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3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造林綠化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中國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缺少對花果蔬菜的運用,中國比較注重對植物的栽培,對于花果蔬菜類的栽培忽視度大。還有技術人員對于花果蔬菜的特性缺少一定的了解,不知道如何將花果蔬菜運用到園林綠化設計上,所以中國城市化園林綠化景觀營造一直止步不前。
二、要考慮當地民風的實際狀況
伴隨著城市化園林綠化景觀營造市場的不斷擴大,對于引進的物種會與當地的植物有抵觸,還會出現引入后不能生長的狀況,這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對于成本的浪費量也很大。很多設計師覺得松柏的景觀營造效果比較好,而且高大挺拔,但是這對于小區里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不吉利的行為。上海有些居民會覺得銀杏是廟里面的守護樹,但是竹子的寓意不好,所以為了尊重廣大人群,城市綠化在景觀營造上好充分考慮到民俗民風。
三.對于我國園林綠化景觀營造上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措施
(一)政府應該加強處罰力度
政府對于城市綠化景觀營造上面一定要加強處罰力度,尤其是對于景觀營造上出現的問題。只有將行為規范起來,才能夠杜絕設計人員在景觀營造上出現的錯誤。對于建設問題上存在的不足,政府要有關人員及時進行改正。對于施工問題以及質量上的問題,要加強監督,以此來引起社會上的關注,只有大家將這件事情認真對待,才能夠真正促進城市化綠化進程的發展。
(二)引入科學合理的景觀營造理念
現在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信息上的發展,人們在獲得信息技術的手段上不斷進行地開闊,這對景觀營造理念的落實具有一定的價值。運用信息化的平臺,對優良品種進行大力宣傳,以此來提高社會界人士對于植物景觀營造的認識,這樣能夠達到社會群體對園林綠化的普遍認知。只有將科學化的技術以及合理化的理念灌輸到設計人員的頭腦當中,中國城市化園林綠化在景觀營造上才能有所突破。
四.結語
了解園林綠化工程的造價特點是控制園林綠化工程造價的前提條件,只有掌握園林綠化工程造價控制的這一工作特殊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園林工程的造價進行有效控制。影響園林綠化工程造價控制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工程地域這一因素對園林綠化工程的影響很大。性質相同但位置不同的園林綠化工程在造價上可以有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差別,比如市區的園林綠化工程造價就遠高于地處郊區的園林工程,而社區的園林綠化工程造價又遠遠低于公共綠地的工程造價。這是因為園林綠化工程前期的征地和動遷費不同,園林綠化工程征地和動遷費是造價上很大一筆經費開支。其次,設計師的設計意圖與業主意向會直接影響園林綠化工程的造價。園林綠化工程在表現形式上豐富多樣,而人們對于工程好壞的衡量標準也不盡相同,因而導致園林綠化工程造價控制上存在很大彈性,又因為業主與設計師是根據園林綠化工程造價一定比例來提取設計取費的,因此設計單位會盡可能提升工程造價。第三,苗木費是園林綠化工程造價中開支最龐大的一筆費用。而中國近幾年來,苗木的市場價有了很大變動,尤其是大樹苗被引入的情況下,致使人們無法準確把握苗木市場價變動規律,大大提高了對園林綠化工程造價的控制難度。第四,因為園林綠化工程內容復雜多樣,致使園林綠化工程規模擴大,且與土木、市政和建筑等專業相互合作的情況不斷增加。然而在定額計價形式結算項目之時,原本計價規范不相同的工程出現定額錯套或者定額高套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對園林綠化工程造價的控制。第五,園林綠化工程需要定期投入資金進行養護。一般情況下,計算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的費用需要根據栽植期養護、成活率期養護和日常管理養護三個時間段來進行。
2園林綠化工程的造價控制策略
2.1園林綠化工程前期造價控制策略
園林綠化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在工程前期,即對工程進行設計和決策的階段,決定著整個工程的造價控制。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與估價在工程預算中十分重要,因為估價一旦經過批準,就會限制后期工程中超額預算現象。我們應該按照園林綠化工程特點,全面而準確的收集工程造價預算的相關數據來進行編制造價預算,在綜合性考慮的基礎上,并納入工程的水土氣候特點、動遷問題等,將工程造價設定在一個合理數值上。因為前期設計和預算工程造價十分重要,所以必須提高其精確度。首先要看工程的設計方案合理與否,其次要看設計質量是否良好,最后,必須重視園林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綜合性強的園林工程包含許多子項目如綠化、亭臺、水景、假山、供電照明、樓閣等等,其中任何一個細節誤差都會影響工程施工,造成資金浪費等后果,最后導致工程造價提高。因為園林綠化工程包含項目多,容易出現細節誤差導致設計更改,因此可以對工程采用限額設計法,在保證工程子項目原有的使用功能上不受破壞基礎上,在設計造價預算時可以對子項目進行預算分配,確保工程的總體造價控制在預算之內。因為限制了工程造價,設計師就會依靠創新技術和更強的經濟意識主動控制工程造價。招標投標制是控制工程設計、施工質量和投資并獲取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造價控制措施。但在采用這一項措施時要注意招標文件對工程造價計價方式、取費等應該有明確的規定,且招標活動必須公開公正、文件合同要具有邏輯性和可操作性,編制工程量清單要遵守科學、客觀、合理等原則。最后,對施工圖預算進行精心編制,也可準確定位工程造價。施工方為了達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會對工程預算定額進行合理科學的編制,從而有效控制園林綠化工程造價。
