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8 17:46:1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正確消費議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誠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準則。只有種下誠信的苗,才能結出誠信的果。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是人類禮貌的階梯;誠信,是填補人類間隔的碎石。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1“誠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呀,我們應該講誠信,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要養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乖孩子。
在我們的成長中,一定有不信守諾言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吧:一天下午放學,東東的好朋友明明來找東東玩,說:“明天下午在操場上打籃球,”東東說:“我一定會去的。”但是洋洋也去找東東玩,讓東東明天下午和他一起去看電影,東東也答應了。到了下午,冬冬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去看電影還是去打籃球。東東雖然是一口答應了,但是他不管是去哪一個,都會對一個人而不遵守諾言。
這個事例就告訴我們:在信守諾言時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這樣才能遵守自己的承諾。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才不會讓自己在同學的心目中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一定會發生許多這樣的小事,但一定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這些小事會使我們悲傷,使我們興奮,是我們高興,使我們憤怒,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也會給我們的人生上一場重要的課。
我來給大家介紹另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平時是的朋友,但是因為一件事讓她們的關系破裂了。星期六早晨,她們商量好一塊去北區玩,但是我們班的那位同學從九點一下等到了中午的三點,在太陽下整整曬了六個小時,她非常生氣,在星期一,那位同學連忙向她解釋,但是那位同學不再理她了,從此她們就沒再說過一句話。就這樣的一件事情,讓兩個同學關系特別好的同學而變成了陌生人,說明了信守承諾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多忐忑,也會有許多劫難,只要我們抬起頭,勇敢的往前面沖,也會讓我們領悟到許多的道理,許多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還小,但是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做一個在大家心目中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這樣我們才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言必行,行必果。”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否則會被人認為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所以就要說到做到,不能表里不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信守承諾的人,誠實和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誠實和守信是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不懈的努力,會伴隨著我們一直走向成功的道路,加油!讓我們從同一個起跑線上開始奔跑吧,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吧!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2談起”誠信“一詞,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內在的誼意義。然而,誠信是什么,人們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只是無知地認為誠信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罷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誠信想得那么地幼稚。那么,誠信究竟是什么呢?我始終感到迷惘。當我在讀了,《誠信是什么》這篇文章后,受到了啟發,對當初誠信的理解有了質的變化。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李明與他爸爸去菜場買蔥準備回家做紅燒魚,由于李明爸爸剛好身上沒帶零錢,全是100元的人民幣,一時找不開。好心的賣蔥大媽先讓李明與他爸爸先拿蔥回家做紅燒魚,然后再送蔥錢也不遲。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蔥錢。李明死活不同意,講道理給爸爸聽:”誠信很重要,人要講誠信,大媽種點蔥不容易。“最后,李明還是說動了爸爸去還錢。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就是我找到的什么是誠信的正確答案。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語到出了誠信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自己過去的幼稚無知而感到羞愧。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并不是誠信真正其內在的意義,只不過是誠信的一面罷了。誠信就是誠實,講信用。誠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生意場上要講信用,要公平競爭,不能使用旁門左道;買賣場上要講城信,要貨真價實,不能以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的利益;考場上要講誠信,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用炸騙手段作弊。
我覺得誠信好比是一面忠誠的鏡子,它會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心靈上有沒有污斑。我還覺得,在思想里,人們也不能沒有誠信這面忠誠的鏡子。一旦沒有了這面鏡子,我們內心的美與丑就沒有了可以衡量的標準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誠信對社會來說是多么地重要,假如這個社會一旦失去了誠信,人們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會將會怎么樣。
感謝你《誠信是什么》,你使我變得更加成熟。你不僅使我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誠信,而且使我懂得了今后我的一生該怎么過,怎樣做人!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3一天,誠信和虛偽碰到了一起,于是,他們便高興的聊了起來,當聊到誰的本領大時,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正在這時,字典公公走了過來,于是,誠信和虛偽便讓字典公公給評評,到底誰的本領大。字典公公皺了皺眉頭,然后笑呵呵地說:“這樣吧,你們一起去找工作,誰先找到工作,就算誰的本領大。”誠信和虛偽都表示贊同,接著,他們便出發了。
當他們走到一家飯店的時候,發現這飯店的老板是利用假飲料,假酒給顧客喝,牟取暴利的。“你怎么能這樣,即使你得了一定的錢財,你的心里會好受嗎況且,這也是違法的呀!”誠信對老板說。而這老板卻不理睬他,還大喊讓他少管閑事,這時,虛偽便迎上來,說:“老板,別理他,這有什么。”老板聽后,臉上露出了笑容,當知道誠信與虛偽是來找工作的時候,老板指著虛偽說:“你留下吧,他就走吧。”虛偽高興自己取得了勝利,便向誠信使了個驕傲的眼色。
誠信看到虛偽得意的樣子,心里有些生氣,頭也不回地走了。
誠信走到了一片空曠的地方,坐在地上,越想越委屈,便哭了起來。這時,字典公公走了過來。誠信把剛才找工作發生的事,都一一告訴了字典公公。字典公公聽后,撫摩著誠信的頭說:“別哭了,你是正確的,只是人們沒有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罷了。錢財,美貌,智慧對一個人來說是一筆財富,他們哪里知道,丟失了誠實與信用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誠信,你不要灰心,好好努力,總有人會醒悟的。”聽了字典公公的話,誠信擦干眼淚,決定再去試一次。
于是,誠信來到一家很大的公司,他介紹了自己,這公司的經理聽后,笑著握著誠信的手說:“原來,你就是誠信呀,我找了你好久,今天卻在我的公司遇到了你,這樣,你就做我的助手吧,你現在就可以上班了,怎么樣?”誠信高興的點了點頭。誠信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也得到顧客的好評,因此,公司發展的很快。
幾年以后,誠信所在的公司可謂是蒸蒸日上,而虛偽所在的飯店卻倒閉了。當誠信再次與虛偽見面時,虛偽低著頭,說:“還是你老兄厲害呀!”
