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5:0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室內色彩設計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視覺后像當視覺作用停止之后,感覺并不立刻消失,這種現象叫視覺后像。
這種后像一般有兩種: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盞明亮的燈,然后閉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會出現那盞燈的影像,這種叫正后像。日光燈的燈光是閃動的,它的頻率大約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們并沒有觀察出來。電影也是利用這個原理,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銀幕上物體的運動是連貫的。
b、負后像:正后像是神經在尚未完成工作時引起的。負后像是神經疲勞過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應與正后像相反。當你在陽光下寫生一朵鮮紅的花,觀察良久,然后迅速將視線移到白
[注例]:斑馬的保護色與其他動物的保護色不同,其他動物一般將自身的色彩盡量接近所生長的環境色,使對方難以辨認。而斑馬則采用同時對比時的錯視和視覺后像效果來保護自己。原理是:當斑馬在快速飛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獅子在觀看時,由于同時對比的錯視作用,身體的前一個視覺印象還沒有消失時,身體已經飛奔出,使獅子不能正確判斷斑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這是它保護自身的方法。
紙上,這時你會發現白紙上有一朵與那朵紅花形狀相同的綠花。這種現象在生理上解釋為:當人們觀看紅色光持久時紅色視錐細胞產生疲勞,要保持這種不變的紅色印象,在視網膜上映有紅花的這個區域的視錐細胞的感紅蛋白,只有大量紅光才能繼續激起它們產生紅色信息。當你將視線迅速移到白紙上,白紙上反映到視網膜上原紅花影像的那個區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紅光,其量不能激起這個區域疲勞過度的紅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個區域紅色視錐細胞產生紅色信息,而恰恰在這時,原在這個區域一直處于抑制狀態的那部分綠色視錐細胞在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綠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躍,所以這個區域給人的印象是綠色的。當然這種現象瞬間即消失了。這種負后像色彩錯覺一般都是補色關系的,如:紅-綠、黃-紫、橙-青紫。黑與白也同樣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其原理相同。
2.同時對比同時對比是指眼睛同時受到色彩刺激時,色彩感覺發生相互排斥現象。刺激的結果使相鄰之色改變原來性質的感覺向對應方面發展。當我們用色彩構圖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同一灰色在紅底上呈現綠味,在綠底上呈現紅味,在紫底上呈現黃味,在黃底上呈現紫味;同一灰色在紅、橙、黃、綠、青、藍、紫不同底色上呈現補色感覺。紅與紫并置,紅傾向于橙,紫傾向于青;紅與綠并置,紅顯得更紅,綠顯得更綠;各種相鄰的色在交界處,對比表現得更為強烈。(參見彩圖39、40、41<下>、61)由此可見,色彩同時對比可得如下規律:
a、亮色與暗色相鄰,亮色更亮,暗色更暗
;灰色與艷色并置,艷色更艷,灰色更灰;冷色與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鄰時,都傾向于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地位。
c、補色相鄰時,由于對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補色光,色彩的鮮艷度同時增加。
d、同時對比效果,隨著純度增加而增加,相鄰之處,即邊緣部分最為明顯。
e、同時對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能產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圍另一色效果更為醒目。
對同時對比的效果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將其加強或抑制。
加強的方法:
a、提高色彩的純度;
b、使對比色建立補色關系;
c、運用面積對比。(即色彩集中而不分散)
抑制的方法:
a、改變純度,提高明度;
b、破壞互補關系;
c、采用間隔、漸變的方法;
d、縮小面積對比關系。如:橙地上配青灰能擴大同時對比作用,橙地上配黃灰能抑制同時對比作用。
在孟氏色立體任一色相系列中,C與D并置,C將D向D′處推,D將C向C′處推,這是明度的同時對比。E與F并置時,E將F向F′處推,F將E向E′處推,這是純度的同時對比。
3.色彩的膨脹與收縮感
"色像差"簡稱"色差".通過實驗可以得知各色光均有不同的"色像差".當復色光(如白光)經過透鏡折射后所成像的邊緣呈彩色模糊現象,這是由于透鏡材料對各種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故透鏡對各種色光的焦距也就不同(如鉆石的折光效果),而成像的位置與大小又決定于焦距的位置(即遠近),所以,色像差有位置色差(亦稱"縱向色差")和放大色差(亦稱"橫向色差")兩種。設取一狹縫S為白光源,并先后用紅紫兩濾色片遮住,則因玻璃對紫光的折射率比紅光大(因其光波短于紅光),紫光像的位置比紅光接近于透鏡(位置色差),而紫光像的大小比紅光小(放大色差)。人的眼球中的透光的水體、晶狀體與玻璃體也是一種透射材料,當光透射時,同樣有不同的折射率,焦距也有遠近之差。如上所述,一般情況下,波長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視網膜前成像,而且較波長長的暖色光呈像小。波長長的暖色光往往在視網膜后呈像,而且較波長短的冷色光呈像大,故波長長的紅橙色有迫近感與擴張感,而波長短的藍紫色有遠逝感與收縮感。
由于各種不同波長的光,通過眼晶狀體聚焦點并不完全在一個平面上,視網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區別。光波長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準,具有一種擴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種收縮性,就比較清晰。用赫林的學說去解釋是:紅色起破壞作用,刺激強烈,脈沖波動大,自然有一種擴張感。而綠色起建設作用,脈沖弱,波動小,自然有收縮之感。所以我們平時注視紅色時,時間一長就感到邊緣模糊不清,有眩暈感。這就是破壞的原因;當我們看青、綠色時感到冷靜、舒適、清晰,眼睛特別適應,這就是建設的作用。維吾爾族最喜愛在刷墻的白灰中加入少量的藍綠色,醫生總是讓眼疾病人多看綠色,也就是這個道理。
色彩的膨脹與收縮感,不僅與波長有關,而且與明度有關。同樣粗細的黑白條紋,其感覺上白條紋要比黑條紋粗;同樣大小的方塊,黃方塊看上去要比藍方塊大些。設計一個年歷的字樣,在白底上的黑字需大些,看上去醒目,過小了就太單薄,看不清。如果是在黑底上的白字,那么白字就要比剛才那種黑字要小些,或筆畫細些,這樣顯得清晰可辨,如果與前面那種黑字同樣大,筆畫同樣粗,則含混不清。某省地質館有個板面上的文字說明,用黑色膠片,刻制黃色透光字,可能設計時是按黑字白底的效果設計的,布局飽滿,筆畫粗壯,但刻出來以后,由于字的透光效果,字就顯得擁擠,筆畫不清。這就是黃色在黑色底上面膨脹的原因。