2.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策略
在園林工程施工階段控制工程造價有以下幾項需重視:其一,控制工程材料用量并合理預算材料價格。材料價格在工程造價中所占比重很大,在園林綠化工程中會占整個工程造價投資中的70%以上,是控制工程造價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因此在選購材料時必須依照合同中的用量要求,以免浪費。在與材料提供方制定購買計劃時選擇最佳方案并加強監督選購過程,嚴格控制材料價格。其二,工程設計不夠精細、材料與設計要求不符等因素通常會變更施工計劃,從而提高工程造價。因此在應對這一問題時必須嚴格施工計劃的變更程序,不能輕易擴大園林工程規模或者提高其工程標準,可指定“分級控制、限額簽訂”制度將工程造價控制在前期預算內。其三,建設單位必須加強管理施工現場,確保施工方按照圖紙施工,對于必要的施工變更,現場派駐管理人員要隨時掌握情況,做到“算賬在前,花錢在后”,并督促施工方做好各項記錄比如其拿證工作或者隱蔽的工程記錄等,避免結算時發生扯皮現象。
2.3園林綠化工程結算階段造價控制策略
在園林綠化工程竣工結算時,審核人員必須嚴格把關,按照合同辦事,控制好工程預算之外的經費,核減沒有完成圖紙要求的工作量和違規的施工簽證的費用,一律減去風險費或者違約等風險費。在計量審核工程費用時,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結合對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的分析,按照施工承包的合同要求進行核算,并依據規則對施工時出現的現場簽證、變更設計進行審核并計算費用。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園林工程造價的規定,對于施工報表中出現的工程追加、隱蔽工程驗收、簽證等進行反復核查,有效控制園林工程造價。
3結語
摘要:在園林綠化中地形處理具有各種各樣的作用。所以地形處理在園林的設計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地形時要有一定的原則:自然、安全、美觀;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因地制宜等。在進行地形處理中,要明白和領悟設計的意圖,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進行地形的處理,保證施工的質量,建造環境優美的園林文化。只有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地形, 才能創造出符合各種功能要求的優美園林景觀。近幾年來,筆者通過參加北京會議中心、 四路通隔離帶―――山水文園等一些綠化工程的施工, 從工程實踐中悟出一些關于營造地形成功造園的道理。
1.地形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
1.1 地形能夠滿足園林中各種功能要求
園林綠地中游人集中的地方、體育活動的場所地形要平坦;登高遠眺要有山崗高低;劃船、游泳等需要河湖。為了不同性質的空間彼此不受干擾,古人曾利用地形來分隔空間等。
1.2 地形可以改善種植條件,增加綠地面積
地形的高低不平,對改善氣候有良好的作用,從而促進植物的生長,如果地面標高過低,地下水位高,雨后容易積水,會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在這種情況下,對其加以改造,將低洼處填高堆成微地形后種植植物,就可以使植物生存條件得以改善。在垂直投影面積相同的情況下, 如果在微地形上鋪草要比在平地上鋪草加大綠化面積,滿足人們對綠地的需求。
1.3 利用地形解決排水問題
地形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促進各種自然或人為的污水的解決。綠地中利用地形采取明坡排水不僅可以避免綠地積水,還可以節約綠地內地下排水設施。
1.4 利用地形豐富園林植物的多樣性
園林中的各種類型的地形、水體等組合在一起,形成生態條件各異的地段,為種植豐富多樣的植物創造了環境基礎。如在水中,可種植荷花、睡蓮、綠萍、水生鳶尾、蘆葦等水生植物;在河畔、溪澗旁,可種植蘭草、水杉、垂柳、檉柳、合歡等多種喜水濕的植物;如此一來, 各種不同生活習性的植物生長在同一個環境中,不但能更好地美化和豐富園林景觀,而且還有利于形成結構合理、穩定的植物群落,實現良好的景觀生態格局。
2.營造地形的原則
2.1 因地制宜,節約造園自古至今的園林設計中,利用原有的地形的顯著特征,因地制宜的進行綠化設置,水在功能上能調節氣候、濕潤空氣、吸收灰塵,大大提高了園林的多種功能作用。這種做法,首先從現有自然條件出發,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地形地貌,對挖湖土方的有效利用,減少了堆山的外進土方量,從而節約了資金。同時將水體、植物等與地形相組合,顯得自然而富有生機,發揮了造景的主觀能動作用。
