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測量技術論文8篇

時間:2023-03-21 17:06: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礦山測量技術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礦山測量技術論文

篇1

關鍵詞:測量控制網;陀螺定向;井下礦;礦山測量

井下礦山測量是工程測量領域專業性較強的項目,也是礦產資源開發中不可替代的環節。鑒于其工作環境的特殊性,井下礦山測量擁有自身的特征。在測量工作中,測量控制網中的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就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數據。這項測繪理論在國內外也擁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我國的井下礦山測量從早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就有了較快的發展并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現階段,高新技術的普級和運用為井下礦山測量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操作方式。然而,在井下測量中,基礎的測繪工作組成環節仍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1. 井下礦山測量的基本闡述

井下礦山測量的工作環境多處于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礦區,我國的礦藏資源地理分部極為廣闊,且極不均衡,部分礦藏開發區所處的地理環境較為復雜,給礦山測繪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難度。綜合種種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礦山測量的作業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工藝方法。在井下礦山測量中,通常會遇見無法通視的情形,在更為復雜的環境下,照相也較難有效開展。同時,在儀器設備的使用上,也會出現電磁波傳導困難的狀況,而陀螺經緯儀在井下定位中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現階段,電子激光經緯儀的運用,在斜井施工測量管理和繪圖上,不僅有效的提高了速率,還大幅的降低了操作員的勞動強度。當前,地面遙感技術及現代新測繪設備的運用,讓井下礦山測量逐步的擺脫了原始的操作方式,不僅更為節省人力和時間,還大大的提高了測繪的精確性。然而,由于某些測量技術,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難以大面積推廣,在使用上仍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

井下礦山測繪工作,務必全部遵循我國《測繪法》的規定,即測繪工作人員必須擁有專業的證書,相關的督導和行業主管部門也務必擁有規定以上的資質。當前,根據各個礦山屬性的不同,礦山測繪的成果大都是處于“自享”的狀態。

2.井下礦山測量控制網的設計

井下礦山測量控制網的主要設計任務,就是保持導線的最遠點精度,能使導線的陀螺定向邊數計算誤差在控制范圍內。計算陀螺定向邊數,是在可靠性為0.997的條件下進行的,也可理解為是在置信概率或者置信水平為0.997的條件下進行計算的。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前蘇聯的礦山測量技術規程就對精度做出了規定,要確保將巷道平面的精度。在我國的礦山測量控制網的設計中,針對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并沒有考慮到系統本身的極端誤差。所使用的計算方法會用控制網本身的定向誤差,導致點位誤差。據實踐總結,有時候這個誤差 值較大,并可能對導線網的總的點位誤差帶來較大的影響。

井下礦山測量控制網中,任意的陀螺定向邊,其方位角的誤差計算方式將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其中,陀螺經緯儀改正數的起始邊坐標方位角會存在誤差,這個誤差值會影響最后的總體結果;另外,地面陀螺方位角也會存在誤差;最后是井下定邊陀螺方位角的誤差。這三個方位角的誤差值的平方和,進行開方計算,就得到了整體的系統誤差。在測量計算的過程中,前兩個因素是陀螺經緯儀改正數的誤差,因起始邊坐標方位角的誤差可能很小,大約在正負2″到正負5″之間,所以可以忽略。測繪期間,陀螺經緯儀的改正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要最終確定這一誤差便需要長期的觀測。

3.井下礦山測量控制網中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

3.1 消除陀螺定向邊數計算誤差的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在已知的起始邊上進行長期的重復觀測,確定改正數,在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后分別觀測五次左右,取其平均值;第二種方法是在測繪開始之前觀測兩次,并在井下確定3、4條定邊,再觀測兩次,一共進行4次觀測,取其平均值;第三種方式是在開始之前,進行10天以上的觀測,確定改正數,然后在每天的井下定向觀測之后再確定一次改正數,將觀測期間的所有陀螺定向邊數的觀測值求其平均數。第三種方式是一種非常復雜且工作量繁重的方法,且對時間的敏感度較差,使用的范圍較小。

三種消除誤差的方式各有其使用的范圍,并各有特點。第一種方式獲得的誤差值較大,第二種方法獲得的誤差值最大,第三種方法的誤差值最低。在計算陀螺定向邊數的時候,第一種方式是最可取的。它不僅能夠消除定向誤差對測量控制網各部分相互位置的影響,還能解決巷道貫通的問題,其運用范圍較為廣泛,是一種可以推廣使用的方法。

3.2 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

我們在第一種方式下,分析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

首先,控制網的點位誤差通過定向誤差計算而來,它與待定點的導線長度成正比。

在陀螺經緯儀定向邊分段的過程中,導線點位的總誤差通過長期的實踐觀測可以獲得。

其中,定向誤差所引起的導線點的點位誤差( )、邊長丈量時偶然誤差的影響系數(μ)及系統誤差系數(λ)、水平角測角誤差( )、導線邊數(n)和杯陀螺經緯儀分成的段數(k),都將影響經緯儀導線點位的總誤差( )。

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計算陀螺定向邊數的時候,可利用反映分段長度變化與到點長度和點位誤差關系的曲線圖,來簡單迅速的確定定向邊數。陀螺經緯儀定向邊的邊數就是如此確定的。在定向誤差為正負10″和正負15″之間,繪制出分段長度與導線長度和最遠點誤差的關系圖。我們通過圖可以觀測到,根據確定的導線距離和最遠點的誤差,只要誤差能控制在曲線2、3之間或者3、4之間,便可以獲得導線分段的必要長度,并進一步求得陀螺定向邊的邊數。

一般情況下,礦山井下控制網的設計過程中,井底的車場起點到導線終點的總長度,關系著未來較長時間的礦藏采挖工作,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根據第一種控制網的設計方式完成,即可保證測繪工作的可靠性。若是控制網有多個部分,陀螺定向邊數將取各個單獨部分的數值總和。井下礦山的陀螺定向邊數的計算誤差應在正負10″和正負15″之間,這也是工程測量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

長期的實踐和分析也表明,在井下礦山測量控制網的設計工作中,可靠性在大于等于0.997的范圍內,井田的兩翼可以長達7公里,若是希望兩翼更長,則需要采用控制網的輔助歸心,且不宜設計分段長度小于500米的控制網。根據井下礦山的測量控制網的最遠點誤差和控制網的可靠性,每個導線的長度和繪制的曲線圖均可以確定陀螺定向邊數。

參考文獻:

[1] 張思華,宋淑光,孫允峰. 井下測量中常見問題及預防措施[A]. 全國礦山測量新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 2009.

