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08:52: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商場地下停車場設計,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彩云城籌建辦:
隨著家世界超市八月底開業日期的臨近,將給彩云城帶來相當大的車輛停放壓力。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擺在眼前最為迫切的事情!
為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宏遠物業制訂出彩云城的地面停車場設置及管理方案,詳見附件。
請籌建辦予以審核。
煙臺開發區宏遠物業有限公司
2005年7月26日
附件一:彩云城地面停車場設置方案
一、設計理念“簡約而不簡單”。
彩云城的廣場地面裝飾以花崗巖為主體,間以黑色大理石。花崗巖的規格為70*70CM,每九塊為一小組/每十八塊為一組,加上黑色大理石70*70CM和細條黑色大理石20*70CM各一塊,形成一塊面積達10平方米的方框。
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停車位的標準為240*450CM。主要在出入口作適當的指示牌、出口指示、停車場守則、交通示意圖等,并配置消防沙箱和30KGABC滅火器適量,一個符合各項規范的地面停車場已設置完成。
二、車位的劃定。
根據彩云城的實際情況,擬在彩云城的東、南、北三個地方設置地面停車場。
其中:東側的停車場為卸貨專用,中間留出5M通道和地下車場出入口后,可劃出30個車位;南側廣場可劃出46個車位,用于購物停車,設置入口在東出口在西;北側廣場可劃出46個車位,用于購物停車,設計上東進西出。
三、相關配置。
根據消防法規,停車場應配備大型滅火器和消防沙箱。為此,彩云城的地面停車場應配置30KGABC推車式滅火器共12個,南北廣場各擺放5個,東廣場擺放2個;消防沙箱12個,擺放位置與滅火器相同。
附件二:停車場管理方案
一、車輛管理規定
車輛停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彩云城物業服務處應向業主、使用人做好宣傳工作,共同勸阻、制止亂停放現象的發生。自覺到指定停車泊位停車。
1.對彩云城的業主、使用人和單位的車輛進行詳細的登記,并建立車輛檔案(車輛型號、車牌號碼、顏色等),對已登記備案的車輛發給彩云城出入通行證。
2.為業主臨時停車提供方便,彩云城設有地面停車場,并采取按次收費辦法。
3.長期使用停車泊位的業主、使用人和單位,可到彩云城物業服務處辦理停車泊位租賃手續。
4.對業主、使用人已租賃的泊位,彩云城負責做出相應控制,確保停車方便。
5.各種車輛不得在彩云城道路上隨意停放,臨時進入彩云城的機動車應在指定地點停放,嚴禁車輛在道路交叉口停放。
6.停放在停車場的所有車輛,車主必須關好車門、車窗,帶走貴重物品。車場管理人員如發現車輛門窗未關好等情況,應及時通知車主,防止車內物品丟失。
7.停車場只提供場地、車位有償使用,不負責車輛的保管,如車輛丟失或損壞,停車場不負責賠償。
8.車輛進入彩云城應減速慢行,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彩云城限速標志的規定,進出車場時遇對面行來車輛,應做到先出后進。
9.彩云城停車場不準學習駕駛機動車,嚴禁試車和隨意鳴喇叭。
10.對進入彩云城的出租車同樣實行計次卡出入,夜間22:00以后,謝絕出租車進入彩云城。對外來人員乘坐的出租車應謝絕入內。
11.對進入彩云城的車輛應維持一定的清潔度,保證不污染道路;5噸以上大型機動車未經彩云城物業彩云城物業服務處許可,不得進入彩云城。車輛停放必須服從管理人員指揮,注意前后、左右車輛的安全,不得停放在綠化帶和人行通道上。
12.裝載裝修材料的車輛進入彩云城,應停在規定場地裝卸材料,不得影響彩云城交通,裝載裝修材料的車輛駛離彩云城還需出示業主的書面證明,方可駛離。
13.對所有進出彩云城的車輛都應實行憑車輛出入卡進出,門崗需在卡上寫清車輛進出的時間、車牌號碼及門崗保安的姓名或工號,并在值班記錄上做好外來車輛的登記工作。
14.應妥善保管好在使用中的車輛出入卡,必須保證有具可查,不能有流失現象發生。
二、停車場守則
為規范停車場的使用及管理,營造規范的購物環境,制定本守則。
1、月租車的車主應于每月月底前繳交各種費用;停車卡專車專用,不得轉借他人。
2、臨時停放車輛先收費,出場時驗發票后放行。
3、月租車的車主只可將車輛停在其所屬月租車位范圍內。臨時停放車輛必須按車場保安員指定地點停放。
4、停車場只能作為停車之用,不能用作維修車輛、儲存貨物或其它用途。
5、車場內嚴禁吸煙,嚴禁在車場內加油。
6、載有易燃、易爆,或有毒、危險品的車輛不得在車場停放。
7、在車場內必須按限速行駛和按車場指定路線行車。
8、在車場內行車必須注意安全,以免損壞停車場設施和其它車輛,如有損壞,彩云城物業服務處有權向損壞者索賠。
9、車主如遺失停車卡,應馬上通知彩云城物業服務處,彩云城物業服務處會于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后補發新的停車卡。
10、本處不負責保管隨車物品。
11、車主如違反車場守則,彩云城物業服務處有權拒絕其車輛停放;此外,彩云城物業服務處可隨時修訂此《停車場守則》。
三、彩云城裝卸貨物管理規定
裝卸區域的位置:
1、1/F東面裝卸區設在1/F東門入口外;
2、-1/F北面裝卸區設在1/F西北面的位置;
裝卸區的使用范圍:
1、1/F東面裝卸區是提供給“嘉和家居”的貨物裝卸使用;
2、-1/F西北面裝卸區是提供給“家世界超市”及其商場等貨物的裝卸使用;
裝卸區的管理:
1、商場裝卸貨物時,必須在指定的裝卸區內進行裝卸貨物,不得阻塞通道;
2、所有裝卸的進出車輛必須服從商場的統一管理,不得亂停亂放;
3、不得在商場的入口處,樓梯、平臺或任何通道或電梯內留置任何貨物、物品、箱柜等將上述地方阻塞。
4、一切貨物、物品只能在彩云城物業服務處指定的時間,及在特設的貨物裝卸臺,通道及電梯裝卸和運送。
5、商鋪內的家具,設備及裝置等搬離該商鋪前,須事先取得彩云城物業服務處的書面同意,憑物業彩云城物業服務處發出的放行條從指定的出口搬出。
6、使用電梯運送貨物時:
①、不得超載超長或運送危險物品。
②、運送液體貨物需用容器裝好以防泄漏。
③、粉狀貨物需用密封袋裝好以防外泄。
④、貨物若為尖銳物品應墊好,避免刮花電梯。
7、當裝卸貨物高峰期,貨物和車輛較多時,必須遵守商場貨物裝卸區管理人員的現場指揮,進出車輛必須掃次序排隊進出。
四、車輛管理工作標準
1.道路線型、斷面與整個建筑群體布置相協調;
2.車行道通暢,出、入口標志明顯;
3.外來車輛未經許可,不可進入;
4.進入停車場內的車輛,均服從物業公司管理;
5.凡裝有易燃、易爆、劇或有污染物品車輛或2.5噸以上貨車,一律不準駛入;
6.駛入停車場的車輛均需減速,時速不超過15公里,無鳴笛現象發生(救護車、警車、救火車除外);
7.停車場內的所有車輛均納入物業公司管理范圍,作到車證齊全,見證/票放車;
8.車輛管理人員禮貌待人、熱情周到;
9.車輛管理員熟知車主姓名、車型、車牌號、鋪號、車位;
10.車輛管理人員隨時巡查車輛停放情況及車輛的車況,遇有門未鎖、燈未關、漏油、漏水等現象發生時,10分鐘內通知車主;
11.停車場內無貨物堆積、道路阻塞現象;
12.停車場內地面無水、無油、無污、無紙屑、無煙頭等雜物;
13.停車場道路平整無坑、無尖銳物、無金屬釘狀物;
14.停車場內有明顯禁煙標牌,且消防器械及設施均配備齊全,使用功能完好率100%;
15.轄區內交通事故年發生率不超過2%,丟失事故發生率為0%;
17.臨時停放車輛收費率100%;
18.每車位文字檔案齊全、資料準確率100%;
19.外來進出車輛有登記,完成率100%,準確率100%。
五、停車場班長職責
1、接受主管的直接領導。
2、領導下屬詳細記錄車輛進出情況,認真檢查,有效阻止危險品進入停車場。
3、熟悉停車場的建筑設施及固定車位的情況。
4、熟悉停車場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安全應急方案。
5、迅速、妥善處理好社會性事件、事故、并及時向上級匯報。
6、組織、指導下屬參加各項培訓。
7、在工作中要運用禮貌用語文明服務,積極為顧客解決各種困難,提供方便。
8、主持每日的班前、班后會議,認真做好工作日記和記錄,做好交接班工作。
9、完成上司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六、停車場值班員職責
1、積極指引車輛安全駛入車位停車。檢查并提示車主鎖好車門窗,并詳細記錄車輛進出時間,車況及車牌號。
2、做好對機動車的監護及車場的安全巡邏工作。
3、按規定對地面停車場收取車輛管理費,并做好票款的交接、保管工作。
4、提示司機嚴格遵守停車場的安全管理規定和使用規定。
5、嚴格杜絕停車場內有明火作業的情況發生。
6、認真檢查停車場內的消防設施、器材,保持正常使用狀態。
7、對車場周圍的施工情況進行管理,避免因施工影響到彩云城的正常停車秩序。
8、阻止未經許可或未辦理停車位的機動車輛使用車庫。
9、阻止裝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車輛駛入停車場,發現問題應立即向班長或主管報告。
10、阻止無關人員,閑散人員(包括非工作需要的員工)穿行車庫、逗留。
11、對停放一天以上的車輛要記錄,并報告班長和主管。
12、嚴格禁止在停車場內停放非機動車和存放貨物。
13、認真做好當班各種記錄,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14、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七、交通意外事故的處理預案
保安員在發現交通意外事故或接到交通意外事故報告求助時:
1、應立即用通訊設備報告保安主管發生交通意外事故現場的具置;
2、留在現場或迅速趕赴現場維護交通秩序和保護現場,搶救傷者;
3、對重大的交通意外事故須請示保安主管進行支援。
4、保安主管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保安部經理,并迅速趕赴現場參加搶救;
5、調遣指揮門崗保安員維護現場秩序、交通秩序;
6、送重傷者到醫院搶救;
7、報交警大隊事故組(電話120):
——事故發生的時間及地點;
——事故造成的傷亡及損失情況;
關鍵詞:停車難 現狀 成因 后果 對策
1.城市停車難的現狀
1.1停車位嚴重缺乏,特別是市中心地帶停車難問題更加突出。
以廣西南寧市為例,調查顯示,南寧市中心的停車設施在高峰時段處于飽和狀態,尤其是朝陽商業區及行政辦公等地,停車經常是一位難求。據統計,目前朝陽商圈范圍內停車場總計67個,含21條路邊停車路段,停車泊位總數為5335個。根據推算,到2020年,朝陽商圈泊位缺口為8019個。據預測,到2020年,南寧市車輛保有量將達80萬輛,按照一車一位的標準設計,基本需求泊位80萬個,加上社會需求泊位約20萬個,總需求量達100萬個。目前全市供給的只有40萬個車位,缺額很大。[1] 高度集中的停車需求與嚴重短缺的停車場地,南寧市停車難成為城市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1.2占道停車現象非常嚴重
