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4 15:13:2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行業薪資調查報告,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勞動力成本上升仍為關注重點
報告稱,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是目前企業人力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只有約5%的受訪企業表示可以忽略這一現象。努力提高生產力將是德國企業選擇應對勞動力成本提升的有效措施,優化內部流程及更好地培訓現有員工將被視作為提高生產力的主要驅動力。
不過,盡管如此,德國企業依然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此前德國商會與EAC歐亞咨詢有限公司共同的《2012德國在華企業商業信心調查報告》稱,中國依舊是德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過半數的德國企業視中國為全球范圍內最為重要的三大市場之一。在汽車和機械制造行業,持有這種觀點的企業數量更是高達三分之二。即使中國市場上的競爭者日益增多,德國在華企業依舊期待更高的銷售業績和更大的盈利空間,并愿意為之追加投資。不過,人才及用工問題仍是德國企業在華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
薪資增速放緩,地區與行業差異大
報告指出,雖然對于年營業額的預期仍保持在高位,但是德國企業預計明年的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為8.1%,比去年同期的10.2%降低2.1%。德方的用人單位預計在2013年會有五分之一的藍領員工及13.2%的白領工人選擇更換自身的工作崗位。
雖然工資水平存在地區差異,但是中國整體薪資顯示出上浮的趨勢。報告稱,北京、上海兩地的薪資最高,廣州、深圳雖緊隨其后,但由于整體工業環境、公司規模等因素,薪資相較前者仍有20%的下浮。其他省份及二線城市員工收入較大型城市有近10-20%的跌幅。普通職位的工資僅顯示出輕微的地區差異,但隨著工齡的增加,薪資的變化較為顯著。企業資深級別的管理層與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之間收入仍存在較大差距。
一、同行都是誰?
用戶體驗行業從業者年齡普遍偏小,從業時間較短,年輕化趨勢明顯;學歷偏高,本科以上從業者占比大,行業專業要求在不斷提高。此外,大部分從業者在民營或者外企工作,市場對于體驗行業的需求旺盛。
當前用戶體驗行業的主要工作崗位包括,管理、視覺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產品等,不同工作崗位的從業者有著鮮明的特點。
二、同行的薪資水平是多少?
用戶體驗行業超過三成從業者稅前薪資收入在5~15w,工作類別不同,薪資水平有一定區別。團隊和項目管理薪資分布范圍較廣,高于其他崗位。
影響從業者薪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崗位、從業年限、公司規模;影響薪資漲幅的主要因素是公司規模和行業所屬領域,企業規模越大,薪資漲幅相對較高。
三、哪些人想跳槽?
從業者跳槽的調查分析顯示,有六成以上的從業者有過跳槽經歷,未來一年有五成從業者考慮換工作。從業者跳槽的主要因素是“產品項目狀況”、 “公司團隊狀況”、“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培訓學習機會”。
不難發現,用戶體驗行業的流動性在逐漸增加,從業者們的選擇機會也越來越多,從業者的職業規劃也更加多元化,這對用戶體驗團隊、工作環境、培訓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同行對工作都滿意嗎?
XX年用戶體驗行業從業者工作滿意度為比XX有一定提升,行業信心指數比XX年略有下降。影響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工作內容”、“是否有話語權”,各類別從業者工作滿意度存在差異。
五、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報告顯示,本次調查的65.5%從業者都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其中三成從業者在1000人以上的大公司工作。一般僅千人以上大型綜合性公司和專門設計類的公司才設有用戶體驗部門,不過用戶體驗團隊的規模在逐年擴大,行業趨于互聯網化的同時,用戶體驗團隊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六、哪些能力最重要?
