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學論文8篇

時間:2023-04-08 11:31:2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合唱教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合唱教學論文

篇1

合唱是中小學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對學生突出了較高的要求:即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聽辯能力和表現、再創造能力。而合唱本身不僅具備豐富的表現力,給學生和諧、同意、美得感受,還有利于發展形象思維、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普通中小學音樂的目的也正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具有多方面的基本音樂能力,即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2]。由此可見,合唱教學可使學生在作為表演者、欣賞者和創造者的音樂學習中,分享、交流、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音樂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目前我國中小學合唱教學現狀

近年來人們對音樂教育日益重視。合唱音樂因具有參與性強、表現力豐富等特點,成為很多中學的藝術課程,走人眾多學生的文娛生活。學校非常重視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常常舉辦各種大型節日慶祝活動,而合唱往往是必選節目之一。與這種繁榮景象相比,一些主客觀因素也給中小學合唱造成了一些瑕疵,為此,我們必須認清當前合唱教學現狀,尋找不足。

(一)合唱觀念錯誤

中小學各校多數沒有長期進行合唱教學,對合唱教學在音樂課中占據什么位置不清不楚,沒有認清其對學生的重要性,盲目最求文化客場教育而忽視音美藝術德育教育,同時,多數人其中也包括部分校領導對中小學生合唱訓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用認識不清,大部分都簡單認為在學校學生合唱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比賽,為了比賽而組隊,為了比賽不惜花重金請專家輔導,并想盡一切辦法在比賽中獲獎,總之合唱團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比賽而進行。這種錯誤的思想,使合唱在各個學校開展得不盡其意。結合我市合唱現狀,經調查,合唱教學成績較好的是三中、二中等,校領導和教師都認清合唱在音樂課程中的重要性,并堅持長期開展這方面教學,同時由于老師本身的音樂素養很高,有很強的指導能力,為此,頻頻在各校間組織合唱比賽中獲獎。由此我認為,合唱教學要在中小學音樂課程上順利開展,除了校領導要有高瞻遠見,認清合唱在音樂課程中的重要性和對學生德育的發展重要性之外,部分音樂教師還需要有高尚的音樂素養和扎實的音樂理論基本知識,才能在“上抓下管”之下,把中小學合唱教學順利開展。

(二)基本知識和技能不足

由于學習條件限制和學校任務突擊排練,結合我市現狀,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較差的占大多數。歸其原因就是老師的音樂素質不夠,不懂練聲的重要性,沒有進行聽音,樂理知識的訓練和教學,導致孩子發出的聲音執白,沒有美感,再來就是對作品的分析能力不具備,要不就是挑選的曲目不合適,要不就是不能很好的處理作品,還有就是教師的指揮能力,有的學校是沒有這方面的老師,只好懂些音樂的老師上陣,拍點節奏都沒有正確的指出,等等,有的老師甚至把合唱理解為齊唱。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在練習合唱時,低聲部和高聲部旋律的音準抓不住,讀譜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在歌唱水平上,由于沒有學習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出現“大白嗓”和“喊歌”的現象。

(三)指揮能力有限,難以統領全隊

擁有一個高水平的“教頭”,可以說決定著整個合唱隊的學習進程和演出效果。指揮通過擊拍動作凝集了他所要表達的藝術構思,表面看來似乎只是在打拍子,實質上所表達的是一種語言、啟示,并參與音樂的表演;他也是合唱隊的一員,只不過不參與具體的演唱或演奏,而是以指揮動作所體現出來的音樂感覺,與合唱隊一起表演[3]。所以把合唱隊的指揮看作是一個擺設,任何人通過簡單學習便可比劃的觀點是錯誤的。結合我市現狀,擁有高水平的指揮者寥寥無幾,大多數指揮者在其位不謀其職,簡單認為指揮者就是做做手勢,并無其它實質可言。而正也是指揮者認識觀念的錯誤,往往在比賽之中,盡管學生合唱能力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指揮失誤或缺陷,導致難以獲得名次。

三、解決問題的主要對策

(一)建立正確合唱觀念

合唱是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最善于表達人們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合唱音樂的旋律、和聲、節奏均由人聲表達,故對音樂的感情表現較器樂更直接,加上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詞,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為此,要讓校領導和音樂教師加強對合唱觀念的順利,認清合唱的功能以及對學生藝術德育發展的作用。要讓他們明白,合唱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強烈的感染力量,有利于便于組織,培養學生合作意思等功效,這些都是其它音樂表演形式無法相比的。在**年,我市中小學合唱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這和校領導隊合唱觀念的認識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也由于校領導和教師們的雙管齊下,近年來我市舉辦各類合唱比賽和匯演的機會增多,同時也由于其他障礙的掃除,促進了合唱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和技能,以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南,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普通中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確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基本理念,不斷構造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的合唱課程。同時,還要對學生合唱的技能技巧訓練著重培養,如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持的發聲;自然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技巧;正確的識譜能力等技能的培養。

