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9 16:46:1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剪紙藝術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民間剪紙藝術的題材內容具有鮮明的大眾化、民俗化特點,以淳樸活潑的表現手法傳達出百姓生活的信息,包含美好的情感和富貴、吉祥、收獲等寓意,洋溢著永恒的生命力。其題材選取包羅萬象:各種動物、植物,勞動生活、喜慶豐收等場面及神話傳說、戲曲情節等,總之,眼里看到、手中做到、心中想到的都可以剪成寓意豐富、生動優美的藝術形象,在看似不相干、不合理的形象中,其實包含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表達普通人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剪紙是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完美統一。民間剪紙是以“生產、生活、生命”為主要的題材內容,通過藝術手段呈現意象之美。如《麻姑獻壽》《福祿壽》等表達對生命的熱愛,祝福健康長壽的意象主題;《金玉滿堂》《五谷豐登》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祈愿生活富足的意象主題;《鳳戲牡丹》《花好月圓》等表達對美好愛情的歌頌,祝?;橐雒罎M的意象主題;《麒麟送子》《髽髻娃娃》等表達對家族人丁興旺的企盼,渴望子孫繁盛的意象主題;《五毒》等表達對疾病災害的憎惡,宣揚消災避禍的意象主題;《藥王》《財神》等表達對神靈的敬畏,祈禱天官賜福的意象主題。這些主題內涵完美和諧,通過選取富有吉祥含義的典型形象,表達企盼生活幸福、美滿富足的美好愿望,展示了民間剪紙藝術題材上的意象之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民間剪紙不僅體現著人們的審美理想,而且在功能上有著實用性。比如在年節或家中有婚慶喜事時,在窗口貼上“魚戲蓮”紋剪紙,不但具有裝飾效果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可以像窗簾一樣將室內環境與室外進行分隔,保證了室內環境的私密性,這充分體現了剪紙藝術在渲染喜慶氣氛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二、造型生動多變,求全求滿
民間剪紙的造型特點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滿,構圖的充實豐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現追求圓滿、完美的內在本質。如人物剪紙的造型十分講究完整與圓滿,民間藝人遵循互不遮擋的法則,在表現人物或動物形象時,無論正面還是側面,都盡可能地將手腳、五官齊全地呈現于畫面,這樣就出現了“面面觀”的現象,民間藝術中是忌諱出現半張臉的,認為不完整不美觀。植物花草的表現同樣是這樣,如果只有干、莖、葉、花或果,雖然我們的確看到的是這樣,但在剪紙中若只有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雖然長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剪紙的造型觀念認為沒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圓滿的。如果表現的是葫蘆、石榴這樣多籽的果實,則表現時必須將果實剖開,露出內部的籽。剪紙圖案以二度空間作為形象思維的基礎,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現,不表現體積空間和透視比例。在造型中始終貫串著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對象最主要的形態特征和外部輪廓,去繁求簡,省略煩瑣的細節,遵循以少勝多的原則;變化的形式多種多樣,表現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動。民間剪紙中還有一種常見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鴛鴦里的小鴛鴦,公雞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圖案;各種動物身上也要裝飾多種多樣的圖案,如鹿身上裝飾梅花表示梅花鹿,魚身上裝飾蓮花圖案表示魚戲蓮葉等,這種“大形套小形”的裝飾手法是互滲的復合造型,包括共用形、異形同構等?;B復合所表現的是跳脫于形象本體之外的、主觀創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現為形象的互滲和精神的互滲。形象互滲將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進行組合拼接而組成了新的形象。