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語論文8篇

時間:2023-03-17 17:59:4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法律英語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法律英語論文

篇1

    長期以來,人們對市場的依賴,以及市場實在地帶給人們的益處,讓人們充分確信市場的能量。自從亞當·斯密提出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以來,“看不見的手”就是支配人類經濟活動的最重要的理念和法寶。后來,雖然這一觀念因為經濟危機而不斷受到挑戰,但自從美國里根總統執政以來,又高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或者里根經濟學的旗幟,推進了美國經濟的強勁發展。這種經濟發展的事實,又進一步樹立了人們對市場的信心。但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又讓我們充分體驗了一回市場失靈的惡果,它必然會迫使人們重新反思市場是不是萬應靈藥,反思市場和市場化的限度。

    這場經濟危機也讓人們認真反思政府的作用,特別是政府在經濟和金融活動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觀念中,政府管制職能的擴大,被人們稱之為“致命的自負”和“走向奴役之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就以這樣的書名,來反思類似的問題,盡管他的反思,還有其他所指。在市場經濟的早期,政府一直被定位為“守夜人”的角色,但自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以來,政府已經從“守夜人”的角色變成了“總管家”。盡管如此,人們對政府權力的擴張,仍然深懷戒心。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后,人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幾乎所有國家及其政府,都在扮演著越來越積極、主動的角色。各國政府不但在國內扮演著這樣的角色,而且還出現了政府間應對危機的國際合作。這種情況,對公民而言究竟是禍還是福,究竟如何看待在金融危機中政府權力的擴張這種現象?如何重新看待市場體制下政府的作用?這是此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的重要問題。

    這次金融危機可能還會導致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不論在內國政治,還是在國際政治中,可能都是如此。在內國政治中,如何處理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之間的關系等,這都是必須重新反思、認真對待的問題。而在國際關系中,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導致人們對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的質疑和反思,多年來人們期待的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而不是單極化的情形可能因此有了條件,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的發展,可能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再者,這次金融危機可能帶來國際經濟和文化格局的重新分配。特別是隨著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育、成熟和完善,他們尋求在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領域中的話語權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在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四國”元首會晤,提出了可能取代美元的新型硬通貨幣的建議,便可以看作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與此同時,在文化的發展和主導上,也可能會發生類似的情形。大家知道,自近代以來,全球文化的主導權事實上是歐洲中心主義或者歐美中心主義的。“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更是獨大地成為文化的輸出國和領導者。美國的“文化殖民”現象令世人擔心。但隨著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這種以歐美或者美國為中心的“文化殖民”現象,必然會受到經濟的影響,也會受到世人強烈的反思和質疑。因此,金融危機可能帶來在國際社會文化領域中主導權的爭議,也就不難預期。

篇2

縱觀西方的法律教育,英國的法律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2世紀英國受整個西歐的影響就掀起了法律教育的熱潮,伴隨著大學和法律教育的發展,英國的法律教育逐漸向法律職業教育發展。到14、15世紀,英國出現很多律師公會,這是當時最主要的法律教授方式。到了l6世紀羅馬法復興,律師公會的學徒制法律教育成了英國法律教育的主要形式。l7、18世紀隨著英帝國全球化的擴張,律師公會逐漸喪失了其法律教育的職能,學徒制教育逐漸被后來的大學教育取代。在18世紀,托馬斯•伍德等人大力發展大學法律教育,威廉.布萊克斯通在法律教育的實踐中,系統地闡述了現代法律教育理論,提出了一套科學的法律教育思想。被認為是英國現代法律教育的先驅。英國現在的法律教育有其獨特的法律教育模式,一方面能保持其傳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吸收了歐洲大陸國家法律教育的合理因素。1864年由英國議會成立的法律教育特別委員會對英國的法律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做了關于法律教育改革的報告。1852年牛津大學和1855年劍橋大學建立了法學學科和學位授予制度。1908年設有法學院的大學聯合成立了“公共法律教育者協會”,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現代法律教育制度和職業資格考試制度。1996年,英國大法官法律教育和行為顧問委員會關于法律教育和培訓的報告對當代英國大學法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指出法律教育應使受教育者不僅具有綜合全面的學術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還要掌握法律基本知識和核心知識;不僅養成法律價值觀念還要培養法律職業技能。

1.1英國法律教育的培養目標

英國法律教育善于隨著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及時地作出靈活調整,這樣就使法律教育成為英國法制持久的巨大的推動力。英國的法律教育主要是一種職業訓練,其培養目標與美國的法律教育有細微的區別,英國法律碩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律師和法官,而不是法學研究者或者法學家。任何想成為律師或是法官的人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的學習,即法學理論學習階段、法律職業培訓階段和法律職業實習階段。通過學術基礎教育階段、職業培訓階段以及職業實習階段的學習,有利于培養真正合格的從事法律實務的工作者。

1.2英國法律教育的培養模式截止到現在,英國法律教育有兩種途徑:法律學術型和法律實務型;前者是培養學術型人才,后者是培養職業律師。英國培養學術型法律人才的模式與我過當前的培養模式相似,本科畢業后可以繼續攻讀三年制的碩士學位,英國的法律碩士學位屬于法律實務型學位,一般不用寫論文。英國的法律碩士教育主要以課程學習為主體,在專業碩士學習的一年中,三分之四的時間在進行課程學習,有2—4門的法律職業核心課程,1—5門可供學生選擇的法律專業領域之內的或者跨學科的課程。英國的法學碩士是兩年制的,屬于純學術型學位,論文答辯通過才能取得法學碩士學位。英國的實務型法律人才的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是理論階段、職業階段和實習階段。英國是判例法國家。在法律教育中很注重法律案例的討論,這樣就使英國的法律教育呈現出思維的開放性、法律的外向性以及辦學的國際性等教育特色。

