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管理論文8篇

時間:2023-03-16 15:50:4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工藝管理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工藝管理論文

篇1

關鍵詞:鍋爐焊接受熱面管道氬電聯(lián)焊

引言

目前在城市集中供熱或新建居民小區(qū)供熱多采用20~75噸的鍋爐作為采暖熱源,一般建設周期較短,基本上是當年建設當年投產(chǎn),對于鍋爐安裝單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保證質量,又要保證工期,鍋爐受熱面焊接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是保證質量和按期完工的重要保證。采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將是最佳的選擇,氬電聯(lián)焊工藝具有焊接質量高、焊接速度快、射線探傷合格率高、焊工易于掌握等特點,而被鍋爐安裝單位廣泛采用。

1采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的優(yōu)點

采用手工氬弧焊打底、手工電弧焊罩面焊接工藝(以下簡稱氬電聯(lián)焊)比采用手工電弧焊焊接工藝有以下特點:

a.焊接質量好,射線探傷合格率高

根據(jù)焊接工藝評定選擇合適的焊絲、鎢極、焊接工藝參數(shù)及純度符合要求的保護氣體,能使焊縫根部得到良好的融合,且焊口內表面光滑、整齊,不易出現(xiàn)手工電弧焊打底焊接時可能出現(xiàn)的焊瘤、未焊透和凹陷等缺陷。當進行射線探傷時,氬電聯(lián)焊工藝的探傷合格率明顯高于手工電弧焊工藝,而且Ⅰ級片所占的比例顯著增加,所以選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更能滿足鍋爐受熱面管道焊接的要求。

b.效率高、速度快、易于掌握

選用手工氬弧焊打底,由于氬弧焊為連續(xù)焊接工藝,而手工電弧焊為斷弧焊,通過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同一焊工采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和手工電弧焊工藝焊接同樣的焊口,氬電聯(lián)焊工藝的焊接效率是手工電弧焊的2~4倍,而且焊口成型好。在同樣的障礙下氬電聯(lián)焊比手工電弧焊更容易克服障礙。

c.工藝易于掌握、容易操作

熟練的鍋爐壓力容器焊工操作氬弧焊明顯比手工電弧焊順手,經(jīng)過培訓可以勝任焊接工藝要求的焊接部位,可以大大降低焊工的勞動強度,而受到焊工們的歡迎。

d.綜合效益明顯

經(jīng)過某單位兩臺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受熱面管道的焊接,我們綜合測定發(fā)現(xiàn)氬電聯(lián)焊工藝效益明顯,比手工電弧焊可以降低施工綜合成本10~20%,而且明顯縮短工期。

2氬電聯(lián)焊工藝

2.1工藝簡介

某單位兩臺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受熱面管道焊接選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焊接時采用V型坡口、對接,焊層一般為2~3層(可視管壁厚度而定),焊機選用ZX7-500氬弧焊機,焊絲選用上海電力焊絲廠TIG-J50、Ф2.5mm焊絲,焊條選用天津大橋牌E4303、Ф2.5mm或Ф3.2mm焊條。

2.2工藝參數(shù)

V型坡口角度а=65°±5°,鈍邊P=1~1.5mm,組對間隙b=1~2.5mm,焊縫兩邊20mm內清理干凈露出金屬光澤,管道對接時采用對口管卡定位對口。

氬弧焊打底參數(shù):

規(guī)格

mm

焊絲

mm

鎢極

mm

焊接電流

A

電弧電壓

V

氬氣流量

L/mim

Ф32×3

TIG-J50Ф2.5

1.6

80~90

12~14

7~9

Ф60×5

TIG-J50Ф2.5

1.6

80~90

12~14

7~9

Ф108×7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Ф159×6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Ф219×8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手工電弧焊罩面參數(shù)(略)

2.3焊接檢驗

鍋爐受熱面管道焊縫在100%焊縫外觀檢查的基礎上,按照GB3323-87進行射線探傷,探傷合格后進行鍋爐水壓試驗,鍋爐水壓試驗均一次成功。

某單位兩臺鍋爐采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射線探傷結果:

焊口規(guī)格

mm

射線探傷

一次合格率

Ⅰ級片比例

Ⅱ級片比例

一次返修

合格率

Ф32×3

94%

62%

32%

100%

Ф60×5

92%

66%

26%

100%

Ф108×7

100%

72%

28%

Ф159×6

100%

76%

24%

Ф219×8

100%

50%

50%

3結論

氬電聯(lián)焊工藝對于鍋爐受熱面管道焊接是一種焊接質量可靠、經(jīng)濟效益明顯、焊接速度快的焊接工藝,鍋爐安裝施工過程中可以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篇2

