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護理論文8篇

時間:2023-03-20 16:13:4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循證護理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循證護理論文

篇1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手術患者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齡13~76歲,平均年齡(53.6±10.2)歲;所有患者均為擇期手術者,包括:普外科手術47例,骨科手術41例,泌尿外科手術21例,婦產科手術36例,胸外科手術19例,其他手術8例;麻醉方式:復合麻醉89例,全身麻醉62例,局部麻醉21例。將本組172例擇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86例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對照組86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線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即根據患者病情、年齡及手術類型進行相應的手術準備,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同時協助醫生順利完成手術,做好細節及應急處理。

1.2.2觀察組:

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即術前對患者的手術流程、環節等細化方案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進行評估,并將兩方面的評估結果進行結合,同時著重就手術室護理工作提出問題,并將提出的護理問題按照循證理論查閱既往相關文獻證實,如相關成功護理的案例、經驗等,找到最適合的護理方式解決,并結合整體護理、常規護理的優勢與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在手術室護理細節和銜接上具有統一化、個體化的最佳護理模式。此外注意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疏導,以減少不良情緒對機體各項生理指標的影響,使其能夠較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1.3評價標準

手術前1d及術后1d,分別對兩組手術患者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symptominventory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及護理質量、護理效率、醫患滿意度調查評分并比較。

1.3.1護理質量與工作效率的評價。

自擬評分量表分值為0~100分,積分>90分為優良;70~90分為一般;<70分為尚待改進。護理質量評分內容包括:手術順利度、配合度、術中護理效果及術前、后護理效果;工作效率評分內容包括:手術環節銜接、手術時間及術中無謂的耗時、并發癥預防方面。

1.3.2醫患滿意度調查。

患者滿意度評定:根據患者對護理工作肯定及認可程度設定選項為滿意或不滿意。醫師滿意度評定:根據醫師對手術及手術室護理效率的評價及認可程度設定選項為滿意或不滿意。

1.3.3患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

主要針對患者表現突出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抑郁、焦慮、偏執及人際敏感)每個項目均可單獨評估,以2分為基線分值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此項負情緒。<2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此項負情緒,分值越低,情況越好;>2分說明存在此項負情緒,分值越高,負情緒情況越嚴重。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工作效率及醫患滿意度的評價比較

觀察組在護理質量評分、工作效率評分及醫患滿意度方面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因子評分比較

手術后1d觀察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反應心理狀態的各項因子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2例,其中出血1例,其他1例,發生率2.33%;對照組術后出現并發癥4例,其中感染1例,出血2例,其他1例,發生率4.6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2

1.1一般資料

搜集本院新生兒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診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作為觀察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甲、乙組,甲組24例,孕周:35~41歲,平均孕周:(38.56±1.27)歲;女11例,男13例。乙組22例,孕周:35~42歲,平均孕周:(39.18±1.43)歲;女10例,男12例。兩組患兒的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乙組采用基礎護理:(1)生命體征監測:密切關注患兒的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給與吸氧治療,注意患兒的保暖;(2)給與必要的營養支持,檢測腦顱壓,給與規范治療;甲組采用循證護理:(1)通過查閱相關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相關資料,對其全面了解;(2)積極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了解患兒的病情發展情況;(3)在患兒的病房內播放優美的曲子,病房配以鮮艷的色彩搭配,刺激患兒的聽覺和視覺;(4)每天為患兒進行全身按摩,刺激周圍神經。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數據分析軟件對本文所有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所得計量、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4評價標準

1.4.1護理評價標準

顯效:患兒的腦水腫、意識障礙、肌張力異常等臨床癥狀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的腦水腫、意識障礙、肌張力異常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兒的腦水腫、意識障礙、肌張力異常等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出現嚴重并發癥。

1.4.2滿意度評價標準

采用我院自編的患兒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含護理人員的儀容儀表、護理方法、態度等,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5分,滿意66~84分,不滿意≤65分。

