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教學法論文8篇

時間:2023-03-16 15:50:1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任務驅動教學法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任務驅動教學法論文

篇1

1.以情境為主線。筆者在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進行全面規劃教學的情況下,按照寫作課教學的需要,加以編排和整理,將商務活動的情境設計為:商務工作的準備(簡歷,名片等的寫作)—公司和產品的宣傳(公司簡介及會展文案等寫作)—商務關系的建立(社交信函及商務信函等寫作)—公務文件的處理(留言、便條等商務活動寫作)—商務文檔的構成(合同,單證等文檔的寫作)—工作報告及年度總結等商務活動的寫作。這七大情境是為一整套商務活動的完成中所需要的各項工作,以此為主線,會讓學生對商務情境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在商務活動中所需要的各項工作任務,并能清晰地掌握所學內容的連續性和真實性。

2.以任務為驅動。以情境為主線,把每項情境中分為各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完成學習和實踐。任務驅動法要求有任務的設計要具有真實性、針對性、連貫性。因此,在設計任務時,需要教師對每項任務進行認真詳細的揣摩和實踐。因此,設計每項任務有三個步驟和環節:前任務(Pre-task)、任務中(While-task)、后任務(Post-task)(JaneWillis,1996)。(1)前任務:在實施各項任務前,教師要以如提問、啟發、案例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目標和主題,引導學生了解所要完成該項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當然,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該項任務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和理論知識。在掌握了知識后,才能進一步實施好該項任務。如在對商務工作的準備名片和簡歷的寫作中,教師可以準備幾份比較正規的真實的名片和簡歷展示給學生,了解名片的作用和構成,簡歷的寫作特點等等,對簡歷中所用到的詞匯、語言和寫作特點進行講解引導并讓學生進行適當模仿,為任務中階段任務的實施做充分的準備。(2)任務中:在任務中階段,教師根據情境設計任務,如在名片和簡歷的寫作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畢業時,需要找工作,完成個人的簡歷,并設計自己理想職業的個人名片。在這樣的任務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自己理想的目標,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現實和理想相結合,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任務的趣味性。當然,為保證寫作的質量及檢驗學生寫作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在任務中仍然需要繼續引導學生控制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探討的時間及寫作的時間。(3)后任務:在后任務階段,學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任務成果,以及對任務成果的點評。當然,在點評時,可以采用自主評價、互相評價、案例評價、小組評價及教師評價等等方式進行。如在名片和簡歷的寫作任務中,就可以采用互相評價及案例評價的方式,互相評價各自的簡歷和名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之后,教師可以從全體同學中選出幾份典型的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任務中語言形式和格式等的認識,提高語言的準確度,從而掌握名片和簡歷的寫作知識和技巧。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商務英語寫作評價策略

1.對情境任務設計的評價。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情境及任務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其關系到整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情境設計要符合真實的商務活動,任務設計不僅僅要真實可信、嚴謹,任務設計還需要有一定的新穎性、規律性和邏輯性。因此,對于每一項任務的設計,教師需要深思熟慮。在實施情境任務前,需要同行對情境和任務的評價;在情境任務實施中,需要評價學生對任務的認識和反應;在情境任務實施后,需要學生對情境和任務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有助于教師反復琢磨情境的設置和任務的設計,從而在不斷的教學和實踐中,完善情境和任務,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設計商務關系建立中的情境和任務時,就需要《外貿英語》及《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老師對任務的設計進行評價,完善任務的設計。

2.對任務過程的評價。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任務的過程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的各種反應和參與程度,評價課程的進展情況及時間進度。過程的評價有助于教師評價任務的可行性、時間的控制性、任務的完成性。如在每次完成后,可以設計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讓學生評價任務完成的過程。對任務過程的評價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控制任務的完成,更好地完善任務過程。