是啊,如果說,誠信是建筑者,那么虛偽便是摧毀建筑的破壞者。我們時刻都要切記:要珍惜誠信,誠信才是的!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4當人們在世俗淺薄的喧囂中慢慢淪陷時,城信二字也就貶值了。
還記得讀古文時,向教師詢問“尾生之約”的故事,教師講解后,我們卻不約而同笑起來。老師臉色略變,沒笑也沒說什么,只輕輕嘆一口氣。瞬間大家的笑聲有了停頓,那聲嘆息里分明隱藏著些許苦澀,也許幾千年來的讀書人在關于“誠信”的問題上,都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誠信真就變得如此卑微了嗎!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點一盞心燈,開始尋覓誠信。其實,不是所有的誠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誠信依然在那些純樸美麗的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你看……
誠信是買東西忘記帶錢時,老板仍將貨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門時的輕輕的一笑。
誠信是在一連串失敗后,朋友們主動伸出的那一雙雙溫熱的手。誠信是為徘徊在路邊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臉上的粲然一笑。
誠信可以是從前百年老店里賒帳的帳單,也可以是今天人們手中的信用卡。
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失去誠信,便失去創業根本,失去做人資格。1999年日本東芝筆記本電腦曾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被起訴。事件發生后,東芝對美國用戶實行經濟陪償,對東南亞用戶卻一拖再拖,妄圖輕描淡寫敷衍了事。這種“給美國人美金,給中國人補丁”的做法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結果是東芝銷售額暴跌,從此無法在東南亞市場上立足。
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誠信的重要性么?話說回來,人生苦短,更當以誠為本。再聰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幾十年。然后,所有的偽裝、心機都將在時間面前萎縮一個不堪回首的笑話。終將如雪泥鴻爪,慢慢無痕。要想從平凡中閃出輝煌,只能堅持誠信的原則。別忘了,我們為人一場也不過幾十年光陰,與其庸庸碌碌虛度人生,哪如坦蕩蕩,氣昂昂,捧一顆誠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縱然是短短的一瞬,也會因它真實的美麗而燦爛一生了嗎?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應有一片誠心。”“塵世難逢開口笑,須插滿頭歸。”古老的詩句中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深理。只要心誠,石頭也會開出花來,讓我們緊握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5“做人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這是爸爸老說的話。我從小到大,爸爸經常教育我做人最重要的講一個“信”字。
當我第一次踏進校園時,“誠信做人”四個醒目的字再一次進入我的腦海里。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生活在“誠信”里。
記得曾經我在一本書里看過關于“誠信”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意外獲得了五個包袱。其中這五個包袱裝有金錢、地位、幸福、權利和誠信。當這個年輕人氣喘吁吁的背著五個包袱來到河邊,看到有一個渡船的老人,便高興地喊。當這個老人快要把這個年輕人送到對岸時,便問“小伙子,你有這么多的包袱怎么走?聽我的話,扔去一個包袱,有可能會救你一命。”年輕人一聽,心里想:金錢、地位、權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丟掉它們,這個“誠信”對我沒什么用,就丟掉它吧。于是,他把“誠信”丟進河里。老人一看,便把年輕人推下了河。“救命啊”年輕人大喊救命。這時,老人說“你沒有了誠信,我不能帶你”“為什么?”年輕人問。“我怕你上了河岸會不付錢。”說完,老人就走了。結果,年輕人被淹死了。
我看完這個故事后,覺得那個年輕人太傻了。如果他丟了其他四個中的一樣,那么年輕人還有其它三個,也不會丟了性命。這也說明人很貪婪。
我自己曾經也差點不誠信。一次語文測驗,我對一道默寫題絞盡腦汁還沒寫出來。當時,我為了考出好成績時,忘記了平日里爸爸和老師的諄諄教誨,頭腦里竟萌生出一種不誠信的念頭:作弊。我逞老師沒注意,偷偷地從抽屜里拿出語文書放在書包上。我剛想去翻,突然有一種被鋼針刺到的感覺,這時,好像有一個聲音在說“你忘了誠信做人嗎?”我聽了,想把書放回去。可是,另外一種聲音再喊:這年頭還講什么誠信?你看看你周圍的同學哪一個不是在看書。我猶豫不覺,抬頭看了看老師,又看到黑板上面的“誠信”,我下定了決心:我要做一個有誠信的的人,不能像那個年輕人一樣,為達到目的不講誠信。我毅然決然的把書收回去了。
心中信守誠信,方能寧靜安心,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信所存,義之所存也。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2021,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1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華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這種優秀文化熏陶了我們幾千年。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中華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早在古時,誠信就已受到了重視。著名教育家孔子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就連偉大的奸雄曹操也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奪取天下,贏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眾?
其實,做到誠信并不難,關于它,我們身邊就有不少——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上街去玩,突然聽見“啪”的一聲,原來是車胎爆了。我們只好到附近的車行去修,修車的是一個老頭,他笑瞇瞇地接過自行車,動作熟練,仔細地檢查后,告訴我們車胎被硬物刺破了,并給我們內外胎都換上了新的,而且只收了25元,我想他肯定是一個善良熱心的人。這場**結束以后,我們覺得很口渴,就到較遠的商店去買飲料,付錢使才發現媽媽錢包不見了,一定是落在修車那里了。這就麻煩了,如果別人拿了不認帳我們也沒辦法,包里可有好幾百塊錢了呀!正當我們急匆匆往回趕時,迎面卻碰上了那個老頭,手里捏著媽媽的包,氣喘吁吁地趕過來:“你們的錢……錢包忘拿了,不……不然就麻煩了!”我們高興得不得了,十分感激,真是一個誠信善良的好人呀!
你知道這個故事嗎?早年在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有人說,誠信是金。而我認為金子有價,誠信無價,誠信更勝于金。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誠信,縱然有萬貫家財,又有什么意義可言?誠信是無形的財富,是人間最美好的財富!
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2老人們都說:“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沒有了生命,一切就都失去了意義。”珍愛生命,一直都是人們廣為宣傳的。可見,生命的確很重要。
看過今年3.15晚會后,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世間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信。
3.15晚會上,報道了這樣一件事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的惠仁醫院有許許多多的特殊病歷。
病歷上所記錄的人有的根本沒有做過一些所謂的檢查,有的則根本沒有生過病、住過院,這很讓人感到奇怪。醫院填寫這些病歷又有什么用呢?原來,醫院是盯上了由社會承擔的醫療保險款。
醫院先通過各種優惠手段,如:允諾隨時免費做個檢查,或者是親戚朋友可以隨便拿一點藥,來騙得人們的醫療保險卡,然后,再根據卡內的真人真名制造假病歷,一種是虛構住院醫療價格,另一種是純粹的假住院,以此來進行騙保。這真是令人震驚!若不是有一個神秘的業內人士親口所說,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醫生是白衣天使,懸壺濟世,人們崇敬醫生,贊美醫生,為什么醫院里還能干出這種勾當?
有人說,他們這樣做并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在圖財害命。他們為了一己之私,拿走老百姓的救命錢。他們的誠信哪去了?良心哪去了?這樣,人們還能安心就醫嗎?
人沒有了誠信,何以安身立命?沒有了誠信,何以生存發展?沒有了誠信,何以存活于世?誠信,使人在社會最基本的處事原則,是人處社會的通行證,使人走向未來的得力助手!