1.2零件的工藝分析

推動架共有二組加工表面,其相互有一定關聯(lián)要求。分析如下:

1.2.1以φ32為中心的一組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45、60、φ16孔

1.2.2是φ16孔為中心的一組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40、25、6x1槽、6x9槽孔、M8孔

經(jīng)過分析,為了保證加工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將φ32孔和φ16作為定位基準,以他為工藝基準能很好保證其他各個尺寸要求,完全可以達到圖紙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時應先加工第一組表面,再以第一組加工后表面為精基準加工另外一組加工面。

第二章工藝規(guī)程設計

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為HT200,考慮零件受沖擊不大,零件結構又比較簡單,故選擇鑄件毛坯。

2.2基面的選擇

基面選擇是工藝規(guī)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選擇得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生產(chǎn)率得以提高。否則,加工工藝過程中回問題百出,更有甚者,還會造成零件的大批報廢,使生產(chǎn)無法正常進行。

2.2.1粗基準的選擇。對于零件而言,盡可能選擇不加工表面為粗基準。而對有若干個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則應以與加工表面要求相對位置精度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

2.2.2精基準的選擇。主要應該考慮基準重合的問題。為了使基準統(tǒng)一,先選擇φ32孔和φ16孔作為基準.

2.3制定工藝路線

制定工藝路線得出發(fā)點,應當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在生產(chǎn)綱領已確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通用機床配以專用工卡具,并盡量使工序集中來提高生產(chǎn)率。除此之外,還應當考慮經(jīng)濟效果,以便使生產(chǎn)成本盡量下降。

2.3.1工藝路線方案一

工序一備毛坯

工序二熱處理

工序三銑面A、B、C(見工藝卡片)

工序四銑面E、F(見工藝卡片)

工序五擴孔φ32,孔口倒角

工序六車端面,鉆孔φ10,車孔φ16,孔口倒角

工序七鉆擴鉸φ16孔

工序八鉆孔φ6,锪孔

工序九鉆M8底孔φ6.6,攻M8孔

工序十銑槽6x1、6x9

工序十一檢查

工序十二入庫

2.3.2工藝路線方案二

工序一備毛坯

工序二熱處理

工序三銑面A、B、C(見工藝卡片)

工序四銑面E、F(見工藝卡片)

工序五擴孔φ32,孔口倒角

工序六車端面,鉆孔φ10,車孔φ16,孔口倒角

工序七銑槽6x1、6x9

工序八鉆擴鉸φ16孔

工序九鉆孔φ6,锪孔

工序十鉆M8底孔φ6.6,攻M8孔

工序十一檢查

工序十二入庫

2.3.3工藝路線分析比較

工藝路線一與工藝路線二的差別在于對φ16銷孔和銑槽6x1、6x9的加工安排的不同,工藝路線一將φ16銷孔基準,加工槽6x1、6x9,準統(tǒng)一,能很好的保證槽6x1、6x9的精度要求,所以此次設計依據(jù)工藝路線一來開展設計。

2.4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確定

推動架,零件材料為HT200,生產(chǎn)類型大批量,鑄造毛坯。

據(jù)以上原始資料及加工路線,分別確定各家工表面的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2.4.1內孔和外圓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以下稱《工藝手冊》)表2.2~2.5,取φ32內孔單邊加工余量為2.

2.4.2銑削加工余量為:

粗銑1.5mm

精銑0.5mm

2.4.3其他尺寸直接鑄造得到

由于本設計規(guī)定的零件為大批量生產(chǎn),應該采用調整加工。因此在計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時應按調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確認。

2.5確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2.5.1工序三銑面A、B、C(見工藝卡片)

2.5.1.1.加工條件

工件材料:HT200,鑄造。

機床:XA6132臥式銑床

刀具:高速鋼圓柱銑刀,深度ap<=3,,故據(jù)《切削用量簡明手冊》(后簡稱《切削手冊》)取刀具直徑do=60mm。

2.5.1.2.切削用量

銑削深度因為切削量不大,故可以選擇ap1=1.8mm,ap2=0.2mm,二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尺寸。

每齒進給量機床功率為7.5kw。查《切削手冊》f=0.14~0.24mm/z。由于是對稱銑,選較小量f=0.14mm/z。

查后刀面最大磨損及壽命

查《切削手冊》表3.7,后刀面最大磨損為1.0~1.5mm。

查《切削手冊》表3.8,壽命T=180min

計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冊》,查得Vc=98mm/s,n=439r/min,Vf=490mm/s

