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0:48:3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口腔護理基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質量管理循環程序,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1]。危重疾病患者,特別是機械通氣的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口腔環境改變,唾液分泌減少,加之無法自主口腔護理,口咽部可聚集大量致病菌。已有研究證實其中某些致病菌與VAP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國外文獻報道顯示,重癥監護室中危重疾病患者VAP發生率達9%~78%[2]。研究證明,通過有效的口腔護理改善口腔狀況,能夠降低VAP的發病率[3]。2010年5月開始,本科將PDCA循環法應用到危重疾病患者的口腔護理質量管理中,有效的提高了危重疾病患者的口腔清潔度,現報告如下:
1 PDCA循環管理方法
1.1 計劃階段(Plan)
1.1.1 現狀調查 ①對象? 2010年5月入住綜合ICU的患者。②方法 根據口腔狀況嚴重程度自行設計口腔清潔度檢查標準,分為0°:清潔(5分);Ⅰ°:舌苔厚(4分);Ⅱ°:Ⅰ°和/或有血跡、食物殘渣、痰痂(3分);Ⅲ°:Ⅱ°和/或有潰瘍、出血(2分);Ⅳ°:Ⅲ°和/或霉菌、皰疹生長(1分)。每次口腔護理前,責任護士評估口腔清潔度并記錄。結果非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平均清潔度3.54分,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平均清潔度3.35分。
1.1.2 原因分析 ①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認知不足。部分護理人員以完成本班治療、病情觀察為主,對基礎護理、生活照護關注不夠,口腔護理操作機械的按流程完成,不關注其質量,缺乏循征護理概念,口腔護理知識以臨床積累為主,②口腔護理單一,沒有個體化。一律采用傳統口腔護理方法:棉球擦洗法+沖洗法,而棉球的摩擦力小,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③病人神志不清不配合。部分患者神志不清,牙關緊閉、不自主咀嚼影響口腔護理操作。④護理質量監控力度不足。護士長、護理組長對口腔護理質量監控意識不足,口腔護理主要依靠責任護士自覺完成,沒有列入常規工作監控。
1.2 執行階段(Do)
1.2.1 成立口腔護理小組 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負責查閱國內外口腔護理的最新動態,運用循征護理思維指導口腔護理,小組成員負責監控本班口腔護理質量,協助困難口腔的護理及問題口腔的處理及跟蹤。
1.2.2 提高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的認知 ?護理人員是實施口腔護理的主體,她們對口腔護理的認知狀況將直接決定著口腔護理的質量[3]。通過收集經驗、查閱醫學雜志和網絡中介紹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知識等途徑充實口腔護理小冊,人手一冊。口腔小組成員負責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口腔護理知識及操作的培訓和考核,重點是強調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口腔清潔度的分度標準統一,不同口腔護理液的選擇,問題口腔的處理方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四手口腔護理操作及新同志的培訓。
1.2.3 制定個體化口腔護理方案 綜合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種復雜,口腔問題也存在個體化的差異,針對個體化的口腔問題,必須選用個體化的口腔護理方法及口腔護理液才能切實提高患者的口腔護理質量。每日由口腔護理小組成員應用Orem自理理論[4]正確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按自行設計口腔清潔度標準評估口腔狀態,選擇適合患者的口腔護理方法及護理液,指導責任護士實施。①口腔護理方法:神志清楚有一定自護能力者(如心臟手術后患者),護士協助刷牙加含漱法;意識障礙患者采用紗布球擦洗、兒童軟毛牙刷刷牙加沖洗法,不配合者,使用約束、牙墊、開口器等輔助工具,多人合作,必要時匯報醫生評估是否使用鎮靜劑;氣管插管患者四手操作采用紗布球擦洗、兒童軟毛牙刷刷牙加沖洗法;神志清楚老年殘牙或無牙患者采用紗布球擦洗加含漱法;意識障礙及氣管插管老年殘牙或無牙患者采用紗布球擦洗加沖洗法。②口腔護理液選擇:0°、Ⅰ°選用滅菌注射用水、牙膏水,提高患者舒適度;Ⅱ°、Ⅲ°選用口泰、口靈等抑菌類護理液,潰瘍面涂錫類散等促進潰瘍愈合藥物,控制口腔吸引壓力在200mmHg以內防止因護理操作不當引起口腔出血,有出血者配合使用稀釋腎上腺素液局部止血;Ⅳ°選用碳酸氫鈉,增加沖洗及含漱頻率,局部涂制霉菌素甘油液。
1.3 檢查階段(Cheak) 根據自行設計口腔清潔度標準檢查,口腔護理小組對每次口腔護理進行監控,不定期檢查口腔護理質量,每月抽考二名護理人員進行氣管插管四手口腔護理操作,檢查、考核不合格者扣個人護理質量分,與年度護士行為評價掛鉤,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改進措施。
1.4 處理階段(Action) 每月對口腔護理質量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將切實可行的措施例入標準化,加入護理工作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提入下一個PDCA循環。
2 結果