曾經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油漆工,給一戶人家粉刷墻壁,承諾把房間全刷干凈,可是就在他即將刷完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刷好的墻壁弄臟了。他補上后,發現兩次的顏色不一樣,于是不得不重新全部粉刷,并向房主說明了原因。雖然因此他并沒有賺到錢,但是他卻贏得了房主的信任,也獲得了誠信這塊金字招牌。后來成了一名很有成就的商人。
我想,是誠信塑造了他,是誠信造就了他的成就。試想,如果當初他就為了一點點的錢,糊弄過去,也許到現在他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油漆工;即使成為了商人,那也只是奸商,不會有所作為。
誠信有時就這樣決定了人的一生。可見,誠信比生命更重要!沒有了誠信,人生將會是什么樣?社會將會是什么樣?我不敢想象!
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3誠信是一團火,它可以讓人充滿向上的熱情,促使你做事盡心盡力,無怨無悔。
有一次我陪媽媽在超市里購物,付款時,收銀員找了我們20元。回家后,我們把錢拿出來仔細一看。嘿,居然是一張假錢!爸爸知道后不禁大聲說道:“居然是一張假錢,那百貨公司還有沒有誠信了?”媽媽也隨聲附和著說:“就是,他們以后一定一個東西都賣不出去!”爸爸對我說:“你出去吧,這二十塊你自由處理,快點!”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這樣不好吧!”爸爸不由分說,把我推了出去!
我出門后先后在附近找了兩家便利超市,有一家是由一個做事認真的老板娘看管著,一位看上去很年輕的叔叔去那兒買東西。付款時,老板娘把錢舉起來仔細地看了又看,又抖了抖,聽了聽聲音,確認不是假錢后才說了一聲:“你走吧。”我好奇地問她:“阿姨,你這么認真,不怕別人不在這買你東西嗎?”她微笑著說:“小朋友,誠信是人類的脊梁,你這么小,是不懂的。”老板娘的這句話一下子讓我的決心產生了動搖。我像一只小老鼠一樣灰溜溜地。
我又去了第二家,店里有一個7、8歲的小妹妹,她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看上去天真可愛。我決定在這里用掉那20元錢。當我準備買下一件20元的商品時,那個小妹妹對我說:“小哥哥,建議你買另一個,它更實用。”看到小妹妹真誠的臉,我的心又一次翻騰了,就像一片大海。聽完這句話,我用掉20元錢的決心一下破碎,我走到外面,把它撕了個粉身碎骨,扔進了垃圾桶里。我拍拍手,懸在半空的心這才平靜了下來。
我像霜打的茄子,回到了家,向爸爸說明了一切,想不到爸爸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還很高興,他說:“很好,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兒子,你令我很自豪,我受寵若驚,這都是誠信的功勞。
我心里默念:給心靈一片凈土,給誠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讓我與誠信同行!
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4談起”誠信“一詞,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內在的誼意義。然而,誠信是什么,人們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只是無知地認為誠信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罷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誠信想得那么地幼稚。那么,誠信究竟是什么呢?我始終感到迷惘。當我在讀了,《誠信是什么》這篇文章后,受到了啟發,對當初誠信的理解有了質的變化。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李明與他爸爸去菜場買蔥準備回家做紅燒魚,由于李明爸爸剛好身上沒帶零錢,全是100元的人民幣,一時找不開。好心的賣蔥大媽先讓李明與他爸爸先拿蔥回家做紅燒魚,然后再送蔥錢也不遲。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蔥錢。李明死活不同意,講道理給爸爸聽:”誠信很重要,人要講誠信,大媽種點蔥不容易。“最后,李明還是說動了爸爸去還錢。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就是我找到的什么是誠信的正確答案。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語到出了誠信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自己過去的幼稚無知而感到羞愧。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并不是誠信真正其內在的意義,只不過是誠信的一面罷了。誠信就是誠實,講信用。誠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生意場上要講信用,要公平競爭,不能使用旁門左道;買賣場上要講城信,要貨真價實,不能以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的利益;考場上要講誠信,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用炸騙手段作弊。
我覺得誠信好比是一面忠誠的鏡子,它會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心靈上有沒有污斑。我還覺得,在思想里,人們也不能沒有誠信這面忠誠的鏡子。一旦沒有了這面鏡子,我們內心的美與丑就沒有了可以衡量的標準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誠信對社會來說是多么地重要,假如這個社會一旦失去了誠信,人們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會將會怎么樣。
感謝你《誠信是什么》,你使我變得更加成熟。你不僅使我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誠信,而且使我懂得了今后我的一生該怎么過,怎樣做人!
高三誠信議論文范文5“誠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呀,我們應該講誠信,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要養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乖孩子。
在我們的成長中,一定有不信守諾言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吧:一天下午放學,東東的好朋友明明來找東東玩,說:“明天下午在操場上打籃球,”東東說:“我一定會去的。”但是洋洋也去找東東玩,讓東東明天下午和他一起去看電影,東東也答應了。到了下午,冬冬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去看電影還是去打籃球。東東雖然是一口答應了,但是他不管是去哪一個,都會對一個人而不遵守諾言。
這個事例就告訴我們:在信守諾言時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這樣才能遵守自己的承諾。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才不會讓自己在同學的心目中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一定會發生許多這樣的小事,但一定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這些小事會使我們悲傷,使我們興奮,是我們高興,使我們憤怒,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也會給我們的人生上一場重要的課。
我來給大家介紹另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平時是的朋友,但是因為一件事讓她們的關系破裂了。星期六早晨,她們商量好一塊去北區玩,但是我們班的那位同學從九點一下等到了中午的三點,在太陽下整整曬了六個小時,她非常生氣,在星期一,那位同學連忙向她解釋,但是那位同學不再理她了,從此她們就沒再說過一句話。就這樣的一件事情,讓兩個同學關系特別好的同學而變成了陌生人,說明了信守承諾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多忐忑,也會有許多劫難,只要我們抬起頭,勇敢的往前面沖,也會讓我們領悟到許多的道理,許多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還小,但是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做一個在大家心目中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這樣我們才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言必行,行必果。”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否則會被人認為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所以就要說到做到,不能表里不一。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2021,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1有一件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有一位女教師發現她教的高二某班里有28名學生為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從網上抄了現成的材料。老師認為學生剽竊他人的勞動成功,將成績判為零分。家長們反對,紛紛向學校施壓重判成績。后來,學校迫令老師屈從,老師拒絕辭職而去。我認為,女教師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說,誠信最重要。
楚王韓信。他曾經在落魄的時候,受過一位漂母的幫助。漂母供他吃供他住,韓信在離開之日曾說過:“您待我如嫡出,這份恩情沒齒難忘,他日我能風光歸來,定然不會忘卻與您。”后來,韓信當上了楚王,就回到漂母的地方,報答漂母的恩情。韓信的誠信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他人的恩情,說要報答就要報答。誠信更可貴。
華盛頓曾在小的時候犯下了一個錯誤。這是一個在美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在小的時候不慎誤砍了他父親最喜愛的一顆櫻桃樹。父親勃然大怒,憤怒地問:“這是誰干的?”華盛頓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說:“爸爸,這是我砍的。”華盛頓以為父親要打他的時候,緊緊閉上了眼睛。但到來的是父親輕輕撫摸他的頭說:“孩子,你很勇敢,能夠勇于承認錯誤,我很欣慰。”后來,華盛頓不僅得到了父親的諒解,還得到了父親的信任。以至于他長大當總統后,取得了全國人名的愛戴。誠信贏得他人的信任,可以廣交好友。
有一個童話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國王膝下無子,便收了七個義子。有一天,他要在這七位義子中選一個來當未來的國王。于是,便給了每人一粒種子,讓他們在一年后帶著成果來見他。一年后,每位義子都帶來了成果。只有其中一位只帶來了種子說:“父王,就算我怎么供養它,它都是不開花,我也沒轍了!”國王聽了很高興,說:“那是炒熟的種子,怎會有果實和花朵呢?”后來,這位誠實的義子當上了國王,其他六位義子沒有得到一分好處。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信,誠信能帶來財富!
