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1:5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醫藥職稱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2010年5月4日,第1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獲得者中間,有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受獎者。
他叫阮文憑,來自廣西百色貧困的山區。這個患小兒麻痹雙下肢殘疾的年輕人,已經堅守大山深處的凌云縣下甲鄉河洲村弄懷念恩小學15年,不但靠雙拐、輪椅和自創的漢、瑤“雙語教學模式”把60多個瑤家孩子送出大山,還以自己的頑強執著,先后攻讀了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專、本科學歷。
弄懷教學點位于大山深處的瑤寨,是凌云縣海拔最高的瑤族教學點,因為山高、路遠、生活貧困,水、電、路“三不通”,前前后后走馬燈似地輪換了十幾位老師,家長們也不太懂得文化的重要,陸續把孩子喊回家放羊去了。1991年,教學點停辦。1995年,阮文憑被派到這里。此前他是廣西凌云縣下甲鄉中心校當代課教師。但是因為行走不便,他對同一中心校下屬的弄懷瑤族教學點并無半點印象。學校給阮文憑的第一印象,是殘垣斷壁,橫梁腐裂,操場上的荒草高可齊腰。阮文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拄著拐杖挨家挨戶地把學生找回來。家長們根本不相信這樣一個殘疾人能把孩子教好。阮文憑家訪了兩圈,經過反復動員,一個家長同意讓孩子試著讀讀。停辦四年的弄懷小學,又傳出久違的讀書聲。
瑤娃只會說瑤語,阮文憑的普通話好比一門外語。沒有共同語言,教學無從談起。于是,他先學瑤語,搞“雙語教學”。但這只用于入門教學,孩子一入門,他便堅持用普通話。他說:“不會普通話,永遠走不出大山。”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不僅能用普通話交談,還第一次學會了如何寫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為家里計算收成……
來上學的孩子漸漸多了起來,最初只有5個學生,現在已有84人,當地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這對于大山頂上的孩子來說,是曾經做夢都不敢想的幸福,阮文憑為此付出的艱辛,卻無以言說。但是阮文憑說,教學生的事,再難也要堅守。雖然雙腿殘疾,拄著拐杖走路都很費勁,15年來,阮文憑一直堅持站著講課,左手撐在桌子上,承擔全身的重量和重心,右手翻課本、寫板書,日復一日,用難以想象的意志保持著教師的尊嚴。阮文憑還給孩子們開了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瑤家孩子第一次學會了廣播體操,學會了打乒乓球、籃球,還編了幾套民族舞,從沒下過山的瑤家孩子第一次走出村子,參加縣里的舞蹈比賽,拿了二等獎。他記著每個學生的生日,讓大家一起慶祝。阮文憑總能一天給孩子們一個驚喜……而妻子陸蘭原本是田林縣人,因被他的事跡感動而沖破阻攔,上山跟他一起堅守在閉塞的教學點。
15年來,盡管艱辛一直相隨,阮文憑卻從沒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努力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2008年,阮文憑和妻子開始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小學教育專業(大專)學習,他們就讀的廣西電大百色分校教學點距離下甲鄉只有幾十里,然而對于阮文憑來說,山路卻如天塹。最近幾年,阮文憑小兒麻痹后遺癥越來越嚴重,已經不能拄拐行走,只能坐輪椅。羊腸小道,輪椅根本走不了,他先求鄉親把他背到公路邊上,再轉到輪椅上,艱難上學,他依然沒有放棄。
關鍵詞:本科;制藥工程;畢業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136-03
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該環節在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理論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本科教育層次區別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標志,也是本科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衡量標準,其過程包括選題、文獻查閱、方案設計、實驗研究、數據分析與處理、論文撰寫和答辯等多個階段。制藥工程屬工科專業,側重于化學、化工、制藥等方面基本知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是一門技術含量高、學科范圍廣、應用性強的專業,因此畢業論文的內容和方法應在理念上與時俱進、選題上突出特色、方法上開拓創新,力求完善制藥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制藥過程中的工程、科研和社會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本文從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實際出發,就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進行探索和討論。
一、指導教師的選擇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促使其積極主動完成相關研究,才有可能產生創新結果。目前國內很多大學采用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指導教師和選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然后指導教師根據選題情況及學生的基本情況進一步確定論文題目,該辦法的好處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可以實現教與學的互動,不足之處是容易出現“扎堆”現象。日本的東京工業大學、東京農工大學、神奈川大學和京都大學等卻采用單向選擇的方式,即只有學生選擇指導教師,而指導教師需無條件接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然后與指導老師協商進而確定選題。
目前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也是雙向選擇,指導教師先填寫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擔的項目情況和畢業論文題目、本年度擬開展的論文題目等內容,學生根據信息表選擇指導老師和論文題目,這種方法極易出現“扎堆”現象,并且指導教師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無法實現面對面的及時交流,老師與學生、學生與課題之間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建議指導教師與學生的選擇采取雙向選擇和單向選擇相結合的辦法,即以學生的選擇為主要考慮要素,除非是因為選擇的學生太多、實驗室面積限制或課題經費困難等因素,指導教師可以婉拒學生。在畢業論文選題前專門組織指導教師與學生的見面會,每位教師都要詳細、全面地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課題及目前研究進展情況,尤其是學生畢業論文時參與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實現真正的雙向選擇。
具體的選擇過程如下:
二、畢業論文的選題
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一般不宜要求過高,該環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作風和嚴密的科學思維,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加強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基本科研素質和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選題脫離本專業實際,缺乏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