(三)培養指揮者技能和學生綜合能力

指揮者在合唱教學中師領頭羊的角色,對合唱教學主要起著統御協調之用。因此,指揮者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在其位,謀其職,以多種方法提升自己指揮水平。同時,在合唱教學時,學生必須用視覺來感知指揮的手勢,根據指揮動作來統一速度,同時要用聽覺器官來傾聽其他聲部伴奏,還要唱好自己所在聲部,表現歌曲的情緒,這就使得多種器官相統一,達到協調,從而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

篇2

近年來,我國的合唱指揮教育得到迅猛的發展,不過專業性較強的合唱指揮老師卻較為匱乏。目前合唱指揮課程的教學一般都由以下幾類老師擔任:①聲樂;②器樂;③理論課;④在專業院校短期培訓過的老師。因此也導致了負責合唱指揮教學的老師變動大、教學內容肆意支配、教學方法不合理不科學等問題。

二、淺析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對策

(一)對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要有所優化。過去的合唱指揮教學總是將合唱與指揮相互分開,這是不正確的,應該將指揮與合唱融合在一起,之后再開始綜合教學。如此一來,就可以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老師在指揮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站在合唱者的立場,對指揮的知識、技能加以掌握、控制,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合唱者的心理,從而可以更好地學習指揮方式以及技巧。

(二)呈現多元化教學。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味在逐漸提升,合唱指揮的形式也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在進行合唱指揮教學時,應發揚、集成陳舊教學方式中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創新,有效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中,多媒體教學起著代表性的作用,它因自身獨有的特點得到普遍的應用及關注;除此之外,也可通過網絡技術實現教學改革的多元化,讓學生獲得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師生間的交流得以強化。

(三)對教材內容加以完善。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所以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要與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符,還要與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相符,如此就可以切實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材語言一定要簡單、一目了然,而對于那些語言難以理解、理論大于實踐的教材一定不能選用,否則學生的水平一定得不到提升。

(四)實施個性化教育。每個人在嗓子構造、音質、音色方面都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條件來劃分聲部,指引學生按照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掌握自己聲部的發音,讓學生能夠有序地相互配合,不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隨意地、無章法地表演,一定要體現整齊統一。只有如此,才能將作品的情感、意境演繹出來。同時,合唱指揮較為抽象,我們為了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象,就需要用到技巧性的方法來達到某種平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從而對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的參與性有所優化。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合唱指揮;教學現狀;教學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J6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356-01

前言

指揮在合唱團隊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但我國在合唱指揮教學中,多采用的是教師指揮、學生模仿的傳統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限制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忽視了他們對教學過程中情感的體驗。因此,分析合唱指揮教學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創新合唱指揮教學手段,對促進學生在理論知識、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我國合唱指揮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雖然,我國目前的合唱指揮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其教學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合唱教學研究不全面,對童聲或是變聲期的研究較少;只注重合唱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改編、編排合唱活動等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缺乏研究和重視;教學手段單一、落后,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年齡特點,以上問題都容易對合唱指揮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1.沒有正確認識到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

合唱和指揮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整體,合唱指揮課程開設的基礎是合唱,連接其教學和實踐的關鍵也是合唱。因此,合唱課和指揮課的教學內容是相輔相成的,是教學目標的重要體現。然而,部分專家、教師和學生對合唱指揮教學還存有一定的認識偏差,對合唱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合唱和指揮融合在一起,沒有達到精準、良好的教學和指揮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往往重視對指揮相對獨立的研究,而忽略了從合唱的角度來研究合唱指揮教學。

2.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

最近幾年我國的合唱指揮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缺乏專業的合唱指揮教師仍然是其教學中的一大問題。合唱指揮教學多數是由聲樂、器樂或是理論課等教師兼任,或是由經過專業院校短期培訓的教師擔任,這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產生了教師變動大、教學內容安排隨意、教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

3.合唱指揮教學方式落后

在我國目前的合唱指揮教學中,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落后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環境特點。為此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對合唱指揮教育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教學工具,強化講解教學中的重難點,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對合唱指揮的認識程度和指揮水平。

4.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存有許多問題

在我國,合唱指揮的相關教材有很多種版本,但能夠全國通用、長時間流傳的教材卻不多。目前我國使用的合唱指揮教學教材,多數都不能適應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不能明確體現合唱指揮的教學目標。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往往是大同小異、缺乏創新的,此外,還存在不合理不全面等問題,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對合唱指揮教學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二、提高合唱指揮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在我國目前的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學習合唱與指揮的技巧外,還要讓學生從合唱者與指揮者的雙重角度,學習和分析合唱作品的音樂內涵、風格特點、創作背景等,把合唱教學和指揮教學相融合,從而實現提高合唱指揮教學水平的目的。