1.3英國法律教育的教學方法由于英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比較發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就開始了重點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再注重研究和論文的撰寫。英國法學院主要是注重最基本的法律知識、基礎法學理論和法律技巧、法律職業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判斷、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因為法官裁決案件主要以先前的司法判例為基礎,即所謂的遵循先例原則,這樣使得案例教學法成為英國法律教育的一項基本教學法,也是英國高等法律教育較為成功的教學方法。其次,在英國還有一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即是導師帶頭教學方法,導師每周給他的學生上專業指導課,導師與學生討論特定的課題,為學生開出下一周要看的書,并檢查上周布置的專題作業。導師對學生關于專題的討論,提出建議或者是尖銳的批評,這種討論使學生學到讀書和做學問的基本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2英國的法律教育對我國法律碩士教育的啟示

通過以上對英國法律教育的分析。我們認為值得借鑒的內容很多,最為重要和迫切的在于:法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樹立開放”靈活”兼收并蓄的多樣化教育理念,課堂理論教學必須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避免與現實脫離的假”大”空式照本宣科。

第一,法律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的雙向培養目標借鑒。英國法學教育的功能不僅在于為社會培養職業化法律人才,而且在于傳播法律知識和法律思想,進行學術訓練。學生通過修讀課程而獲得學位的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制定培養目標中,以法律職業為導向,培養經濟發展需要的、能夠為滿足法律部門對高層次應用型法律人152才的需求,使培養的法律人才能為英國企業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取得競爭優勢、復興和發展英國工業與經濟貢獻自已的智慧和能力。英國的法律教育的雙重培養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在于提高法科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教育的過程不僅是法律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為法科學生今后走向法律職業生涯打基礎的過程。我國的法律教育不是法律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法科學生不一定從事法律工作。由于我國是現代化法治國家,無論是法律工作者還是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具備法律思維對于其勝任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也是有利的。

篇3

 

關鍵詞:法律英語文本;法律文本語境;語義;法律轉向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環境。離開了環境的語言就好像無本之木。語境對于語言的產生和發展十分重要。反過來,對于理解語言,探究語義,語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坐標尺。人們總是通過語境學習掌握語言,并在一定語境中使用語言。中國入世以來,越來越多的法律英語文本進入了國人的視野。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法律英語文本的翻譯和理解困難重重。究其根本,是沒有注意法律英語文本語境下語義的法律轉向。

語言學中,人們按照語言或他們使用的語言分為不同的團體。語言社團是其中的成員都認為講同一個語言的團體。(胡壯麟等,2005)法律英語是特定范圍內使用的,有著區別于其它社團語言的一種英語,是英語的一種社會變體。它是民族共同語在長期的法律科學和法律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服務于一切法律活動,而且具有法律專業特色的一種社會方言。(程汝康,熊德米,2004)其特點為準確,規范,得體。精練,流暢。Crystal和Dave(1969)對法律文本的結構和組織進行了分析總結,他們認為:1,法律語言是工具性語言;2,法律文件具有不同于其它類文本的特征;3,法律英語具有明確的特點;4,法律語言使用了日常英語不采用的語義原則。(杜金榜,2006)法律語言的這些特點說明了研究法律英語語義不同于研究一般的日常用語,在法律語境中使用的語言由于語境的影響,語義就不再完全等同于日常會話的語義。

一、語境

(一)語境的界定

任何符號系統的存在都是隱性的,它僅僅作為一種描寫的可能而存在:唯有描寫行為和認識行為才能使其具有顯性。因此,符號系統與描寫互為先設。(格雷馬斯,2004),語言和意義互為先設,同樣,語境的存在也是隱性的,也即語境和語義互為先設。討論語義在法律文本語境下的法律轉向前,第一步必須明確當下的語境是什么。

韓禮德在20世紀80年代(Halliday,1964)探討了最初的語境模型。分別從“范圍”(field),“方式”(mode)和“基調”(tenor)這三個變量分析了這一語境模型。(胡壯麟等,2005)按照他的觀點,語言系統被分為語義層、詞匯語法層和語音層三個層次。相鄰層次間的體現關系(realization)是自然的(natural),語境層與語義層間的關系猶如羅網,一方面,語境通過語義的表達具體化。實體化(instantiation),另一方面,語義在語境中明確化,特定化,二者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構建起一個表意的空間,實現語言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1965年后,美國社會學家費斯曼也提出了他對語域的不同看法:認為語域是受共同行為規則制約的社會情景。包括時間,地點和身份。另一位社會學家海姆斯指出人能夠說出適應語境的話語,即人具有交際能力,并把語境定義為話語的形式和內容,背景。參與者,目的,音調,交際工具,風格和相互作用的規范。(Halliday & Hason,2001)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對語境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對法律文本的語境而言,實際就是指影響法律文本生成以及人們解讀法律文本時各種因素的總和。