2結果

2.1兩組患兒的護理有效性對比研究

經過護理后,24例甲組的護理有效率為91.7%(22/24),其中無效2例(8.3%),有效6例(25.0%),顯效17例(70.8%);22例乙組的護理有效率為77.3%(17/22),其中無效5例(22.7%),有效7例(31.8%),顯效10例(45.5%);甲組的護理有效率高于乙組,P<0.05。

2.2兩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分析

兩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分析,24例甲組的滿意度為95.8%,非常滿意18例(75.0%),滿意5例(20.8%),不滿意1例(4.2%);22例乙組的滿意度為86.4%,非常滿意12例(54.5%),滿意7例(31.8%),不滿意3例(13.6%);甲組患者的滿意度95.8%高于乙組86.4%,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篇3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實施手術的患者50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28歲,平均年齡52.3歲,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況大致可分為:胃癌16例,直腸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結腸癌12例,膽道結石8例。實驗過程中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疾病類型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比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實驗組則選擇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再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提出循證問題

結合臨床上普外科患者術后護理過程中常見的護理問題,如患者術后飲食情況、術后并發癥、傷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狀態等,提出實驗中需要循證的問題。

1.2.2尋找循證實證

依據所提出的術后并發癥、傷口疼痛及術后飲食等問題,查閱有關的文獻和資料,結合文獻資料對所需要循證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比,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術后護理方案。

1.2.3實施護理循證

按照所制定的循證護理方案的實施步驟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達到緩解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減少患者術后疼痛、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等目的。

1.2.3.1合理飲食護理

一般患者手術后,胃腸消化功能較弱,因此應根據醫囑給予合理的飲食護理,禁食結束后根據醫囑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質、半流質飲食等。

1.2.3.2適當的心理輔導

術前患者會對即將實施的手術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術后又會因為疼痛而情緒焦躁。所以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嘗試與患者多進行交流,耐心引導安慰,以緩解患者不良的情緒。

1.2.3.3正確的藥物治療

對于無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給予或遵醫囑給予適當止痛藥物,對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醫囑及疼痛程度合理給予患者疼痛藥物治療,以緩解疼痛給患者帶去的痛苦與不良情緒。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對比組4例術后出現傷口感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實驗組則未出現術后并發癥,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此次實驗研究中,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組則是采用普通常規的護理方式。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后,實驗組在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等方面明顯優于對比組;并且在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方面,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也同樣高于對比組(P<0.05),可以說明采用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4結語

篇4

1.1臨床資料

將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診的50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3~75歲,平均(52.42±15.84)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54±1.41)kPa;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2例。對照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33~75歲,平均(52.38±15.25)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62±1.36)kPa;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眼壓、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眼科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循證問題

在以護士長為組長的EBN小組集體討論下,確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等作為本研究的循證問題。

1.2.2循證支持

在萬方數據資源、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中輸入上述循證問題,查閱近5年內國內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在PubMed、HighWirePress查閱外文資料,尋找文獻支持。

1.2.3循證評價

小組成員仔細研讀文獻資料,外文資料請本科室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幫助審閱,指導小組成員評價國外研究實證,總結國內外最佳研究資料,并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客觀評價實證的可靠性、真實性、科學性,優選最佳護理實證。

1.2.4循證應用

根據最佳實證,結合護理經驗和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①病情護理:術前遵醫囑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術后嚴密觀察眼濾過泡和前房形成、瞳孔大小和位置、房水等情況,每天測量眼壓,給予糖皮質激素和高滲液脫水,促使前房形成。術后第4天起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瞼表面向眼球間斷施壓,或在上瞼交替按壓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護理:真誠、微笑、熱情地接待入科患者,減輕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認知水平等,告知手術、麻醉的簡要過程,緩解圍術期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組織康復病友現身說法,打消患者心理顧慮,鼓勵家屬給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持。③睡眠護理:強化基礎護理,給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術前不喝咖啡、濃茶,保持心情平靜、放松,聽舒緩音樂,溫熱水泡腳,睡前飲杯熱牛奶。夜晚護理巡視或治療,避免聲響過大,燈光盡量柔和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護理前(入科后1天)、后(出院前1天)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變化,記錄2組改良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評分變化,總分10~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礙,睡眠質量與評分成反比。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心理健康

