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損管理論文8篇

時間:2023-03-16 15:50:1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線損管理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線損管理論文

篇1

電力生產系統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復雜性系統,它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零部件有機組合而成的,且它的每一個零部件損耗電能的總量,都可以利用負載的損耗來進行合理的表示。

1.1對電力的負荷進行合理計算的方式

能夠對電力的負荷進行合理計算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取用系數的方式、二項式系數的方式以及耗電總量的方式等等。其中,二項式系數的這個方式適用于電力生產系統中大部分主線或者是支線上的負荷計算。

1.2相鄰兩電網之間進行電能傳送時給線損造成的影響

這里假設該電網沒有對其它的電網進行輸送電能的這一過程,且該電網的售電量為B,產電量為W,則該電網線損的效率就是:W%=K%+CB=F%(1+β)。其中,F%為負載上的損耗效率,β為損耗效率在結構上的比值。而當該電網在對其它的電網進行輸送電能B1的時候,它對其輸送的總電能和產電總量的比值為α,那么它的線損效率就為:W1%=W%([1+α)2+β]/([1+α)(1+β)]。

1.3實際供電總量的提高給線損造成的影響

就現在的形勢而言,電力事業當中對負荷進行預算的方式比較多,比如有:回歸分析的方式、部門分析的方式以及密度法等等,這些預算方式雖然都能夠達到同一目的,但是它們在本質上也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這就導致它們所具有的特點都不盡相同。因此,在這些預算方式的對比之下,密度法是供電管理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該方式實現的原理是:通過對供電所進行合理的調查,統計出它們各自的用電總量,并將收集到的數據按照各供電所的需求,對其的負荷實施有效的分類、整理,然后再依據各供電所的供電密度標準,來對負荷的分布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和預算。當預算結束之后,就可以把這些數據進行統計,最后預算出所有供電所在第二年里的負荷總值。現對密度法進行分析,可以得出:E=2e/(1+β)。其中,e為實際供電總量的增加概率,E為線損總耗電量的增加概率。因此,從上述式子中可以得知:實際供電總量的增加會直接提高線損的總耗電量。

1.4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系數因子給線損帶來的影響

目前,大多數供電所中電力系統的功率系數因子都比較低,引起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是:電網在進行電能傳送的過程當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感性負載。因此,當電力生產的總功率在一樣的情況之下,線損就會隨著電力系統中功率系數因子的逐漸降低,而出現成倍增加的現象。現假設總功率為Q,電力系統的功率系數因子從γ1升高至γ2,那么線損的結果就可以表現為:Q=(1-γ21/γ22)×100%。由此可見,要想降低線損的電能損耗總量,就必須要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系數因子。

1.5管理線損給線損帶來的直接性影響

管理線損是由于管理人員采取的管理方式不當,而直接性的給整個電力系統造成的線路電損。這種線損的計算方式為:實際線損與理論線損之間的差值。其中,實際線損的計算公式為:H=([D-)I/D]×100%。該式子中的H表示的是:線損的實際概率,D為實際供電總量,I為實際售電總量。理論線損則是依據電力供電設備的實際參數和電力網當時運行的方式,以及潮流分布和負荷分布的實際情況,由理論計算得出的線損。

2探析線損分析預測在供電管理中的應用給我國帶來的影響

將線損分析預測廣泛的應用到供電管理當中來,不僅能夠降低線損的耗電總量,還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提高電能運輸的效率,從而讓電力事業給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現針對線損分析預測,對其在供電管理當中的應用給我國造成的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究,并將其概括成以下幾點:

1)為我國提供了更豐富的電能資源。

2)降低了供電所對電能進行生產的成本。

3)提高了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水平。

4)促進了我國電力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5)為我國電力事業的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結束語

篇2

電網作為電力輸送的主要設備,它在運行的過程中,不僅要負擔其對周圍電網系統的電力輸送,還要滿足電力用戶的用電需求。而且我們在對臨近電網設備進行輸電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電力損耗,這就對電力輸送的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就要通過對過網電量進行相應的計算分析,來對其電網的線損問題進行了解,從而保障電網系統的正常使用。不過我們在電網過網電量對線損影響分析的過程中,除了要將相關的數據參數,按照相關的公式來對其進行計算以外,還要對其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行考慮,從而對過網電量引起的線損變化進行相關的分析。

2、供電量的增長和功率因素的變化對線損的影響

在電網系統運行的過程中,供電增長量和功率的變化對線損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對其線損率變化的情況有著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我們也要通過相關的計算方式,來對供電量增長和功率因素變化對線損的影響進行相關的分析,從而采用合適的方法來對其供電系統進行相應的控制管理。