在現實生活中,不誠信的事也還有很多。假如每個人都能誠實守信,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會發生那么多假奶粉,假藥品的事件啦!
誠實守信有利無弊,假如每個人都好像那28名學生那樣,那教育水平豈不是越來越差?做人要有誠信,成績固可貴,誠信價更高。
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2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在拍賣會上,主持人厲聲問道:“接下來要拍賣誠信這樣東西,起價是無價,開始!”由此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了!
就從我們身邊來看吧,若是朋友與朋友間沒有了誠信,那么這朋友間就沒有了信任,會決裂?不,恐怕沒有那么簡單,會反目成仇,更有可能因為中間鬧得一點的小小的不愉快而將你置身于死地。我們口中所經常講的一個詞是什么,是誠信。
誠信是什么一個意思?我想恐怕不外乎兩個詞:誠實、信任。誠實其實與信任是兩個好朋友,手挽手而行的。有一次,有一個朋友請我去吃零食,我十分納悶地問她:“你家長不是不讓你買零食嗎?這。這哪來的錢啊?”她小聲地告訴我:“沒有啦,是我偷偷帶出來的,你不要告密。”那時還小,見她不好意思再說,我也不好意思再問,并發誓一定不會告訴她的家長。沒想到才過了幾天,她便哭喪著臉對我說:“嗚。我完蛋了,我的行跡一不小心被我媽發現了,現在啊,連獎勵都沒有了!還要我做完那幾張練習卷呢!”隨后她好像想到了什么,問我:“你有零用錢嗎?”“no”脆地告訴她,并告誡她:“沒關系的,你回去你爸媽肯定會原諒你的!”果然,過了幾天,她爸媽就“勉強”原諒她了。不知道在哪里曾經看過:“做錯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承認的勇氣。”當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覺得說得十分得對啊!紙是包不住火的,只要你肯承認了錯誤,痛改前非,我們一定會原諒你的。
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了美國總統華盛頓與他父親和他父親櫻桃樹的故事。雖然華盛頓不小心砍倒了父親的櫻桃樹,但面對憤怒的父親,不但沒有說謊話,說了實話:“父親,是我砍倒了您的櫻桃樹,對不起,我只是想試一試斧頭利不利。”華盛頓的父親卻轉悲為喜:“兒子,雖然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但你肯說實話。知道嗎,我寧愿損失一百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我立即想起了自己。雖然有時候家人騙我說游戲機帶去另外一個地方了,但我知道,我的游戲機在家里,也不去找,因為我知道,他們是不想我因為玩游戲機而耽誤學習。這是善意的謊言,這種謊言是最不會失去誠信的。誠信,不是人人都能擁有,但有人卻能永遠擁有,視乎你有沒有好好把握住誠信的機會。
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3有人說誠信是金,的確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人云: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詩人曰: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這些都足以說明誠信的重要性。因此,我認為誠信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金!
如果每個人講誠信、每個商家講誠信,每個政府、國家講誠信真正做到一諾千金,那么長此以往,人們生活定會處處充滿和諧的氣息。古往今來也有許多講誠信的事例: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就依靠著自己為人正直、講信用拉攏了大批人才為他效力,而且還在諸國樹立霸主之位。晉文公重耳也正是以誠待人拉攏人才,還在明知戰場上講誠信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仍然做出退避三舍的舉動。晉文公也正因此獲取名聲與威信,繼齊桓公后又一個當上霸主!而“退避三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也為后人所稱贊。誠信是一個人面向世界的一張必不可少的“通行證”。現在讓我們設想一下不講誠信的結果吧:如果一個政府不講誠信,那么公民的權利將得不到保證;如果一個商家失去了誠信,消費者的權益的不到保障,這個商家又怎會不一步步走向破產?如果就連朋友之間都無法講誠信,那么人與人之間也就毫無信任可言,友情也會變成一個空殼,整個世界被冷漠所籠罩……失去誠信之后的世界會是如此可怕……如今的人之所以不講誠信,大多數不正是因為誠信與金錢、利益所發生沖突時,無法抵擋-選擇了金錢、名利,放棄了誠信。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而這些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從而導致了將自己置于一個不誠、不信之地。
記得富蘭克林說過一句名言: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這不正是為那些無信譽之人敲響的警鐘嗎?在朱自清的《論誠意》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誠實、誠篤,至誠,都是君子之德;不誠便是詐偽的小人。”這段話將誠與非誠分別進行高度概括。雖然世上有善意的謊言,但并非所有都是善意的,因此我們既要將誠信,也要分辨出他人的話是否可信。
誠信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它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關系到國家甚至整個社會的風氣。讓我們以誠為本,以誠待人,以誠處事,不說空話、大話,攜手共進建立一種誠信之風,讓這種優良傳統美德得以發揚!誠信——一件無價之寶!
