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防治措施8篇

時間:2023-05-23 09:01: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骨質疏松的防治措施,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髖部再發骨折 視力障礙 骨質疏松 危險因素

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已成為骨科臨床中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其致死、致殘率較高[1-2]。與此同時,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次發生骨折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引起臨床醫師的關注[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例滄州地區骨質疏松性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老年髖部再發骨折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伴有內科疾病、術后康復鍛煉及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其相關危險因素,從而為老年髖部再發骨折的預防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創傷骨科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滄州地區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年齡60~96歲,平均年齡(74.22±8.53)歲。髖部再發骨折患者16例為觀察組,未再發髖部骨折患者184例為對照組。初始骨折類型中,股骨頸骨折83例,行半髖或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7例,行股骨PFNA或Intertan髓內釘內固定。所有患者進行為期術后2年的系統隨訪,以同側或對側再發髖部骨折為結局終點事件。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非外傷或輕微外傷引起髖部骨折患者(年齡≥60歲),診斷經X線片或CT檢查證實。(2)髖部為初次且單側髖部骨折。(3)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4)患者或家屬已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因腫瘤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2)圍手術期內死亡或發生嚴重并發癥患者。(3)不同意參加術后隨訪者。

1.3 觀察指標

臨床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骨折類型、術后是否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及早期指導性康復鍛煉等;患者術后是否譫妄,伴有內科疾病情況如高血壓、腦卒中、視力障礙(白內障,高度近視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膝骨性關節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獨立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危險因素應用單因素、多因素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髖部再發骨折率為8.00%。兩組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術后缺乏康復功能鍛煉及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進行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年齡、性別、骨折類型、術后譫妄、高血壓、冠心病、膝骨性關節炎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組與未再發骨折組相關因素比較

2.2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術后缺乏康復鍛煉和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是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加速,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4],但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研究報道并不多。目前國內針對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較少,尤其是農村地區。目前公認骨質疏松是再發骨折的強預測因素[5]。而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其最終的治療目的是避免發生或再次發生骨折。因此明確再發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早期篩查再發骨折的高危人群,制定相應有效干預措施,降低患者再發骨折的風險。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滄州地區就診我院的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結果顯示老年髖部骨折術后隨訪2年內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為8.00%。有學者研究報道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在4.4%~15.1%[3],亦有學者報道髖部再發骨折率在5.7%~8.4%[4-5]。本地區髖部再發骨折發病率與上述相關報道基本一致。有研究顯示合并內科等疾病是再發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尤其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眼科視力損害[6]。在本研究中,結果統計分析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等疾病在兩組間差異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認為是老年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危險因素;而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等在兩組間差異未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國內學者安雪軍等[7]發現,糖尿病與老年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發骨折無相關性,但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是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危險因素,這可能是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并發癥,與視神經病變,視力減弱,行動不便,易發生意外有關。研究發現,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對側髖部再發骨折的類型與初發髖部骨折類型基本相似,尤其在股骨粗隆間骨折類型中。相關研究發現,這與患者本身內在因素有關,長股骨頸(>5.4 cm)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短股骨頸更易發生于股骨粗隆間骨折[8]。本研究分析認為這與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數行內固定治療,臥床時間長,粗隆部骨量較股骨頸部骨量丟失嚴重相關。一旦輕微外力或跌倒,容易引起粗隆間再發骨折,發生率較高。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行髖關節置換,能夠盡早下地活動,降低了因臥床引起的骨量進一步丟失。

本課題研究中注意到伴有腦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認知能力下降,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走平衡能力障礙,行走不穩,容易發生跌倒,增加髖部骨折的風險。本文診治患者多為滄州地區農村老年患者,衛生醫療條件較發達地區差。在農村,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往往缺乏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同時此類患者往往伴有1種或多種基礎疾病,行動協調能力欠佳,容易發生跌倒等意外導致再發髖部骨折。術后指導患者合理的護理康復鍛煉,隨訪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9-10]。本研究中發現,術后予以適當的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指導,患者髖部再發骨折發生率會降低。另外,本研究發現骨折術后患者在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后較未抗骨質疏松治療患者發生比例降低,說明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后患者骨量丟失減少能夠降低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臨床中不僅僅關注髖部骨折本身,更應全方面關注患者,積極抗骨質疏松和基礎疾病治療,給患者及家庭個性化指導性建議,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骨折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培訓,許庭珉.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圍術期處理策略[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20,9(6):401-403.