2.1供電量增長對電網線損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對電網負荷預測的方法都多種如,回歸分析法、電力彈性法和部門分析法等的運算方法,這些方法的應用根據不同領域及方法的特點進行程度的運算。由于當地企業對電網的負荷預測性比較低,為了滿足其負荷計算的準確性,采用的預測方法為負荷密度法。在進行負荷預測之前首先要對當地的企業發展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對負荷實地進行檢測,將企業的用電量進行詳細的統曲學勇密山供電公司黑龍江密山158300計,并根據負荷規劃指標對收集到的負荷密度進行預測。

2.2功率因素對線損的影響

電網中存在著大量感性負載使得功率因數低,在同樣的功率下,功率因數越低,負載電流就越高,線損成平方比增加。用戶有功功率P不變的條件下,提高用戶功率因數,可以減少用戶所取用的無功功率Q,也就可以減少電網中輸送的無功,從而降低線損。功率因數由1cosθ提高到2cosθ。根據同一電壓等級的供電量,可以計算出減少的線損電量,根據減少的線損電量,計算出降低的線損率,然后再根據降低的線損率,對預測值進行修正。在配電網中,用戶感性無功功率較多的設備主要是電動機與變壓器,因此提高用戶的無功補償將產生較好的降損效果。

3、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為了保證人工神經網系統能進行準確的預測,在進入ANM輸入階段時,要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保證數據在[-1,1]范圍之間。人工神經網絡預測主要分為4個階段,初始化、初始化、仿真以及修正后的預測結果。其中修正后的計算公式為:L=L1+L2+L3-L4-L5-L6,主要計算的是電網在通過修正之后線損預測結果計算。通過綜合方法的計算,再通過神經網絡系統中的學習功能,運用推理的方式,對樣本的線損進行計算,然后在運用ANM的功能,就可以得出一個比較精確的線損預測模型。此模型如果在電網結構不受破壞的前提下,也能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幾年里進行線損預測和分析,保證減少電網電力線損,提高電網的正常、穩定運行。

4、基于統計計算法的電網線損預測方法

統計計算法對電網線損預測計算的方法以線損理論為基礎,將概率論與統計學相結合準確預測電網線損率。統計計算法在應用前首先要確定線損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然后近一步確定低壓電網主干線的截面面積,供電半徑以及供電水平。由于這三項主要影響因素的大小存在差異,因此在計算過程中要進行準確的確定,保證預測結果的精確性。然后再對配電網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的數據值要按照變壓器容量統計進行分析計算。關于線損的主要影響因素低壓電網主干線截面面積、用電水平以及供電半徑三參數在變壓器中檢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進行密度分布,再進行適當的等差區間劃分,以密度分布最高的區間為選擇的依據,最后在對桑額參數值進行平均值計算。為了使電網電力在供電和輸出電壓時不出現線損的現象,通過研究得出了兩種比較有效的降低線損的方法,二項式和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在供電管理的基礎上預測線損率,并計算比較準確的線損率預測值。同時在電網修正的基礎上,對出修正后的預測結果進行計算得出比較有效的預測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5、結束語

篇3

(一)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的基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記錄和維護新架設的線路;二是更新和維護新增加的客戶信息和臺區信息;三是調整電負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存在客戶信息更新不及時,配網變化信息更新錯位或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電力營銷的正常運行。

(二)存在異常情況時不能立即發現和處理。

通常在電力營銷電網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異常情況:一是不能準確記錄和發現電量存在問題。一般導致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錯誤的連接電表,或者不合理配置電表。也有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員錯查造成的。二是一些客戶會出現偷電竊電問題,如果管理部門不能及時發現,就會造成電力企業的損失。

(三)處理問題不及時不到位。

在電網線損管理過程中由于對線損的原因不能正確分析所以會出現處理不及時現象,特別是在一些臺區已經出現連續幾個月都偏高問題,但是由于未查出原因所以不能及時解決。此外當臺區出現線損異常時,一些部門沒有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后未采取措施解決也是問題所在。

二、造成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一)工作人員責任感差。

目前在電力管理過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員沒有樹立應有的責任感,認為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與自身無關,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承擔相應責任,及時解決問題。對于電線損壞、電量耗費、電費損失等損害電力企業利益的事與自身利益區分開。另外,在工作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存在偷懶現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失誤現象。