這種方法將人的主觀意識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態,所創造的形象跳脫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頭或龍、鳳、麒麟等各種本不存在于真實世界的神獸形象,都是采用這種方法創造的。精神互滲則是以某一種形象為基礎,將另一種形象或形態的精神氣質體現在這個形象的輪廓中,使其呈現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紙中有一種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將兒童的天真稚氣滲入老虎的形象中,這一形象完全擺脫了老虎兇猛矯健的既有形態。互滲復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間藝術家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造力,同時承載著美好的祝愿在傳承發展著。剪紙藝術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來集體創造意識和傳承性藝術勞動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藝術經驗。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張、變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見的花鳥魚蟲、人物器皿、生活場景來表達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題。這種意象的創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態,不受現實空間束縛,使得被賦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蘊豐富
在剪紙的創作過程中,通過對作品形象進行藝術加工,達到完整圓滿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藝術形象中,將意象共同構成優美的意境,使觀者不僅直觀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現的完美形態,而且能體會畫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這幅剪紙作品中,畫面描繪了人們蕩舟江面的美景并引發聯想:夕陽西下月亮升起,春江兩岸層巒疊嶂,花枝異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人們駕著輕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詩情畫意。優秀的剪紙作品是融意境與形象于一體的,不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蘊含著無形的生動意蘊。民間剪紙通常采用諧音表意、指事會意等手法,通過類比、聯想、象征、隱喻等手段創造形象,表達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觀者的共鳴。諧音表意是通過畫面中形象的讀音所產生的諧音來表達美好祝福的意圖。如“雞”與“吉”諧音,構成了“室上大吉”,“蝠”與“?!敝C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運的象征,并以蝙蝠為中心形成了數量繁多的洪福類吉祥圖案,“鹿”與“祿”諧音,與蝙蝠、靈芝共同組成的圖案叫作“福祿壽”,類似的還有雙柿子與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鵲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會意是指將人們的美好愿望與某些事物的形象聯系起來,賦予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隱喻的手法體現美好的追求。如龜鶴、靈芝等象征長壽,鴛鴦象征愛情,蓮蓬石榴象征多子,梅蘭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潔的情操等。人們看到這些形象就會聯想到它們所代表的美好寓意,這種含蓄優美的表達方式,使民間剪紙的意象更加豐富多彩。
四、散發著韻律的美感
1連云港剪紙特點
