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論文8篇

時間:2023-03-29 09:20:4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護理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護理學論文

篇1

產科醫療對象特殊,突況多,且危急重癥嚴重威脅孕產婦及圍產兒生命。在緊急情況下,護士應有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豐富的臨床護理搶救工作經驗、熟練的危急重癥護理學技術操作水平,在短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進行積極的搶救治療,以挽救母嬰生命。

1臨床資料

我院2003年6月~2004年12月成功搶救產科危急重癥46例,多數是從10個區鎮轉院而來。年齡22~41歲,孕周24~42+5周,產次1~4次。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1例,產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9例,前置胎盤9例,胎盤早剝6例,子宮破裂3例,子宮胎盤卒中2例,妊娠合并心臟病、心衰5例、疑羊水栓塞1例。剖宮產27例,陰道分娩16例。39例痊愈出院,7例好轉出院。無1例死亡。

2搶救實施

2.1成立產科危急重癥護理搶救小組,護士長任組長,在科主任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其中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均是護理骨干。搶救小組成員一般都住在醫院附近,手機和電話隨時開通,隨叫隨到。如有120出診接婦產科急癥病員,即通知搶救小組成員到病房做好急救準備工作。

2.2護士長全面負責搶救的組織實施工作:制訂一系列危急重癥的護理搶救程序和規章制度,及時發現護理問題,解決搶救過程中出現的疑難操作技術。保障搶救藥品、器材的供應和完好,保證供氧裝置的暢通有效。臨場指揮協調工作,抓住重要環節,落實責任,以利搶救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定期總結搶救工作的經驗與教訓。

2.3注重護理搶救小組成員實際操作的培訓與練習:要求正確掌握心腦肺復蘇技術。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胎心監護儀的使用和數據的判斷。熟練掌握呼吸道深部吸痰、各種引流管的護理、靜脈留置針穿刺、動脈血氣抽血、深靜脈穿刺、新生兒氣管插管等技術。

2.4制訂產科危急重癥較為科學的搶救流程:我們制訂和規范了妊娠合并心臟病、產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危急重癥的搶救流程,掛在搶救室、產房明顯的地方,促使每個護士熟記搶救流程,并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意義,在搶救工作中心中有數,忙而不亂。2.5搶救設備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常規搶救設備有:心電監護儀、氧氣裝置、吸痰器、氣管插管鏡、復蘇囊、急救車(內有專科搶救藥品和常規搶救藥品、液體、輸液用具等)、無菌搶救包(內有開口器、壓舌板、舌鉗、吸引管等),落實專人管理,每天檢查,保持備用狀態。

2.6產科危急重癥的標本采集至關重要:參與搶救的護士要明確主要的臨床生化項目及檢驗結果的判斷與意義。抽血要有計劃,減少抽血次數,減輕病人痛苦。對休克患者要提高抽血的成功率。2.7產科護士不但要具備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還應具備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協作精神,才能在搶救工作中臨危不亂,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

3護理體會

3.1吸氧:這在所有的產科急癥都適宜,早期有效持續吸氧,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3.2補充血容量,建立靜脈通路,根據病情和醫囑調節滴速:正確合理用藥,對各種搶救用藥的劑量、用法要準確,掌握藥物的給藥途徑、速度,注意“三查七對”,用過的藥瓶要保留備查。準確統計出入量,并做好記錄。

3.3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記錄: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神志、意識等,監測結果要及時記錄在搶救護理單上,護士應掌握判斷結果,有異常要報告醫師。重癥孕產婦不僅要搶救母親,還要搶救圍產兒,注意胎心的監測和新生兒的觀察。置患者合適的,預防并發癥。

3.4搶救時各級醫生多,主意也多,護士在執行口頭醫囑時,應復誦一遍,原則上執行在場人員最高專業職稱醫師的口頭醫囑。一人指揮,多人配合,護士專人記錄口頭醫囑。

3.5參加搶救人員必須謹慎言行,病員處于休克狀態或極度衰竭時往往神志是清楚的,不可隨便議論病情與愈后或對搶救不利的語言,以免給病員造成緊張情緒。

3.6病情穩定后進入整體護理病房,加強病情觀察和心理安慰,體現人性化、親情化服務尤為重要。病員的基礎護理、藥物治療、生活服務工作要做到切實到位,加強健康宣教,保證患者短期內康復出院。