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4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誠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但生活中有些人卻不講誠信,破壞了生活中的美好。在我的記憶里,有一件不誠實的事讓我至今后悔難忘。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海邊玩。那天陽光明媚,大海碧波蕩漾,在沙灘上的人快樂地追逐著、嬉戲著,我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時,一個小男孩從我眼前走過,他的脖子上掛著一串貝殼,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漂亮極了!我一看就喜歡上了,走過去對那個小男孩說:“小朋友,你那串貝殼真漂亮!我很喜歡,送我好嗎?”那個小男孩聽了使勁地搖了搖頭。我又說:“那我買下來吧!多少錢?”那個小男孩說:“我這串貝殼不賣!”我聽了以后,生氣地說:“有什么好神氣的,不就是一串貝殼嗎?”我想:沙灘這么大,也許我也能找到一串漂亮的貝殼呢!可是,天不隨人愿,一個上午我也沒找到幾個像樣的貝殼。
我失望極了,又遇到了那個小男孩時,我乘那個小男孩不注意,把他的貝殼拿走了。過了一會兒,我聽到那個小男孩站在海灘上哭,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說:“嗚嗚……媽媽,我對不起你,嗚嗚……”我聽了覺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串貝殼嗎,干嗎哭哭啼啼的?”我去問那個照顧小男孩的老奶奶:“他丟了一串貝殼,為什么這么傷心呢?”那個老奶奶聽了,流下了眼淚,說:“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爸爸又在廣東打工,那串貝殼是-媽去世前給他的遺物,他看得比生命還重,每天都要到海邊去清洗。”我聽了,不由得呆住了,“什么,那串貝殼居然是-媽給他的遺物。”我走開了,再看著那串貝殼,心情像針刺一樣難受。我拿起貝殼,跑去把它還給了小男孩。小男孩拿到貝殼,開心地笑了,我也從心底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時時提醒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正如文學家高爾基說:“人類最不道德的就是不誠實”。生活中唯有講誠信,才會和諧美好,我永遠記在心里了。
誠信的議論文800字高三5所謂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建設現代新型社會的基石。但近年來,不少人把它遺忘了,甚至丟棄了,結果許多人的心靈被污染了,行為中的欺騙隱瞞多了,社會上的假冒偽劣泛濫了。身為一名小學,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從小呼喚誠信,尋找誠信,攜起手來在身邊共同種植和培育起誠信的森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美德。講誠信既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還是連接友誼的五彩紐帶。任何一個守信用的人都將得到他人的尊重。作為華夏民族的后代,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要長大,要成才,首先就應該努力做到守時,守信。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可信、可靠,講信用的人,在祖國的大地上筑就誠信的森林。
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像某些偉人那樣做到,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可以用自己的筆尖抒寫、歌頌他們的光榮事跡。在湖南就有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贊頌的人,他就是湖南省委書記鄭培民。他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也很對:“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在鄭培民書記那許許多多值得贊頌的事跡中,有一段往事令湖南百姓永生難忘。那是1998年7月24日,洪水肆虐下的湖南常得市安鄉縣即將發生大潰堤,18萬人的生命和財產都危在旦夕,而鄭書記卻不顧個人安危連夜在雨中指揮抗洪洪水終于遏止住了,可他卻病倒了!3月11日,年僅59的鄭培民在赴北京工作期間突然去世,一個人民的好干部,黨的好兒子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我想,一個講誠信的人,在人前人后一定會得到很多人的稱贊、尊重、親近和信任,順境時會有人交,逆境中會有人扶。相反,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慢慢變得孤立無援。
1. 在詞匯上,注重考查學生在特定的、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語境里接受、掌握詞匯的實際運用能力。
2. 在句法上,注重常用句型及常用句型所適用的具體場合、語境和話題,考查學生日常交際和實際生活的英語運用能力。
3. 語篇理解能力考查學生的語篇聚合能力,指導學生改變以往重語法、輕意義、重語句、輕語篇的學習策略和習慣。同時考查學生語篇語義的概括能力、對語篇內部結構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對邏輯用語的有效把握能力。
4. 新增學生說的能力的考查,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夯實基礎知識,提高應試能力
進入高三以后,首輪復習側重幫助學生全面且系統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重點是詞匯,語法,模塊的復習,夯實學生基礎,抓住中等生,促進學困生,進一步提高優等生。二輪復習側重于學生專項解題能力和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應試技能。三輪復習側重于查漏補缺,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
第一輪英語復習重在打好學生的基礎,同時注意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考試中,學生普遍反映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但一做就錯,原因就在于基礎不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扎扎實實地抓好基礎,才能遇到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對。基礎知識包括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在詞匯方面,按照大綱要求,高三學生參加高考時,要求掌握3500左右的詞匯及相關詞綴。詞匯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強弱。
英語詞匯分三類:(一)基礎詞匯,就是寫(writing)的詞匯,約占總詞匯的三分之一。每單元的基本詞匯、短語,在書面表達中有可能用到的詞匯,學生必須會寫并正確使用。沒有拼寫錯誤,作文才會高分。(二)中等詞匯,就是一看就懂意思和用法的詞匯。這部分詞匯的熟練掌握是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得高分的保證。歷屆高考題中完型填空選項中的詞匯是很好的材料,老師整理后讓學生掌握。注意一詞多義中的較不常見的用法,如head(v.率領,朝某方向走)和value(V.尊重)的動詞用法。(三)“高分”詞匯,就是不常見、較難的詞匯,包含前綴后綴的詞匯擴展。分層施教,共同提高。幫助學生掌握常見的構詞法,有效擴大詞匯量,提高猜詞義能力。
筆者認為,近年高考的變化注重了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考察。動詞的謂語和非謂語形式,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等是高中學生必需掌握的語法。在語法填空題中,與之相關內容的題目就占到了近一半。五種基本句型是寫的基礎,所以英語句子都是基本句型的展開。復習過程中從短句入手,到長句的理解和掌握。英語特級教師,北京四中英語教研組組長李俊和老師在備考經驗介紹會上說, 高三學生讀懂和分析50個英語長句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選讀高考真題長句,或讓學生把閱讀中的長句摘錄下來加以分析理解都是可行實用的方法。例如:These are times when nothing is important but the bottom line, when you can do things any old way as long as it “pays”, when, in short, people look on work as a path to ever-increasing consumption(消費) rather than a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abilities.( NMET2006廣東卷.B篇)
新增對學生說的能力的考查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生把英語說出來(get your English spoken)是聽說人機對話考試成敗的關鍵。對所有考生來說,高考英語聽力測驗需要的不再是“聽見了”就行,而還要“聽得懂”且“說得出”。Part A (reading aloud)要求考生進行模仿,朗讀時要與原聲及畫面一致,不能使用任意的語速朗讀,超前或滯后都會影響成績。科學使用《高考備考指南》《百朗英語聽說風暴》等英語聽說材料很重要。每節課安排學生說的機會,既可以讓學生開口,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聽說材料中Part A模仿朗讀單獨進行,用時不長,訓練到位。學生一問一答,進入Part B(role play)的角色。每個學生堂上一分鐘英語演說,針對Part C(Retelling)訓練學生連續說的能力。訓練學生說出來是人機對話考試的關鍵。
三、優化備考資料,提高訓練效率
關于高考作文的“深”,《考試大綱》有三個評分點: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性。其中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要求考生透過現象的迷霧作深入思考,對現象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發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質來。寫記敘文,就應著眼于人物思想品質和精神世界的發掘;寫議論文,就要在紛紜復雜的事物中,剝去現象的外殼,抓住問題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確立自己的觀點。
[寫作指導]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質往往通過表象反映出來。每一種客觀事物,都是多種特性的復雜的統一體,這些復雜的特性通過豐富多彩的現象表現出來。人們接觸一個事物,總是先認識到它豐富多彩的現象,由感覺、知覺而到表象,取得關于這個事物整體的感性認識。分析事物的現象,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把握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認識的開始,但是,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表象上。要想把認識導向深入,還需要進一步探求事物的內在特征、本質屬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此,動筆寫作前須仔細審度,深入探究,不可貿然作出判斷。具體應做到:
一、獨具慧眼,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
對閱歷尚淺的高中生來說,觀察時不能放過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凡人小事。如果能放寬眼界,開動腦筋,透過“芝麻綠豆”的小問題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含意,同樣可以得到“尋常中顯本質,微塵中見大千”的卓爾不群的立意。
二、掌握必要的“理論武器”