3.地形的施工程序及技術要求設計者的設計藍圖要通過施工來體現和表達,而地形是整個景觀環境的骨架,地形的施工是園林中其他要素的基底和依托,無論是園路、小品、種植等,都需在建立在地形上才能更好地創造出精美的園林景觀。因此,施工人員首先要認真閱讀施工圖紙,深刻理解和領會設計的意圖,確保在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把作品的意境融入實體,達到設計預期的景觀效果。
3.1 場地的準備工作
(1)場地清理:在堆筑小的微地形時,在施工場地范圍內, 如有建筑地基或其它對植物有害構筑物都要徹底清除, 特別是有石灰等成分的建筑垃圾,否則,地形上種植的植物生長會受到嚴重影響,給后期植物養護增加了困難。另外,場地清理還應注意如果有與設計的植物有厲害關系的其它植物也應清除。
(2)場地排水:場地如有積水要進行排水,如果不排水就在上面堆筑地形, 會造成土方堆積不實, 容易塌陷或者走形, 給后續工作帶來很大麻煩,對植物生長和養護也極為不利。
3.2 地形放線與釘樁
堆筑地形之前應做好準備,首先應該遵循圖紙在堆土處定點放線, 將填土區的范圍線或最外圈的等高線在地面繪出,做出明顯標記。放線完畢后,在地形的中心點,凹谷中心線或等高線的轉折點等處設置標高桿,在山腳外界附近按設計方格網釘下坐標樁,用來控制堆土高度和堆土范圍。由于使用機械施工時活動范圍大,施工地面高低不平,加上進車或倒車時司機視線存在某些死角,容易造成坐標樁和放好的范圍線受破壞,因此,應對已確定的坐標樁加以固定和保護。
3.3 土方量的計算
土方量的計算要結合原地形標高和地形施工圖紙要求的標高進行, 以便對施工中平衡土方進行合理安排。土方量的計算工作,就其要求精度不同,可分為估算和計算兩種。在規劃階段,土方量計算無需過分精細,只作估算即可,而在做施工圖時,土方量的計算精度要求較高,施工中常用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四類。(1)用求體積公式進行估算。在城市綠化建設中, 不管是原地形還是設計地形經常會碰到類似的錐體、棱臺等幾何形體的地形,如山丘、池塘等。這些地形單體的體積可用近似的幾何體體積公式進行計算。(2)斷面法。將擬計算的地形單體分截成許多段,分別計算這些段的體積,最后將這些段的體積加在一起,得到整個體積,如堤、渠、路等。(3)等高面法。沿等高線取斷面,等高距即為兩相鄰斷面的高。其計算方法同斷面法。此法適于大面積的山水地形的土方計算。(4)方格網法。城市綠化建設中,地形改造除挖湖、堆山外, 還有許多大大小小各種用途的地坪、緩坡地需要平整。平整場地的工作是將原高低不平、比較零碎的地塊按設計要求整理成為平坦且具有一定坡度的場地,如停車場、集散廣場、體育場、休閑廣場等。
4 .地形上植物種植的技術要點
4.1 地形上草坪種植的方法及技術要點
地形上進行綠化,一般以草坪作為底色,在較陡的坡地上種植草坪時, 可開成水平狀橫溝進行條播或撒播,或采用品字形穴播法,穴距20cm;采用植生帶種植草坪,只需4-7 天就可發芽,一個月后形成草坪,它形成的根系與土壤固結能力強,可防止雨水沖刷而造成種子流失。草坪成坪最快的方法是鋪設草坪卷,但在坡地上鋪設草坪卷時,應使用竹簽或鐵絲做成的小卡子加以固定, 防止雨水沖刷致使草坪順坡滑落。草坪卷之間接縫要緊密,鋪設后需拍打、碾壓等,使草卷與下面的土壤緊密相接,并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新葉開始生長。對新植草坪澆水時,應注意采用細小的水流進行澆灌,避免使用高壓力噴射的方式澆水,這樣容易沖刷草坪。在坡地地形上進行大面積草坪種植時, 可采用機械噴播法,不僅省工、省力,機械化程度高,而且出草均勻。機械噴播法,即利用有空氣壓縮機的噴漿機,通過強大壓力,將混合含有草籽、粘著劑、保水劑、土壤穩定劑、綠色纖維覆蓋物、適量的有機質和水等配成粘性漿液,直接噴射在地面上。噴播法播種草籽技術原理是纖維和粘合劑形成半滲透的保濕表層,表層上又形成膠體薄層,大大減少了水分蒸發,再加上保水劑固化作用,給種子發芽提供水分和養分,而纖維膠體同土表粘合,使種子遇風、降雨或澆水不易被沖失,播后2-5d 即可發芽,很快郁閉成坪。采用機械噴播法播種草籽時,整地是關鍵,盡可能將作業面平整,使地表整體上光滑,無凸凹不平的現象,保證噴播后草坪的效果,并為后期草坪的養護管理打好基礎。
4.2 地形上樹木種植的技術要點地形上種植樹木應由上而下進行, 種植穴應該要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挖出的好土和棄土分別堆放,底部應回填適量好土。樹木種植時,根系必須舒展,充分接觸土壤,填土應分層踏實。由于地形堆筑過程中,土壤經過機械碾壓,可能會造成土壤密實度增大,在排水不良的區域種植樹木時,可適當加大種植穴的深度, 并在穴底鋪10~15cm砂礫或鋪設滲水管,加設盲溝,以利于排水。此外,坡地樹木種植要采用魚鱗穴, 并適量增加樹堰的培土量,保證澆水時能夠有效地保留水分。在坡度較大的地形上進行綠化種植時, 可根據土壤情況,在栽植前伴隨地形整地,撒施草炭土等有機肥, 彌補因以后施肥困難所帶來的植物營養不良。
5.結語綜上所述,在園林綠化中,地形的營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造園或綠地改造中,設計者應按照自然山水形成的規律, 遵循一定原則進行地形的創作;施工者應按照設計要求,充分領會設計意圖,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將作品的意境完美地加以展現,使地形與植物、山石、道路、水體等合理搭配組合,構成優美的園林綠化景觀,滿足人們對綠化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植.園冶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1.