[2]唐佩福.老年髖部骨折的診治現狀與進展[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3):197-199.

[3]來紅,徐燦達,湯樣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后發生對側骨折的原因分析[J].浙江醫學,2020,42(18):1965-1967,1972.

[4]陳曉斌,張建政,趙建文,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30天內死亡風險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0,39(7):813-816.

[5]吳迎春,劉麗麗,楊群.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對側髖部再骨折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20,33(5):75-79.

[6]中華護理學會骨科護理專業委員會,陳亞萍,佟冰渡,等.老年髖部骨折綜合管理與二次骨折預防的專家共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6):461-469.

[7]安雪軍,徐寶山,王小健,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對側髖部骨折發生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1):60-66.

[8]吳曉天,潘福根,付文芹,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對側髖部再骨折危險因素的薈萃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9,27(2):149-154.

篇2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00例社區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兩組,其中男130例,女170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1.8±4.4)歲;體重40~64kg,平均體重(45.9±6.6)kg;病程30~335d,平均病程(177.3±4.9)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B組患者對發現疾病、認識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常規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3],A組患者對發現疾病、認識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改善著裝,使行動方便;日常活動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配備良好的照明設備,營造良好的居室環境;高齡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顧;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以免摔倒受傷;調整藥物,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2)預防骨質疏松癥。應注意鍛煉身體,改善骨代謝,保障良好的骨結構;注意營養均衡,獲得足夠的鈣劑,保證骨量。(3)治療骨質疏松癥,預防再次骨折情況的發生。多食奶制品、蔬菜、蝦皮、豆類等含鈣食品;充足的日照和適量運動,如體操、慢跑、散步等;采用雙膦酸鹽、鈣制劑、中藥、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雌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4]。(4)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健康問題講解。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社區骨質疏松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具體防治措施實施情況(每天堅持實施防治措施為良好,每3d實施防治措施1次為一般,每5d實施防治措施1次為差)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分析,A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總了解率93.3%顯著高于B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具體防治措施實施情況分析

A組患者具體防治措施良好、一般總實施率為96.7%均顯著高于B組的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質疏松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復雜疾病,以骨強度下降、骨量減少、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結構破壞、容易導致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有:遺傳因素,低峰值骨密度的子女是骨質疏松易患人群,應早加以預防;營養因素,長期的蛋白質營養缺乏可導致骨基質蛋白質合成不足、鈣劑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體重與骨密度成顯著正相關,低體重是骨質疏松的主要危險因素,煙、酒及咖啡因的過多攝入均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它能夠通過加速凋亡破壞新骨,導致骨量丟失和骨折風險增加;疾病因素,雌激素減少是骨質疏松重要發病因素,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也可導致骨質疏松;運動量少,應適量運動,可以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減少老年時期或延緩絕經后的骨量丟失。骨質疏松的健康管理包括維持骨骼的正常發育和生長,保證達到合理的峰值骨量,減少因其他繼發因素和年齡增長所致骨量丟失,保證骨骼結構的完整,預防骨折[5]。對已患骨質疏松癥者應積極進行促進骨生成的藥物治療,抑制骨吸收,加強防碰、防摔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進行手術,從補鈣、早期活動、心理、營養、體療、理療、止痛等方面加強骨質內固定,遏制骨丟失,促進骨生長,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綜合治療[6]。本研究顯示,A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后,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總了解率、具體防治措施良好及一般總實施率均顯著高于B組,應用效果更加明顯。

篇3

我們曾在上海市3 500名35~75歲中老年婦女中作過調查,了解她們掌握骨質疏松知識的情況,調查結果并不樂觀:①有30%的人不知道骨質疏松會引起骨折。②有半數以上者雖然已經認識到骨質疏松的危害,但沒有積極主動地采取防治措施,對預防認識不足。③多數人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僅停留在補鈣這一點上,而對補鈣以外的其他防治措施知之甚少。