市區內普遍存在著違法占道停車的現象:緊靠南寧市的朝陽商業區的民生路等路段成為車輛亂停亂放的重災區,盡管交通警察不停地往這些違法停放的車輛上貼罰單,但違規停車現象屢禁不止;在住宅小區,有的車主或駕駛人不理會管理者警告,將車輛隨意停放小區內道路上、綠化帶、居民雜物房門前、店鋪邊上的角落等,可以說凡是有點空地的地方,都擠滿了停放的車輛;在單位內部,不少原來供人們飯后休閑散步及出小朋友玩耍的綠地和小公園都被變成了停車地,甚至有的單位和個人在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范圍內違法設置各種形式的停車指示標志(俗稱“山寨泊位”)。盡管如此,但在城市的道路上,還是隨處可見無家歸的流浪車,足見當前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嚴重程度。
1.3停車場利用率低
令人不解的是在城市還存在這樣的怪現象,一方面是有的地段停車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有的地段停車場利用率低,南寧園錦繡前程、康橋藍灣和鉆石年代等不少住宅小區,卻又存在地下車庫空閑的奇怪現象。
2.造成目前停車難的原因主要有:
2.1機動車數量特別是私家出現 “井噴”式的增長,車主或駕駛人規范停車觀念淡薄。近年來,政府權力大了,各部門的錢也多了,所以公車數量大增;與此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汽車銷售價格逐走漸低,私家車數量也迅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年2012年2月數據稱,2011年末,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057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6.4%,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7872萬輛,增長20.4%。[2]汽車保有量超出城市原來配備的車位,造成停車位緊缺。更有的車主或駕駛人主將交通法規置于腦后,貪圖方便亂停放車輛,使城市停車難問題雪上加霜。
2.2停車規劃滯后,停車場布局不合理。由于設計規劃者缺乏長遠眼光,前期有不少的住宅區、醫院、商場等大型公共建筑這些車輛出入頻繁的場所未按規定配備足夠的停車位,甚至低于配備標準低(如有的住宅小區沒有做有的到一戶一車位),建成后又處在城市繁華地段,因地皮緊張、地價昂貴及歷史原因等不可能再建設專用停車場,使得停車需求最大的地段停車泊位相對不足,導致部分車主或駕駛人冒險在路邊違法亂停放車輛。
2.3停車管理措施不到位,停車管理法規不完善,車位定價不合理。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一些單體只把目光放在經濟利益上,有的把建設過程中的停車場擅自進行改建,或把已經建成或開發中配套的停車場挪作它用,變成商場或其它經營場所出租,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在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有的車主或駕駛人有貪圖方便不愿意把車停在地下車庫,出現路面停車日增,地下車庫空閑現象,使得原本緊張稀少的車位沒有得到充分和利用。在住宅小區,停車費用高昂,一平方米車位的售價高于一平方米商品房的售價并不稀奇,以南寧市為例,目前南寧新建樓盤中的車位地下車位價格在8萬~12萬元/個,別地段甚至高達30萬元/個。一些有車族尷尬的發現,當他們花費幾萬十幾萬買輛小汽車后,卻不得不花費更高的價錢來買一個停車的位置,如同買櫝還珠描寫的情形一樣令人無奈。因經濟能力有限,有的業主經再也買不起也租不到車位而望洋興嘆,只能將車停放在小區的道路上或其它空地上。
2.4停車管理涉及部門較多,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確,職責交叉不清。停車管理涉及公安交警、城管、交通、規劃等職能部門,難以形成統一協調管理標準,難以調控日益增長的停車要求,從而造成停車混亂,甚至出現有的車主或駕駛人不服管理亂停車的現象。
2.5交通管理水平難以適應交通現狀
停車管理屬于靜態交通管理。有的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門存在偏見或由于警力不足的原因,認為只要管理好主要路面動態交通,保證交通暢通就行了,而停車的靜態交通管理是次要的,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警力。豈不知靜態交通管理不好也會反過來影響動態交通,同樣會造成交通不暢通,影響總體的管理效果。
3.停車難問題帶來的后果
3.1造成交通擁堵,影響交通順暢,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停車位的嚴重短缺,迫使車主或汽車駕駛人將車輛違法停放,給正常行駛的車輛與行人的交通活動造成干擾,通常會形成交通瓶頸,造成交通阻塞,甚至引發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安全。
3.2對人們的心理造成危害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更加舒適、快捷方便的生活,然而亂停放的車輛,使城市中原來設計中供人們散步、休閑等娛樂場所如綠地,行人道、單位林蔭道等變成了停車場,私家車幾乎擠占了所有的公共空間,孩子再也找不到玩耍的地方,散步的人們也沒有了好心情,居住區變得擁擠不堪,在其中的人產生易緊張、焦慮、情緒失控、甚至于失去自制,產生攻擊和暴力事件。如有的人認為車輛停放在自家門口影響自己出行為由,將車輛砸爛;或認為車輛在啟動時產生的噪音和廢氣影響自己的健康與車主或駕駛人發生爭吵,激化了鄰里矛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一項調查表明生活有城市的人們幸福指數并不比農村高,看來并非空穴來風。
3.3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
占道停車使城市寬闊的街道變成了停車場,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原來有的只供行人或非機動車使用的道路,在這些龐然大物的重重壓迫下遭到嚴重的破壞而已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宛如道道傷疤,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曾經遭受過的虐待;城市的公共綠地、綠化帶等這些造型優美、點綴在城市鋼筋水泥之中,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也慘遭鋼鐵怪物的蹂躪而香消玉殞。進入市區的車輛由于無法找到停車位,只能四處游蕩,這樣使汽車空駛率增加,一系列問題如增加交通總量,造成交通擁堵,加重了市區的污染與噪音,造成了個人行車時間、浪費汽油等。
3.4引發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
亂停亂放的機動車輛,由于無人管理,有的因為爭搶停車位而發生口角甚至斗毆,有的機動車輛及車內財物被盜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行車時也容易發生相互刮擦的事故,更大的問題是如發生一旦發生火災,連消防車也開不進來,從而增加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4.緩解停車難的對策
4.1加大交通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停車管理不但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城市管理和社會秩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大對停車管理的宣傳力度,提高車主及廣大的交通參與者的交通法制觀念,增強停車入位、有償停車的意識,改變隨意停車的交通陋習,倡導守法、文明停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同時執法部門加大對違法停車的整治力度,規范停車秩序,取締違法停車,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4.2改變人們的出行觀念,鼓勵市民多乘坐公交車出行。一輛正常行駛的小汽車,載客量最多5人,而公交車在同樣大小的占路面積中載人數量顯然要比汽車多,就單位面積載客量或路面有效面積利用率來說小汽車無法與公交車相比,且公交車絕大部分時間處于運動狀態,占用的停車面積小、時間短,能源消耗量也比小汽車少。如果能鼓勵市民乘坐公交車出行,就能夠控制進入市區內的小汽車數量,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市區停車難的問題。[3]因此在市區應當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運輸在城市運輸中能占主導地位,削減小汽車的使用量,減少停車需求,緩解停車難問題。
4.3從規劃建設源頭入手,制定相應法規,對新開工的項目,根據不同建筑類型,規定配備停車位數量的下限,不達標不予驗收。同時合理規劃大型公共停車場,強制性執行新建樓盤與停車位規定比例,嚴格控制停車位挪作他用。對被占用的停車場進行清理,如發現已經被挪作它用的停車場,要進行有計劃步驟地清理糾正,恢復停車功能;
4.4提高道路資源的使用效率。一是可以參照(國)境外許多城市的作法,利用居住區周圍非主要道路提供停車,在晚7點到次日7點局部路段開放供停車;二是在充分考慮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利益的同時在道路邊劃出收費停車位,通過價格杠桿(如參照新加坡的做法,在停車一小時內收費相對便宜,超過一小時,按大比例遞增,停車越久,收費越高),盤活停車資源。這樣有利于鼓勵車主有事快辦,辦完快走。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協調城管、交警和物價等部門,加強對住宅小區、學校、醫院、文化娛樂和商貿區等人流、車流較多地方的停車場建設與使用的管理監督,明確各種停車場的分時段收費標準,加大停車管理。三是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特別是臨街單位、居民區、政府大院、商場等將內部空閑場地開發出來做公用停車場進行市場動作,在工作人員下午下班后,可以將車位出租給附近居民有償停車并加強停車場的安全管理,這樣可以解決很多車輛的停車問題。
