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論文8篇

時間:2023-03-21 17:03:4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一年級數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數瓶子

我們家的陽臺上堆滿了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過年了,媽媽說我們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說:“大的塑料瓶2角錢一個,小的塑料瓶1角錢一個,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錢呢?”我說:“我要和媽媽一起比賽。”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角,2角,3角一共是?媽媽笑著說:“我早就算出來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氣地說:“你怎么算這么快呀?”

媽媽說:“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們加一下,不就很快出來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學的時候,也是10個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我重新把它們分了一下,很快就數出來了,我高興極了。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我要好好學習數學。

二、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夸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后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么,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我有一個喜歡撿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經常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廢瓶。我經常把瓶子到處亂扔。奶奶看見了,說:“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從小沒上過學,就是靠這些瓶子學會算術的!”我一點都不相信。

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不信我們比比!”

我說:“好的!”我還比不過你嗎?我在班上數學還不賴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幾個瓶子,放在地上說:“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毛,2毛,2毛5,……,我算出來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誰知爸爸給了我張紙條,上面寫著“3.5”。我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氣地問奶奶:“你怎么這么快呀?”

奶奶說:“你看,如果你先把它們分一下,小瓶一類,易拉罐一類,大瓶一類,不就快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小棒時,把小棒10個一捆,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奶奶,我來幫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錢的瓶子?”

“好呀!我的孫女會幫我做事了。”

我先將它們分類,然后十個一算,不到十分鐘,我就算好了。我高興極了。

爸爸笑著對我說:“青青真棒!”

我也笑著對奶奶、爸爸說:“我發現數學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學數學!”

三、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大千世界,數學無處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觀察,善于動腦,你就覺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數學的海洋。是的,數學無處不在,這個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響曲,“好餓啊——”我道。“來,吃個蘋果吧!”還是媽媽好,“但是……”“但是什么?吃個蘋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問道,伸手向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抓去。誰知,媽媽一把抓住蘋果,奪了過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臉茫然,媽媽這是賣哪門子的藥啊?我不耐煩了“媽,別鬧了,還讓不讓人吃啦?”媽媽還是微笑著,洗起蘋果來“吃,誰說不讓你吃啦,我這不是洗了嗎?”“哦!”我還是一臉疑惑。“但是,我還是有一個要求。”終于說出來了,我就知道不對勁了嗎。“什么要求啊?”我有點生氣了,不就是吃一個蘋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學過體積了嗎?”“是啊,怎么了?”這根吃蘋果有關嗎?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算算這個蘋果的體積呢?”媽媽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給你看!一定!

篇2

【關鍵詞】小學

識字

教學策略

識字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認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所以說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樂趣中識字,不斷地豐富學生對漢字的積累,從而提高小學生識字學習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

一、激發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正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識字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觀察發現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點大多表現為:年齡比較小,好動、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不長,天真活潑等。在一堂課40分鐘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10分鐘,而其他的時間我們又不能讓它白白的浪費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才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要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首先得讓學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在識字課堂上敢于暢所欲言,所以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學方法中,我們教師總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嚴肅而威嚴的臉面,這就會自然而然給學生一種壓抑的情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折,最終使課堂成了老師“自唱自演”的舞臺。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教師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藹可親、面帶笑容的方式去親近、接觸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與此同時,在上課時,老師可以適時的利用一些識字游戲來激發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同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其在這種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識字的教學效果

利用有利于學生識字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直觀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來說就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教學方法。所謂直觀教學,即是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通過運用真實事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為載體傳遞教學信息,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猜謎、幻燈等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的識字學習作好鋪墊。如在教學生字“人、口”等字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面示范演示:雙腳跨開站著就表示是一個“人”字,把嘴張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個“口”字。通過直觀教學的示范演示,學生們對漢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記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時,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先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樹,樹上結了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生字寫在上面)。當我說:“誰愿意將這些香甜的葡萄帶回家呢?”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有幾個學生激動地離開座位來到講臺邊要求進行演示操作。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教學的效果就得到了穩步的提高。

三、多鼓勵,有利于學生的識字效果

篇3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出示場景圖,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久久人人精品视频97 |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