非口插管病人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口腔平均清潔度為3.54分,實施后為4.69分,實施前后比較,t=15.2911,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口插管病人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口腔平均清潔度為3.28分,實施后為4.0分,實施前后比較,t=4.7886,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危重疾病患者,特別是長期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插管或帶呼吸機的患者等,常伴唾液分泌量的減少,使細菌易于在牙齒、口腔黏膜及經鼻或口插管附著和大量聚集。隨著患者在ICU入住時間的延長,菌斑數量也不斷增加,導致口咽部微生物極度繁殖,在機械通氣情況下,這些病原菌更易進入下呼吸道在肺部定植,引起VAP[5]。良好的口腔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口咽部有害細菌聚集,并提供一個較為理想的口腔環境。多項研究顯示,對危重病人進行口腔護理,可有效減少VAP發生[2]。盡管口腔護理在ICU中已被視作一項常規的護理措施,且其重要性也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實際上護士往往采取快速擦洗危重患者口腔的方法,忽略了口腔護理的效果[6]。結果示PDCA循環實施后口腔清潔度明顯提高。通過PDCA循環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了對護理人員口腔護理新知識的培訓,在口腔護理操作前,護士有意思地對患者進行評估,對不同類型的危重患者實施個體化口腔護理措施,對問題口腔積極主動應對,分析原因,將循征護理的方法應用到干預措施的選擇上,從而提高了危重疾病患者的口腔清潔度。
質量缺陷只有15%問題是個人不努力,而85%與組織管理不善有關,究其原因是缺乏監控及提升基礎護理質量的科學管理[7]。PDCA循環應用于臨床口腔護理管理實踐,使口腔護理管理有的放矢、有始有終,既有基于現狀的科學調查,又有具體的改進措施,并強化措施的追蹤落實與效果評價,使口腔護理監控更具有計劃性和系統性,環環相扣,層層落實,反復循環,促進了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
PDCA理論促使人人參與質量管理,促進了護士質量意識、管理意識的形成和提高,持續完善了醫院各項管理制度,從而提高了患者的醫療質量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培君.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29-30;159;250.
[2] 張綺,謝蟪旭,何瑤等.國內部分三甲醫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護理情況調查[J].中國循征醫學雜志,2010,10(6):665-669.
[3] 尚少梅,王榮梅,張海燕.護理人員對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認知狀況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9):13-15.
[4] 郗君梅,馬智群,田蕓.自理理論在基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4,19(17):239-240.
[5] 謝蟪旭,王萍,張綺等.危重疾病患者口腔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16):1148-1150.
[6] 金仙妹,趙建江,王海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626-27.
【關鍵詞】口腔護理;紫芩口腔護理液
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通常采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為探討口腔護理新的用藥,我們篩選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中藥進行組方,自制紫芩口腔護理液,與生理鹽水進行對照觀察, 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及分組: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心病、腦病科住院,需進行口腔護理住院病人160例, 隨機分為二組,每組80例。二組的一般資料經v2或t 檢驗比較, 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 > 0.05) ,見表1。
表1二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 紫芩口腔護理液的配制: 紫花地丁30g、黃芩30g用500ml水煎,用我院自動煎藥機煎至250ml 裝袋備用。
1.2.2 口腔護理方法: 二組分別采用紫芩口腔護理液和生理鹽水按口腔護理操作常規[ 1 ]進行口腔護理,每日早晚各1次。
1.3 觀察項目
1.3.1 細菌培養: 口腔護理前后分別取口腔粘膜分泌物作細菌培養。
1.3.2 口腔并發癥臨床體征[2]: 每日觀察并記錄口干、口苦、口臭等癥狀;牙齦及口腔粘膜紅腫、出血、滲出及糜爛、潰瘍等情況。
1.4 療效評定[3]
①痊愈:2周內口腔并發癥完全消失, 口腔局部無不適感。
②顯效:2周內口腔糜爛、潰瘍愈合, 仍有口干、口苦等不適感。
③有效:2周內口干、口苦、口臭等癥狀消失, 但糜爛、潰瘍未痊愈。
④無效:2周內口腔并發癥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的統計學處理采用v2 檢驗和f 檢驗。
2結果
2.1二組口腔護理前后細菌培養結果見表2。
表2 二組口腔護理前后細菌培養結果 例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 3 p < 0.05
表3示,紫芩口腔護理液組有效率達95.00% , 與生理鹽水組(81.25% ) 比較, 經統計學處理,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