4.5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停車場建設。就目前形勢來說,單靠政府并不能完全解決停車難問題,民間資本參與停車場建設,將增加更多的車位。政府自己并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只要落實具體政策措施,如制定土地出讓優惠、經營稅收減免等政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建設、開辦停車場,就能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到停車場的建設中來。
4.6建設立體車庫,提高單位面積內停放車輛的數量。目前的停車場絕大部份是傳統的單層平面自走式停車場,占用大量的地,越來越不能適應滿足時代的要求。現代化先進的機械立體停車庫是一種多平面的空間立體車庫,具有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設置靈活方便、美化環境等特點,是解決城市用地緊張、緩解城市停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夠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4.7興建換乘停車場(P+R)
換乘停車場是為停車后再換乘其它車輛提供存放車輛的場地(ParkandRide,停車+換乘),它可達到截留進入城市中心區的車輛目的。有了換乘停車場,車主可以早上從家里駕車到達換乘停車場,然后去換乘公共交通抵達工作單位。此舉不但在一定程度緩解當前停車難問題,還可釋放出十分珍貴的道路資源,為擴大公交服務覆蓋創造條件。
4.8建立停車誘導系統。為了防止駕駛員人因尋找停車場,或者是遇到停車泊位已滿的停車場后,向其它停車場移動而出現巡游的現象,有必要將已經到達目的地的機動車迅速而準確地誘導到其它停車場。這一做法還能起到削減機動徒勞行駛,減少交通流量、減少因注意力分散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危險性的作用。如在市中心設置“動態停車引導標志”。上面有附近幾個停車場車位使用情況的介紹。駕駛人通過引導標志了解情況后,他就能較快地找到車位。[4]另外通過交通廣播形式,讓出行的駕駛人事先了解各街區的停車場情況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4.9實行持車位證明申請辦理車牌的制度即自備車位的汽車管理政策。即購車人必須提供車輛停放場地的有效證明,方可申請汽車牌照,此舉旨在通過加大購車用車成本的方式,來控制車輛的增長。同時出臺相關措施如加速舊汽車淘汰速度等,從數量上控制汽車過快增長的速度。
參考文獻:
[1] 廣西新聞網2011年10月16日《南寧加大停車設施建設 2020年有停車位近100萬個》
省略/staticpages/
20111016/newgx4e9a2d8a-4232828-2.shtml [2]中商情報網省略/news/201202/24/84614_41.shtml
[3]丁立民 編著《道路交通管理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李兵 主編《道路交通管理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關鍵字:城市建筑 景觀考察 思考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2012年秋,我們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美國城市建筑與景觀考察之旅,穿越了美國東西海岸,訪問了夏威夷、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拉斯維加斯、華盛頓、費城、紐約、波士頓等9個城市。
一路感受,一路學習,城市很美,震撼也很多。在沒有抵達美國之前,已經通過各種媒體對美國有了比較整體的認識,舒適的別墅,安靜的街道,密集的摩天樓,龐大的城市機器,這些對我已經不是很陌生,只需去親身體驗。如果說這一路對美國城市空間感受最深的就是美國的城市停車設施,真的讓我對現代城市功能構成有了新的認識。
美國停車基本認識
走入美國城市,沿街觀察就會直接發現,美國的城市街景的功能構成與中國的完全不一樣。在中國,我們的大小街道兩側肯定是商業價值最高的店面,底下部分為商業,上部高層部分為住宅或者辦公。而在美國,街道兩邊最容易看見的是停車場出入口與密集的大型獨立停車場,停車場少則五六層多則十幾層。每個商場或者酒店旁邊肯定有著一個或幾個停車場建筑。在市郊,則可以看到超市前面必是超大的地面停車場,蔚為壯觀。由此,回來之后查詢了很多資料,我想對美國的停車文化進行一下探討。
美國停車文化
美國被稱為“裝在車輪子上的國家”。在美國,汽車就像我國的自行車一樣作為代步工具,除孩子外,大人平均每人一輛。在美國街頭,我們往往看到的車比人多。在我停留的一個小鎮上,停車場停滿了車,而街上卻冷冷清清沒有幾個人。走進餐廳或咖啡館才會看到邊吃邊看報紙或者聊天的人。幾個朋友聊完出門之后便各自道別,開車走人。對于我們這種喜歡三五成群逛街的人來說真是有些不習慣。車,對美國人來說真的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代步工具。
據資料顯示, 3億人口的美國擁有超過2.5億輛機動車。有些地方的汽車數量甚至超過了當地人口。而且,美國人更新車輛的速度也很快,平均兩到三年就要換一輛新車。當然,美國車多并不為奇,但讓人震撼的是美國的車位數量和汽車數量幾乎是一樣多。大大小小的停車場可謂美國一大風景線。
在建筑配建車位規模上也是相當龐大,基本達到了3輛/100㎡。以《西安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為例,在配建停車位指標里高檔住宅的標準為1輛/100㎡,辦公與商業基本為0.7~0.8輛/100㎡。
所以在美國有這樣一句話:
有樓就有停車場;
蓋樓先蓋停車場。
有了巨大的停車場,自然而然就孕生出美國獨特的停車文化。
殘疾人優先
在美國,任何地方的停車場,無論大小,均在最方便、最顯眼的地方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車位,豎有明顯的標志牌,地面上有專用圖標。即使停車場滿員,人們也不會占用無障礙車位。體現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
工作地位與業績
在一些大公司的停車場,除了一些高層管理人士有固定的車位外,其他員工的車位分配均是按照在公司的服務年限來界定的。在公司服務時間越長,停車位的位置也越好,離辦公樓的位置也越近。這是對員工忠誠度的一種褒揚。對業績出色的員工,有些獎勵辦法就是將管理人士的固定車位借給員工一段時間,讓其享受“最佳車位”的待遇。
可見,在美國這個一刻也離不開汽車的國家,汽車文化、停車文化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美國停車場類型
1.停車場按其與城市道路系統所處的相對位置可以分為路內停車場和路外停車場兩種類型。
路內停車場是指在一些城市道路的兩側或一側,劃出若干帶狀路面供車輛停泊的場所。路內停車場的設置,一般出現在動態交通道路飽和度不大的路段或市中心區靜態交通停車泊位預留嚴重不足的路段。在市中心區,該類型的停車場通常為補救通管理措施,由于路內停車對動態交通干擾較大,市中心區采取這種措施,往往導致交通狀態變得比較差。所以美國對這種沿街停車收費很高而且時間控制嚴格,稍有延時就會被貼罰單或者被拖走。
路外停車庫(樓)為了增加安全性或土地容積率而建筑的專供停車的多層建筑物,一般為建在地上的多層停車樓,與部分地下停車庫。這種停車設施規模大,服務半徑廣,使用方便快捷。
2.停車場按其建造形式主要又可以分為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庫、立體機械式停車樓等三種類型。
在市區,由于用地緊張,不可能建大規模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庫又難以滿足政府要求的配建規模,所以美國城市中心區的停車基本為立體停車樓。這是美國解決城市停車的最重要的設施。停車樓從三四層到十幾層不等,穿插于城市的各個街區,停車便捷,費用適中。在城市空間關系上,停車樓與周圍建筑是完全平等的關系。這也使得我們再看美國城市景觀時,只能看到密集的建筑與街道,而路上的停車是很少的,更沒有像我們一樣占用人行道停車的現象。
在此次考察的眾多城市中,停車樓配建最為充足,形式最為多樣的大概就屬夏威夷了。
由于夏威夷屬于小島,地面有限,加之氣候溫和,基本不考慮建筑保溫。很多大樓都是地下五六層裙樓為停車場,上面為公寓或辦公。有些十幾層的公寓,地下五六層都是停車場。有做商業時,也只是僅在一層做商鋪。停車場占得比例非常大。所以在夏威夷的街上很少看到滿大街停車現象,大街上非常寬松舒服。
美國立體停車樓特點
規模大
首先標準層面積大,一般面積都在5000~6000㎡左右,車位多在200~500輛,最小的也在100輛以上。其次是層數多,低的在三層以上,多的在十層左右,還有高達百米的地標型停車塔樓。這些停車場利用率非常高,經濟效益與城市效益都非常好。
平面理性
停車樓平面都以最簡潔、最合理、最經濟的形式構成。多層多以兩跨、三跨、四跨甚至五跨構成矩形平面;高層則多以方形、口字形、日字形等形式構成方形或近方形平面。
跨度大
停車樓一般為全框架結構,也有局部剪力墻的設置。橫向框架跨度一般都在18-20米之間,縱向柱網跨度則在6-9米之間。它的優點在于車位與車道之間不受柱子的影響,可斜位停車,方便進出,且能增加停車位數量。
車庫多采用斜樓板
雖然停車樓的剖面形式有多種,但在美國采用的最多的是斜樓板式。汽車就停在緩坡上,緩坡既是上樓的坡道,也是車道,同時也是停車位,三者合一,十分經濟合理。
建筑造型簡潔
美國汽車停車樓的立面處理都十分簡潔,從外形就能反映出汽車庫的特點,表里如一。在開窗形式上絕大部分停車場都是開敞形式,車庫完全靠自然通風與采光,不必設置機械通風與排氣設備。
當然,由于立面上不受功能限制,近年來新建的停車場成了年輕建筑師創新的試驗場,各種肌理與元素紛紛出現,雖然不會增加功能性的優勢,但卻給城市增加新鮮的元素與活力。體現了建筑的時代性。
商用與停車共存
在城市中心區停車樓的底層或者一二層會當做商業用房來做,只留出車庫出入口與車道。一方面滿足城市對商業用房的需求,增加城市的商業氛圍;一方面也照顧投資者的商業利益,比較好的解決了商業與停車之間的矛盾。
垂直交通便利
一般情況下,垂直交通布置在停車樓的兩端或四角,電梯設置較多,多層一般在2-4部,高層則在6-8層,上下非常便利。
還有大部分停車樓直接靠在辦公樓或者商場旁邊,使之聯通成為一體。辦公的人可以直接開到自己辦公的樓層停車,減少步行距離。
往回看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僅北京市擁有汽車達550多萬輛,廣州市擁有300多萬輛。據有關部門預測,明年全國汽車擁有量將達5600多萬輛。如果按照目前國內停車場地建設與管理水平,全國大約50%以上的車輛將處于“無序“停車狀態,這無疑給城市附加了不必要的交通量。在中國許多大城市,買車容易停車難。
西安市截止2012年5月底,機動車保有量為149.78萬輛,其中小型、輕微、微型車輛為108.74萬輛;大中型車輛數為9.87萬輛,其他汽車7.21萬輛。可以肯定地說,按照目前正常的增長率,西安市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50萬輛。