[2] 北京市園林學校.園林規劃設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3] 鄭恭.造園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
論文關鍵詞:樹種;資源;調查;研究
論文摘要:通過對該縣樹種資源系統調查研究,篩選出了分布于該縣天然生長的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并對其生物生態學特征進行了研究。
種質是指親代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或體細胞直接傳遞給子代并決定固有特性的遺傳種質基因。林木種質資源是指林木種及種以下分類單位具有不同遺傳基礎的林木個體和群體的繁殖材料總稱[1]。而野生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則是當地經天然篩選而保留的優勝者,是構成林木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良種繁育的優質原始材料,是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研究開發和保護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然概況古浪縣處蒙新、青藏、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由于地球內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風蝕沖刷作用,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南部發育為綿綿祁連山脈,中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北部則為傾斜的沖積、洪積平原,北部演化為騰格里沙漠。
2調查方法根據古浪縣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分南部祁連山區、中部綠洲平原區和北部騰格里沙漠區,采用線路調查,走訪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系統調查,將調查結果整理鑒定后編寫了《古浪縣樹種資源》成果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古浪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研究。
3分類及適應性、適用性研究古浪縣山、川、沙三塊具復雜的地理、地貌景觀和嚴峻迥異的氣候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優良樹種。據其生態學、生物選特征及分布狀況研究并確定篩選出本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共篩選出珍稀樹種5科6屬8種,優良鄉土樹種11科18屬23種。
3.1珍稀樹種種資叉子圓柏(柏科,圓柏屬):匍匐灌木,喜光,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多石的陽坡,隨云杉林而分布,在林緣形成稠密的地被,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有極好的作用,亦為城鎮綠地綠化的優良樹種,古浪縣僅分布于昌嶺山林區,南部祁連山區有極少分布。
祁連圓柏(柏科,圓柏屬):常綠喬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風力強,對土壤條件要求寬,幼樹耐庇蔭。為優良的保水固土、通道、園林綠化樹種,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刺柏(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苗木栽植成活良好。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杜松(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或灌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生于針葉林中,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與刺柏伴生。
沙冬青(碟形花科,沙冬青屬):灌木,常綠闊葉,為常綠超旱生樹種,喜沙礫質土壤或薄層覆沙礫石質土壤。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余脈丘陵地帶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裸果木(石竹科,裸果木屬):半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沙埋、耐高溫抗旱性極強,生于石質山坡、洪積扇、山溝、沙漠、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深處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綿刺(薔薇科,綿刺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瘠薄、抗旱能力極強,在極端干旱條件下處假死狀態,生于石礫山坡,沙前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前沿戈壁有極少分布。為保水固土、固沙造林優良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旱榆 ( 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干旱,耐寒冷,為干旱地區造林樹。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場石礫旱陽坡少量天然生長,可作固沙造林用。
3.2優良鄉土樹種資源
油松(松科,松屬):喬木,喜光,適于干冷氣候,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長,不耐水澇,不宜在鹽堿地生長。較耐干旱瘠薄,土壤過旱生長緩慢,生長速度中等。適于水涵林、通道、城市綠化栽植。
青海云杉(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喜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條件寬,生長快;大苗移栽成活率高。為優良的水涵林、保水固土、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樹種。
側柏(柏科,側柏屬):喬木,喜光,干冷及暖濕氣候均能適應,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微酸性、酸性土、中性土、微堿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長,且石灰性土生長良好。能耐瘠薄條件,生長緩慢,種子繁殖。不耐風蝕,在風蝕環境下易風干。為優良的水涵林、城市綠化栽植樹種。
草麻黃(麻黃科,麻黃屬):草狀小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鹽堿,種子繁殖。育苗及苗木移植成活率較高。為固沙、藥用栽培的優良樹種。