進行各種色彩設計時,為了達到各種色塊在視覺上的一致,就必須按色彩的膨脹和收縮規律進行調整。據說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條紋,開始設計寬度完全相等,但當升到空中后,感覺顯得不等了,為此專門招集色彩學家們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這與色彩的膨脹感和收縮感有關,當三色比例調整到紅35、白33、藍37時,才感到寬度相等了。
4.色彩的前進與后退感
例一:在黑暗的舞廳中心旋轉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紅、黃、藍、紫四色光點好像是在太空中運行的星際,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四色光點中,紅、黃光點似乎近些,而藍、紫光點似乎遠些。
例二:清晨,太陽只照在雪山頂上,其他山林均處于冷灰色的晨霧之中,此時橙黃色的雪山頂顯得格外近,結構清晰可辨。此時寫生,萬不可被這種前進感所迷惑,否則,雪山就無法推遠。待太陽完全升上天空,所有的山林大地均被陽光普照,此時再看雪山,一下子被推得很遠很遠,此時的遠近才是正確的感覺。
即便是中午看雪山,雪顯得十分明亮,潔白明凈,但在寫生時也不可用純白去寫生,需加冷色,因為雪山離我們很遠很遠,在這之間有大量的空氣和水分子,只要與其他景物比較即可發現。這就是色彩的透視。
例三:全山石先生帶領研究生一行數人赴烏拉斯坦寫生。全老師指著遠處山坡上一塊盛開的油菜花地對學生們說:"你們看,那塊油菜花地多么鮮艷,與周圍環境對比是那樣強烈,但又與環境是那樣和諧。但你們萬不可被這種現象所迷惑,如果不經過分析處理,一味地憑感覺在畫面上涂上一塊檸黃,那它肯定會立即跳出畫面,顯得不協調。"這指的正是色彩的前進與后退。
從生理學上講,人眼的晶狀體的調節,對于距離的變化是非常靈敏的。但它總是有限度的,對于長波微小的差異無法正確調節,這就造成波長長的暖色,如紅、橙等色在視網膜上形成內側映像。波長短的冷色,如藍、紫等色在視網膜上形成外側映像,從而使人產生暖色好像前進,冷色好像后退的感覺。
綜合起來,色彩的前進與后退感、膨脹與收縮感有如下規律:
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進與后退感,膨脹與收縮感,對于使用色彩有很大影響。如:要使狹小的房間顯得寬敞些,可以用后退色——淺藍色刷墻;為了使景物背景退遠些,可選擇冷色;為了使近處景物突出些,可用暖色,這就是色彩的透視。即近暖遠冷,近艷遠灰,近實遠虛。
5.色彩的易見度在白紙上寫黃字不醒目而寫黑字醒目——明度對比強,易見度高;明度對比弱,易見度低。另外,光線弱,易見度低;光線過強,有眩目感,易見度也差;色彩面積大易見度高,色彩面積小易見度低。如果當兩組光源與形相同時,形是否能看清楚,則取決于形色與背景色的明度、色相、純度上的對比關系,其中明度對比最強的對比作用最大,對比強的清楚,弱的模糊。
對比強的色有:黃/黑、白/黑、黃/紫、藍/白、綠/白、黃/藍……
對比弱的色有:黃/白、綠/青、黑/紫、灰/綠……
根據色彩學家測定:在不同色彩的背景上涂上5毫米直徑大小的色點,它的可見距離是:日本左藤亙宏認為:
黑色底可見度強弱次序:白黃黃橙黃綠橙;
白色底可見度強弱次序:黑紅紫紫紅藍;
藍色底可見度強弱次序:白黃黃橙橙;
黃色底可見度強弱次序:黑紅藍藍紫綠;
綠色底可見度強弱次序:白黃紅黑黃橙;
(一)調節空間感。運用色彩的物理效應能夠改變室內空間的面積或體積的視覺感,改善空間實體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個狹長的空間如果頂棚采用強烈的暖色調,兩邊墻體采用明亮的冷色調,就會彌補這種狹長的感覺。
(二)體現個性。色彩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個性,一般來講,性格開朗、熱情的人,室內選擇的應是暖色調;性格內向、平靜的人,選擇冷色調。喜歡淺色調的人多半直率開朗;喜歡暗色調、灰色調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三)調節心理。色彩是一種信息刺激,若過多高純度的色相對比,會使人感到過分刺激,容易煩躁,而過少的色彩對比,會使人感到空虛、無聊,過于冷清。因此,室內色彩要根據使用者的性格、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社會閱歷等,設計出各自適合的色彩,才能滿足視覺和精神上的需求,還要根據各個房間的使用功能進行合理配色,以調整心理的平衡。
(四)調節室內溫感。氣候溫度的感覺隨著不同顏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為了改變人對室內溫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區的色彩方案應選擇紅、黃等顏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須相對變高;溫暖地區可以選擇藍綠、藍、藍紫等顏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對的彩度。但是,季節和地域的氣候是循環變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據所在地區的常態來選擇合適的色彩方案。
(五)調節室內光線。室內色彩可以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因為各種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為70%~90%,灰色在10%~70%之間,黑色在10%以下,根據不同房間的采光要求,適當的選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來調節進光量。
二、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方式
(一)色彩的運用應因空間的大小、形式而變化
大的空間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調,以增加室內的重量感;反之,應采用淺一些的色調來增加空間感。例如居室空間過高時,可選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以減弱空曠感,提高親切感;墻面過大時,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過細時,宜用淺色增加體積感;柱子過粗時,宜用深色減弱粗笨感。
(二)色彩的運用應因空間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間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滿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不同性格的體現,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如辦公空間、商業空間、醫院等,由于它們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對色彩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三)色彩的選擇應考慮到空間使用者的類別
男女老幼的不同個體對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別,所以色彩的選擇應適合居住者的愛好。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不同,對審美的需求也不一樣,青年人喜歡鮮艷的色彩,老年人則喜歡沉穩大方的顏色。因此對空間色彩的選擇要有針對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與之產生共鳴。
(四)色彩的設計應注意空間的使用時間