3.對任務結果的評價。對任務結果的評價其實就是對商務英語寫作的評價。筆者認為,對任務結果的評價即商務英語寫作的評價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進行:對商務英語寫作格式的評價:商務英語寫作的每一個任務,都需要有特別的格式,如簡歷、名片、商務信函等等,都有其獨特的格式。商務英語的寫作格式需要規范化,因此,正確使用寫作格式是商務英語寫作中的一個基本要求。對商務英語寫作詞匯的評價:詞匯是構成寫作內容的奠基石,商務英語寫作的內容依賴于其詞匯的運用。因此,商務英語寫作的詞匯準確度、專業詞匯的使用、詞匯量的多少等等進行評價。對詞匯的評價可以通過對詞匯的實意詞密度、詞匯變量、詞匯重復度以及詞匯差錯率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JohnReadAssessingVocabulary)。通過對詞匯的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的詞匯量、語意的運用程度、專業詞匯的掌握和運用等等。對商務英語寫作語篇的評價:對商務英語寫作語篇的評價包括文章結構的完整性、語言運用的流暢性、文章內容的針對性、語境的銜接性等等。好的語篇應該是選詞準確,文章結構完整嚴密,語義連貫,語境銜接。語篇的評價應該在商務英語寫作評價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好的銜接、連貫及篇章結構是寫作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銜接可以把意義相關的句子和段落有機流暢地連貫起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連貫是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在概念邏輯上合理恰當地連為一體的語篇特征。篇章結構是整篇意義相互關聯并有序連接的段落組成的。通過對語篇的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思維方式、對篇章布局的掌握及對寫作內容中心思想的理解。對商務英語寫作中的寫作原則的評價:Bobbye(1984)在他的BusinesscommunicationFundamentals中對商務英語寫作提出了6c基本寫作原則:正確(correctness),包括完整(completeness)和準確(accuracy),簡明(conciseness)、具體(correctness)、文采(colorfulness)、得體(considerateness)和連貫(coherence)。國內許多學者諸葛霖尹小瑩、王萍、王洪建、莊學藝、周耀宗等都提出了商務信函的寫作原則(writingprinciples),包括完整原則(completeness)、具體原則(concreteness)、清楚原則(clearness)簡潔原則(conciseness)、禮貌原則(courtesy)、體諒原則(consideration)和正確原(correctness)(胡志雯.2003)。根據這些寫作原則;商務英語在語言特點方面有著與普通英語寫作典型的不同之處。對這些商務英語寫作原則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內容,充分考慮寫作布局,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判斷思維能力。對商務英語寫作中評價模式的評價: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評價模式可以包括自主評價、小組評價、互評、案例評價及教師評價。對評價模式的評價可以有助于教師掌握各種評價的有效性,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自身的情況并能通過評價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結語

篇2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每個學生都會被分配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生帶著任務去主動學習知識、查找資源,以獨立或合作互助的方式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完成預先設定的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學習任務完成后,學生能獲得成就感,為學生下一個學習任務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并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互助協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教師來說,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了解掌握每位學生的真實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種多維互動式的教學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學、做一體”,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學教學中的過程設計

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實施步驟主要包括:明確目標、布置任務、學生分析并完成任務和總結評價四個步驟。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教學需要來開展任務驅動教學。

2.1明確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籌劃

任務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信息技術類課程來說,在知識點與技能的掌握方面效果明顯,但是對于市場營銷學這類的綜合應用性學科來說,學生市場營銷觀念的樹立,市場敏感性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市場策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對市場情況系統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對企業市場營銷活動要從多角度進行全面剖析。如果在開展任務教學法之前,教師沒有對課程的整體內容進行統籌規劃,簡單地將各章節內容分開,很容易讓學生斷章取義,不利于學生掌握實際分析與應用能力的形成。