據(jù)XA62銑床參數(shù),選擇nc=475r/min,Vfc=475mm/s,則實際切削Vc=3.14*60*475/1000=119.3m/min,

實際進給量為fzc=Vfc/ncz=475/(300*10)=0.16mm/z。

校驗機床功率查《切削手冊》Pcc=2.3kw,而機床所能提供功率為Pcm>Pcc。故校驗合格。

最終確定ap1=1.8mm,ap2=0.2mmnc=475r/min,Vfc=475mm/s,

Vc=119.3m/min,fz=0.16mm/z。

計算基本工時

tm=2xL/n*fz=2x(100+60)/475x0.16=4.2min。

2.5.2工序四銑面E、F(見工藝卡片)

2.5.2.1.加工條件

工件材料:HT200,鑄造。

篇3

此次設計是對撥叉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其零件為鍛件,具有體積小,零件復雜的特點,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藝規(guī)程時,就先加工面,再以面為基準來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夾具都采用專用夾具,特別的對于加工大頭孔、槽和鉆小頭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選一面兩銷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簡單的手動夾緊方式夾緊,其機構設計簡單,方便且能滿足要求。

關鍵詞撥叉,加工工藝,專用夾具,設計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夾具設計是我們融會貫通四年所學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專業(yè)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為我們即將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機械加工工藝是規(guī)定產(chǎn)品或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導生產(chǎn)的重要的技術性文件。它直接關系到產(chǎn)品的質量、生產(chǎn)率及其加工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效益,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大小、工藝水平的高低以及解決各種工藝問題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過機械加工工藝來體現(xiàn),因此工藝規(guī)程的編制的好壞是生產(chǎn)該產(chǎn)品的質量的重要保證的重要依據(jù)。在編制工藝時須保證其合理性、科學性、完善性。

而機床夾具是為了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chǎn)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chǎn)成本而在機床上用以裝夾工件的一種裝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對于機床或刀具有個正確的位置,并在加工過程中保持這個位置不變。它們的研究對機械工業(yè)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大批量生產(chǎn)中,常采用專用夾具。

本次對于撥叉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的主要任務是:

⑴完成撥叉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定;

⑵完成鏜孔、銑槽、鉆孔三個專用夾具的設計。

通過對撥叉零件的初步分析,了解其零件的主要特點,加工難易程度,主要加工面和加工粗、精基準,從而制定出撥叉加工工藝規(guī)程;對于專用夾具的設計,首先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藝,選取定位基準,然后再根據(jù)切銷力的大小、批量生產(chǎn)情況來選取夾緊方式,從而設計專用夾具。

2撥叉的分析

2.1撥叉的工藝分析

撥叉是一個很重要的零件,因為其零件尺寸比較小,結構形狀較復雜,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較高,此外還有小頭孔端要求加工,對精度要求也很高。撥叉的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和小頭孔粗糙度要求都是,所以都要求精加工。其小頭孔與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撥叉底面與大頭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邊有平行度公差和對稱度公差要求等。因為其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質量均影響機器或部件的裝配質量,進而影響其性能與工作壽命,因此它們的加工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2.2撥叉的工藝要求

一個好的結構不但要應該達到設計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機械加工工藝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夠保證加工質量,同時使加工的勞動量最小。而設計和工藝是密切相關的,又是相輔相成的。設計者要考慮加工工藝問題。工藝師要考慮如何從工藝上保證設計的要求。

撥叉零件圖

該加工有七個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撥叉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孔系加工包括大、小頭孔、小孔;小頭孔端的槽加工以及大頭孔的銑斷加工。

⑴以平面為主有:①撥叉底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②大頭孔端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⑵孔系加工有:①的大頭孔粗、精鏜加工,其表面粗糙度為;

②的小頭孔鉆、擴和鉸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③的小孔鉆加工,小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⑶小頭孔端槽的加工,該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兩槽邊,而槽底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

⑷最后為大頭孔的銑斷加工,要求斷口粗糙度。

撥叉毛坯的選擇模鍛,因為生產(chǎn)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單邊余量一般在,結構細密,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占用生產(chǎn)的面積較小。因其年產(chǎn)量是5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中批量生產(chǎn)。

上面主要是對撥叉零件的結構、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進行了分析,選擇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為模鍛和中批的批量生產(chǎn)方式,從而為工藝規(guī)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目錄

