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12:4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價值量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知識經濟;管理會計;智力資本;價值評估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1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1、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1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1種潛在的、wu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2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wu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1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1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3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2、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1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1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1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3、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1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5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1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1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1個重要里程碑。
(2)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價值逆向推導法
智力資本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最終必然會經歷實物(貨幣)形態來體現,它與財務資本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就形成了更廣義的資金循環流動。資金流入智力資本的過程是財務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的過程,而智力資本的產出是資金流入企業,從而以財務資本形態存在的過程。1項新技術可以轉化成新產品,進而給公司帶來收益,顧客滿意度、員工素質等因素最終影響到企業收入或成本,并最終在相關財務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對智力資本的全面評價應包含財務部分的內容,可借助部分財務指標實現智力資本的量化評價。
企業的價值(這里主要是指企業的帳面價值)是由企業的不同工作項目或領域所創造的,這些項目在1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智力資本存在著復雜的相應的因果關系價值鏈,其中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有單個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其價值的貨幣形式來反映各個項目承載的價值及相應的比重,并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其中的關鍵性項目以建立與智力資本的對應評估關系,進而可由此逆向推導出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及其各部分的價值指數。
具體可以設計為,首先結合關鍵工作項目(KeyWorkProject)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經驗權數或系數標準。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80%以上影響比例,影響比例的測算是依據當年各關鍵項目所涉及的人員的層次、數量、工作性質等因素)100%歸入具體智力資本中;受間接影響的(35%—80%影響比例),分別以受影響比例歸入相應的智力資本,最后計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的價值指數和總的價值指數。如:某企業的企業價值中的93%與智力資本有1定程度的關聯,假定由4個關鍵工作項目分別按2.6、3.4、1.3、2.0的比例承載這部分企業價值,并按關鍵工作項目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分別給予1.44、1.0、1.7、2.1的權數(圖2),則各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影響程度測算如下:人力資本價值指數=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場關系資本價值指數=2.61.446.0+2.02.14.4=40.94
組織結構資本價值指數=2.61.443.5=13.10
智力資本價值指數=51.16+40.94+13.10=105.20
則可以說,相對于該企業帳面財務價值,105.20的智力資本價值指標是相當的。
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是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數據信息,可以作為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資本的存量變動進行智力資本的流量分析。從資本的循環轉化的方向而言包括3個方面:1是智力資本向財務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及效率;2是財務資本向智力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績效和效率;3是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間轉化的增減變化分析,可在為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智力資本預警信號。
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管理會計是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須能有效為企業提供戰略化指導,既要充分反映企業的發展潛力,又能及時地指明企業存在的缺點不足,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而,作為企業管理中新的活躍因素,企業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信息將進1步增強企業管理會計的“評估”作用和“導航”作用,更加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孫嵐。Skandia導航器———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財務里程碑[J].運籌與管理,1999,(2):118-122.