事物的現象是錯綜復雜的,往往真假交織,魚龍混雜,不易分辨,而事物的本質往往有一個逐步顯露、逐漸展開的過程。因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并非易事。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加強積累,政治課本里的一些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要注意消化吸收,其他一些理論書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論析,也得時時留意。這樣,帶一點“理論武器”進考場,根據需要適當地、妥帖地加以運用,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握一些“深入本質”的方法
要善于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對觀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的功夫。作文時,應注意用好比較的方法,對事物的現象進行概括,進而“上升”“飛躍”,形成對事物理性化的認識。比如1995年高考作文提供的寓言詩《鳥的評說》,描述了一群鳥兒互相揭短、互相攻擊的怪現象。在審題時,首先須提取共性,揭示這群鳥的本質特征:不能正確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否則,議論深刻也就無從談起。同時,注意對事物發展過程進行動態分析,探求事物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比如寫“堅強”,就可以使用過程分析的方法,逐步剖析自我走向“堅強”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特質,以及由脆弱轉化為“堅強”的各個方面的因素,等等。在探究事物的本質特征時,還要注意:相同、相似的現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質,不同的現象則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質。比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把試題提供的兩則材料結合起來思考,聯系實際展開議論。第一則材料講的是大多數青少年最贊賞“助人為樂”的品格,第二則材料講的是別人有麻煩時,不少人會“悄悄走開”。粗看起來,這兩則材料反映的現象截然相反,然而,透過現象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兩種不同現象的本質恰恰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不少人總是希望別人幫助自己,而當別人有困難時卻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四、文體不同,“深入本質”的方法有別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現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通過議論與抒情來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雖然篇幅有限,但在體現“深入本質”上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通過它可以深化敘事的內容,可以讓情感得以升華。無論是飽含哲理的抒情,還是賦予議論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能透過所敘內容,揭示這些內容的本質意義。
議論文是訴諸理性的,最好能有深刻的哲理性,當然更得做到“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因此,文中不僅要有正確、科學的理,而且這個“理”還要盡量講得深入、切實;說理,還要有周密的論辯性,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現,要明理、闡理和揚理,就要論辯、闡發和證明,通過周密的論辯,道理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才能被發掘出來;說理,還要有強烈的說服力,這是“透過現象深入本質”的根本目標,以理服人,以理取勝,循循善誘,讓讀者真正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質”。
五、事物“本質”的核心是“人心”
說到底,事物“本質”的核心是人們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會現象,窮根究底,最后一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會現象,追根溯源,一定能追到“公心”上。比如環境問題,似乎與“私心”沒什么聯系,是人類的共性問題,但如果刨根問底地問幾個“為什么”,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草原為什么會衰退?不是因為過度放牧嗎?人們為什么要過度放牧?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牛奶、牛皮、羊毛等越來越大的需求,是為了多賺錢。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越來越大的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貪婪的欲望。所以,每個人對環境的破壞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類把本屬于這個地球所有生命的環境,當成了只供自己消費的資源。如能分析到這一點,就是找到了問題的本質,文章也就深刻了。
[考場佳作]
感受鄉村
2008年浙江一考生
初以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它也許是凡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蒙中演繹著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游然。
然而,那只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地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始終經歷著苦痛。那里也有陽光,但那陽光不是溫暖而是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遠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于黃土又歸于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吸。干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一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干涸而空洞。
當然,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只是這種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只想也只要這樣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失望,當我們面對如此這般的圖景?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感受鄉村,別總是做一個悠閑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凈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一點目光,給它的辛苦多一點理解與悲憫。
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吶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上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淳樸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歷的苦痛與無奈。
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
看中國的農民用自己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歷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鄉村!
[點評]
【關鍵詞】國際勞工標準;國際貿易;關系;影響;對策
引言
近年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就貿易與國際勞工標準掛鉤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而且,發達國家也千方百計地利用國際勞工標準制造貿易壁壘,阻礙發展中國家一些產品的進口。在此背景下,認清雙方爭論本質,探討我國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勞工標準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際勞工標準概述
國際勞工標準是指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基本標準,這些標準通過ILO 的公約(Conventions)和建議書(Recommendation)頒布,公約需要得到成員國的批準,具有國際條約的性質。
二、國際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把生產要素中的勞動分為技術型勞動力、非技術型勞動力,該模型包含兩種商品(X ,Y),兩種要素(技術型勞動力,非技術型勞動力)和兩個國家(A,B)。兩國均分別使用技術型勞動力、非技術型勞動力生產商品X 和Y。假定兩國的生產技術相同,并且規模收益不變,偏好相同,完全市場調節。且假定A國的非技術型勞動力比較豐富,B國技術型勞動力比較豐富。該模型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有差別的相關要素稟賦。A 國(本國)擁有的非技術勞動力比B 國(外國)多,并且A 國擁有的非技術勞動力的比例適當。假定商品X(比如說玩具)是非技術勞動密集型商品;商品Y(比如說軟件)是技術勞動密集型商品;每個國家都用這兩種生產要素生產上面這兩種商品。PX 和PY 指的是商品X 和Y 的價格,假定這兩個國家彼此之間進行貿易,并且在初始情況下完全遵循勞工標準。
資料來源:王志明,喬貴明.國際經濟學(第2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在圖-1及圖-2中,Q代表一國生產某種產品的產量,C代表一國消費某種產品的數量,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分別為E1,E2,E3,它們分別表示各國用盡全部資源生產商品的各種可能性組合。A 國在均衡價格比率P =PX/PY 時達到最高的可能的無差異曲線所代表的效用U1,A 國將生產Q1 對應的產量,消費C1 對應的量。因為假定A 國的非技術勞動力比較豐裕,因此它將出口非技術勞動密集型商品X,進口技術勞動密集型商品Y。同樣,B 國相應的生產均衡點和消費均衡點分別是Q2 和C2。
三、我國應對國際貿易中勞工標準壁壘的思路
1.正確看待貿易中的勞工問題,認清實質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認識,對勞工標準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次,政府要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對話,減少國際勞工壁壘對我國貿易的不利影響。
2.建立發展中國家聯盟,積極爭取全面提高勞工標準上的較長過渡期
共同的利益基礎能夠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積極研究國際勞工標準的新態勢,爭取在同發達國家談判中將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脫鉤。盡量保護自身利益。
3.完善我國勞工標準立法、加強執法,改善我國勞工狀況
立法只是保障勞動者權利的第一步,最關鍵的是執法。同時,應建立一套以勞動監察為核心的、強制程度很高的執法體系,加強執法是今后保護勞工權益的最有效手段。
4.深化外貿改革,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轉變
加快我國出口的商品結構轉變,增加高技術,高資本含量的產品出口,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避免過低價格造成的各種摩擦。
參考文獻:
[1]沈根榮,張維.勞工標準問題及其最新發展[J].國際商務研究,2004(3).