(二)語境的分類

Malinowski(1923)最早對語境做了“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的二維劃分。后來,以Firth為代表,語境又分為語言因素的上下文和非語言因素構成的情景語境兩部分。(曾方本,2004)May(2001)提出了動態語境的概念,指出語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場景,以便交流過程中的參與者互動。并使交流中的語言得以識別。王建華按照普遍性、層次性和簡明性三個語境分類原則。把語境分為了言外語境——包括認知背景和社會文化。言伴語境一包括伴隨語境和現場語境,和言內語境——包括語篇語境和句際語境。(張德祿,劉汝山,2003)心理語言學家也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提出了認知語境,即客觀世界在人大腦中概括化、抽象化、系統化的結果。(周國輝,2005)從上面的各種分類中。可以看到雖然研究者不同維度對語境做了層次分明的解讀。但不外乎都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宏觀層面主要是歷史的、文化的語境。在法律文本中,則體現為一國的法律淵源,法律文化。法律發達史。法律英語文本的宏觀層面的語境。就是特定的英美法國家的法律淵源,法律文化,法律發達史。微觀層面是指使用語言的具體時間地點,和特定的對象,主題以及臨時性的個體,以及個體的心理狀態。這一層面的語境在法律文本中表現為:某一法律文本生成或使用的時間,地點,場合(公司函件或法庭公文),和法律文本的主題(民事案件的答辯狀或刑事案件的公訴書),以及臨時性的法律文本的主體(一份遺囑或一份婚前財產公證書)。

二、語義

(一)語言的多義性

語言中的字詞是有限的,而世界是無限的。我們無法也不可能構建一個和這個無限世界——對應的符號系統,相反,通過詞語的組合、重構,有限的字詞已能完全表達言語者想要表達的這個世界及其發展變化。字詞的組合、重構使語言在根源上產生了新的意義,使用中的語言的意義也隨言語者的意愿發生變化,以達到言語者交際的目的。

語言的多義性說明在不同語境和不同文本下,同樣的字詞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Grice進一步指出明不(what is said)和暗含(what is implied)也存在差別。后格萊斯時代的學者雖對他的這一理念提出了質疑(Jaszezolt,2004),但語言的多義性給我們提供一種解釋的可能,雖然它也常常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探討法律英語文本語境下語義的法律轉向的原因之一。

語言的多義性在文學文本表現明顯。比如:dog一詞,在下列各句中意思差別明顯:

You dirty dog!你這個無恥的小人!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天下著傾盆大雨。

在法律文本中,語言也具有多義性。比如:

篇4

摘要:法律英語的口譯必須確保準確譯語無誤地表達源語的真正含義,然而由于法律英語的特殊行文方式常常使翻譯陷入困境。本文從詞、短語到句子上比較分析了法律英語的特殊用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部分行之有效的翻譯策略,使法律英語的口譯更為準確到位。

關鍵詞:法律英語源語譯語翻譯策略方法

作為專業英語(ESP)的分支學科之一,法律英語(LegalEnglish)是應用型、功能型英語。法律英語,在英語國家中被稱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語言,指表述法律科學概念以及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時所用的語種或某一語種的部分用語。[1]法律英語的使用場合,決定其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固定行文方式,研究這些特點是理解與翻譯法律英語文本的前提。法律英語用詞準確規范,包含法律用語,而且結構嚴謹,多用長句,因此理解法律英語文本有相當的難度。法律文件的翻譯是法律語言的轉換,譯語須準確無誤地表達源語的真正含義,以體現法律文件的權威性。而漢語則忌長句,以短句和分句為主,同樣有一些固定的法律用語及專門的法律表達方式。掌握源語與譯語的特點是準確翻譯法律文件的根本。本文將從分析法律英語的固有特點入手,提出部分有效的法律語言轉換策略。

一、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

從總體上講,相對于普通英語而言,法律英語中有大量的被動句型,這主要是為了突出其正式性。[2]從單詞層面上看,有些單詞在法律英語中有特殊的意義;并且大量使用古英語或中古英語中的副詞、介詞和連接詞等以避免重復,防止歧義。在短語方面,則有大量固定的法律英語用法。在句子結構上,結構復雜的長句被廣泛地使用。

(一)詞的特點

1.古英語及中古英語(Archaisms)的使用。法律英語古詞是指古英語(OldEnglish)時期(公元450—1100年)和中古英語(MiddleEnglish)時期(公元1100—1500年)的英語詞匯,而在這兩個時期從拉丁語、法語和希臘語中借用的外來法律詞匯70%仍沿用至今。一些詞匯在現代英語,尤其是現代英語口語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法律文書,或正式的司法場合仍在使用。[3]

這一點主要體現以某些副詞如here,there和where在法律文件中往往當作前綴,與另一個或幾個表示方位與原因指向的介詞構成的復合副詞等專門法律詞匯用語,以表示加強和確定之含義。

如hereunder(underit),thereunder(underthat),underwith(withwhat),herefore(why),herein(inthisdocument),therein(inthatclause)。[3]此類古英語及中古英語詞的使用可以避免重復、誤解或歧義,使語言精練直觀,行文簡練準確,可以顯示法律行業的特殊性,故法律界人士對其有特殊的情結。前綴here就是指本文件(法律、合同、條約等),there指另外的文件,因此翻譯這一類詞的基本策略就是搞清其后綴詞(即to,in,of等)的確切含義。比如,herein就是“本文件中”,hereunder就是“根據本文件、依本文件”,其余類推。以here為前綴的有:hereafter(此后將來),herebefore(到此以前,到現在為止)[4],hereby(特此,因此,籍此,茲),herein(于此,此中)[5],hereinabove(在上文)[5],hereinafter(在下文)[6],hereof(關于這個,在本文件中)[4],hereto(至此),hereunder/under(在以下),hereupon(在其上)[5],herewith(與此一道,隨函一道)[4]。

例句:

(1)Pleasefindthechequeenclosedherewith.譯文:茲隨函附上支票一張,請查收。[4]

(2)WeherebyrevoketheagreementofJanuary1st1982.