學校的教室、工業生產的車間、商業經營的場所,這些不同的活動與工作空間,要求必須有不同的視覺條件與之相適應,才能提高效率,達到安全舒適的目的;房間的色彩因其對視覺產生作用的時間較長,比服裝對視覺的影響要強得多。所以,要根據空間使用時間的長短,利用色彩進行必要的調節,使在其間活動的人感到舒適而不致產生視覺疲勞。
(五)色彩的選擇應根據空間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線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別,因此,可利用色彩來進行調整。如朝北的房間常有陰暗沉悶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內光線轉趨明快,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朝南的房間日照充足光線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東西方向的房間有上下午光線的強烈變化,且光線的溫度較高,所以迎光面應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綜合自然光線對它的影響,整個房間以冷色調為宜。
(六)色彩的選擇應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來說,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則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愛好和個性。這種愛好和個性是因人而異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別、年齡、知識結構等影響的;比如說有的人偏愛紅色,但紅色不能在室內大面積使用,因為紅色太過刺激,長時間待在紅色環境中會使人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但紅色可以作為點綴色和別的顏色搭配使用,這樣會更加突出紅色的魅力;對于色彩偏愛者來講。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在滿足其要求的基礎上,采用綜合的方法選用一些類似色和陪襯色進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對比色進行點綴。
三、室內設計中色彩的搭配原則
(一)要符合室內的色彩統調
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首先要定好空間色彩總的傾向,即色彩的統調。色彩的統調在室內氣氛中起主導、陪襯、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內色彩統調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內色彩的明度、色度、純度和對比度,其次要處理好統一與變化的關系,要求在統一的基礎上力求變化,這樣,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室內色彩的統調形成在天、地、墻大面積的室內空間統一調性的基礎上,加之其它可視物的色彩對其呼應,色彩就能統一。
(二)要滿足室內空間不同功能的需求
不同的空間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設計也要隨之功能的差異而做相應變化。室內空間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對比來創造氣氛。如辦公、居室等這些空間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響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純度較低的各種灰色可以獲得一種安靜、柔和、舒適的空間氣氛。在燈光設計上除了要滿足視覺上的需要外,還要注意到光與色的配合來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
(三)將自然色彩融入室內空間
室內與室外環境的空間是一個整體,室外色彩與室內色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的。室內設計師常常從動、植物的色彩中索取素材。如植物的啟示,各種植物的花、果、枝、干的色彩及其纖維、木質的肌理色彩的啟示;動物的啟示,各種走獸的毛皮、禽鳥的翎毛的色彩,各種昆蟲甲殼和翅膀羽毛的色彩;各種礦石的啟示,含有不同成份的礦石,如銅、礬鎂及各種玉石、芙蓉石、孔雀石、翡翠和各種大理石等的啟示。已經被設計師引用到室內設計中來。向大自然學習同時讓人類回歸自然也是室內設計的一個主題。
四、室內設計色彩搭配的主要方法
(一)布置成有節奏的連續
色彩的有規律布置,容易引起視覺上的運動,或稱色彩的韻律感。色彩韻律感不一定用于大面積,也可用于位置接近的物體上。當在一組沙發、一塊地毯、一個靠墊、一幅畫或一簇花上都有相同的色塊而取得聯系,從而使室內空間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像“一家人”一樣,顯得更有內聚力。墻上的組畫、椅子的座墊、瓶中的花等等均可作為布置韻律的地方。
(二)用強烈對比
色彩由于相互對比而得到加強,一經發現室內存在對比色,也就是其他色彩退居次要地位,視覺很快集中于對比色。通過對比,各自的色彩更加鮮明,從而加強了色彩的表現力。解決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色彩構圖的中心。室內色彩可以統一劃分成許多層次,色彩關系隨著層次的增加而復雜,隨著層次的減少而簡化,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可以分別考慮為背景色和重點色。在色調統一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加強色彩力量的辦法,即重復、韻律和對比強調室內某一部分的色彩效果。室內的趣味中心或視覺焦點重點,同樣可以通過色彩的對比等方法來加強它的效果。
(三)色彩的重復或呼應
將同一色彩用到關鍵性的幾個部位上去,從而使其成為控制整個室內的關鍵色。例如用相同色彩于家具、窗簾、地毯,使其他色彩居于次要的、不明顯的地位。同時,也能使色彩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整體,色彩上取得彼此呼應的關系,才能取得視覺上的聯系和喚起視覺的運動。例如白色的墻面襯托出紅色的沙發,而紅色的沙發又襯托出白色的靠墊,這種在色彩上圖底的互換性,既是簡化色彩的手段,也是活躍圖底色彩關系的一種方法。
五、現代居室的色彩運用規則
(一)設計構思:在決定哪些部位上哪種顏色之前,盡量要明了空間的設計構思。如果空間有某個連接部位例如樓梯或其他固定的細部結構,可以巧妙地利用色彩突出這些部位。現代居室通常都有一些抽象的交合線、平面以及一些設有屏障的不規則的小區間,沒有齊整框邊的建筑細部等。就從這些具有可塑性的、有連接空間作用的部位開始著色。
(二)平面與實體:如果居室被分割為幾個抽象平面和實體,盡量用稍有不同的色彩處理每個平面或實體。成功的色彩運用可以令空間清晰明朗,整齊有條理。如果不施色彩,這種空間會顯得空洞乏味,雜亂無章。在這樣的空間,用低對比度的色彩組合往往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每種顏色應與相鄰的顏色稍有不同,但要避免使用強烈的反差色彩。
(三)強調部位:強調色彩可以把人的視線和注意力集中至任何特別的建筑結構,例如欄桿、櫥柜、設備等,選擇強調色彩時,最好使用對比較強的色彩,同時要選定著重突出的特定部位。
六、結語
服裝流行趨勢往往與快時尚聯接在一起——使用者在空間內提前6個月知曉下一季服裝設計色彩、面料、款式、廓形等的流行資訊,所以在室內色彩設計布局之時應該控制不同介質信息存儲空間范圍,以規范使用者活動空間。
(1)極簡主義色彩風格:
在色彩設計中采用純簡、利落的色彩,色相不宜過多過雜,自始至終秉持減法設計(Reduce)。與極簡主義(minimalism)強調的“Lessismore”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減少物料的加工與處置。對繁復裝飾的摒棄,以達到形式與內涵上雙重洗練的目的。用色以單色的白色、黑色、高級灰為主,強調空間內的幾何線條分割構成,通過大面積的“留白”與“空”來塑造形式美。
(2)自然主義色彩風格:
采用自然事物中的色彩,如玫瑰紅,湖水藍等繽紛色彩提煉出系列色塊,如果將不同的顏色和木材、土地的顏色進行調配,會得到清新自然的視覺效果。例如,日式審美中強調的殘缺之美,樸素頓拙,wabi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如竹子、稻草、泥土、石頭中的圖案),sabi指時間的光澤,如一件物品在使用中提升了它的價值和美。木材、竹、陶器、石頭與土壤色彩在室內裝飾中廣泛運用為這種自然主義審美奠定了基調。尤其是在簡潔的自然屬性中引入日式審美(侘寂之美)Wabisabi,在清簡樸素中尋求更本質純粹之美,在使用者的使用中煥發出豐沛神韻。
(3)新工業色彩風格:
與眾多年輕態奢侈品品牌門店內部色彩設計類似,新工業色彩風格強調現代化冰冷銀色金屬與黑色酷感的厚重實木構造出幾何廓形,間以蠟色皮革,天鵝絨,幾何分割大理石地板,米色地毯,有機搭配柔軟性與堅固性,拋光不銹鋼輔以溫暖色系柔和輔助織物,通過視覺引導在金屬材質冷色調的色系氛圍中點綴出刺激感官和觸覺的現代化工業質感。
2流行趨勢室內色彩元素規劃
室內色彩的協調統一對服裝流行趨勢實驗室來說至關重要,巧妙引導受眾視覺流動性可以彌補實驗室空間內在缺陷與硬傷。如空間窄而長或層高不足等,針對空間窄長或層高不足可采用進深處采用純度較高、對比鮮明的色彩圖案于窗戶、玻璃、窗簾和墻紙之上,亦可將冷暖色調做區域規劃,入口處采用冷光,進深處采用暖光疊加暖色吸引受眾延長行走動線。首先,服裝流行趨勢實驗室整體色彩調性并非一成不變,作為多變的時尚產業相關信息展示與研究空間,陳列流行面料小樣的側掛往往需要符合時裝春夏(spring&summer)、秋冬(fall&winter)、早春度假(resort)、早秋(pre-fall)等季節屬性,并且素色與花色、針織與梭織、經編與緯編、毛織與棒織等諸多面料織物在磅數、厚薄各不相同的情況之下分類的唯一依據就是色彩。采用活動式多層側掛通與圓管抓鋼相互配合,多軌道頂燈定位照射與營造氛圍的線型LED投光燈相互結合,將面料小樣側掛成系列、成整體設置在實驗室空間內。因為面料陳列墻均是由可拆分、裝卸的拋光金屬零件構成,所以在變更實驗室布局之時,面料成列墻可以隨意變更組裝,與任何墻體無痕連接。其次,服裝流行趨勢實驗室另外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是情緒板(moodboard)的陳列與擺放。moodboard是指經由對使用對象與產品認知的色彩,影像,數字資產或其它材料的收集,可以引起某些情緒反應,作為設計方向與形式的參考。設計師運用它來檢視色彩、樣式,并據以說服其它人之所以如此設計的理由。從高校內的服裝流行趨勢實驗室作為學生參加服裝設計大賽,教師指導服裝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參與縱向與橫向科研課題研究、產學研活動項目落地等的必備場所,moodboard的設置不可或缺。從室內色彩元素和諧的原則來看,情緒板設置成為白板、KT板、銀色拋光金屬板或者原實木板均可,服裝設計師可以靈活利用磁貼、剪貼、繪圖等方法綜合制作色盤,定義關鍵詞內涵與外沿、定位服裝影像風格,滿足團隊協作過程中的理性與感性融合,利于腦力激蕩(brainstorming),所以根據室內整體色調風格選取適宜材質的情緒板是設計高校服裝流行趨勢室又一核心任務。再次,流行趨勢資料紙質資料陳列也是必不可少的色彩元素,非常多的國內外服裝潮流雜志:《ELLE》《VOGUE》《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TEXTILEVIEW》《服裝設計師》與《流行色》等紙質期刊成為檢索閱讀的輔助資料,這些潮流期刊與全球色彩權威機構Pantone公司的“紡織服裝色卡”、國際時尚預測機構的“未來流行趨勢手稿型錄”一起成為室內層板、擱架、半通透書柜中保存展示的完整色塊。最后,流行輔料陳列應以透明亞克力盒為基準陳列單位,100枚拼合放置于陳列臺之上,盒內展示紐扣、蕾絲、拉鏈,鉚釘等流行服裝輔料。因服裝輔料應該直觀可見,易查找檢索、易取得,所以透明顏色的亞克力或玻璃材質的盒子成為不二之選。
3室內色彩設計原則
色彩作為空間設計非常重要的設計因素,承擔著豐富的視覺表現力、影響力。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色彩視覺審美,但是在服裝設計流行趨勢實驗室的色彩設計過程中也要注意大眾對色彩形成的通感,也要充分調動自然光、人工光源對室內色彩的作用,塑造室內空間造型豐富的光色體驗。室內色彩與生俱來的溫度感、重量感、距離感與尺度感均成為服裝流行趨勢室室內色彩設計需充分考慮的元素。(1)色彩質感和諧空間構圖。室內設計師面對一個空間常常需要思考如何將空間規劃成和諧整體,既能夠表達設計師本人的藝術審美,又能夠適宜于使用者的需求。實驗室內主色調的確定應該遵循時尚潮流與色彩物理特性有機結合的原則。與私人空間強調的隱私性,強調穩定、安靜、柔和的低明度性的配色不同,作為服裝設計專業實驗室,公共性與高明度色彩搭配成為流行趨勢室的更優選擇。空間設計亦需要考量視覺、觸感體驗,材質的觸感與質感與視覺色彩結合起來方能呈現時尚感。同樣是黑色,亞克力與烏木、黑檀及金屬之間的差異化質感也能塑造不同風格。(2)色彩搭配以人為本。選取適當材質、光線與色調能達到提高空間利用率的效果。最終室內色彩設計效果仍然要讓使用者來檢驗。在色彩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考慮配色技巧之外還應當更多地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綜合設計室內色彩尺度。在較小的空間內設計淺色的立墻與明度更高的天花塑造放大空間的效果,更如麥當勞、肯德基在室內色彩中采用高純度明亮色調來刺激消費者食欲與保證空間載客量與流動量,在暖黃明亮色調空間內停留太久會造成消費者心理焦慮,洋快餐品牌利用這點達到客流流動;而星巴克等客單價、毛利率較高的咖啡館內空間色彩則采用沉穩、寧靜色調,讓消費者可以在空間內休憩,停留時間可以較久。所以空間色彩搭配應當以人的使用需求因素為核心考量。
4總結
[關鍵詞]色彩室內設計
一、色彩是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室內的色彩設計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這包括有空間、形式、結構、光線、材料以及色彩。然而設計因素中往往被忽視就是色彩。這種方式往往會使色彩的效果不能達到最佳狀態.應該把色彩選擇納入建筑整體設計的內容,而不應事后應付般地處理。成功的色彩設計是把所有的色彩和其他材料作為一個色彩組合來處理。最為成功的室內色彩設計與整體設計的目標一致。
二、室內色彩設計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有很多因素對色彩設計產生影響。主要包括室內本身固有因素。例如:不同的空間的使用目的,像工作室、病房,顯然在考慮色彩的要求、性格的體現、氣氛的形成各不相同。再如:室內設計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間大小、形式來進一步強調或削弱。當然也是室內色彩設計的參考因素,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線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別,我們可利用色彩來進行調整。
影響因素還包括“居住者”的因素。例如:使用空間的人的類別。男女老幼對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區別,色彩應滿足居住者的喜好,再如:使用者在空間內的活動及使用時間的長短。學習的教室,工業生產車間,不同的活動與工作內容,要求不同的視線條件,才能提高效率、安全和達到舒適的目的。