關鍵詞:知識經濟;管理會計;智力資本;價值評估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二、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
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一)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一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價值逆向推導法
智力資本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最終必然會經歷實物(貨幣)形態來體現,它與財務資本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就形成了更廣義的資金循環流動。資金流入智力資本的過程是財務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的過程,而智力資本的產出是資金流入企業,從而以財務資本形態存在的過程。一項新技術可以轉化成新產品,進而給公司帶來收益,顧客滿意度、員工素質等因素最終影響到企業收入或成本,并最終在相關財務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對智力資本的全面評價應包含財務部分的內容,可借助部分財務指標實現智力資本的量化評價。
企業的價值(這里主要是指企業的帳面價值)是由企業的不同工作項目或領域所創造的,這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智力資本存在著復雜的相應的因果關系價值鏈,其中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有單個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其價值的貨幣形式來反映各個項目承載的價值及相應的比重,并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其中的關鍵性項目以建立與智力資本的對應評估關系,進而可由此逆向推導出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及其各部分的價值指數。
具體可以設計為,首先結合關鍵工作項目(KeyWorkProject)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經驗權數或系數標準。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80%以上影響比例,影響比例的測算是依據當年各關鍵項目所涉及的人員的層次、數量、工作性質等因素)100%歸入具體智力資本中;受間接影響的(35%—80%影響比例),分別以受影響比例歸入相應的智力資本,最后計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的價值指數和總的價值指數。如:某企業的企業價值中的93%與智力資本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假定由四個關鍵工作項目分別按2.6、3.4、1.3、2.0的比例承載這部分企業價值,并按關鍵工作項目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分別給予1.44、1.0、1.7、2.1的權數(圖2),則各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影響程度測算如下:
人力資本價值指數=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場關系資本價值指數=2.61.446.0+2.02.14.4=40.94
組織結構資本價值指數=2.61.443.5=13.10
智力資本價值指數=51.16+40.94+13.10=105.20
則可以說,相對于該企業帳面財務價值,105.20的智力資本價值指標是相當的。
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是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數據信息,可以作為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資本的存量變動進行智力資本的流量分析。從資本的循環轉化的方向而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智力資本向財務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及效率;二是財務資本向智力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績效和效率;三是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間轉化的增減變化分析,可在為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智力資本預警信號。
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管理會計是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須能有效為企業提供戰略化指導,既要充分反映企業的發展潛力,又能及時地指明企業存在的缺點不足,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而,作為企業管理中新的活躍因素,企業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信息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會計的“評估”作用和“導航”作用,更加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孫嵐。Skandia導航器———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財務里程碑[J].運籌與管理,1999,(2):118-122.
關鍵詞:知識經濟;管理會計;智力資本;價值評估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二、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