作者:樊正碧(安岳縣人民醫院,四川安岳642350)

第2篇:產科危急重癥護理學安全的防范措施

產科危急重癥指的是在產科范圍內突然發生的疾病造成人體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嚴重威脅孕產婦以及胎兒的生病安全的急性病癥。此類病癥病情急且重,發生率比較高,病情極為復雜多變,若不能及時救治會便得病情更加嚴重,危及母體以及胎兒的生命。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m。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產科危急重癥患者的護理,我院近幾年來進一步了解確定護理風險,科學的分析現存和潛在的危急重癥患者的護理隱患,為提高產科危急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和安全性,我院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產科危急重癥現存以及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產科患者較多,醫護人員身兼數職,除了要完成本職工作外,一般情況下還需要負責醫院的其他勤雜工作,工作量比較大,如參與病房的管理,帶教實習生,催欠費單,接受各種檢查以及考核,這些復雜瑣碎的工作便得醫護人員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易分散醫護人員的注意力,便得工作顧此失彼,不知不覺中造成了安全隱患。

部分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貫徹執行規章制度,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來做,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如對于剖宮產患者醫護人員沒有做到按時翻身便得患者發生褥瘡,或者觀察產程時不認真不仔細,發生“BBA”產后壓迫止血的帶尾紗,或者疏忽大意導致忘記按時取出而遺留在患者引到內等安全隱患。刪除紅色字這一段我們醫院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件。

產科病房不可預知的因素多,一些新上崗的護士和實習生經驗不足、專業知識匱乏易造成孕產婦的安全隱患。在節假日、周末、夜班以及交接班的時候,值班的醫護人員較少,若是遇到幾名患者出現緊急狀況,無法同時應對,造成安全隱患。

2產科危急重癥護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醫護人員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基礎,因此應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管理。首先,對于一些新上崗的護士和實習生要進行系統的培訓,保證新人護士和實習生能夠牢牢地掌握專業知識,技術操作熟練而又規范,另外,制定嚴格的獎罰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鼓勵醫護人員互相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降低安全隱患的發生率,成立醫療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由醫院各科室領導共同組成,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如若發現醫療問題及時反饋、整改,醫療質量分與獎金掛鉤,便得每一位醫護人員認真負責的完成本職的工作,自覺地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與技術操作規范。修改了紅色字這一段。

對醫護人員實行彈性排班,避免醫護人員身兼多職的超負荷狀態,同時根據能力強弱,工作量大小以及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合理的搭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應互相提醒、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保證給予危急重癥患者最優質的服務。

縮短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保證醫護人員工作時精力充沛,能夠應對各種臨時的緊急狀況,提高工作效率。對于相對嚴重的患者可安置在距離護士站比較近的病房,縮短護士來回走動的時間。

在節假日、周末、夜班、以及交接班等危險時刻,應安排兩名或以上的值班人員,保證在幾例突發狀況發生時,能夠有足夠的人力來應對緊急狀況。

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利用晨會等時間對于醫護人員進行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醫護人員的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情操,對于工作認真細致,給患者帶來安全感和信賴感。

對于產科危重癥患者而言,容易產生恐懼感、心理壓抑或者情緒低落的狀況,醫護人員應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做好孕產婦的健康教育,如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出院指導等,為患者減少后顧之憂,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關系。通過與不同的患者進行溝通,進一步提高與患者進行溝通的能力。

一次性護理用品以及藥品應該嚴把質量關,對于醫療設備、儀器等要進行定時的檢修,并安排專人維護,確保臨床工作需要。

3總結

產科病房不可預知的因素多,若不及時處理易危及母嬰的健康與安全,影響產科的護理質量,危害了醫院的聲譽,因此作為產科的醫護人員,應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制定防范措施,