2.2分模塊布置任務,對學生因材施教

在明確教學總體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分模塊處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在環境分析部分,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具體企業的宏微觀環境進行系統分析;在消費者行為分析部分,可以讓學生對指定的人群進行行為分析,或者讓學生對指定的產品進行目標客戶群體的判斷等;在營銷組合部分,可以讓學生自行收集企業資料并進行營銷組合的分析。通過分模塊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模塊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整體學習內容。

2.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做好引導、輔助工作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明確的任務推動學生去主動地學習、思考,自主收集知識并解決問題,以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撒手不管,任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完成任務。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指引學習路線和思考的路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提供指導幫助。

2.4總結評價,及時鞏固學習效果

在學生完成預定任務后,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任務完成的結果進行全面評價,可以包括學習過程、結果以及學生的語言表達、儀表儀態等等。在評價的時候,評價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可以直接由教師進行點評,也可以由學生之間進行成果展示后進行自評或互評,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綜合分析、點評。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要注意點評的藝術性,既要真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不足,明確以后學習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

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學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事項

3.1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學生在學習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對學生布置任務、指導學習、總結評價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能力培養的發展規律和課程章節內容的特點來對教學的總體任務進行劃分,為學生布置明確、適合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例如,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對能力強、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可以布置難度高、綜合性強的任務,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對于能力較弱、學習積極性不夠的學生則要布置一些難度相對較低、規模較小的任務,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學生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對能力較弱的同學進行重點指導,不斷鼓勵,督促這些學生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3.2要將任務驅動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由哈佛大學首創的教學方法,最初應用于法律專業的教學中,后被引入經濟類、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中。它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將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由學員根據案例提供的信息進行思考分析,最終形成判斷。市場營銷學課程中,對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將案例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結合,由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在擬真的案例環境中收集與任務相關的資料,并根據信息自行分析或進行小組討論,制定出完成任務的方案。通過這種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要注重雙向的交流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注意和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在布置任務時,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與想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思想動態,要做好引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總結評價時,不但要評價學生任務完成的結果,還要幫助學生分析其學習過程與優缺點。尤其是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要通過及時的雙向交流,了解學生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對其提供指導幫助。

3.4要重視小組學習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作用

篇3

1.情境設計

設計學習情境要求與課程學習主體相關,盡可能接近真實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網站建設課程上,充分的發揮網絡的優勢,調動學生的興趣,在開始階段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網站進行資源和數據的收集整理,在此基礎之上,展開分組討論,確定小組的網站建設目標。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選擇相對簡單但又有代表性的網站作為學生完成建設的目標,以防止學生好高騖遠的選擇最終導致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2.任務設計

在任務設計階段任務的規范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完成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的態度和學習效果。網站建設課程的任務設計應該分幾步進行,首先,教師應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無論任務如何設計,教師都應明白任務的設計應該圍繞著教學內容進行;其次,教師要完成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分析,通過對創設情境階段學生分組討論的觀察,教師可以基本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專業能力,依據學生的能力的差異,制定一套平衡且有針對性的任務設計及教學方案;最后,當進入任務設計階段,可以根據之前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任務劃分方式,對學生制定相應的任務。

3.自主和協作學習

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引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網站建設課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做好充分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形成良好的協作機制,通過相互借鑒、相互啟迪共同完成好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的方向,比如學生往往對操作數據庫內容動態顯示十分感興趣,但操作數據時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錯誤,學生討論又經常忽略知識細節,這時教師可以指出問題的所在,給予必要的講解,讓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研究,解決現實問題。

4.效果評價

篇4

任務驅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很巧妙地隱含在具體的任務當中,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學生將積極主動地應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也在解決任務過程中得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是融“教、學、做”為一體的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方法,它實現了教師教與學生學、課外教學與課內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有機結合,推動了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以及課程體系的改革,使得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得以優化,有效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和進步,使教學水平和質量得以全面提升。

3.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意義首先,從學生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一個“任務”完成了,學生就會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充滿了個性、充滿了人性,課堂氛圍真正活躍起來。