2.缺乏創新,墨守成規,沒有獨到的見解。
3.選題未與科研和生產實際相結合,出現虛擬課題。因此,在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時應遵循三個原則:①要求體現基礎性、前沿性、探索性、實用性、價值性、現實性和創新性。②畢業設計題目要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③題目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專業特色。
實際選題時,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選題以科研課題為依托,讓學生參與實際科研項目完成畢業論文。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知識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師的科研進度。由于科研活動周期一般要長于畢業論文的時間,故選題時要注意兼顧科研活動的繼承性和延續性。一般選題反對題目陳舊、一題多屆。但對于教師一定研究基礎的課題,在強調質量監督和保證學生受到全面系統鍛煉的前提下,應讓每屆學生的研究內容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擴大和延伸。根據本專業特點,按照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符合培養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科學可行等原則,擬出供選題目。提倡和鼓勵學生自由選題。學生經過幾年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自身對某些課程的興趣和心得體會出發,或是對課程內容的發展延伸有了新的發現,經大量收集和閱讀相關資料和文獻系統歸納分析后進一步和指導教師溝通確定畢業論文的選題。
三、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
在畢業論文研究期間,指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監督與管理。由于制藥工程的畢業論文都是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學生和老師交流和見面的機會多,便于日常的監督管理。在畢業論文撰寫中應實行隨時指導、中期檢查和最后把關三個環節控制,尤其是中間檢查和最后把關兩個環節最好由本專業的指導教師集體或交叉組織完成,并及時將發現問題和建議反饋給指導教師,以保證畢業論文的順利進行和完成。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是過程控制的重要環節,我校畢業論文中期檢查已實現制度化管理。指導老師根據畢業論文的實際進展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完成所指導學生的中期檢查,將結果上報學院和學校主管部門,并及時解決在中期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若由于客觀原因課題進展不順利,無法按原計劃完成研究內容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重新規劃研究課題,甚至更換論文題目。既然是科學研究,失敗也是允許的,但沒有實驗結果就無法撰寫畢業論文,因此及時調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畢業論文的寫作
為了提高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實現論文在內容和格式上的規范化與統一化,且要求論文內容數據可靠、立論正確、推理嚴謹、層次分明、文字簡練、說明透徹,此外對撰寫格式和裝訂要求也有具體規定,要求學生將實驗過程用規范化的語言進行匯總、整理。近幾年學校和學院均加強了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和規范要求,使畢業論文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因此,在論文研究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時,非常有必要組織撰寫畢業論文的專題講座,請有經驗的教師為畢業學生講解畢業論文寫作的格式、結構、國際單位制符號的使用、參考文獻的引用、實驗數據的整理、圖表的規范要求等,并就撰寫畢業論文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另外,指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認真閱讀學生的畢業論文初稿并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學生修改后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還應進行反復修改,直至達到學校的要求。
五、畢業論文的答辯
為了公平、客觀地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分,目前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組織答辯委員會統一負責本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在答辯前按學號順序預先制定答辯日程安排表。答辯前要求學生使用PPT闡述自己的畢業論文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辯委員會老師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答辯結束后答辯委員會老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從選題、闡述思路、實驗方案、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工作量和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評分,同時規定老師不對自己指導的學生評分,答辯結束后再統一進行匯總和表決。這種答辯方式能較好反映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優劣,培養學生準確表達論文意圖、闡釋論文思想和敏銳回答問題的能力,并保證了答辯工作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在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指導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和責任心。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我校制藥工程本科畢業論文在選題、過程管理、論文撰寫、答辯與成績評定等環節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管理辦法對保證和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有效的、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陳艷嬌.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設計方案新構思[J].江蘇高教,2011,(5):93-94.
[2]朱學道,鄧道貴.高師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控制的局限及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7):61-62.
[3]靳治良,朱桂華,楊晉,等.化工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85.
[4]蔡照勝.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選題中的幾點體會[J].高教論壇,2011,(4):49-51.
[5]李英,劉芳,溫杰.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2):93-97.
[6]顏凌燕,陳明功.指導制藥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3):63-64.