春節過后,全國幾大主要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沉寂了近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再度火熱了起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房價一夜上漲20萬的情況屢屢見諸媒體。有人高位出手套現,有人抄底眾籌買房,房地產買賣市場再現高漲景象。在買賣兩旺現象的背后,房地產中介又現幾年前的熱鬧場景,多數中介人員全天電話不斷。來自趕集網藍領招聘數據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顯示,房地產營銷人員的職位需求持續增加,房地產中介人員的薪資一路看漲,平均月薪超過8k,人均漲幅高 達18%以上。
樓市成交火爆 營銷中介薪水快速上漲
伴隨著“全面放開二胎”、“降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落實,剛需族直接一步到位買三室,改善性需求賣小房換大房,部分投機者也伺機而動,甚至有人組團眾籌買房意欲在房價上漲獲利中分食一口蛋糕,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重新面臨著房價快速上漲的壓力,國內樓市再次迎來了火爆局面。
據趕集網藍領招聘數據研究院的調查顯示,房地產行業2016年出現營銷職位需求量激增的情況,用工缺口達到26.8萬人,高居各行業第一位。市場經濟條件下,營銷職位的需求是該行業經濟景氣與否的最直接反應。
在各行業營銷人員薪資情況排行中,房地產行業營銷人員的薪資水平最高,平均薪資為8029元,較2015年增長了18%左右。之前曾有媒體曝出北京有房產中介人員年收入達到上百萬元,而在兩年前樓市不景氣時,他們的月薪才剛兩千多元。
普通銷售職位薪水增長最快 職位高低決定薪資收入
趕集網藍領招聘數據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還顯示,與2015年Q1相比,普通銷售人員薪資在2016年Q1季度增幅最高,高達23%,平均薪資達到5871元。此外,總監級別和經理級別營銷人員薪資較2015年分別平均增長了11%和13%。與管理崗薪資增長相對緩和而言,普通銷售崗薪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說明營銷職位最低工資的門檻在逐漸升高。
而從薪資水平來講,總監級及經理級的薪資水平要遠高于普通銷售人員,這種金字塔型的收入分布,也給了職場新人們更多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報告中顯示汽車銷售與服務行業的薪資出現了下降,較2015年薪資下降了32%左右。國內汽車市場經過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增長瓶頸期,其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出現下降,也是對行業經濟走勢的最直接反應。
調查分析顯示,由于目前企業發展迅速,造成求職機遇和人才流動的頻繁。這也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去遴選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職位。智聯招聘職業顧問郝健說,現在是產生機遇的時代,每個人謀求自身價值和發展的空間也大大增加,“奔前程”而且奔個好前程是個人的頭等大事。因此,既然社會能夠提供出更多的發展機會,自然人才流動會相應增加。但是,這種流動也需要合理性,例如“扎堆”式的集中向某些熱門行業或職業擁擠或者大量的跨行業跳槽,則都是不正常的離職流動。另外,現今競爭激烈,人才面臨的各種壓力都非常大,也的確會有人出現“不能承受之重”的情況。而“對薪資福利的不滿”產生的離職始終都是員工離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離職高發期的兩大時段
企業的發展都是長遠的建設和規劃,因此人才隊伍建設同樣是需要時間的。而從此次離職率的調查顯示,工作2-3年后的員工人群是離職的第一個高發階段,而比較新的動向是在工作7年后的員工人群呈現出第二個易離職的高發時段。因此,企業在進行人才培養規劃的時候,需要格外關注。調查結果顯示,工作2-3年的員工離職率最高,達到了33%,而工作年限超過5年則呈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在工作7年以上的員工離職率達到了16%,特別是在制造業員工離職率則超過了20%,呈明顯增長的態勢。
本科生離職率偏高,工資是“誘因”
本期調查顯示,各行業薪資均值為35568元(包括港澳臺以及國外)。內地薪資均值為35333元,比上期下降14.7%.無論從行業、企業性質等各個方面看,平均薪資水平都比上期有大幅度下降。
統計顯示,通信、醫療設備、金融名列前三名,年薪均值依次為49002元、46566元和43091元。計算機在本次調查中排名下降4位,僅名列第9;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排名第13,而且年薪均值比上一期下降了將近5000元;政府、公共事業依然排在最后,年薪均值為24959元,基本與上次調查持平。
在高學歷人群中,MBA的薪資水平獨占鰲頭,碩士薪資水平首次全面超過博士。MBA的年薪均值達71074元,比碩士和博士高出15%以上。碩士年薪平均數為60115元,博士僅為59492元。