連云港剪紙技藝工整、造型簡練、內容樸實,刻法有陽刻、陰刻和陰陽刻三種類型。陽刻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線線相連,把形留住,將形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陰刻以塊為主,把圖形的線剪去,線線相斷,并且把形剪空,稱為負形。陰陽刻是陽刻和陰刻的結合。連云港地區剪紙整個紋樣協調和諧,具有“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內容有人物、花鳥、魚蟲等。剪紙分為南方派、北方派、江浙派等風格流派。南方派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武漢剪紙和福建剪紙。北方派代表為山西剪紙、陜西剪紙和山東剪紙。江浙派代表為江蘇揚州剪紙和浙江剪紙。而連云港的剪紙既具有江浙派的細膩明晰,也不乏北方派的粗獷豪放,兼容了多方剪紙流派的特點。這主要取決于連云港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歷史。
2連云港剪紙發展現狀及未來
2.1連云港剪紙發展的現狀
連云港剪紙有著自身的特點。它在制作方式上以線線相連或線線相斷為主,配以圓形、月牙形、鋸齒形鏤空,表現手法上以陰刻、陽刻或陰陽交替穿插為主;既有北方剪紙的厚重、粗獷,又有江南剪紙的秀美、靈氣。例如,柳月華的剪紙、張天明白描刻紙張及彩色剪紙,劉罡港口系列彩色刻紙、孫紅香《西游記》系列刻紙及管艷的剪紙等等。目前,在當地能夠剪、刻并舉,以刻為主的剪紙藝人只有張天明。其剪紙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和獨創性。而其中張天明在吸取中國傳統剪紙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自創一套白描剪紙作品表現手法,參加全國比賽,屢獲大獎。他的藝術成就已被國內同行認可,現已被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專業委員會國家級官方網站名人風采欄目刊用。此外,海州區的陳學勤(男,1954年生)、董海英(女,1976年生),灌云縣的楊華娥(女,1945年生)、陳張氏(女,1915年生),喬華(女,1928年生)等都長期從事剪紙藝術,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
2.2連云港地區剪紙未來發展思考
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應該是走兩條路:一方面是對剪紙傳統技藝和圖形內涵的深入挖掘、發展。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設計新的題材、開拓新的表現技法和材質,更重要的是擴大剪紙的應用。作為以圖形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剪紙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順理成章?,F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時代背景下,除對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進行弘揚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探索剪紙這一藝術形式應用到經濟建設中的可行性。現在藝術設計對傳統剪紙的利用主要在表現形式和內涵兩方面。剪紙元素的使用幾乎涵蓋整個現代設計領域:從海報設計到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建筑設計甚至動畫設計、服裝設計等等各個方面。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技法細膩、表現形式大膽、題材具有地域特色。從古至今連云港地區積累了大量的“圖樣”,加大對連云港地區剪紙藝術的發掘和研究,將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術樣式應用到連云港城市新時期的建設,對提升連云港形象不無助力。
3結論
研究秩序感在剪紙藝術中的應用,需要首先認識秩序感在表現形式中的基本規律和形式特征,并結合實際應用探討它的審美特點。本文將從大量中國民間剪紙案例中挑選出在紋樣與結構上具秩序感特點的經典剪紙案例,探討秩序感在剪紙藝術中的審美價值,探討秩序感在剪紙藝術形式中設計方法。秩序感存在于對立統一的規律之中,秩序與變化是一對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貢布里希在他的著作《秩序感》中說:“我們必須最終能夠說明審美經驗方面的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審美來自于對某種介于乏味和雜亂之間的圖案的觀賞。單調的圖案難于吸引人們的注意,過于復雜的圖案則會使我們的直覺系統過重而停止對它進行觀賞?!雹?8因此,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調整,在有機秩序中進行多樣變化,形成“多樣性統一”。剪紙圖形多種多樣,但都在一定的形式規律中,秩序與變化的基本法則廣泛應用于剪紙形式中,也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要求。這種藝術形式是把局部變化納入一定的秩序中。