[7]徐東花,于春月,何法,等.藥物分析實驗改革嘗試[J].安徽醫藥,2007,11(9):862-863.
[8]劉先進,李家明,謝冬梅.制藥工程專業畢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探索及體會[J].安徽醫藥,2010,14(9):1110-1112.
[9]劉先進,李家明,李傳潤.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內容及方法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0,7(6):124-125.
[10]肖艷華,馮菊紅,張珩,等.拓展訓練在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中的運用[J].藥學教育,2011,27(2):53-55.
【關鍵詞】益母草;水蘇堿;多糖
益母草來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新鮮或干燥的地上部分,為婦科經產要藥。本實驗為考察黔產益母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質量,通過測定益母草中主要有效成分水蘇堿和多糖的含量[3,4],對益母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質量進行比較,為人工種植益母草提供依據,達到提高益母草藥材質量的目的。
一、儀器、試劑與藥材
1儀器與試劑CS-9301PC雙波長飛點層析掃描儀(日本島津公司);CAMAGLINOMATV半自動點樣儀(瑞士卡馬公司);定量毛細管(美國MICROCAPS公司);XS205雙量程電子分析天平,量程:萬分之一和十萬分之一兩檔(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硅膠G板(青島海洋化工廠);DU-7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BACKMAN公司);鹽酸水蘇堿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12-200407;苯酚、濃硫酸和葡萄糖等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蒸餾水。
2藥材分別采自貴州省惠水縣和貴陽市郊烏當,藥材樣品均經貴陽中醫學院魏升華講師鑒定為紅花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本實驗均用益母草地上部分。
二、方法與結果
2.1水蘇堿的分析
2.1.1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干燥益母草樣品粉末約1g,置圓底燒瓶中,加入乙醇約50ml,加熱回流1.5h,放冷,濾過,濾渣及回流容器用乙醇50ml分次洗滌,合并濾液和洗液,蒸干,殘渣用乙醇溶解,轉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離心(5000轉/min,5min),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稱取在105℃干燥3h的水蘇堿對照品適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030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2.1.2薄層色譜分析條件用硅膠G薄層板,點狀點樣,點樣量10μl。以正丁醇-鹽酸-乙酸乙酯(8: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后,在105℃加熱15min,放冷,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0:1)混合溶液至斑點顯色清晰,晾干,立即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密封。反射法單波長鋸齒形掃描。波長λS=510nm,狹縫0.4mm×0.4mm。在上述分析條件下對薄層色譜進行掃描分析。
2.1.3線性關系的考察用半自動點樣儀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點鹽蘇堿對照溶液2、4、6、8、10、12、14μl,用上述條件展開顯色后進行薄層掃描測定,以點樣量(μg)為橫坐標,峰面積(A)為縱坐標,求出回歸方程為:Y=185.75X-411.09,r=0.996,表明水蘇堿在4.06~28.42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由于直線不通過原點,因此用外標兩點法計算含量。
2.1.4穩定性考察在同一塊薄層板上分別點8μl樣品溶液和10μl對照品溶液,依上述色譜條件和掃描條件操作,分別在0、0.5、1、1.5、2h掃描測定鹽酸水蘇堿峰面積,結果峰面積的RSD為0.38%,表明鹽酸水蘇堿在本實驗條件下2h內穩定。
2.1.5同板精密度和異板精密度試驗分別在同一薄層板上和在另外5塊薄層板上點同一供試品溶液五個點,每個點10μl,并以水蘇堿對照品溶液3、8μl作為隨行標準,分別掃描測定其峰面積,按上述分析條件測定,以峰面積計算,同板精密度RSD為1.00%,異板精密度RSD為1.90%。