1.加強對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程度

傳統的合唱指揮教學一般是分開進行合唱教學和指揮教學的,應該將指揮和合唱相融合,然后再進行綜合教學,這樣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指揮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站在合唱者的角度來掌控指揮知識和技能,通過對合唱者心理的理解和感悟,對指揮方式和技巧進行更好的學習。

2.采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合唱指揮教學

為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形勢,把集準確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身的現代化教學方式,積極的運用到合唱指揮教學中,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來深化教學內容。通過利用網絡建立合唱指揮教學知識體系,使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知識更加方便;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對比,使學生加深對合唱和指揮作品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合唱指揮技能的掌握。

3.改革和完善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

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要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對開展其教學活動有著切實的指導作用。教材語言要深入淺出、簡單明了,不能選用晦澀難懂的語言、脫離實際的教材,這樣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沒有幫助。另外,針對學生的年齡和接受程度來選擇合適的教材。

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將合唱指揮知識融入到豐富多樣的形式中,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把音樂作品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當中,使學生增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加深他們對音樂作品節奏和情感的掌握。豐富生動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對合唱指揮的學習主動性,令他們更好的掌握指揮技能,對提高指揮效果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5.培養學生具有指揮者應有的品質

指揮一個龐大的合唱隊有序而協調地演出,沒有完善的紀律和制度是不行的。做為指揮者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認真準備好訓練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執行排練中的日程安排,杜絕隨意性;也不可由于自身的忙碌而安排臨時指揮,這種臨時代替制度是合唱隊的一大問題;其次要加強隊員的時間觀念,實行點名制,健全出勤制度,強化集體意識,遇事要克制自己,以整個團隊的大局為重。指揮者的情緒對隊員的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這就要求指揮與合唱隊做到既團結緊張,又嚴肅活潑。指揮工作是艱辛的,排練中的各種困難也是層出不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指揮的教學與實踐中,通過對學生嚴格的要求、耐心的誘導、刻苦地磨練,逐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和飽滿的熱情,富有激情地投入到指揮的排練過程中去,以指揮者的情緒帶動全體合唱隊員。

6.與形體課結合,開闊指揮思路

指揮是用身體的動作來指揮合唱團的,這與舞蹈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別于舞蹈,指揮主要是通過手的動作來帶領合唱團演唱,雙手是指揮的核心。我們可以借鑒手的優美動作來為指揮服務。此外,我們在排練或仔細觀看指揮家指揮合唱時會發現,指揮者頭的搖擺,眼的表情,面部表情,身體的輕微搖動等,這些暗示動作若用之恰當,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指揮教學時就要結合典型的范例引導學生合理運用,以開闊學生的指揮思路,豐富指揮藝術。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目前的合唱指揮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應積極引進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改革合唱指揮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的掌握合唱指揮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優化和提高學生的合唱指揮效果和水平,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合唱指揮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韓英輝.合唱指揮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6).

篇4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信息時代的進步,知識也變得新潮,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我們必須開拓新思路,在思維上合實踐上尋找新的出口。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育的方式我也在不斷探索,我的學生,他們并沒有太深厚的語文功底,并沒有太大的學習熱情,怎樣把一堂語文課上好,怎樣讓學生聽得懂、聽得出興趣,成了我時刻思索的問題。在這過程中,我也常常閱讀一些教育論著,從而理解怎樣將語文教學推向大課堂,實現生活化,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語文教育就像喂養,哪怕是一小點感動或是啟發,我也細心消受。

一、回歸常識

語文常識是我們接觸語文最基本的切點,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賴于學生語文常識的增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職生的常識普遍不是很高,很多學習過的作家作品往往也只有依稀的印象。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去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一個時代的背景,從這些背景中了解作者的生活境遇以及思想的產生。在文章中寄托的感情,去發現文章的中心和精髓。從這樣的背景中,學生也能接觸到許多歷史文學,了解文學史上歷史及現狀的許多變化和進步。在對于外國文學常識的認識中,能激發學生對中西文化的比較,從而辯證地看待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如此,文學常識往往是現在語文教學的重點,與語文知識也緊密相連,語文常識的掌握程度代表著對文學的運用,因此,在教學中回歸常識是老師帶動學生從復雜問題到簡單脈絡的核心。比如在教授莫泊桑的《項鏈》時,我首先要給大家介紹當時的整個社會背景,整個社會對上流社會的向往和追求,這才導致了女主人公根深蒂固的虛榮心,甚至強烈到不惜用十年的青春去換取一夜的絢麗。不然,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多的疑惑:女主人公為什么不跟她朋友坦白項鏈丟了?女主人公怎么會在十年的磨煉后還在回味當初那一夜的美麗?作者是否在虛構等等。