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 (一)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一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實際工作中,準確地確定損失檔案的價值,是責令當事人賠償損失的標準,也是對當事人做出行政處分和提起公訴以及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據。我國的檔案法律法規中沒有關于量化損失檔案價值的標準和賠償額度的明確規定,只有罰款額度的規定,這就使得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執行上不能直接進行操作,做了就會引起糾紛,甚至行政訴訟敗訴。在檔案行政執法的實際工作中,如果當事人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檔案以及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在什么情況下給予行政處分,給予何種行政處分;在什么情況下給予行政處罰,給予何種行政處罰;在什么情況下要追究刑事責任等等。這一切不能單純地依據涉案檔案的數量或者僅憑當事人所獲的利潤額來確定,還要結合損失檔案的實際價值來進行處理。檔案工作人員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采取措施以及造成了檔案損失的,如何來認定檔案損失的額度,是確定賠償損失檔案的金額和決定對當事人處以何種行政處分以及是否提起公訴的重要條件。所以,如何具體量化被損失檔案的價值,就需要有具體的、剛性的、可操作性強的標準作依據。
這方面某些地方有過一些有益嘗試。在一些地方性法規中規定,按檔案保管期限,以頁為單位確定具體數額。如規定永久保管的檔案每頁賠償100元,長期的每頁賠償80元,短期的每頁賠償60元。同時還依據損失檔案是否屬于珍貴檔案或孤本檔案,每頁加賠300元或500元。這些規定,只是初步提出了賠償數額,并沒有明確規定這些賠償數額是否也可以作為衡量損失檔案價值的量化標準,以便為對當事人做出行政處分和提起公訴以及定罪量刑提供數據參考。且這些規定比較籠統,存在一些問題。如對珍貴檔案的含義未做出界定和說明;對于一些專門檔案,在形成過程中國家或單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損毀就不能再生,當初的投入即形成檔案的成本也付之東流,如測繪檔案、氣象檔案等等。這一類具有一定特性的檔案如果單純地以頁為單位計算,其計算出的損失必定小于其實際價值甚至小于其成本。
要制定具體的量化標準必須以被損失檔案的價值為基礎,而確定被損失檔案的價值應依據國家有關的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在鑒定工作中堅持時效原則,即考慮它的價值時注重檔案的顯在價值,現實作用。凡是社會總需求高、需求面廣、需求時間長的價值就高,反之則低;堅持史存原則,即將檔案放到特定的背景和歷史條件下去判斷它的價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和重大歷史事件中所起作用大的價值就高,反之則低;堅持孤本原則,即在各項重要活動中形成的屬于“人無我有”的檔案;從檔案的稀有性來評估檔案價值,可視某一歷史時段、某一區域、某一民族、某一主題的檔案目前存世數量的多寡來判定,數量多的價值就高,反之則低。
【關鍵字】 電力企業 電子文件 價值評估 量化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hat how to find the valuable data in the massive data. This paper,introducing the AHP model of technical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value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established evaluation model of electronic document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value assessment and technology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s given in detail,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Keywords: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Digital records,value assessment,Quantitative analysis.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存儲設備低廉、易于提取、全球性覆蓋等驅動因素已經使世界進入記憶模式,無用、冗余的信息給決策造成了干擾[1]。如何在海量數據中發現具有價值的數據成為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2][3]。因此,電子文件評估理論與方法發展的新方向成為當前文件管理領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文探討了電子文件價值量化評估方法,在對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引入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技術分析指標評價體系,建立了基于內容評估和技術分析的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并對模型應用給出了具體評估步驟。
一、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
一份完整的電子文件應包含內容、結構和背景信息,即電子文件的元數據應納入歸檔范圍。從具體操作過程看,電子文件價值的評估分為內容評估和技術分析。
與一般無形資產價值構成不同,由于電子文件價值形成過程的創造性、生產的一次性、獲利能力的不確定性、成本費用的模糊性、價值轉化過程的風險性等特征,影響電子文件價值形成的因素更加復雜、種類更多,從而導致電子文件價值評估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更大[4][5]。因此,必須深入分析影響電子文件價值評估的各種影響因素。本文以電子文件的內容評估為基礎,結合技術分析量化指標,討論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并以此來評估電子文件價值。