最后,影響因素里還應包括該空間所處的周圍環境因素。色彩和環境有密切聯系,尤其在室內,色彩的反射可以影響其他顏色。而且不同的環境,通過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內來,色彩還應與周圍環境取得協調。
三、室內色彩的設計方法
1.色彩的協調問題。室內色彩設計的根本問題是配色問題,梵高說:“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效果取決于不同顏色之間的相互關系,同一顏色在不同的背景條件下,呈現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視覺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條件,對色彩會有不同搭配要求。會有很多的視覺色彩現象。視覺器官對色彩的刺激本能地進行調劑,以保持視覺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補關系建立時,視覺才得到滿足而趨于平衡。
2.室內色彩構圖。色彩在室內構圖中常可以發揮特別的作用。(1)可以引起人注意或隱藏的目的。(2)可以物體產生收縮膨脹的感覺。(3)色彩可以虛構室內空間形式,打破原有空間格局。(4)色彩可使室內物件的品種、材料、質地、形式彼此間形成內在聯系。
在室內色彩中要有主次關系:主要是背景色決定主體色,主體色決定強調色。色彩的統一與變化,是色彩構圖的基本原則。為達到更好的裝飾效果可以運用重復、呼應、節奏、對比等方法來進行具體的設計。總之,解決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色彩構圖的中心。室內色彩可以統一劃分成許多層次,色彩關系隨著層次的增加而復雜,隨著層次的減少而簡化,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可以分別考慮為背景色和重點色。使室內色彩達到多樣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不單調、不雜亂,色彩之間有主有從有中心,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整體。
四、家庭室內色彩分析
1.臥室的色彩。臥室是人們睡眠休息的地方,對于色彩不同年齡要求差異較大。兒童臥室,色彩以明快的淺黃、淡藍等為主。男青少年宜以淡藍色的冷色調為主,女青少年的臥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調為主.新婚夫婦的臥室大都采用激情、熱烈的暖色調.中老年的臥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調為主。有調查表明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臥室是休息的場所,其色彩不宜過重,對比不要太強烈,宜選擇優雅、寧靜的色彩。2.客廳的色彩。客廳是最能展示主人的審美情調,和文化底蘊的地方,在設計時往往要下大力量。客廳一般面積較其他的房間大,色彩運用也最為豐富,客廳的色彩要以反映熱情好客的暖色調為基調,并可有較大的色彩跳躍和強烈的對比,突出各個重點裝飾部位。色彩濃重,可以顯出高貴典雅的氣派。如選用深紅、黑等重顏色。墻面宜根據家具的色彩和風格,一般以選用紅、紫、黃等顏色為主,調配時,不同的色彩純度上可以有所區別。頂部的色彩則選用金黃色的裝飾燈及其光線構造出富麗堂皇的色彩效果。在一些裝飾畫或墻角也可以用燈光烘托華麗的氣氛。使整個房間的整體感更強。
3.餐廳的色彩。餐廳是進餐的專用場所,也是全家人匯聚的空間,它的空間一般會和客廳連在一起。在色彩搭配上要和客廳相協調。具體色彩可根據家庭成員的愛好而定,一般應選擇暖色調,如深紅、橘紅、橙色等。這樣的色彩設計不但能從心理上提高人的食欲,同時突出了溫馨、祥和的氣氛。在局部的色彩選擇上可以選擇白色或淡黃色,這是便于保持衛生的顏色。
4.廚房的色彩。廚房是制作食品的場所,是一個家庭中衛生最難打掃的地方。顏色的選擇以清潔、衛生為主。因此,應以白、淡灰、淡青色為主。地面不宜過淺,可采用深灰等耐污性好的顏色,墻面宜以白色為主,便于清潔整理,頂部宜采用淺灰、淺黃等顏色。
5.書房的色彩。書房是學習、思考的空間,需要冷靜理性的色彩。一般應以藍、綠等冷色調的設計為主,以利于創造安靜、清爽的學習氣氛。書房的色彩絕不能過重,對比反差也不應強烈,光線一定要充足,色彩的明度要高于其他房間。局部的色彩建議選擇成熟穩重的色彩。有傳統色彩和風格的飾物很適合在書房使用。
6.衛生間的色彩。衛生間是洗浴、洗滌的場所,也是一個清潔衛生要求較高的空間。傳統色彩設計是以白色為主的淺色調,地面及墻面均以白色、淺灰或淡藍等顏色做表面裝飾,但是現在也有較為時尚的色彩設計。以深色為主調,地面、墻面以黑色,金色、銀色做小面積的裝飾色彩。兩種效果各有特點,第一種簡明、輕松,一般家庭選擇的較多,第二種具有個性強,促進思考的特性。
五、結束語
室內色彩設計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這里涉及到建筑學、色彩學、心理學、生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在色彩設計的具體過程中還有很多要考慮的因素,如材質等。成功的設計是既能滿足大家的審美要求又能體現居住者的個性表達,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收集最新的流行資訊,才能設計出最好的室內色彩案例。
參考文獻:
1.室內色彩設計的基本要求
通常情況下,室內色彩設計必須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方面是服從空間功能性需求,即色彩搭配符合室內空間構圖原則。另一方面是滿足人的審美需求,即通過色彩的物理性能對人的心理產生有益的影響。此外,室內色彩設計還需考慮具體的一些如居住個體喜好、民族民俗禁忌、地區和氣候條件等其他相關因素。對于嬰幼兒臥室空間的設計,除了滿足以上基本利用色彩設計滿足功能需求、改善空間效果之外,首要考慮的方面就是嬰幼兒的成長因素,即從嬰幼兒自身的角度出發,以嬰幼兒的審美需求為根本。具體而言,在嬰幼兒成長一歲半之內的期階段,室內空間設計的第一功能性需求是服務于嬰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信任感”需求,提升“安全感”的視覺因素,防止產生“懷疑感”視覺感受。
2.常見色彩類型對人的情緒作用的影響
色相、明度與純度是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不同的色相、明度及純度表現出不同的色彩情緒和情感體驗。不同的色相給人不同的色彩感受,比如看到紅色、黃色橙色等色彩時,使人感到溫暖;看到藍色、青色等色彩時使人感到寒冷,這都是色彩的色相不同給人的感覺效果。不同的色彩明度,給人以不同的輕重感,通常色彩明度越低給人的負重感越強。色彩的華麗和樸實感則是因色彩的明度和彩度產生的,彩度高的色或明度高的色彩能給人以華麗感,如白、金、銀色等。
嬰幼兒室內空間色彩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
基于色彩的不同色相、明度及純度特征,通過室內色彩的調節與搭配,以簡單明亮的主色調為基礎,在統一格調的基礎上尋求變化。創造合理的色彩空間有利于嬰幼兒的身心健康長,使嬰幼兒視覺所及處都能產生舒緩放松、感受生活、享受藝術情趣的情感反應。
1.基礎色調選擇
嬰幼兒臥室的基礎色調應把握健康性、趣味性和個體性原則,不宜使用太強烈刺激的色彩,以免造成煩躁的情緒感受。因此應選用柔和的淺淡的暖色調為主,局部小面積可采用純度較高的顏色進行點綴。明快的暖色調給人信心、增加活力,因此嬰幼兒臥室的色彩設計運用時盡量運用安全感較高的色調,如淡黃、淡粉、淡米色等。避免運用易產生負重感、悲傷感、恐懼感的色調,如深灰、紫色、褐色等。綠色性質穩定,不刺激,不張揚,給人以視覺安全感和健康向上富于生機的心理審美意味。它既能消除嬰幼兒緊張情緒波動后的疲勞與壓力,又能讓人情緒放松、穩定適用于做基礎色。藍色,能降低脈搏,有助于緩解壓力,松弛神經,甚至能降低血壓,調整內平衡,消減疲勞,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適用于做基礎色。