比如,在剪紙藝術形式中,單一的圓形會顯得乏味,雖有秩序卻沒有變化,容易引起人的視覺疲勞,如果將它進行大小的變化并以一種放射形的結構形式呈現出來,就會形成有序的變化,這樣的處理方法讓畫面顯得整齊而又豐富,統一而不雜亂。圖案中的變化就是把相似的形式結構進行有序的排列,使其秩序之中有變化,增強了圖案的審美情趣。在剪紙藝術形式中,秩序與變化的處理手法還有很多,這里只是探討最基本的形式處理方法,至于如何在圖案中把握秩序與變化的程度,這不是理論研究就能夠定性的問題,應該根據具體的形式關系和實踐經驗加以權衡。秩序與變化這一辯證規律構成了形式美的法則,而中國剪紙的藝術形式也同樣遵循于這一基本的形式規律,在剪紙的創造過程中,是將紙張對角或對邊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以紙張的折疊線為圖案的骨架,在此骨架上創造出既有秩序又有變化的連續圖案樣式。如圖2所示,在有序的方塊中填入帶有交叉狀準星線條的棉花狀圖案,并以交叉狀的中心準線連接重復排列的方塊,這樣的處理方法使剪紙藝術形式在整體的秩序化背景下又富于變化,這是對立統一規律在剪紙藝術中的簡單表現。對立統一規律不僅體現在以四方連續形式的剪紙上,還有構圖形式較為靈活的刻制工藝,這種剪紙不是均齊、對稱的構圖形式,但仍然有內在秩序感,如圖3所示,這幅名為“雞與蝶”的民間剪紙,就是以一種動態均衡的形式突破了上下左右完全一致的特點,是具有“S”形走勢的剪紙圖形。從視覺心理的角度來看,“S”形具有流動的美感,它使畫面上的視覺流程比較順暢。太極圖所體現出來的動態均衡感,集秩序與變化于一身,表現出內在的對立統一規律,這種形式結構在中國剪紙中被大量應用,“S”形的布局和圖形處理成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常用手法。剪紙藝術的形式是無序和有序、對比與和諧的完美統一。看似復雜的剪紙藝術是把每個元素的設置在有序的骨架結構中,因而形成一種具有節奏感或韻律感的藝術形式,顯得自然而生動,毫無生硬之感。在平面藝術中,節奏感是以相同的構成元素反復出現于同一形式中,而韻律是構成要素所造成既有變化又統一于整體形式感,是有變化的律動。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在整體上是有序的,只不過是秩序結構靈活多變而已。在剪紙藝術形式中,不論以何種構圖形式表現出來的剪紙藝術形式,都有其內在的秩序感,都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則,需要結合藝術經驗靈活應變,從而創造出富有多種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來。
二、剪紙藝術常見的秩序形式
由于裝飾紋樣的秩序感與人的審美心理相適應,有序的形式反映了裝飾藝術的普遍規律,剪紙藝術以秩序感原理為指導,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剪紙藝術的創造過程就是把結構與形式進行規范化處理,把各種圖形進行有序排列、重組,使之有條理、有變化。在中國民間剪紙形式中的秩序是具體表現為對稱與均衡,條理與反復,節奏與韻律,使圖案具有強烈的秩序感,下面分別就這些裝飾形式的一般法則加以介紹。
(一)對稱與均衡對稱與均衡是剪紙藝術最基本的形式。如圖4所示的這幅名為“雙喜長壽“的剪紙作品,它的對稱形式是以紙張的折線為分割線,把紋樣進行上、下、左、右等形等量分布的結構形式。在構圖上能產生一種統一的視覺效果,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靜、穩定之感。對稱與均衡的形式可以是復合式的秩序,可以由簡入繁、層層套疊,形成豐富多變的裝飾效果,如圖5所示,這幅名為“蝶戀花”的剪紙作品,具有更為復雜的形式結構,但保持了重心的穩定和基本平衡。對稱與均衡也是自然界中物體存在的方式,這種形式能給人以穩定的裝飾美感,剪紙藝術可以把這種形式法則靈活應用,成為秩序化設計的有效方法。
(二)條理與反復條理與反復同樣是秩序化的基本形式之一。顧名思義,條理與反復就是有規律地重復表現出來的秩序,可以形成一種有節奏的美感。這種美感形式也存在于植物的枝葉、飛禽羽毛之中。設計師透過龐雜、無序的自然界,把紛雜的圖形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條理化,達到層次分明、秩序井然的統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不同的圖形排列合理、錯落有致,視覺上形成整齊美觀的感受。如圖6,剪紙藝人是把相同、相似的形象或單元進行有規律地重復排列,給人以單純、整齊的美感,連續排列的圖案以二方連續圖案為典型,四方連續圖案則是一個或多個獨立單元朝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反復,能形成整體的秩序美感。