按照國家暢通工程的考評要求,每百輛機動車應該擁有45個停車位,那么150萬輛車則需要67.5萬個車位。而目前西安各種停車位總計25萬個,缺口達42.5萬個。
在這里,我也是僅僅列出這些數字,無法對這些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但作為建筑師,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充分考慮每個項目與城市的關系。
建筑師本職工作
拋開大的城市規劃層面不提,在我們能力所及范圍內,做每個項目時應該充分考慮建筑與停車的問題,盡量說服建設方要有長遠意識,配備足夠的車位。這樣不僅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建筑長期有效運行的負責。
在建筑設計中,可以嘗試性的加入停車建筑,創新停車形式,為城市提供新的停車思路。
特別是在商業建筑中,應充分考慮停車位給商業帶來的新的活力。停車已經不是純粹的配套設施了,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商業命運。
停車的目的不是停車。
時間就是金錢。商場的現金流,不光與顧客的情緒有關系,還跟顧客在商場內停留的,所謂有效購物時間成正比。因此,如何有效縮短顧客在尋找停車位期間所浪費的時間,并盡可能降低其煩躁不安情緒的產生,都對停車場的規劃,設計和管理提出了非常專業的要求。使顧客的停車過程盡量便捷,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心情去完成購物或消費后再便捷的離開停車場。
顧客對于一個設計粗糙,管理平之低下的停車場,絕對會“印象深刻”。特別是女性消費者,對于光照陰暗,空氣污濁,地面濕滑,標示繁瑣,位置復雜以及治安狀況混亂的停車設施是堅決回避的。即便是商場光鮮亮麗,商品價格優惠,當落后的停車設施對購物體驗產生了負面影響,其現金流的流失將直接導致整體商業地產價值的顛覆。
總結
關于美國的停車場分析,只是此次赴美考察一個局部,但有部分就足以看到美國為城市基礎設施配置所做的努力和嘗試。我們的城市正在飛速日益成長,膨脹,但城市的整體意識與基礎設施的超前配置卻成為我們城市的硬傷。在美國,雖然不是在每個方面都做得出色,但也足以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WiFi;室內定位;位置指紋法;空車位檢測;規劃導航路線
中圖分類號:TN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6)04-00-04
0 引 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各大商場及小區對大型地下停車場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大型地下停車場卻往往存在著地形復雜、空車位難找、線路不清晰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用戶體驗和停車場的使用效率。
在技術層面,GPS是最普遍的導航系統,但GPS用在地下,信號易被遮擋,定位精度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失效;射頻感應卡雖能檢測出空車位,但沒有提供具體的導航路線,且標識的作用距離較短,不具備通信能力,不利于整合到其他系統中進行使用;全視頻智能地下停車場管理通行速度慢,車位利用率低下;此外,像藍牙定位、紅外線室內定位、超寬帶室內定位、超聲波室內定位等技術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開發出一種更簡單化、人性化、全面化、精確化、智能化的地下停車場智能化管理系統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與上述幾種技術相比,WiFi室內定位具有精度高、終端多、速率快、成本低的優點。鑒于此,我們擬選用基于WiFi室內定位技術設計出更智能化、更適用于地下停車場的管理系統。同時為克服現有地下停車場管理系統速度慢、定位精度差等缺點,該系統采用基于位置指紋的WiFi室內定位方法,并將智能停車管理系統與手機App相結合,可以對停車場物體進行精確定位,提供實時的車位信息與路線提示,通過對物體進出停車場的平均速度的比較,加之物體移動軌跡的佐證,判斷出停車場空車位置的存在情況。總體來說,與其它地下停車場管理系統相比,此系統極大地提高了停車效率和車位利用率,為地下停車場的智能化導航帶來了極大地便利。
1 系統概述
現如今,大型地下停車場普遍存在地形復雜、空車位難找、線路不清晰等問題,反映在我們對某城市廣場的地下停車場所做的調查中,調研實例如圖1所示。
由上述實例可以看出,提高地下停車場的停車效率是完善現有地下停車管理系統丞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同時,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地下停車管理系統的不斷發展,將WiFi室內定位技術[1]用于地下停車場,已成為該方面的一項新技術,通過此原理,結合特有的判斷空車位算法,我們開發了相應的手機App,便于用戶操作和使用。眾所周知,WiFi室內定位技術具有精度高、終端多、速率快、成本低等優點,而且WiFi具有分布范圍廣、易于布線等特點,這種定位技術獨特的優點恰恰滿足了大型地下停車場智能定位、導航的需求,克服已有定位系統成本高、精度低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和準確度。同時,該系統的客戶端、注冊界面以及登錄界面均采用仿QQ的扁平化設計來提高用戶體驗。另外,該系統通過特殊算法,對進出物體的不同情況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出空車位的存在情況,并且可以動態增加或減少空車位數量,提高用戶的停車效率。綜上所述,研制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地下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意義重大。
2 需求分析
根據上述分析,針對超市、小區等大規模停車場區域,需要開發一套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地下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此系統可以實現對車輛更準確和穩定的定位,以及有效的空車位檢測,并實時推送智能路線導航規劃。為滿足需求,該方案需具備以下功能:
(1)RSSI數據采集[4]與預處理功能
WiFi易于布線,覆蓋范圍廣,因此可直接利用已有WiFi網絡。若無充足的WiFi覆蓋,則需提前進行布線,然后利用提前布置好的AP節點對位置指紋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建立數據庫,用于測試和訓練。
(2)無線傳輸功能
接入WiFi的AP節點接收停車場物體移動位置信息的監測數據,AP將數據存入位置―指紋數據庫進行運算,并將其結果發送至手機客戶端。
(3)定位、導航服務功能
手機客戶端接收到位置數據后,對物體進行精確定位,并根據需要,利用定位信息進行導航路線規劃,提供最優最佳的路徑線路服務。
(4)空車位檢測功能
根據定位信息,通過算法計算出物體進出停車場的平均速度,加之其移動軌跡相佐證,判斷出空車位的存在情況和空車位的總體數量,有效實現空車位檢測。
(5)生成停車場定位導航練習數據庫
將為停車定位導航的實際服務數據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以便作業重查和停車場定位導航操作評定的借鑒。
3 設計方案
3.1 總體流程
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地下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WiFi信號指紋定位模塊、空車位檢測與智能導航路線規劃模塊。
基于位置指紋法[5]的WiFi定位方法利用空間定位置上的無線信號特征作為該位置的指紋,建立位置指紋關系數據庫,從而通過指紋匹配的方式實現對用戶位置的估計。
空車位檢測主要利用定位信息,每隔一秒測次數據,實時修正軌跡,通過計算物體進出停車場速度,判斷空車位置。
智能導航路線規劃主要根據用戶選取的所要到達的空車位置進行最短路徑規劃,提高停車效率。
系統總體流程如圖2所示。
3.2 WiFi信號指紋定位模塊
WiFi信號指紋定位模塊采用位置指紋法[5],對數據進行采集和預處理。利用提前布置好的AP節點對位置指紋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建立數據庫,用于測試和訓練。而位置指紋法是室內定位技術的基礎,利用位置指紋法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可有效實現對車輛的精確定位。
3.2.1 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離線狀態下,即在訓練階段提前對場地進行數據采集與預處理工作。數據采集是本系統最基本的功能,是系統處理數據的來源和定位的基礎。本過程可利用提前布置好的AP節點通過WiFi信號接收機對定位區域進行位置采樣,從而獲得每一個采樣位置上的無線信號特征RSSI數據,為了提高采樣點密度,同時不增加額外的勘測開銷,會在勘測所得數據庫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篩選處理,刪除誤差大、不準確的數據,最后將整理好的信息存入位置―指紋數據庫,這個過程稱為現場勘測。此過程數據用于在線服務階段,為之后的定位與空車位檢測及規劃導航路線打下基礎。
以某辦公樓模擬大型地下停車場作為研究實例,并進行現場繪測,采集的數據見表1所列。
3.2.2 定位
在線服務階段,即實際運行階段,在用戶所在具置上采集到該位置的RSSI向量組,然后將所在位置上的無線信號指紋發送到定位服務器,服務器將該查詢指紋與數據庫進行匹配。在匹配時,需要采用相應的算法進行計算,在此使用基于機器學習的支持向量機(SVM)進行相應的訓練,最后將最相似的指紋所對應的位置作為用戶的估計位置,返回給用戶,并在手機客戶端顯示出用戶當前所在位置。圖5所示為智能手機App端的定位效果示意圖。
3.3 空車位檢測與智能導航路線規劃
3.3.1 空車位檢測
每隔一段時間,測下位置數據,進行定位并實時修正軌跡,利用定位信息計算出物體進出停車場的速度,若進入停車場速度遠遠大于離開停車場的速度,則為停車狀態,對應位置空車位標記消失,空車位數量動態減少;若進入停車場速度遠遠小于離開停車場速度,則為取車狀態,對應位置出現空車位標記,同時空車位數量也動態增加。若在停車場行走狀態未按正常軌跡,則判斷此狀態必為行走狀態而不是駕車狀態,同時再根據速度狀態進行佐證(若為停車狀態,則物體進入停車場的移動軌跡必嚴格遵循停車場規定路線,不可出現抄近道、橫穿車位的現象;物體離開停車場的移動軌跡可出現抄近道、橫穿車位的現象。反之,若為取車現象,則物體進入停車場的移動軌跡可出現抄近道、橫穿車位的現象;物體離開停車場的移動軌跡必嚴格遵循停車場規定路線,由此可判斷出是停車還是取車狀態),從而大大提高空車位監測的精度和準確性。圖6所示為智能化空車位檢測流程圖。