摘要I

ABSTRACTⅡ

1緒論1

2撥叉的分析2

2.1撥叉的工藝分析2

2.2撥叉的工藝要求2

3工藝規(guī)程設計5

3.1加工工藝過程5

3.2確定各表面加工方案5

3.2.1影響加工方法的因素5

3.2.2加工方案的選擇6

3.3確定定位基準6

3.2.1粗基準的選擇6

3.2.1精基準選擇的原則7

3.4工藝路線的擬訂7

3.4.1工序的合理組合8

3.4.2工序的集中與分散8

3.4.3加工階段的劃分9

3.4.4加工工藝路線方案的比較10

3.5撥叉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12

3.5.1毛坯的結構工藝要求12

3.5.2撥叉的偏差計算12

3.6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機動時間)14

3.7時間定額計算及生產(chǎn)安排22

4鏜孔夾具設計25

4.1研究原始質料25

4.2定位、夾緊方案的選擇25

4.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25

4.4誤差分析與計算27

4.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28

4.5.1定位銷選用28

4.5.2夾緊裝置的選用29

4.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29

5銑槽夾具設計30

5.1研究原始質料30

5.2定位基準的選擇30

5.3切削力及夾緊分析計算30

5.4誤差分析與計算32

5.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3

5.5.1定位銷選用33

5.5.2夾緊裝置的選用33

5.5.3定向鍵與對刀裝置設計33

5.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36

6鉆孔夾具設計37

6.1研究原始質料37

6.2定位基準的選擇37

6.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37

6.4誤差分析與計算38

6.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9

6.5.1定位銷選用39

6.5.2夾緊裝置的選用40

6.5.3鉆套、襯套、鉆模板設計與選用40

6.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41

結論42

篇4

本設計中介紹了傳動蓋沖孔的沖壓工藝分析,工藝方案的分析和制定,排樣圖的設計,總的沖壓力計算及壓力中心的計算,刃口尺寸的計算,彈簧的計算和選用,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結構設計以及其他沖模零件的結構設計,繪制模具裝配圖和工作零件圖,編寫設計說明書,填寫沖壓工藝卡和工作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注意凸、凹模的配合加工。有關工藝參數(shù)的計算,如:沖裁力、卸料力的計算。沖孔模具結構設計中有關于非標準件的計算與設計等等。

關鍵詞:凸模;凹模;工藝;裝配圖

Abstract

Inthisdesignintroducedthetransmissioncoversthepunchholestherammingcraftanalysis,thecraftplanformulation,arrangesthespecimenmapdesign,thealwaysrammingstrengthcomputationandthecenterofpressurecomputation,thecuttingedgesizecomputation,thespring,therubbercomputationandselects,theraisedmold,theconcavemoldortheconvex-concavemoldstructuraldesignandallthatdiethecomponentsstructuraldesign,drawsupthemoldassemblydrawingandtheworkdetaildrawing,thecompilationdesigninstructionbooklet,fillsintherammingcraftcardandtheworkcomponentsmachine-finishingtechnologicalprocesscard,raisedpaysattentionto,theconcavemoldcoordinateprocessing.Thecalculationconcerningcraftparameter,suchas:Hurtletocutthedintandunloadthecalculationofanticipatethedint.Thebluntboremoldingtoolstructuredesignsthemediumcalculationandthedesignetc.concerningnotstandardpiece.

Keywords:Raisedmold;Concavemold;Plan;Installation;

藝分析

根據(jù)制件的材料、厚度、形狀及尺寸,在進行沖壓工藝設計和模具設計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2.1.1該制件為圓形拉深件,因此,在設計時,毛坯尺寸的計算是一個特點。

2.1.2制件不大,且深度尺寸也較小,可能只需一次經(jīng)過一次拉深。如果需要經(jīng)過多次拉深,則拉深工序的確定以及拉深工序件尺寸的計算是正確進行工藝和模具設計的關鍵。

2.1.3沖裁間隙、拉深凸凹模間隙以及每道拉深的高度的確定,應符合制件的要求。

2.1.4各工序凸、凹模動作行程的確定應保證各工序動作的穩(wěn)妥、連貫。

2.2工藝方案的分析和確定

2.2.1工藝方案分析

根據(jù)制件的工藝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沖孔、切邊四種。其先后順序組合,可得到以下幾種方案:

2.1.1.1落料—拉深—整形—沖孔—切邊單工序沖壓

2.1.1.2落料—拉深—整形—切邊—沖孔單工序沖壓

2.1.1.3落料、拉深復合—整形—沖孔—切邊復合沖壓

2.1.1.4落料、拉深復合—整形—沖孔、切邊復合復合沖壓

篇5

為解決隔離體與防滲墻填充材料的良好結合及結合處的防滲性能,滿足地下防滲墻的連續(xù)施工,1998年7、8月份在河海大學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基本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對土工布袋滲透進行模擬試驗,結果是混凝土中夾一層土工布滲透系數(shù)為1.66×10-7,混凝土中夾2層土工布時的滲透系數(shù)為5.35×10-6,根據(jù)試驗結果采用一層土工布時的施工方法,相當于黏土的透滲性能,并且時間越久,滲透系數(shù)越小,越能夠滿足工程施工需要。