2.1.6重復性試驗和回收率試驗分別稱取同一益母草藥材5份,按2.1.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和2.1.2“薄層色譜分析條件”操作,測得水蘇堿平均含量為1.09%,RSD為2.52%。精密稱取鹽酸水蘇堿平均含量為1.09%的益母草藥材5份,每份約0.5g,精密加入水蘇堿對照品5.00mg,同時加入約50ml乙醇回流提取,按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和“薄層色譜分析條件”進行溶液制備和測定,結果5次回收率平均值:99.76%,RSD=1.34%。
2.1.7含量測定與結果按上述“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和“薄層色譜分析條件”對各樣品進行溶液制備和測定,結果見表1。表1益母草樣品中水蘇堿和多糖含量測定結果
2.2多糖的分析
2.2.1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干燥益母草粉末約0.3g,置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50ml蒸餾水后稱重,加熱回流提取3h,冷卻后稱重,用水補足損失量,搖勻,過濾,棄去初濾液,取續濾液4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作樣品液。從樣品液中精密量取2ml于25ml比色管中,分別精密加入5%的苯酚1ml、濃硫酸5ml,搖勻,置沸水浴中保持15min后取出,冷至室溫,即為供試品溶液。精密稱取經105℃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適量,用水制成每1ml含56.17μ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
2.2.2標準曲線的制作精密吸取56.17μg/ml葡萄糖對照品溶液0.3、0.6、0.9、1.2、1.5、1.8、2.0ml,分別置于25ml比色管中,體積不足2ml者用水補足至2ml,以下按2.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項下“分別精密加入5%的苯酚1ml”起,同法操作即得。以相應試劑為空白,于491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A=0.0592C-0.00113;r=0.9997
結果表明葡萄糖在2.1064~14.0425μ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2.3精密度和穩定性實驗用同一供試品溶液連續5次測定其吸光度和每隔1h測定一次吸光度,共測定4次,計算出精密度實驗的RSD%為0.22;穩定性試驗的RSD%為0.5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顯色后的溶液3h內穩定。
2.2.4重復性試驗和回收率試驗精密稱取2005年6月采收的惠水野生益母草樣品5份,每份約0.3g,按2.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供試溶液,按2.2.2“標準曲線的制作”項下的相同測試條件進行測定。樣品含量平均值為4.46%,RSD%為0.79。精密稱取已知多糖平均含量為4.46%的益母草供試品5份,每份約0.16g,分別精密加入濃度為0.142g/ml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50ml,以下按2.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供試溶液,按2.2.2“標準曲線的制作”項下的相同測試條件進行測定,結果平均回收率為98.87%,RSD%為0.71。
2.2.5樣品含量測定按“2.2.1”項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用“2.2.2”“標準曲線的制作”項下的相同測試條件對各樣品進行多糖含量測定(含量按葡萄糖計)結果。
三、討論
水蘇堿是益母草的主要藥用成分之一,而多糖雖不是益母草的主要藥用成分,但對許多疾病的輔助治療作用卻不可忽視。由實驗數據看出,人工種植益母草中水蘇堿含量在開花前隨生長年限變化呈遞增趨勢,此時益母草中的多糖含量也相對較高。而到果期水蘇堿含量明顯下降的同時,多糖含量也明顯下降。多糖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植物細胞壁中,也就是說多糖的存在是水蘇堿在植物體內合成的一種保障,果期由于植物體內大量消耗糖分,水蘇堿的合成也相應降低,含量也隨之降低。人工種植益母草與野生益母草相比,由于注意管理,人工種植益母草中水蘇堿和多糖含量較高,而野生益母草中卻相對較低。
從人工種植益母草中水蘇堿和多糖含量變化有一定規律來看,中藥制劑的質量首先是原料藥材的質量要得到保證,其質量才可控,而野生益母草生長年限難以確定,水蘇堿和多糖含量變化也不易掌握,因此用其作為原料生產的復方制劑質量也難以保證。人工種植益母草是中藥制劑質量控制的一個發展方向,掌握其最佳采收時間,控制原料藥材的質量,也就保證了中藥制劑質量的穩定。所以,益母草由野生轉為人工種植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范美華,王健鑫,,等.益母草的研究進展.中藥藥物與臨床,2006,6(7):528.
2張嫻,彭國平.益母草屬化學成分研究進展.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3,15(2):162-166.
3劉吉成,牛英才.多糖藥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4吳華振.植物多糖的藥理作用及應用進展.實用醫技雜志,2005,12(7):1803-1804.