篇2

關鍵詞 礦山;測量;數據處理

中圖分類號TD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33-0248-01

1概述

我國是一個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煤、鎢、錫、鐵及以稀有元素礦物的儲量都居世界前列。因此,我國有大量的礦山在進行生產。礦山生產也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國的大量礦山并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礦山地理信息系統,這給礦區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困難,為了解決好日后礦山的可持續發展、礦區環境的改善及礦山安全的防范,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礦山地理信息系統。

2 礦山測量技術淺析

由于井下測量的特殊性,先進的一些測量儀器如GPS等不能應用于井下測量,而且很多礦山單位也都未配備全站儀,所以經緯儀仍然是井下測量的主要工具。

2.1井下角度測量

井下測角一般用測回法測量角度p時,在C點安裝經緯儀,正平對中,在后視點A前視點B懸掛垂球線作為站標,并用礦燈蒙上白紙照明垂球線。

測回法的步驟如下:1)正鏡瞄準后視點A,使水平讀盤大致對于00,讀取水平讀盤讀a1,并使十字絲的水平中絲照準垂球線上的標志,使豎盤指標水準器的氣泡居中后,讀取豎盤數Ln;2)正鏡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照準前視點B,讀取水平讀盤讀數b1和豎盤讀數LB;3)倒鏡后逆時針旋轉照準部,照準前視點B,讀取水平讀盤讀數場和豎盤讀數RB ;4)倒鏡逆時針旋轉照準部,照準后視點A,讀取水平讀盤讀數a2和豎盤讀數RA;5)最后計算一測回所測水平角為:

豎直角δ的計算公式隨經緯儀豎盤刻劃方法的不同而異。若豎盤以全圓順時針方向注記,且當望遠鏡水平時豎盤讀數為900(正鏡)和2700(倒鏡),則豎直角s的計算公式為:

2.2井下邊長測量

井下多采用懸空丈量邊長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在前、后所掛垂球線上用大頭針作出標志,作為測量傾角時經緯儀望遠鏡十字絲水平中絲瞄準的目標和鋼尺量邊時的端點。丈量邊長時,鋼尺一端刻劃對準經緯儀的鏡上中心,另一端用拉力計施加在鋼尺比長時的標準拉力,并對準垂球線上的大頭針出在鋼尺上的讀數,要估讀到毫米,每尺段以不同起點讀數三次。并且導線邊長必須往返丈量。

2.3井下高程測量

井下高程測量主要是測出各相鄰測點間的高差。施測時水準儀置于二尺點之間,使前、后視距離大致相等,這樣可以消除由于水準管軸與水準軸不平行所產生的誤差。在計算兩點間的高差時,與地面水準測量一樣,用后視讀數a減去前視讀數b,即

h=a-b

當測點在頂板上時,只要在頂板測點的水準尺讀數前冠以負號即可。

2.4礦山聯系測量

礦山聯系測量主要采用連接三角形法。由于不能在垂球線A. B點安設儀器,因此選定井上下的連接點C與C’,從而在井上下形成了以AB為公用邊的三角形ABC和ABC’,一般把這樣的三角形稱為連接三角形。當已知點D點的坐標以及DE邊的方位角和地面三角形各內角及邊長時,便可按導線測量計算法,算出A. B在地面坐標系統中的坐標及其連線的方位角。同樣,己知A,B的坐標及其連線的方位角和井下三角形各要素時,再測定連接角s’,就能計算出井下導線起始邊D’E’的方位角及D’點的坐標。

3 測量數據處理以及三維數據的選擇

測量數據或觀測數據是指用一定的儀器、工具、傳感器或其他手段獲取的反映地球與其他實體的空間分布有關信息的數據。觀測數據可以是直接測量的結果,也可以是經過某種變換后的結果。任何觀測數據總是包含信息和干擾兩部分,采集數據就是為了獲取有用的信息。干擾也成為誤差,是除了信息以外的部分,為此,就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平差處理。為了記錄和保存這些數據,更為了方便實用,就必須設計相關的數據平差計算系統。

將常見的數據處理歸納起來列表顯示。當然,這些平差的基礎是條件平差和間接平差。

4結論

本文重點研究了礦山測量數據的處理方法,對礦山測量的施測做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和介紹了測量數據處理的方法,并根據測量數據平差計算的特點,給出了平差計算的教據結構,并建立了數學模型。礦山測量數據計算機處理和三維巷道模型構建及其可視化是數字礦山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張國良,朱家飪,顧和和.礦山測量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4-75.

[2]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平差學科組.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關鍵詞】煤礦;測量;方法;原理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軟件工程的快速發展,測繪專業領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煤礦測量已由傳統的經緯儀、水準儀、光電測距儀、平板儀及手工記錄計算的方法,逐步轉變全站儀、電子水準儀、GPS等先進的現代儀器,為測繪行業帶來了質的突變。雖然先進的儀器使得測繪工作者更為方便、高效,但我們必須全面了解測量方法的相關原理,才能更好的為現代煤礦測量工作服務[1,2]。

1 煤礦測量方法

煤礦測量,主要依托全站儀,因此全站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極坐標法、小角度法、前方交會法、后方交會法等。下面根據本人工作經歷,具體對各自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1.1 極坐標法

根據極坐標的原理,以2個已知點建立坐標軸,并以其中1個點為極點作為極坐標系,測定觀測點到極點之間的距離,測定觀測點與極點連線和兩個已知點連線夾角的方法。如圖1所示:

假設,需測定某點C坐標,首先必須先計算已知點A、B的方位角:

采用全站儀進行極坐標測量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在測站點A點安置全站儀,對中整平,然后開機,首先要對儀器進行相關參數設置,主要有溫度、氣壓、濕度、棱鏡常數、對比度等:緊接在程序中選擇測量模式為“放樣”。

(2)首先輸入已知點A的點號,測站點儀器高度,以及A點的三維坐標坐標,并照準后視點B點,輸入A點到B點的方位角,或者是輸入后視點B點的已知坐標,然后照準B點,讀出數據,作為檢核,使測出的數據與設計數據差距很小[3]。

(3)輸入待測點的坐標,然后在儀器上顯示出當前視線方向與待定方向之間的水平夾角,當該夾角接近0度時,轉動水平微動螺旋使夾角為0°。

(4)指揮將棱鏡立于視線方向上,按“測設”鍵,全站儀即測量出測站至棱鏡的水平距離,并計算出該距離與設計距離的差值,在儀器上顯示出來。

(5)儀器操作員根據計算的距離偏差指揮持鏡員,持鏡員按照此距離靠近或遠離儀器,直到偏差量滿足要求時,并在地面上打入帶有小鐵釘的木樁。

(6)木樁固定后,將棱鏡架設在木樁頂板的小鐵釘上,儀器操作人員回到常規測量界面,測定出該點坐標。

該方法在礦山地下工程測量比較常用,且該方法比較靈活,限制條件比較少,適合長距離傳遞。

1.2 小角度法

由于礦山地下開采,形成了采空區,由于采空區上方巖層長期下沉,導致地表沉陷,使得地表產生沉陷、曲率變形、水平位移、傾斜變形等,嚴重影響了礦區人民的安全狀況。因此我們必須對礦區地區地表進行監控,及時了解該處地表變形情況,其中除了我們進行常規的沉降測量外,還需對水平位移變形情況進行觀測,由于礦山在監測設計時,主要是沿著開采區走向與傾斜斷面進行布設監測點,因此小角法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