3討論
本組多為中風、昏迷、高熱等病人, 易出現口腔并發癥,常給病人帶來痛苦。《傷寒論》中記載口腔并發癥的發生,內因多以外感六燥火,內傷臟腑熱盛,主病之臟在于心和脾(胃)。而紫芩口腔護理液中,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有效成分主要是黃酮類化合物;體外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有抑制作用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功效。兩藥合用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本觀察結果顯示, 紫芩口腔護理液用于口腔護理, 療效較佳, 而且口感較好, 對局部粘膜刺激小, 無不良反應及禁忌證, 可以替代目前常用口腔護理其它藥物。參考文獻
[1]陳維英主編1 基礎護理學1 第3 版1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187~ 90
[2]岳松齡主編1 口腔內科學1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198~ 202, 357~ 370
[3]韓冰主編1 中醫病癥診療全書1 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1330~ 331
【關鍵詞】口腔護理;紫芩口腔護理液
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通常采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為探討口腔護理新的用藥,我們篩選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中藥進行組方,自制紫芩口腔護理液,與生理鹽水進行對照觀察, 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及分組: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心病、腦病科住院,需進行口腔護理住院病人160例, 隨機分為二組,每組80例。二組的一般資料經V2或t 檢驗比較, 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 > 0.05) ,見表1。
表1二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 紫芩口腔護理液的配制: 紫花地丁30g、黃芩30g用500ml水煎,用我院自動煎藥機煎至250ml 裝袋備用。
1.2.2 口腔護理方法: 二組分別采用紫芩口腔護理液和生理鹽水按口腔護理操作常規[ 1 ]進行口腔護理,每日早晚各1次。
1.3 觀察項目
1.3.1 細菌培養: 口腔護理前后分別取口腔粘膜分泌物作細菌培養。
1.3.2 口腔并發癥臨床體征[2]: 每日觀察并記錄口干、口苦、口臭等癥狀;牙齦及口腔粘膜紅腫、出血、滲出及糜爛、潰瘍等情況。
1.4 療效評定[3]
①痊愈:2周內口腔并發癥完全消失, 口腔局部無不適感。
②顯效:2周內口腔糜爛、潰瘍愈合, 仍有口干、口苦等不適感。
③有效:2周內口干、口苦、口臭等癥狀消失, 但糜爛、潰瘍未痊愈。
④無效:2周內口腔并發癥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的統計學處理采用V2 檢驗和F 檢驗。
2結果
2.1二組口腔護理前后細菌培養結果見表2。
表2 二組口腔護理前后細菌培養結果 例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 3 P < 0.05
表3示,紫芩口腔護理液組有效率達95.00% , 與生理鹽水組(81.25% ) 比較, 經統計學處理,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
3討論
本組多為中風、昏迷、高熱等病人, 易出現口腔并發癥,常給病人帶來痛苦。《傷寒論》中記載口腔并發癥的發生,內因多以外感六燥火,內傷臟腑熱盛,主病之臟在于心和脾(胃)。而紫芩口腔護理液中,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有效成分主要是黃酮類化合物;體外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有抑制作用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功效。兩藥合用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本觀察結果顯示, 紫芩口腔護理液用于口腔護理, 療效較佳, 而且口感較好, 對局部粘膜刺激小, 無不良反應及禁忌證, 可以替代目前常用口腔護理其它藥物。參考文獻
[1]陳維英主編1 基礎護理學1 第3 版1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187~ 90
[2]岳松齡主編1 口腔內科學1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198~ 202, 357~ 370
[3]韓冰主編1 中醫病癥診療全書1 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1330~ 331
[4]張建春,陳鼎繼 ,王原 ,王暉 ,蔣雪濤;口腔粘膜粘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3年02期
【關鍵詞】腦外科昏迷口腔護理