由此看來,開展對骨質疏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傳十分必要。這里將調查題分成一般知識(14題)和具體知識(12題)兩部分,建議讀者自己也做一下,然后再對照答案。如回答一般知識題的正確率低于50%、具體知識題低于30%,表明你的掌握程度為“差”;如能正確回答一般知識題達50%~80%、具體知識題達30%~60%,表示你的掌握程度為“一般”;如能正確回答一般知識題達80%以上,具體知識題達60%以上,說明你的掌握程度為“較好”。

一般知識(14題)

1. 婦女與男子誰更容易患骨質疏松?①婦女②男子③兩者差不多

2. 婦女絕經與骨質疏松有關系嗎?①有關系②沒有關系

3. 骨質疏松是否會引起骨折?①會②不會

4. 骨質疏松病人骨骼中主要缺少什么物質?①鉀②鈉③硫④鐵⑤鈣⑥鋅

5. 骨質疏松病人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①腕骨、脊椎骨、股骨②顱骨、臏骨、脛骨③骨盆、跟骨、鼻骨

6. 缺鈣的婦女可能有哪些癥狀?①肚子餓、胃痛、大便多②出虛汗、腿肚子抽筋、腰背酸痛③頭痛、惡心、嘔吐④胃口差、喜食酸食、吃飯無味

7. 下列哪些食品中含鈣量最高?①骨頭湯、蹄膀湯、葡萄糖②奶及奶制品、豆腐、魚 ③水果、烤、果凍

8. 補鈣時要不要加維生素D?①要加②不要加

9. 患哪些疾病時容易發生缺鈣?①感冒、咳嗽、發燒②腹瀉、脹氣、便秘③胃及小腸有病、經常服用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

10. 哪種情況有利于鈣的吸收入骨?①多運動②多睡覺③多喝水

11. 即使沒有骨質疏松癥狀,是否也應該采取補鈣措施來預防?①是②否

12. 下列奶制品中何種含鈣量最高?①牛奶②普通奶粉③高鈣奶粉

13. 婦女一般多少歲后開始進入更年期?①40歲②50歲③60歲④70歲

14. 婦女的平均絕經年齡大約在何時?①40歲②50歲③60歲

具體知識(12題)

1.診斷骨質疏松最有價值的測定項目是什么?①血鈣②X線片③骨密度

2. 婦女一生中最佳補鈣時機為何時?①絕經前②絕經后③70歲以后④月經初潮前

3. 一天中補鈣(包括高鈣食品和鈣片)最佳時間為何時?①清晨②飯后③臨睡前

4. 中老年婦女一天鈣的需要量是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④1 000~1 200

5. 人們每天從飲食中大約能獲得多少毫克鈣?①50~100②100~200③300~500④700~900

6. 中老年婦女一般每天應補鈣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

7. 補鈣食品會增加患腎結石的危險性嗎?①會②不會

8. 有骨質疏松者應該堅持長期補鈣嗎?①應該②不必要

9. 絕經后婦女補充雌激素對預防和改善骨質疏松癥有幫助嗎?①有②無

10. 長期單純補充雌激素會增加患某種婦科癌癥的機會嗎?①會②不會

篇4

前不久,57歲的吳大媽,在金華市中醫院骨科門診室里,經過相關檢查后,被確診為腰椎壓縮性骨折。這已是她近來第二次骨折,腰背疼痛是她的老毛病了,前一次發生腰椎壓縮性骨折后,她被確診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躺了一個多月后,身體好轉,就沒有復診。沒想到,前兩天在轉身用力開窗戶時,又骨折了。

據金華市名醫、市中醫院骨科主任包茂德介紹,骨質疏松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出現骨質疏松的癥狀,患骨質疏松的男女比例約為1∶5,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隨著年齡的增大,女性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將急劇上升。尤其是絕經后的婦女,為嚴重骨質疏松癥的高發人群。這是因為絕經后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其骨量處于快速丟失階段,如果不及時補充鈣質,加強健骨運動,很容易發展成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往往來得無聲無息,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當出現骨折時已是嚴重階段,應多加注意。其最主要的癥狀是全身骨痛、無力,特別是腰部、骨盆、背部持續性疼痛;最明顯的癥狀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出現身高變矮及駝背現象,腰背痛會持續加重;骨頭因疏松而變薄,變脆弱,可能會在轉身、打噴嚏、開窗、持重物等日常活動中發生骨折。如果打噴嚏、咳嗽或輕輕一碰就會骨折,說明骨質疏松已經非常嚴重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現象,所以有些患者到了骨折時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質疏松癥。