白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嚴寒,能耐-40 ℃低溫,耐干旱,對土壤適應范圍寬,生長快,萌芽力強。為“四旁”綠化、防風固沙優良樹種。
銀白楊 (楊柳科, 楊屬):落葉喬木,深根性、耐寒、耐旱、稍耐鹽堿,生長快,萌蘗力強,抗風,抗病、蟲能力強。為農田林網、固堤護岸、水土保持、“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山楊(楊柳科, 楊屬):喬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根萌、分蘗能力和天然更新能力強,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之一。
小葉楊(楊柳科, 楊屬):喬木,喜光,不耐庇蔭,耐旱、耐寒,能忍受40 ℃的高溫或-36 ℃的低溫,沙壤土、輕壤土、黃土、沖積土、灰鈣土均能生長,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生長快,耐干旱瘠薄亦抗風耐風蝕。為“四旁”綠化、涵水固土、防風固沙的優良鄉土樹種。
垂柳(楊柳科, 柳屬):喬木,喜光,適應性強,喜水濕,較耐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為“四旁”造林和平原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旱柳(楊柳科, 柳屬):喬木,喜光,抗寒、喜濕潤,不耐庇蔭,壽命50~70年,對土壤要求不嚴,通氣良好的沙壤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側根與須根密集如網,枝干萌芽力強,固土能力強,較耐干旱,抗風,不怕沙壓。為水源涵養、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用材林的優良樹種。
秋子梨(薔薇科, 梨屬):落葉喬木,喜濕潤、耐庇蔭、抗嚴寒、耐瘠薄,適于“四旁”栽培。
楸子(薔薇科, 蘋果屬):小喬木,適應性強,抗寒、抗旱、耐濕、耐瘠薄。為蘋果良種砧木或特色經濟林樹種。
紅砂(檉柳科,紅砂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抗鹽堿能力極強,為強旱生泌鹽植物,有重要的特種用途價值。
多枝檉柳(紅柳)(檉柳科,檉柳屬):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旱、抗寒、耐鹽堿、耐土壤貧瘠、萌芽力強、耐沙埋。為防風固沙造林、荒山造林及信道綠化的優良先鋒樹種。
西北沙柳(楊柳科, 柳屬):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鹽堿、耐風蝕、沙壓,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枝條柔韌細長,為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黃柳(沙柳)( 楊柳科, 柳屬):灌木,喜光,抗旱,抗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耐沙埋,萌芽力強,為固沙造林樹種。
紅刺玫 (薔薇科, 薔薇屬):灌木,喜光、喜濕,根蘗性強,耐旱、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寬,亦作水土保持、護坡固土、觀賞栽植樹種。
西北子(薔薇科, 子屬):灌木,喜光、耐寒,中度耐蔭,對土壤要求寬,耐瘠薄干旱。為優良保水固土的樹種。
花棒(蝶形花科, 巖黃屬):落葉大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風蝕、耐沙埋、萌芽力強,根系極為發達,生長迅速。為優良的防風固沙栽植樹種。
檸條 ( 蝶形花科, 錦雞兒屬):灌木,喜光,根系發達,防蝕保土能力強,分枝稠密,萌芽能力強,沙埋后發生不定根。為防風固沙或水土保持林重要樹種。
沙棗(胡頹子科, 胡頹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耐干旱、耐沙埋、耐鹽堿、瘠薄,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為優良的固沙、水涵樹種。
沙棘(胡頹子科, 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寒,耐風沙及大氣干旱;對土壤要求寬,既耐水濕鹽堿,亦耐干旱瘠薄,生長快,根系發達。為優良的水涵、固沙林樹種。
唐古特白刺 (蒺藜科, 白刺屬):落葉灌木,喜光、抗干旱、抗鹽堿、耐沙埋,適應性極強,具假死性。為優良的防風固沙、保水固土、改良土壤的優良灌木植物。
4建議加強科學研究,合理保護、開發、利用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促進生態建設多、快、好、省發展。
論文摘要樺樹樹勢優美、生長迅速,是庭院綠化和觀賞樹種之一。介紹了其育苗和選林技術,以期為林業工作者提供參考。
樺樹是樺木科落葉喬木或灌木,樹高15~25m,天山南北坡均有分布,樺樹喜光,不耐庇蔭,較喜濕潤,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耐低溫;萌芽力很強,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種子小而帶翅易傳播。在林區的皆伐跡地和火燒跡地上,樺樹能作為先鋒樹種迅速侵入,形成純林。樺樹是速生樹種,幼年生長快,在立地條件中等地方,每年高生長量可達1m。15年左右開始結實,且結實較豐,大、小年不明顯。樺樹樹冠圓形,樹勢優美,生長迅速,樹皮潔白,秋季樹葉金黃,是庭院綠化和觀賞樹種之一。現將其育苗與造林技術介紹如下。
1育苗
1.1選種
待9月上旬種子成熟,選生長良好的健壯母樹,一般在早晨有露水時采集,采回的種子放在通風、干燥地方晾曬,稍干即可揉搓、過篩除質,然后裝入麻袋,進行低溫儲藏。
1.2育苗地的準備
(1)選地。樺樹種子較小,在黏土中不易扎根,對育苗地要求嚴格。因而土壤必須是疏松的沙壤土。育苗地要深翻25~30cm,反復耙,使土壤細膩。
(2)土壤處理。開春后將深翻的土壤耙碎,施入基肥30t/hm2。施375kg/hm2的硫酸亞鐵粉或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灑在土壤中翻10~15cm,可改良土壤堿性,供給苗木所需可溶性鐵質。
(3)做床。樺樹種子細小,苗床不宜太大。可做成半高床,寬2.2m,長度一般為5m,中間留寬10cm、深20cm的步道,用于澆水、除草。施225kg/hm2鋅伴磷粉劑,預防地下害蟲。
1.3種子處理
春季將種子用35℃溫水浸泡1~2d后,撈出放入木箱內,用麻袋覆蓋,每天灑水2~3次,并上下翻動,早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必要時早晚生火,提高室溫。當種子1/3吐白時應立即播種。
1.4播種
春季播種時間以出苗不受倒春寒的凍害為原則,盡可能做到早播種、早出苗、增強苗木的抗性,保證苗木安全度過夏季高溫。播種用撒播、條播均可,但要便于田間管理,以條播為宜,播幅寬15cm,行距5cm,播種量為75~120kg/hm2。播種時種子用干沙拌勻,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播幅上,播種后及時用鋸末、羊糞、過篩土,按1∶1∶1的混合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易。播種后用竹簾覆蓋,并立即用灑壺灑水,保持床面濕潤,以利出苗。