篇2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重癥哮喘患者,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6例)和觀察組(26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重癥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在對照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0例,他們的年齡為59~77歲,平均年齡為(63.5±4.4)歲,他們的病程為2~17年,平均病程為8.6年;在觀察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1例,他們的年齡為61~75歲,平均年齡為(62.7±4.6)歲,他們的病程為1.8~18年,平均病程為8.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低濃度吸氧治療、抗生素治療、機械通氣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整體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1.2.1心理護理由于老年患者缺乏醫學常識,因此在患病后極易產生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這會使其迷走神經處于興奮狀態,進而加重其病情。為此,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對其進行有關哮喘的健康宣教,并為其介紹護理的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等內容,以消除其內心的恐懼,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1.2.2呼吸道護理

為了防止患者發生窒息,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定時幫助其進行叩背,并鼓勵其正確地進行咳嗽、咳痰,必要時可采用霧化吸入的方法為其進行祛痰治療。

1.2.3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堅持少食多餐、半流質飲食的原則,并囑其多喝水,以促進咳痰。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1.2.4搶救護理

由于此病患者常在夜間或早晨發病,因此,護理人員應在此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對患者進行救治。

1.2.5環境護理

為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醫護人員應保證病房的安靜整潔,并確保室內空氣的流通,同時囑患者遠離存在大量粉塵及花粉的環境。

1.2.6輸液護理

為了防止因輸液速度過快而引發肺水腫,護理人員應控制好輸液的速度。通常情況下,輸液的速度應保持在30滴/min。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為了預防痰栓的形成,可指導其采用口服補液的方式進行治療。

1.3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²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干預,在觀察組26例患者中,臨床療效判定等級為痊愈的患者有16例,為好轉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治療及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3%;在對照組26例患者中,臨床療效判定等級為痊愈的患者有11例,為好轉的患者有11例,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治療及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4.6%。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觀察組26例患者中,無一例患者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在對照組2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器官衰竭,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1.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篇3

【關鍵詞】頭皮靜脈穿刺;靜脈穿刺;按壓方法;心理護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頭皮靜脈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選擇:小兒從出生~3歲這一時期,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呈網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支循環回流,因此,這個時期的小兒宜選用頭皮靜脈穿刺。3~12歲的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頭發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頭皮靜脈的穿刺。從解剖位置方面講,額正中靜脈固定表淺,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輸液過程容易滲漏,主要用于藥物刺激性小,短時間內輸液的患兒;眶上靜脈表淺,清晰,輸液時不易滲透漏;顳前靜脈及顳靜脈粗大,位置深,適用于大量輸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藥物時使用。

1.2光線的強弱:光線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響穿刺的成功率。光線太強瞳孔縮小,光線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線是最理想的光線,靜脈顯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勞,光線不好時,我科選用2根30W日光燈,燈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靜脈在50cm左右,以保證充分的照明條件。

1.3針頭的選擇:對于出生到3歲的小兒,一般選用412~512號大小的頭皮針,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鹽水并與頭皮針連接。

1.4進針手法: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成10~15°夾角,針頭斜面向上,右手持針,左手繃緊皮膚,直接通過皮膚刺入靜脈,見回血后不宜再進,直接固定。如未見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針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針頭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針柄,用3~4條膠布固定,頭皮針小辮繞圈后用1條短膠布固定于耳廓上,頭皮針小辮繞圈范圍不宜過大,以免在輸液過程中被牽拉或碰掉,要特別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點周圍毛發,以利于膠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圍固定法。長35~45cm,寬2~3cm的松緊帶兩端連接,套入頭部,固定于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拔針時不粘頭發。

1.6肥胖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方法:肥胖小兒頭皮靜脈不清晰,頭皮脂肪厚,進針深淺不易握,我們掌握運用以下3點來進行操作:

1.6.1肥胖小兒頭皮邊緣常有靜脈顯露,但管腔細回血慢。穿刺時要求持針穩,進針慢,感覺針頭進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針栓,可見回血,證明穿刺成功。

1.6.2根據靜脈解剖位置,在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后靜脈等血管的相應部位,用手指橫向觸摸時,可觸及“溝痕”感,觸摸“溝痕”時可感覺靜脈的走向及深淺,穿刺時進針角度15~20°,進針速度宜慢,有時進入靜脈會有落空感,見回血時,穿刺成功。