譯文:我們特此宣告1982年1月1日的協議無效。[4]

以there為前綴的有:thereafter(此后)[4],thereby(因此),therefore(因此),therein(在其中,在那里),thereinafter(在下文中),thereinbefore(在上文中)[7],thereon/thereupon(在其上)[5],thereof(其),thereto(附隨),thereto(到那里)[4],thereunder(在其下)[5],therewith(與那)[4]。

(3)TheEmployerherebycovenantstopaytheContractorinconsiderationoftheexecutionandcompletionoftheWorksandtheremedyingofdefectsthereintheContractPriceorsuchothersumasmaybecomepayableundertheprovisionsoftheContractatthetimeandinthemannerprescribedbytheContract.

譯文:業主特此立約保證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按合同規定的方式向承包人支付合同總價,或合同規定的其他應支付的款項,作為本工程施工、竣工及修補工程中缺陷的報酬。其中hereby總為特此,therein意為intheWorks,即在本工程中。

(4)TheUnitedNationsshallestablishunderitsauthorityaninternationaltrusteeshipsystemfortheadministrationandsupervisionofsuchterritoriesasmaybeplacedthereunderbysubsequentindividualagreements.Theseterritoriesarehereinafterreferredtoastrustterritories.

&供

nbsp;譯文:聯合國應根據其權力,設立國際托管制度,通過個單個協定,管理并監督依照國際托管制度確定的領土。此項領土以下簡稱“托管領土”。

以where為前綴的有:whereas(鑒于),whereby/where2by(因此,由是,按),wherein(在里面),whereof(關于它),whereon(在那里面)[4],whereto(對于那個)[5]

(5)Adeedwherebyownershipofthepropertyistransferred.

譯文:財產所有權已被轉讓的契據。[4]

(6)Adocumentwhereintheregulationsarelisted.

譯文:在里面列出規定的文件。[4]

常有些平常不大用的詞語或關聯詞在法律文件中有其特別的格式。如條約和合同的序言或前言部分,常有以Whereas開頭的幾段,稱為“鑒于條款”,文件最后則用inwitnessof(以資證明)等語。

2.法律專門用語shall的使用。shall在法律英語中具有某種程度的古語含義,賦予了獨特內涵,表現出法律的權威性。

(7)UnderCalifornialaw,someonewhoqualifiesasasexoffendershallregisterwiththechiefof

policeorsheriffwithinaspecialtime.(表某種命令或法律義務)

譯文:一個被指控為性騷擾的人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到警察局長或地方法官那里去登記。[3](8)ThisActshallbeknownasThePenalCode

ofCalifornia.(表示法律上的正式“宣告”、“宣布”)

譯文:這部法律被正式宣布為加利福尼亞州的刑法典。[3]

(9)ThePublishershallpaytheAuthor,...anadvance,whichshallbeachargeofallsumstothe

AuthorunderthisAgreement.(表述合同條款,表述一定要做到的事)

譯文:出版商應當預付作者稿酬,這筆稿酬是按合同規定的總稿酬中的一部分。[3]

(10)Thepartiesshallperformtheirobligationsstipulatedinthecontract.Nopartyshallunilaterallymodifyorrescindthecontract.

譯文:當事人應當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任何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11)Inthecaseofacontractwhich,accordingtothelawsor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ofthePeoplepsRepublicofChina,istobeformedwiththeapprovalofthestate,theassignmentofthecontractualrightsandobligationsshallbesubjecttotheapprovaloftheauthoritywhichapprovedthecontract,

unlessotherwisestipulatedintheapprovedcontract.

譯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成立的合同,其權利和義務的轉讓,應當經原批準機關批準,但是,已批準的合同中另有約定的除外。

從例(10)中我們看到分別用在第三人稱主語之后,由shall構成的謂語用來表示漢語的“應當”。在例(11)中則既使用了isto又使用了shall構成的謂語,與例(10)相同,它們也均用來表示漢語的“應當”。不過應注意到這時shall和beto結構可以交替使用,沒什么區別。[8]

(二)短語的特點

法律英語在用詞方面的另一特點就是同義詞的重復。同義詞的重復是指當表達一個單一概念時本可以用一個單詞而卻用了兩個甚至更多。在法律英語中經常出現的同義詞重復主要有:buyorpurchase,provisionsandstipulations,fullforceandeffect,ownorpossess,propertyorchattelsorgoods,minororchildorinfant,termsandconditions,

pardonorforgive,tohaveandtohold,constableorsheriff,enteringorbreaking,larcenyortheftorstealing,rentedorloaned,attorneyorlawyer,damagedor

destroyed,lastwillandtestament,dueandcollectible,heirsanddevisees,nullandvoid,adoptedbymeorborntome,aidandabet,partandparcel,safeandsound,ceaseanddesist。[9]

在各種法律條文中,經常出現類似以上的成對詞,表示固定的意義,因而在使用和翻譯時不能隨意拆開:rightsandinterests(權益),termsandconditions(條款),completeandfinalunderstanding(全部和最終的理解),customsfeesandduties(關稅),lossesanddamages(損壞),nullandvoid(無效),signandissue(簽發)。有些短語是由兩個同義詞構成的,表達的是一個共同的含義。比如法律英語中常用的unlessotherwise供

,由兩個同義詞構成,意為“除非另”。[10]320providedthat為法律英語中常用的短語,意為“但規定”,“但”。該短語常出現在某一法律條款對某事作出規定后,為使條款的規定更加準確、全面,而作出進一步規定的場合。例如:

(12)Inexceptionalcircumstances,theMinisterialConferencemaydecidetowaiveanobligationimposedonaMemberbythisAgreementoranyoftheMultilateralTradeAgreements,providedthatanysuchdecisionshallbetakenbythreefourthsoftheMembersunlessotherwiseprovidedforinthisparagraph.