(三)節奏與韻律節奏與韻律在裝飾設計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藝術形式效應。在裝飾設計中,節奏是指各元素有秩序、有規律的重復,通過大小、輕重、虛實、曲直的變化,給觀者一種有規律的秩序感。在裝飾設計中,韻律是指在節奏感的基礎上加以動態變化,使機械重復的節奏變成隨機的、靈動的韻味,這種隨機和自由的韻律感,無論怎樣形態多變,都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在有機秩序的控制中。如圖7,都是將相同或相似的圖形由中心向四周漸變,其中不乏空間的節奏和運動的韻味,這些形式感的共同點依然是秩序感。
三、小結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追求的就是這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優美境界,具有意象美。剪紙藝人運用自己獨特的創作方法描繪出一種充滿神韻的意境,令人神往,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如圖1-2所示,剪紙作品《石榴多籽》,“籽”同“子”,用了諧音寓意法,表示后代,石榴圓鼓鼓的像婦女圓潤的腹部,“石榴多籽”象征著生命的繁衍、傳宗接代、多子多福。剪紙藝術作品中體現的這種意象美與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意境美是相通的。剪紙注重一種理想化的“神似”及“情理”交融的境界,在“形”的基礎上,注重“神”的塑造,融入了中國的文化內涵與意境,傳達出中國美學價值中的意境美。
二、簡練、飽滿、圓潤的構圖之美
民間剪紙講究構圖的飽滿、完整性,盡量做到以全為美,反映了剪紙藝人的質樸心理和審美觀念。剪紙的各元素采用對稱與均衡手法,以形成一股凝聚力,使圖案和諧、完整,體現出崇尚完滿的構圖觀念,反映出剪紙藝人注重家庭的幸福美滿,講究“天人合一”,追求一種和諧美。如圖1-3所示的《抓鬢娃娃》剪紙,也可稱為拉手娃娃,過去人們認為它是至高無上的神主的象征,是人們的保護神,是人類的繁衍神,形象上多以女性為主,當然也有男抓鬢娃娃。剪紙藝人在創作中著力填補剪紙空白,顯示出飽滿狀態,把人物的四肢和全身都體現在畫面上,構圖豐富、飽滿,線條流暢、穩健,人物形象完整大氣、和諧生動,整體感較強。娃娃的雙手展開互不遮擋,以展現各個部位的完整性、完美性。畫面中動物、花草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很多剪紙作品在剪刻植物時,經常把根剪出來,這不僅表現了剪紙圖案的完整性,也表達了剪紙藝人對根的重視,根象征著陰陽相合對生命的延續,同時也表現了人們在傳統的思想觀念下所形成的完整的構圖觀念。剪紙作品大多是巧妙利用物象之間的形體結構關系,使剪紙的形象在固定的空間、特定的外框中隨著形體而進行變化的一種構圖手法,是一種既有各自特征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構圖形式。如圖1-4所示剪紙作品《五毒葫蘆》,剪紙藝人就是為了使剪紙構圖適合葫蘆形,將五毒的形象填滿整個畫面,并用剪紙線條巧妙相連,圖案紋樣處理恰到好處,妙趣橫生,使構圖更完整、飽滿,更豐富,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畫面更具視覺沖擊力。剪紙藝人為了表達剪紙對象的完整性,便運用了獨特的超常性,使圖案中所有的圖形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一個平面空間中,以達到豐滿、完整的視覺效果。
(1)結婚禮俗剪紙主要形式有禮品花、嫁妝花、洞房花、坐氈花、轎子花等,這些都是表現納喜的題材和內容,所以民間統稱為納喜花。(2)壽宴禮俗剪紙主要形式有洗三儀式用的禮品花剪紙,如雞蛋花、糕花等,題意多為“長命百歲”、“連生貴子”等,還有到滿月、滿周歲、百歲時慶祝儀式中禮品形狀的剪紙花。在給老人祝壽時也是如此,壽越高,規模越大,席越豐富,在祝壽禮儀活動中,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出現。(3)喪葬禮俗剪紙在明清時仍在繼續,而且進一步發展,主要類型有剪繡壽衣、告喪幡榜、棺材剪紙、引魂幡、紙活送葬、守孝剪紙等。壽衣的剪繡有一定的傳統,如“九獅同居”“、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等,棺材剪紙一般像牡丹花、蛇盤兔、五福捧猴等,也有的在棺頭里面貼上用金銀紙剪成的太陽、月亮、北斗圖案、引魂幡,在明清時的式樣有幾十種。常見的有牌子幡、片幡、六塵幡、筒子幡、門幡、花盆幡、魚兒幡、鶴幡、鬧幡等。紙活送葬以當時社會時興的交通工具為主,以貯藏財物的箱木柜為輔,大體上可分為民人通用型和貴族專用型。民人通用型有轎車、紙片車、箱子等,“送圣送庫”的紙活以樓庫為主,以其他冥品為輔,這些紙活皆為冥衣鋪裱糊匠軋制而成。紙活上的裝飾吉祥圖案大多是剪紙等,明清時期各地的紙扎金、銀、銅箔剪刻紙相當盛行。(4)喬遷禮俗剪紙,喬遷剪紙可謂每戶人家的一件大喜事,自古以來喬遷慶賀儀式從未間斷,到明清時有日益隆重之勢,山西呂梁一帶新窯合攏口要剪“攏龍拍拍”、“搖錢樹”、“梧桐落鳳”、“鎮宅獸”等民俗剪紙貼到新窯上。陜西寶雞一帶喬遷之日,門框上貼對聯,門面上貼倒福,門楣上掛門吊,窗戶上貼窗花,墻壁上貼墻畫,頂棚上貼團花,把居室裝點成光艷奪目、喜氣洋洋。