(二)管理存在疏漏。

(1)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各電力企業并沒有針對配網線損問題設置獨立的管理部門,也沒有專人來負責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標準和考核管理制度,使得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受到阻礙。(2)管理措施不當。供電企業在處理線損問題時不會主動探究問題原因和解決方式,而是通過調整電量的價格來解決。對于電表存在問題、工作人員疏漏等現象不能采取適當的方式解決,從而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一現象,大大降低了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缺乏基本監督。

對于配網線損管理缺乏基本監督,使得存在的問題不能被及時解決。如果哪一個電力企業的配網線損問題多,那么一定是相關的防范措施比較差,監督力度弱,導致了線損問題的持續出現。

三、解決電力營銷信息化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問題的方式

(一)構建營銷業務管理系統。

在管理配網線損問題時,要將其與營銷業務管理系統綁定,深度控制配網線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營銷業務信息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也為管理配網線損問題奠定一定基礎。在管理過程中要構建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及時更新相關信息,確保各類信息的準確性。這樣才能從基礎上解決配網線損問題,提高配網管理的水平。

(二)構建電能信息采集系統。

通過構建電能信息采集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各臺區的用電狀況,在管理過程中要確保相關的電量數據能夠準確控制在三個階段,分別為高峰、平臺和谷底。這樣才能夠確保電壓達到相關標準、三項保持平衡、線損出現間斷采集等。這樣才能夠有效杜絕漏電和偷電問題的發生,還可以防止其他異常現象。還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提供他們的電能計算形式和電量采集時間。臺區內用電出現異常時可以迅速找到發生問題的用戶,還可以確定到底是抄表出錯,還是電表計量出錯,還是用戶竊電的問題。這樣就可以避免電表接線錯誤,電表配置錯誤或者電表不工作,查表人員錯查、漏查電量等錯誤,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使用營銷稽查監控系統。

篇4

我國保險公司會計制度中規定的財產保險準備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長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國際上財產保險的準備金還有多種分類方式,主要包括:

1、對于未到期責任所計提的準備金(未賺保費準備金),主要涉及的概念包括:未賺保費準備金(unearnedpremiumreserve,簡稱UPR,也稱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延遲獲得成本(deferredacquisitioncosts,簡稱DAC)、附加未到期風險準備金(additionalunexpiredriskreserve,簡稱AURR)。

2、意外事故準備金,主要涉及的概念包括:巨災準備金(catastrophereserves)、平衡賠付準備金(claimsequalizationreserves)。

3、已賺保費的準備金,主要涉及的概念包括:已報告賠案準備金(notifiedoutstandingclaims)、已發生未報告賠案準備金(incurredbutnotreportedclaims,簡稱IBNR)、已發生未充分報告賠案準備金(incurredbutnotenoughreportedclaims,簡稱IBNER)。

財產保險準備金不同于資產項下的風險準備和跌價準備,它不是為資產的貶值所做的準備,而是公司的負債,是對被保險人的負債,因此,也被稱為保單負債或技術負債。準備金,尤其是賠款準備金的核算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由于保險事故的發生是無法事先預料和確定的,因此賠款的發生也是無法事先確定的,因此對被保險人的賠償責任就是一個估計的數字。雖然保險事故的發生是無法事先確定的,但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可以對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統計,并由此確定保單的費率。在計算準備金時也是根據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確定準備金的金額。對歷史數據的計算和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選擇就是保險公司管理人員根據經驗所做的主觀判斷。因此,保險準備金相對于其他財務項目有著更大的主觀性。

下面我們就保險公司最主要的準備金———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進行探討。

一、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保險合同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是源于這樣一個事實,保險公司提前確認了收入,而在保單有效期內隨著時間的推移承擔保險責任。由于未到期的保險責任而產生負債的原因在于會計期間與保險合同期間的不相符合。因此,保險公司應對會計期后的保險責任提供保障。

如果我們考慮到一個公司獲得其保費的方式,那么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性質和目的就變得清楚了。假設一個公司發出一張為期一年的保單,保費為120元。保費在事先就支付了,由于保單還有一年的責任期,很明顯保險公司尚未賺到這些保費,而只是隨著保單期限逐步到期而逐步賺得。第一個月底,1/12的時間過去了,保險公司可以有理由認為賺得了這期間的保費,即10元。保費的11/12,或110元,還沒有賺得,因為保險公司還沒有為剩余的11個月提供保障。