3.3.2 智能導航服務
根據智能手機App所示的空車位信息,用戶可對所停車位或者所取車位進行選擇,在客戶端接收到其具體需求后,根據分析對用戶提供實時的車位信息與行駛路線動態規劃[7]路線,同時將預測結果實時推送,選取最短路徑提高停車效率。
4 結 語
本系統是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地下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是物聯網在實際車輛管理領域的應用,目的是為車主提供服務。將WiFi室內定位技術與地下停車場管理系統相結合,在支持向量機的基礎上,構建位置指紋法定位算法,實現對手機客戶端的準確定位。在應用上將智能管理系統與手機App相結合,利用定位信息進行空車位檢測和智能路線規劃,實時傳送,提高停車效率。
參考文獻
[1]萬群,郭賢生,陳章鑫.室內定位方法理論、方法和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王視環.混合無線定位技術應用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0,36(3):43-45.
[3]董艷俠,張紅英,陳姣.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位置指紋算法[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5,28(1):72-74.
[4]鄧乃揚,田英杰.支持向量機理論、算法和拓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付夢印,鄧志紅,劉彤.智能車輛導航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6]錢志鴻,楊帆,周求湛.藍牙技術原理開發與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7]喻興隆.智能消防炮控制系統設計[D].成都:西華大學,2011.
[8] Krumm J,Harris S, Meyers B,et al.Multi-cameraMultiperson Tracking for Easy Living[C].3r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sual Surveillance,Dublin,Ireland,2000:5-6.
[9] Ubejd Shala, Angel Rodriguez.Indoor Positioning using Sensor-fusion in Android Devices[D].School of Health and Society,2011:19-22.
[10] J. R. Pierce.Travelling Wave Tubes[M].New York:Van Nostrand,1950.
[11] J.Tucek,M.Basten,D.Gallagher,et al.1.2 :Sub-millimeter and THz power amplifier development at Northrop Grumman[C].2010 IEEE International Vacuum Electronics Conference(IVEC),2010 :19C20.
[12] G.Kozlov,A.Volkov.Millimeter and Submillimeter wave Spectroscopy of Solids[M].Berlin:SPringer,1998.
關鍵詞:公園;換乘樞紐;BOT;地下空間
Abstract:The building Buji hub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f Shenzhen 's transfer hub for the future which set of long-distance train station, the two track stations of Metro Line 3 and line 5, bus、 taxi interchange points in the east & west square。 Buji park was built in th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at the west side of the hub,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a large social parking and to provide supporting services to the hub, and also ease the pressure of Area park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OT construct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layout of the park and its underground space in the tight constraints of the external traffic conditions, the hub of the space of convergence function zoning, and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s form。
Key words:park;transfer hub;BOT;underground space
中圖分類號:TU97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項目概況
布吉公園位于布吉街道中心區,南面為吉華路,西面為金鵬路,北面為寶龍路,東面為正在實施中的鐵西路,占地面積約21130m2。公園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設施陳舊,市民活動有效利用面積小。
布吉樞紐位于布吉公園東側,與之一路之隔。在建的布吉樞紐由長途火車站、地鐵3號線和5號線的兩個軌道站、東、西廣場公交、的士接駁站、社會停車場共同組成,是深圳未來重要的換乘樞紐。
圖1 布吉公園區位圖
圖2 布吉公園現狀照片
其中火車站東、西廣場的地下、地上空間均呈立體化布局。東廣場地面層北側為公交首末站,南側為進站廣場和地鐵3號線高架車站的聯絡通道;地下一層北側部分為社會停車場,南側部分為出租車接駁區,中間部分為出站大廳、地鐵5號線的站廳層及東西廣場地下聯絡通道。
西廣場地面層北側為公交首末站,南側為進站廣場;地下一層北側部分為出租車接駁區,南側為社會停車場,中間部分為出站大廳和東西廣場的地下聯絡通道。
圖3 布吉火車站交通組織示意圖
東廣場常規公交和社會車輛主要依靠鐵東路、出租車主要依靠深惠路實現對外聯系。
西廣場常規公交和出租車主要依靠鐵西路、社會車輛主要依靠吉華路實現對外聯系。
布吉樞紐社會停車場面積較小,車位約320個。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同時也為了滿足“P+R”交通模式的配套要求,相關部門提出對布吉公園進行地下空間開發,設置1000個停車位的大型社會停車場,并以地下通道形式聯系火車站西廣場,實現與布吉樞紐的無縫對接。
2.邊界條件
為了推動項目進展,擬采用BOT建設模式,如何在保證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吸引投資方,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圖4 BOT模式利益關系圖
政府層面首先希望構建大型停車場,緩解片區停車壓力,其次希望本項目能在舊城改造中具有示范性、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因其位于火車站門戶區,也希望成為布吉的新地標。
社會層面首先希望構建新型的城市公園,有休閑的好去處,其次希望停車問題得到解決。
作為投資主體,最希望的是投資少,回籠資金快,收益多。
各方訴求的焦點就是公園、停車場、商業三者建筑面積在空間上的分配及其對外的展現形式。
經均衡化處理各方訴求,確定建設指標如下:
• 綠地率不能低于55%,保障公園的正常使用;
• 地下停車場車位應滿足1000個;
• 商業建筑面積不低于15000m2;
• 具有人防功能。
3.設計要素
• 功能定位
根據相關規劃要求,結合現狀和未來,進行swot分析,明確項目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目標。
圖5 swot分析圖
功能定位:集休閑娛樂、商業購物、立體交通、人防功能于一體,具多樣性和復雜性。
建設目標:建設成為集約發展、智能生態的都市公園綜合體,引領布吉潮流30年。
• 公園的展現形式
公園面積小,地面景觀以綠地為主,還是廣場為主,是設計過程爭論較多的兩種觀點。
考慮到公園東側為火車站西廣場、現狀老城區綠化覆蓋率小、未來舊城改造中會出現大的商業廣場及城市綜合體,最終確定將布吉公園打造成為片區“綠心”。綠化和人造景觀相結合,既有綠茵草地,又有小橋流水。
• 商業布局的展現形式
公園周邊現狀商業網點較多,但大多是傳統商業形式,以中低端為主,業態雷同、重疊現象嚴重,基本都是以購物為唯一目的,缺乏綜合性與體驗性,導致本地中高端消費外流現象突出。
布吉公園綜合體商業定位以中高端消費為主,設置多種業態,集購物、休閑、餐飲及娛樂于一體。
鑒于以往地下商業街店面密布,給人壓抑的感覺。為避免這種狀況,本項目在建筑手法上設置寬闊、敞亮的中庭,聯通地下、地上,給人以舒適、明快的感覺。同時,也避免出現死角,減少樓層之間的租金差距。
4.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
布吉公園現狀西側和北側為居住區,東側為建設中的交通樞紐,南側為商業街。地鐵5號線區間隧道從公園南段地下穿過,覆土7.5m。
圖6 布吉公園改造總平面圖
針對公園周邊現狀布局,提出將商業建筑設在南端,高出地面15m,設地上兩層、地下一層,與南側商業街和布吉樞紐形成良好的互動。建筑頂面覆土0.5m,形成人造綠地;南高北低,以斜坡形式連接北側公園。
建成后,公園商業建筑既是門戶區的新地標,又將公園與喧鬧的城市割裂開來,形成一個舒適、靜怡的微環境,是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地上二層建筑面積約3153m2,規劃打造成為美食匯,以特色小吃為主。
【關鍵詞】綿陽市中心區;道路交通擁堵;改善思路及建議
Mianyang city center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countermeasures
Zhu Wei-ping,Li Jia-l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621010)