【關鍵詞】: 肝病實脾法 實證 虛證
【正文快照】:
肝病實脾法是治療肝病的一個重要治則,肝病傳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難經》。《難經·七十七難》曰:“所以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當傳之于脾,故當先實其脾氣,無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此為肝病最易傳脾,在治肝之時,應調補脾氣,使脾氣實,不受邪侵。《金匱要略》中
獲取全文
【參考文獻】
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永春;;從“傳脾,實脾”角度談慢性肝炎的辨證論治[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0年06期
2 區鴻斌;陶銜;金偉孝;張競之;李華鋒;;“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理論及其臨床應用[J];中醫雜志;2011年12期
3 陳磊;楊思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在治療肝病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1年03期
4 吳海濱;熊文生;;淺議“見肝之病 當先實脾”[J];黑龍江中醫藥;2011年03期
5 駱真;王利;劉中華;丁然;;肝病實脾探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第一:論文能不能發表成功跟文章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一般給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命題,命題新穎有可考究性是留給評委的印象分,作者一定要把握住。
第二:很多研博的小伙伴都是跨專業考上來的,在進行新專業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原專業,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將原先專業知識和新專業知識相結合,尋找一個契合點,不同專業知識點的結合本身就是選題創新,而且跨學科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研究趨勢。
下面小編推薦兩本醫學核心期刊好發:
《北京醫學》
《北京醫學》為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系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以廣大中、西臨床醫師、藥師及科研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推廣交流北京地區與各省市醫藥衛生科研成果和中、西醫藥防治疾病的實踐經驗,為提高醫學科學水平服務。
職稱論文字數統計
一般不要求字數,只是會計算你的論文篇數。
關于醫學的職稱論文
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
[摘要]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之養成是當代醫學發展所需,但在我國目前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過程中存在許多誤區,文章探索了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養成的途徑:在醫學倫理教學上著重培養與提高醫學生的倫理辨析能力;院校教育和醫院繼續教育相接合,建立終身醫德教育體系;逐步建立醫學倫理素養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醫學生 醫學倫理 素養
[作者簡介]傅偉韜(1973—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醫藥學院人文社科部倫理法學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倫理、法學。(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9—0179—02
素養就是一個人平素的品質、一貫的修養,而醫學倫理素養則應表現在人們對醫療領域中自己和他人行為是與非、美與丑的判斷和評價基礎之上而形成的一貫的品質和修養。醫學倫理素養之養成,就是一個人對醫德行為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理解,并將此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的過程。
一、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養成的現實價值
1.醫學倫理素養是當代醫學發展所需。醫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它的發展中并不是獨自前行的,它與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只有技術沒有人文情懷的醫學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的醫學,因為它偏離了醫學的本質和目的。現代醫學模式更科學地概括了影響人類疾病和健康的因素,突出了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許多復雜的醫學倫理問題、多元價值的并存常使醫學科研人員處于左右兩難的境地。在臨床科研、實踐中,醫務工作者要正確處理涉及多層次、多因素復雜的醫學倫理問題,就必須具有較深厚的醫學倫理素養。醫學生是醫學臨床與科研的有生力量,他們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對于醫學的發展更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2.醫學倫理素養是創造和諧醫患關系的必要元素。在全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構建和諧醫院、和諧醫患關系可以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近幾年,社會上對醫療服務的批評日益強烈,醫患關系也成為眾所矚目的社會熱點之一。客觀地說,醫療臨床實踐與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除了法律法規適用、管理制度、政府投入、社會保障等諸多因素外,還有我們不能忽視的醫務人員的醫學倫理素養沒能經受住考驗的事實。毋庸置疑,若想徹底改變現狀,創造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著力培養和加強醫務人員醫學倫理素養是其中最能動、最速效的措施之一。
3.醫學倫理素養是成為合格醫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從醫學傳統及醫學職業的本質看,醫乃仁術,無恒德者不可以從醫。醫療衛生工作的宗旨和醫務人員的行為特征都顯示出醫學倫理素養的特殊重要性和內在必要性。缺少醫學倫理素養的醫務人員很難甚至不能完成醫學職業本身的目的——維護病人的利益和福祉,而這恰恰是醫學的根基。在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中也明確提到,“敬業精神和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的核心,“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同“醫學知識、臨床技能”一樣是醫學畢業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質之一。
二、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養成的誤區