4.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

4.1轉變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以組織教學、講授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來展開,這樣的教學方式,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教學模式轉變勢在必行。首先,我們要將“組織教學”轉變為“創設情景”,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其次,要將“演繹教學”轉變為“歸納發展”,采用“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師生交談法”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擺脫教師那種生硬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再次,要將“專業書籍”轉變為“實踐創新”,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打破常規,運用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4.2課程開發的原則首先,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時代的需求,以“任務”為線索、以“子任務”為模塊,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別是強調所學知識要與時代同步。其次,由于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由度較大,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用“任務”來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來學習,變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尋求知識。再次,在能力培養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積極地去思考、探索,每個人的思路、想法不盡相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討論、交流,并適當地給以點評,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篇5

保險學課程主要介紹保險基本概念、保險合同保險基本原則以及各險種實務和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等內容,雖然保險學實務性較強,且與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但對于尚未跨入社會的學生,課程的專業術語和概念較為抽象,如果在授課過程中僅憑教師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學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社會生活的難度更大。所以,任務驅動法與保險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具有契合性,在講解保險學基本原理或內容時,以任務作為驅動,在教授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分析和解決任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保險學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保險學任務驅動法的過程

2.1任務前準備

首先是小組分組準備。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如2012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組(盡量避免“搭便車”學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個組(有2人一組),同時由小組成員推選組長負責本組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后由各組組長以抽簽形式確定該組的任務序號。其次為BlackBoard網絡平臺準備。教師將每組對應的任務公布到學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網絡平臺,鼓勵各組間可進行信息交流與討論,要求各小組在任務準備和完成期間將相關搜集到的資料公布于網絡平臺,與全班同學共享。該平臺可用于學生與教師間有關任務完成或任何課程問題的討論與交流。而且,期末各組的任務完成報告要共享到該平臺,從而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最后為教師的任務設計準備。因為任務的完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教師應當在該章節內容理論授課完畢即布置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提前熟透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框架,能夠提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個任務,貫穿全部內容。

2.2布置任務

在與任務相關的理論章節內容講授完畢后,教師將小組任務以書面的形式下發給組長并同時將任務內容上傳到網絡平臺。同時,向學生講解任務完成的整個時間安排與要求。整個任務的完成需要經過各組任務分析、資料收集與分析、資料提煉并制作多媒體課件,由3位組員一起或推舉代表進行任務完成的多媒體課件匯報并與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務報告中注明每位組員對于任務的貢獻。鼓勵學生搜集生活和學習中發生在身邊的保險案例,比如,人身保險中的學生意外傷害險案例、醫療保險中覆蓋大學生群體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案例等,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3資料收集、分析、提煉與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課下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進行分工,查閱有關資料,以課本為輻射點,涉及網絡平臺、圖書報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資料,而后由組長組織進行反復討論,理順任務要點和解決方法,對資料進行提煉,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多媒體課件。

2.4任務完成匯報與交流

在帶領學生簡單回顧理論知識以后,由該組成員或推舉代表上臺匯報任務完成情況———自己小組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匯報期間組員和全班同學間可自由提問,匯報后先請同組組員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請全班同學對該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要求提出3個優點和3個不足之處。各小組完成任務后的討論與評價,使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2.5任務總結與評價最后,需要教師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從任務分析、資料搜集、提煉與制作和任務匯報等過程分別予以優點和缺點的指導,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資料的豐盈度、與知識點的契合度、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根據全班同學和教師提出的優缺點,小組繼續完善任務完成報告和心得體會。在此過程中將各知識點進行總結貫穿,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其書面表達能力。

3保險學任務驅動法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3.1制定合適的任務

任務是學生搜集組織資料和解決問題的導航,所以恰當的任務至關重要。好的任務可以將枯燥無味的專業知識嵌入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解決任務的同時,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并切身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任務首先應該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如在講解保險概述中的“重復保險”概念及其賠付原則時,教師采取情境式任務:某同學在A、B和C三家保險公司各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與其簽訂3份保險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險金額大于保險價值時,若保險事故發生,該同學可獲得多少賠償金額?學生在完成該任務過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復保險的概念、與共同保險的區別及具體的賠償方式,在具體的任務中,掌握相關概念和保險的運行方式。