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發生率的升高及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水平的提高,在腦外科經常會有上述情況住院的昏迷病人。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1],一方面昏迷病人由于不能進食,吞咽,咀嚼功能減弱或受限,口腔的自凈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減弱,會使大量細菌在口腔內繁殖;另一方面,昏迷病人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長,經常會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痰等,機體抵抗力低下,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機會[2]。為了更有效地做好昏迷病人的口腔護理,我院腦外科從2007年10月起,通過前瞻性對照研究,運用生理鹽水+1%~3%雙氧水對昏迷病人進行口腔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腦外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昏迷病人60例(入科前有口腔疾病的除外),男42例,女18例,年齡3~76歲,平均42歲,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根據意識障礙分級法[3]。其中淺昏迷18例,昏迷30例,深昏迷12例,昏迷時間最短的3天,最長的89天,均聯合應用2~3種抗生素治療,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意識狀態、體質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
2口腔護理
2.1口腔護理的方法
2.1.1兩組病例均由兩名護士共同操作準備好用物,操作前向病人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口腔護理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若病人有經口氣管插管或用帶囊氣管套管,應先檢查氣囊充氣是否足夠,以保證氣囊與氣管壁的密封[4],病人取頭偏一側,由一名護士固定患者頭部、開口器或氣管插管。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操作時先借助壓舌板,手電筒照射,觀察口腔粘膜,舌面有無出血、腫脹、潰瘍、霉菌感染及分泌物的性質。分泌物定時送檢。
2.1.2對照組按口腔護理操作常規步驟,用彎血管鉗夾緊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依次擦洗口唇、牙齒、頰部、舌面及硬腭部。
2.1.3觀察組在口腔護理常規用物的基礎上,增加干棉球7~8個,浸有1%~3%雙氧水的棉球7~8個。具體步驟: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濕潤口唇,后用1%~3%雙氧水棉球擦洗一側牙齒外面,接著用生理鹽水擦洗,同法洗另一側。然后用彎血管鉗夾緊1%~3%雙氧水棉球依次擦洗一側牙齒上內側面,下內側面,頰部。同法擦洗另一側。最后是擦洗舌面及硬腭部。因雙氧水接觸口腔血漬,痰液分泌物時會放出新生氧,產生泡沫,所以要適時地用干棉球吸取多量泡沫。接著用生理鹽水棉球依次擦洗上述部位。
2.1.4兩組患者每天進行2次口腔護理,如是氣管插管患者,每次操作完畢后均應洗凈牙墊,更換膠布,固定好氣管插管。操作前后記錄有無口臭、潰瘍、霉菌、皰疹等口腔并發癥。論文百事通
2.2口腔護理的效果
2.2.1在同等治療情況下,對照組第2天即發生口臭2例,共發生口臭10例,第7-14天發生口腔潰瘍2例,霉菌感染3例,皰疹1例。觀察組發生口臭1例,霉菌1例。兩組進行比較,對照組的口臭率和口腔感染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2實驗室檢查方法均采用同一種方法,同一化驗員。
3口腔護理的體會
3.1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5]。腦外科昏迷病人病情危重,生理機能紊亂,不能經口進食,創傷脫水及利尿脫水劑的應用,致口腔唾液分泌顯著減少,加上氣管插管或經常性的吸痰,引起口腔粘膜損傷,使口腔的天然屏障作用減弱;同時因為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導致菌群失調,增強了細菌在口腔內的繁殖。大量的細菌分解產物如吲哚,硫氫基及胺類等,易發生口臭。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口腔護理,就很有必要性。
3.2雙氧水溶液為氧化性消毒劑,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釋出新生氧,對細菌成分發生氧化作用,干擾其酶系統而發揮抗菌作用。局部擦洗的時候產生泡沫,有利于清除血痂、痰液及口腔分泌物。因此雙氧水溶液有抗菌除臭的效果,能更好的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3.3口腔炎癥的發生與口腔酸堿度有關。昏迷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及復雜,常需應用多種藥物,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破壞口腔內各種微生物間的平衡狀態,導致口腔酸堿度失衡。而雙氧水使口腔酸堿度維持在正常范圍(PH值6.6~7.1),有效地避免了口腔炎癥的發生[6]。新晨
3.4昏迷病人在意識障礙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易引起誤吸致吸入性肺炎。因此行口腔擦洗時應用彎血管鉗夾緊棉球,每次一個,棉球蘸漱口溶液時不可過濕;操作時細心、輕柔、迅速、不刺激懸雍垂部位;適時用干棉球吸取多量泡沫,必要時再次吸痰,以預防病人誤吸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3.5在為昏迷病人做好口腔護理的同時,更有必要對病人的口腔及人工氣道做好濕化護理;注意吸痰的壓力、頻數、時間、吸痰管的選擇,以盡量避免吸痰對病人口腔、呼吸道粘膜的損傷;仔細觀察并記錄病人口腔炎癥的發生時間,及時通知經管醫生,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護理。
3.6高濃度的雙氧水長時間應用會對口腔粘膜表面造成損傷,但根據我院腦外科的臨床實踐,稀釋后的雙氧水用于昏迷病人,操作適當,未出現此類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7.