小角度法是將儀器安置于穩定點,測定視準線位移點間的微小夾角和水平距離。如圖2,利用全站儀精確測出基準線與置鏡點到觀測點視線之間的微小角度,并按式(4)計算偏離值:

小角度法觀測時,要盡量將觀測墩埋設在兩端基點的連線上,使觀測角度微小,以減小正弦函數泰勒級數展開的舍入誤差。

1.3 前方交會法

前方交會就是利用已知坐標條件求出未知點的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在煤礦測量中,由于煤礦地質地貌條件復雜,因此往往致使測站點無法與前方測點通視,經常需要用前方交會的方法來預計待測點坐標和待測邊邊長。

因此,必須選擇遠離變形區且穩固的目標作為定向點,測站點與定向點的距離要求大于交會邊的長度,觀測點埋設在能進行多個方向觀測的位置。前方交會的角度最好滿足30°≤α≤150°,否則觀測出的位移量受測角誤差的影響較大。如圖3,假設對工作基點C進行校核時,可在穩定區埋設2~3個基點,用前方交會法檢定C的穩定性[4,5]。

1.4 后方交會法

在礦山測量作業過程中,特別是在年代較久或廢舊礦區開展工作,經常遇到如下情況:

(1)測區已知控制點相互通視條件差;

(2)在礦區所布設的控制網,因考慮圖形條件、控制范圍、通視等,已知點大多位于較高的山上,攜帶儀器不方便,或有些測點架設儀器很困難。雖然GPS在測繪工作中以得到普遍應用,但由于各作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及林區衛星信號接受等諸多因素。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經常采用全站儀測邊后方交會來測設測站,然后進行工程放樣或測量等工作[6]。

測邊后方交會一般在待定點上架設儀器,在已知點上擺設棱鏡,假設已知點為A(Xa、Yb)、B(Xb、Yb),待定點為P, 通過測量出已知點到待定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Sb.

2 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礦山測量逐步走向自能化。論文結合本人的生產實際情況,主要介紹了現在礦山測量依托全站儀常用的測量方法,在礦山測量生產實際當中,現代礦山測量不僅僅是狹義上的施工放樣,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步發展到了地表監測等,因此極坐標、前方交會、后方交會以及小角度法是最為常用也是最為熟悉的方法,論文通過對這些方法的原理進行了詳細介紹,分析了各自方法的特點,因此在以后工作過程中,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擇優選擇。

【參考文獻】

[1]孫國華,叢培東.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方法今夕談[J].科技信息,2012(09).

[2]張清.論礦山測量中新測繪技術及其特點[J].山西建筑,2012(03).

[3]張維寬,張永勝,孟紅何.全站儀極坐標法測設物探網的一種新方法[J].價值工程,2012(11).

[4]曾慶琦.淺談小型礦山測量方法及其應用[J].北京測繪,2013(03).

篇4

關鍵詞:礦山 井下測量 探討

一、引言

礦山測量工作是指導和監督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為采礦一線服務及平衡生產方面提供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程建設項目增加,內容日趨復雜,對礦山井下測量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提高礦山井下測量工作的技術,增強井下測量技術的免疫性顯得格外重要。礦山包括礦井聯系測量、井下控制測量、井巷施工測量、井巷貫通測量、礦塊施工和采場驗收測量、礦區路線測量、采剝工程測量及礦山移動的觀測等。其中礦山的井下測量是礦山測量的重要部分,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

二、礦山井下測量的特點

煤礦測量工作是煤礦生產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煤礦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煤礦生產建設、改造和編制長遠發展規劃等技術工作的基礎。煤礦井下測量工作的主要工作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地面和井下測量的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為各種不同的井下測量工作提供相關的可靠數據,對于地面系統:要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對地面設施的建設進行相關測量;對于井下系統,在煤礦生產的每一個井下環節,對井下的環節根據國家的規定進行監督;利用測繪資料,解決在煤礦生產中的相關問題,并為煤礦災害的預防、救護提供有關的測繪資料,建立有關地表、巖層和建筑物變形方面的觀測平臺,方便分析礦井表面的地形情況,從而完成礦井表面的地籍測量工作。井下的測量工作,是對井下巷道進行測設、標定,收集信息資料就是要測繪各種煤礦井下相關測量圖,滿足煤礦企業在井下的生產需要;根據礦區的地表狀況,設計和修改各類煤柱,完成井下的各種測目標,分析并解決井下工作的相關問題,并且要參與煤礦企業的長久生產發展的工作制定。

三、礦山井下測量的基本工作

井下測量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巷道施工的據進工程、開拓工程和貫通工程等等。在井巷開拓和采礦工程設計時,在對井下巷道的開挖設計中對巷道的掘進方向、坡度都有明確的規定。巷道施工時的測量工作,就是根據設計要求,將其標定在實地上,其中主要的測量工作就是給出巷道的中線和腰線。中線是巷道在水平面內的方向線,通常標設在巷道頂板上,用于指示巷道的掘進方向。巷道腰線是巷道在豎直面內的方向線,標設在巷道兩幫上,用于控制巷道掘進時的坡度。同一礦井的腰線高于軌面設計高程應為一個定值,例如我公司井下三采區軌道、膠帶、回風巷腰線距底板(軌面) 1.4 m。巷道施工測量是生產礦井的日常測量工作,它是在井下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直接與生產(建設)聯系。所以在施工測量之前,應該認真、仔細審閱設計圖紙,了解巷道的性質和用途,弄清新老巷道的幾何關系,以及設計巷道周圍的地質條件,水、采空區等情況。必要時,應該用解析法或圖解法檢查設計要素;然后才能到現場進行標定。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應及時給出中、腰線,隨時檢查并填繪礦圖。巷道施工測量直接關系著采礦工程的質量,關系到施工人員及礦井的安全,礦山測量人員必須認真、及時、細心地配合施工部門進行工作。

四、井下測量的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4.1 礦山井下測量的環境差,必須做好下井前的準備

礦山井下作業環境差,難度大,必須做好全面的準備:1在風流較大的巷道提前考慮采取擋風措施。我們一般在進行工作時是先關下抽風機。2在測量路線與繁忙的運輸線路重合是要申請時間,以免在測量過程中造成臨時中斷甚至返工或因急躁而出現錯誤。3、有些巷道由于季節原因都會有很大霧氣,對于瞄準目標有很大影響,更影響全站儀測距,經常出現能瞄準目標卻無法測出距離的情況。在這樣的巷道施測時導線應適當縮短導線邊長。如果s短邊長后造成測量精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則要考慮改變測量路線或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一般夏季井下巷道空氣濕度大,較易形成霧氣,秋冬季節巷道較干燥。