SAS、SDS評分護理前2組均較高,但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顯著(P<0.05)。

2.2睡眠質量

SRSS評分觀察組護理前為(26.56±1.87)分,護理后(19.12±2.32)分;對照組護理前為(26.04±1.77)分,護理后為(20.32±1.75)分。SRSS評分2組護理后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

3討論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網被虹膜堵塞,發生粘連導致房水循環受阻,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產生相應臨床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盲。文獻表明,患者神經質傾向的性格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睡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需求,不僅恢復精力,而且亦能提高免疫力,促進術后康復。循證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的延伸,其通過批判性思維探尋最佳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我們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等循證問題查閱文獻資料,EBN小組集體討論、總結最佳護理實證,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并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精神、社會、病情等綜合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表現為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觀上有利于睡眠質量的提高,同時采取個性化的睡眠指導,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

篇5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斷指再植手術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5-68歲,平均(46.3±15.6)歲,其中擠壓傷9例,砸傷11例,撕裂傷15例,切割傷5例。對照組中22例,女18例,年齡23-67歲,平均(45.0±14.2)歲,其中擠壓傷12例,砸傷8例,撕裂傷13例,切割傷7例。兩組患者均排除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無其他嚴重的外傷,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斷指再植手術治療,術中先清除肉眼可見的損壞組織,標記好截面處的血管和神經,對截面進行固定。然后在顯微鏡下修復受損的神經和栓塞的血管,修復后進行肌合。術后采用抗生素等藥物抗感染,并在局部傷口處敷上輔料,經常更換。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等,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提出問題:根據患者術后情況,找出影響斷肢再植體成活率的因素,如術后感染、血管危象、心理因素等。

1.3.2尋找證據:

通過翻閱圖書、計算機等手段查閱相關資料,尋找預防這些因素發生的措施。然后成立一支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經過培訓和學習后進行護理。

1.3.3實施護理方法:

①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親切的交談、健康教育知識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為患者消除痛苦,使其樹立良好的信心。同時根據患者的喜好為其組織適當的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看電視等,徹底放松患者心情。②做好患指的保暖工作,對其血運密切觀察。患指血管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變化很大,如果溫度過低會使血管痙攣,因此保暖工作必須要做好;護士還要定時觀察患指的顏色、張力和毛細血管回流情況,對于情況異常者給予及時處理,避免發生動脈危象。搞好病區環境衛生和患者自身的衛生。保持室內新鮮空氣流通,室溫和濕度適宜,病區環境干凈整潔,并每天消毒;此外還要保持患者床褥的干凈,每日進行紫外線殺毒,對患指及時換藥,以防感染。

1.4評價指標:

斷指再植體的功能情況評價內容包括指關節活動度、感覺、外形、肌力、遺留癥狀等,評分分為優秀(100-80分)、良好(79-60分)、差(59-40分)和劣(39分以下)四個等級。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組間對比采用均數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斷指再植體的成活率:

經過斷指再植手術治療并結合合理的護理措施,再植體成活率有明顯提高,觀察組40個斷指體成活38個,成活率為95%,對照組40個斷指體成活30個,成活率75%,可見觀察組的斷指體成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斷指再植體功能情況比較:

對患者斷肢再植功能進行了評分,其中觀察組優良率為90%,對照組為77.5%,觀察組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無其它并發癥發生。

2.3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前者的護理滿意度(95%)較后者的高(75%),比較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6

【關鍵詞】循證護理;精神科護理;質量管理

Theapplicationofevidence-based-nursingfor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