在第六個月底,一半的保費,即60元,賺得了,而另一半還沒有賺得。一直到12個月結束后,才能認為獲得了全部的保費。在會計期末,應對未賺保費部分發生的賠付提取準備金對應于未到期的責任,這種準備金被稱為未賺保費準備金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這一部分應當被認為是被保險人的信托資產。雖然是提前支付的保費,保險公司不能把這些當作自己的資產。保費準備金因此可以被定義為保險公司已收取但未賺得的對被保險人的負債。

對于未到期責任所提取的準備金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對于保費的賺取而言,它是對賠款和相關費用所做的準備。其次,對于退保或保險責任的中斷而言,它也可以理解為對被保險人的保費退還。從這兩個方面可以引出兩個有時會令人疑惑的專業術語:“未賺保費”與“未到期風險”。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如果最初簽發保單時確定的保費基礎被認為是不充分的,未到期風險可能會超過未賺保費準備金。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就需要增加到與業務真實風險相一致的水平,這一過程通過“附加未到期風險準備金”來實現。

二、未決賠款準備金

保險公司的全部未決賠案不僅包括保險公司已經知道的賠案,也包括已經發生但保險公司尚未接到報案的賠案。后者包括12月后期發生的但在次年1月1日后保險公司才接到報案的賠案。因此,未決賠款準備金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已報告賠款準備金;已發生未報告準備金(IBNR)。

其中已報告準備金可以分為:個別案件準備金;再報告賠案準備金(指結案后再次索賠,reopenedclaims);對已報告案件另外提取的額外準備金(已發生未充分報告準備金IBNER)。

計算賠案準備金的常用方法包括:

1、單個賠案損失估計法(逐案估算法)

單個賠案損失估計法是指理賠人員通過經驗判斷來估計賠付金額。當賠案的金額較為確定并且案件數較小時,這個方法很有價值。許多公司都建立這種單個賠案的估損體制,而不論年度財務報告時使用什么計算方法,因為這種估計對于賠案損失調整和評價理賠估損人員的經驗水平都很重要。

2、平均價值法

平均價值法是指通過將已報告的案件數量乘以案均賠款(由過去的經驗確定)來確定賠款準備金的總額。這種方法在賠案金額的偏差較小時比較適用(例如,車身損傷),并且具有簡單、經濟的優點。在這種方法下,還有必要說明在前一個會計期間發生的在本次報表日期前尚未賠付的賠案的情況。同樣,這個額外的部分可以采用逐案估計法或平均價值法。

3、公式或賠付率

公式或賠付率法應用這樣一個原理,即相對于保費收入,損失率和查勘費用占一個特定的比例。例如,假設某項保險業務在過去三年中的賠付率(含查勘費用)為60%,那么應計提的賠款準備金就是已賺保費的60%(估計或預期的損失率及查勘費用)減去到目前已經支付的賠款和查勘費用。如果逐案估計的賠款金額大于按照賠付率法計算的準備金,那么必須以較大的金額作為提取準備金的依據。

4、IBNR的計算方法

確定IBNR準備金有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應用階梯模型,這個計算模型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歷史數據來推測未來的賠款情況,并根據推測的未來賠款數據與現實數據的差來確定IBNR。

篇5

1.1線損管理模式的構建線損涉及計量、抄表、電網建設、運行等多個方面,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為此構建一個合理高效的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線損管理體系由統計分析,查找原因,線損治理,總結分析四個部分組成。

1.1.1統計分析進行線損管理,首先要做的是進行線損資料的收集匯總,這個階段是對報表反映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按照公網、農網的性質,依照線損率的高低進行分類統計排序。這樣做的目的是能直觀使各單位之間所管理的線路線損情況進行對比,明確高損饋路、臺區較多的單位,高損饋路、臺區減少較多的單位及線路、臺區線損不同的變化情況。

1.1.2查找原因線損變化原因查找按照圖2的流程。首先,從理論線損的計算開始。應用專業化的線損理論計算軟件,先對配網線路的線損理論值進行計算,作為管理的參考依據。接下來對比實際線損值。例如結合三年來配網線路的線損值與理論計算值進行對比,查找線損偏高的原因。通過查閱線路圖紙,現場抄表,確定線損偏高的原因是歸結到技術或者管理原因方面。(1)技術原因。a.電網設備損耗配網設備中供電線路長,半徑長是導致損耗大的重要原因。按照理論計算值,參照農網運行管理標準,核對配網線路的長度,對超半徑供電的線路要進行重點治理。對于電網中是S11以下的高耗能配變,要進行分類統計,列清安裝位置、投運日期和運行時間。通過計算配變損耗,確定損耗在整條線路中的占比,為更換配變提供依據。b.表計故障。由于歷史原因,現有的電網設備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表計損壞,計量不準的問題。要查出這一類的問題,需通過現場查驗表計運行情況,檢查表計校驗周期的方法進行。(2)管理原因。在日常經營中,管理線損占統計線損的主要部分。集中體現在:抄表中存在估抄、漏抄及提前抄表,與上級電網抄表不同步的等方面。通過到供電所查看臺賬、現場進行跟蹤抄表,核查相關單據,查找原因。