[2]劉旭.國際勞工標準概述[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3]省略/public/chinese/region/asro/beijing/inchina.htm 國際勞工組織網頁.
[4]SINGAPORE MINISTERIAL DECLARATION,13 December,1996.省略/english/the wto-e/minist-e/min96-e wto dec-e.htm.
[5] 省略/info/Info_view.asp?infoid=51532&UrlType=1,中國第一紡織網.
[6]張二震,馬野青.國際貿易學(第2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Robert?J?Carbaug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th Edition. North-Ea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Dalian,1998(3).
[8]佘云霞,付鱗.國際社會對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勞工標準的辯論[J].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2(6).
[9]董保華,邱婕.社會條款,國際勞工標準與中國勞動法制建設思考.國際勞工標準研究與勞動法教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2004(2).
[10]王學秀.勞工標準之爭――WTO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問題.國際貿易,1997(12).
[11]繆劍文.勞工神圣與貿易自由――WTO勞工標準之爭極其法律評析.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1).
[12]王冉冉.新貿易保護主義利劍――試論WTO議題新焦點“勞工標準”.對外貿易實務,2000(4),
[13]李成斌.國際貿易與勞工標準問題.當代法學研究,2001(3).
[14] Samy Yiagadeesen. Trade and labor standard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linkages. 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ume: 64-01.
[15]章美馬.新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一、提出總領點,確定銜接句
【例1】(2012年高考廣東卷 )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 藝術家富于感情,單憑直覺思維;他恍然大悟,無須推理。
② 這種看法未免失之武斷,甚至是錯誤的。
③ 真正的科學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當的想象力,有時還會越過復雜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則,他的科學研究也會受到影響。
④人們習慣于把藝術和科學說成是毫無內在聯系的完全不同的東西。
⑤真正的藝術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當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為;否則,他的藝術創作會受到影響。
⑥科學家相當冷靜,光靠理性思維;他循序論證,無須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 C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文段邏輯順序的理解,迅速判斷出哪句話可以起到概括總結全段的關鍵作用,是解答本題的重中之重。從所給答案來看,只需區分①和④哪句更適合做統領句。④提出“人們的習見如何”總觀點,①重點解釋“藝術家”,是“分說”的一部分,正對應了“先總后分”的結構,相比之下,④句有概括、總結和提示作用,應放在首位。先解釋“藝術家”,后解釋“科學家”,因此④后面必須跟①⑥,答案為C。
【例2】(2008年高考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求一個人應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①它要求一個人應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義務
③是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質的總和
④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⑤是指人與動物相區別的內在規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③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題的重點在于確定開頭的總領句。依據文段的文體是議論文體,首句應該是總說。依據所給答案應該在③和⑤之間選擇。⑤是對人格本質的總體定位,是對人格的進一步提升和概括,以此確立本段的主題句先⑤后③。同時①所述的道德要求,又是②④⑥的總領句,所以必定選D。
二、找準過渡句,推測上下文
【例3】(2010年高考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2004年以來,我省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經濟圈、合蕪蚌試驗區、皖江城市帶的規劃建設就是內外力結合的重要舉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優秀人才、一流的技術水平、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外力”因素
③經濟已處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
④要解決這一問題
⑤然而我省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區位優勢、較好的產業基礎等“內力”因素
A. ③①④⑥②⑤ B. ⑤①③④⑥②
C. ③⑤④⑥②① D. ⑤④①⑥②③
【答案】 C
【解析】根據原文所給句子“我省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很容易可以看出文段需要接③,③句的“加速崛起”,正好對應“增長率”。所給句群主要說了兩方面,一方面是肯定發展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很顯然,在大好形勢和存在問題中間需要一個過渡句。找準這個過渡句是正確排序的關鍵,⑤句“然而我省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正好推出下文解決問題的方法④⑥②①,C為正確答案。
【例4】(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消費安全感。
①強化執法措施,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產業涉及環節多,哪一環出現漏洞都會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④堅決淘汰劣質企業,以震懾所有企業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更需要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監管
⑥因此,必須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態勢,及時消除各環節的隱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 C
【解析】本題重點在于找準過渡句,從而推出上下文的排序。不難看出,語段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陳述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②⑤,另一方面是解決辦法③①④,⑥句承上啟下,從而確定答案C。
三、認準收尾句,呼應開頭句
【例5】(2010年高考廣東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作品的獨創性亦即作品的原創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創作活動產生了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現出作者的個性特點。__________。不同的人對同一題材的創作也是常見的現象。____________。作品的獨特性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題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煉、加工的社會生活本身,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獨立創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會產生出與他人作品不同的表達特征。
②作者運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技巧、獨立地選擇了自己滿意的色彩、旋律、動作、語言等,形成對自己的思想、觀點、感情的表達形式。
③作者的作品活動表現為對素材的取舍、運用,素材是構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獨立創作的必然表達出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
⑤任何人的創作都離不開對前人文明成果的傳承、借鑒,也離不開同時代人的互相影響。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答案】 C
【解析】本題的重點在于確定收尾句,排序題的收尾句多為總括或呼應前文。從所給文段“一是作者的直接創作活動產生了作品”,很容易看出后面應該接③句,由此排除A選項。然后區分⑤和①哪句更合適做收尾句,從所給文段“作品的獨特性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形式而言”可以感受到末句在呼應首句,①句中“只要是獨立創作的作品”呼應開頭的“作品的獨創性亦即作品的原創性”,從而確定①更適合做收尾句。