[2]鄧潔,鄭修霞,宮玉花等.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623-624.
[3]李夢櫻.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9.
[4]金仙妹,趙建江,王海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中華護理雜志[J],2006,41(1):26.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李春花.口靈漱口液用于口腔護理的臨床觀察.實用護理雜志,2003,14:32.
[2]江長弟,黃繼洪,周輝等.益口含漱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實用臨床醫學,2006,3:18-20.
[3]金仙妹,趙建江,王海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6-27.
[4]劉虹.中醫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5
[5]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8-69
[6]廖燕,廖天治,何瑤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J].上海護理雜志,2004:60-61
[7]將春梅,唐春炫.ICU護士必讀[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03-404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李剛、廖燕,住院患者口腔護理的基本方法[J].上海護理,2005.5(4):70-71
[2]王春英,鄭玲.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對口腔并發癥的干預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3.18(6):479-480
[3]許笑華,連麗燕,口腔護理藥物選擇與運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6.4(4):208
[4]王增香,劉巧紅,徐燕梅.頜面外科術后口腔護理方法的改進[J].鎮江醫學院學報,2000.10(3):608-609
[5]李嬌娥,易濱,傅春華強氧化離子水含漱治療口腔潰瘍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62-163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王左敏,王鴻穎,劉宏偉,等.口腔治療師培養規劃的初步研究.醫學教育,2005,4(4):22-25.
[2]王左敏,王鴻穎,張博學,等.中國口腔治療師崗位任務分析和需求預測.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5):304-305.
[3]趙佛容.口腔護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飯社,2004.
[4]張震康.展望21世紀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的趨勢.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1:4-6.
【關鍵詞】腦外科;昏迷;口腔護理
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發生率的升高及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水平的提高,在腦外科經常會有上述情況住院的昏迷病人。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1],一方面昏迷病人由于不能進食,吞咽,咀嚼功能減弱或受限,口腔的自凈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減弱,會使大量細菌在口腔內繁殖;另一方面,昏迷病人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長,經常會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痰等,機體抵抗力低下,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機會[2]。為了更有效地做好昏迷病人的口腔護理,我院腦外科從2007年10月起,通過前瞻性對照研究,運用生理鹽水+1%~3%雙氧水對昏迷病人進行口腔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腦外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昏迷病人60例(入科前有口腔疾病的除外),男42例,女18例,年齡3~76歲,平均42歲,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根據意識障礙分級法[3]。其中淺昏迷18例,昏迷30例,深昏迷12例,昏迷時間最短的3天,最長的89天,均聯合應用2~3種抗生素治療,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意識狀態、體質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
2口腔護理
2.1口腔護理的方法
2.1.1兩組病例均由兩名護士共同操作準備好用物,操作前向病人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口腔護理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若病人有經口氣管插管或用帶囊氣管套管,應先檢查氣囊充氣是否足夠,以保證氣囊與氣管壁的密封[4],病人取頭偏一側,由一名護士固定患者頭部、開口器或氣管插管。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操作時先借助壓舌板,手電筒照射,觀察口腔粘膜,舌面有無出血、腫脹、潰瘍、霉菌感染及分泌物的性質。分泌物定時送檢。