1.6.3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進針角度45~60°,針頭斜面進入皮內后,平行向前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

2靜脈穿刺及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2.1在配藥及穿刺過程中,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

2.2穿刺時從靜脈一端開始穿刺,逆行順行均可,而不應從血管中段開始穿刺,以防穿刺失敗,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無法再穿刺。

2.3固定膠布要牢固:固定時針頭不能漂浮在皮膚上,以致針頭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腫脹。

2.4注意按壓方法。

2.4.1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向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質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兒在拔針時因疼痛及恐懼而哭鬧時頭皮血管內壓力增高。固需按壓3~5min。切忌邊壓邊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進血管針眼重新出血,發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發生意外。進行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勢抱患兒,并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

2.6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回觀察以及時發現患兒面色,神志變化,及固定膠布的松動,針頭移位,局部的腫脹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

3心理護理

3.1環境及氛圍:我科護士均著淡粉色工作衣,頭戴淡粉色燕帽,床單及窗簾為淡粉色碎花樣,通風條件良好,燈光明亮,營造了一種活潑、愉快、輕松、親切的環境,給人以溫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兒注意力易被轉移及喜歡表揚鼓勵等特點,穿刺前安撫及逗引患兒,語調柔切、語言溫柔、耐心和藹,消除其陌生和恐懼感,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以減輕哭鬧。小兒哭鬧時盡可輕輕拍一拍,摸一摸他們的臉頰、四肢等。并親切、溫柔的安撫他們,用愛心體貼和愛護他們受傷的小心靈。

4提高護士的心理素質

4.1提高自身修養,理解家屬心情:患兒哭鬧時,患兒家長心情緊張,心疼孩子,遇事易沖動,激動的情緒會干擾護士的操作,因此,做為護士,要理解家長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愛心和寬容心,理解和寬容患兒家長的過分語言及行為,用溫和的語言化解家長的不安情緒。

4.2克服急躁情緒,提高應變能力:護士在操作時一定要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集中精力,沉著鎮靜,從容不迫,排除干擾,工作忙而不亂,盡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建立高度的責任感有利于護士在工作中加強學習,總結經驗,并在工作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業務技術,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

篇4

1.1對象根據地區差異和不同護理教育水平,2013年6月至7月選取國內不同地區14所綜合院校護理學院就讀的護理專業研究生。其中東北2所、華北2所、華東2所、華南2所、華北1所、中原1所、西北2所、西南2所。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參考文獻資料,并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咨詢多位護理教育專家和臨床護理專家,自制《護理專業研究生創新現狀與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請專家對問卷內容效度進行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0.821,Cronbach'sα系數為0.809。問卷由83個條目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所在年級、研究方向、學位選擇方式等14個條目;②創新能力現狀:包括思維特征、個性特征、行為特征、知識構建4個維度,共33個條目;③影響因素:包含學習行為、學習目的、導師指導工作評價、課余活動、培養工作評價、與導師交往、研究工作評價、與同學、家人及導師溝通、目前狀況9個維度,共36個條目。問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關問題,選項分為“不符合”至“符合”4級,分別計1~4分。基本特征和影響因素中各個維度的得分為該維度各條目總均分,各維度滿分為4分。基本特征中各個維度的分數之和為創新能力總分,滿分為16分。

1.2.2調查方法研究者與各護理學院聯系,取得配合。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將問卷發給學院研究生教學主管人員,由其將問卷發放至在讀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回收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169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資料本次調查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64名,年齡22~41(25.32±2.84)歲。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護理、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心理、腫瘤、助產等51個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護理教育27名,占16.46%;臨床護理17名,占10.37%;社區護理17名,占10.37%;老年護理15名,占9.15%;護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2.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2;各維度得分排序后兩位的條目見表3。

2.3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2.4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以創新能力得分為因變量,一般資料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所在年級(其他=0,研究生1年級=1,研究生2年級=2,研究生3年級=3);是否獲得執業資格證(已獲得=4,通過但未拿到證書=3,未通過=2,未參加考試=1);學位選擇方式(專業學位=0,0,1;科學學位=1,0,0;調劑=0,0,0;其他=0,1,0);影響因素中的項目原值代入。