HERu-bing

(TheasylumofGuangzhoucivilaffairsBureau,Guangdong,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levatethe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byevidencebasednursing(EBN).Methods:ThenursingdecisionwasmadeaccordingtheprincipleofEBNandthedemandofthepatients.Results:AftertheapplicationofNBNinourasylum,thequalityofcarewaselevatedcontinuouslyandthesatisfactionratioofthepatientstonursingstaffwasincreasedfrom86%to98%.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ofNBNinpsychiatricnursingcanshortedtheworktime,promotethestudyactivenessofnursingstaffandboosttheclinicalknowledge,nursingskillandthescientificresearchcapabilityofnurses.Soitcanraisethequalityofthepsychiatriccareandprovidedanadvanced,effectiveandsafelynursingservicetopatients.

【Keywords】Evidencebasednursing;Psychiatricnursing;Qualitymanagement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上個世紀90年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它是受循證醫學影響而產生的分支學科,其實質是在客觀、明確、運用最新證據的基礎上開展護理工作,向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方向發展[1]。循證護理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并能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依據,將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病人的價值和愿望,三者結合起來,能為我們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國內部分醫院亦進行了循證護理的實踐[2],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將我們一年來的實施情況報告如下。

1循證護理理論與方法的培訓

1.1循證護理理論循證護理職責是收集臨床護理難題,檢索文獻,尋找循證支持,應用最佳證據指導臨床護理決策[3]。正因為它具有全面性、邏輯性、系統性,對臨床實踐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護理工作者在系統的理性認識基礎上,通過護理工作的臨床實踐方法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概念,從而形成理念[4]。

1.2循證護理是有其一整套理論與方法,只有真正掌握這些知識才能夠運用自如,幫助我們解決臨床問題,指導護理管理工作。為此,我們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分批地對護士進行有關循證護理方面的知識講座,使護士對循證護理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循證護理的理論和方法。

2循證護理理念在我院的運用

2.1在日常護理中提出循證問題首先由護士長帶頭召集病區護士學習領會循證護理相關內容,護士通過閱讀及查詢有關資料,結合臨床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所需討論內容,包括護理技術操作、護理模式、健康教育等。如:躁狂癥病人給予治療時保護性約束的確切時間;對強迫思維的精神病人實施暴露治療最適宜時間等問題都可提出并進行循證。而這些問題往往是具有前瞻性的指導實踐的理論問題。

2.2尋求循證支持針對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相關實證的文獻檢索,得到與臨床、經濟、決策相關的證據。通過采用已被證明能改善臨床護理實踐的循證護理方法免去探索期,節省了護理時間,更新自己的臨床知識和技能。

2.3循證應用精神病患者雖然在思維能力上存在著不同程度、不同時間喪失理智的控制,有些人由于受幻覺妄想支配,出現情緒低落產生的消極意念及消極行為,造成自傷、潛逃、自殺等現象。護理人員結合個人臨床專業知識及病人的具體情況,將重要證據、個人經驗和病人的實際結合起來應用。應用循證護理理念,選擇最佳的可靠結論進而指導臨床護理、激發病區團隊精神與協作氣氛,在更新完善護理人員知識水平,提高護理人員理解力與工作技能水平的同時,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標準。

3在實踐中建立質量管理體制及管理圈

3.1確定質量改進問題確定問題是護理質量改進的關鍵。護理部組織院質量控制各小組成員,通過對各病區質控檢查,將收集到資料進行討論,循證提出護理工作中存在最難的、急需解決的、直接影響護理質量的問題,如精神科頻率性的護理病歷書寫的內容欠個性化,經討論確定“護理病歷書寫按PIO(問題、措施、效果評價)格式書寫”。

3.2現狀調查及分析原因確定質量改進問題后,護理部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原因,為制定改進措施提供依據。如院組織每周的醫護大檢查中發現和分析護理病歷書寫的內容欠個性化,經查找主要原因是個別護士沒遵循護理程序操作而進行書寫、主動學習意識不夠及近期接收的新護士較多,他們對此認識不足。