譯文:在特殊情況下,部長級會議可作出決定,豁免成員根據本協議或任何多邊貿易協定所規定承擔的義務,但(規定)任何這種豁免決定應由全體成員的四分之三作出,除非本款另有規定。

(三)法律英語中的長句

1.法律英語句子的特點。法律英語的句子結構一大特點是句子較長,不同于科技英語和商務英語,法律英語的句子的更長,從句結構更為復雜,句子結構更為嚴謹。這種長句除主謂結構外,還有許多修飾成分,如從句、短語等,其主從關系有各種連接詞貫通以表示邏輯關系,往往是從句套從句,一個從句里面還包含了若干個從句,中間還不乏插入語。如:

(13)Anegotiatingpartycanexpresslystopastatementfrombecominganoffer,forexamplebystatingthatitcannotbeacceptedbytheotherpartyorisnotintendedtobelegallybindingorbystatingthatacontractwillonlycomeintoexistencewhenthemakerofthatstatementsignifiesassent。

譯文:在協商過程中,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明確表示某項聲明并非要約。例如,一方當事人可以明確指出對方不得就該聲明作出承諾,或明確指出其無意使該聲明具有法律約束力,或明確指出只有在其表示同意時合約才告成立。

2.法律英語長句的翻譯方法與策略。

要特別牢記在理解法律條文時,應清楚其主要由假設與法律適用兩部分組成。牢記法律條文的這一特點對正確理解原句有很大益處。在理解上述長句時,可以通過調整句子中心、結構、長度以及必要的詞匯增減來實現。翻譯好這樣的長句,主要采取“切割法”,即在原文句子中的主從句連接處、連詞處、關系代詞處切斷。翻譯時,首先要注重理解源語,要耐心讀懂長句,分析長句中各意群的關系,然后按意群及其邏輯關系譯成漢語分句,這樣譯語結構層次分明,意思連貫,語言通順,邏輯性強。

二、實例

為了分析法律文件的句子結構,首先應找出主句的主語謂語,去掉與之相關的各種限制短語或從句,再找出并列句或主從句之間的連接詞,把并列部分或從屬部分進行適當切割,然后對每一切割部分進行分解就可理順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漢譯,才能保證譯文的質量。

下面的法律文本整段由一句話構成,共計170多個單詞,中間只有一個逗號,由if,or,but等連詞把幾層意思連成一個整體。

(14)(A)NowtheConditionoftheabovewrittenGuaranteeissuchthat(B)iftheContractorshalldulyperformandobserveallthetermsprovisionsconditionsandstipulationsofthesaidContractontheContractorpsparttobeperformedandobservedinaccordancewiththetruepurportintentandmeaningthereof(C)orifondefaultbytheContractortheGuarantorshallsatisfyanddischargethedamagessustainedbytheEmployertherebyuptotheamountoftheabove2writtenGuaranteethenthisobligationshallbenullandvoidbutotherwiseshallbeandremaininfullforceandeffect(D)butnoalternationintermsofthesaidContractororintheextentornatureoftheWorkstobeexecuted,completedanddefectsintheWorksremediedthereunderandnoallowanceoftimebytheEmployeroftheEngineerunderthesaidContractnoranyforbearanceorforgivenessinorinrespectofanymatterorthingconcerningthesaidContractofthepartoftheEmployerorthesaidEngineershallEngineershallinanywayreleasetheGuarantorfromanyliabilityundertheabove-writtenGuarantee.

翻譯這段法律文本時,可按上述策略把它切割成4個部分,現分述如下。

(A)是句子的主要部分,其中above2written,suchthat是法律用詞,這里suchthat引導表語從句。翻譯時,應把上述限定的語氣譯出供

“上述保證書”,“規定如下”;

(B)shall是法律用語,在這里表明主語theContractor應盡職責。performandobserve這兩個并列動詞對主語行為職責規定得很清楚,譯為

“應切實履行并遵守”。thereof這里意為ofthecontract;

(C)shallbenullandvoid這樣的法律用語表示保證書對于責任保證作用已無效。beandremain兩個同義詞強調保證書具有的全部效力;

(D)較長,是but引導的并列句。原句可縮

簡為:“noalternationandnoallowancenoranyforbearanceorforgivenessshallreleasetheGuaranteefromanyliability.”