4.2 下井前的工具資料要齊全,以避免在作業的過程中影響進度和質量

4.2.1、工具準備

儀器選定后還要對工具包進行檢查,記錄本、筆、鋼尺、垂球、垂子是否齊全。例如平時經過使用經緯儀放線在全站儀時要檢查電池電量。在日常儀器過程中發現2C超限、指標差超限、氣泡不居中等問題應及時檢校。此外還應定期檢查儀器的螺絲、旋鈕是否牢固、可靠,否則一旦下井后在發現腳架不穩又無合手工具,將會相當麻煩。

4.2.2、資料準備

撥門點與測點距離、掛線方向、起算點方位等。要是需要坐標定向掛線的還要檢查起算坐標掛線坐標超全沒有,有無遺漏及錯誤。以上這些雖然都是一些小問題,但是一旦出問題就得上井去取既費工費時又影響施工進度。所以在井下測量工作前由測量小組的每個人根據測量分工清點各自應帶的東西,同一個測量地點盡量使用同一個測量原始記錄本,這樣萬一少帶數據,也可能從記錄本中找出來可用數據,保證測量工作能進行。

4.2.3、井下測點的使用

1、無論前視、后視還是儀器站一定要保證測線可自由下垂,防止出現對點錯誤。2、防止用錯測點:實例在魚兒山坑口實習期間,在深部負125中段測導線點時。由于巷道噴漿把測點覆蓋后,由工人錯誤的寫上。雖然此事未造成后果,但吸取的教訓是一定要嚴格執行規程,在復測檢查角的同時也要認真檢查距離。以便檢核所用導線點得正確與否。同時,每次測量時前視人員應把所用導線點親自指給給儀器觀測者。同樣儀器觀測者把測點指給后視人員。這樣可能避免用錯測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3、觀測、記錄、資料檢校 。由于井下觀測條件較差,觀測線路上人員、礦車多。在觀測時一定不能急躁,讀數要清晰,記錄要規范像一些數字0、6、9及7、1要寫清楚。有些記錄人員習慣在第一鏡位讀完后就提前把第二鏡位的大數提前寫好,認為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殊不知這樣容易產生固定思維,在第一鏡位讀錯后無法發現,從而使這一校核手段失去作用。另外在校對記錄本時也要細心,獨立計算,避免因記錄人員已計算數據的影響。后檢校人員受前檢校人員計算結果的影響產生固定思維也沒有檢查出來。因此在記錄、檢查、計算的過程中測量人員要始終保持高度責任心和嚴、細、實的工作作風。

五、總結

礦山井下測量是礦山地下礦產開采的的重要安全保障,在進行礦山開采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規范,礦山井下測量時執行地下開采的重要基礎保障。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井下測量能夠指導施工隊根據開挖開采圖進行施工,是保證安全開挖和節省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立吾,張國立,林家聰. 生產礦井測量.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

[2] 李正中. 測繪工程管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

[3] 李正中. 貫通導線中加測陀螺邊的幾個問題. 礦山測量,2007

[4] 劉長發.養殖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5。

[5] 趙萍.懸掛羅盤使用方法及其應用現狀[J].化工生產與技術,2006。

[6] 保義,袁霞.測繪新技術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J].黃金,2009。

篇5

【關鍵詞】地質測繪;測繪技術;應用;發展

引言

地質的測繪主要是運用地質相關的理論對工程項目的建設及地質進行精密的觀測和分析,了解對于建筑區各個工程地質的內在條件和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然后按照測繪比和論文的尺寸把它們更好地繪制在圖紙上,并且通過勘測和試驗等編制成工程地質圖,作為工程勘測的首要的資料,供給對于項目各個部門的參考。對于長期的地質測繪它依靠于經緯儀、平板儀、水準儀這三種較為局限的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漸的采用了相對來說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設計的理念。現代的地質繪圖技術主要依賴于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遙感勘測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1、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是巖土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在諸項勘察方法中最先進行。按一般勘察程序,主要是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察階段安排此項工作。但在詳細勘察階段為了對某些專門的地質問題作補充調查,也進行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擬建場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將工程地質條件諸要素采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按照精度要求標繪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并結合勘探、測試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資料,編制成工程地質圖。這一重要的勘察成果可對場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價。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場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質條件要素的空間分布以及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全面綜合的研究,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在測繪地區如果從未進行過相同的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質或水文地質測繪,那就必須進行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如第四紀地質、地貌、斜坡變形破壞等;研究它們的分布、成因、發展演化規律等。所以專門性測繪是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資料的。無論何種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工程的設計、施工服務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

2、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

現代測繪技術作為一門新的信息科學在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諸多領域正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在這里主要介紹現代測繪技術在礦山測量方面、濕地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情況。

2.1礦山測量方面

遙感技術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已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用遙感資料,可獲取礦區實時、動態、綜合的信息源,對礦區環境進行監測,為礦區環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遙感資料用于找礦、礦區地質條件研究、煤層頂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應用,所有這些,都說明遙感技術應用于礦山測量是礦山測量實現其現代任務的重要保證。

2.2濕地方面

利用遙感技術對濕地生物資源的分布、生長狀況及其變化進行估測。利用遙感技術多層次、多時相的動態監測功能獲得及時可靠的數據,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相關數據的實時更新,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可得到濕地的動態變化情況。

2.3水利工程方面

遙感技術能夠實時地對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進行監測,可實時監測洪水災害面積。RS和GIS集成能及早預報洪水淹沒范圍和干旱災情范圍,為防災、抗災提供準確信息。在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后,需對水庫大壩、大型橋梁等進行連續的、精密的監測。現代測繪技術提供了連續、實時的安全運行監控手段。

2.4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從系統角度看,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地理信息系統(GIS)將向著數據標準化(Interoperable GIS)、數據多維化(3D&4D GIS)、系統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統智能化(Cyber GIS)、平臺網絡化(Web GIS)和應用社會化(數字地球DE)的方向發展。Interoperable GIS 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統(Interoperable GIS)是GIS系統集成平臺,它實現在異構環境下多個地理信息的系統或其應用系統之間的互相通信和協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務。Web GIS 基于WWW的地理信息系統(Web GIS)是利用Internet技術在Web上空間信息供用戶瀏覽和使用。Digital Earth 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用數字化手段統一地處理地球問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從而完成數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纜、衛星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則完成海量空章數據的傳輸任務。