二、信仰民俗剪紙包括祭祀民俗剪紙、巫術民間剪紙、民俗剪紙
(1)祭祀民俗剪紙的主要類型有祭祀祖先神,要剪菩薩招魂降神的,有剪繡的“百花帳”的;祭祀自然神要剪“嬤嬤人”;祭祀動物神要剪龍、虎、牛、獅,鶴、猴、蝶、麒麟等作為崇拜對象;祭祀植物神要剪桃、松、竹、牡丹、石榴等。民間認為,桃是驅魔、去災、長壽之神物,象征生命樹;松是常青、長壽的象征;竹是云貴地區,彝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的祖神,稱為竹父,求其保護;蓮是女陰、、生子的象征,視為生殖之神,葫蘆為繁衍之神,牡丹是高貴之花,象征祖神。祭祀神要剪觀音菩薩、張天師、八仙、關公、青龍、白虎等,祭祀陰間鬼神要剪鐘馗。祭祀吉祥神要剪福、祿、壽、喜、財神,五位吉祥神像,祭祀生育神,要剪送子神、女陰、男根、生產神、保生神。(2)巫術民俗剪紙主要類型有,生產巫術剪紙,剪“掃晴娘”求止雨,“祈雨娃娃”求下雨;害人巫術剪紙是小人做法害人;消災巫術剪紙要剪紙人、紙船、紙馬作法消災;招魂巫術剪紙要剪三個、五個或七個紙人進行招魂活動;燎疳巫術剪紙要剪“廟娃娃”燃后表示驅逐瘟疫;送病巫術剪紙要剪白虎、蛇,進行“送白虎”以示祛病;求子巫術剪紙要剪八個小人來“搭花橋”祈求生子;護生巫術剪紙要剪菩薩阿媽帕帕貼在火塘壁板直到孩子12歲,求平安生長;避害巫術剪紙要剪虎、紙人,“祭白虎”“、打小人”求平安。(3)民族剪紙主要類型有佛教和道教。其中佛教進行神廟膜拜時要剪幢幡印鑒剪紙,剪大量紙魚撒于河上做放生活動,剪《靈魂升天圖》祈求靈魂升天;道教是在做道場時要用黃、綠紙剪出門箋貼掛與亡人家的門楣上,再剪制出引魂幡掛于門口、中堂,道場也用剪紙布置,去做道場超度亡靈。
三、剪紙的應用
剪紙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發展出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人們對生活,對理想的一種創作方式,因此剪紙的造型都比較夸張,并不是單純的對事物的描摹,剪紙造型要比原型更為突出,在抓住物像的主要特征的同時,也將線條進行了整理歸納,力求簡潔傳神。剪紙藝術家經常采用部分變形、擴大、縮小、變長、縮短等方式表現所剪對象的主要特征,更有民間剪紙藝人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種,例如:龍、鳳等,這些超自然的物像往往寄托著作者美好的寓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寄托。動畫造型根據動畫劇本內容通過假設和想象設計出來,它是以繪畫或其他多種藝術形式作為主要造型手段,在動畫中通過各種表情、動作的表演推動影片劇情的發展、引領著人們來到一個夢想的神奇世界。
民間剪紙造型和動畫造型有著太多的相同點,都是用簡潔、夸張的造型表述著人們內心的美好事物,從20世紀開始,中國動畫者就借鑒剪紙藝術的創作方式構思并創作了無數的動畫片,創作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剪紙動畫?!敦i八戒吃西瓜》是中國動畫發展歷史上第一部剪紙動畫片,導演萬古蟾以剪紙的形式將一個生動有趣的神話故事展現給觀眾,劇中造型大膽的采用了民間剪紙的色彩和造型方式,造型設計整體簡潔明了,同時進行了卡通化的處理,圓潤而可愛。其后很多成功的動畫片,都以剪紙的藝術形式造型,但是形象不再是簡單的平面形式,有的通過色彩暈染效果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栩栩如生;有的通過繪、刻使得造型變得更加剛毅;有的通過水墨畫剪紙拉毛技術使動畫形象巧妙逼真;有的更是吸收了京劇臉譜、壁畫、年畫等多種傳統藝術形式的精華融入到剪紙動畫造型中,使角色造型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創造出一批又一批讓動畫迷們魂牽夢繞的動畫形象。民間剪紙在造型上追求線條流暢,萬剪不斷,筆筆相連的,雖然造型美觀,極具民族特色,但卻不能像一般動畫造型通過動作、表情傳達給觀眾故事內容和豐富情感。如何將其改良并應用于動畫創作中呢?我國剪紙動畫制作者通過無數實驗后,在剪紙角色設計的關節處采用細銅絲或者黏粒進行靈活聯接,然后將其擺放在攝影機前進行逐個動作拍攝,再將動作進行連續播放,使剪紙造型有規律的動起來,進而實現角色對動畫故事的表演。《豬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剪紙動畫片中的角色就是采用小黏粒聯結關節逐格擺拍完成動畫動作,但因為造型是剪紙形式,動畫角色動作有局限,角色表情的變化、轉面、轉身都不能很好的實現,動作不能像普通動畫角色那樣靈活自如,大多數鏡頭中角色都是側面,表情也比較生硬。
二、剪紙動畫造型創作的新途徑
剪紙動畫造型參照了民間剪紙造型,同時還吸收了皮影造型,年畫、戲曲造型的精華,極具民族特色,但是剪紙造型卻制約著動畫造型和動畫動作的創作,并直接影響著影片制作水平的發揮和藝術風格表現,在動畫造型的創作中如何保留剪紙藝術的魅力,又能克服動畫創作中的不足,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呢?