1.醫學倫理學教學目標的偏差。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醫學生的醫學倫理理念,逐步養成醫學倫理素養。目前許多院校的醫學倫理學的教學都把重點放在了醫學倫理知識的傳授上,而偏離了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真正目標。醫學倫理素養雖然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倫理知識來體現,但不是說具備醫學倫理知識就具備醫學倫理素養。由于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的醫學倫理學的教學都將教學目標停留和局限在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在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跟不上現代醫學發展的步伐,造成醫學生在對醫學倫理知識的學習中只是死記硬背了一些相關的知識點來應付考試,理論聯系實際方面僅局限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不能融會貫通形成醫學倫理理念,難以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素養。作為未來醫學科研與實踐的主力軍,很顯然,醫學生的醫學倫理素養很難提高。
2.醫學生學習認知的偏差。(1)重視醫學專業學習,忽視醫德素養養成。受長期以來只注重實用技術這個在社會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觀念的影響,醫學生往往更看重對醫學實用層面的理論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忽視了醫學本質是關愛生命,為人類服務的深層價值內涵,因此許多醫學生都認為“專業課很重要”,而對醫學以外的各種“非專業”課程則完全憑興趣和心情來看待,甚至很多專業課的老師也在自覺不自覺中強化著他們的這種想法。許多院校醫學生努力學習著專業課,而對所謂“非專業”課的醫學倫理學等人文課程的學習則認為是在浪費時間,于是醫學倫理教育的課堂上缺課、開小差的現象極為普遍。當然,在學生這種輕視松懈的態度下,很難談及醫德教育效果的實現。(2)將醫學倫理素養局限于醫者的仁愛之心。許多醫學生甚至醫務工作者對于醫學職業所需的醫學倫理素養的理解就是醫務人員應具有仁愛之心。而實際上,仁愛之心僅僅是醫德素養的一個方面而已,沒有醫學倫理理論作支撐的仁愛之心,有時反而會導致行為選擇的失誤而給病人帶來不應有的傷害。醫學院校的學生往往沒有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而現實的問題,即只有在接受規范化、科學化的醫德教育的基礎上,才能理智地分析、解決醫療實踐中的道德問題。(3)將醫學倫理素養養成定位于未來職業任務。許多醫學生只是將醫學倫理學簡單地看做是一門課程,沒有把它作為醫學職業生涯中醫德素養養成的一個環節對待。把醫學倫理學教學所要完成的醫德教育及醫學倫理素養培養看做是工作后的積累,而不是在校學習期間的任務。而醫學倫理素質的養成是一個漸進的積累過程,在大學學習階段如果缺失這一必要的素養養成過程,醫學生在進入醫療實踐后,在角色轉變過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應對與學生時代完全不一樣的環境和情況,以更好地服務社會。
3.醫學倫理素養屬性認知偏差。許多人將醫學倫理素養養成等同于技能的學習,醫學生在校期間對醫學倫理知識的學習隨著課程的結束和考核的合格而完成,并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已具備了醫學倫理素養,對今后工作中需要的醫學倫理判斷一定可以手到擒來。而許多醫院及醫務工作者本人也認為既已在學校接受醫學倫理相關方面的教育,就已具備相應的素質。事實上,醫學倫理素養不是簡單的技能的把握,而是知識和經驗不斷積淀后的理念的形成,是在一定知識積累基礎上的對醫療實踐中涉及的倫理問題進行判斷和評價,并有意識地不斷學習和積累相關經驗以提升自身的醫學倫理修養。由于人的思想觀念易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加之不斷變化的復雜的社會和醫療環境,盡管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在學校已學過醫學倫理學課程,但是如果只局限于此,是無法抵御各種不良傾向的沖擊和影響的,在醫療實踐中也不能準確地作出倫理判斷,有時可能會出現侵害患者利益的情況。
三、醫學生醫學倫理素養養成的途徑
1.在醫學倫理教學上著重培養與提高醫學生的倫理辨析能力。(1)醫德理論儲備是醫學生具有倫理辨析能力的必備要件。醫學倫理的理論講授又是醫學生增加醫德理論儲備的前提要件。針對目前患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和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現狀,醫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醫學倫理知識,面對以人為本的醫學,僅僅在醫療技術上勝任則未必能最大限度地實現醫療目的,面對患者,技術完備的醫學生可能會茫然不知所措。而具有必要的醫學倫理知識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好地發揮和應用其所掌握的醫學知識技術。因此醫學院校除了有責任傳授給醫學生目前醫療實踐所需要的醫學知識外,也有責任培養醫學生必要的醫學倫理理念。對醫學生而言,通過學習醫學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原則和各種規范,培養對眾多醫學倫理學問題或難題的分析能力,就是要形成醫學倫理素養,即培養在醫療實踐中對倫理問題的敏感力和把握解決倫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而醫學倫理理念不可能在醫學生的頭腦中自發形成,只有依靠專業教育傳授給醫學生處理醫療實踐所必需的醫學倫理知識,才會促使醫學生形成一定的醫學倫理理念。(2)注重醫德實踐以拉近醫學專業與醫學倫理之間的距離。醫德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如同理論知識需要經過臨床實習才能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一樣,醫德的養成也需要密切結合實習,通過醫德實踐,醫學生可以獲得直觀且真實的醫學倫理辨析體驗。因此,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可以在課堂上采取情景模擬法教學,同時,適當增加一些實踐環節。比如,請醫學專家結合多年行醫經驗給學生作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組織有關醫德醫風方面的演講比賽,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以了解我國醫患關系的現實和醫學發展的實際需求。
2.院校教育和醫院繼續教育相接合,建立終身醫德教育體系。(1)院校醫德教育應延續至醫學生見習和實習期。醫學的實踐性特點使醫學教育的見習、實習階段,更應注重醫學倫理素養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醫學生的見習、實習階段不僅僅是對醫學知識技能的見習、實習,也是對醫學倫理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的見習、實習。在校學習期間,醫學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醫學專業理論知識,也把握了基本的醫療道德要求。但社會環境是復雜的,受來自負面渠道和功利思想的影響,會使剛剛走上社會的醫學生產生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和心態失衡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醫德教育效果。因此,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不應以某一門課程的終結而終結,而是要延伸到見習、實習過程中,形成包括醫德啟蒙教育、醫德系統教學、結合臨床實踐教學、臨床實習醫德教育在內的多層次、分階段、連續性的校內醫德教育體系。(2)醫院應接過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的接力棒。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通過在校的醫學倫理素養的系列教育,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已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倫理素養,但在長期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在校時不曾遇到的更實際更具體的問題,加之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在醫療領域也會不斷出現新的倫理問題,這都需要醫務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醫學倫理素養,防止在醫療實踐過程中的任何環節、任何時期出現忽視、侵犯、傷害病人利益、違反醫學倫理的情形。這就要求不僅醫務人員自身要加強學習醫學倫理理論的主動性,而且需要醫院給醫務人員提供繼續醫學倫理教育的平臺。