二、貴在朗讀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是書面語言向口頭語言的復原。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朗讀能使學生更好地更融入地去感受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與感情。而如今的課堂上,學生往往少讀甚至不愿讀,這對語文教學產生了影響。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激發學生的健康的審美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受到課本的熏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朗讀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見識?!币虼耍Z文的教學的朗讀起到了對學生的觸類旁通作用,有助于學生在朗讀中汲取知識,認識到生活中的人文。這里我還要提到“語感”一詞,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感受到語感的存在,讀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三、勤于對話

說話是語文能力的體現,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度重視自己的講課的程度,而忽略學生的思考。所謂“因材而教”。就是要重視學生對于文章所產生的看法和思想。因此,在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應用小組討法,把課堂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并且讓他們組成小組去探討自己的疑惑、自己的理解,把他們的思考帶到教育的重心,使他們在與老師和小組成員的對話中充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看法,也使教師看到學生的誤點與盲點。在學生的對話中,教師也給了學生一個說話的平臺,激發他們對于語文這門語言學科的興趣,加強了他們的語文說話水平。而個人的談吐氣質,恰恰是從語文對話中成長而來的。

四、抓住閱讀

這里所說的閱讀,是課本之外的閱讀。閱讀是體現一個人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而僅僅面對語文課本來談語文,自然太過于狹隘了。在課外的閱讀中,學生們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的同時,學生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與優美語句。閱讀是一種語文技能,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閱讀中形成的語言水平是語文教育中舉足輕重的成功點。為了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感興趣,我充分挖掘了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在課堂上利用時間給同學們介紹名著。充分抓住了學校中的早晚自習時間,一開始以半要求的形式來約束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并且利用上課時間的前五分鐘,讓同學們來介紹自己的閱讀所得來激起他們閱讀的必要性。等到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后,我又結合課本制訂一系列的讀書計劃,定期收取學生的讀書筆記。比如說上《世間最美的墳墓》一課時,同學們有提出疑問者:生活中很多墳墓都很簡陋,為何唯有托爾斯泰的墳墓簡陋了,卻給予了這么高的評價。我給同學們介紹了托爾斯泰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和他的作品。講到了在他那個年代,在他所撰寫的作品里,他提出的種種超前的制度和想法。在課堂上我介紹了他的幾部作品的情節,激起了大家對他的興趣。盡管是外國名著,盡管作品有點長,但是班級里還是有不少同學看完了《復活》《戰爭與和平》等,并且進行了讀書筆記交流。

五、愛上寫作

現在,不少語文老師都有同感:寫作是學生最不愿意做的事。而我是這樣認為的,學生不喜歡寫作有很多原因的局限性:學校的生活圈子小,學生的生活略顯枯燥,從而使學生失去了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如今色彩斑斕的世界,信息速度發展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有寫作的習慣了,空余時間,總是會被周遭的電腦電視或者是網絡游戲刺激著頭腦。但是,語文教學中的作文仍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作文離不開生活,要寫作,必須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筆底才會淌出源源清流。為此我帶著學生來到了角直古鎮的葉圣陶紀念館,給大家宣講葉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他開辟的生生農場就是想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語文,使學生發現生活的靈動與奇妙,積累生活才能構思出真實的寫作。教學寫作就是帶領學生體驗生活,引導學生感受生活,鼓勵學生領悟心靈。

六、重在實踐

篇5

以素質教育為動力,我?;瘜W競賽活動正在健康地、穩定地發展著。

14年來,我校學生在省級以上化學競賽共獲獎162個,其中省級一等獎81個,二等獎38個,三等獎22個;國家級一等獎14個,二等獎1個,特別是從1993年至1997年5年中,共有6人參加國際化學奧賽,獲金牌4塊,銀牌2塊。我校成為我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化學奧賽獲獎牌最多的學校之一。

這些成績充分顯示了我校在培訓化學競賽選手上取得的豐碩成果,也顯示了我?;瘜W教學質量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廣泛地開展化學競賽活動,能夠有效地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它是常規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化學競賽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時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

抓化學競賽培訓,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心理素質、政治思想素質,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1.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而科學素質的提高是后天勤奮努力和培養的結果。

興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前提?;瘜W競賽具有興趣性、競爭性和創造性的特點,符合中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參加化學競賽是學生的自主選擇,因而他們以極大的興趣和愛好自覺地參與。興趣與主動性、與熱情同在,興之所致,甚至廢寢忘食。據調查,參加化學競賽的學生都主動地閱讀過課外化學讀物,做過一定量的化學競賽題,參加過化學課外活動,這對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厭學為樂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勤奮上進的優良品質都很有好處。

