理念
3.2.1 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性化設計成為趨勢,為老人和小孩這些被忽略的群體的人性化設計也成為設計師們的新課題。[6]人性化設計便是運用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作為設計的新課題,探索他們的需求、研究他們的行為,從而設計更適合兒童的產品。
兒童與成人的身心特征不同。在心理層面,應設計出具有情感關懷的家具。在生理特征方面也應更多地考慮到兒童的行為習慣與身體特征。另外,在家具造型方面,應當用簡潔的形態(tài)、柔軟的線條來激發(fā)兒童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引導兒童成長。
3.2.2 美與趣味
隨著人們進入了這個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時代,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外,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美”的產品,這是一個對產品要求的新高度。所謂“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由于仿生家具具有更高的人情味,有助于人們培養(yǎng)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仿生趣味性家具是未來家具設計的趨勢,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
兒童仿生家具的趣味性對兒童的影響更深,為了讓兒童能夠在輕松、有趣的家居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在仿生趣味性兒童家具的設計上,需要考慮幾個重要的因素:
從色彩上看,來自大自然的顏色更能夠令人感到舒適,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視覺上給兒童帶來樂趣。
在細節(jié)處理上,光滑、圓潤的家具具有更加強烈的親和力,并且在使用和操作上能夠結合生物的特點,易于兒童玩耍,更易產生娛樂的效果。
在形態(tài)方面,兒童的抽象思維發(fā)育并不完善,太過抽象的形態(tài)很難使兒童理解其中的意義,也就難以產生共鳴。而象形仿生家具能夠更容易把兒童帶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從而產生對自然的聯想,既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力,也培養(yǎng)了兒童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
3.2.3 可成長性
由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于家具尺寸、功能等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同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惜物”之說,即本著不浪費的觀念物盡其用。如兒童家具能夠隨著兒童的成長進行尺寸、功能方面的調整以適應兒童成長,或具有其他功能可供人們進行后續(xù)利用,這樣的家具則具有可成長性。
仿生兒童家具應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既節(jié)省了經濟上的開支,其適合的尺寸也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可成長性勢必將成為仿生家具的未來趨勢。
4 結語
仿生兒童家具是從兒童家具的功能、教育、趣味和娛樂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仿生理念對于兒童家具設計的影響。本文在仿生學的基礎上,研究了兒童家具設計所需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得出仿生兒童家具的設計必須以適用性為原則,符合兒童身心發(fā)育特點,能夠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并且需兼具安全性與環(huán)保性的結論。同時,從以人為本、美與趣味、可成長性三個方面,論述了當今仿生兒童家具發(fā)展的未來趨勢。
仿生學這個在國內外都有著良好科學基礎的學科,未來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設計師以及消費者來關注仿生兒童家具的發(fā)展,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們也應當相信,隨著仿生學的日漸成熟,設計師也能夠為兒童帶來更好的、更有利于其身心的家具。
參考文獻:
[1] 嚴正,郭江華,喬瑩潔.論仿生在工業(yè)設計中的應用[J].西北職教,2007(6).
[2] 王受之.世界現代工業(yè)設計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1996.
[3] 戴向東.對我國兒童家具設計理念與市場現狀的剖析[J].林產工業(yè),2002(05):19-20+29.
[4] 李明.仿生設計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的運用――兒童椅設計[J].藝術科技,2014(10):124.
[5] 陳洪.產品形態(tài)的自然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碩士論文,1991.
[6] 楊文發(fā),許世虎.人性化設計理念在工業(yè)設計中的剖析和運用[J].包裝工程,2006,27(6):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