(一)多種剪紙材質的運用材料在動畫的創作過程中是表達最豐富的視覺元素,具有決定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影響著動畫的制作技術的運用,也能營造出不同的藝術風格,不同的材質體現出的形式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的心理感受。80年代制作的剪紙動畫《猴子撈月》、《鷸蚌相爭》是采用了纖維細長,質地松軟而柔韌的皮紙作為材料,因為皮紙的質地松軟,具有能吸水能揮墨的特點,角色的邊緣外輪廓不再用刀剪刻,而是用手持外形撕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水墨拉毛效果,使動物角色的毛發看起來惟妙惟肖,如同真的毛發一般。《桃花源記》中造型將皮影的特征和剪紙的平面化造型相結合,皮影的特殊材質使得人物造型表現出更加濃厚的傳統藝術風格??系禄鶑V告中食物與人物的拍照剪貼動畫帶給人們特殊的趣味效果;宜家的傳統窗花剪紙廣告帶給人們溫馨、幸福、親切的感覺……因此我們在動畫造型創作中可以材質上進行進一步的突破。剪紙動畫的主要材料是紙,紙的肌理有粗有細,質感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粗肌理的紙張給人感覺粗獷有力,原始而質樸,例如:瓦楞紙、牛皮紙等;一般質感的紙張給人感覺溫和、耐人尋味,例如:印刷紙、復合紙等;細肌理的紙張給人感覺細膩、柔美、華貴,例如:銅板紙、白卡紙等。在動畫創作中我們可以大膽的嘗試這些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感受,粗肌理的紙張可以詮釋原始的民族,強壯的男人等;細肌理的紙張可以代表細膩的女性,華貴的裝飾物等;玻璃紙可以在動畫中透視人們的內心;箱紙板可以代表人們耐磨、抗壓的堅強毅力;甚至是衛生紙也能在動畫中表現出人們焦慮、暴躁時那一刻的狀態……在動畫創作中,不同的環境又可以用多種材質的紙構成,不同的肌理的調和對比產生不同的氣氛效果,不同的肌理在賦予不一樣的色彩,定會帶給觀眾更加豐富的視覺享受。
(二)剪紙動畫造型結合軟件技術的適合發展傳統剪紙動畫角色動作制作存在著非常大的局限性,人物的表情表現、透視、轉身都不夠靈活等,以至于剪紙動畫缺乏鏡頭和情節夸張表現。新世紀,數字軟件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FLASH、3DMAX等優秀的專業動畫軟件技術為剪紙動畫制作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以擅長圖像處理的Photoshop和以矢量繪圖為主的Illustrator的圖像軟件在動畫創作中的廣泛應用為代表。創作者可以輕松地把自己整理的素材和繪畫元素從原有的環境剪切下來再復制到新的創作環境中去,還可以對現有的動畫元素進行快速的裝飾、放大、縮小、調色等的處理。在軟件技術的支持下,剪紙動畫的創作更加不受限制,原本剪紙動畫存在的技術和藝術表現上的復雜環節就慢慢被簡化了,軟件技術的應用使動畫動作的表現更加流暢,人物表情的表現更加具有夸張性和鏡頭感。新的藝術形式更多的應用于剪紙動畫的制作上來,同時使得傳統逐格動畫的制作形式轉化為數字技術形式,更加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縮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剪紙動畫的制作效率。軟件技術的發展為剪紙動畫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新渠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總結
在職業類院校進行藝術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性是他可以轉移學生一部分過剩精力。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生,不像普通高中類的學生,他們沒有了升學的壓力,而且以專業課程為主,所以學習都較輕松,學生從初中時的緊張的學習生活變成現在的較松的學習,可能自由安排的時間會比較多。
另外,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初中畢業,在年齡上正處于十六、十七歲的青春發育期,精力旺盛,輕松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有過剩的精力,可能會使學生胡思亂想,或者外出上網等,打架、尋釁滋事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通過開設藝術門類的課程,讓學生選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學生的課外生活就豐富多彩了,就可以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學習這些課程上,從而轉移了學生過剩精力,引導學生健康地學習、生活。
在職業類院校應如何開設藝術類課程
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應能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的總體要求。在課程開設上應能覆蓋藝術范疇內的主要門類,如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在形式上可以是理論傳授、藝術賞析和藝術實踐等,這樣可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