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如下圖所示:
1.1電子文件內容評估
電子文件的內容評估,主要是從文件內容或其形成機構職能出發,確定電子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有時還包括確定密級。目前,由于多數文件尚未實現自動評估,主要由文件形成人員負責評估。在指導文件職能部門對于電子文件的初步評估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檔案工作人員的專家作用,或者利用電子文件備份等制度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性。
1.2電子文件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從技術角度對電子文件的狀況進行全面檢測,包括對電子文件信息的可讀性、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等進行技術分析。本文給出每一評估指標的評估因素,并對每一評估因素設定評分值。
1.3電子文件價值構成
電子文件的價值是由電子文件內容評估和電子文件技術分析通過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計算得出。
二、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
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是通過適宜的數據方法對影響運營電子文件價值的因素量化處理最終得到合理的評估值。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構建方法的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
2.1_定技術分析評估系數
本文選取對電子文件技術分析具有重要影響的可讀性、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四個指標,每一指標對電子文件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必須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評估值。因此,必須對電子文件技術分析指標影響因素進行處理,給出權重,從而確定電子文件技術分析評估系數。
1.采用AHP法構建技術分析指標評價體系
企業可以通過管理消費者的聯想創造品牌價值,也可以通過撬動消費者的聯想來管理他們的錢袋。全球消費趨勢已經從產品導向轉為體驗導向,如今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提供一種獨特的消費體驗,不僅要讓消費者滿意,贏得消費者忠誠度,還要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而品牌正是構筑這種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Interbrand于1974年成立于英國,其工作便與品牌密切相關。Interbrand名聲在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每年都要在《商業周刊》上“全球100個最有價值品牌”評選結果。
而這種量化品牌價值的方法最早形成于1987年,在對一樁企業惡性并購事件進行評估的過程中,Interbrand與倫敦商學院共同創立了對品牌進行客觀評估的模型,這一模型一直被沿用至今,是全球公認度和使用率最高的品牌估值方法。
品牌價值方程式
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是無形資產,這個觀念已經為很多企業所接受,可是,在講求實際的商業活動中,品牌究竟有沒有價值,如何將品牌價值量化,一直是一個難題。“將品牌價值量化的工作富有艱巨性,這項工作不應該被膚淺地理解。”Interbrand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陳富國說。目前國內有不少機構從事品牌價值衡量工作,而其評估方法不同,評估結果也不一樣。
和其他同行不同,Interbrand強調所有的品牌創建活動最終要落實到為客戶創造業務價值上。因此,品牌價值有其特定的含義,指的是由于品牌的影響力或者品牌的作用給企業帶來的全部現金流。
“企業的品牌管理應該是著眼于借助品牌優勢去創造一個Logo,圖形,或者創作一個廣告,這樣才能為品牌帶來長遠發展的資金,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品牌價值,也就是把一種純粹的、感官層面的東西落實到經濟價值層面。”陳富國說。
而具體的評估過程由于最終要落實到現金流,因此,這是一個科學縝密的計算過程。
首先要對品牌進行財務分析。明確品牌在未來的五年中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這方面的計算數據來自于品牌歷年來的發展數據和一些公開的財務報表。然后,需要確定企業為了讓這個品牌實現未來五年的收益要投入多少有形資產,比如設備、土地、廠房和流動資金等,這些東西在一定的行業中會有一個公認的平均回報率。
得到了這一部分數據,用未來收益減去有形資產回報,得出的就是品牌在未來五年中無形資產所帶來的回報。
剩下的就是要把無形資產回報中品牌所帶來的回報分離出來,也就是明確品牌作用指數。Interbrand在這里導入了一個品牌強度概念。陳富國說:“這個概念是針對行業來說的,比如在消費品行業品牌的作用就比較大,而在重工業中可能就比較小。我們必須把這方面的比重計算出來,得出一個百分比,用這個百分比乘以之前的無形資產收入,得出的就是理想狀態下的品牌所帶來的收入。”
計算品牌強度有七個指標,每個指標根據重要程度在百分比中占有相應的分值,分別打分:
市場。市場越穩健分值越高。
穩定性。品牌歷史,包括品牌在市場上長期表現自己穩定性的能力。
領導力。主要指品牌的定價能力,以及引領行業標準的能力。
潮流吻合度。有些品牌可能做了很多年,但是受產品特性或者其他原因所限,跟不上潮流,而有些品牌卻能夠常做常新。
支持度。比如對品牌未來的發展,在渠道、宣傳等方面,企業是否有比較大的投入。
國際化。并不是簡單地考量這個品牌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而是考量品牌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受保護程度。與品牌所面對的市場環境有關。