一、施工準備工作

隔離體在下設前,首先要做全面的檢查,觀察接縫是否良好,布面是否有損壞現(xiàn)象(若出現(xiàn)殘次,極易形成漏漿,造成澆筑失敗),并在袋外每2m作一標記。其次是隔離體內沉塊的尺寸及重量,一般為直徑20~24cm,長度以1~1.2m預制塊重約95kg,這種沉塊適用于塑性墻;而在黃河上施工一般用2塊50cm×50cm厚度為10cm的兩個混凝土預制塊,重約110kg。其三是將沉塊用塑料薄膜包嚴,裝入隔離體底部。其四是用表面光滑的鋼管制作一個固定架,長約3m寬約0.5m,用于固定隔離體。

二、隔離體下設

隔離體沿固定架要緩慢、垂直、平衡入槽,對照刻度,檢測下放是否到底,然后固定。待澆筑時看隔離體的松緊度,邊澆筑邊下放,始終保持一定的張緊度。為了增加隔離體的穩(wěn)定性,外邊可加裝一鋼隔離體,以防傾斜。

三、充水

下設完畢即可充水,所充泥漿水的濃度要大于或等于槽內泥漿比重,一般泥漿泵充水不小于2分鐘。待袋內水位高于槽內水位0.3~0.5m,且水位快速上漲,立即停泵抽管,避免倒吸,確保袋內充盈。若袋內充水不足,導致下放導管困難。

四、導管安裝

袋體中心下設特制導管(外壁光滑),導節(jié)外用薄膜圍纏20cm并緩慢下放,防止底部與管壁擦傷隔離體。若出現(xiàn)導管下設困難,須順管充水,直至下放到設計高程,然后依次下設其他導管。

五、混凝土澆筑

篇6

1常用焊接工藝評定標準

目前國內第一臺壓水堆核電機組引進了國外的壓水堆核電機組,組成了新型的壓水堆的核電機組,核電機組包含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壓水堆、重水堆等堆型,在大部分的壓水堆核電機組上;在建的核電站成為我國首臺30萬kW核電機組。另外,在消化引進核電機組的優(yōu)勢的基礎上又設計了新一代能動壓水堆核電機組,布置了改進型的半核電機組,經(jīng)過自主設計、引進和消化吸收之后,構成了目前由核島、常規(guī)島及BOP組成的核電機組。我國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制造中的焊接工藝評定標準在我國目前有著評定不統(tǒng)一的特點,遵照法國的和美國的核武島機械設備設計制造要求以及焊接評定標準的。國內的核電站核武島設計的設計院進行焊接工藝評定標準的特點,又編制了相關的核安全評定標準,并且結合核電工程焊接工藝評定的技術條件制定了相關的法規(guī)和要求。核電站具體的引用標準是按照文件設計中關于焊接工藝評定進行的,設備、產(chǎn)品的焊接工藝的評定技術標準。

2核電工程焊接工藝評定轉移依據(jù)