化學競賽活動具有良好的激勵功能,每一次活動都是競賽選手個人價值的自我發現和自我體現的機會,也是他們經受磨煉、提高能力的過程。學生在參賽過程中經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既提高了抽象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激烈的競賽環境里,每一個選手都面臨著強手的挑戰,面對眾多的強手,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善于獨立思考,要有較強的綜合、推理、分析、判斷、評價的能力。因此,通過競賽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參賽學生的智力閘門,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如一瀉千里的洪流,得到充分地發揮。雖然許多競賽選手將來并不以研究化學為職業,但他們從化學競賽的文化熏陶中所獲得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將受益終生。

例如1994年我校高中畢業的一位同學,曾獲省化學競賽一等獎,通過參加化學競賽,他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他被保送上湖南師范大學化學系后,一年級英語通過了四級,二年級英語通過了六級,而且他的各科成績在系里名列前茅,系里決定他提前一年畢業,并以第一名的總分考取吉林大學化學系碩士研究生。他在寫給老師的信中說:“在師大附中三年的學習給我最大的益處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了這兩種能力,在學習中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我在大學里所取得的成績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瘜W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在課堂教學之外獲取新的知識信息的機會,與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信息相比,這種新的知識信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因而具有發展型和探究型兩大特征。

發展型知識結構是知識信息的時代特征?;瘜W競賽活動的內容不再封閉在傳統的教學之中?,F代化學的內容經過化學教育專家之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再現在中學生的面前,使中學生及時地受到現代化學思想與方法的啟迪。甚至于有些化學家苦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很快的速度,就到達中學生的手中。例如C60是美國科學家在1985年通過實驗得到的碳的同素異形體,在1992年1月全國化學競賽時就出一道有關C60的試題,這道試題對每個中學生來說是全新的。這種傳播方式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滲透了現代化學的內容,為學生知識結構的進步更新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探究型知識結構是科學人才的突出特征?;瘜W競賽內容不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模仿型。與課本上的常規題不同,高層次的化學競賽題大多是非常規題,所謂“規無定規、法無定法”,就是說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是需要自己去探究問題的解法,解題的途徑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獨辟蹊徑。學生通過這種訓練,養成了獨立鉆研的習慣,學會了獨立解題的方法。

2.造就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化學競賽活動造就了學生追求科學發現的百折不撓的心理品質?;瘜W競賽活動的經驗告訴我們:競賽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自覺的學習動力;競賽要有堅強的意志,冷靜的頭腦,靈活的應變能力;競賽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有不服輸的精神,必須好強而不呈強;競賽要有很強的自信心,而不是夜郎自大,盲目樂觀,善于調整競技狀態,抑制臨考前的緊張情緒,相信天下的事都可以做好,因而要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化學競賽活動給予學生的上述經驗,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攀登科學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

在化學競賽活動中,教師不僅給學生知識,還要教他們做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經常通過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勤奮求實、獻身科學的教育。

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他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打破了帝國主義對制堿技術的壟斷,我們應該發揚他那種不屈不撓、勇于拼搏的精神,學習他那艱苦樸素、勇于實踐、不斷進娶無私奉獻、執著愛國的高貴品德。

作為競賽的參與者,他們有激情,有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把個人競賽的優劣與集體榮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每一次競賽都是一次生動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將他們參加競賽的激情轉化為對社會、對祖國的責任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

二、化學競賽鍛煉和培養了一批化學教師

化學競賽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高水平的智力競賽,不是一兩個教師能勝任和承擔得了的,需要一批甘為人梯、富有理想、樂于奉獻、事業心強、勤學好鉆、勇于帶領學生去拼搏的教師隊伍。要適應化學競賽培訓的要求,培養出高水平的學生,就要求教師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學習,加速知識更新,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有的教師,為了輔導好學生,除重新深入鉆研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外,還要重新閱讀一些有關的大學教材,同時還要經常關注化學課外書籍及報刊雜志的最新化學研究課題,拓寬知識面、研究大量的化學競賽試題,進一步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培養學生的同時,又提高了自己。我校化學教研組共12名教師,其中有7名教師,均能參加指導競賽培訓。在這些教師中,尤其一批年輕教師是在化學競賽中成長的,他們努力鉆研,勤于思考,不但能教好高中的化學課,還利用假期到湖南師大化學系去進修提高,讀函授研究生,從而使自己能勝任大學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教學,促進了我校化學競賽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化學競賽有力地促進了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化學競賽活動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學習科學的興趣與愛好,培養了他們的全面素質與能力,同時也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1.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傳道、授業”為己任,大多采用被動式的灌輸方式,即遵循“學習、復習、再復習”的模式,這種模式使知識在原有的框架內重復出現,是一種再現性思維的模式。它是思維的低級形式,它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忽視了學生思維的能動作用。而化學競賽活動則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就是要貫徹“學習、學習、創造”的新教學模式,它十分強調學習過程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引而發之”,像放鞭炮一樣,教師點著引線,使學生內在潛力迸發出來。如教師在課堂上講一個例題,學生學習、模仿,稱為學習階段,那么給學生留下的課后習題,就不應是例題的簡單重復,而是讓學生看書、鉆研教材后才能解出的題型,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又有了新的見解,稱為第二個學習階段,然后在此基礎上獨立地判斷題型,解題,稱為創造階段。這時學生可突破原有的知識構型,超出教師的思維模式,甚至達到一種新的知識境界。幾年來,我校在競賽中能取得這樣突出的成績,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瘜W競賽活動,實際上也有一定的導向、啟發作用,促進了我校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2.豐富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