3討論

3.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一般表2結果顯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為(11.59±1.17)分,滿分為16分。從各個維度分析,知識構建和思維特征兩個維度得分較高,個性特征和行為特征得分較低。創新能力4個特征調查結果顯示:護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穎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氣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習慣和質疑批判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過去為定向”的特征,是一種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導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導致研究生因循守舊、不主動嘗試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領域,以致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嚴重不足。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忽略加強團結合作意識,導致了研究生沒有向他人求助的習慣。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學習護理事業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養研究生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鼓勵提出新穎的解決辦法。思想創新是一種挑戰、一種超越,要尊重與鼓勵研究生的挑戰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經典挑戰、向世俗挑戰。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研究生的個性,允許其個性的充分發揚,同時注重其合作共贏意識的培養。

3.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3.2.1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包含經常主動思考問題、查閱文獻、學習工作超過8h、閱讀專業外書籍、對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標,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信息的獲取與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關重要,研究生通過主動查閱文獻能獲得大量學科相關的信息,開拓思路、受到啟迪,提高發現新問題并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學習的核心,一切發明和創造都離不開思維。導師可通過要求研究生定期進行閱讀報告和閱讀心得交流會引導研究生查閱文獻、閱讀學科外書籍;通過經常性的提問和討論啟發性的問題,多給研究生自主決策的機會,鼓勵其與自己辯論來培養研究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品格。

3.2.2學習目的學習目的包括為成為護理事業各領域的領導者奠定基礎、成為護理教育專家奠定基礎、成為臨床護理專家奠定基礎、獲得更高一級學位、獲得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好的待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7個條目,與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積極的學習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動性,因而促進研究生能力的提高。護理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設“護理事業風云人物”專題課和邀請“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給研究生講座,鼓勵研究生豎立遠大的志向,培養研究生創新的高度責任感和有所作為的自覺意識。

3.2.3學位選擇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調劑到護理專業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顯著低于選擇科學或專業學位的研究生。調劑專業的研究生因為護士職業成就感不強,對護士地位的提高、護理事業的發展沒有希望,導致其創新能力較低。護理人員對專業的認可和專業價值觀的堅定也會影響其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入護理事業最新進步與發展的教學,激發學生提高護理人員地位和徹底改變護理事業面貌的強烈責任感。通過強化教師的“主陣地”功效,以其對專業尊重篤信、敬業奉獻及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寬泛的知識結構感染和影響護生,提升其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

3.2.4與同學、家人及導師溝通與同學、家人及導師之間的溝通情況體現研究生溝通能力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向他人求助的習慣。溝通能力是與人交流的基本能力。研究生從入學到畢業,在文獻查閱、選題開題、進行實驗、資料統計、論文寫作、畢業答辯等諸多環節如果沒有他人的指點和幫助,將會困難重重。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要多鍛煉研究生獨立完成各種任務,在此過程中提高其溝通能力,并引導研究生之間經驗的無私分享、遇到困難時的相互幫扶,努力打造一個團結合作的和諧團隊。

篇5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供收治5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經檢查無一例并發癥。將患者隨機分為兩個小組:25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18~52歲,平均30.3±8.9歲;平均體重(53.3±14.1kg);25例干預組(患者的年齡在17~56歲,平均3(4.1±9.5)歲;平均體重(50.3±15.4kg)。其手術的種類主要是包括:異位妊娠手術,附件或卵巢腫瘤切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盆腔包塊等。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疾病的種類、手術的類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上并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臨床護理學中常規護理組和護理干預組的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常規檢查:血尿常規檢查、出凝血時間、肝功能檢查、心電圖、X線胸片;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對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護理干預。(1)術前一天巡回護士訪視患者,介紹手術過程及手術室環境以減輕對手術恐懼心理。病房護士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患者身心的具體情況及病種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科學指導,將腹腔鏡手術前后所要注意的事項對患者進行講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2]。(2)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講解手術名稱、手術過程及手術所需時間。(3)讓患者與病房同病種手術后病友交流、溝通、消除顧慮。(4)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床上被動運動,盡早的下床進行適量的活動,有助于減輕術后腹脹,促進傷口愈合。(5)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飲食盡可能合理、多樣化。(6)術前晚與患者進一步溝通,消除所有顧慮,保證睡眠充足。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有助于患者情緒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證圍術期患者的平靜心理,更好的配合,促使整個手術過程順利的進行。在手術前一天、手術當天、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至麻醉之前、手術之后的第一天,對患者的平均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進行測量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1.3統計學的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比較