【例6】(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 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考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在做題時尤為重要,以本題為例,由所給文段“葫蘆”可以推出下句緊接著應該為③,說明“葫蘆”的情況。接著判斷文段的收尾句,文段開頭為“在我國古代”,②句“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正是對開頭的呼應,故應作為收尾句。
小結:掌握句式勾聯的技巧,重點是句子在句群中的位置,確定統領句、過渡句、收尾句。明確句子是否總領,是否承上啟下,是否呼應前文,從而迅速確定句子的順序。
法律課在內容上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而初中法律課的教學,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著更多的特殊性。因而,我們探討初中法律課的教學方法,從其特殊性而始,至教學效果而終。
初中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強,但思維活躍,興趣廣博,探索精神強。如能采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則可以激發其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法律課的教學中,成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主體,而不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的對象。而且,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初中生的接受特點,有利于學生將具體、直觀的材料和經驗同法律課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知識和理論。下面,我們來分析、探討法律課教學中能夠收到上述效果的幾種方法。
一、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演講
所謂多種層次,就是從正規的演講一直到不太像演講的各個層次;所謂多種形式,就是記敘、議論、夾敘夾議、感想、心得等等。這樣的演講,雖然常常會不太像演講,但可以使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到演講活動中來,因而,對于法律課的教學來說,是有其特殊功用的。
開展演講活動,應先確定一個較大的主題范圍。主題的確定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剛開始接觸法律課的時候,很多同學認為法律是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的事,跟自己的關系不大,反正自己不去犯罪。針對學生的錯誤觀念,不妨選擇這樣的主題:法律和公民的關系。主題確定后,可安排同學預先準備。每一節法律課開始的時候,可以請兩位同學來做演講。每個同學的演講不少于兩分鐘,不超過三分鐘。演講結束后,可先由同學組成的評比小組評一下,再由教師作簡要的歸納和引伸。比如,一個同學說,他去買了一個微風扇,沒過多久發現是偽劣產品,于是去找消費者協會,可購買時忘了開發票,結果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教師引導說,法律是最講證據的,刑事方面是這樣,經濟方面也是這樣。要想維護自己權利和利益,就必須掌握充分的證據。通過演講活動,同學對法律課有了嶄新的認識,不僅糾正了原來的偏見,而且學到了很多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這比教師光講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二、討論
討論是一種很受同學歡迎的形式。演講有時會讓一些同學緊張不安,而討論則讓人放松自在,參與更積極。與演講一樣,討論也需要一個主題,但應具體一些,以便同學可以圍繞主題集中討論。主題最好是同學比較關注的、感興趣的,比如隱私權問題、青少年自我保護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等等。討論可分四五組,教師參加其中的一組。每組安排一個同學做記錄,討論結束后歸納一下,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討論有利于同學交流看法,探討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同學的動態,做到有的放矢地正確引導。
隱私權問題是大多數同學都遇到過的,不少同學還因此和家長發生過沖突。將隱私權問題列為討論主題,同學們感興趣,容易展開討論或爭論。在討論中同學們發現,學生的隱私權受到家長不同程度的侵犯,主要形式為未經同意擅自拆信、偷看日記、偷聽電話等;而學生發現后有一種共同的心態,那就是非常反感。經過討論,同學們得出結論,既然隱私權受到法律保護,大家應有意識地維護。但是,在家長侵權時應如何維護的問題上,同學們卻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的主張大吵大鬧,有的主張充分說理。通過爭論,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首先應對家長宣傳法律知識,使其明白隱私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然后根據法律知識和家長進行討論,以理服人。有了法律知識,有了同學的共識,一些隱私權受到侵犯后忍氣吞聲的同學也準備和家長說理了。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討論這種課堂形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同學交流經驗,展開討論或爭論,最后達到共識。
三、信息、資料的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列出大綱,同學在大綱范圍內按照自己的興趣收集有關信息、資料,定期在課堂上交流。收集信息、資料有多種方式:購買多種報紙,然后將有關資料剪下,分門別類地貼起來;閱讀有關雜志圖書,將所需要的復印下來;在電腦網絡上查閱,下載信息資料。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帶的是實物資料,有的同學帶的則是軟盤信息,介紹后供同學拷貝。通過信息、資料的交流,同學不僅開拓了視野,擴大了自己的信息資料庫,而且還學習、借鑒了其他同學收集信息資料的經驗和方法。
在課堂上進行信息資料的交流,同學們的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果好,而且有效地推動了學生的課外學習,使學生的自學精神得到培養,自學的方法得到提高。另外,信息資料庫的擴大也十分有利于演講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有利于組織論文寫作和課堂辯論等活動。
四、文章的交流、評論和修改
掌握了較多的信息、資料,就有了寫作的基礎。如演講、討論一樣,布置寫作時應確定一個主題范圍。主題應是較受同學歡迎且易于展開的,比如,環境保護就是一個很好的主題。文章的形式應靈活自由,不受限制;可以是調查報告、專題論文,也可以是記敘文、隨筆、感想,甚至是小品、科幻,只要是同學感興趣的,都可以。文章寫好后,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對文章的長處和不足同學可進行自由的、充分的評論,并提出調整、修改的意見,最后,由教師作歸納總結。作者可綜合大家的意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一次較大的修改。如有必要,可和語文教師協商,請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指導同學進行修改,并將該文章作為語文課的一次作文。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更好的寫作指導,從而提高文章的水平。好文章可以刊登在黑板報上。如有條件,還可以出一個專刊,集中刊登優秀作品。
五、模擬和表演
對有益于法律課教學的一些事件進行概括,提煉出必需的要素,寫出腳本,然后由同學根據腳本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一個同學的自行車被盜,報案后,他寫了一個腳本,大致內容是這樣:失主打電話給派出所報案,警察告訴他,報案本人應該去一趟,并帶上有關的車照、發票。失主去派出所后,警察詢問了被盜的時間、地點及有關情況,記下了他的住址、電話,最后,失主將被絞斷的鋼絲鎖給警察看,警察說對調查破案可能會有幫助,將鎖留下了。通過這樣的模擬,同學們明白了報案的幾個要素:報案應該去人而不能只打個電話;口說無憑,應帶上相關的證件、憑據;應詳細提供各種有關線索。模擬生動、直觀,對于理解和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小品由于其高度的藝術夸張,可以創造生動活潑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下面的這個小品就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主人公去寄車,拿到取車憑證后不當一回事,隨手扔了,可是取車的時候,卻發現車沒了。他到處奔波,到處受挫,最后,只好自認倒霉。不過,他還是覺得有所收獲的,那就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法律講證據。
六、辯論
辯論是一個難度很高的項目,對于初中生來,尤其是這樣。可以利用其他課堂形式先做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資料的積累和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礎后,確定一個辯論題目,讓辯論雙方分頭準備。由于有勝負之分,辯論雙方的斗志被激發起來,各自的支持者熱情也很高。應給予充足的準備時間,以便每一方的幾位同學能協調起來,確立己方論點,尋找充足的論據,討論出最佳的論證方式,并對對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進行充分的估計,以便進行有效的反駁和應變。
辯論總有勝方和負方,教師應向同學明確指出,這僅是辯論技巧的勝負,而不是論點的勝負。比如,在一次題為“盜版弊大于利”的辯論中,反方勝了,但不能就此認為盜版是正確的。教師總結時應該根據有關法律,說明盜版是違法的,會帶來極大的危害,應該加以制止和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