“骨折是骨質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包茂德說,萬一骨折及時治療是上策。如果不尋求積極治療,再發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有統計數字顯示,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風險會增加4倍,而發生第三次骨折的風險增加6倍。雖然每次骨折后,骨密度檢測相差不大,但骨折后骨的微結構損傷嚴重,骨骼強度大大下降,這就是很多老年人會發生多次骨折的原因。

相對來說,骨質疏松治療周期比較長,西藥以用藥為主,結合補鈣等基礎治療,而中藥則主要用補肝腎強筋骨的方法,中西并舉,更有利于緩解和改善癥狀。

篇5

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松的定義為:由于骨量減少所導致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所導致的骨強度降低、骨骼脆弱而易發生骨折的骨骼系統疾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則強調,骨質疏松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系統疾病。

 

人骨骼中的骨量自出生后即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約在35周歲時達到高峰,之后逐漸減少。當骨量流失嚴重,骨骼呈現疏松、脆弱且易骨折的狀況,也就是患了骨質疏松。除了人體骨骼自身的代謝因素,飲食結構異常,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某些藥物的使用等也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女性,尤其是經絕期婦女,較男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這是因為她們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加速了骨量的流失。

 

疼痛:最常見的癥狀

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癥狀。骨質疏松疼痛時無關節紅腫、積液,四肢關節活動均正常。骨質疏松骨痛與平時患者的負重活動量及氣候、溫度變化亦相關。骨質疏松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當有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時,患者表現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腫痛等癥狀出現,但在此之前有一個很長的臨床前期,期間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關節酸痛乏力等,患者往往因此來就診,醫生也往往因此診察出骨質疏松。

 

因此,若較長時期內出現腰背及四肢關節酸痛乏力,且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患者應想到骨質疏松的可能,并盡快到醫院確診,及時止痛,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西醫:用鈣劑、降鈣素、骨肽等

西醫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有許多藥物,目前較常用的有激素補充療法,雌激素加上黃體素,可以預防與治療骨質疏松;阿倫磷酸鹽有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同時具有預防與治療骨質疏松的效果;降鈣素借著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對于停經5年以上的骨質疏松婦女有效,可恢復骨量,有直接的鎮痛效果;鈣劑和維生素D聯合用藥有較好療效;骨肽制劑,是臨床新出現的用來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品,對骨質疏松亦有效。

 

但是目前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效果不是太好,且起效緩慢;多數藥物需長期服用(只要停止藥物治療,骨質流失速度會開始加快),價格昂貴,老年人經濟上難以承受;某些藥物還可能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因此,骨質疏松的治療應當在醫生的嚴密指導下進行。

 

中醫:辨證服中藥加理療

中醫將骨質疏松歸屬“骨痿、骨枯、骨痹”范疇,認為其發病機理為腎虛及脾虛,針對病機采用補腎壯骨、益氣健脾、活血調肝的治療法則。常用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補腎益壽膠囊、歸脾丸、逍遙丸、龜齡膠囊等中成藥,也有一些經久不衰的中藥效方,經中醫師辨證后患者可在其指導下服用。服用中藥比較安全,且有較好療效。

 

另外,針灸、推拿、理療和中藥熏洗外敷可有效減輕疼痛,緩解癥狀。但應到正規醫院的針灸推拿科、康復科、理療科診治,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采用相適應的針法和手法進行治療。所采用的治療方法都以患者感舒適為原則,是一種對緩解疼痛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骨質疏松預防為主

上述方法雖然可以緩解疼痛,阻止骨質疏松繼續發展,但它們均無法使疏松的骨骼恢復正常骨量,已被壓縮的脊柱椎體亦無法恢復原狀。因此,應以預防為主,中年以后,尤其是絕經后婦女,適當補充鈣劑,增加戶外活動和日照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均有助于減少骨量丟失。還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保持正常飲食和作息習慣,避免煙酒過度和熬夜,適當補充飲食中的蛋白質、鈣鹽及各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D。另外,要重視居家安全,避免摔跤跌倒。