兩組在手術前24h所測量的HR、SBP、DBP的基礎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入手術室之后連續測量三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記錄見表1,兩組患者術后HR、SBP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切口愈合及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由表2得知,術后對照組甲級愈合20例(80%),并發癥中肩痛4例、皮下氣腫3例,高碳酸血癥3例,腹脹5例,惡心、嘔吐2例,共17例(68.0%),干預組甲級愈合25例(100%),并發癥中肩痛1例,腹脹1例,惡心、嘔吐1例,共3例(12.0%),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增加了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應變能力及對該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3討論

腹腔鏡手術相對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勢,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早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傷口小愈合快,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大大降低,鑒于此,腹腔鏡手術收到了越來越多醫生和患者的青睞。

篇6

通過對社區護理文件進行整理鑒別、分類和歸類等建立社區護理檔案。此過程要求確定社區護理文件歸檔的范圍,即確定哪些文件應該歸檔。正確的護理文件歸檔范圍是保證檔案完整的關鍵。確定歸檔范圍的標準是社區護理文件是否具有保存和繼續使用的價值。這種價值包括在當前或一定時期內的依據和參考作用,也包括長遠的歷史價值。就該意義而言,凡是具有現實和長遠參考價值的社區護理文件,都應列入歸檔范圍。在確定歸檔范圍的基礎上,應清楚文件的歸檔時間。歸檔時間應根據文件的形成規律和特點來做具體規定。歸檔時間過晚,文件長期滯留在各部門或者人員手中,容易缺損或泄密,也會給文件的形成部門或人員造成負擔,還會增加檔案部門接收時的困難。歸檔時間過早,則會影響到文件利用部門對文件的使用,也會影響文件歸檔部門正常業務工作的開展。歸檔的份數原則上一般一份,但重要、使用頻繁、需要匯總上報的或移交專業檔案館的、原件不允許外借的,則應酌情多歸檔。對社區護理歸檔文件的鑒別涉及對歸檔文件完整性、準確性、屬性、保存價值及保密等級的鑒別。歸檔的社區護理文件應經過系統整理,組成案卷。案卷是一組具有有機聯系、數量適度、價值和密級基本相同的護理文件的集合體。在對社區護理文件進行案卷組織時,可依據不同方法加以組合。如按照時間、責任者、或者護理專業問題等加以組織。之后可以對其進行案卷編目。社區護理案卷編目是在社區護理文件歸檔前進行的,案卷編目是以案卷為對象,通過一定的形式固定案卷系統整理的成果,揭示案卷內護理文件內容與成分的工作。案卷編目的內容包括編頁號,填寫案卷內護理文件的目錄,填寫備考表,填制案卷封面和脊背標簽等。在對社區護理文件編目時應注意編目能正確地反映案卷系統整理成果,解釋案卷內文件的內容與成分,便于迅速、準確查找;能固定案卷內文件的排列順序和位置,為日后社區護理檔案管理提供基礎,確保檔案的完整與安全;使用語言、符號要標準化、文字簡明、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案卷編碼常用的方法有編頁號、填寫案卷內文件目錄、填寫備考表、編制案卷封面等。編頁號是在案卷內文件排列順序確定以后,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開始依次標注,其目的是為了固定案卷內文件的排列順序,便于確定案卷內文件的數量,便于保護和查找使用。案卷文件目錄,是案卷內每一份文字文件或每一張圖樣文件的明細表,通常放在案卷內文件首頁之前,對于管理和使用案卷具有重要作用。成套圖樣文件或文字文件,一般在編制時就有圖樣目錄或文件目錄,在編目時應盡量利用原有的目錄。備考表是用來記載和說明歸檔前和歸檔后案卷內文件基本情況和變化情況的一種工具,對于案卷的保管、使用、鑒定和統計都有一定的作用。備考表一般置于案卷內文件尾頁之后,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組織案卷時,案卷內文件基本情況的有關記載和說明,如圖樣文件、文字文件、照片材料等數量的記載,以及歸檔單位或案卷組織者對案件內文件完整、準確性的說明。這部分內容由整理人員填寫。另一部分是文件歸檔后,在檔案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對有關該案件變化情況的記載和說明,如缺損、修改、補充、移出或銷毀等需要說明的情況,這部分內容由科技檔案部門填寫。編制案卷封面對案件的查找和利用起到了檢索入口的作用,同時又對案件內的文件起到了外殼保護的作用。封面編制的質量和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對科技檔案著錄和檢索工具的編制,關系到檔案的保管和開發利用。案卷封面可采用外封面和內封面兩種形式。外封面印制在案卷的正表面,內封面排列在案卷內目錄之前。但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封面,其內容項目一致,都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案卷題名,案卷管理性內容項目,檔案號。案卷題名又稱案卷標題,是案卷內護理文件的綜合名稱,用來概括地反映案卷的內容與形式特征,也是日后管理護理檔案的依據。因此案卷提名時,案卷封面的核心內容應置于封面的中心部位。在結構上,案卷題名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項目名稱,案卷內文件的內容特征,文件的名稱特征。擬制案卷題名,要注意做到文字簡練、表達準確,但也要注意完整性,能夠恰當地揭示案卷內文件的內容和成分。案卷管理性內容項目包括編制單位(責任者),編制日期,保管期限,密級等。這些項目,填寫在案卷封面的下半部。檔號項部分填寫本案卷的分類號,案卷排列順序號,以及所屬檔案館號等。案卷脊背標簽是管理和使用案卷的必備工具,其項目有案卷題名和檔案號。