3地質測繪技術發展

3.1大地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是地質測繪的基礎,地質礦區布設平面控制的方法,一是在國家一、二等三角控制下進行三、四等三角點的加密,另一是在國家一、二等三角點下不能加密情況下布設獨立的三、四等三角或五秒小三角鎖網作為礦區基本“平面控制.獨立的三角鎖網必須測定鎖網的起算邊長。我單位在上世紀末期引入載波靜態相對定位技術即多臺套GPS接收機結合后處理軟件以來,精密控制測量就不再限制于通視條件、距離條件這些因素,控制測量的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觀,對于相對獨立斷點分布的礦區工程點不再需要長遠距離的測三角鎖從其他地方引入控制點,只需從起算點采用邊點連接跳躍式地可以直接引入到測區,極大地簡化了工作步驟,節省了時間和人力。

3.2地形測量技術。

地形測量的加密圖根控制,傳統的方法是在礦區基本控制點下布設測角圖根線形鎖及測角交會點,現在則采用導線測量、GPSRTK模式,極大地減少工作量,也提高了精度。

地形測量是地質測繪工作重要的任務,長期以來的測圖方法,以大平扳儀測圖,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測圖中仍然是普遍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導地位的已經是全野外數字化測量了,采用全站儀、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儀所不能比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4、結語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整體方向極大地影響著現代測繪科學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現代測繪新理論的概括性增強,測繪新技術的技術綜合程度提高,各專業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測繪學與其它門類科學的聯系增強加大,測繪學吸收和移植其它學科成果的速度加快,這種學科內外的綜合化發展,將使現代測繪學不斷開拓出新的領域。測繪將成為構建“數字地球”、“數字中國”的主力軍。

5、參考文獻:

[1]曹幼元,賀躍光. PDA GPS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J].測繪技術裝備,2005,(4).

[2]魏建華,張展,許月光.工程地質測繪中的幾個研究對象[J].黑龍江水利科技,1999,(4).

篇6

關鍵詞 : 礦井測量特點;常見問題;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TD163文獻標識碼: A

Analysi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problems of mine surveying

Zhang Delin

Qinghai SaishitangCopper Industry Co., Ltd., Qinghai Xinghai, 813300

Abstract :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s,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mines, mine surveying must be required to provide timely, accurately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timely information for mine design. This article briefly made analysi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downhole measurement, and how to solve the similar problems in the future etc.

The keyword : mine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Common problems; The solution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礦山的建設和安全生產尤為重要,礦井測量是不可忽視的。它是開發礦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工作。要求工作認真細致,提供的數據、圖紙及時、準確、齊全、清晰、統一。

2.礦井測量的特點

礦井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和方法與地面測量相同,由于礦井測量的環境與地面不同,所以礦井測量有如下特點:

(1) 測量環境的不同。

在巷道測量中,井下潮濕、黑暗、空氣透視度低;空間狹小設備多,車輛與人員來往頻繁,巷道內又有各種管線障礙,所以無論測角或是量邊,都給測量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往往需要采用特殊的儀器或方法。必須注意安全,愛護儀器工具。

(2) 測量對象的不同。

礦井測量的對象是井下各種巷道、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工程,這些對象的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為了確定平面位置將其及時、準確、完整地反映在礦圖上,礦井測量就必須貫穿于工程的始終,為生產提供數據與圖紙資料。

(3) 井下礦圖的精度不均勻。

由于井下測量中誤差積累較快,離起始邊越遠,其精度越差。

(4) 考慮精度的出發點不同。

生產礦井測量應以滿足采礦工程要求為原則,選用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

(5) 井下測量的方式不同。

主要是導線測量,導線的布設形式一般有閉合導線、附合導線和支導線三種,但井下巷道施工測量中,一般以支導線為主,當巷道貫通以后,進行聯測時才可以布設閉合導線或附合導線。

(6)測量程序不同。

井下測量必須適應采掘工程的特點,一般從高級點起,先測設次級的導線進行控制、測圖,而后測設基本控制導線進行檢查,在巷道貫通后形成閉(附)合導線這種分段測量的特點,要求測量人員必須及時、嚴謹準確。

3.井下測量時出現的問題

3.1測量儀器的校正及使用管理

測量儀器的按期校正,以保證檢驗、測量儀器的正確性,確保產品質量。 掌握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并且,要明白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于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于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于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于可變動誤差來源)。儀器下井前應檢查儀器箱的背帶、提手、搭扣是否牢固,鎖扣是否鎖好,三腳架各部件螺絲有無松動損壞,否則應加工修理。井下測量時物鏡、目鏡、讀書窗上的灰塵、水汽、油污等應用物鏡紙或絨布輕輕擦凈,不能用手、工作服等硬東西擦鏡頭。為了減少儀器的誤差,在井下攜帶儀器行走時,注意巷道兩幫和機電設備,不可以攜帶儀器奔跑,坐車等,由于,劇烈的震動會對儀器的內部結構產生影響。儀器操作用力要輕,制動螺絲不要擰的太緊,微動螺絲的旋轉速度要均勻。

3.2井下所需要的工具準備

測量人員往往到了工作地點才發現沒有帶齊工具或者放線所需要的數據沒有抄全等。所準備的工具有:全站儀、腳架、對講機、棱鏡、噴漆、細線繩、鋼尺、釘子、錘子、測距儀、記錄本、電池等等,雖然這都是一些小問題,但是,再準備齊,就得上井去取,既費工費時又影響了施工單位的施工。

有一次,要去3250中段放線的時候,把數據抄在了一張紙上到地點的時候發現沒有帶坐標紙, 沒辦法又回去重新抄坐標了,回來半個小時浪費了,這樣很影響施工。還有忘記帶鋼卷尺,儀器高無法量取,耽誤了當天的工作,造成無法施工。

3.3 下井前對圖紙的不認真審核

測量人員由于為了盡快完成工作,不認真仔細審核設計圖紙,量錯圖上距離、方位等導致與實際設計不符,造成損失過大。測量人員在審核圖紙時,沒有認真審核,本來設計方位為233°,設計者粗心大意寫為53°,測量的沒有檢查出來,就施工了,可想而知,對工程的施工影響有多大。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明白意思了再去工作。還好施工方及時的提出來,更改了方位,避免了損失。

3.4井下測量時錯用導線點

由于前視人員、后視人員、儀器操作人員不細心用錯了導線點,造成測量數據錯誤。

井下測量點很多,要是看不清那個是哪個的話,就會用錯點。在井下工作的時候,要細心,看清楚那個是導線點那個是中心點。低等級導線測量過程中,有時存在著一段巷道附近有2個測點或多個測點,在導線延伸測量時工作人員不細心就會錯用導線點。如果不能及時的發現測點用錯會造成按設計方位標定的巷道中線方向發生錯誤,嚴重者會造成貫通安全責任事故,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3.5標高的測設

施工人員為了趕進尺在施工過程中不嚴格按照中腰線施工。

如在3400中段18線聯絡巷透20線時,測量人員定的腰線為腰線點前3m,為變坡位置,變坡后即能達到所規定的高程。但施工隊在執行

的過程中用坡度規直接在腰線位置開始變坡,導致到位后高程比實際預測高程高了,出現高程控制的錯誤。幸虧發現的及時,避免了事故發生,但也給施工造成了不便,耽誤了施工進度。