在此次調查中,上海的年薪均值繼續名列第一,年薪均值為47279元;北京的名次上升1位,名列第2,年薪平均值達43728元;深圳下滑到排行榜第3位,年薪均值達到43728元;廣州名列第4,年薪平均值首次跌到40000元以下。
目前市場上陸續推出了多種薪酬報告,讓企業眼花繚亂。《職業》特邀四家知名薪酬報告機構,就薪酬報告的選擇和使用進行了解讀。
華信惠悅:整體獎酬調研
【品牌】
華信惠悅咨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秉承以客戶為導向的精神,擁有頂尖的顧問團體、前瞻性的管理觀念以及豐富的專業經驗。華信惠悅在管理業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質疑的,其先進、科學的調研手段和專業咨詢經驗都增加了這份報告的含金量。
【數據來源】
以外企為主。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參與調查的企業以外資企業為主,同時也有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本土企業參與。華信惠悅建立了龐大的薪酬數據庫,尤以金融行業數據庫著稱,囊括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管理等行業中諸多企業。而先于大陸地區建立的香港、臺灣地區的薪酬數據庫,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華信惠悅在中國地區最完備的數據庫。
【服務】
華信惠悅以行業為基礎,推出包括金融、消費品、高科技、家電、物流、房地產和半導體等行業的薪酬報告;同時兼顧地區差異,推出一、二線城市報告,也會針對一些特定地區推出地區性調研報告。
華信惠悅強調薪酬報告和咨詢服務相結合的薪酬服務,因為在數據背后總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運用到企業日常具體的薪酬管理時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購買華信惠悅薪酬報告的企業,都會得到來自專業顧問的針對,獲得量身訂制的薪酬管理意見及具體和務實的解讀。
【推出頻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華信惠悅中國大陸地區薪酬咨詢總監 廖怡玟女士
報告中最有價值的信息,在于企業可以及時、通盤地了解市場現狀,也對市場趨勢有一個預期,作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勵的參考依據。當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進行人才競爭,或需要擴展香港、臺灣地區的業務,管理好人員本地化中的薪酬問題時,這份報告會非常有針對性。
企業做薪酬決策時,有三個考量點。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夠支持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能夠吸引、保留企業需要的人才;第二,內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險行業的精算師這樣重要職位的薪酬時,要兼顧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報告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來源,是讓企業完善具體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無憂:薪酬調查報告
【品牌】
作為三大人才網站之一,前程無憂擁有大量的企業資源和人才資源及廣泛的網絡影響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調查報告都頗受業界關注。
【數據來源】
無憂報告的數據來源非常廣泛,每年會通過三種渠道收集樣本。一是企業,二是前程無憂的獵頭部門,三是網站龐大的個人簡歷庫。根據不同職位,無憂會在三種來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樣本。初級職位提取簡歷庫的數據會多一些;對于一些敏感的職位,使用企業或獵頭的數據會多一些。
同時,數據收集也合拍企業的調薪步伐,數據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務】
前程無憂的薪酬調查報告覆蓋范圍廣泛,包括全國20個大中城市和20 個主要行業,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場薪酬信息。如果企業所在城市沒有列入無憂的調查名單,那么調研人員會提供近似城市作為參考。在未來,前程無憂還計劃推出更多的定制報告服務。
【推出頻率】
每年一次。
【購買費用】
單個職位報告價格為500 元,購買的數量越多將享有更多優惠。
【使用指南】
前程無憂薪酬調查負責人 王玨女士
任何一份報告,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因為每個企業的情況,例如企業文化、發展階段等各不相同。我們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難告訴企業具體應該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動率與薪酬的關系問題,報告只能部分解決一些薪酬外部競爭力及引起的相關問題。
