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1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生物教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心理學研究表明,目的是人們行動或預期的結果,動機是行動的直接推力,明確的目的能對行為人的行動產生巨大的動力。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好動,這有利于實驗教學法的開展,但他們由于是初見實驗,雖好奇,但搞不清目的,更缺乏科學的實驗態度,只是抱著好玩的心理,更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白凌雁河北省武邑縣職教中心河北衡水053400學生知道中考根本不考,學不學無所謂,實驗就更沒有意義了。這時你說課標的教學目的基本上是隔靴搔癢,無關緊要。我們教師可以把生物實驗的實際用處告訴學生,比如發燒時是體內的白細胞在與病毒作斗爭,適當的發燒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再比如,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幾十年后就會攻克癌癥這一世界難題,這都與生物學息息相關。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學生物真的很有用,不光是為了考試,其積極性自然就來了。
2規范學生的操作步驟或先后順序,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
實驗課是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的,而我們的初中學生因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這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好動手而不得要領,這是他們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保護他們好奇心的前提下就要規范學生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只有正確的步驟與方法才能保證實驗的成功。觀察切片是經常做的一個實驗,我就以此為例來說明。讓學生用一只眼來觀察,另一只眼一定要閉合,轉動轉換器時不要扳物鏡。先是在低倍鏡下觀察,用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節,在找到所要觀察的材料后把它移到視野的中央,然后轉為用高倍鏡觀察,這時要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找到所要觀察的物象。
3指導學生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總結
不要以為學生們明確了實驗目的,規范了操作步驟,掌握了實驗方法,看到了實驗結果就萬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對實驗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將之理論化。比如我們地進行了蝗蟲的解剖實驗后,我制作了一份實驗結果表,讓學生們對實驗觀察結果進行描述和總結,如蝗蟲的翅膀、足、頸等部位的功能,由此我讓學生總結了節肢動物門的特點,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
4利用多媒體進行必要的補充
由于經濟、技術等各種條件的限制,有許多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也是我們不必去做的。比如生物學上最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這種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既使你告訴學生們這種結構,去讓他們做模型也有很大的難度。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或制作DNA動畫模型,或下載相關課件,在多媒體上演示它的結構及遺傳動畫,直觀、形象,易于理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種教學方法是探究式教學。這種方法并不新奇,但是我把探究式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融會貫通,合二為一,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式教學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用身邊的事例培養探究思維。學生們對身邊的事物熟悉,也感興趣,用這些事例來培養他們的探究思維是手到擒來的事。如在冬天如何貯藏才能讓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呢?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呢?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的前提是什么?是蘋果內部的水分不丟失,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盡量減少這種水分的流失。所以人們一般用沙土貯存:沙土要比較濕潤,以手握成團即可,先鋪一層沙土,然后放一層蘋果,再在上面撒一層沙土,放一層蘋果,以此類推,在最后的一層上再撒上一層沙土。用此種方法貯藏蘋果可保證果實不萎蔫、皺縮,而且色澤鮮艷,爛果少,還能延長貯藏期。
5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或模式
生物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劉冬.關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思考[J].新課程(教師版),2011(1).
[2]楊茜.淺談高中生物與初中生物教學的銜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8).
[3]馬淑霞.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14).
[4]劉闖,陳娟.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勢[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10).
[5]邵永剛,趙林川.構建互動生物課堂———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楊濱,任新英.基礎教育階段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生物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蔣麗麗.淺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說”[J].新課程導學,2014(20).
[2]張俊梅.新課標下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11).
[3]趙曉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之我見[J].關愛明天,2015,(1):161-161.
[4]趙秀娟.淺談目前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錢順虎.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3(5):173.
[6]郭榮滿.關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現狀與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60-61.
[7]田慶森.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困難及對策淺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1):285-285.
[8]楊美晶.邊疆地區初中生物學實驗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生物學教學,2009,34(8):53-54.
[9]劉宏.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黃勝.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孫炳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策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3(83).
[13]劉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2(57):148-149.
[14]譚啟鵬.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b,2011(12):28-29.
生物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黃敏.初中生物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1).
[3]黃鶴.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教學現狀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王飛.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研究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
[5]黃月歡.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分析及建議[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謝小榮.重視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9-10,17.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探究問題,發展學生思維。但在設計問題前,教師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等方面設計探究問題,利用問題帶動學生思維轉動,利用問題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生物“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這一課時,教師設計探究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三幅植物細胞的變化圖片,然后設計相關問題:
1.請描述畫面中植物細胞的變化。
2.細胞的生長是否需要營養?
3.細胞能否一直生長?這是為什么?
4.生物體為什么能長大?生物的生長發育與什么有關?這些問題緊扣本課的學習內容,因而容易促進學生學習。有的學生先自學,再與其他學生討論,分享想法;有的學生利用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等等。在探究中,學生的思維不斷轉動。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探究問題,以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二、以問題導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僅僅讓學生做實驗,學生的興趣可能不高。如果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對實驗更感興趣。例如,學生在做“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這一實驗時,教師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實驗。
1.不對天竺葵進行暗處理可行嗎?會對實驗造成影響嗎?