化學競賽是化學科技活動的一種形式?;瘜W競賽活動包括競賽培訓和經常性的化學科技活動的全過程?;瘜W競賽活動通過化學講座、化學課外興趣小組、化學小論文撰寫、化學競賽培訓、化學魔術表演、舉辦化學游藝會、辦化學小報、組織參觀工廠等的深入廣泛的開展,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補了課內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在課外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激發了興趣愛好,發展了個性能力,陶冶了情操,鍛煉了意志品質,形成特長,提高了學生的全面素質。

近幾年來,我們請專家來校進行講學。請他們講化學的最新成果、化學的發展現狀及其未來、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化學與生活、化學教育與人才培養以及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發展概況等。通過化學講座拓寬了學生的科學視野,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因而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

組織學有潛力的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興趣小組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在自學基礎上的集體討論,通過討論,相互啟發,得到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設想。特別是那些各抒己見的爭論,對于激發參與者的靈感和培養他們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大有裨益。課外興趣小組是學生的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有效途徑。

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我們還經常組織同學撰寫化學論文,并進行評選活動。小論文從搜集信息到提煉主題,從謀篇構思到行文表達,都有賴于科學而周密的思維活動。好的文章還推薦到有關雜志發表,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使他們覺得在化學領域一旦自己的能力智慧得到老師的承認,甚至還能在雜志上發表的話,更會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從而愛好化學、探索化學、獻身于化學。

根據教材內容,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組織學生參觀與化學化工有關的工廠,學習了解化學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僅擴大了學生知識的領域,同時也使他們對工人師傅的辛勤勞動和技術改革的日新月異有了新的感受,從而提高了同學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能力,吸引了廣大中學生參加,因而大大豐富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

篇6

關鍵詞: 古詩文教學 健康成長 作用

中國原是詩的國度,自古培養學生就注重“詩教”。中國古代的文人以優美的文字、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讀者的心靈,有的振奮人心,有的開導勸慰,有的逍遙浪漫,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思想和行為。當然,古詩文學習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的影響。

一、什么是健康成長

我們所說的健康,不僅是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教育者必須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即學生是否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否適應生活、學習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笨梢娬Z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擁有健全的身心。然而,中國古詩文“養心修身,潤人心田”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好載體,在教學中必須巧妙并充分利用。

二、如何利用古詩文

古詩文教學以“聽讀”、“誦讀”、“思考”、“聯想”為主,我認為要想在古詩文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巧選詩文,以德為本。

古代文人賦詩言志,好的詩文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師在選取教學文本的時候要有取舍。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道德卻出現了滑坡現象,在此影響下,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發生了變化,學校教學應格外注重學生優秀品德培養,以“育人”為目標。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有目的地選擇以德為本、修養情操的詩文,因為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情操是身心健康的保障。中國古詩文對品德情操的含義和如何修養也有不少描述。例如,《論語?憲問》中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告訴我們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講原則;再如宋代詩人程顥在詩中寫道:“富貴不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毙稳葜臼總儾恢\名利的高尚品質;《詩經?小雅》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是在告訴我們,人們對道德高尚的人崇敬和模仿。

這些詩文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是德。如何培養品德,古代文人告訴我們一些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誡人要每天對自己進行審視和反省;《左傳》“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在告訴我們知錯能改的道理;《孟子》中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反映了古人自我修養的至高境界。若我們在古詩文教學中選擇、推薦這一類的詩文,進行系統性的誦讀、品鑒、記憶,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幫助學生抵制外界的種種誘惑,保持平靜心態則有很大的幫助。

2.以“樂”引路,提高審美。

古代詩歌的語言凝練,注重押韻、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許多詩歌更是被改編為歌曲。因此,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引入音樂不僅可以達到古典詩詞的教育作用,而且可以讓學生有美的享受。孔子曾說:“音樂可以善民心,移風俗,淳教化?!痹谠姼杞虒W中盡量結合音樂,精心挑選與所講古詩詞相關的樂曲貫穿教學,這是一個很明智的方法。學生在音樂的帶領下,步入古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讀懂古詩詞,體驗詩詞的音樂美、畫面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提高詩詞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教學實例不少。舉個例子:在學習《詩經?蒹葭》時,我播放了一首由它改編而來的歌曲《在水一方》:“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鄧麗君的歌聲給學生塑造了凄麗迷茫的意境,很切合詩中要表達的那種纏綿悱惻、獨自彷徨的情愫。經過聆聽樂曲,學生在誦讀的時候能較好地把握朗讀的情感,在解讀詩歌內容時更有畫面感,并能準確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這種詩情樂韻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情感體驗和詩詞意韻抒發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讓音樂領路古詩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讓學生更有興趣、更加輕松地學習和傳承中國古詩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3.知人論世,情感共鳴。