篇6

關鍵詞:中年婦女;骨質疏松癥;運動處方;骨質疏松

【中圖分類號】G632

近年來,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呈一種升高趨勢。我國有骨質疏松患者6000-8000萬,美國每年因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120萬,日本65歲以上老人中有1/3患骨質疏松。[1]據了解,目前我國4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達16.1%,60歲以上人群為22.6%,80歲以上人群,50%的人患有此病。而中國50歲以上的婦女中,兩人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松癥。[2]

1993年第四屆骨質疏松大會關于骨質疏松的定義確認為:骨質疏松是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退行性改變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骨質疏松是一種涉及到全身骨骼系統長期、持續的丟失骨所形成的疾病。主要改變有:

1.骨組織量減少。這是最基本的病變,其特征是骨量減少只導致單位骨體積內的骨組織含量的減少,即骨密度降低,留下的骨組織的化學組成并沒有改變;

2.骨的微結構異常。骨量逐漸減少,先使骨變薄變輕,骨小梁變細。骨的繼續減少使一些骨小梁之間的連接消失,甚至骨小梁也消失。這種情況在人的中軸骨表現較為清楚。中軸骨即脊柱,其椎體內部由海綿樣網狀結構的松質骨構成。當骨小梁消失,可使孔隙變大,原來有規則的海綿樣網狀結構,變成不規則的孔狀結構。這就破壞了骨的微結構;

現代醫學認為,中年以后,無論從體力上還是從腦力上,一方面是穩定而健全的時期,一方面又進入了某種生理的衰退過程。祖國醫學認為:“《靈樞天年篇》說:”“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英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素問陰陽名家大論》中也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隨著人體各項機能的下降尤其是中年婦女,骨骼和肌肉的功能開始逐漸減弱,骨密度降低,關節軟骨再生能力缺乏,脊椎骨骼壓縮,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強度減弱,骨骼中的礦物成分增多,骨軟骨發生纖維性變化或鈣化,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而骨質疏松癥導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質脆弱、機體產生修復性反應而形成骨刺,這種骨質成份異常分布的結果,會引起椎間盤突出,骨質疏松癥往往是骨折、骨壞死、骨折不愈合的內在原因。骨質疏松癥可產生骨痛、駝背、身材變矮、骨折乃至致殘等后果。它嚴重的影響了中年婦女的身體健康。

對于這種疾病盡管人們提出了種種防治措施,如補鈣、激素補償療法等等。但效果因人而異,有的甚而造成更加不良的后果。科學研究表明,唯有運動鍛煉才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法。適當的運動對骨骼系統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一定的應力刺激所產生的生物電能幫助鈣離子沉積于骨骼,防止骨質脫鈣,促進骨的代謝。同時還可牽伸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防止肌肉萎縮。起到保持運動功能,減少骨折的作用。[3]運動使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濃度增加,從而增加骨鈣含量[4]。運動可以使睪酮與雌二醇能促進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質總量增加,使骨鹽沉積保留、骨質增厚、骨骺融合,從而促進骨的生長發育。根據中年婦女的生理特點和運動能力在運動方式上采用:

1.有氧耐力運動有氧運動的方式如慢跑、快走、踏車和登臺階等,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2.肌力的訓練肌力訓練可防止由于年齡增長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肌力運動有以杠鈴、啞鈴為代表的等張運動和用力對抗抵抗物而不發生移動的等長運動,以及需要專用設備的等動運動。上述的運動方式能增加局部肌肉耐力,局部肌肉會有相應的增長,還能提高機體的協調功能。骨質疏松的患者推薦進行以較輕承重為主的綜合運動方案,可增強附著骨骼上的肌肉群。患者做變換的活動,可影響骨表面曲度所施加的負荷,它與骨的重建有關,因此運動能增加凸面面積,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并增強骨骼所承受應激的能力。當然這些運動要根據個體潛在能力,應從最小負荷開始并逐漸增加,以使患者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

3.平衡和靈活性訓練是預防跌倒的重要運動方式,如健美體操、舞蹈、太極拳等。現介紹一套防治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