3.6 井下測量的數據記錄不完整

在井下測量作業時,遇到生產單位急需運料或放炮要撤人等條件時,測量人員為盡快完成測量任務,容易急躁,忙亂,從而導致測量數據記錄不完整。上井后導致內業工作無法計算和成圖,導致重測,不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影響生產。

4 . 針對井下測量出現問題所采取的措施為了避免礦井測量工作的各種失誤對

井下工程造成的影響及嚴重的后果,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測量儀器的維護,對于測量工作者來說,猶如戰士的武器,要用它去完成各種任務,為礦山生產服務。因此,我們要經常的予以保養和維護,使儀器經常處在完好狀態,充分發揮作業能力并延長使用壽命。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一)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二)提高自身的

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三)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

(2) 熟悉施工圖紙和資料,認真審核圖紙。對原有的已知點、數據、圖紙等資料,檢查核對。

(3)每次測量時,都要把測點周圍的無用的線繩標記處理掉,并把沒用的點號及時擦掉,把使用的點號標記清楚并且掛上線繩,特別要區分好導線點和中心點,以防以后用錯測點。在巷道開口時,一定要把開口所用導線點測兩遍,且檢查水平角時一定要將前后視距離重測一下,以便校核所用導線點正確與否。同時,每次測量時前視人員應把所用的導線點親自指給儀器觀測者。同樣,儀器觀測者把測點指給后視人員。這樣,可以避免用錯測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測量人員一定要積極與個中段隊長聯系,并經常深入現場檢查中腰線的使用情況,確保工人能嚴格按照標定的中腰線施工。

(5)測量記錄要求規范化。所有測量必須有正式的記錄簿,測量記錄、計算成果書和圖表必須符合《測規》要求標準,記錄清楚,符號數據準確,并應復核和檢算,不得亂涂亂寫或用計算器在現場現算現用不作記錄。不準在測量記錄本中演算草式。不準隨意撕毀測量記錄簿。

5.結論

測量技術是一門具有自身專業體系,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前沿科學。礦山測量是礦山企業生產的基礎工作,它是在礦山生產過程中進行深入細致的測量工作,保證生產掘進的正常進行。礦山測量也是比較細致的工作,測量必須嚴格,數據要準確,嚴禁估算和弄虛作假。測量的數據是指導礦山生產的重點,相反測量的失誤會給礦山生產帶來重大損失。因而測量人員責任重大,測量工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井下工人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所以要求測量人員在井下施測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YSJ415-1993有色金屬礦山井巷工程測量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要做到工作認真仔細,提供的數據、圖紙及時、準確、齊全、清晰、統一。為了保證今后的質量問題,首先,提高測量人員的日常業務學習和專業技術水平。其次,測量人員在井下多練習儀器的整平、對中、讀數等方法。再次,認真記錄數據,計算坐標等等。發現問題及時更改。以上的這些問題都引起了測量小組的注意,并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大家避免了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測量小組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相互學習,逐漸改進了工作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使測量工作省時省力,測量結果可靠。為礦山今后的工作提供寶貴的資料。在工作中逐步學習、完善操作規程,才能更好的為生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國良. 礦山測量學. 徐州:中國礦大出版社,2001.

[2] 煤礦測量. 山東礦業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合編 .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77.

[3] YSJ 415-93 .有色金屬礦山井巷工程測量規程. 北京:中國北京計劃出版社,1994.

[4] 測量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測量學》編寫組.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1.

篇7

關鍵詞:RTK;坡頂線;坡底線;平面線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 of RTK technology in open pit mining and field measurement of acceptance,and analyzed the precision on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RTK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uitive and fast, real-time strong point error not accumulated, greatl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of surveyor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results of mapping quality.

Key words: RTK; Poding line; slope of the bottom line; plane line

中圖分類號:TD17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20-02

0前言

露天礦采剝場驗收測量的主要任務是:1)及時、全面地測量采剝進度并繪制成圖。2)按區域、階段平盤、工程項目、電鏟號等計算實際采剝工程量。3)在驗收測量圖紙上量取實際工程技術指標,如工作線長度,階段平盤寬度、采剝進度、采寬、采高、工作幫坡度、設計高程等。

這三項任務的重點是“繪圖”,即繪制采剝工程平(斷)面圖。有了這些圖,就能完成第(2)、第(3)項任務。同時圖的精度好壞直接影響第(2)、第(3)項任務的完成的好壞。因此,搞好采剝場驗收測量是露天礦開采的重中之重。

當前,露天礦的驗收測量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阜新露天礦采用經緯儀和光電測距儀的聯合進行驗收測量;神華準格爾能源黑代溝露天礦采用全站儀進行驗收測量;山西平朔煤礦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進行驗收測量;霍林河煤礦采用RTK進行驗收測量。

現在,GPS測量技術己被絕大多數測量單位所采用。在礦區地質測繪中,采用GPS靜態測量技術施測首級控制,采用實時動態測量技術(Real Time Kinematic,簡稱RTK)施測圖根點和地形點,無線電干擾源少,精度高,速度快,不受通視條件限制,作業人員勞動強度降低,效率大大提高.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露天礦采剝場驗收測量概述

露天礦在剝離、采礦工作中,必須及時地測量采、剝工作面的位置,驗收采剝工作面規格質量,計算巖土的剝離量和礦物的采出量。這些測量工作,統稱采剝場驗收測量。

圖1-1采剝場平面圖

Fig5-1A stripping Plans

圖1-1B采剝場剖面圖

Fig1-1B stripping market profiles

1.1采剝場驗收測量主要對象

采剝階段的段肩、段腳、平盤(或稱工作面)是采剝場驗收測量主要對象(如圖1所示)。

圖1-2工作面剖面圖

Fig1-2 Face profile

這些對象都是空間直線和平面,要將它們反映到圖紙上,需要按一定密度采集碎部點,特征位置必須采集。

1碎部點分類

(1)坡頂點反映采場階段段肩的點位稱坡頂點。

(2)坡底點反映采場階段段腳的點位稱坡底點。

(3)平面點:反映采場平盤表面現狀的點位稱平面點。

(4)地質點:反映地質構造及煤巖交界線的點位稱地質點。

(5)機械位置點:反映驗收時主要機械所處位置的點稱機械位置點。

2反映主要對象的點和線

(1)坡頂線:同階段的坡頂點順次連成的線稱坡頂線。

(2)坡底線:同階段的坡底點順次連成的線稱坡底線。

(3)平面線:同平盤的平面點按一走的走向連成的線稱平面線。

(4)尖點同階段中坡頂線與坡底線交點稱尖點。

(5)并掌點:不同階段的坡頂線與坡底線交點稱并掌點。

上面的點和線的作用與地形圖中碎步點和等高線作用一樣,將采剝場現狀按一定精度用圖的形式反映出來。它們是采剝場驗收測量平面圖主要要素。

2采剝場驗收測量平面圖

外業采集的碎步點展繪到圖上后,按其性質連線,采場各階段坡頂點、坡底點、平面點、地質點、坡頂線、坡底線、平面線、等高線機械位置點等要素的集合,經編輯分幅整飾形成采剝場驗收測量平面圖(如圖3所示)。