核電工程中項目的焊接工藝為了使之成為企業(yè)的重要質保活動,使施工單位能夠按照焊接的標準要求生產(chǎn)處合格的產(chǎn)品,對于焊接工藝的正確性進行了相關試驗,并得到了結果評價。焊接工藝評定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焊接工藝評定工作對于核電工程承包商來說,必須加以規(guī)范化,并且成為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實施的依據(jù)。(1)根據(jù)核電安全局在評定轉移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其中包含了核工業(yè)焊接工藝評定的轉移申請,根據(jù)焊接工藝評定的單位按照要求執(zhí)行,焊接的工藝評定轉移具有如下要求。按照核電項目承諾的標準體系開展焊接的工藝評定轉移工作,并獲得了項目的營運單位的批復;按照營運單位焊接的工藝評定項目的轉移標準和法規(guī)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轉移事項的實施,國家核安全局和地區(qū)監(jiān)督站堆焊接工藝應該按照工藝評定轉移的項目和運營單位的批復,抄送國家核安全局的地區(qū)監(jiān)督站,評定實施監(jiān)督和轉移工作,以及焊接部位的信息;負責堆焊接工藝轉移評定,清單中包含了焊機評定項目的實施日期,對于焊接工藝轉移的責任單位實施監(jiān)督檢查控制,確保轉移工作能夠按照法規(guī)標準和轉移方案進行工作。(2)進行焊接工藝的評定,按照壓水堆核導機械設備設計和建造的規(guī)則要求,兩個不同的核電國內工程項目需要將轉移工作進行評定,將焊接工藝的評定擴大到車間后者現(xiàn)場,符合下列要求方可。首先是在車間或現(xiàn)場完成焊接工藝的評定試驗,要求條件不允許在制造商之間進行轉讓;按照核島安裝企業(yè)中的技術注意事項和監(jiān)督的規(guī)定,進行技能和經(jīng)驗的轉移,保證其連續(xù)性。對于工藝評定中的轉移項要求同一承包商能夠實現(xiàn)相互的轉移,并且遵循相同的設計和建造標準以及規(guī)范,進行工藝的評定和相互的轉換;在轉移的焊接工藝進行評定的時候,焊接的工藝評定及使用的焊材牌號和商標,焊材要具有相同的型號,并且符合相同的采購技術條件,方能與焊接的工藝評定相符;根據(jù)國際性焊接和釬焊評定的相關規(guī)定,焊接工藝的評定轉移要符合鍋爐和壓力容器規(guī)范的國際性轉移要求。要求規(guī)定,制造商和承包商是按照規(guī)范的要求,將生產(chǎn)中具有責任控制的組織,包括兩家和兩家以上的不同的名稱的公司,在焊接工藝上加以評定,并進行有效的操作和控制。這一組織是包含了質量控制體系以及質量保證程序的組織,不要求重復進行工藝評定。制造商和承包商擁有了不同擁有者的操作管理權限,能夠規(guī)范制造商和承包商在原工藝評定期間的PQR和WPS,當操作管理被保持并使用后不需要進行重新評定。(3)常規(guī)島和BOP工程焊接的工藝評定,符合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要求。按照人員、管理、評定的等效性規(guī)定,加以技能和經(jīng)驗的連續(xù)性,使之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同一施工單位進行現(xiàn)場評定后,質量管理體系中的設備、和將同一施工單位的監(jiān)督經(jīng)驗及另一個車間或現(xiàn)場對應焊接,進行不重復的評定。根據(jù)工藝評定的轉移要求,電力行業(yè)的全部焊接經(jīng)過審批后的評定資料得到了批準及描述,同一個質量管理體系內的通用章節(jié)以及工藝評定、標準在實施后的焊接工藝評定中基本可以進行覆蓋。核電工程中的常用的焊接工藝評定標準,包含了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要求,其中缺少明確的條款規(guī)定,如現(xiàn)場設備和工業(yè)管道焊接的工程施工規(guī)范要求。此外,不可重復進行焊接,統(tǒng)一在同一效力的設備和質量管理體系中,施工規(guī)范對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規(guī)定應保證技能和經(jīng)驗的連續(xù)性,升級后的現(xiàn)場設備和同一項評定工業(yè)管道焊接進行了取消。