在具體使用無憂的報告時,要注意職位的薪資不僅在行業、公司類型間有水平差異,個人的素質也在很大程度決定薪酬水平,所以調查數據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體市場情況,企業要綜合自身情況進行判斷。
太和顧問:薪酬調研報告
【品牌】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太和顧問已經成長為中國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數據服務提供商,并榮獲2006 中國人力資源年度頒獎盛典 “2006 中國最佳薪酬報告機構”。
【數據來源】
企業。在選擇調研企業時,太和顧問首先考慮其薪酬體系是不是市場化的,企業是否具有市場意識。
【服務】
貼近本土企業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業、房地產、汽車行業、消費品、醫藥、服務業、傳媒行業、能源業等在內的行業報告。此外,太和顧問還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地區全行業薪酬報告。根據市場情況,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業報告、城市畢業生起薪點調查、定制服務等。
【推出頻率】
金融、地產、高科技等關鍵行業一年推出兩次報告,其他行業為一年一次。
【購買費用】
全行業報告大概費用為兩萬元一份,行業報告一萬五左右。參與調研的企業可享有一定優惠。
【使用指南】
太和資深顧問 金可冶先生
太和報告著眼行業整體趨勢,所以購買者不僅可了解到現有薪酬狀況調研結果,還能了解行業薪酬整體趨勢預測。但薪酬報告提供的市場信息,畢竟只是供企業進行參考和引證的。我個人比較推崇企業先有明確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參考報告中的數據,這樣太和的薪酬報告對企業來說更有價值。
企業在選購薪酬數據時,要評價數據來源和可比性;薪酬調研的流程是否科學規范;不僅要看職位名稱,還要看具體職責內容,因為同一職位名對應的職責內容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而企業在設計薪酬的過程中,一是要選擇所針對的合適的市場,圈定競爭對手;二是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在這個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實現什么樣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確企業的發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網聯:中國建筑、房地產業薪酬調查報告
【品牌】
作為第一家在中國實行細分行業的人才網站,英才網聯的建筑英才網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建筑人才專業網站,其推出的《中國建筑、房地產業薪酬調查報告》也別具特色。
【數據來源】
來源多元。不僅進行企業調查,也通過隨機抽樣、現場訪問、網絡調查、媒體聯合調查等各種方法向個人進行調查。
同時,立足行業特點。根據對建筑企業會計年度的調查,報告數據收集截止日期為每年的4 月15 日,報告將在5 月。根據建筑行業看重技術類人才工作經驗、工作年限的特點,報告并沒有把工作年限當做加權系數來計算,而是單獨提出作為一項分析科目。
【服務】
將建筑行業細分化,分別針對工程行業、房地產行業、設計院機構推出調查報告。
【推出頻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網聯建筑英才網市場主管 張磊
薪酬設計的最終的目的是在“經濟”的原則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競爭力的薪資體系。我們的樣本從企業、個人兩個渠道來采取,還可以反映從業者對薪酬的滿意度。但最終數據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結果,僅供建筑行業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資水平、人力資源工作者制定設計薪酬體系參考。
專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薪酬專家,文躍然先生
Q:如何選擇薪酬報告?
A:薪酬報告最大的價值在于提供實際數據,以便比較;提供其他企業的經驗,以供借鑒。選擇薪酬報告時,可以從三方面來判斷,一是聲譽、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二是部門的權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門的一些薪酬報告;第三有學術價值,一些研究機構或大型人才網站的報告也很不錯。
Q:薪酬報告的價格一般都很高,企業是否必須支付這筆費用?
A:企業從一些媒體或渠道了解的數據,不全面,其科學性也有待考量。購買一份薪酬報告是企業必需的投資,也是合算的投資。因為這能讓企業的支付更加準確,所帶來的附加值將大大超過購買報告的支出。
Q:企業的薪酬是與市場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競爭力了嗎?還是其他的內部或外部因素更為重要?