圖1-3霍林河金山礦某采場驗收測量平面圖

Figure 1-3 Chinshan Huolinhe stope ore acceptance of a measurement plan

3碎部點的測量

用RTK進行地形測圖碎部測量可以不進行圖根控制而直接根據分布在測區的一些基點進行各碎部點的測量。安置好基準站并輸入必要已知數據(基點坐標、參考點坐標等)后即可進行碎部測量。

3.1作業依據和設備

1作業依據

作業依據主要:(1)有國家測繪局1992年6月8日《全球定位系統(CPS)測量規范》,(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1989年1月制定《煤礦測量規程》, (3)項目合同書中有關的特殊要求。

2采用的儀器設備

采用的儀器設備有:美國天寶儀器公司生產的Trimb1e5700RTK基準站雙頻接收機1臺,Trimb1e5700RTK流動雙頻接收機2臺,繪圖軟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與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公司聯合開發)一套,臺式電腦1臺及相關通訊設備GPS接收機在作業前均通過檢測,性能和精度均達到技術要求。

3.2外業數據采集

1基準站架設

基準站架設在便于安置接受設備,視野開闊,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和高

壓輸電線路,附近不得有強烈十擾接受衛星信號的物體等部位。還要考慮基準站電臺的功率和覆蓋能力,盡量布設在相對較高的位置,以獲得最大的數據通訊有效半徑。

2基準站設置

在己知點上架設好GPS接收機和天線,連好連接線,打開接收機,輸入基準站的WGS- 84系坐標或北京54系坐標及天線高。待電臺指示燈顯示發射通訊信號,流動站即可工作。基準站接收機接收到衛星信號后,有衛星星歷和測站己知坐標計算出測站至衛星的距離p真距,用觀測量p偽距與計算值比較,得到偽距差分改正數 偽距差分改正數和載波相位測量數據,經數據傳輸發射電臺發送給流動站,一個基準站提供的差分改正數可供數個流動站使用。

3流動站工作

通過手簿建立項目,對流動站參數進行設置,該參數必須與基準站及電臺相匹配,然后用至少4個己知點坐標進行點校正。流動站在接收到GPS衛星信號同時,也接收到基準站數據通訊電臺發來偽距差分改正,數和載波相位測量數據,這個過程所需時間一分鐘左右,流動站只要接收到5顆衛星和基準站信息,即可在短時間內獲取所測點位三維坐標。

4經點校正工作

流動站接收機可以實時得到所測點在當地坐標系下三維坐標。測量人員在能反映采剝場驗收測量主要對象的點(點間隔25m )上立測桿,輸入點編碼,保存數據,一個點位數據就采集完畢。

4驗收量計算

驗收量(采剝工程量)計算,可采用垂直斷面法或水平斷面法。下面具體介紹水平斷面法算量。

圖5-1為水平斷面法計算驗收量的示意圖,A1B1C1D1和A2B2C2D2分別為上期末和本期末的采剝終止線。設上平盤A1A2B1B2和下平盤C1C2D2D1的面積分別為和,上下平盤之間的平均高差為。則該采剝體的體積為:

式中,、可用求積儀根據平面圖求得,應根據平盤上各測點的平均高程求得。驗收量即可求得。

圖5-1為水平斷面法

Fig5-1 for the level of cross-section

method

5 RTK內業處理

5.1RTK數據下載

將外業采集數據通過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軟件導入計算機。為了實現RTK坐標數據與繪圖軟件展點數據格式統一,進行如下處理:

1)應用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軟件進行輸出數據格式自定義,具體格式是“點號,代碼,東坐標,北坐標,高程”。

2)用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軟件實現與RTK測量手薄連接,把數據下載到計算機。

3)進行數據輸出,通過編輯將數據存為*. dat格式(繪圖軟件要求格式),實現RTK數據和繪圖軟件數據格式統一,為內業成圖做好準備。

5.2繪制算量平面圖

用繪圖軟件打開上月算量平面圖,啟用展點命令,將上述數據文件的點位展到圖上,連線、編輯成圖,完成平面圖繪制。

圖5-2霍林河金山礦5月算量平面圖

Fig5-2ChinshanHuolinhe Quantity mine plan in May

啟用“選擇采區邊界多邊形”命令,從算量平面圖上選擇一個范圍線,作為剖面的范圍,即實際算量范圍。

啟用“作剖面線”命令,在算量平面圖上,建立相應間隔剖面線,并形成本月與上月在該剖面線上的疊加剖面,經編輯后,自動計算出該剖面兩月間的面積。

啟用“計算采區煤巖量”命令,自動計算剝離量。

6精度分析

《煤礦測量規程》規定在相鄰兩測站上進行經緯儀視距測量時,必須有1―2個測量校核點。兩測站上測得同一校核點的點位偏差,在圖上不得大于士1.5mm,按1: 500比例尺算量平面圖換算成實地點位誤差為75cm;高程之差不得大于士0.3m。RTK測點的點位中誤差為士1.5cm―士2 cm,高程中誤差士3cm,大大滿足露天礦采剝場驗收測量要求。RTK測點的點位中誤差是相對露天礦首級控制點誤差傳遞較小。RTK技術不需通視條件,可以由首級控制點直接到碎部點測量,擯棄傳統的逐級控制原則,降低誤差累積傳遞。

7結論

通過利用RTK技術對露天礦采剝場驗收測量實踐,得出如下結論:

1作業效率高

流動站在每個碎部上的觀測時間僅5s左右,一般條件下,一臺流動站一個工作日可以采集250―300個數據。用傳統的測圖方法擊要20―30天的工作,用RTK技術僅用5天時間就可完成。

2人員少

RTK流動站僅需一人操作,基準站在設置好后自動運行,無需人員中間操作,緩解當前測量技術人員短缺局面。

3測量精度高

測量精度達到厘米級,完全滿足露天礦采剝場驗收測量要求,傳統方法無法與之匹配。

4點位精度分布較均勻

每個點的誤差均為隨機產生,不會像傳統測量一樣產生誤差積累,成果可靠。

5節省費用

用RTK技術進行測量,不需要布設工作控制點甚至首級控制點也不需太多,原先礦坑外沿至少有5―8個首級控制點(點位上需架設鋼標),現有2--3個首級控制點足夠,還不需要架設鋼標,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參考文獻

[1] 李天和,關宗江,謝世杰RTK概論地礦測繪[J].2003,19(2)

[2] 丁文利,王懷念,黃良動態GPS(RTK)測量的精度分析地礦測繪[C].2004,20(2)

[3] 林和忠RTK技術的誤差分析和處理北京測繪[M].2005.4

[4] 李青岳,陳永奇.工程測量學[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5] 周立吾,張國良,林家聰.礦山測量學(第一分冊):生產礦井測量[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7.