3.2教師在任務驅動法中的作用

任務驅動法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要扮演好設計者、指導者和觀眾三重角色。教師首先需要對課程整個內容和體系進行宏觀把握,才能在恰當的授課時機使學生適時完成任務,鞏固所學知識。為任務提供具體內容、人員分配、組織機構、流程設計和秩序維護,都體現了教師設計者的重要作用。評價和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對整個小組任務完成的結果、成效和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任務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導,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后進行反思和升華,從而使整個任務善始善終。同時,當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存在爭論時,教師需要引導和啟發學生,使其沿著自己的思路親自探索有疑問的答案,教師充當任務顧問和參考資料的角色。

3.3任務驅動法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輔相成

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方法。任務驅動教學的開展必須以必要的基礎理論講授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務。保險學課程專業詞匯和抽象概念較多,只有在理解這些詞匯和概念的基礎上,才能分析和解決任務。例如在講述保險基本原則中的“損失補償原則”時,只有學生對“全損或推定全損”、“物上代位權”和“代位追償”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準備定位所需資料,否則,很難有效率地在圖書館和網絡平臺搜集和組織相關資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各部分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可將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比如在講解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相關內容時,可引導完成任務的同學結合角色模擬等形式,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4總結

篇6

1.1任務前準備首先是小組分組準備。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如2012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組(盡量避免“搭便車”學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個組(有2人一組),同時由小組成員推選組長負責本組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后由各組組長以抽簽形式確定該組的任務序號。其次為BlackBoard網絡平臺準備。教師將每組對應的任務公布到學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網絡平臺,鼓勵各組間可進行信息交流與討論,要求各小組在任務準備和完成期間將相關搜集到的資料公布于網絡平臺,與全班同學共享。該平臺可用于學生與教師間有關任務完成或任何課程問題的討論與交流。而且,期末各組的任務完成報告要共享到該平臺,從而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最后為教師的任務設計準備。因為任務的完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教師應當在該章節內容理論授課完畢即布置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提前熟透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框架,能夠提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個任務,貫穿全部內容。

1.2布置任務在與任務相關的理論章節內容講授完畢后,教師將小組任務以書面的形式下發給組長并同時將任務內容上傳到網絡平臺。同時,向學生講解任務完成的整個時間安排與要求。整個任務的完成需要經過各組任務分析、資料收集與分析、資料提煉并制作多媒體課件,由3位組員一起或推舉代表進行任務完成的多媒體課件匯報并與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務報告中注明每位組員對于任務的貢獻。鼓勵學生搜集生活和學習中發生在身邊的保險案例,比如,人身保險中的學生意外傷害險案例、醫療保險中覆蓋大學生群體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案例等,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3資料收集、分析、提煉與多媒體課件制作學生課下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進行分工,查閱有關資料,以課本為輻射點,涉及網絡平臺、圖書報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資料,而后由組長組織進行反復討論,理順任務要點和解決方法,對資料進行提煉,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多媒體課件。

1.4任務完成匯報與交流在帶領學生簡單回顧理論知識以后,由該組成員或推舉代表上臺匯報任務完成情況———自己小組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匯報期間組員和全班同學間可自由提問,匯報后先請同組組員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請全班同學對該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要求提出3個優點和3個不足之處。各小組完成任務后的討論與評價,使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

1.5任務總結與評價最后,需要教師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從任務分析、資料搜集、提煉與制作和任務匯報等過程分別予以優點和缺點的指導,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資料的豐盈度、與知識點的契合度、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根據全班同學和教師提出的優缺點,小組繼續完善任務完成報告和心得體會。在此過程中將各知識點進行總結貫穿,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其書面表達能力。