2苗期管理
種子出土前,每天檢查種子周圍土壤水分狀況以及種子芽尖情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干濕程度,每天灑水2~3次。出苗期、生長期的管理是育苗的關鍵。小苗幼嫩,必須做到管理精細,每天取樣挖出幼苗觀察,根據根尖生長情況灑水,土壤偏濕時,根尖易腐爛;偏干時,根尖會因缺水而干枯,以土壤不積水、不干燥為原則。幼苗出土后用1∶1∶1的波爾多液每隔10d噴灑1次,防治病蟲害侵染,1個月后,幼苗長出數個側根后即可用大水澆灌。遇到連陰雨天,灌溉后2~3d撤去遮蔭竹簾,降低苗床含水量。8月中下旬苗木生長緩慢,木質化加強,應少澆水。發現有病蟲害危害幼莖、葉、根部情況,及時施藥殺蟲。
樺樹為喜肥性樹種,在貧瘠土壤中,幼苗生長弱、抗性差,易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存活下的苗木,2年的生長量不如肥沃土壤中苗木1年生長量。因此,整地時要多施有機肥,生長期要施氮肥。追肥可在苗木生長盛期進行,一般在6~7月可追施氮肥1次。期間應加強苗木的除草工作,除草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
3造林技術
(1)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直播造林以秋季為主,即秋季種子成熟時隨采隨播,選擇雜草較少且土壤較濕潤的地方撒播,一般可不必覆土。植苗造林以春季為主。(2)用塊狀針葉混交,能減少針葉林的病蟲害發生,并增加腐殖質含量,亦可造純林;5~7年的移植大苗可用于庭院綠化、道路綠化。
(3)造林方法。栽植前,穴面腐殖土全部回穴底,苗木居穴正中,深淺適度、根系舒展,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培土深度應高于地面4cm左右。造林地宜選擇在火燒跡地、小塊皆伐跡地、林緣坡地或林中空地。造林后1~3年內每年撫育1~2次,幾年后即可郁閉成林。
4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樺樹心腐病、樺樹白粉病、樺樹銹病等,蟲害有楊柳光葉甲和舞毒蛾等,但均不嚴重。老樹多心腐病,應以培育中、小徑材為主。
5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 樺樹樹勢優美、生長迅速,是庭院綠化和觀賞樹種之一。介紹了其育苗和選林技術,以期為林業工作者提供參考。
樺樹是樺木科落葉喬木或灌木,樹高15~25m,天山南北坡均有分布,樺樹喜光,不耐庇蔭,較喜濕潤,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耐低溫;萌芽力很強,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種子小而帶翅易傳播。在林區的皆伐跡地和火燒跡地上,樺樹能作為先鋒樹種迅速侵入,形成純林。樺樹是速生樹種,幼年生長快,在立地條件中等地方,每年高生長量可達1m。15年左右開始結實,且結實較豐,大、小年不明顯。樺樹樹冠圓形,樹勢優美,生長迅速,樹皮潔白,秋季樹葉金黃,是庭院綠化和觀賞樹種之一。現將其育苗與造林技術介紹如下。
1育苗
1.1選種
待9月上旬種子成熟,選生長良好的健壯母樹,一般在早晨有露水時采集,采回的種子放在通風、干燥地方晾曬,稍干即可揉搓、過篩除質,然后裝入麻袋,進行低溫儲藏。
1.2育苗地的準備
(1)選地。樺樹種子較小,在黏土中不易扎根,對育苗地要求嚴格。因而土壤必須是疏松的沙壤土。育苗地要深翻25~30cm,反復耙,使土壤細膩。
(2)土壤處理。開春后將深翻的土壤耙碎,施入基肥30 t/hm2。施375kg/hm2的硫酸亞鐵粉或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灑在土壤中翻10~15cm,可改良土壤堿性,供給苗木所需可溶性鐵質。
(3)做床。樺樹種子細小,苗床不宜太大。可做成半高床,寬2.2m,長度一般為5m,中間留寬10cm、深20cm的步道,用于澆水、除草。施225kg/hm2鋅伴磷粉劑,預防地下害蟲。
1.3種子處理
春季將種子用35℃溫水浸泡1~2d后,撈出放入木箱內,用麻袋覆蓋,每天灑水2~3次,并上下翻動,早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必要時早晚生火,提高室溫。當種子1/3吐白時應立即播種。
1.4播種
春季播種時間以出苗不受倒春寒的凍害為原則,盡可能做到早播種、早出苗、增強苗木的抗性,保證苗木安全度過夏季高溫。播種用撒播、條播均可,但要便于田間管理,以條播為宜,播幅寬15cm,行距5cm,播種量為75~120kg/hm2。播種時種子用干沙拌勻,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播幅上,播種后及時用鋸末、羊糞、過篩土,按1∶1∶1的混合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易。播種后用竹簾覆蓋,并立即用灑壺灑水,保持床面濕潤,以利出苗。
2苗期管理
種子出土前,每天檢查種子周圍土壤水分狀況以及種子芽尖情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干濕程度,每天灑水2~3次。出苗期、生長期的管理是育苗的關鍵。小苗幼嫩,必須做到管理精細,每天取樣挖出幼苗觀察,根據根尖生長情況灑水,土壤偏濕時,根尖易腐爛;偏干時,根尖會因缺水而干枯,以土壤不積水、不干燥為原則。幼苗出土后用1∶1∶1的波爾多液每隔10d噴灑1次,防治病蟲害侵染,1個月后,幼苗長出數個側根后即可用大水澆灌。遇到連陰雨天,灌溉后2~3d撤去遮蔭竹簾,降低苗床含水量。8月中下旬苗木生長緩慢,木質化加強,應少澆水。發現有病蟲害危害幼莖、葉、根部情況,及時施藥殺蟲。
樺樹為喜肥性樹種,在貧瘠土壤中,幼苗生長弱、抗性差,易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存活下的苗木,2年的生長量不如肥沃土壤中苗木1年生長量。因此,整地時要多施有機肥,生長期要施氮肥。追肥可在苗木生長盛期進行,一般在6~7月可追施氮肥1次。期間應加強苗木的除草工作,除草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
3造林技術
(1)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直播造林以秋季為主,即秋季種子成熟時隨采隨播,選擇雜草較少且土壤較濕潤的地方撒播,一般可不必覆土。植苗造林以春季為主。
(2)用塊狀針葉混交,能減少針葉林的病蟲害發生,并增加腐殖質含量,亦可造純林;5~7年的移植大苗可用于庭院綠化、道路綠化。
(3)造林方法。栽植前,穴面腐殖土全部回穴底,苗木居穴正中,深淺適度、根系舒展,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培土深度應高于地面4cm左右。造林地宜選擇在火燒跡地、小塊皆伐跡地、林緣坡地或林中空地。造林后1~3年內每年撫育1~2次,幾年后即可郁閉成林。
4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樺樹心腐病、樺樹白粉病、樺樹銹病等,蟲害有楊柳光葉甲和舞毒蛾等,但均不嚴重。老樹多心腐病,應以培育中、小徑材為主。
5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塘口,生態修復,試驗