3.逐步建立醫學倫理素養的評價機制。醫學倫理素養的評價是把醫德理論、醫德規范和醫德實踐三者統一起來,以獨特的醫學價值判斷直接參與整個醫學實踐活動的形式和過程。它是醫學倫理原則和規范發揮作用的杠桿,長期的道德教育及適當的引導、約束機制,可以使人在內心深處建章立法,并逐漸轉化為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因此,醫學倫理素養的評價機制能夠以其特有的方式深刻影響醫學生尤其是醫務工作者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在醫院可以把醫務人員的自我評議、醫生同行之間的評議和患者對醫務人員的評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并把評議結果與職務晉升、年度考核和利益分配結合起來;也可以根據考核情況,對有違醫學倫理行為的醫務人員進行下崗培訓,對違反醫學倫理原則和規范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懲戒,形成一種外在的評價機制。長期的正面教育引導必將會在醫務人員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有效的正確的價值導向,并逐漸轉變為他們的內心信念,從而促使醫務人員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最終形成良好的醫學倫理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博.淺談新時期醫學生的醫德教育[J].藥學教育,2008(2).
[2]廖浩.新時期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3]劉運喜.醫學生醫德素質形成過程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12).
[4]陳君.淺談醫學生的醫德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
看了“職稱論文字數統計”的人還看:
1.2017年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2.職稱論文的字數要求
3.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關鍵詞】 伸筋強腰湯 腰椎間盤突出 職稱論文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腰腿痛疾病,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與損傷,導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使椎間盤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經癥狀的一種病癥,屬中醫腰椎痛、痹證范疇。統計資料顯示以中、青年病人為主,,老年性確癥患者有逐年上升之勢,年齡在30—50歲之間多見。但據筆者長期臨床觀查,隨著CT檢查的日益普及,老年性確診患者有逐年上升之勢。病變主要以腰4—5和腰5—骶1之間突出為最多見,以下為筆者近幾年臨床治療病例介紹。以下為筆者近幾年臨床治療病例介紹。
1 臨床資實
1.1一般資料
本資料共4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
發病年齡30—40歲21例,41—50歲9例、50歲以上13例;病程在1個月—1年33例、一年以上10例。43例均經CT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突出位于L3—4者2例,L5—S1者8例。有不同程度的腰、臀、骶部軟組織損傷,伴有腰疼、下肢麻木及下肢反射異常。
1.2臨床標準
①癥狀: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脊柱側彎、腰部活動受限,走路跛行,一般有外傷史或勞損史。
②觸診:L4—5或 L5—S1,棘突或棘間壓痛,一般壓痛較深,并引起下肢放射痛,即該椎間隙為突出部位。或有向下肢放射痛,并在坐骨神經走行路線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③叩診:L4—5椎間盤突出見髕腱反射無改變或輕度活躍。L5—S1椎間盤突出見跟腱反射減弱。
④特殊檢查: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挺腹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CT斷層掃描顯示椎間盤I度突出,符合以上標準為本組納入對象。
2治療方法
內服中藥伸筋強腰湯(自擬)
伸筋草30克 川杜仲18克 骨碎補18克 川續斷15克
川牛膝12克 桃仁泥10克 桑寄生30克 元胡索12克
透骨草15克 全當歸15克 粉甘草6克 紋黨參15克
千年見15克 廣陳皮10克
每日一劑,水煎3次,取750ml汁,分早、中、晚三次溫服。
另用藥渣濕敷腰部患處,每日二次,每次15—30分鐘,注意勿燙傷。 3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⑴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為腰及下肢麻痹癥狀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腰生理曲度恢復,能勝任原工作者;好轉為癥狀基本消失或經休息可基本消失,恣態基本正常,生活自理,尚有輕微殘余腰痛及小腿外側麻痛,但能堅持工作者;無效為癥狀無明顯變化者。
3.2治療結果
43例患者中,15天為一療程,顯效19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2%。
3.3毒副反應
臨床觀察43例患者,服藥后無明顯不適反應。也未見特殊副作用及過敏反應。
4病例介紹
患者宋某,男61歲,腰骶、右腿痛1月余。因彎腰提重物后出現腰骶痛,放射到右臀、腿足部外側疼痛麻木,行走受限。檢查患者:跛行、腰曲平直、腰肌緊張、腰4—5棘突右旁深壓痛伴放射痛,右腿抬高試驗30度,右跟腱反射減弱。CT示腰4—5骶椎間盤向右后輕度突出。服中藥伸筋強腰湯一療程,配合中藥渣腰骶部局敷療效顯著,體征消失,腰腿活動、行走如常。
5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機理是腰骶神經根機械性受壓,神經根部充血、水腫、炎癥變化。臨床表現為痛有定處,強制。中醫辨證為瘀血阻絡、氣血凝滯、腎虛腰弱的腰腿筋絡疼痛。故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強腰健腎法治之。方中伸筋草《分類草藥性》伸筋草又名石松、過山龍、寬筋藤,藥性苦、辛、溫、無毒、平,歸肝、脾、腎經,功能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性走而不守,善長舒筋活血通絡,故肢體拘急伸展不利等用之效好。《江西中草藥》治關節疼痛,手足麻痺:伸筋草30克、絲瓜絡、爬山龍各15克、大活血9克、水、酒各半煎服。方中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為君藥。《藥典》2005版第一部:伸筋草性味與歸絡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配合杜仲、 骨碎補、川續斷、寄生、川牛膝補肝腎、強腰脊;桃仁泥、當歸、元胡索、透骨草、千年見活血化瘀止痛;甘草、紋黨參、廣陳皮理氣調中,故能迅速納核(突出的髓核)減壓、緩急止痛、強腰固脫 ,對非手術指征型輕度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