2保險學任務驅動法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2.1制定合適的任務任務是學生搜集組織資料和解決問題的導航,所以恰當的任務至關重要。好的任務可以將枯燥無味的專業知識嵌入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解決任務的同時,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并切身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任務首先應該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如在講解保險概述中的“重復保險”概念及其賠付原則時,教師采取情境式任務:某同學在A、B和C三家保險公司各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與其簽訂3份保險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險金額大于保險價值時,若保險事故發生,該同學可獲得多少賠償金額?學生在完成該任務過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復保險的概念、與共同保險的區別及具體的賠償方式,在具體的任務中,掌握相關概念和保險的運行方式。

2.2教師在任務驅動法中的作用任務驅動法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要扮演好設計者、指導者和觀眾三重角色。教師首先需要對課程整個內容和體系進行宏觀把握,才能在恰當的授課時機使學生適時完成任務,鞏固所學知識。為任務提供具體內容、人員分配、組織機構、流程設計和秩序維護,都體現了教師設計者的重要作用。評價和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對整個小組任務完成的結果、成效和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任務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導,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后進行反思和升華,從而使整個任務善始善終。同時,當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存在爭論時,教師需要引導和啟發學生,使其沿著自己的思路親自探索有疑問的答案,教師充當任務顧問和參考資料的角色。

2.3任務驅動法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輔相成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方法。任務驅動教學的開展必須以必要的基礎理論講授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務。保險學課程專業詞匯和抽象概念較多,只有在理解這些詞匯和概念的基礎上,才能分析和解決任務。例如在講述保險基本原則中的“損失補償原則”時,只有學生對“全損或推定全損”、“物上代位權”和“代位追償”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準備定位所需資料,否則,很難有效率地在圖書館和網絡平臺搜集和組織相關資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各部分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可將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比如在講解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相關內容時,可引導完成任務的同學結合角色模擬等形式,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總結

篇7

參考文獻:

[1]寧德瓊.VB下學生選課系統的設計方法[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11).

[2]邢國春.基于vb下的ADO控件對學生選課系統設計[J].師范學院學報,2004(3).

[3]李媛媛,傅申,李良彬.校園網上選課系統[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3,22.

[4]張燕,蘭彬.淺談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設計[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7(6).

[5]康開鋒.高職院校在線選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參考文獻:

[1]唐小燕,吳斌,魯大林.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6年19期

[2]王四化,林蟒,邱伯文,成明.基于VB和Surfer不連續區域氣象資料自動成圖的實現[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茍秉宸,余隋懷,王聰,初建杰.設計專業創新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實踐——基于TeamWorking的專業外語教學方法[A],2005年工業設計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羅妤.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2009,20

[5]劉麗.信息化形式高校計算機語言課考試的改革[C].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6,4

[6]劉迎春.高職C程序設計實驗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8

[7]彭鑫.VB程序設計課程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

參考文獻:

[1]于鵬,李霞.中文版VisualBasic6.0程序設計項目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張凱,李妙妍,袁靜.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B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C].Proceedingsof2010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Training(Volume8),2010.

[3]段旭,潘舒,易德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B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0(30).

[4]苗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isualBasic”課程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5(36).

篇8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以學定教,教學改革,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1、引言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是非計算機專業的選修課程,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實踐性和應用性強。傳統的“教師講解”一一“教師演示”一一“學生上機練習”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任務驅動”(TBL,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適合于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課程,正好與《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特點相吻合。本文旨在介紹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有機切入《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任務、教師、學生三者的互動,即“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教育論文,學生為主體”, “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以“任務”為主線,師生間圍繞“任務”互動,整個學習以“任務”完成為標志。“任務驅動”的教學流程包括五個環節:教學準備、設計任務→創設情境、提出任務→接受任務、分析問題→自主學習、完成任務→評價任務、歸納總結,其教學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任務驅動教學流程圖