[6] 張國良,朱家鈺,顧和和. 礦山測量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7] 呂秀建,胡維凱,溫善亞GPSRTK在數字測圖中的應用[C]地礦測繪.2005.1

[8] 王國祥,梅熙; GPS 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J];四川測繪; 2001年04期; 22-23+27

[9] 田佩俊,陳漢華. 礦山測量學(第二分冊):礦區建設施工測量[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8.

[10]Spatial analysis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國際礦山測量大會第12次會議論文,中國阜新,2004.9,SCI收錄

[11]LemmonT.R.TheinfluenceofthenumberofsatellitesontheRTKGPSpositionsAustalianSurveyor.1999,6

篇8

關鍵詞:數字礦山;測繪;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1-0034-02

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并還將進一步發展。中國礦業面向未來尋求可持續發展,必須走“數字礦山”之路才能使傳統的礦山企業在采礦工藝、生產管理、組織結構、工程決策等方面有大的調整,進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生存空間[1]。目前,礦業類院校測繪工程專業礦山測量方向在“數字礦山”技術方面的培養還非常滯后,人才培養主要是以“傳統測量技術”和“3S技術”(GPS,GIS,R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兩大能力模塊進行培養,但尚沒有建立起“數字礦山”相關概念,也就更無從談起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承擔起構建和維護“數字礦山”這個重要使命了[2-3]。這已經凸顯出目前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測繪工程專業如何制定培養方案、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以適應我國現今對測繪人才需要顯得尤為重要。

一、測繪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建設思路

第一,以對學生進行測繪工程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為根本;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數字測圖、測量平差、大地測量、空間定位技術、攝影測量、遙感、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第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使學生掌握基礎測繪、工程測量、礦山測量、變形監測、地籍測量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攝影測量、遙感圖像處理的理論和方法;掌握地圖編制和地理信息管理、應用的理論和方法;熟悉測繪行業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第三,提升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基于常規測繪和“3S”技術進行控制網的建立、數字化成圖、各種工程施工測量及變形監測,具有專題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及設計的基本能力。

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測繪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將創新教育融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6],突出黑龍江科技大學“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的三大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頭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貫穿大工程,重點落實大實踐教育理念,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使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徑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黑龍江科技大學學分制課程體系的統一要求,構建了自主立交式學分制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按照性質分為公共必修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公共選修課程,按照課程類別分思想政治與健康教育平臺、公共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素質拓展與創新教育平臺,學生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等方面的要求,完成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修滿各模塊標準學分,共修滿185學分后,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合格,方準予畢業。在課程當中核心課程有:“測繪學基礎”、“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基礎”、“攝影測量原理”、“GNSS原理及應用”、“遙感原理與應用”、“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工程測量學”等。

實踐教學環節有:“綜合實驗”、“數字測圖實習”、“大地測量實習”、“GNSS實習”、“地籍測量實習”、“3S技術綜合實習”、“工程測量綜合實習”、“工程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二)課程體系的特點

1.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道德素質教育,重視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協調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2.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比例適宜。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約為3:1,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拓寬知識面和培養能力,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測繪人才。

3.注重夯實理論知識,突出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開設了大量以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為目標的理論課程。重視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開設了大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課程。加大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4.課程國際化增強。在課程設置上,開設了“英語”、“專業英語”及5門雙語課程,一是培養了學生的外語能力,二是培養了學生國際化的理念、教學思想。

5.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大一進入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探索;大二進行中期研究性學習;大三進行各級創新實驗,培養創新能力;大四進行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6.強化“數字礦山”人才培養。為了適應“數字礦山”人才培養需求,深入“數字礦山”高新企業龍軟公司、數字礦山實驗室和構建“數字礦山”的現場企業進行兩方面內容的調研:一是“數字礦山”方向人才實際需求和技術要求;二是深入了解“數字礦山”建設技術流程和關鍵技術。有針對性地開設“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GNSS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攝影測量原理”、“遙感原理與應用”、“測量程序設計”、“CAD及測繪制圖”、“數據庫在測繪中的應用”、“數字礦山關鍵技術變形觀測與數據處理”、“開采沉陷與綜合治理、“數字礦山實用技術”、“數字攝影測量”、“數字地面模型原理”、“GIS工程設計”、“網絡地理信息系統與應用”、“三維GIS建模”、“計算機圖形學應用”、“數字圖像處理”、“遙感編程基礎”、“數字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及應用”、“GNSS數據處理”、“雷達干涉測量及應用”等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掌握“數字礦山”的關鍵技術,畢業后具有從事“數字礦山”事業的技術與能力,從而為加速推進“數字礦山”的建設和推廣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和分析,為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提供一些結論性和經驗性的幫助。問卷一共設計了30個問題,通過對黑龍江科技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216份問卷,調查學生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一些客觀評價。問卷共收回212份,有效問卷210份,有效回收率99.06%。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課程體系的優點,但也存在不足。在問卷調查中,71.4%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滿意和認可的。課程體系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有助于提高專業基礎知識。78.6%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課程設置有助于專業基礎知識的提高。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型自主學習能力。58.1%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課程設置有助于培養創新型自主學習能力。

3.有助于拓寬知識面,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拓寬就業面。問卷調查中,86.3%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課程設置有助于拓寬知識面;69.2%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68.3%的學生認課程體系有助于拓寬就業面。

4.有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問卷調查中,23.6%的學生認為課程體系對自己將來的發展作用非常大,48.4%的學生認為課程體系對自己將來的發展作用比較大。在以下兩方面需繼續加強:一是在學生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了解程度上還需加強;二是在提升學生對測量科學的興趣方面有待提高。

通過進行理論研究、比較分析、問卷調查與分析,筆者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能夠滿足“數字礦山”對測繪人才的需求,該課程體系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其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是通過提高多方面能力,拓寬就業面,最終目標是為國家“數字礦山”事業培養緊缺的測繪人才。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質量進行評估,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發現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完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胡弼成,王偉廉.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代化研究[J].高

等教育研究,2011,(9).

[2]梁園源.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理工科大學生科學素養培

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3]鄧萬友.中外理工科院校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海南

大學學報:自然學版,2006,(4).

[4]王彬斐.我敫叩妊校課程結構優化改革研究[J].蘭州

大學學報,2007,(8).

[5]陳曉華,崔琳.培養大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J].教育探索,2011,(3).

[6]羅竹峰.“理工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之課程體系研究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播放 | 视频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2023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日本有码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