在進行品牌評估的過程中,明確某個業務的現金流到底來自哪個實體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而不同實體之上的品牌構筑是不同的。“要細分這個市場,弄清楚每個企業的品牌構架是什么,品牌主要的驅動力是什么,這是保證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性和準確性的重要準備工作。”
他舉了一個例子,殼牌石油,在評估過程中,單是殼牌石油的油產品就分成了三個品牌進行評估,分成面對個人消費者的,面對大宗企業用戶的,等等。把品牌面對的市場進行區分,才能在每個市場里估算殼牌石油的財務數字是多少,品牌強度是多少。然后再分別計算、加權、累加、平均。
“這種東西寫在方法里面很明確,但是在操作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陳富國說。他認為時下國內一些品牌價值排行榜之所以備受爭議,主要原因就是在類似的細節問題上模糊不清。
Interbrand的這套品牌價值評估方法從1987年確立之后就沒有變動過,陳富國說這樣才能保證可比性。通過Interbrand的指標來看,它確實可以為中國企業推動品牌發展提供參考。根據Interbrand的調查報告,中國品牌在國際性、領導力、潮流吻合度以及受保護方面相對是比較弱的。
品牌圈概念
2002年,Interbrand進入中國市場。剛開始,Interbrand的工作人員發現有些企業對品牌的理解比較狹隘,將品牌等同于做廣告。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有著強烈的品牌沖動,明白光靠做廣告或者做一些事件營銷不足以幫助自己培育品牌。但怎樣接受全方位的品牌概念并身體力行,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們平時跟中國企業溝通的時候,注意到他們很重視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企業強調自己實力很強,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合作者,有多少資源,很多企業會在廣告中或者在品牌定位中強調自己是值得信賴的企業。仔細思索一下,其實這是一種叫賣上的攻勢。做品牌最終是讓消費者信賴自己,但怎樣贏得消費者信任,企業擁有什么樣的特點才能讓消費者信賴,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中國企業不太善于挖掘、把握這些機會,常常在溝通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又回到了舊有的層面上。”
“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對于品牌建設的基礎,比如對客戶的長遠需求、客戶對品牌的長遠認同等重要問題沒有靜下心來思考明白。很多中國品牌定位不夠清晰,缺乏個性。在品牌層面競爭,質量是入場券。但在進入競技場后,能否成為贏家,就看企業能不能抓住自己與顧客之間特殊的關聯點,是不是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否則就只能湮沒在眾多形形的廣告中。”幾年來和本土企業打交道中陳富國深有體會。幾年來和本土企業打交道中,陳富國體會頗深。
Interbrand有一個品牌圈概念。Interbrand按照品牌的成長規律將品牌發展周期劃分為品牌評估、品牌創造、品牌管理三個階段。評估是品牌研究領域的問題,創造就是創造品牌價值,兩者相結合就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品牌長遠發展的定位,而品牌表達就是將意念的東西可視化的過程,比如用詞是否對稱、語調是否妥當、顏色是否和諧等。Interbrand的很多業務就是從這個層面衍生出來的。
“目前中國企業大部分的需求更多的是表達層面的。而怎樣評估目標消費者,怎樣評估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品牌到底代表著什么,很多中國企業關注的還不夠。”陳富國感嘆說。
在管理層面,一些中國企業的組織構架和決策機制也給品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中國企業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權制,品牌費用不是集中運用,與品牌有關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分散的,甚至很多中國企業的品牌是分散經營的。而品牌的核心要素就是統一、穩定,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統一,品牌集中化。
“很多中國企業能夠遵守品牌集中管理原則,但在具體的傳播過程中,經費是分開計算的,而且經費的決策權不在總部,而是在分支機構,這就給品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陳富國說。
寶潔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實行品牌經理制,直到現在還在執行這種制度。針對品牌分散管理,在日常的品牌管理活動中,品牌經理制可以有效地對品牌進行集中管理。但陳富國說,現實中,品牌經理制也面臨諸多問題。
商學院市場營銷教授
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從本質上來說,品牌是一些價值的集合,
是一些功能價值和感情價值的集合。
真正讓品牌在市場生存的是它的感情因素、文化力量。
很不幸,現在有很多人只將品牌看作一個名字,這樣就忽略了一個品牌的真正力量。
從本質上來說,品牌是一些價值的集合,是一些功能價值和感情價值的集合。它的價值功能取決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和知識,然后通過定位告訴消費者這個品牌有優秀的性能。真正讓品牌在市場生存的是它的感情因素、文化力量。
在曼谷,英國航空公司和澳洲昆達士公司飛往倫敦的飛機航班的時間只相差半小時,兩個公司的航班都很安全可靠,都很準時。所以造成顧客在兩者之間選擇的是其他因素,更確切地說,是文化方面的因素。英航的歡迎詞很正式,但是昆達士方面就顯得很隨意很輕松。真正的不同,不是你得到的東西不同,而是你得到東西的過程不一樣。
由于兩個公司內部構造的文化氛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的做法也迥異。一次飛行中,機上人員工作得非常辛苦,我向他表示了感謝。作為澳洲昆達士的一員,他轉過身,一邊像兔子一樣一蹦一跳地穿過走廊,一邊說:“謝謝你,先生!一定是金霸王電池讓我這么耐力驚人!”而英航公司的乘務員不會這么做。他們會很正式地道謝:“天哪!謝謝你,先生!”