3、《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多媒體軟件的操作技能,還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多媒體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課程內容涉及:文本、音頻、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應用系統等內容的理論教學與軟件操作。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目前面臨著:內容多、學時少、考查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強、技術更新、軟件升級等情況,在作為考查課學生重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教師要在有限的學時內結合新技術和軟件的發展講授大量的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同時學生要在有限學時內實踐完成多種多媒體作品制作。如果繼續延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將嚴重影響教學效果,降低教學質量,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對《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引入《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改變以往“以教定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創造“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模式,目前該教學改革已獲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立項。

4、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踐

本文擬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多媒體技術的“音頻”內容進行案例教學,按任務驅動的五個教學步驟有序開展。

4.1 教學準備、設計任務

任務設計階段屬于課前的教學準備,“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的關鍵。設計的任務分為封閉型和開放型,前者任務簡單,后者綜合性強小論文。“任務”來源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世界,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任務的興趣,使之產生探索的欲望,因此“音頻”章節的任務是:錄制個人音樂,內容積極向上,歌曲不限。

教學目標:

1)掌握Audition軟件的操作,掌握音頻的第三方特效控件操作

2)了解歌曲錄制的一般過程,學會錄制個人音樂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加學生的音樂素養

任務設置:

1)下載各自喜歡的歌曲伴奏

2)利用Audition軟件跟隨伴奏錄制歌曲

3)對錄制的歌曲進行后期加工和處理教育論文,如:降噪、混響、均衡、修飾、振幅等

4)利用第三方特效控件加強歌曲的特效處理

5)加入歌詞,合成個人音樂

該任務目標明確,操作性強,且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4.2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自然真實地引出任務,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明確學習目標。音頻章節擬向學生展示優秀的音樂合成作品,如:音樂專輯、詩歌朗誦,然后提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4.3 接受任務、分析問題

學生授受任務后幫助分析任務,針對任務中涉及的音頻原理、音頻數字化處理、音頻常見格式、音頻壓縮、Audition軟件操作等理論知識做詳細講解。

4.4 自主學習、完成任務

具備相關理論知識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學習,完成任務,這是任務驅動教學過程的核心階段。在錄制個人音樂的過程中,對于下載伴奏、錄制歌曲等封閉型任務,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對于歌曲后期加工、特效處理等開放型任務,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并引導學生協作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積極思考。該階段學生不斷地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突出了學生的主動性。

4.5 評價任務、歸納總結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以及科技創新納入到成績評定,由單純結果性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錄制個人音樂的任務進行評價。

最終成績 = 課堂考核*? +封閉型任務考核*? +開放型任務考核*? +測驗*?

--其中?是各考核情況所占的比例因子,開放型任務考核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

教師組織學生對最終作品和制作過程中的學習認識、學習感受進行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過程中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學生的自我評價以評價問卷的形式開展,自我評價結果也可促進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不斷調整和完善。

4.6 教學成果

2005年,學校開設《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之初教育論文,僅3個班選修。近幾年筆者與課題組成員不斷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010年選修班級數達85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也獲得學校重點課程建設立項、學校重點教改立項、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立項,課程的理論教學課件、實驗教學課件分別作為學校多媒體課件重點項目結題。

5、結束語

對《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還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性、思考性和創新性。但是,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以待改進,首先,隨著選修班級和人數的快速增長,機房現有設備數量嚴重不足,急需補充設備保障實驗的正常開展;其次,缺乏符合教學實際的“任務驅動型”教材,筆者與課題組成員正著手編寫教材,以解決“任務驅動型”教材缺乏的困境。

參考文獻:

[1]薛為民.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2]唐新國.《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1):79-82

[3]胡曉紅.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研究[D].碩士,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4]許曉東.基于建構主義的計算機任務驅動式教學法[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19(2): 178-180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亚洲五月天婷婷狠狠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