【Abstract】How to alleviate the core area of the city traffic jam is the major city focus around downtown Mianyang City, the main core area of city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status quo problems, analysis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traffic and the core area of the mai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Mianyang City;The main core area;Traffic congestion;Improvement ideas and suggestions
1. 綿陽簡要概況
綿陽市地處四川西北部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隨著近些年綿陽市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機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2009年機動車總量為17.2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為14.46萬輛,城市道路交通量持續加大。截止2009年底綿陽市全市總人口是544.65萬人,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83Km2。規劃到2015年中心城區城市人規模12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25Km2。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為14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50Km2。
中心區位于涪城區行政區域范圍內 (見圖示),該區西臨長虹大道,北接劍南路,東臨涪城路,南止安昌路,總面積約為1.1Km2,是綿陽市最繁華的集商務辦公、休閑購物娛樂為一體的集中區域。
2. 中心區交通擁堵問題、原因及改善措施
2.1由于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城市人口規模的集聚增加和城市小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導致中心城區尤其是中心區內的交通壓力劇增。長虹大道高峰小時飽和度過高,臨園路主干道以及劍南路主干道交通量大且上升快,該中心區主要道路高峰小時路段平均飽和度比較大,路網承載能力開始呈下降態勢。同時加上主要道路交叉口高峰小時流量超過擁堵的級別,使得交通信號周期加長,主要交通節點處小汽車交通延誤大大增加。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加,造成大部分的交通流量主要集中于該中心區域的主干路和次干路,支路的交通量相對較小,特別是主干路與主干路、主干路與次干路的交叉通量明顯加大。公交車輛的增加使得公交出行更為方便,但建成區面積擴大對公交的可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一些主干道公交車站處站占用一個車道,影響道路整體通行能力。
2.2安昌路百盛路段是綿陽市中心區繁華的商業圈集中點,現狀為雙向4車道的城市次干道。該道路兩側聚集了商場、超市、專賣店等眾多的大小型商店,每逢早晚交通高峰期和節假日該路段就成為交通擁堵的重點地段。像百盛購物中心、富安百貨、愛喜嘉年華聚集在一起造成在這個區域吸引了巨大的人流和車流。商業高度集中使得城市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城市中心區交通擁堵的劣勢。該路段大部分車輛是以停車購物為主,目前百盛周邊的商業停車場除去固定停車位,能停靠的車位在300多輛,每天的車流量達上千輛相對現狀的停車位而言停車場地供給嚴重不足。經過現場調研后發現該區域的路網布局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據該地段以及周邊區域的現狀,從近期中心區改造考慮如果單從技術層面出發拓寬該道路寬度提升安昌路的道路等級不合適宜。而如果在道路交叉口采用一定技術改造措施以達到疏導交通的目的效果也比較有限。為了更有效的解決該路段的擁堵的現狀,建議主要采用交通管理的手段進行交通分流:交管人員指揮部分走百盛入城的機動車流走附近的與安昌橋路平行東西走向的河堤路進行分流,同時在安昌橋百盛商業廣場路段設置港灣式停車站,開辟百盛前人流集散廣場的局部區域為停車站,同時為了解決停車場地嚴重不足的情況可在臨近周邊地塊開辟新的地面臨時停車場。從近期改造來看這樣能比較有效的疏解這一路段的交通壓力。
2.3再比如中心區東側涪城路臨茂業百貨商場好又多地下商場路段也是交通治理的重點。該路段近1Km長呈南北走向,為雙向4車道的城市次干道。現場調研發現好又多地下商場出入口和公交車站距離較近,同時商場出入口垂直正對并過于接近涪城路,入口前人流集散廣場場地過于局促;緊鄰好又多出入口一側現狀為一東西向2車道的城市支路興達街,對面是建設局建設大廈用地,導致這一交叉口涪城路和支路車流重疊、人流交匯。雖然設置過街人行天橋以方便購物人流疏散到對面的港灣式公交車站換乘或者到市一級的人民公園廣場及集中綠地休閑娛樂,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路段高峰時期人流對城市道路車流的干擾但是卻收效甚微。統籌綜合考慮緩解這一路段高峰期道路擁堵問題:建議近期暫維持涪城路次干道道路等級不變,遠期考慮提高該道路的承載能力和通行能力宜升級此道路為雙向6車道的城市主干道;同時考慮將好又多地下商場主出入口調整方位以避開商場人流對涪城路和興達街交叉通的影響,以及加強這一路段的交通協管等管理措施可緩解這一路段道路擁堵的狀況。
2.4涪城路和劍南路、濱江路、東方紅大橋道路交叉口也經常是道路通行不暢的薄弱環節。東方紅大橋為東西走向連接游仙區和涪城區的重要交通紐帶,車流量相當大,橋面為雙向4車道。在每周工作日的早8:00~9:30;11:40~12:10;下午的13:30~14:20;17:30~19:00這四個高峰時段道路交叉口和相應路段出現路面車輛擁堵情況,從游仙區經過東方紅大橋進涪城區的大量的車流臨近涪城路和劍南路的交叉口時大量車流分流至劍南路和涪城路上。雖然有交通高峰期執勤民警的提前疏導配合交通信號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路口的通行效率,但也存在該交叉口和東方紅大橋的車流量過大疏導起來較慢的情況。經過現狀調研了解到該路口為游仙區和涪城區劍南路以北區域進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車流量之大可想而知。建議近期從該平面交叉口技術改造入手結合交通協管和信號燈控制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交通流的疏導工作,遠期可考慮建成立體式的道路交叉口系統,同時考慮將涪城路臨交叉口處進行道路拓寬成6車道以從根本上提高這一路通通暢力。
3. 改善中心區道路擁堵的措施
提出四個結合的構想:近期與遠期相結合,政策管理與規劃技術相結合,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相結合,動態交通和靜態停車管理相結合;以及三個層面的實施策略:
3.1戰略政策層面。
大力推行公交優先戰略,倡導綠色出行:例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和BRT交通方式;提高小汽車擁車的門檻和用車成本,適時控制小汽車的使用。
3.2規劃技術層面。
提高路網承載力,合理規劃布局城市路網結構和路網密度,城市道路合理分類和分級,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城市改造區域尤其城市中心城區的商務辦公、購物休閑中心區高峰時期交通量比較大的特點調整增加原有機動車道的寬度,增加相應的車道數;同時根據各路段實際道路通暢情況和交通擁堵情況適時的增減人行橫道交通,當路段或道路交叉通量比較大時結合近遠期規劃構建立體的人行交通系統:設置路邊人行道,交叉口以及路段中間合適位置處設置人行橫道、人行天橋以及人行地道,最好能和建筑內部的公共人行空間組合在一起。這樣有利于人行分離,減少人行交通和機動車交通流的相互干擾;在公交車站處設置港灣式停車,以緩解車輛停靠對路段行駛中的其他車輛的干擾,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通暢能力和機動車的可達性。
圖1綿陽市中心區范圍
3.3交通管理層面。
動態交通和靜態停車管理:中心區內機動車停車問題宜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根據國家和地方制定的條例、法規、統一收費標準等。采用差異性停車收費方式結合經濟杠桿控制需求。將大部分的小汽車考慮集中停放在人民公園地下車庫,結合沃爾瑪、好又多、百盛等大型商業地下停車場相結合的方式,個別路段可考慮路邊停車但應加強管理;動態交通管理主要方法是包括各種限速,限駛以及臨時分流疏導規定。
4. 結語
為了營造綿陽市城市中心區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應當統籌考慮相應道路緩堵的實施對策:將車流量特別大的道路等級適當提高,個別擁堵路段應采用技術改造加交通協管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治理;同時調整該區域道路路網結構,在中心區內現狀已有的道路主次干道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城市支路以疏導主干道和局部次干道上大量的交通流。合理規劃布局區域內靜態交通停車場的位置和規模,將停車場優先設置在臨近交通車流量較大的路段和人流量較大的商業廣場處;大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在機動車交通出行中的比例,在主干道設置專屬的BRT公交車快車道等措施,構筑地上人行天橋交通、地面城市公共交通為主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為輔、地下停車場和大運量集中式的地鐵交通系統相結合的城市中心城區商貿休閑中心區一體化、立體式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只有綜合整體聯動部署才能為中心區營造出低碳而又暢通的道路交通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董國良 暢通城市論――21世紀城市交通與城市規劃 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05.