1.2線損治理在查找清楚線損偏高的單位和原因之后,就要制定措施進行治理。線損治理時,要對饋路、臺區線損呈現出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治理。對于高損饋路臺區要根據分析的原因,進行重點治理。若為技術原因,則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治理,例如如饋路供電半徑較大,則采用分網、加裝無功補償裝置進行分段補償進行治理。若為管理原因,則下達整改通知書,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檢查,使降損措施落到實處,形成工作上的閉環。對線損偏低和變化較大的饋路臺區,要找準問題癥結,制定相應措施,進行治理。

1.3總結分析通過對不同原因的引起的線損不正常的饋路臺區進行治理,總結各類原因引起的問題。按照不同的原因進行分類,總結線損管理中已發生的各類問題,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杜絕類似單位問題發生。

2取得的成效

某公司共管理線路呈現供電線路長、半徑大,山區線路占比大的特點。以2011年10KV線路的線損值為例,農網線路中線損率超過12%的線路達16條,占比達11.03%。線路損耗大,收益率低,線損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非常突出。按照管理模式構建標準,首先對全地區的配網10KV線路線損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找出高損、線損波動較大的饋路、臺區及相應的管理單位。然后依照線路參數進行理論線損計算,再進行原因分析。對于技術原因,積極與相關管理部門聯系,對線路進行改造、高耗能配變進行更換,對于管理原因,下發整改通知書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同時實行月度通報制度,在每季度的經營分析會上將線損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基層單位降損意識,降損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某縣公司的10KV饋路1由于線路供電半徑長,支線、分支線較多,運行時間長導致線損居高不下。通過于110KV某變電站新投運10KV間隔,對饋路1進行分網,使得饋路1的線損由11.6%下降到9.79%,年節約電量21.7萬KWH。

篇6

1.當前供電企業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

1.1配電網布局和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超供電半徑線路較多,線路空間距離超長,迂回和卡脖子線路供電現象較多,配電線路上負荷點多而散,配變供電點離用電負荷中心較遠,主配電架空導線截面選擇與載荷量不匹配。

1.2供電設備陳舊老化,損耗嚴重

主要表現在高能耗配電變壓器和用電設備仍在使用,早期農村架設的10kV線路的線徑較細,線路截面小,載流量大,超過截面應載流量,線路損耗較為嚴重。

1.3配電變壓器的負荷不平衡

主要表現在配電變壓器空載運行時間長,配電變壓器的固定損耗大。農閑季節白天用電負荷小,經常輕載或空載運行,晚間則負荷較大;農忙季節時,白天負荷大,晚間經常輕載或空載。另外,還存在著配電變壓器容量與實際用電負荷不匹配現象。

1.4電能計量裝置造成的損耗

主要表現在大用戶由于負荷變動大,電流互感器配比偏大而實際負荷率偏小。電壓互感器二次壓降過大造成的計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戶表由于設備老化存在著計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現象。

1.5缺乏無功補償

農網10kV及0.4KV線路基本沒有無功補償裝置,農網線路及農網負荷均為自然功率因數,一般在0.5-0.7之間。無功負荷在線路上的電流不僅造成電壓損失,影響了電壓質量,而且造成了電能損耗。如果功率因數能從0.6提高到0.8,可以使線路損耗減少30%左右。

1.6管理上的損耗

主要表現在用戶違章用電和竊電損耗,抄表核收的差錯損失,用戶表計的使用和更換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電能損失,農村臨時性季節電能報裝管理不嚴,存在無表用電以及其他的不明損耗。

2.站在企業管理角度談降損的措施

2.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線損管理網

建立由相關部室有關人員組成的線損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局長任組長,負責領導線損工作;客戶中心設專職線損管理員,各供電所設專兼)職線損管理員,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網絡。建立線損管理責任制,制定 線損管理制度、線損獎懲辦法及線損管理實施細則,發生的問題,做到責任明確,獎罰分明。