3.3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有作者認為質量控制環節是完善醫院內部管理,改變護理管理由終末控制轉向環節控制;完成持續改進,促進質量達標的科學管理方法[5]。護理部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成立由護理部主任為組長、總護助為副組長及各區護士長組成的醫院管理質控組;病房護士長、高年資護士和護理骨干組成病區質量控制小組,定期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及根據《廣東省病歷書寫規范》,擬定了本院《病歷書寫細則》、《護理操作流程圖》、《醫護人員行為準則》、《院內感染管理制度》。

4討論

運用循證護理的理念進行臨床護理管理,護理管理者可以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促進護理理論的發展。循證護理系統的理性認識和應用,對護理質量管理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年多來,我們以循證護理理念指導護理臨床實踐,護理質量不斷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我們各項護理工作,包括服務態度、護理業務技術、護患溝通以及健康教育等,滿意度從原來的86%提高到98%。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拓寬了知識面;團隊精神與協作氛圍提高,合理性和先進性有效地指導護理實踐,為病人提供最優的護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更體現出“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

循證護理在精神科領域及國內的應用時間還短,還需護理人員尤其是護理管理者不斷探索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先瓊,成翼娟.循證護理已成為護理發展的新動向[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12.

[2]宋敏,王鴻雁,王微.循證護理在臨床的初步實踐[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6):57.

[3]萬麗紅,梁嘉定,蘇小茵.循證護理實踐方法及管理策略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239-240.

篇7

關鍵詞:臨床護士;科研能力;循證護理

護理科研就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地研究或評價護理問題,通過研究開展護理工作,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水平。循證護理指護士在計劃其護理活動時,能夠將最佳護理科學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及患者的意愿三者相結合,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決策,是一種科學的臨床護理決策模式[1],護理學科要快速發展,必須要以系統和豐富的護理理論為基礎,并在科研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護理理論,開展循證護理的基礎在于有大量高質量的護理科學研究證據,臨床護士科研能力的高低與護理實踐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研究旨在探究臨床護士的科研能力及循證護理實踐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為開展臨床循證護理實踐提供借鑒和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湖北省某地級市三甲綜合醫院臨床護士200人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該院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在崗臨床護士;工作時間1年以上。排除標準:從事非臨床工作的護士;進修護士、實習生;因其他原因無法填寫問卷的護士。

1.2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員經統一培訓后入科室發放問卷并講解問卷的填寫要求,之后統一回收問卷。調查工具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被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包括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等;第二部分問卷為護士科研能力自評量表[2],包括四個維度,該量表的克倫巴赫系數為0.979,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均在0.7以上;第三部分問卷為循證護理實踐知信行水平量表[3],共三個維度,25個條目,問卷的效度系數為0.940、信度系數為0.859。

1.2.2 統計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 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用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對數據進行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用Pearson相關分析護士科研能力與循證護理實踐水平的相關關系。

2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3.5%。56.7%的調查對象工作時間少于10年;最高學歷以本科為主,占60.5%;職稱以初級為主,占70.4%。

2.2 科研能力 本研究中,187名護士的科研能力得分情況見表1,總體得分率較低,其中論文寫作知識這一維度的得分率最高。可看出,被調查臨床護士的科研能力較低。

表1 護士科研能力總體水平(n=187)

2.3循證護理實踐水平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187名研究對象的問卷總分均分為4.10±0.53分,實踐行為、態度、知識各維度平均分分別為3.65±0.83、5.12±0.90、4.32±0.71分,見表2。

表2 臨床護士循證實踐知信行各維度及總體水平得分比較(x±s)

2.4 臨床護士科研能力水平、循證護理實踐知信行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運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和循證實踐知信行水平的相關性。結果表明:臨床護士兩個問卷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關系,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科研能力與循證實踐知信行水平的相關性分析(r)