2.對比色與點綴色選擇
點綴色是為了營造一種相對靜態的空間感受,它有利于嬰幼兒需要休息時能獲得頭腦冷靜、注意力集中、安寧的視覺感受,在色調上要求淡雅和諧為主。冷色調可消除煩惱、急躁,有安神作用。因此可選用淺綠色、藍色等,同時與暖色的搭配也起到了增加室內色彩對比度的效果。橙色,在使人產生活動力欲望的同時又能起到誘發食欲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恢復健康及有助于鈣質的吸收,適用于做點綴色;黃色,對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都能起到刺激作用,并可加強邏輯思維的能力。紅色,對神經系統有刺激性作用,表現通過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循環的方式使人產生“興奮感”也適用于做點綴色;
3.色彩情緒比重與嬰幼兒氣質缺陷的對應
色彩就是一種有效地情緒調節語言,它能給人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對于不同氣質類型的嬰幼兒則能產生不同的有益性情緒調節作用。以情緒性嬰幼兒臥室空間色彩設計為例,基于情緒性嬰幼兒負面情緒表現突出,容易產生憤怒和恐懼感等表現特征,在對其室內周圍空間環境進行色彩搭配時,在柔和型暖色調為主的基礎上,適當加重藍、綠色燈冷色調運用比重,如增大藍色燈裝飾面積與提高其色彩明度、純度等方式來起到緩解憤怒情緒的產生,也可以通過增加綠色植物的方式調節嬰幼兒的環境視覺空間。綠色,能起到鎮靜作用,對好動或身心受壓抑者有益。因此,以賦予生命力、穩定性的綠色來營造情緒性嬰幼兒的環境空間,非常有利于協調與糾正其容易憤怒、悲傷的性格缺陷與情緒特征,從而有效地促進其心理的積極健康成長。同理,對于其他氣質類型的嬰幼兒,針對其氣質特征個性缺陷都可進行相應的室內空間尤其是臥室空間的色彩色相、色調與純度等方面的有意識的選擇性調整。
(一)天然形成光影與色彩的結合與運用
當整個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時,人們就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愉快的感覺。如前文所述,光影與色彩的結合方式多種多樣,他們會使居室內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并由此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清晨,由于窗簾的遮擋,陽光無法以正常的亮度照進屋內,光線因此會呈現出灰暗的感覺,室內的家具也會因此蒙上朦朦朧朧的淺灰色。由此可見屋內掛不同顏色的窗簾也會使屋內表現出的不同氛圍。清晨光影的變化使此時的臥室整體上給人安靜輕松愜意的感覺。光影及色彩的表現主要是為家具做烘托,色彩與光影的結合與空間內的物體背景形成協調或者反差的對比,對整個氛圍的烘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人工產生光影與色彩的結合與運用
人工光影相對于自然光影而言,具有較為隨意的改變性特征,可以根據人們的喜好,空間的需要進行光影的使用。雖然他具有隨意性,但是在使用上也需要進行細致的斟酌,然后進行良好的色彩搭配,要將光影與色彩結合的平衡點和結合點的亮點發揮到極致,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室內氛圍。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裝飾,要想讓整個空間顯得有生氣有生命這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室內設計中色彩是融合在光影中,而光影也起著襯托色彩的作用。更好的掌握光影與色彩的應用也是對設計師的根本要求,從對色彩和光影的搭配上能充分體現出設計師的設計水準及色彩光影運用水平。光影與色彩的結合不是固定的,這個特點要求設計師在每一次設計師都有不同的創新與探索。但是最終目的都是要給整個空間賦予主人翁的思想,給居住者帶來舒適愜意充滿創意和激情的空間感受。
二、光影及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探討
(一)光影的應用探討
光影的應用可以上升到物質和精神層面。設計者和欣賞者在使用光影的過程中會得到不同的空間感光信息,從而引發我們會對空間產生不同的情感感受。有對光影和空間的直觀感受,也會在精神上給人很深刻的心理認知和心理觸動感受。通過光影的作用可以給欣賞著直觀的空間識別感受,使人們無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使用的角度上都會傳遞不同的信息,給整個空間賦予了語言能力,可以很和諧的和主人進行情感溝通。
(二)色彩的應用探討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具有豐富的靈動感覺,如何利用這種色彩的靈動性特點更好地為室內設計進行服務是整個設計的核心內容。因此,要將這種靈動性和色彩顏色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追求結合點和平衡點雙達標,以免造成不恰當的搭配使人的整個感覺產生不適。只有搭配得當才能使整個空間色調協調統一。在進行色彩的應用上主要有三種方式背景色彩、主體色彩和點綴色彩。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是要以突出空出特點為主,也是表現室內色彩效果的關鍵。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整個空間的節奏,增加了整個空間的色彩魅力,為人們創造了完美的生活空間。
(三)綜合應用探討
根據室內設計中的光影色彩搭配關系和經驗而言,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光影是色彩的基礎,色彩是光影的完美體現。室內設計中首先應有光,在無光的空間中色彩根本沒有任何的存在意義。有光才有欣賞影與色彩的視覺條件,色彩的溫度、情感、差異都是通過有生命力的光影進行延伸的。從而豐富的色彩。如果沒有光影人們也無法發現光影在生個室內設計中所表現出的豐富的空間內涵。室內設計無論是何種顏色、何種風格,只要將光影和色彩有機結合,建筑物才能充滿活力。
三、結束語
1.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內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審美作用,還有表現和調節室內空間與氣氛的作用,它能通過人們的感知、印象產生相應的心理影響和生理影響。室內色彩運用得是否恰當,能左右人們的情緒,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活動,因此色彩的完美設計可以更有效地發揮設計空間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色彩設計在室內設計中有如下作用:
(1)調節空間感。運用色彩的物理效應能夠改變室內空間的面積或體積的視覺感,改善空間實體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個狹長的空間如果頂棚采用強烈的暖色調,兩邊墻體采用明亮的冷色調,就會彌補這種狹長的感覺。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盡在()