開山采石對生態環境破壞極大,造成水土流失、滑石、塌方等地質災害非常嚴重,因此,加大對采石塘口進行綜合整治顯得格外重要,植被恢復是塘口整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石塘口植被恢復與景觀營建應遵循'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經濟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要依據塘口土質條件及采石后的立地條件不同,制定切實可行的覆綠方案。
1試驗地概況
云臺山山體周圍共有廢棄采石塘口121個,其中位于主城區12個,位于高速公路直視范圍9個,位于主要風景區11個。實驗選擇位于連徐高速公路北側的2個地塊,1號地塊為云臺鄉朱麻西山石子廠、2號地塊為朱麻建筑石料場。塘口場地總面積約11000m,原開采面平均高差約40米,坡面陡峭,一般都在60—70左右。巖口局部山體表部及坡角處有強風基巖及第四系夾石松散坡積物,厚薄不均,一般0—2m,易松散坍塌,但有利于剝離;下部巖石中片麻理產狀大多向北傾,傾角12—39之間。巖口及附近無地表水體存在,無大的破碎帶存在,受大氣降水的影響,季節性特征明顯,絕大部分形成地表徑流形式排泄,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中。
2生態修復技術方法
通過邊坡治理,消除崩塌、滑坡和滾石等安全隱患,采用常規綠化(魚鱗坑式、點播、扦插等)與噴混植生綠化相結合,促使山體植被恢復,消除山體白化,最終達到邊坡巖面的生態環境與周邊自然景觀相融合。根據試驗地現狀可分為四部分,第1部分為坡面較平,局部地區有平臺,這一地段采用了坑式綠化;第2部分為巖石裸露嚴重,坡面較陡,可先采用人工降坡后,再進行噴混植生技術進行復綠;第3部分為坡頂和坡下,可采用山頂和山腳原有的淺層土壤栽植垂掛植物和攀緣植物向下垂掛和向上攀緣生長;第4部分為地坪,通過回填土栽植喬木樹種。綜合可概括為一擋、二噴、三掛、四爬。第1、3、4部分采用植苗造林技術,第2部分采用噴混植生技術。
2.1植苗造林
主要選擇坡面較緩,利用原有的自然平臺,使用簡單的小型工具如風鎬、鐵釬等開挖栽植塘口,利用人工回填土,栽植喬木、灌木、藤本等。
2.1.1樹種選擇:試驗地面積為5600m,試驗樹種有檜柏、火棘、海桐、黑松、刺槐、紫薇等,栽植樹木3040株。
2.1.2栽植技術:采用風鎬挖塘口面積為60*60cm以上,如開挖較難可適當以塊石圍高,然后回田有機質土,加保水劑、復合緩效肥,厚度不小于50cm。為防止塘內過量積水的情況發生,在底部設置泄水孔或者周遍設計排水溝。
表1造林成活情況調查表
造林樹種
造林株樹
成活株樹
成活率(%)
檜柏
200
187
93.5
黑松
200
196
98
刺槐
200
154
77
紫薇
200
162
81
海桐
1120
1066
95
火棘
1120
論文摘要:通過對該縣樹種資源系統調查研究,篩選出了分布于該縣天然生長的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并對其生物生態學特征進行了研究。
種質是指親代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或體細胞直接傳遞給子代并決定固有特性的遺傳種質基因。林木種質資源是指林木種及種以下分類單位具有不同遺傳基礎的林木個體和群體的繁殖材料總稱[1]。而野生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則是當地經天然篩選而保留的優勝者,是構成林木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良種繁育的優質原始材料,是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研究開發和保護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然概況古浪縣處蒙新、青藏、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由于地球內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風蝕沖刷作用,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南部發育為綿綿祁連山脈,中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北部則為傾斜的沖積、洪積平原,北部演化為騰格里沙漠。
2調查方法根據古浪縣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分南部祁連山區、中部綠洲平原區和北部騰格里沙漠區,采用線路調查,走訪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系統調查,將調查結果整理鑒定后編寫了《古浪縣樹種資源》成果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古浪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研究。
3分類及適應性、適用性研究古浪縣山、川、沙三塊具復雜的地理、地貌景觀和嚴峻迥異的氣候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優良樹種。據其生態學、生物選特征及分布狀況研究并確定篩選出本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共篩選出珍稀樹種5科6屬8種,優良鄉土樹種11科18屬23種。
3.1珍稀樹種種資叉子圓柏(柏科,圓柏屬):匍匐灌木,喜光,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多石的陽坡,隨云杉林而分布,在林緣形成稠密的地被,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有極好的作用,亦為城鎮綠地綠化的優良樹種,古浪縣僅分布于昌嶺山林區,南部祁連山區有極少分布。
祁連圓柏(柏科,圓柏屬):常綠喬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風力強,對土壤條件要求寬,幼樹耐庇蔭。為優良的保水固土、通道、園林綠化樹種,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刺柏(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苗木栽植成活良好。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杜松(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或灌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生于針葉林中,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與刺柏伴生。