注:~~P

①循證護理實踐行為維度;②循證護理實踐態度維度;③循證護理實踐知識維度;④循證護理實踐知信行總水平;⑤軟件操作能力維度;⑥論文寫作知識維度;⑦科研基礎知識維度;⑧統計學知識維度;⑨科研能力總體水平。

3討論

3.1 臨床護士科研能力水平 臨床護理科研能力是評價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指標[4],要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需重視對臨床護理人員科研能力的培養。根據科研能力自評量表等級劃分標準,本研究中,科研能力處于中、低等水平者占較大比例,分別占56.8%、39.5%,處于高等水平者僅占3.7%,這與其他研究[5]的調查結果相一致,說明護士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應引起臨床護士自身和護理管理部門的重視,意識到加強臨床護理人員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四項科研能力中,得分指標最高的是論文寫作知識,得分最低的是統計學知識。方玉桂等[6]研究發現臨床護士的科研基礎知識及統計學知識是護士進行護理科研活動的主要障礙。這說明護理人員的統計學知識和科研基礎知識這兩方面比較薄弱,是最需加強的知識環節,應有針對性地參加一些培訓或繼續教育項目,提升科研能力的薄弱方面,促進臨床護理科研的開展和護理實踐水平的提升。

3.2 臨床護士循證實踐水平 循證護理是未來護理發展的新趨勢,將在護理研究成果的推廣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187名臨床護士得分最高的是循證實踐態度維度,這與國內外很多調查[7]結果相似,護士對循證護理實踐持正性態度。得分最低的是循證實踐行為維度,說明因各種因素的制約,循證護理實踐行為現狀不理想。我國循證護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者需重視對護士循證實踐思想的傳播,并加大對國內外護理發展新動向的宣傳力度,豐富循證護理實踐的證據數據庫。護理管理者需為開展循證實踐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并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以推動循證護理實踐的開展。

3.3 臨床護士科研能力和循證護理實踐知信行水平的相關性 一項護理研究的成果只有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才會發揮最大的效能,才是研究的目的[8]。對于在臨床和社區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護理科研尋找最好的解決辦法,充分發揮循證護理的作用[9]。本研究分析了護士科研能力和循證護理實踐知信行水平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結果顯示,科研能力總水平和各維度水平與循證知信行總水平和各維度水平間呈正相關關系(p

掌握護理科研知識,是進行循證護理實踐的基礎,培養護士查閱文獻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獻的能力、科研基礎知識、統計學知識及論文寫作知識等,利于培養護士查找證據、評價證據、運用證據、傳播證據及分享證據的能力。臨床護士具備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是開展護理研究活動的基礎,而臨床護理科研成果也將被作為新的證據不斷地充實循證護理的證據庫,一般而言,擅長進行護理科研的人,更擅長獲取對護理工作而言真實、有用的信息。開展護理科研、進行循證護理實踐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護理科研可充實循證護理數據庫,循證護理也可推動護理科研成果的轉換,是聯系護理科研和實踐的紐帶。

參考文獻:

[1] 蔡文智.循證護理研究與實踐[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2] 劉瑞霜.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5):243-244.

[3] 楊如美.英文版循證實踐知識、態度、行為問卷及循證實踐影響因素問卷的初步修訂與應用[D].長沙:中南大學,2010:1-117.

[4] 張美芬,尤黎明,劉可,等.我院護理本科生研究能力系統性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322-1324.

[5] 韓梅.山東大學附屬醫院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1-37.

[6] 方玉桂,吳艷妮,等.護理人員醫學統計學知識需求調查及繼續教育對策[J].中國衛生統計,2011,28(5):559-561.

[7] Browm CE, Wickline, MA, Ecoff L, et al. Nursing practic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t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J].J Adv Nurs, 2009 ,65(2):371-381.