詩文是作者抒懷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看到文人的積極向上、豪邁胸襟,也可以看見他們的自然純真、坦率豁達,還可以了解他們對人生的思索,可以看見他們的愛國熱情,等等。透過詩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更加深入了解作者本人。我堅信偉大的詩人穿越千年,依然能散發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古詩文教學中要重視對作者人生經歷的學習和了解,抓住對人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因人愛詩,因詩動情,給學生正確的情感導向。目前學生學得最多的就是唐詩,詩仙“李白”是唐朝詩人中最富有想象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我們學過他的很多詩篇,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展現了他的樂觀和自信,盡管李白的一生充滿波折,但是在現實與理想有很大差距的時候,他卻沒有悲觀,而是依然執著追求自己的目標,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T僬f“詩圣”杜甫,身處戰亂年代,但是憂國憂民的他依然在詩中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表達自己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每一個文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文人都有個性,每一個文人都有獨具風格的作品,那么不論是深處濁世卻堅持九死未悔的屈原,還是隱居山林采菊東籬的陶淵明,還是為因為離別悵然神傷的柳永,抑或是怒發沖冠奮力抗敵的岳飛,總有那么一個詩人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觸動學生的內心。

三、古詩文教學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1.對優秀品德的培養。

中國的傳統教育的本質是以人倫教化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禮樂詩書、經史典籍為主要內容的人文教育,使學生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成為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格特征的人。我們要剔除封建糟粕,吸收借鑒有意義的思想內容,比如“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的家庭理想,“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這都是符合時代要求。我們要通過古詩文這一載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擔負起傳承中華美德的責任。

2.對審美能力的提高。

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古代文人筆下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之美,調動學生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繪的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之中。在古詩文中,那些壯麗秀美的自然環境,能促使詩人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并且能夠給詩人帶來不少生活哲理的啟迪。借此引導學生思考自然與人的關系,讓學生懂得,古詩文中,大自然已經成為詩人抒感的重要對象,成為詩人情感外化的表現體,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對情感世界的充實。

通過古詩文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學會調節情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一方面那些激勵斗志、自強不息的詩篇,讓學生汲取奮發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那些規勸開導,分析得失成敗的文章讓學生明白成功不容易,失敗不氣餒的道理。通過古詩文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品詩讀文,欣賞中華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結晶,含英咀華,感受縈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古詩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悟人生真諦與宇宙哲理,可以豐富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提高對人生世相的洞察力與感悟力,更可以淡泊名利心,凈化靈魂。古詩文教學應受重視,它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素質教育的育人工程中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它。

參考文獻:

[1]李玉霞.中國古典詩文與現代心理健康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09(13).

[2]范愛蓉.論中學語文古典詩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格塑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4.

篇7

關鍵詞:幼兒園; 心理健康教育; 意義; 滲透; 家校聯合;

近些年來, 由于4+2+1家庭生活模式引發幼兒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僅就幼兒園對有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教育的意義進行簡單闡述, 并結合案例與大家共同探究幼兒園在日常的保育和教學活動中及家校聯合下如何對有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滲透式的健康教育。

一、幼兒園對有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的意義

通過調查發現, 幼兒園的孩子大多為3~6歲的兒童, 該年齡段為兒童的品格形成和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于低年齡的兒童來說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影響。而作為4+2+1模式下的幼兒,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 部分幼兒很多時候都與祖輩們共同游戲和玩耍, 由于祖輩的溺愛使他們形成了任性、自私、脆弱等心理問題, 這些幼兒不容易交到朋友, 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 也極易遭到同年齡幼兒的侮辱和歧視, 致使他們產生消極和自卑心理、缺乏熱情和安全感, 容易形成偏執性格, 嚴重影響他們和諧健康的發展。

二、幼兒園在一日保教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現實當中那些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幼兒的父母或祖輩往往缺乏相應的幼兒教育新理念, 或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他們, 導致他們心理出現了問題。由于幼兒嚴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 那么教育他們的重擔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身上。

具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普遍比較敏感, 因此當他們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時, 如果幼師用宣“灌”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往往適得其反, 引起他們的反感, 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 使幼兒園對他們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