3焊接工藝的評定轉移

轉移材料、人員、車間、環(huán)境等的焊接工藝是設置在同一個車間,承包商的現(xiàn)場的活動按照焊接技術規(guī)格束和圖紙要求進行項目的轉移,為將核電工程項目的焊接工藝轉移,核電工程承包商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對焊接工藝的評定標準要進行熟悉,并保證焊接工藝的評定能夠符合轉移的要求。(1)對核電工程項目的質保體系,焊接工程的技術人員應進行分析和對比,應熟練使用組織機構、職責、焊接管理模式和相關的程序,做好核電工程焊接的工藝評定標準的制定工作,對焊接工藝評定進行轉移的同時,包括對焊接設備的無損監(jiān)測,施工技術上要進行評定考試等,焊接的工藝評定轉移的可行性焊接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經(jīng)驗、資格、母材和焊接材料的試驗,施工環(huán)境的對比分析等。(2)負責兩個核電工程以上項目的焊接工程技術人員,要確定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標準,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分析的工作,主要進行的內容包括做好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報告,編制核電工程焊接工藝評定轉移標準,做好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清單。承包商方面的項目經(jīng)理擔負的責任包括對比和分析承包商在兩個核電工程項目中的質量保證體系,對比分析核電工程項目的人、機情況,評定焊接的工藝技術和制訂注意事項、質量監(jiān)督管理、焊接工藝評定轉移清單、焊接工藝評定報告管理等內容等清單。(3)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管理程序的編制。將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的規(guī)范進行有序的編制,在焊接工藝實施前,做好工藝評定,完成焊接工藝評定,并要求相關人員遵照評定轉移管理的程序,簽字并。要求承包商的內部部門在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轉移時,明確自身職責、焊接工藝評定轉移流程及焊機工藝評定轉移的管理,做好焊接評定轉移的相關記錄。(4)焊接工藝轉移報告的評定,由核電工程總承包商負責審查和評定,由承包商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完成報告,將報告轉移到總承包單位,總承包商收到焊機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后,綜合考慮焊機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對核電工程焊機工藝評定轉移報告進行評審,實地考察承包商焊接能力,重點審查內容包括:焊接工藝評定報告、焊接質量保證體系、焊接材料、設備、資格、環(huán)境等方面的標準。在進行承包商的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的審查的時候,總承包單位應組織評審專家,邀請核電工程設計的設計院設計專家等,并要求負責核電工程的總承包商、監(jiān)理單位和業(yè)主單位的代表全程參與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評審。(5)焊機工藝評定轉移實施流程為承包商編制焊機工藝評定轉移管理程序,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前的焊接技術條件對比,承包商完成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和擬轉移項目清單的編校、審批并簽署總經(jīng)理承諾,承包商向總承包單位上報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和擬轉移項目清單,總承包單位根據(jù)對承包商焊機能力考查實際情況,編制考察報告,總承包單位組織對承包商遞交的焊機工藝規(guī)定轉移報告和擬轉移項目清單進行審查。擬轉移的焊機工藝評定報告是否用于該安全相關設備焊接,如果是,則核電業(yè)主批復總承包單位復查后的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和擬轉移項目清單,承包商對批復的焊接工藝評定轉移報告和擬轉移項目清單以及批復意見歸檔,承包商根據(jù)批復意見整理被轉移的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并報告總承包單位好監(jiān)理單位審核,承包商根據(jù)總承包單位審核結果被轉移的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并下發(fā)相關部門。

4結束語

為保證核電工程的承包商對焊接工藝的質量控制,對于核電工程項目的質量監(jiān)督主體進行審核應由監(jiān)理單位負責。核電工程承包商的焊接工藝負責對評定轉移報告進行審查,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是對核電工程項目圖紙中的材料、焊接方法等加以重點的審查,關注核電工程承包商的焊接工藝評定能否滿足項目的要求,并做好現(xiàn)場施工的巡檢,及檢查旁站等,做好超標的焊縫返修方案的審查,對焊接不符合項的跟蹤處理等環(huán)節(jié)加以控制。

作者:劉新收 單位:中國核工業(yè)二三建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唐識.總承包模式下的核電工程焊接工藝評定轉移管理[J].電焊機,2016,46(4):92–97.

[2]馬新朝.核電項目建造階段中的焊接工藝評定轉移[J].焊接,2011(1):13–17.

[3]王成林.核電站常規(guī)島和BOP工程焊接工藝評定轉移[J].電焊機,2013,43(1):46–48.

[4]王恒,陳閩峰.ACP1000核電廠焊接工藝評定要求的研究與制定[J].焊接,2016(10):65–68.

[5]路浩,肖金枝,魏艷紅,等.基于ISO15614–2標準的焊接工藝評定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J].焊接,2013(6):42–45.

[6]鐘榮高.壓力容器焊接工藝評定的監(jiān)督檢驗[J].電焊機,2013,43(9):84–86.

篇7

首先,要盡量細化自己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工藝,從原材料采購開始直到產(chǎn)品出廠裝車,細化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這個階段可以利用“頭腦風暴”方法,集思廣益,最終形成公司高度細化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工藝流程圖。其次,在詳細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圖完成后,針對不同的目的,進行不同的工藝流程的優(yōu)化工作。針對于提高效率管理,生產(chǎn)廠長要結合公司實際,仔細研究各個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盡量合理安排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將生產(chǎn)中的關鍵路徑找出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初步優(yōu)化生產(chǎn)工序(將生產(chǎn)上認為不必要的生產(chǎn)工序以其他顏色標注備用)。

針對于提高技術和質量管理,技術經(jīng)理要根據(jù)公司目前的生產(chǎn)質量狀況,找出生產(chǎn)重點控制工序(可依據(jù)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質量事故、顧客的反饋、本公司出現(xiàn)的返工工序等),并按照重要程度分為A、B、C三級。結合生產(chǎn)經(jīng)理已簡化后的生產(chǎn)工序,技術經(jīng)理逐工序落實評價被生產(chǎn)經(jīng)理刪除(被簡化)工序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其風險程度,經(jīng)仔細商討后,形成公司的標準生產(chǎn)工序流程。根據(jù)公司的標準生產(chǎn)工序流程圖,每個工序生產(chǎn)需要的絕對最小時間等,生產(chǎn)經(jīng)理再次優(yōu)化,重新設置工序之間安排的合理性,包括工序的先后順序,并列關系等等。此時,切合公司實際特點的生產(chǎn)工序圖基本完成。