(2)體現個性。色彩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個性,一般來講,性格開朗、熱情的人,室內選擇的應是暖色調;性格內向、平靜的人,選擇冷色調。喜歡淺色調的人多半直率開朗;喜歡暗色調、灰色調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調節心理。色彩是一種信息刺激,若過多高純度的色相對比,會使人感到過分刺激,容易煩躁,而過少的色彩對比,會使人感到空虛、無聊,過于冷清。因此,室內色彩要根據使用者的性格、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社會閱歷等,設計出各自適合的色彩,才能滿足視覺和精神上的需求,還要根據各個房間的使用功能進行合理配色,以調整心理的平衡。
(4)調節室內溫感。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盡在()氣候溫度的感覺隨著不同顏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為了改變人對室內溫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區的色彩方案應選擇紅、黃等顏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須相對變高;溫暖地區可以選擇藍綠、藍、藍紫等顏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對的彩度。但是,季節和地域的氣候是循環變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據所在地區的常態來選擇合適的色彩方案。
(5)調節室內光線。室內色彩可以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因為各種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為70%~90%,灰色在10%~70%之間,黑色在10%以下,根據不同房間的采光要求,適當的選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來調節進光量。
2.室內色彩的組成
2.1主體色彩
主體色彩是室內設計中面積最大、占主導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內面積的60%~70%。它給人以整體印象,如暖色調、冷色調等。使人產生喜慶、溫暖、冷靜、嚴肅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體色彩通常是指室內的天花板、墻壁、門窗、地板等大面積的建筑色彩。如果將這些大面積色彩統一起來,使用某一變化微小的色調,如采用低純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會使人產生和諧而自然的感覺,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裝飾和私人空間中;而采用高純度的色彩則會使人產生激動和興奮的感覺,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業空間和公共空間中。主體色彩是陪襯色彩和點綴色彩的基礎,因而它的選擇是室內色彩設計的關鍵。如白色一直被認為是理想的主體色彩,這是因為白色是一種中性色彩,它能夠與各種色彩相調和。現在的室內裝飾一般都以白色為基礎,略加色相的變化,從而產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為主體色彩,如粉紅色、淺黃色、淡綠色、淺灰色等。此外,高純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為主體色的室內設計,配以淡雅的對比色來進行點綴,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兩種室內色彩設計相比,前者能夠產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夠產生活潑激烈的效果。在實際設計時,應結合具體的環境和室內使用功能,揚長避短,靈活運用,以達到理想效果。
2.2陪襯色彩
陪襯色彩在室內設計中是以主體色彩為依據進行選擇的。如果主體色彩是紅色系列,陪襯色彩可選用明度變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淺的紅色進行陪襯;也可選擇色相變化,如使用偏黃或偏藍的紅色進行陪襯。陪襯色彩是構成室內環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構成各種色調的最基本因素。在主體色彩和陪襯色彩的映照下,室內色彩會產生一種統一而有變化的整體效果。如果只有一種主體色調而沒有陪襯色調的搭配,整體上就會顯得空洞和單調。一般來講陪襯色彩應占室內空間面積的20%~30%。在室內占有一定面積的家具也應考慮陪襯色對其的影響。各類不同品種、規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櫥柜、梳妝臺、床、桌、椅、沙發等,它們是室內陳設的主體,是表現室內風格及個性的重要因素,它們的造型應與室內設計的風格一致,其色彩也應與陪襯色彩基本一致,從而控制室內色彩的總體效果。此外。室內裝飾中的織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簾、帷幔、床罩、臺布、地毯及沙發、坐椅上的大塊蒙面織物等,它們的材質、色彩、圖案千姿百態,與人的關系也更為密切,一般選擇多數色彩與陪襯色彩相統一,少量的色彩可作為點綴色。
2.3點綴色彩
點綴色彩是指室內環境中最醒目,最易于變化的小面積色彩,它一般是室內設計中的視覺中心,應占室內面積的5%~10%;如形象墻,小景點,壁掛,靠墊,擺設品,花草等陳設的色彩。點綴色彩往往采用主體色和陪襯色的對比色或純度較高的強烈色彩,使室內空間中的色彩既有統一又有對比,產生既變化又和諧的整體效果。
由此可見,室內環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陳設物的色彩決定的。對室內色彩的處理一般應進行總體的控制和把握,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盡在()即室內空間的色彩應統一協調。當然,過分統一又會使空間顯得呆板、乏味,過分的色彩對比會使室內空間雜亂無章。如果正確應用陳設品千姿百態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就能賦予室內空間以勃勃生機,使室內環境的色彩生動活潑起來。但切忌為了豐富色彩而選用過多的點綴色,那樣會使室內顯得凌亂無序,應考慮在主體色協調下的適當點綴。
3.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3.1色彩的運用應因空間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間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滿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不同性格的體現,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如辦公空間、商業空間、醫院等,由于它們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對色彩的選擇也不盡相同(辦公空間應選擇偏冷的色彩以表現其嚴肅而統一的特點;商業空間可根據所經營商品的特點來選擇豐富多彩的暖色;醫院則可選擇肅穆、恬靜、明度偏高的色彩。
3.2色彩的運用應因空間的大小、形式而變化
大的空間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調,以增加室內的重量感;反之,應采用淺一些的色調來增加空間感。例如居室空間過高時,可選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以減弱空曠感,提高親切感;墻面過大時,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過細時,宜用淺色增加體積感;柱子過粗時,宜用深色減弱粗笨感。