二社區護理檔案的保管及更新

社區護理檔案的保管是一項經常性業務工作,是在檔案的日常管理中,創造適合檔案保管的條件與環境,妥善保護檔案,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檔案庫藏秩序。社區護理檔案的保管過程中應注意保管的內容、要求和方法。社區護理檔案保管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日常性的保管與保護工作,主要指溫濕度的觀察監測、庫房清潔、庫房的安全保衛和檔案的入庫上架等;預防性的保管與保護工作,主要是圍繞檔案的防火、防潮、防高溫、防蟲、防光、防污染、防盜等采取的維護措施;搶救性的保管與保護工作,主要指對破損或載體變質的檔案進行的修補、復制等;條件性的保管與保護工作,主要指庫房的規劃建設與使用、科技檔案裝具的挑選及設備的購置與維護等。社區護理檔案保管的要求包括策略性要求、科學性要求和技術性要求三個方面。即要求檔案的保管和維護“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策略,隨時發現各種不利的因素,加強和改進各項防范性的措施,能認真分析檔案損毀的原因,掌握檔案損毀的規律,采用先進技術,保管檔案。社區護理檔案的庫房布局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適應科技檔案工作時間情況的需要;二是方便檔案工作者履行職責。庫房區域應盡可能集中,同類檔案應盡量安排在一個庫房或幾個相鄰的房間中,辦公室、閱覽室應靠近門口及樓梯間,利用頻率較高的檔案應存在靠近辦公室的房間內。檔案框架排列應遵守以下要求:各種不同形狀、不同質地、不同規格的框架應分類集中使用;框架的兩端應與墻壁保持一定的距離,排列方向應與窗戶垂直,以防陽光的直接照射;框架之間的通道寬度要合理、實用,一般在1m左右,同時通道的安排應呈循環迂回式形式,以減輕檔案工作者在調卷或巡查時的負擔;各層框架的門板或抽屜外,應用標簽注明該柜架所存放檔案的類別、范圍和檔號,以便調卷和歸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檔案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檔案載體也由紙質逐漸發展為全面錄入的數字化電子文件。電子檔案是指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以計算機盤片、磁盤和光盤等化學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文字材料,包括電子文書、電子信件、電子報表、電子圖紙等。虛擬檔案的特征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軟件操作,以文檔數據庫的形式獨立存在,從文件生成開始進入計算機系統被自動封裝,文件封裝數據在人機對話過程中產生。封裝軟件是由檔案專家與計算機專家聯手設計,軟件運行過程可以是計算機輔助式的,即由文檔工作人員可以隨時干預、修正、監控自動封裝工作過程。電子文件的保存條件和環境要求與紙質檔案不同,對保存場地的面積要求不高,而對環境的溫濕度、防磁性等條件要求較高。不適宜的溫濕度會大大縮短其壽命。如光盤的保存溫度以20℃,相對濕度為45%為好。灰塵和有害氣體會影響光盤信息的讀寫效果,并加速光盤老化。光盤存放時,應確保不被擠壓;為了保證光盤上的檔案信息不被丟失,應每隔10年左右復制一次。另外,紙質原件的基本條件包括特定的內容、載體、字跡材料、體例、格式以及有法定效力的簽署、印章等。