關鍵詞:剩男剩女;大齡未婚員工;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2
一、研究背景
隨著《非誠勿擾》等電視相親節目的熱播,“剩男剩女”問題迅速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各大婚戀網站的空前繁榮,同樣有力地證明了“剩男剩女”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這一問題在一線城市尤為凸出。
不久前中華英才網就“職場大齡未婚”問題對全國近2300名企事業職員進行了網絡調查。按照婦聯組織對大齡青年的界定,即“27歲以上的女子和30歲以上的男子如果沒有對象,一般會將他們歸為大齡青年”。調查發現,受訪者處于適婚年齡但又未婚的比例接近九成(88.7%)。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齡單身”在現今職場已相當普遍地存在著。
無論如何,如此之多的“剩男剩女”都意味著企業員工的組成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背后依托家庭的員工比例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單身一族的增加。單身者們自然與那些組建家庭的人有不同的情況,因為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和情感動物,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對于大量的單身雇員來說,大齡未婚會帶來失落感,困擾員工無心工作,婚戀挫折感也會損害生理和心理健康,進而妨礙正常工作。隨著這個群體人數的不斷增多,將給企業安定和企業發展帶來較大的隱患,因此,企業大齡青年的婚戀問題絕不僅僅只是個人問題,將轉化為的企業管理問題,這是企業管理面臨的全新課題。
因此,針對職場“剩男剩女”,企業在管理上有必要體現出多樣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用全新的思維和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現在,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HR開始關注大齡未婚員工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并且對大齡未婚青年都有諸多方面的擔憂,但真正開始付諸行動的企業并不多。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希望通過研究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企業對這一問題的加強重視,并為企業解決大齡單身問題提供初步的探索。
二、與工作相關的婚戀阻力分析
2010年12月15日,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聯合百合婚戀網,在北京權威了《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導致人們單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別是,社交圈子太窄、不夠積極主動、工作太忙。
雖然造成“剩男剩女”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例如:人口結構性男女比例失調、數字化溝通方式的普及、擇偶觀念以及房價過高等,但也存在著與職業的關聯性因素。
(1)工作性質
有些人雖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由于工作忙,經常加班加點,造成無時間也沒精力顧及感情問題,特別是一些經常各地出差的員工。筆者身邊的同事、朋友、親戚中,大齡未婚的都大有人在。其實他們中有許多人也曾經談過戀愛,但由于工作忙、國內外出差,見面機會少,假期或周末不能經常陪對方,所以最終都無耐地選擇各走各的路。
(2)工作環境
不同行業男女比例差異較大。例如IT技術行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而教師和會計行業則基本上是女性遠遠多于男性。職業的特性決定了一個人的人際圈,會間接影響到戀愛和婚配。因此,在員工性別失衡的行業中,大齡未婚青年通常比其他行業更多。
而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會影響員工的交際面。例如,有些大型企業由于需要較大的辦公場所,而將辦公地點選在郊區,但交通極不便利。而大多數單身員工都是租房居住,為了上班方面,一般會選擇在離公司較近的地方租房,這樣一來,員工的與外界的交往接觸便會非常不便,從而影響員工的私人生活。
(3)職業晉升
工作中衡量員工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持續產生高績效,就決定了企業中優秀的員工為了職位晉升必須以績效為導向,高效快速的創造優秀的工作業績,而在社會完全競爭的環境下,持續高績效的創造除了要具備卓越的工作能力之外,還需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有些人為了職業晉升和事業的追求,就會暫時擱置感情問題而對工作全力以赴,可是等后來想要談感情的時候又錯過了最佳年齡段,造成后來在感情上受挫。
(4)薪資待遇
企業為員工提供的薪資福利水平,直接影響到員工的經濟能力。有些企業或有些崗位薪資待遇較低,員工便會產生經濟壓力。戀愛過程中的約會吃飯、節日禮物、娛樂項目等都會產生花費,而且在中國談婚必談房,在現在房價高企、物價飛漲的情況下,薪資水平較低的人由于經濟壓力根本不敢談感情。