2.2搞好理論計算及線損統計工作

根據負荷的變換情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工作,通過對計算結果的分析,以準確的數據來及時衡量線損的高低,發現網絡薄弱環節,制定相應的對策,使降損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每月進行一次線損統計、分析工作,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總結,分析線損升降原因,統計指標完成情況。

2.3搞好線損指標管理

公司和基層線損管理部門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線損分析例會。各級線損管理單位每月及時組織人員對所控制的線損指標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匯總,并逐級上報。職能部門根據基層部門的調查分析,匯總形成全局性線損分析,對線損高、線路波動大的情況進行重點分析,有針對性的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消除線損管理薄弱環節。

對線損指標實行分級管理考核,對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做到指標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建立了線損指標的分級控制考核體系,使線損管理涉及的部門和個人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提高了各級線損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4加強抄核收管理,做好降損工作

完善抄表制度。為了線損統計的準確性,公司專門下達了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員嚴格按照規定日期完成抄表工作,杜絕抄表不同步、漏抄、估抄或不抄現象。加強抄收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抄收人員的思想素質,堅決禁止在抄收過程中用電能這種特殊商品做人情、拉關系、搞交換。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抄表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鄉村電管部、客戶中心,每年都組織裝、抄表人員集中學習,極大地減少了抄收過程中由于抄錯數、錯算倍率、抄錯小數點等造成的錯計損失,以及由于漏抄電表、漏乘倍率等造成的漏計損失。

2.5開展營業普查工作

營業普查是供電企業加強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公司重點以查偷漏、查帳卡、查倍率、查電表及接線為主,做到 情況明、計量準、按時抄、全部收、服務好,把由于管理不善偷掉一點、業務不輸錯掉一點、表計失靈跑掉一點、責任心不強漏掉一點、人情關系送掉一點的電量補回來,提高了抄收準確性和計量準確性。

2.6依法治電,深化反竊電工作

企業內部大力開展《電力法》及相關《條例》的宣傳教育活動,印制《開展電力市場整頓和優質服務年活動》服務手冊送到客戶,組織人員在城區及鄉村、集市等公共場合向群眾進行依法用電宣傳教育。組織技術尖子成立用電稽查大隊,配合交通通訊及現場檢查鑒定的工器具和儀表,深入開展反竊電工作,認真分析可能竊電的手段、時間,并結合線路的損失情況有計劃、有目標進行突擊檢查,不定期進行24h的用電監察,使竊電分子無可乘之機,竊電現象日漸減少。成立了公安值班室,聘請公安干警,依法嚴厲打擊竊電行為。加強業務培訓,不定期舉行《電力法》、《電能計量裝置管理流程》、《用電檢查管理辦法》、《供用電監督管理辦法》學習班,提高用電稽查人員檢查、發現、處理違章用電的能力。

2.7加強裝置管理

客戶中心嚴格按照《電能計量裝置管理規程》及其他有關規程做好工作。合理計量接線,對計量表計的接線要正確,尤其對配有電壓、電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線一定要連接正確可靠,端頭螺絲擰緊。計量裝置的定期檢驗和巡檢,經常組織人員到現場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8加大計量裝置的防竊電改造

電能表集中安裝于表箱或專用計量柜。低壓用戶全部裝漏電保護開關。高供高計用戶采用高于計量箱并配裝磁卡表。做到電能表及接線安裝牢固,并認真做好鉛封。使用具有反竊電功能的電能表。

3.舉例說明采取降損措施后取得的成效

某公司屬國有中一型企業,下設18個部室,19個供電所,8個多產企業,現有職工493人,境內有220kV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27萬kVA;公司擁有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15座,總容量28.57萬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95.3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1179.81公里,有3條110千伏線路與主網連接;2012年完成供電量12億千瓦時。

近幾年,由于領導重視,在管理方面加強了指標管理、用電管理、計量管理,各部門做到了各盡其職,密切配合,協同工作。在技術方面調整了網絡布局、電網升壓改造、簡化電壓等級、合理調整運行電壓、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更換導線截面、更換高能耗變壓器、增加無功補償容量,使高低壓線損持續下降,高壓線損率由2008年的3.47%下降到3.01%。據了解,僅高壓線損一塊今年就挽回453.56萬千瓦時,按平均電價0.61元/kWh計算,折合人名幣276.67萬元;而低壓線損也降低較大,由2008年的9.4%,下降到9.27%,降損節能16.77萬kWh,按平均電價0.61元/kWh計算,折合人名幣10.22萬元。

推薦范文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 |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