2.黑紙片和回形針在實驗中的用處是什么?
3.你是否知道實驗中的變量?
4.實驗是否有對照組?有的話如何設置?
5.使葉片褪色的溶液是水還是酒精?
6.經過自主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問題讓學生有實驗的欲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實驗中的內容;問題更能助力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定的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實驗。通過實驗,大多學生都能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對實驗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三、巧用生活問題,驅動學生有效學習
生活問題能夠增強學生的熟悉感,能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價值,也能促進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傳統的生物課堂中,缺少的就是生活味,教師往往側重理論問題的設計,忽略了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因而讓問題喪失原有的魅力。因此,教師必須注重生活問題的設計,以驅動學生有效學習。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生物“人體的激素調節”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資料,解決問題。如
1.糖尿病患者為什么要注射胰島素?
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這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特長的形成。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且根據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堅持“差的扶著走、中等的領著走、好的放開走”的教學思想。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領路人,教師的義務是幫助學生學習,但最終學習的中心還是學生,教師的教學指導必須建立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對生物的熱情
1.改進教學方法
老師可以充分結合生物學的理論內容,聯系生活中相關的生物現象,多多開展戶外課堂,將學生從苦悶的課堂帶出去,走進大自然,真正認識生命的本質與活力。如生物的進化過程往往是以化蛹成蝶為例來講解的,但單單是在課本上講蝴蝶經過卵期、幼蟲期、蛹期到成蟲期的過程,學生僅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這樣的過程,很難明白進化的真諦,而化蛹成蝶的過程在自然界又是極其常見的,如果老師能夠帶著學生到大自然里尋找蝴蝶破蛹而出的足跡,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現象的認識,還能讓學生體會到進化的真正意義,更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和熱情。
2.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中職學生多數是些活潑好動的青少年,生活態度散漫,漠視紀律是他們的常態,針對學生違紀現象,傳統的處理手段是通告批評、勞力處罰,這對于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只會激發其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新型的教育方案中,針對這一現象,老師應該多注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打情感牌,找出學生心理脆弱的防線,與學生進行深入的真心的交談,和學生做朋友,亦師亦友,才能真正為學生解除困惑,幫助學生走向正道。
三、開展實驗課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1.學生對生物實驗缺乏本質的認識
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生物課,出于好奇心,學生對生物學習有著很強烈的興趣,尤其是對生物實驗很感興趣。雖然學生對生物實驗比較感興趣,但是這也是出于好奇,對于沒有明顯變化的實驗則興趣不大,甚至不想動手操作。而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忽視了實驗所包含的生物學基本原理,對實驗缺乏本質的認識,因此達不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2.學生對抽象的生物概念缺乏興趣
生物是初中階段新增設的學科,剛開始學習時,學生有較大的興趣并樂意接受新知識。但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接觸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事物,因此隨著抽象生物概念(如染色體、DNA、克隆等)的出現,學生的學習熱情便逐漸降溫。學生不能真實地感受到上述物質的存在,對它們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便降低了學習欲望,致使學習效率不高。
3.傳統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雖然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現行教育體制的影響,初中生物教學仍然延續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學生被動地聽講、記憶的模式。這樣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致使學習成果不佳。
4.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
應試教育下的課堂教學往往墨守成規,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教師所控制,師生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僅限于短暫的上課時間,這樣不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就無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同時,學生即使有疑難問題,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課堂上請教教師,長期積累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二、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的措施
1.加強對生物實驗的重視
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實驗的本質。學生之所以對生物實驗課感興趣,是因為學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熱衷于生物實驗課。在實踐中,學生關心的只是實驗中看到的實驗表象,卻不注重探究實驗中所包含的本質原理。因此作為生物教師,在實驗課上要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分析,讓學生更多地關注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及實驗的本質,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而不僅僅只是看到實驗的表面現象。同時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問題,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索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和教材知識。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生物課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地探求知識。相反,如果學生對生物課沒有足夠的興趣,就不會主動學習,甚至會對教師的講解產生抵觸情緒,那么學生就不會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無論如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也無濟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充分運用生物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單純的理論講解會使學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通過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增加師生的互動環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就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時,如正確回答了教師的提問、成功地操作了實驗或考試成績有所進步時,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鼓勵和贊賞,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3.讓學生走出課堂
通過親身實踐掌握理論知識。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物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基本內容,還要使學生學會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通過切身實踐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因此,在保證課堂教學的前提下,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實踐,讓學生觀察和了解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通過切身實踐來感受學習生物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種子發芽的過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每日觀察并記錄種子萌發過程中的不同狀態,等實驗結束后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然后和課本上的內容做對比,從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通過實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識。
三、總結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除了修訂教學目標,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反思在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對新課改的理解和實踐中的不足,從而針對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進這些不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種子的結構和成分》教學時,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就應反思學生是否掌握了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探究方法,而這就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并反思采取何種方式進行驗證,才能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反思的運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對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內涵和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的運用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確定教學反思的時間