3.3色彩的選擇應根據空間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線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別,因此,可利用色彩來進行調整。如朝北的房間常有陰暗沉悶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內光線轉趨明快,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朝南的房間日照充足光線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東西方向的房間有上下午光線的強烈變化,且光線的溫度較高,所以迎光面應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綜合自然光線對它的影響,整個房間以冷色調為宜。
3.4色彩的選擇應考慮到空間使用者的類別
男女老幼的不同個體對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別,所以色彩的選擇應適合居住者的愛好。如女孩子的房間可大量運用粉紅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樣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間可選用天藍色系列的色彩,使他們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飛行員,有藍天和大海一樣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不同,對審美的需求也不一樣,青年人喜歡鮮艷的色彩,老年人則喜歡沉穩大方的顏色。因此對空間色彩的選擇要有針對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與之產生共鳴。
3.5色彩的設計應注意空間的使用時間
學校的教室、工業生產的車間、商業經營的場所,這些不同的活動與工作空間,要求必須有不同的視覺條件與之相適應,才能提高效率,達到安全舒適的目的;如過去醫生和護士的服裝統一為白色,由于色彩的單一容易造成視覺的疲勞,而人們的眼睛需要交替觀看不同的顏色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視覺疲勞的產生,因而現在醫院員工的服裝有粉紅、淺藍、淡綠、白色等顏色;同樣,房間的色彩因其對視覺產生作用的時間較長,比服裝對視覺的影響要強得多。所以,要根據空間使用時間的長短,利用色彩進行必要的調節,使在其間活動的人感到舒適而不致產生視覺疲勞。
3.6色彩的選擇應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來說,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則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愛好和個性。這種愛好和個性是因人而異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別、年齡、知識結構等影響的;比如說有的人偏愛紅色,但紅色不能在室內大面積使用,因為紅色太過刺激,長時間待在紅色環境中會使人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但紅色可以作為點綴色和別的顏色搭配使用,這樣會更加突出紅色的魅力;對于色彩偏愛者來講。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在滿足其要求的基礎上,采用綜合的方法選用一些類似色和陪襯色進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對比色進行點綴。
4.結束語
室內設計藝術應用色彩的效果概述
1.改變室內環境單調呆板傳統,增添審美意境
單調的環境總會給人無趣、呆板、枯燥的感覺,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室內設計藝術中對色彩進行搭配和運用,創造出新穎有趣的室內環境,是室內設計藝術中常見的手法。在室內合理搭配色彩,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即美化室內環境,又可以增加審美情趣。中央電視臺有一個叫《創意空間》的室內設計節目,邀請兩位設計師分別對兩個家庭的房子進行設計,設計之前,室內都顯得非常單調,而經過設計師“妙手回春”式的設計,設計后的室內環境變得生動活潑、美觀起來,非常具有審美享受。
2.協調整體
不同人群對室內的要求各不相同,對家具、物品的款式、色彩及擺放位置各不相同。例如:年輕的女孩比較鐘愛粉色系小清新的家具;而老年人群體比較傾向于沉穩復古風的家庭陳設。同時,不同的室內空間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在對其進行色彩搭配時,也應根據其特征和作用進行色彩的選取。例如:客廳作為待客區,應選擇比較柔和沉穩的色彩,而臥室則可以選擇與床罩、梳妝臺顏色相搭配的色彩。室內設計藝術中,對色彩進行合理運用,能夠協調室內的整體環境,凸顯整體特色,為整體加分。例如,當室內光線過于明亮時,可以采用偏冷色調的墻紙或墻漆,使室內整體變得柔和,不至于因光線太刺眼使人感覺不舒適,同時,對室內家具等物品也可以選擇偏冷色系,與背景色相搭配,使整個空間給人柔和明亮之感。
3.體現創意和個性
對室內空間進行不同色彩的設計和搭配,凸顯主人或者設計師的個性和創意。例如:整個室內空間只應用一種色彩,如綠色。整個墻壁和天花板全部貼上淡綠色的墻紙,墨綠色沙發,湖綠色地板,粉綠色窗簾,芽綠色書柜等,整體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綠色系體現出主人或設計師平和安寧的個性;以藍色系為主表現出主人或設計師理性沉穩的特點;以黃色為主色調呈現出輕松明快的的個性特征等。對室內色彩的不同選擇和搭配方式表現出設計者不同的創新和性格特征。用一句話說便是“見其室內設計如見人”。
4.影響情感情緒
室內空間的色彩將會對居住者的情感情緒產生影響。因為人們眼睛在接收外部色彩刺激后,會在大腦內發生反應。不同顏色的光對人眼進行刺激,會觸發人體不同的感覺系統。人們長時間處于某種色彩的空間中,會不自覺受到色彩所賦予的情感色彩所影響。因此,臥室的色彩應盡量柔和平靜,以保證舒適的睡眠環境;而在自主火鍋店,一般采用鮮艷的大紅色,營造一種緊張氣氛,使顧客食量變小,加速顧客的離開速度。
室內設計藝術對色彩運用的基本要求
1.協調室內環境
室內設計藝術對色彩進行運用時應使其與室內整體環境相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發揮色彩運用對室內設計藝術的功能和作用。不協調的色彩,將會與室內其他陳設相沖突,使整體變得雜亂無章,沒有條理性。影響人們的審美享受,而且將影響居住者的情感情緒,使之變得焦躁不安、煩躁郁悶,久而久之,很可能危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2.協調室外環境
室內的整體設計,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應該與室外環境相協調,這樣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無縫過渡的美感。室內藝術設計風格應與室外環境形成一個整體,統一而和諧。例如:在室內放置一些植物,種一些花花草草,裝飾和點綴室內環境,使居住者生活在室內也能與室外環境相接觸。另一方面,針對室外環境的特點,如室外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室內在設計時可以盡量選擇森林系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