1.內容上應和專業班級有所區別。職業技術類學校畢竟不是以培養藝術人才為主,藝術綜合素質只是一個方面,也不是專門培養藝術創作與科研人才的專業藝術高校。因此,可以結合各個院校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開設藝術類課程。比如:美術門類,由于美術屬于造型藝術,其造型基礎也與本校影視動畫以及動漫專業課程息息相關,已經開設了藝術造型基礎教學等,還開設了例如:色彩、素描、速寫等課程。
同時,美術理論也應當開設,以便引導學生們了解中、外美術史的發展、美術史上的美術流派、美術現象、美術作品和美術風格等,從而達到提高審美眼光、增強藝術素養、陶冶審美情操的目的。
2.授課內容應偏重于推廣性和實用性。在職業技術類學校開設的藝術類課程,授課內容上應注重推廣性,是能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可操作性,例如:體育舞蹈、交誼舞等實用性;另外,還應有實用性,也就是說在職業技術類學校傳授的知識,應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實際的使用性,對提升學生在企業中的地位、形象有重要的作用,例如:POP設計、整體形象設計、數碼攝影攝像等。
一、剪紙文化的美學特色
剪紙力求單純但不單調,追求簡練但不簡單。以少愈多、以簡表繁、以小見大為剪紙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我們的民間剪紙藝術,從其特點上來講已經不再是去復制和素描。相應的,作者已經有了對其藝術作品的強烈認識和具體感受。作者從實際情感出發,將自己的內心融入到藝術作品當中,在這其中畫面與結構式現階段作者所著重要理解和表達的。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現代民間剪紙藝術,已經脫離了當初裝飾的必要商品特點而是掀開了藝術的神秘面紗。這對于我國剪紙藝術的發展和創作是非常有利的。正因為,現代民間剪紙藝術具備了隨意性和藝術性的基本特點,它才能作為勞動人民最為淳樸的藝術表達方式發揚光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剪紙藝術從直觀上無可厚非的具備著裝飾性的特點。裝飾這個概念從人類誕生開始就伴隨人類出現,可以說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們的民間剪紙藝術從誕生之初,確實是只具有這個屬性。當時人們為了將環境裝飾的更加美麗而發明了這個方式來進行操作。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裝飾的屬性從民間而來最終也要回民間而去。剪紙本身作為商品來講,裝飾性是首要被發現和研究的。然而我們的民間藝術家,不能僅僅止步于此。馬蒂斯曾經有過這樣的言論,那就是“裝飾和表現是同一的”。藝術家在藝術上總是有著過人認知力。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這句話,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家要將現實的情景升華為藝術的情景,這樣才能為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帶來藝術思想和藝術氣息。
二、作為美術教師傳承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在社會日益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特別是在政治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正確的欣賞文化藝術帶來的魅力是我們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第一,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傳統文化當做重要的教學任務,多欣賞作品讓學生了解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部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繼承和發揚。第二,美術教師有必要留言資料擴充能量,多動筆提高繪畫技巧,一點一滴的積累,是自己知識結構得到更新,成為有修養有文化的教師。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當然,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的傳承和發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最后希望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學在素質教育的的浪潮中,乘風破浪、與時俱進。
作者:劉峂 單位:山東大學第二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