教學反思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只有對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時間進行科學的確定,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反思。一是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備課階段進行,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的預測,并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從而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二是教學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此時主要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變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動、及時反思教學行為,在促進教學調控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在加快教學方法改進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對教學思路進行有效調整,總結教學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三是教學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批判性地反思教學過程,結合多種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總結教學經驗,促進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論素養的養成。
(二)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應當布置不同難度與容量的課后鞏固作業,使鞏固內容與目標體系相吻合。在生物學習檢測中也應當體現分層原則,采取不同難度試卷進行考核的方式,檢測學生在自己目標任務內達標情況,同時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自尊心,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強化能力培養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應當體現學生的能力培養,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的三維一體目標。針對過去一段時期以來“滿堂灌輸”教學盛行的狀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目標。首先,要建立合作學習的載體。為了配合生物個性化教學的有效開展,筆者對學生學習的載體進行了優化,學生不再是單個進行學習,而是通過小組集體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研究。設計合作小組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且在小組的集體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相互學習,借鑒好的學習經驗與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生物學習技巧。其次,要設置合作學習的線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內容的學習中,教師都要設置學習的線索,交給學習小組去開展深入研究。在學習線索的設置上,教師要將全部的知識要點融合進去,并且體現內在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夠按照思考題的提示,逐層深入地開展學習,并解決難點問題。例如在教學《我國人口的現狀與前景》時,筆者結合教學目標向學生出示了一組探究題:
1.我國人口發展的現狀是什么樣的?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2.我國在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從不同角度分析人口
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4、實現人口與環境和諧、可持續
發展的對策是什么?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對于我國人口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前景具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深刻掌握了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其應當采取的措施,較好地掌握了教學內容[2]。另外要開展合作學習的引導。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之中開展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對學生無法解決的難點問題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此外,在學生進行匯報交流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開展點評,以提高學習成果的全面性。
三、整合生物教學資源,以實踐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以下筆者將根據自身經驗對當前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第一,課堂教學模式太過于守舊。在進行新課改之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在上面講學生坐在座位上“專心致志”地聽,而且老師講的知識就只是看著課本念,搞得課堂沒有一點活力,學生也不喜歡聽。而新課改之后,要求老師要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老師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但是很多老師只是口頭上響應新課改,而在真正上課時還是按照原來的教學方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很少。第二,老師缺乏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把握不準授課內容。新課改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推行素質教育,但是老師面對新教材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對新課改基本理念的認識也不到位。不習慣于用新教材的輔助資料,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及舊材料,這些資料不僅與素質教育相違背而且與當前教學大綱還有一定的相違背,如果一直處理不好新舊教材之間的轉換關系,就很難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第三,教學硬件設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高中生物課程中有很多實驗,而這也是生物課堂的重要組成。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如果不通過做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并看到實驗現象,那就只能看著課本上的結論死記硬背。然而現實中很多學校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相關設備或者是設備陳舊,造成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己動手,有的只是看著老師做一遍然后去看看實驗結果。由于學校教學硬件設施跟不上,學校沒有配備多媒體等先進設備,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更不利于新課改的推廣。第四,教學方法固定,學生不積極參與。我國屬于應試教育,特別是高中課程的學習就是為了高考,而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會說明哪里會考哪里不會考,然后學生對需要考試的地方背背。學生從心理上也都明白上課可以不聽,只要記性好下課了背住就能考高分,因此在上課時很多學生因為感覺課堂沒意思都不注意聽講。
2.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相關措施
2.1老師要加強新課改理念的認識
很多情況下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老師在思想上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具體含義,認為課改只是課堂上使用的教材換了換。而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從深層次上認識課改就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及教學方式的轉換。也就是說課改就是理論上的改變加實踐上的推廣,如果教學方式不變化就跟不上新教材的變化,也把握不準授課內容的深度。
2.2提升教學硬件設施
生物課中難免會有實驗課,為了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親自動手做實驗并看到實驗現象學校要對相關設施進行配置。由于生物本身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相貼近且應用性比較強,教材中一些理論知識如果沒有對應的圖像信息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吃力,也比較少抽象。傳統教學中只能靠學生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這樣對部分學生來說很困難,因此學校還應該給生物課堂配備多媒體,讓老師給學生直觀的展現知識,必要時只要對學習有利還可以觀看一些生物視頻。
2.3強化生物課程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是應試教育,而學生在高中課程學習中也都明白生物占的分值比較少,在平時學習時也都當成副科學習,在心理上認識不到生物的重要性。而老師也不去強調生物對以后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僅僅傳授一些理論知識,更不用說去注重學生的生物觀察能力的培養了。為了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老師要不斷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不能以應試為最終目的,在根本上強化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認識,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4強化生物老師的教學素養
雖然新課改要求老師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但是老師還是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爭取老師與學生之間友好合作共同提升學習質量。現階段部分老師還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教學中脫離實際的現象還是有發生,不能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那么學生也就體會不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就提不起對生物的興趣。此外老師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教學,不能給學生樹立生硬的形象,要對學生如自己的孩子,不能產生明顯的代購,更要能與學生之間自由交流,這樣才能有助于教學。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