譯文:茲將履行上述書面保證書的條件規定如下:如果承包人切實履行并遵守所簽署的上述合同中規定的承包人一方按合同的真實旨意、意向和含義所應履行和遵守的所有條款、條件及規定,或者,如果承包人違約,則保證人應賠償業主因此而蒙受的損失,直至達到上述保證金額,屆時,本保證書所承擔的義務即告終止,否則保證書仍保持完全效力。但所簽合同條款的改變或對工程的施工、完成及根據合同修補工程中缺陷的性質和范圍的任何變更,以及業主或工程師根據上述合同給予的時間寬限,或上述工程師方面對上述合同有關事宜所做的任何容忍或寬恕,均不能解除保證人所承擔的上述保證書規定的義務。[10]322-324法律英語的翻譯不僅是語言層次上的轉換,更是法律條文內在實質在不同語言中的再現。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錢鐘書的“化”是法律文件翻譯的重要原則,這Noam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即強調“(句子的)深層結構不等于表層結構”是一致的。重源語理解,重譯語的正確。

翻譯時,要結合法律文件本身的特點,分析語言范疇的各層次語法現象,先確認特殊詞匯的作用,再分解句子結構,把法律英語中的長句,準確完備轉換成符合漢語習慣的法律文本。為保證譯語不走樣,只有對源語中的詞、短語及句子進行語內譯,掌握了原語的深層次的含義,才能進入“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境界,真正做好法律上的兩種語言的轉換。

參考文獻:

[1]DebraS.Lee.美國法律英語———在法律語境中使用語言[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張新紅.法律英語的文體特點[EB/OL].[2007-10-04].cn.lawspirit.

[3]李劍波.論法律英語的詞匯特征[J].中國科技翻譯,2003,16(2):5.

[4]李嘉.試析法律英語的詞匯特點[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2).

[5]盧敏.英語筆譯實務二級[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6]傅偉良.合同翻譯的第一步———讀懂合同文件[EB/OL].

[7]新英漢詞典編寫組.新英漢詞典(增補本)[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7.

[8]程樂.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及課程設計[EB/OL].[2007-10-04].

[9]廖學全.法律英語詞匯特點分析[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8(1):32-37.

篇5

《綱要》確定,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國家將統籌布局建設國家大數據平臺、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研究制定數據開放、保護等法律法規,制定政府信息資源管理辦法。

對于法學研究來說,大數據意味著一場新的機遇和挑戰。法學研究領域要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時代,法律數據呈現出數量大、速率快、多樣化、不穩定等特點,大數據正在挑戰傳統法學研究方式,正在向法學領域滲透。

法律大數據及其應用的迅速發展,已經引起了法律界的關注,法律人已經從各種不同的視角對于這場大變革進行著思考和議論。法律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將成為法學研究的一個創新型領域,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展望一:法律數據的資源化。所謂資源化,是指法律大數據將成為法律人和法學研究跨社會領域關注的重要戰略資源,并將成為法律界爭相搶奪的新焦點。因而,法學研究領域應當制定法律大數據研究的戰略計劃,將法律大數據的研究成果融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展望二:法律大數據與法律云將深度結合。法律大數據離不開云處理,云處理為法律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是產生法律大數據的平臺之一。自2013年開始,大數據技術已開始和云計算技術緊密結合,預計未來兩者關系將更為密切。為此,建議司法部門協同建立中國法律大數據及法律云平臺,更好地發揮法律大數據和法律云在國家安全和網絡空間安全以及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三:大數據將改變法學研究的范式。法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法學意義中的真理只是一些基于多數人利益的社會共識,法學研究方法應當服從于法學的內涵。盡管因法學的調整范圍、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的特殊性使法學研究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法學研究方法如果不與其他科學研究的方法相結合,法學研究方法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過去幾個世紀主宰科學研究的方法一直是“還原論”,將世界萬物不斷分解到最小的單元,然而這種方法作為一種科研范式將走到盡頭,因為對單個人、單個基因、單個原子等了解越多,對整個社會、整個生命系統、物質系統的理解并沒有增加很多,有時可能離理解系統的真諦更遠。

展望四:大數據領域的立法將進入快車道。《綱要》指出,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探索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加快海量數據采集、存儲、清洗、分析發掘、可視化、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大數據軟硬件產品發展。完善大數據產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和生態體系,加強標準體系和質量技術基礎建設。面對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應用,將產生新的法律領域、新的法律應用,因此大數據領域的立法已成為當前重要的法律研究領域。

目前,政府基礎數據來源于不同的部門或機構,但由于數據立法的缺位,導致政府數據的開放與數據共享的范圍邊界一直無法可依,從而形成了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嚴重制約了大數據共享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作用。為此《綱要》提出,依托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加快推進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加快建設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制定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錄,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

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清洗、分析發掘、可視化、安全與隱私保護、開放與共享以及跨界數據的流動等,將是法律大數據研究和立法的重點。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就像計算機和互聯網一樣,法律大數據很有可能是一場法律研究范式的革命。法律人的思維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轉變,即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法律因果關系,轉而關注社會復雜事物的相關關系。

展望五:法律大數據將催生一種新型的法律職業——法律數據分析師。具有豐富經驗的法律大數據分析人才將可能成為法律研究、法律應用、法律服務和立法領域的稀缺資源,法律大數據將驅動法學研究、法律應用和法律服務和立法模式的變革。隨之興起的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能、3D打印、數據清洗以及等相關技術,可能會改變數據世界里的很多計算方法和基礎理論,而這也將使得法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由傳統的1.0時代向2.0時代跨越。

展望六:數據資產化與個人數據保護將成為大數據立法關注的重點。大數據時代,數據正在成為一種生產資料,成為一種稀有資產和新興產業,成為繼土地、人力、資本之后的新要素,構成組織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樣,個人數據也將成為公民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因此應當更加關注對個人數據邊界的法律界定與保護。《綱要》強調,建立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實行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保障安全高效可信應用。實施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加強數據資源在采集、存儲、應用和開放等環節的安全保護,加強各類公共數據資源在公開共享等環節的安全評估與保護,建立互聯網企業數據資源資產化和利用授信機制。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出賣個人數據行為。