2.1.2對照組按口腔護理操作常規步驟,用彎血管鉗夾緊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依次擦洗口唇、牙齒、頰部、舌面及硬腭部。
2.1.3觀察組在口腔護理常規用物的基礎上,增加干棉球7~8個,浸有1%~3%雙氧水的棉球7~8個。具體步驟: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濕潤口唇,后用1%~3%雙氧水棉球擦洗一側牙齒外面,接著用生理鹽水擦洗,同法洗另一側。然后用彎血管鉗夾緊1%~3%雙氧水棉球依次擦洗一側牙齒上內側面,下內側面,頰部。同法擦洗另一側。最后是擦洗舌面及硬腭部。因雙氧水接觸口腔血漬,痰液分泌物時會放出新生氧,產生泡沫,所以要適時地用干棉球吸取多量泡沫。接著用生理鹽水棉球依次擦洗上述部位。
2.1.4兩組患者每天進行2次口腔護理,如是氣管插管患者,每次操作完畢后均應洗凈牙墊,更換膠布,固定好氣管插管。操作前后記錄有無口臭、潰瘍、霉菌、皰疹等口腔并發癥。2.2口腔護理的效果
2.2.1在同等治療情況下,對照組第2天即發生口臭2例,共發生口臭10例,第7-14天發生口腔潰瘍2例,霉菌感染3例,皰疹1例。觀察組發生口臭1例,霉菌1例。兩組進行比較,對照組的口臭率和口腔感染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2實驗室檢查方法均采用同一種方法,同一化驗員。
3口腔護理的體會
3.1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5]。腦外科昏迷病人病情危重,生理機能紊亂,不能經口進食,創傷脫水及利尿脫水劑的應用,致口腔唾液分泌顯著減少,加上氣管插管或經常性的吸痰,引起口腔粘膜損傷,使口腔的天然屏障作用減弱;同時因為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導致菌群失調,增強了細菌在口腔內的繁殖。大量的細菌分解產物如吲哚,硫氫基及胺類等,易發生口臭。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口腔護理,就很有必要性。
3.2雙氧水溶液為氧化性消毒劑,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釋出新生氧,對細菌成分發生氧化作用,干擾其酶系統而發揮抗菌作用。局部擦洗的時候產生泡沫,有利于清除血痂、痰液及口腔分泌物。因此雙氧水溶液有抗菌除臭的效果,能更好的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3.3口腔炎癥的發生與口腔酸堿度有關。昏迷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及復雜,常需應用多種藥物,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破壞口腔內各種微生物間的平衡狀態,導致口腔酸堿度失衡。而雙氧水使口腔酸堿度維持在正常范圍(PH值6.6~7.1),有效地避免了口腔炎癥的發生[6]。新晨
3.4昏迷病人在意識障礙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易引起誤吸致吸入性肺炎。因此行口腔擦洗時應用彎血管鉗夾緊棉球,每次一個,棉球蘸漱口溶液時不可過濕;操作時細心、輕柔、迅速、不刺激懸雍垂部位;適時用干棉球吸取多量泡沫,必要時再次吸痰,以預防病人誤吸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3.5在為昏迷病人做好口腔護理的同時,更有必要對病人的口腔及人工氣道做好濕化護理;注意吸痰的壓力、頻數、時間、吸痰管的選擇,以盡量避免吸痰對病人口腔、呼吸道粘膜的損傷;仔細觀察并記錄病人口腔炎癥的發生時間,及時通知經管醫生,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護理。
3.6高濃度的雙氧水長時間應用會對口腔粘膜表面造成損傷,但根據我院腦外科的臨床實踐,稀釋后的雙氧水用于昏迷病人,操作適當,未出現此類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7.
[2]鄧潔,鄭修霞,宮玉花等.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623-624.
[3]李夢櫻.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9.
[4]金仙妹,趙建江,王海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中華護理雜志[J],2006,41(1):26.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2月一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行氣管插管危重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齡22~86歲,其中COPD12例,腦血管意外68例。
1.2 方法。
1.2.1 口腔護理溶液的選擇。目前,常用的口腔護理液有醋酸洗必泰、過氧化氫、生理鹽水、蒸餾水及其他配制的中藥等[2]。國內相關報道[3]:洗必泰和0.5%聚維酮碘液能夠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而被首選。但我院針對危重病人口腔DH值多為酸性的特點,選用1.5%的碳酸氫鈉或1.5%雙氧水進行口腔清洗。如果口腔粘膜有損傷、出血或感染,可根據情況選用制霉菌素液或呋喃西林液每天加洗一次,對較長時間機械通氣的患者,常規采集口腔分泌物進行培養,結合培養結果選擇口腔護理藥液。
1.2.2 操作前準備。