[2]鄒德慈 路網、交通與城市規劃 城市交通,2011(01).
[3]何 寧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交叉口優化設計實踐――以鄂爾多斯市為例,城市交通,2011(02).
[4]張 升 廈門市中心城區交通改善實踐 2011(02).
[5]綿陽統計年鑒2010,綿陽市統計局,2010.
[6]張國伍 大城市交通擁堵――:“交通7+1論壇”第二十四次會議紀實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1(10).
關鍵詞: 中小城市 停車難 成因分析 對策
“停車難”作為現代城市文明加速發展而衍生的一種“城市病”,近年來正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從主城區、老城區向周邊地區蔓延,并有進一步惡化和長期反復“發病”的趨勢。“停車難”的存在,不僅打破了城市靜、動態交通的平衡,抑制了城市道路空間資源的高效運用,大幅度提高了城市交通運營的成本,還隨之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其危害正日益加劇。在鹽城市區特別是老城區,停車難、亂停車,是一對共生現象,其結果是道路交通異常擁擠,城市功能受到削弱。
一、“停車難”的成因分析
1.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來,鹽城市車輛增長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外來車輛穩步增長,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48萬輛,其中外來車輛超過10%;二是私家車密度越來越大,目前全市機動車駕駛人員達到170萬人。專家預計,鹽城市機動車駕駛員總人數還將逐年上升,私家車已成為拉升機動車保有量的“主力軍”。按照交通管理學常量計算,扣除循環因素,平均需要約100萬個停車位才能滿足需求。而以市區為例,現有的商業區停車資源非常緊缺,如建軍路路段,只有兩個大型地下停車場,一般都難以提供足夠的車位,常常是里面的車位停滿了,但仍有很多車輛進入,走走停停,無形中形成新的道路瓶頸。
2.違法占道、亂停亂放現象嚴重。
在市區的一些繁華區域,攤點、商販、洗車行、二手車交易市場、商業宣傳活動占道行為比較突出,嚴重擠占了停車資源。同時,由于法制觀念薄弱,各種車輛亂停亂放現象較多,不僅占用大量城市道路,更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事故增多。限于城市發展水平和經濟基礎,對這些問題缺乏根本解決辦法,靜態交通秩序往往形成“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局面。
3.停車管理機制既不科學、也不完善。
鹽城市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歸交警管理,攤點、商販等占道是以工商、城管為主,停車場的審批、收費又分別在建委、物價各管一部,存在著多頭管理、各自為陣的問題,停車亂收費問題也時有發生。1988年,公安部、建設部聯合頒發了《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和《停車場規劃設計規則》,由于當時城市交通流量較少,停車問題并不突出,對汽車產業的強勁發展估計不足,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而且,兩個文件執行強制力也比較薄弱,擅自挪用、改變停車場功能現象屢見不鮮。目前,鹽城市還沒有出臺地方性法規,停車場的建設、管理缺乏制度、法規保障。
4.停車問題上缺乏整體規劃,配置不合理。
城區功能區規劃不合理,停車“馬太效應”愈演愈烈。鹽城市的主要商圈、餐飲街由于當初在規劃、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停車需求,現在已經成為停車難的主要區域。雖然交警部門在此施劃了大量臨時停車泊位,但仍然難以滿足停車需求。尤其是東進路餐飲一條街,平均每天5萬人的商業人流,停車需求極為巨大,而整個東進路實際使用的停車位1200余個,大量車輛只能道路內停車,導致交通擁堵嚴重。在城南新區等停車位的利用率往往很低,除一些飯店集中的區域,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車位長時間空閑。
二、“停車難”的對策
針對“停車難”,鹽城市交管部門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主要是規范停車管理,除了加強小區、商場、主次干道周邊的配套停車場的建設,還要在有條件的支路、背街小巷、大型建筑物之間設置臨時、限時占道停車泊位。鼓勵商業辦公樓、居民小區停車場地日夜交錯開放,協調有關部門利用綠地、學校操場、人防等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以上舉措雖有一定效果,但并非治本之策。隨著鹽城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道路交通流量日益劇增,交通擁堵及停車壓力將日趨嚴重。據預測,2015年鹽城市機動車車保有量將達到260萬輛以上,停車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停車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將直接引發交通擁堵,降低經濟運行效率,進而影響城市經濟活力。根據鹽城市目前的交通現狀及發展趨勢,我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前應對、科學解決停車問題。
1.重點發展停車換乘系統。
隨著城市的擴展和以快速交通為高水準公共交通系統發展,結合中心區差別化停車供應措施,建設與公交系統一體化運作的停車換乘系統,有效地調節城市不同地區的交通方式結構,減輕市中心的道路交通壓力。停車換乘系統建設的任務是:在城市中心區以外快速公共交通車站、公交車站首、末站,以及高速公路旁設置停車換乘場地,低價收費或免費為私人汽車、自行車等提供停放空間,輔以優惠的公交收費政策,引導乘客換乘公共交通進入城市中心區。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在城鎮中心建設停車換乘設施,減少交通堵塞;在火車站建設停車換乘設施,方便長途出行等一系列措施實施。
2.大力發展停車誘導系統。
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支持的停車誘導系統,可以減少因尋找車位而在公共道路上巡游的汽車數量,可以有效減少路面停車行為,同時可以有效提高既有停車設施的使用效率。我國目前的中小城市交通正在趨于智能化管理,其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摸索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借鑒大中城市優秀的成功經驗來縮短摸索時間,智能化停車信息系統可使駕駛員方便地預先進行停車位選擇,減少了尋找停車位的時間。
3.通過價格體制解決停車泊位緊缺問題。
目前,鹽城市大部分道路臨時停車泊位不收費,車主只愿在路邊停車而不愿將車開進收費停車場,路邊臨時停車泊位總是滿滿當當,而附近的路外停車場卻空空蕩蕩,直接影響停車場收益,不利于停車產業發展。而在上海、廣州等一些發達城市路邊停車不僅要收費,而且是用秒表計費,價格要高過路外停車場許多,充分體現服務短時停車功能,路面停車周轉率很高。鹽城市應當盡快建立路邊臨時停車收費制度,不僅能解決一些社會就業崗位,而且能夠通過價格杠桿,使專業停車場、路邊臨時停車點的停車收費形成合理價差,有效引導機動車到停車場停放,減少路邊臨時停車點的停車壓力和交通流量。同時,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實行“中心高于,路內高于路外”的停車收費價格機制,在中心區域道路上分兩個時間段收費,停車時間越短,收費越低。引導機動車停放由中心區域向轉移,由路內向路外停車場轉移,大大緩解了中心區域的停車難。
4.大力支持和鼓勵停車產業的發展。
停車難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城市交通問題,同時又預示著停車業的發展前景。只有當停車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產業,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停車難問題。面對停車難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充分運用市場和計劃這兩種調節經濟的手段,推行民營化為主和政府激勵政策相結合的停車設施建設經營模式,形成城區停車以專業停車場停車為主體、以路外公共停車為輔助、以路邊停車為必要補充、與城市整體交通系統相協調、供需和諧的靜態交通格局。現在,鹽城市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停車產業,許多停車場建設、管理、經營上存在很多實際困難,無法提供規范的停車服務。政府要牽頭、鼓勵社會力量整合、改造現有停車設施,促進停車產業向管理規模化、運營專業化、投資社會化方向發展。停車業的發展能很好地解決車主不愿把車開進停車場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把機動車集中到不妨礙交通的地方。
5.加大停車場管理、建設和改建力度。
本著“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保底補缺、均衡發展、資源互補、統籌利用”的原則,摸清全市停車場庫的家底,做到政策扶持,科學規劃。鼓勵中心城區范圍內機關企事業單位自有停車場社會化運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停車的空間,一定程度緩解節假日停車高峰;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停車場建設,科學建設完備充足的停車場,以地下多層為主,以地面立體停車場為輔,減少路上路內停車;按照“取之于停車、用之于停車”的原則,根據公共停車場規劃和用地條件、資金情況,每年制定城市建設計劃時增加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當前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特別是一些規劃不到位、泊位緊張的老舊小區,重點發展立體停車庫,不僅占地少、容積大、選型多樣,而且顯著增加泊位供應。
6.加大對違章停車的整治力度。