沙冬青(碟形花科,沙冬青屬):灌木,常綠闊葉,為常綠超旱生樹種,喜沙礫質土壤或薄層覆沙礫石質土壤。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余脈丘陵地帶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裸果木(石竹科,裸果木屬):半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沙埋、耐高溫抗旱性極強,生于石質山坡、洪積扇、山溝、沙漠、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深處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綿刺(薔薇科,綿刺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瘠薄、抗旱能力極強,在極端干旱條件下處假死狀態,生于石礫山坡,沙前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前沿戈壁有極少分布。為保水固土、固沙造林優良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旱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干旱,耐寒冷,為干旱地區造林樹。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場石礫旱陽坡少量天然生長,可作固沙造林用。
3.2優良鄉土樹種資源
油松(松科,松屬):喬木,喜光,適于干冷氣候,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長,不耐水澇,不宜在鹽堿地生長。較耐干旱瘠薄,土壤過旱生長緩慢,生長速度中等。適于水涵林、通道、城市綠化栽植。
青海云杉(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喜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條件寬,生長快;大苗移栽成活率高。為優良的水涵林、保水固土、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樹種。
側柏(柏科,側柏屬):喬木,喜光,干冷及暖濕氣候均能適應,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微酸性、酸性土、中性土、微堿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長,且石灰性土生長良好。能耐瘠薄條件,生長緩慢,種子繁殖。不耐風蝕,在風蝕環境下易風干。為優良的水涵林、城市綠化栽植樹種。
草麻黃(麻黃科,麻黃屬):草狀小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鹽堿,種子繁殖。育苗及苗木移植成活率較高。為固沙、藥用栽培的優良樹種。
白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嚴寒,能耐-40℃低溫,耐干旱,對土壤適應范圍寬,生長快,萌芽力強。為“四旁”綠化、防風固沙優良樹種。
銀白楊(楊柳科,楊屬):落葉喬木,深根性、耐寒、耐旱、稍耐鹽堿,生長快,萌蘗力強,抗風,抗病、蟲能力強。為農田林網、固堤護岸、水土保持、“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山楊(楊柳科,楊屬):喬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根萌、分蘗能力和天然更新能力強,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之一。
小葉楊(楊柳科,楊屬):喬木,喜光,不耐庇蔭,耐旱、耐寒,能忍受40℃的高溫或-36℃的低溫,沙壤土、輕壤土、黃土、沖積土、灰鈣土均能生長,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生長快,耐干旱瘠薄亦抗風耐風蝕。為“四旁”綠化、涵水固土、防風固沙的優良鄉土樹種。
垂柳(楊柳科,柳屬):喬木,喜光,適應性強,喜水濕,較耐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為“四旁”造林和平原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旱柳(楊柳科,柳屬):喬木,喜光,抗寒、喜濕潤,不耐庇蔭,壽命50~70年,對土壤要求不嚴,通氣良好的沙壤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側根與須根密集如網,枝干萌芽力強,固土能力強,較耐干旱,抗風,不怕沙壓。為水源涵養、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用材林的優良樹種。
秋子梨(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喜濕潤、耐庇蔭、抗嚴寒、耐瘠薄,適于“四旁”栽培。
楸子(薔薇科,蘋果屬):小喬木,適應性強,抗寒、抗旱、耐濕、耐瘠薄。為蘋果良種砧木或特色經濟林樹種。
紅砂(檉柳科,紅砂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抗鹽堿能力極強,為強旱生泌鹽植物,有重要的特種用途價值。
多枝檉柳(紅柳)(檉柳科,檉柳屬):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旱、抗寒、耐鹽堿、耐土壤貧瘠、萌芽力強、耐沙埋。為防風固沙造林、荒山造林及信道綠化的優良先鋒樹種。
西北沙柳(楊柳科,柳屬):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鹽堿、耐風蝕、沙壓,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枝條柔韌細長,為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黃柳(沙柳)(楊柳科,柳屬):灌木,喜光,抗旱,抗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耐沙埋,萌芽力強,為固沙造林樹種。
紅刺玫(薔薇科,薔薇屬):灌木,喜光、喜濕,根蘗性強,耐旱、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寬,亦作水土保持、護坡固土、觀賞栽植樹種。
西北子(薔薇科,子屬):灌木,喜光、耐寒,中度耐蔭,對土壤要求寬,耐瘠薄干旱。為優良保水固土的樹種。
花棒(蝶形花科,巖黃屬):落葉大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風蝕、耐沙埋、萌芽力強,根系極為發達,生長迅速。為優良的防風固沙栽植樹種。
檸條(蝶形花科,錦雞兒屬):灌木,喜光,根系發達,防蝕保土能力強,分枝稠密,萌芽能力強,沙埋后發生不定根。為防風固沙或水土保持林重要樹種。
沙棗(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耐干旱、耐沙埋、耐鹽堿、瘠薄,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為優良的固沙、水涵樹種。
沙棘(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寒,耐風沙及大氣干旱;對土壤要求寬,既耐水濕鹽堿,亦耐干旱瘠薄,生長快,根系發達。為優良的水涵、固沙林樹種。
唐古特白刺(蒺藜科,白刺屬):落葉灌木,喜光、抗干旱、抗鹽堿、耐沙埋,適應性極強,具假死性。為優良的防風固沙、保水固土、改良土壤的優良灌木植物。
4建議加強科學研究,合理保護、開發、利用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促進生態建設多、快、好、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