1.2.2.1 病人準備。①評估神志及合作程度,口腔粘膜情況。清醒病人做好解釋工作,確保病人配合;煩躁病人應遵醫囑予以適當鎮靜處理。②一般取半臥位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記錄氣管插管距門齒刻度,向病人解釋口腔護理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1.2.2.2 操作者及環境準備。操作者要徹底洗凈雙手,戴無菌手套及口罩,保持環境清潔,寬敞明亮及舒適。
1.2.2.3 口腔護理用物準備。治療碗內備棉球,倒入適量口腔護理液(根據病人口腔情況而定),備彎止血鉗、鑷子、壓舌板、必要時備開口器、手電筒各一,備長約50cm綁帶一條及吸痰器、吸痰管,石蠟油。
1.3 口腔護理操作方法。
1.3.1 患者及氣管插管固定方法。在進行口腔護理時應將患者床頭抬高30度,將氣管插管氣囊適當充氣,解開固定牙墊及氣管插管的固定帶,檢查有無口臭、口腔炎和口腔潰瘍,有無活動義齒等。確認氣管插管的深度后將頭部偏向一側。測量須取氣管插管距門齒氣管插管距離,一人固定氣管插管牙墊,一人行口腔清洗,操作畢,重新測量取氣管插管距門齒的距離,更換綁帶和牙墊并妥善固定。
1.3.2 口腔清洗的方法。口腔清潔方法按照《護理學基礎》介紹的棉球擦洗法進行[4]。先用棉球濕潤口唇,然后擦洗牙齒,擦牙方法為縱向擦洗,先洗外側分左右由內洗向門齒再擦洗內側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含擦洗咬合面),頰部分左右弧形擦洗,擦凈腭部,橫擦舌面、舌底,洗完最后用石蠟油或潤唇膏潤唇。
1.3.3 口腔護理頻次的選擇。一般氣管插管患者每天護理2次,對于插管時間超過72小時,或口腔有感染、出血或口腔黏膜損傷者每天增加1~2次。
2 結果
有效清除病人口腔臭味、口垢、清潔濕潤口腔;護士能及時觀察病人口腔粘膜,并能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并發口腔感染并無脫管發生。
3 護理體會
3.1 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的操作。進行口腔護理時易發生導管脫出的危險,導管脫出導致急性缺氧,病人表現為呼吸道阻塞征象,極度呼吸困難,甚至心跳驟停。所以應保持病人在充分鎮靜的情況下實施口腔護理,必須由兩名護士共同操作。口腔護理前,氣囊一定充滿氣體,以防口水順氣管插管流人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至少兩名護士同時完成,切忌一名護士,一定要固定好氣管插管。如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護理,以防脫管發生危險。口腔黏膜異常時要給予對癥處理:每日將口腔氣管導管移向口角的另一側,以減輕對導管局部牙齒、口腔黏膜和舌的壓迫。
3.2 影響操作因素。由于氣管插管阻擋了口腔護理的通道,給護理操作帶來一定難度。另外,氣管插管病人病情多較重,護士操作時擔心插管脫出或移位,從而產生心理壓力。以上因素可能給護理操作帶來局限。所以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嫻熟操作技術水平,熟練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解剖結構,氣管插管的操作原理和技術以及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3.3 加強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的再教育。醫院感染近年越來越受重視,口腔護理也備受國內外護理工作者的關注。但一些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的重要性目前認識還不到位,認為只是一種被動的操作模式,不認為如果護理不到位,對患者生命會造成潛在威脅,往往對危重患者只采取快速擦洗法,而忽略了口腔護理的真正效果。所以為提高口腔護理質量,應對所有護理人員的口腔護理知識進行系統化培訓。
3.4 氣管插管病人有效的口腔護理,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醫院內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而且增加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行為的關懷性評價,增強醫護患之間的互相理解。當然,由于目前對經口氣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口腔護理尚無最為理想的護理方案,臨床上還缺少循證醫學證據,有待于護理工作者去認真探索總結。
參考文獻
[1] 崔炎.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4-147
[2] 李冰琴,王妙珍,高曉玲.中藥清口液在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2,17(5):359-360
口腔護理對預防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舒適度十分重要。口腔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口腔護理要因人而異和口腔護理要注重舒適護理。口腔護理的方法具體有含漱法、沖洗法、機械性擦洗、咀嚼法等四種。口腔護理液劑包括:25%到30%硼酸溶液、碳酸氫鈉溶液、0.7%生理鹽水等。25%到30%硼酸溶液適用于口腔PH大于7的患者,碳酸氫鈉溶液適用于口腔PH小于7的患者,0.7%生理鹽水適用于口腔PH等于7的患者。口腔護理評估標準包括口、口腔粘膜、口腔氣味、牙齒、口腔PH值等,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口腔護理的評估判斷患者病情。
關鍵詞:
口腔護理;現狀分析;循證醫學