三、剩男剩女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雖然員工婚戀屬于8小時之外的個人問題,但大齡單身員工的增多,會使得內部管理和員工溝通難度都會隨之增加,并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和諧、穩定和發展。
大齡未婚給員工帶來的婚戀挫折感會損害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妨礙正常的工作、生活,對工作不滿情緒增加。對于企業而言,他們的消極心態及行為會使缺勤率、離職率和事故率提升,工作效率下降,企業用于處理員工心理健康方面的費用支出也將增加。
(1)心身健康問題給企業管理帶來隱患
NIRI的會員企業和投資者關系官員(IRO)
IRO(注:指將一半以上的時間從事于IR工作的人)的年均現金報酬(薪資+獎金)是$169,900,與2002年的平均報酬$154,000相比增長了10%。
2004年得到獎金的IRO的比例有所增加。與2002年的79%相比,2004年有88%的IRO得到額外的報酬。超大型上市公司(總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中,98%的IRO有獎金;小型上市公司(總市值在5億美元以下)中,僅81%的IRO有獎金。
獎金和基本薪金合計后,受雇于超大型和大型上市公司的人得到的報酬比受雇于中小型上市公司的人的多。在超大型上市公司,平均基本薪資和獎金是$213,400;大型上市公司(總市值在15億美元至99億美元)的為$176,300;中型上市公司(總市值在5億美元至14億9千萬美元)的為$149,000;小型上市公司的為$131,500。
IRO持有的股票期權是今年調查的一個新方面。73%的IRO贊成股票期權,所有IRO認可的股票期權價值為$135,500。這些期權的平均權利期限為41個月。
IRO的專業背景也影響著薪資。金融/會計背景的IRO比企業傳播和公共關系背景的IRO的報酬高9%(薪資+獎金),比市場和銷售背景的IRO高21%。
對于有10年以上經驗的IRO來說,在2004年的報酬中體現出的性別差距明顯減小。與2002年26%的收入(薪金加獎金)差距相比,2004年僅有2%的差異。對于只有2年以下工作經驗和3~5年工作經驗的人來說,2004年性別上的收入差距比2002年有所擴大。但是,女性的平均基本薪金增加了8.5%。
IR職業縱覽
認為投資者關系是一個職業定位的趨勢還在繼續增加。與2001年71%和2003年80%的回答相比,2004年有83%的回答認為高級IR官員是一個職業。此外,那些將大部分時間致力于投資者關系的人(目前有58%,2003年有55%)把高級企業IRO作為職業目標。
金融背景的IRO是企業傳播和公共關系背景的IRO的2倍多,但是自2003年以來這個比例還是有所下降。2005年,49%的人有金融專業背景(2003年有52%),23%的人有企業傳播/公共關系背景(2003年為27%)。此外,有19%的人是從市場和銷售行業轉入投資者關系行業中的。
IRO的平均從業時間長度從7.6年(2003年)增加到9年,并且37%的人有至少10年的從業經驗。在任職于公司的被調查者中,有85%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用在投資者關系方面的工作上。從事IR工作的NIRI工作人員中,有37%的人想成為副總裁、42%的人想當主管,12%的人想當經理,6%的人選擇了不太高的職位,如IR協調人、合伙人、專家和代表。
在是否是公司主要發言人的問題上,大公司的IRO和小公司的IRO調查結果差別不大。其中86%的調查者都負有公司發言人的職責。
IRO職責明細圖顯示,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股東關系上,其次是用于金融分析師和企業傳播問題上。下圖還包括其他責任:
企業IR部門和預算
IR的年均預算是$743,000,超過2003年的3%。2001年IR年均預算則為$474,000。
IR辦公室一般由兩到三個專職人員組成。大多數IRO(69%)對財務總監(CFO)負責(此百分比在2003年后沒有再改變過),17%的IRO對CEO/總裁/主席負責(2003年為19%,此百分比略有下降)。
在公司計劃中,IRO還要從事的其他方面的活動,包括參加信息披露委員會(約有80%的IRO);計劃年度股東大會(約有73%的IRO);危機溝通(約有70%的IRO)以及建立企業管理政策(約有43%的IRO)。
投資者關系顧問
2004年IR顧問的年均薪金為$138,200,基本薪金飛長了18%。但工作經驗對報酬差距的影響不大。工作了11~19年的人,年均薪金為$152,100;而工作了20年以上的人的年均薪金只是$149,700。
在對顧問的分類分析中發現,薪金最高的是有企業傳播/公共關系背景的顧問,為$156,500;有企業IR經驗的顧問位居其次,薪金為$147,800;有著金融背景的顧問和有市場/銷售背景的顧問的薪金分別是$124,800和$119,900。
對于特別的IR服務,顧問們的回答集中于以下幾種IR活動中(各種回答):
97%-戰略性IR問題 (包括戰略計劃、信息披露咨詢、戰略定位/消息、危機溝通)
95%-電話會議(包括電話會議收益、網絡播放)
94%-消息內容(包括撰寫新聞稿/手稿、年度/季度報告、IR網站內容)
91%-公司商譽管理
90%-會議(包括分析師會議/聯系、機構投資者會議/聯系、年會、推介會)
86%-目標鎖定(包括鎖定投資者、股東鑒定)
82%-公司策略(包括競爭分析、收購/分拆計劃)
顧問公司偶爾接受股票贈予或股票期權,以其代替現金作為服務的報酬。73%的顧問回答從未這么做過,19%表示很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