建議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核心的,多個部門參與的規劃管理機構,各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停車規劃與管理一體化的格局。政府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鹽城市停車場管理實施辦法》,對停車場規劃、建設、審批、驗收、經營、管理;對停車收費標準、收繳、分配、使用;對公安交通管理、規劃和建設部門在停車場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職能;對停車場的經營主體、停車設施使用者權利和義務;對各種違法停車行為的處罰等要做出明確的規定,使停車規劃、建設、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巡查力度,實施嚴管重罰,并定期開展城管執法和交警部門的聯動,實施突擊整治和聯合檢查行動,消除擅自改變停車場功能,以及違法占道現象,推行“違停記錄上限警戒制”,對多次發生違停記錄的車主將采取扣押駕照等處罰。
7.加強車主的“文明停車,和諧交通”意識教育。
車主的法規和責任意識淡薄,也是當前“停車難”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社區教育、街頭櫥窗、媒體宣傳、法規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在全社會開展現代公民精神教育,深入弘揚“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精神,大力營造“有序停車光榮,占道亂停可恥”的社會氛圍,積極倡導“購車有位,停車入位,停車設施有償使用”的現代城市交通意識,切實增強車主的法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總之,面對目前鹽城市的停車現狀和存在問題,必須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從政策到規劃到管理采取一系列相關措施,通過政府高度重視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切實解決制約整個城市發展的停車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字:杭州市區;停車位;停車場
中圖分類號:TU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杭州市區停車現狀
(一)交通擁堵情況時常出現,市區道路通行率下降。由于杭州市區停車泊位過少,無法滿足現有的車輛停放需求,導致市區內部分車輛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上泊車。這樣一來,本來就不寬敞的機動車道變得更加的擁擠,妨礙了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通行,造成了交通擁堵。在交通高峰時段,這種占道停車的情況就更加明顯。杭州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到節假日,各個景點都車滿為患,多數的道路變成了露天停車場,嚴重影響了市區交通通行。
(二)制約經濟的發展,影響投資環境。首先市區停車位的稀缺導致人們停車困難,從而束縛了居民的購車欲望,減緩了汽車化的進程,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其次在酒店、商場、賓館和娛樂場所等商業網點受到泊車場所的制約,造成了客人的流失,使企業利益受到了影響,在貨物的配送等方面也會受到限制,運送的成本增加,最終企業競爭力下降。
(三)小區的環境遭到破壞。伴隨著人們私家車保有量急劇增加,大量的機動車進入了居民小區內,導致小區生活環境迅速惡化。居民們的生活空間被侵占,每到晚上,機動車占據了小區里的通行道,甚至有些小區綠化帶都成為了停車場,居民散步休閑,小孩嬉戲玩耍的場所被剝奪。汽車尾氣嚴重影響了小區空氣質量,危害了居民的身體健康。汽車行駛當中發出的喇叭聲,發動機聲,則影響了居民的休息。這讓許多沒有私家車的居民怨聲載道,“有車族”與“無車族”的矛盾持續加深。
(四)城市的形象受到損害。由于停車位的緊張,部分無處停車的車主選擇將自己的車亂停亂放,這樣不文明的現象大大損害了城市的形象。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原來是按照行人重量而設計建設的,被機動車輛占道以后,路面受到損害。從城市發展角度看,沒有合理的停車位規劃,不利于推進城市化進程和提升現代化城市的形象。
二、淺析杭州停車難的原因
從我近幾年從事停車管理工作來看,杭州停車難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建設規劃落后,杭州市區公建、小區住宅配建停車位遠跟不上實際停車需求,造成停車資源極度緊缺;二是杭州市區停車場主要由政府經營,對于民營停車場的扶持政策不到位,造成民營資本投入缺乏;三是市區內的停車場大多存在多頭管理、收費標準不一、停車位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四是杭州停車并沒有形成一條產業鏈,市場化、專業化的水平很低,同時價格、產權這些問題也大大制約著停車行業的發展。
三、道路停車位的設置
(一)設置道路停車位的必要性
由于杭州市區交通擁堵,很多人認為設置道路停車泊位嚴重影響了動態交通,為保障車輛、行人正常通行應盡可能的減少甚至取締道路停車泊位。這種觀點在停車系統發展到較高程度時,或許合理,但就杭州目前落后的停車設施而言,道路停車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停車難問題,同時較停車場泊位具有停車便捷、設置成本低等優勢,在近期仍將是杭州停車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道路停車泊位的設置需求
在杭州市區,私家車主要以家庭用轎車為主,大多數家用轎車橫向寬度基本都在1.776m及以下,在測量的時候按照1.8m計。考慮車輛駕駛者熟練程度有所不同,兩車交匯是車輛間距離不能小于0.3m,而車胎和兩側的間距要在0.15~0.3m之間。所以,在雙行機動車一側設置停車位時,其最小寬度不能低于6m;在單行機動車一側設置停車位時,其最小寬度不能低于4.2m;在非機動車設置停車位時,其最小寬度不能低于4m。
(三)設置道路停車位的優缺點
道路停車泊位較停車場內泊位有以下優點:一是停車便捷,免去車輛出入庫周折;二是成本低、設置靈活,設置時無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三是合理有效利用空間資源,不僅無需像停車場一般設置出入口,還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的剩余空間。
缺點主要有:一是影響動態交通,造成道路通行力下降、刮擦事故等問題;二是破壞慢行系統,人行道泊位嚴重損壞人行道板,造成居民出行不便。
(四)道路停車位設置建議
首先,在可能影響交通安全的區域禁設停車位,如快速路主干道、公交車站、加油站等周邊;其次,嚴格控制影響居民出行的停車位,如路寬不足的單行道、人行道等;最后,合理調整道路停車位的可停放時間,在白天道路車輛量高峰期間不允許停車,在夜間車輛量較小期間允許車輛靠邊停放。
四、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
(一)建設大型地下公共低收費停車場
大型停車場要具備區域廣,擁有大量固定、臨時車位的特點,一般在商場、景區、機場等大型公共場所建設。目前,杭州市區要在路面建設這樣停車場已找不出合適的區域,因此只能向下要空間,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區域建設大型地下停車場。考慮到地下停車場相對于其他形式停車場停車、取車都比較麻煩,因此建議降低收費標準甚至免費開放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
(二)建設完善的城市停車誘導系統
這個系統的建設與管理要和整個杭州市的交通引導和停車場建設相結合,把整個城市中所有停車位的收費標準、位置、使用狀態等信息通過GPRS的方式實時收集并公布于網絡,能夠引導車輛就近停車,繼而疏導交通,緩解交通壓力。
(三)加強小區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
在杭州,現代型小區漸漸涵蓋了住宅、娛樂和商務等多種元素。針對于這類新型小區的停車場的建設,在規劃建設的初期就應該把整個小區所能容納的人口數目作一個大體的預測,然后計算小區中停車位的需求量。若小區空間有限,可考慮使用機械式停車場,既減少停車場對場地面積的要求,又滿足停車位數量上的需求。
(四)確定公共停車場的屬性,將停車作為產業對待
將公共停車場納入城市的基礎設施范圍,和道路交通、港口、道路等具有相同的性質。政府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指導公共停車場的建設,降低停車場建設成本;讓停車成為產業,制定合理的法規政策;同時考慮停車場的綜合利用,允許停車場附近開發廣告及開辦經營設施,以增加公共停車場的經濟收入。
(五)合理收費,統一規范。
建議相關部門制定統一合理的停車位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既要能保證停車場有序的經營,又要能被大眾所接受。停車場停車位的經營也要應按照相關的法規來收費,允許停車場在高峰時段適當提高價格。收費要結合市場,但不能漫天要價。
結語:
在城市機動化的進程中,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據國內外的眾多大中城市的經驗,適當建設停車位和停車場是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緩解交通壓力、保護城市環境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杭州作為例子,提出了若干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文獻:
[1]馬麗宣,匡艷霞,王巍巍.探討改善城市停車問題的途徑和措施[J]. 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O1).
[2]胡見前,王繼輝.淪城市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以中山市為個案[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Ol2,(03).
[3]李娜.拉各斯市城市發展中道路交通問題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