在生活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如曾有一名幼兒在教師鍛煉其獨立吃飯的能力的過程中暴露了他任性的問題。如果教師對他的任性行為無節制的寬容和嬌縱, 一定會使他任性的心理問題變得更加難以解決。由于幼兒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與刻板性, 如果教師采用簡單、直接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 那么很可能使這名幼兒產生逆反心理, 從而更加助長了他的任性行為。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對這名幼兒進行心理輔導。一方面可以利用“親其師, 信其道”的“自己人”效應, 從建立親密的師幼關系入手, 使其產生主動約束自己任性行為的思想, 最終使其在客觀上消除任性行為。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 對于這名幼兒在獨立吃飯能力培養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任性行為, 教師可以暫不予理睬, 當他感到自己的任性行為很無趣時便會做出相應的讓步。以上所闡述的對幼兒的心理進行輔導的方法與宣“灌”式的輔導方式相比, 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從而更能達到較好的心理。

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 幼兒應該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 學會分享和交往。當有些年齡偏大一點的幼兒還表現得比較自私, 阻礙了他的社會交往時, 幼兒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搭建分享的平臺, 幫助他們沖破自我為中心的束縛。如大班有一名幼兒在一次建構游戲活動中表現得非常自私, 由于他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建構材料, 還導致他失去了一份友誼。對此, 我并沒有視而不見, 為了幫助教育他, 在分享活動中, 我引導他把自己的繪本借給小伙伴看一會兒, 然后體會一下自己分享時的心情。通過這次分享的體驗, 這名幼兒感受到了分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私的心理, 從而培養了他的分享意識, 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了實處。

三、通過家校聯合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校配合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 我發現家校合作中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一方面是家校兩方面在觀念上不一致, 另一方面在組織層面也存在很多阻礙。如我們認為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兒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而部分幼兒的家長認為, 教育孩子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幼兒園的責任。對于這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幼兒園應該通過多種途徑與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 首先從觀念上與他們達成一致, 使他們在最大程度上擔負起教育和關愛幼兒的責任, 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各種家校聯合制度和組織, 以完善溝通渠道, 為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證。

總之, 現代家庭生活模式下, 部分幼兒存在心理問題, 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另外由于他們中有一部分比較敏感脆弱, 因此教師宜采用滲透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希望本文所闡述的觀點對教育同仁有所啟示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 2012.

篇8

一、 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活動。

二、有關學術委員會的專家申報編寫“十一五”高師本科音樂課程教材。

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教師培養國際比較研究”課題組繼續進行收集資料工作,并于今年8月召開第三次核心組全體成員會議,屆時每一組課題拿出一個內容體系相對完整,具有說服力和價值的研究成果,年底交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四、2006年下半年同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聯合舉辦“珠江杯手風琴比賽”。

五、擬正式開通“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網站”(簡稱“中國音教網”)。

六、各學術委員會工作:

1. 基礎教育器樂學術委員會:2006年下半年舉辦全國中小學生豎笛邀請賽,包括系列八孔笛合奏、重奏和獨奏;在此基礎上,年底將舉辦全國中小學生豎笛冬令營,營期將進行頒獎和演奏交流;編輯出版中小學豎笛教材與重奏、合奏曲集,為全國比賽提供資料;編輯中小學器樂教學論文集。

2. 基礎教育舞蹈學術委員會:2006年上半年舉辦“高中舞蹈教學研討會”。會議內容為: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舞蹈選修模塊和教材的介紹;舞蹈選修模塊及教材中“跟我學”模塊基本教學方法的培訓;高中舞蹈模塊教學示范課例展示觀摩;高中舞蹈教學實踐交流與研討。

3. 基礎教育童聲合唱學術委員會:組織中小學以錄像的形式進行合唱評選活動。

4. 中等師范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召開常務理事會,就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工作的精神,進一步做好職業音樂教育工作進行研究;中師聲樂學術委員會和鋼琴學術委員會將于2006年11月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全國中師(含高職、小教、大專)40歲以下教師聲樂鋼琴即興伴奏比賽;同時舉辦聲樂、鋼琴論文評選活動。

5. 高師鋼琴學術委員會:組織以我國近年來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包括與鋼琴教學相關的理論、觀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經驗體會等論文評選活動,并于2006年9月中旬召開鋼琴學術委員會第二屆年會,會議主要內容為鋼琴教學改革學術研討和獲獎論文頒獎。

6. 高師合唱學術委員會:2006年5月在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召開第二次合唱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大會;組織編寫合唱與指揮教材;繼續編印《高師合唱通訊》。

7. 高師手風琴、電子琴學術委員會:2006年5月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同時召開電子琴學術研討會;繼續做好高校手風琴系列教材的編寫工作。

8. 高師理論作曲學術委員會:200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開學術委員會年會;組織主題為高師理論作曲專業教學改革方面的論文評選。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 在线看h片的网站免费 |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中文欧美性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