篇7

從本質上說,雙語教學源于沉浸式教學法,該教學法于20世紀60年代于加拿大興起,之后在美國受到重視并迅猛發展。英國著名的《朗曼現代英語詞典》中雙語教學的定義是: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對雙語教學內涵的理解因國家、地區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我國,雙語教學一般是指使用除漢語以外的一門外語作為主要語言進行教學活動,語言的具體定位主要是漢語和英語。在我國現行的雙語教學中,英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通過英語教材、多媒體課件等在傳遞本學科知識的同時間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不是通過雙語教學來實現語言教學的目的。

2在護理學教學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仍然停留在“啞巴英語”的狀態,即擁有較大的詞匯量,閱讀能力尚可,但口語、聽力以及寫作能力較差。這些短板在學生時代體現為阻礙對最新醫學信息的接受和學習,而若延續至今后的工作中,則可能由于語言障礙,不能及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從而得不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為促進我國與世界接軌,提高我國護理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護理專業學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職衛校實施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3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3.1適用教材缺乏在雙語教學中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國外先進的護理教育理念和內容,但國外原版教材的編寫思想和內容與中文教材差別較大,教師備課的時間、精力投入大,學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難,且國外原版教材價格昂貴,難以推廣使用。

3.2師資力量薄弱我校高水平的英語專業教師(通過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師是相關專業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語讀寫能力,而聽說交流能力不強,不能有效地將護理專業知識用英語傳達。

3.3學生外語基礎差學生普遍感覺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簡單地將英文內容翻譯成中文,大部分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認為雙語教學只是一種變相的翻譯課,因而產生了抵觸情緒。同時,學生的英語基礎差,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學生接受能力有別、個人興趣存在差異,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4實施雙語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4.1轉變觀念,加強對雙語教學的認識很多人對雙語教學的意義認識不足,認為雙語教學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好,但護理學科的無國界性使雙語教學的開展顯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和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雙語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雙語教學,真正下功夫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詞匯,培養使用英語進行臨床思維的良好習慣。教師也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雙語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重大意義,以更飽滿的熱情進行教學。

4.2選擇適宜教材學校可多購置國外原版教材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在充分比較各種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組織教師改編或自主編寫包含各學科主要內容和最新進展、符合國內實際情況的雙語校本教材,并配套講義和專業詞匯表。教師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國內外教材,可以吸收先進國家最新的護理教育理念,優化和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4.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雙語教學實施的關鍵是師資,專業素質與外語素質“雙高”是對雙語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這就要求護理專業授課教師不僅精通專業知識,還能用準確、流利的英語講解專業知識,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比較理想的雙語教學人員是曾在國外學習、工作過一段時間的歸國學者,當然也可以從現有師資隊伍中選拔聽、說、讀、寫能力較強的專業教師定期去外語學院或者國外進修培訓。我校護理學專業現任教師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部分教師有國外學習、工作的經歷,外語教學能力總體有了極大提高,為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4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當前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有以下3種:

(1)沉浸式雙語教學:要求用外語進行教學,使學生完全沉浸于弱勢語言(外語)的教學氛圍中;

(2)過渡式雙語教學:要求在前一階段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語教學,但一段時間過后,則全部科目使用外語教學,最終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雙語教學過渡;

篇8

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4結語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