2結合本公司的實際設備情況,人員素質狀況,技術能力,合理安排資源的調配

在生產(chǎn)管理上,結合生產(chǎn)控制工序的重要程度要求,制定出重點工序需要的主要設備,主要人員的保證需求,根據(jù)工人的熟練程度來分配不同重要性的工序崗位。并考慮工人數(shù)量以及作業(yè)時間的配置,優(yōu)化生產(chǎn)工序,做到所有可能的工序路徑都成為關鍵路徑。同時,公司技術部門根據(jù)每個工序的特點,編制各工序的生產(chǎn)工序作業(yè)指導書,并編制各步驟的質量檢查記錄表格,將常規(guī)檢驗項和特殊檢驗項的檢驗表格區(qū)分開來。在技術管理上,結合公司ISO9001的管理體系要求,并根據(jù)工序的重要程度,對于重點工序,將作業(yè)指導書升級匯編成為公司層面的程序文件,進行重點監(jiān)控。

3新的生產(chǎn)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產(chǎn)管理

根據(j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將新的生產(chǎn)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產(chǎn)管理流程中,進行試運行,半年后,根據(jù)運行的結果,重復上面的第一二進程,進行適當?shù)纳a(chǎn)工序的微調,以達到最佳的生產(chǎn)工序安排,勞動力配比,以及材料設備的配置。由于公司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不斷的在變化,人員的素質狀況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公司的生產(chǎn)工序也需要適當?shù)募皶r調整,根據(jù)筆者的調查研究,這個時間一般以半年調整一次為宜,調整過頻,公司各部門很難以適應這個變化,調整過緩,則可能造成公司的資源部分浪費,質量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4結束語

篇8

在模具制造企業(yè)中,很多老員工不會輕易將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傳授出去,而且員工在模具制造上的交流較少,這種情況不利于模具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在開發(fā)模具制造工藝相關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中,不僅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去鼓勵員工將自己的經(jīng)驗技能分享出來,并且要鼓勵在這個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平臺進行模具制造知識工藝的探討交流,從而在這種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提高模具制造工藝水平,并進一步創(chuàng)新模具制造工藝。

2及時淘汰落后的模具制造工藝

知識管理系統(tǒng)可以促進模具制造工藝知識的動態(tài)更新,及時淘汰落后的知識。落后陳舊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很可能已經(jīng)阻礙模具制造工藝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影響新技術的實踐和應用。因此及時對模具制造工藝知識進行更新,有利于模具制造員工及時了解模具制造工藝的先進技術和發(fā)展趨勢,及時改進自身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從而提高企業(yè)的生產(chǎn)力和競爭力。

3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

3.1獲取模具制造工藝知識部分

模具制造工藝相關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首先要獲取到充足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才能進行后續(xù)的加工處理。這個基礎部分主要是從以下途徑獲取模具制造工藝知識:首先是對模具工藝專家的經(jīng)驗進行歸納總結,對于有些陳舊落后的經(jīng)驗要予以剔除,對于積極有效的經(jīng)驗進行保留;第二是收集相關科研部門的研究成果,比如國內外的先進模具制造工藝,一些還未開始應用的模具制造工藝理論。當然也包括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模具制造工藝標準和模具制造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政策;第三是企業(yè)內模具設計部門制定的模具制造方案、圖紙、規(guī)格等相關的模具制造工藝文件;第四是模具產(chǎn)品的使用情況,尤其是保養(yǎng)、維修、回收等方面反饋的知識,以及模具產(chǎn)品在當前市場上的生命周期。

3.2模具制造工藝知識轉化與加工部分

模具制造工藝知識轉化與加工是整個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關鍵組成部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模具制造工藝知識轉化與加工部分首先要對收集到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進行篩選和分類整理。合理完善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可以直接納入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中,供員工檢索使用。但是一些不完善的模具制造知識必須要適當轉化與加工,比如改變其中的數(shù)據(jù)誤差、規(guī)格不符等情況,使該模具制造工藝知識具有實用性。對于一些國外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要進行必要的翻譯處理,并且在進行試驗后才能放入到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庫中。在日常維護中,要經(jīng)常對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更新,確保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中的模具制造工藝知識的全面性和先進性。

4結束語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