我認為,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的法律保護應當遵循六大原則:

——收集個人數據的目的必須明確。處理個人信息具有特定、明確、合理的目的,不擴大收集和使用范圍,不改變目的處理個人信息。

——收集與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透明公開。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之前,以明確、易懂和適宜的方式向個人數據主體告知處理個人數據的目的和范圍、個人數據的留存時限、個人數據保護的制度、個人數據主體的權利。

——收集個人數據應當確保數據的質量。根據處理目的的需要保證收集的各項個人數據準確、完整,并處于最新狀態,嚴禁篡改和毀損。

——托管數據的載體主體應確保個人數據的安全。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保護個人數據安全,防止未經授權檢索、公開及丟失、泄露、損毀和篡改個人數據。

——嚴禁竊取和交易個人數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數據,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數據。

篇6

 

當今的中國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滲透到各個領域,包括經濟、教育、文化、體育、政治、醫療等,中外這些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廣泛,因此,精通法律英語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這類人才在中國又非常緊缺。閱讀法律英語報刊是了解國際國內法律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學習和掌握現代法律英語的理想途徑。因此,掌握法律英語閱讀策略和學習技巧對于法律報刊的閱讀非常重要。本文嘗試運用圖示理論對法律英語進行分析,探討圖示理論對語篇解讀的作用,旨在促進學習者對此類語篇的理解能力。

 

一、圖式的概念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是對心理過程進行理解、解釋的一種理論模式,屬于認知心理學。

 

十八世紀德國心理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最早提出了圖示的概念——“人的大腦中存在純概念的東西,圖式是連接概念和感知對象的紐帶(王曉紅,2004)”[1]。而最先將此概念引入心理學研究的是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他將圖式概念運用到記憶和知識結構的研究中,并重新定義為人們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動態組織。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圖式理論研究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指出:圖式的發展水平是人的認識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圖式既是認識發展的產物,又是認識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石向實,1994)[2]。20世紀70年代后期完善圖式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外語教學中的是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D.E.Rumelhart)等人。他們對圖式理論進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他們的觀點是:圖式是認知的建筑塊件,人類的認知依靠記憶中已經存在的圖式。

 

簡而言之,圖式是以等級層次形式存儲于長時記憶的一組相互作用的認知結構,人們從語言材料中所獲取的新信息與已有知識圖式相互作用,以實現對重要信息的理解。

 

二、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提起英語閱讀,由于對背景知識比較缺乏、平時閱讀習慣較差以及閱讀技能掌握不全面等原因,學生們普遍表現出閱讀模式單一、興趣不高等特點。

 

目前,各大高校的英語閱讀課程大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一切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也非常單一。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講授過多的詞匯、語法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檢查時,提出問題過細;在閱讀中教師介入多;閱讀材料陳舊,課堂教學沉悶(李麗妍,2010)[3]。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顧教師的講解,忽視學生對信息的反饋,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是否真正掌握,對材料的理解是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這些都需要教師去關注。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越來越排斥,教學效果就會越來越差。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三、法律英語的圖式分析

 

根據圖式理論,閱讀者的閱讀能力主要由三種形式決定:

 

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指詞匯、語法和習慣用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

 

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指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文章的主題。

 

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指學習者對閱讀文本體裁的了解程度。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頭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材料的內容互相作用,這將決定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

 

(一)法律英語語言圖式

 

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鮮明,無論是詞語、詞義,還是表達方式等方面,都與普通英語有所區別,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者需要有大量的詞匯儲備。

 

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

 

1區別于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華麗辭藻和豐富的修飾語,法律英語屬于正式的書面語,用詞準確又很拘謹,不像日常英語一樣隨意,否則容易引起法律糾紛。例如:在法律英語中表示“根據”,一般用in accordance with,而很少會用according to。

 

例:Cancellation charges will apply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4 above.(按照上面第四節條款內容應該支付注銷費。)

 

2在英語的發展過程中,法律英語詞匯逐漸從多義的普通英語詞匯中分離出來,一些普通英語中的常用語在法律英語中具有另一種含義。例如:

 

(1)This is a sensitive issue(問題).

 

The man died without issue(直系繼承人)

 

(2)At twenty, hes just beginning to find himself.

 

The jury found(裁定)him guilty of manslaughter(過失殺人罪).

 

3因為法典講究傳承和穩定,在法律文書的制定過程中,為避免因改變原詞而產生歧義,一些古體詞得以保留下來,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大量使用以here, there和where與介詞合成的詞。

 

例如:thereinafter(在下文中)

 

例:The books first reference was innocuous, but the six references thereinafter were libelous per se.(本書的第一條引文沒有問題,但是后面的6條引文本身即具有誹謗性。)

 

4不熟悉法律業務的外行人很難理解法律術語和行話,但是,如果律師需要開展業務,或者起草相關的文件,這些術語就必須掌握了。例如起草合同文件時常用的法律術語:

 

at issue(爭論點)

 

issue of fact(事實問題)

 

issue of law(法律問題)

 

cause of action(訴訟原因,案由)

 

due care(適當的小心)

 

5當不愿意肯定地表明個人觀點或為體現對他人的禮貌和尊重時,有意地使用模糊語言。

 

(二)法律英語內容圖式

 