差異,大多數時候也成了一種動力,不是品牌的功能部分,而是感情部分。所以通過比喻和個性的比較,我們看出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有許多美味的水果可以用來榨果汁,而英國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新鮮果汁。兩年以前,有一家新開的“單純飲品公司”銷售很純粹的果汁。在它產品的標簽的后面,有這樣幾行字。第一句話說道:“你決不能和別人通奸。”“知道了,大塊頭!” 你一定從未在一瓶果汁的后面看到過這樣的語言,告誡你不要和朋友的妻子在一起。
首先,這個品牌就打破了傳統;其次,這是一句充滿感彩的話。因為如果你接著讀下去,你會發現他們只是做了個比喻,用不通奸的道德觀念的純潔性比喻壓榨水果后沒有稀釋的果汁的純粹口感。
每8個星期該公司都會召開一次笑話會議,重新改寫標簽后面的笑話。在另一種包裝上,標簽上寫著喝飲品之前不得搖晃瓶子,因為里面的物質害怕被分離。在“分離”兩字的后面有個小星號。在標簽最下方,你會見到這樣一句注釋:“不要害怕,爸爸仍然愛著媽媽。”
食物過敏可能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慢性胃病、生活壓力、情緒緊張、缺乏消化酶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問題。如果你邊吃邊說話、狼吞虎咽、邊吃飯邊喝湯,則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糖類食品含有細菌,是產生排氣的主要來源。你需要找出自己無法消化的食物,進而避開這些食物。
檢測胃酸
缺乏胃酸是造成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你可以做一個胃酸自我測試。服用一湯匙的蘋果醋或檸檬汁。如果這樣做使胃灼熱消失,那么你需要更多的胃酸(可于正餐時,飲純的蘋果汁加水)。如果這么做使癥狀更糟,則表示你的胃酸過量,勿再服用增加胃酸的藥物。
保持飲食均衡
保持飲食均衡并富含纖維素,例如新鮮水果、蔬菜及全麥等谷類。需細嚼慢咽,勿狼吞虎咽。
避免食用某些食物
避免制的糖類、面包、蛋糕、通心粉、乳制品、咖啡因、柳橙類水果、番茄、青椒、碳酸飲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紅肉、豆類、可樂。減少鹽的攝取量。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及所有乳制品會刺激黏膜分泌過量胃酸,導致蛋白質消化不良。節制花生、扁豆及大豆的食入量,它們含有一種酶抑制劑。
注意食物的搭配
蛋白質與淀粉、蔬菜與水果不是有益的搭配,牛奶最好不要與三餐同用,糖與蛋白質或淀粉合用也不利于消化。
服用微生態制劑
“培菲康”是經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微生態制劑,內含三大益生菌活菌,每粒膠囊內含有一億多個活菌,先進的凍干工藝保證了在儲藏使用過程中產品的質量,該產品現已列入國家醫保產品目錄。培菲康口服后,它所含的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能分別定植于腸道的上、中、下部位,抑制整個腸道中的有害菌,消除整個腸道中的有害物質,抵制外來微生物的入侵,具有明顯的抗感染作用。三種菌各有特點:上部為糞鏈球菌,為需氧菌,繁殖速度最快,12小時內達高峰;中部為嗜酸乳桿菌,為兼性厭氧菌,24小時進入生長穩定期;下部雙歧桿菌為厭氧菌,48小時進入生長穩定期。這樣組成了一個在不同條件下都能生長、作用快而持久的聯合菌群。在整個腸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能抑制腸內有害菌,如沙門菌、志賀菌、致病大腸埃希菌及霍亂弧菌。正因為如此,腸道功能得以改善,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而且,雙歧桿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有機酸,使腸道pH值下降,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緩解便秘。
服用酸性飲料
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檸檬水,有治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