口腔是否健康決定著患者的生活水平,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口腔護理逐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口腔護理的實施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給患者帶來了舒適感,受到了患者極其家屬的喜愛。因此,探究口腔護理臨床應用分析對提高口腔護理水平以及降低口腔并發癥的發生率至關重要。
1口腔護理的必要性
口腔護理從理論上講是對口腔所具所有功能的護理,包括吞咽、飲食、美容、咀嚼等,簡單的說就是口腔清潔。臨床口腔護理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相應的臨床設備和臨床用藥,讓口腔保持干凈濕潤,消毒滅菌,減少口腔異味,同時監測患者口腔病情變化,及時發現患者異常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口腔感染的發生率,使得患者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口腔向下與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想連,向外與環境相通。口腔具有多種功能,其可以分泌唾液輔助消化、呼吸、言語等,但是口腔環境適宜細菌等生長繁殖,口腔內有殘留的食物碎屑以及上皮組織,溫度、酸堿度適宜,因此口腔內容易聚集有大量的細菌。同時,在醫院部分治療措施,例如插胃管、呼吸機等,治療儀器會侵入口腔,時間過長會破壞口腔環境平衡。當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或者是化療時,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口腔粘膜容易潰爛,此時口腔無法保持其原有的清潔功能,大量的細菌繁殖生長,部分細菌會沿著呼吸道向下繁殖,侵入肺部導致患者并發肺炎。部分患者,尤其是機械通氣的重癥監護患者,身體器官功能降低和結構組織衰老,導致其機體免疫力下降,并且高齡患者多患有基礎疾病,其咳嗽反射和口腔的自我清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口腔內細菌和痰液無法排出,加大了肺炎的發生率。因此,口腔護理對預防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舒適度十分重要。
2口腔護理的方法
2.1口腔護理要因人而異
患者會因各種原因而需要進行口腔護理,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口腔護理方案,使用相應的臨床設備和臨床用藥,學習其他人先進的護理知識,提高口腔護理的水平,盡可能替代模仿口腔的功能,建立患者口腔護理的個人檔案,是口腔護理發展的新方向。口腔護理的方法具體有含漱法、沖洗法、機械性擦洗、咀嚼法等四種。口腔護理液劑包括:25%到30%硼酸溶液、碳酸氫鈉溶液、0.7%生理鹽水等。25%到30%硼酸溶液適用于口腔PH大于7的患者,碳酸氫鈉溶液適用于口腔PH小于7的患者,0.7%生理鹽水適用于口腔PH等于7的患者。
2.1.1含漱法
患者含漱口腔過程中,需要舌頭各個方位不斷攪拌液體,使得液體充分接觸口腔的各個部位,進行消毒滅菌。患者需要每隔一小時到兩小時進行一次含漱口腔,每次含漱的時間為兩分鐘到五分鐘。每天定時進行含漱可以降低口腔內分泌物和細菌的存在,促進唾液分泌,維護口腔內適宜的環境。
2.1.2沖洗法
口腔沖洗法是目前臨床口腔護理上應用廣泛且效果較好的方法,當患者無法張嘴,口腔內有固定物、患有口腔疾病等時,患者口腔的清潔功能大幅度降低,唾液分泌減少,此時可用沖洗法替代患者的口腔功能。最常用的方法為負壓吸引法,漱口液由左手緩慢注射,負壓吸引管由右手持同時進行抽吸,注射與抽吸同時進行,該方法可以保持口腔干凈,適用于口腔潰瘍嚴重者。
2.1.3機械性擦洗含漱方法
只可以短暫的抑制口腔細菌的生長繁殖,但是其無法徹底清潔牙菌斑,去除牙菌斑最好的口腔護理方法為機械性擦洗,其中最為常見的機械性擦洗方法為棉球擦洗。由于紗布、棉球等表面不光滑,擦洗過程中與牙齒摩擦力比較大,很容易將牙齒上殘留的異物清洗掉。
2.1.4咀嚼法
胃腸道手術后患者進行口腔護理首選咀嚼法,咀嚼口香糖操作簡單,實施方便,可以充分降低患者口腔細菌的生長繁殖,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率。
2.2口腔護理要注重舒適護理
護理人員對待患者時,態度要和藹可親、要有耐心,言語上詢問時要隱晦不可以傷及患者的自尊和面子,肢體上要多多與患者接觸,同時需要建立患者動態數據存儲庫,根據數據變化情況,適當的調整口腔護理措施。口腔整體護理以以人為本為原則,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語言、環境、家屬態度等多方面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樂觀的看待疾病治療,積極的配合手術醫生和護理人員,從而提高口腔疾病治療率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2.3口腔護理的評估標準
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口腔護理的評估判斷患者病情,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口腔情況的了解程度,有目的性的進行口腔護理,使得護理效果得以提高,評估標準包括口、口腔粘膜、口腔氣味、牙齒、口腔PH值等,例如患者因疾病所致唾液分泌降低,口腔發干,口干與口腔PH值有關系,不同病情口干的嚴重程度不一樣,其口腔PH值也不同,口干程度越深,其口腔PH值越高。
參考文獻:
[1]張綺,謝蟪旭,何瑤等.國內部分三甲醫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護理情況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06):665-669.
[2]尚少梅.護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24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