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在于:1.避免手術治療后的長期損傷性恢復性腰痛。2.中醫藥治療是通過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強腰健腎著手,使腰椎間盤突出病灶和受刺激的神經根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緩解其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提高自身的修復功能,改善病變腰椎的病理環境,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3.中藥渣直接局敷患病部位,一藥兩用,達到由皮膚滲透吸收,可使藥物直達病灶,有效地改善腰椎纖維環周圍血管的血液流通,增加軟骨盤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修復。4.經濟實用、價廉效顯、不住院、不手術、不影響生活工作、易于推廣,有很強的可重復驗證性,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關健詞】阿奇霉素 紅霉素 小兒 肺炎支原體肺炎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pediatric azithromycin treatment mycoplasma pneumonia role Methods Choose 78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children, Random into 36 cases and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group group 42 cases, Azithromycin and erythromycin were used to fight mycoplasma pneumoniae treatment. Result The average number of azithromycin fever 、Cough disappeared days、Chest radiograph shadow completely absorbed days (average cure days) Than erythromycin group reduced.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erythromycin group. Adverse reaction rate for significantly less. Results Azithromycin treatment infantil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better therapeutic erythromycin,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Azithromycin Erythromycin Children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肺炎支原體肺炎病原為肺炎支原體(MP),是迄今已知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含有DNA和RNA,無細胞壁。本病占小兒肺炎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達50%。本文主要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共78例,比較兩藥的療較,作以下觀察。
1 資料及方法
1.1 病例選擇
全部病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2~5歲52例,6~14歲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以咳嗽為主、刺激性咳嗽為突出癥狀,伴或不伴有發熱,經胸片檢查、冷凝集試驗和痰液支原體聚合酶鏈法(PCR)檢測和培養,冷凝集試驗痰液支原體均為陽性。其中阿奇霉素組36例,紅霉素組42例,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平均開始治療前病程、平均最高體溫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確診后第2開始,在相對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觀察,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組:AZM按體重10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5g)連用3日。紅霉素組:EM按30~50mg/kg,稀釋成0.1%的溶液,靜脈滴注,1次/天,療程5~7天。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止咳、化痰、平喘、退熱等支持治療。兩組均未用其它抗生素。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以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胸片陰影完全吸收,體溫在用藥3天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和體征有好轉,體溫在用藥3天內下降10C以上。無效: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惡化,實驗室檢查無改變,體溫在用藥3天不下降。以顯效加有效計算總有效率醫學職稱論文。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阿奇霉素組患者平均退熱天數及平均治愈天數比紅霉素組縮短2天。 表1 兩組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效果比較(d)
2.3 治療有效率比較見表2
以阿奇霉素組與紅霉素組治愈率及有效率進行對照,經統
計學處理,采用卡方檢驗x2=14.71, p
表2 兩組治療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較 (例)
3討論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15元環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它是紅霉素(EM)經化學結構修飾而成的新抗生素。AZM抗菌譜廣,它系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在酸性環境中有較高的穩定性,具有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組織濃度高、毒性低和耐受性好等優點[2]。AZM對G+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某些G- 菌以及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的作用也較強[3]。且可口服給藥一天一次,3~5天一個療程,可減少注射費用,小兒恐懼感。
本文通過對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的對比分析,認為阿奇霉素具有療效好、療程短、抗肺炎支原體作用強、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呈經濟實惠等特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