本門課程從國內外權威的法律報刊、網站等選取近三年的法律新聞作為語料。共涉及十個關注度較高的主題,分別是:商業金融、刑事案件、就業、環境、保險、知識產權、互聯網與科技、媒體與通信、房地產、安全。學生們如果沒有進行法律課程的學習,不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就無法形成法律知識圖式。

 

(三)法律英語形式圖式

 

法律英語的體裁主要有:法律、法規、法律案例、法律理論文章以及法律實務文本等。筆者所教授的學生屬于政法學院,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基礎,對這些體裁的識別相對容易些,可以借助頭腦中已有的形式圖式來理解新的法律信息文本。

 

四、圖式理論對法律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學生頭腦中的圖式能夠幫助他們調節注意力、理解分析閱讀材料、搜索記憶、對重要的信息進行加工、概括、推論并重新組織等。在法律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最大程度上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圖式,才能使閱讀的效果最大化。

 

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基本圖式、或者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激活圖式的線索不足,都無法激活相關圖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法律英語閱讀材料的理解:

 

1廣泛利用資源向學生介紹法律文化背景知識,創建內容圖式。

 

2幫助學生熟悉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以圖表、文字等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頭腦風暴。

 

3應用體裁教學法,引導學生歸納法律英語語篇的結構特點、分析文章的整體思路、段落間的邏輯關系,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閱讀的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幾種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s),也稱數據驅動法(data driven),強調對閱讀材料從詞匯到語篇意義的理解。在這種模式中,信息被動輸入,學生被動參與閱讀。

 

2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s),即概念驅動法(concept driven)。在這種模式中,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等預測、篩選輸入的信息,屬于高層次的閱讀過程。

 

3互動模式(Interactive models)。它結合了上述兩種模式的特點,“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交互作用是閱讀理解的過程,是視覺信息和已有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我們可以三種模式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和提高語言運用的效率,以達到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新信息與已知信息的融合、激活原有圖式并建立新的圖式的目的。

篇7

一般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長至四年;

二、培訓方法

1、上崗前需參加崗前培訓一周。在醫院培訓期間,由醫院管理辦公室統一布置培訓工作。

2、在專科醫師培訓管理。在醫院辦公室和指導小組的直接指導下,做到專科理論、臨床診治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相結合,基礎培訓和專科培訓相結合。

3、培訓人員培訓實行科室主任負責制,指導老師負責制和學分制。

4、按照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細則,實行二級專科輪轉。

三、培訓內容

1、參見衛生部五官科醫師培養標準細則。

2、相關學科臨床理論進展和新技術;相關學科臨床操作技能及常見病、疑難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處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搶救和處理措施;在科室統一安排下參加臨床教學工作。

3、臨床科研方法,科研論文、臨床研究課題申報寫作方法,文獻檢索方法,衛生統計學。

4、專業英語:相關學科外文專著和文獻、專業雜志,英語論文寫作。

四、綜合素質要求

1、嚴謹、求實、規范、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2、高尚的醫德醫風和救死扶傷的敬業精神。3、醫患溝通藝術和能力。4、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五、理論課程

按照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細則》要求的五官科專業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鞏固大學理論知識,閱讀本學科經典著作。

六、考試、考核

1、出勤考核:培訓人員實行24小時負責制。病、事假三天以內(含兩天)由本人書面申請,指導老師和科室主任簽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記錄;三天以上者,需由專科醫師管理辦公室簽字后生效。請假情況如實記錄于培訓手冊。

2、輪科考核:按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標準細則》進行。由該科培養指導小組負責進行,并將考核結果記錄與培訓手冊,科室主任和指導老師簽字。

篇8

一、培訓期限 一般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長至四年;其后可根據本人意愿及用人單位要求可進一步參加亞專科培訓,亞專科培訓年限根據各專科要求決定。

二、培訓方法 1、上崗前需參加崗前培訓一周。在醫院培訓期間,由管理辦公室統一布置培訓工作。 2、在專科醫師培訓管理辦公室和指導小組的直接指導下,做到專科理論、臨床診治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相結合,基礎培訓和專科培訓相結合。 3、培訓人員培訓實行科室主任負責制,指導老師負責制和學分制。 4、按照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細則,實行二級專科輪轉。

三、培訓內容 1、參見衛生部各專科醫師培養標準細則。 2、相關學科臨床理論進展和新技術;相關學科臨床操作技能及常見病、疑難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處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搶救和處理措施;在科室統一安排下參加臨床教學工作。 3、臨床科研方法,科研論文、臨床研究課題申報寫作方法,文獻檢索方法,衛生統計學。 4、專業英語:相關學科外文專著和文獻、專業雜志,英語論文寫作。 四、綜合素質要求 1、嚴謹、求實、規范、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 2、高尚的醫德醫風和救死扶傷的敬業精神。 3、醫患溝通藝術和能力。 4、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四、理論課程:按照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細則》要求的本專業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鞏固大學理論知識,閱讀本學科經典著作。

五、考試、考核:

1、出勤考核:培訓人員實行24小時負責制。病、事假三天以內(含兩天)由本人書面申請,指導老師和科室主任簽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記錄;三天以上者,需由專科醫師管理辦公室簽字后生效。請假情況如實記錄于培訓手冊。

2、輪科考核:按衛生部《專科醫師培養標準細則》進行。由該科培養指導小組負責進行,并將考核結果記錄與培訓手冊,科室主任和指導老師簽字。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 | 在线视频免播放器a | 亚洲精品资源久久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