篇8

關鍵詞:循證醫學;口腔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研究

一、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的核心意思是臨床醫師應認真、慎重地將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好的證據,用于指導解決臨床問題。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醫師的經驗、直覺或病理生理原理等來處理病人。現代醫學模式是在經驗醫學的同時強調循證醫學即根據科學研究的依據來處理病人,在仔細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基礎上,要求臨床醫師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運用評價臨床文獻的正規方法,發現最有關和正確的信息,最有效地應用文獻即證據,根據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制定疾病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總之,對病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

二、口腔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的必要性

(一)現代社會是知識更新換代加速的時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紀,尤其是在醫療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新證據的產生是非常之快速的,新的醫療器械的應用隨之誕生的就是新的醫療實踐,醫學研究的進步會誕生許多醫學學術論文,這些都是新證據產生的源泉。新證據的產生還需要得到及時的應用才是新證據的誕生的價值所在。但是傳統醫學在臨床問題的解決方面在存在重大的局限性,有不少證據都已經被充分證實但是仍然沒有被臨床采用,例如,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已經被充分證明,但是知道其后的20年才被廣泛地應用到臨床當中。

(二)長期工作會產生學習惰性。學生在學校畢業之后原有的學習動力通常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消失殆盡,而且工作時間越長,其學習的動力就越低,在長期的工作中,雖然工作經驗會不斷糾正學生的知識體系,但是畢竟知識框架還陳舊的,因此在新藥和新設備的應用方面會產生諸多的不便和不適應問題。

(三)臨床工作尤其是口腔外科護理這種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尤其需要用新的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證據來指導臨床護理工作。

(四)學校中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而且在實踐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也比較小,日后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循證醫學理念可以有效地達到持續更新自己知識體系的目的。

(五)循證醫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護理質量,而且也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三、教學實例

我們以阻生智齒為例:無癥狀阻生智齒能夠進行預防性地拔出,對于此問題的爭議比較大。有學者認為:“一旦確診為阻生牙,應盡早拔除,因為阻生牙可能引起冠周炎、鄰牙齲壞、鄰牙牙槽骨吸收等,而且隨著年齡增大,拔牙更加困難,并發癥增多”。針對這個命題,導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列“循證”工作,具體工作是,知道學生進行相關文獻的查詢工作,此時要特別提醒學生查找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論文。但是學生反映,沒有找到關于“無癥狀阻生智齒能否進行預防性地拔出”這個主題的RCT論文。學生經過齊心合力證實一點,即對無癥狀阻生智齒進行預防性地拔出會損傷舌神經以及下牙槽神經,所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沒有證據表明無癥狀阻生智齒的預防性地拔出是對患者有益處的,但是有證據表明預防性地拔出會損傷舌神經以及下牙槽神經。此時的觀點已經非常明確。另外需要特別告訴學生,預防性拔除智齒(不管是有癥狀的還是無癥狀的)均是存在風險的。最后做出應用評價,在所有參考文獻當中,文章質量較低,如果要對該問題進行確定,仍然需要大量的臨床研究。

四、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重視循證醫學的局限性。雖然循證醫學具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仍然不能夠替代臨床經驗、臨床技能以及臨床資料,所以證據要應用自己的患者使必須要嚴肅慎重,應該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結果以及身體指標的實驗室檢驗結果。

(二)近年來循證醫學的名詞已在國際會議和雜志論文中到處可見,應用范圍也擴大到為專家們制定診斷治療指南和政府制訂醫療衛生決策提供依據。

(三)循證醫學并不等于RCT:有人認為應用某項RCT結果作為治療的依據和指南,就是循證醫學,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首先對RCT結果應根據治療性試驗的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如果該試驗設計合理,科學性強,也要根據自己病人的情況分析是否適用。

參考文獻

[1]Hitoshi niwa. 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2]Sackett DL,Sharon 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New York:Chruchill Livingstone.2000,(01):1-10.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