關于骨質疏松癥20周運動示例

注:1.運動量化是骨質疏松癥運動處方的關鍵。針對個體運動能力的差異,進行此運動處方時的運動強度可以參考以下指標:(1)保持最大心率(HRmax=220-年齡)70-80%即;30-39歲;140-160次/分;40-49歲;120-146次/分;50-59歲;118-139次/分。(2)中年人一般不超過160次/分。

2.上表中的有氧課程可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如健美操、太極拳、秧歌、扇子舞等。

參考文獻

[1]新聞晚報2003-09-01

[2]章曉霜,高順生.運動對骨質疏松的影響《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08月13日第十一版)

篇7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護理;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54-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健康長壽,我國人口老齡化使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因此所引起的疼痛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集的50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通過P V P的治療,加上精心護理,耐心指導功能鍛煉,使患者術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動, 避免骨折患者長期臥床所致的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男性32例,年齡60-88歲,平均69歲,女性 18例,年齡52-80歲,平均70歲.,其中L1椎體24例,L2椎體10例,L3椎體10例,T10椎體1例,T12椎體5例,主要癥狀為骨折相應部位及腰背部疼痛,直立,行走困難,無明顯脊髓損傷。X線和M R I檢查,確診為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1.2 手術方法 局麻,取俯臥位,在C型臂X光機監視下定位病椎椎弓根,將調好的骨水泥在C型臂監視下注入椎體內。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常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對疾病知識缺乏,懷疑椎體成形術的效果,這時責任護士應該讓其了解骨折治療全過程,告知患者手術是安全,有效,損傷少,恢復快的高科技方法,并介紹同病種患者治療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對疾病有所了解,對治療充滿信心,從而消除思想顧慮,主動配合治療。

2.1.2 術前準備 術前仔細檢查,明確診斷。備皮更衣,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及軸線翻身等。遵醫囑備好藥品(2%利多卡因1支,碘海醇1瓶)及腰穿包等送患者去手術室進行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患者術畢返回病房時,平臥6小時,目的是確保骨水泥充分凝固,同時壓迫傷口止血。術后交代注意事項,心電監測6小時,鼻導管吸氧。

2.2.2 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觀察大小便情況及雙下肢感覺活動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有無滲液等炎癥反應。術后一過性發熱及疼痛加重是術后常見癥狀[1],以局部疼痛加重最常見,經休息或服用止痛藥用后疼痛緩解或消失。

3 功能鍛煉指導

3.1術后視患者的情況及時、循序漸進地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佩戴腰圍下床活動。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次數由少到多,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鍛煉時間由短到長。

3.2 術后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鍛煉,術后第一天直腿抬高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術后第二天在護士的幫助下佩戴好腰圍下床活動,若無不適,可以自由活動。術后3-5天,教會患者做5點式或3點式或拱橋式或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對于肥胖者,脊柱后凸嚴重者及合并有嚴重心肺疾病的不適合做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2]。

3.3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時,交代注意事項,做好健康宣教。定期回院復查。患者路途遙遠,需乘車時,最好取側臥位,坐車返回時佩戴好腰圍。起床之前先帶好腰圍,躺下后再解下腰圍。3個月內避免彎腰負重。指導患者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接受充足的陽光,增加維生素D,有利于鈣離子的吸收。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應長期服用抗骨質疏松的藥物,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類等。如病情允許可適當練習太極拳等適宜運動,以增強平衡能力,降低骨折的危險[3]。

4 結果

本組50例經皮椎體成形術全部成功,術中及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患者術后2-24h內即可翻身下床活動,胸腰背部疼痛完全緩解者40例,術后72h才完全緩解者7例。3例術后疼痛緩解不明顯。術后常規攝片,原壓縮椎體高度恢復20%-50%,無骨水泥滲漏及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所有病例一個月后均做隨訪,疼痛完全緩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5 討論

P V P技術是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于骨質疏松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今后仍存在再骨折的危險。本組有2例在術后一年發生臨近椎體再骨折,主要原因是骨質疏松造成的,因此在椎體成形術后,應繼續抗骨質疏松的治療。對于嚴重骨質疏松者因采用鈣片加阿法骨化醇及降鈣素及阿倫磷酸鈉聯合用藥治療,配合戶外活動,功能鍛煉,對骨質疏松患者有很好的防治措施,加上精心護理,耐心指導,使患者術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動, 避免骨折患者長期臥床所致的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俸伍鳳,經皮椎體成形術圍手術期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4).

篇8

[關鍵詞]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橫斷面調查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2-0013-02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種隨增齡而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異常,骨脆性增高,僅因輕度暴力或非創傷因素導致的骨折,又稱脆性骨折。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因骨質疏松而發生的骨折日益增多,以脊柱骨折、髖部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多見。我國已在北京、廣州等少數地區調查了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1]。但國內尚缺乏不同區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因此我們對廣州市蘿崗區老年人骨疏松性骨折發病率初步調查。了解該地區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病率,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取廣州市蘿崗區街道和村莊各兩處,每處隨機抽取登記居住的≥50周歲以上老年人群中150人為調查對象(均為本地常住10年以上者)。本研究選取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道、夏港街道和火村、劉村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對象排除糖尿病、慢性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長期使用藥物者以及有嚴重創傷病史或腫瘤病史者。

1.2方法

調查表內容包括:①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50周歲,每10歲為一個年齡段)、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職業、身高、體重、女性填寫絕經年齡、飲茶、吸煙、飲酒史。②骨折情況:一生中骨折次數、部位及原因等。③骨折家族史:父母的骨折情況。④過去跌倒次數及發生情況。⑤過去的運動及勞動強度、睡眠時間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采用χ2檢驗,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廣州市蘿崗區居民骨質疏松性的發病情況統計

從表1可以看出,城鎮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為23.2%,農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為30.4%,χ2=4.03,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城鎮和農村男性發生骨折總數50例,骨折率為17.5%,女性發生骨折數為110例,骨折率為35.4%,χ2=24.30,P < 0.01,男女性發生骨折風險具有明顯差異,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骨折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2.2 廣州市蘿崗區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采用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性別、年齡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影響因素(P < 0.05),另外吸煙、飲酒、既往骨折及跌倒次數與骨折發生成正相關;女性絕經年齡、運動及勞動強度、飲茶、睡眠時間成負相關(OR < 1)。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逐年增加[2],是骨科常見病和多發病。骨質疏松有多種原因引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被患者忽略,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疾病認識程度的提高,骨質疏松的臨床檢出率越來越高[3]。骨質疏松的發現多數是因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生骨折,因此本研究選取了廣州市蘿崗區城鎮和農村四個地區的597位當地老年居民展開本次流行病學調查。

城鎮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率為23.2%,農村骨質疏松性骨折率為30.4%,P < 0.05,提示農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城鎮,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居民的健康行為有關。城鎮居民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識和相關知識,采取了適當補鈣等方法適當改善骨質流失,而且城鎮醫療服務系統相對完善,擁有相關的臨床醫師的指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城鎮和農村男性發生骨折率為17.5%,女性骨折率為35.4%,P < 0.01,結果顯示男女性發生骨折風險具有明顯差異,據統計,美國絕經后婦女預期有1/4將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這可能與老年女性患者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帶來的快速骨質流失有關。觀察年齡與骨折發生率之間的關系,發現骨折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50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加,骨丟失逐漸增加,骨質疏松逐漸加重,骨折風險加大,因此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亦逐漸增加。同時通過對人群調查問卷的具體分析,發現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因素多樣[4],其中性別和年齡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影響因素(P < 0.05),吸煙、飲酒、既往骨折及跌倒次數與骨折發生成正相關;女性絕經年齡、運動及勞動強度、飲茶、睡眠時間成負相關(OR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類與年齡、性別關系密切的疾病[5],在臨床工作中要做到對老年女性的格外關注,同時對于吸煙、飲酒等正相關因素進行避免,達到臨床預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萬,章嵐,谷忠德. 衰老的生物學特征與運動健身效果的國外研究進展[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38-43.

[2] 屈波,潘顯明,權毅,等. 成都地區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病特點分析[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10):733-735.

[3] 郝永強,郝光亮,戴克戎. 上海地區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特點研究(附5923例分析)[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3):197-200.

[4] 崔同海,顧建華,浦敏珠,等. 太倉地區部分老年骨折的發病特點分析[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12):868-871.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日本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