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02:40:4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衛生計生工作匯報材料,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根據安徽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關于開展2014年農村衛生暨新農合重點工作落實情況調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現將我縣工作開展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中心衛生院基礎管理達標創建工作推進和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開展情況。根據安徽省衛生計生委《關于二級以上醫院對口支援中心衛生院工作實施方案》和合肥市衛生局《二級以上醫院對口支援中心衛生院工作實施方案(2014-2015)》文件精神,按照“強基層、建機制、保基本”的原則,本著為受援衛生院“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的目標,重點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的衛生院醫療水平,提升基層衛生院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和急診急救的處置能力。我局征求轄區內各衛生院意見后制定了《**縣對口支援鄉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以縣醫院對口支援朱巷中心衛生院、下塘中心衛生院,中醫院對口支援羅塘衛生院、造甲衛生院。8月26日,我局出臺了《**縣衛生系統對口支援管理考核辦法》,讓對口支援雙方明確職責和任務,縣衛生局將每月進行一次督導,并對支援、受援單位進行評分,督促雙方對派出人員的監督管理,明確獎懲措施。9月9日,支援、受援單位在縣衛生局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
二、 村衛生室醫療執業風險分擔統籌資金建立情況。我縣根據《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建立村衛生室醫療執業風險分擔統籌資金的意見》(衛農秘【2014】77號)的通知要求,經縣領導批示在財政局建立**縣村衛生室醫療執業風險分擔統籌資金賬戶。資金來源實行全縣統籌,總量為92.5萬元,其中60%由村醫承擔,40%由縣、省財政配套,財政配套外資金按每所村衛生室不低于3000元,在崗村醫人均不低于1000元標準,由鄉鎮衛生院直接代繳村衛生室醫療執業風險分擔統籌資金,并于10月1日前統一匯繳到**縣村衛生室醫療風險分擔統籌資金專戶。為了保證統籌資金的運行安全、合理和便捷,我縣制定了《**縣村級衛生機構醫療執業風險分擔統籌資金管理辦法》,此管理辦法的出臺有效的降低了村醫的執業風險,提高村級衛生機構對醫療風險的承受能力,切實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
三、村醫到齡退出補助政策落實情況。我縣對具有村醫執業(從業)資質、連續從事村醫工作10年以上,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5周歲從村醫崗位上退出的村醫,從2014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費。根據村醫實際,縣衛生局組織審核組分批對“物證齊全”及“物證不全和無物證”的對象進行審核,并對審核結果予以公示。共完成對772名村醫的審核工作,其中第一批次“物證齊全”人員224名和第二批次“物證不全和無物證”人員538名,并在報紙、政府及衛生局網站進行公示,在公示結束無異議的情況下補助經費已打卡發放到人。村醫到齡退出工作的開展,解決了村醫的后顧之憂,也可以讓年輕村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更好的為群眾做好服務。
四、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實施情況。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實施情況。我縣的村衛生室急診急救培訓工作按要求由好醫生網站進行在線培訓。
五、基層衛生信息化項目建設、維護和使用情況。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門戶網站(含OA系統)并投入使用,運轉情況良好。縣級衛生綜合管理平臺運轉正常,人力資源及固定資產錄入及維護情況正常。鄉、村兩級his均基本建設完成并實現了鄉、村兩級his集中部署;完成了鄉、村兩級電子病歷建設工作,村室門診電子病歷書寫率100%,鄉鎮衛生院住院電子病歷書寫率達到90%以上,鄉鎮衛生院門診電子病歷也全面啟動。目前,全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為79.1%,電子健康檔案使用率為36.1%。建立了一條覆蓋鄉村兩級醫療機構衛生信息專網和一條與市平臺互聯互通的專網。
六、省衛生計生委《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規定的53種疾病門急診不輸液的落實情況。**縣衛生局按照《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規定,要求縣內各級醫療機構進行院內臨床科室及村衛生室人員培訓,加強臨床醫生的安全意識,充分認識到不合理使用靜脈輸液造成的醫藥費用上漲、就醫時間延長、醫療風險增加等一系列后果,為規范醫療行為、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療,切實緩解群眾就醫負擔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醫療單位組織人員除了組織培訓外,還開展了合理使用輸液的宣傳教育,在院內用電子幕滾動播放合理使用靜脈輸液的宣傳標語,在臨床科室分發宣傳材料,并在醒目處張貼不需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名稱,提示群眾糾正不良用藥習慣。下一步,縣衛生局將組織人員對靜脈輸液處方開展專項點評,對縣內各級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并就存在問題進行整改。
七、新農合工作開展情況。
1、我縣為推進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規范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和收費行為,促進醫療機構健康發展、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按照具有臨床診療規范、療效確切、病程變異小的基本原則和分級醫療的總體構架,在尿毒癥血液透析等疾病開展按病種付費試點的基礎上,將乳腺癌等 36組疾病列入縣級醫院開展按病種付費,報銷比例為75-85%,鄉鎮(中心)衛生院分別把9-16組疾病列入按病種付費,報銷比例為85%。
根據市衛生局衛農合〔2014〕207號,市級新農合定點醫院按病種付費工作實行分類管理,即分為“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兩類管理,參照省級醫院常見病按病種付費方案,公立醫院確定的100個(組)病種,實行按病種付費政策;社會辦醫院在確定的80個(組)病種中依據按病種管理原則,實行定病種定點救治。計180組疾病實行按病種付費政策,我縣已經信息系統維護完成并執行。
根據省衛生廳皖衛農[2014]2號文件精神,新增51個常見病病種列入按病種付費政策,我縣信息系統維護完成并執行。
市級、縣級“三費控制情況”:為規范市級新農合定點醫院的管理,市級三費控制,根據衛農合〔2014〕66號,新農合“三費”(藥品費、材料費、檢查費)監控、預警藥品管理、即時結報、按病種付費等要求,制定了市級新農合定點醫院督查考核管理辦法。依據通報,向各縣合管中心下達違規費用扣減通知單,縣級根據通知單費用從即時結報款中扣減。
縣級為了盡快改變基金支出費用的猛漲勢頭,遏制住部分醫療機構濫收病人、小病大治現象,確保我縣今年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為控制不合理收治,8月份按照開放床位數的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月住院人次數的控制上限,超出住院人次數控制上限的,合作醫療基金不予支付,由各定點醫療機構承擔,從當月即時結報回款中直接進行扣減。定點醫療機構次均“三費”同比漲幅控制在15%以內。對次均“三費”超過15%以上的部分,從即時結報回款中扣減。
2、新農合預警藥品市縣執行情況:
市級根據衛農合〔2014〕66號,住院預警藥品費用的使用額度不超過60%;依據市級通報,向各縣合管中心下達違規費用扣減通知單后,縣級執行扣付。
縣、鄉鎮級是根據合作醫療信息系統數據,按季度對預警藥品進行統計,對超過部分從信息系統停止報銷,2014年度對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的67品次的預警藥品停止了報銷。
3、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進展情況:
為有效減輕重大疾病患者經濟負擔,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根據國家及省級大病保險文件精神,2013年度我縣開展了大病保險工作,是對基本醫療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對基本醫療保障的有益補充。
(1)我縣大病保險自主承辦基本情況
2014年度我縣按參合人口人均15元的標準切塊基金作為大病保險資金,大病保險起付線20000元,大病保險合規費用報銷比例為40%-80%。并在全省率先實現定點醫療機構大病保險的即時結報,極大地方便了就醫及時報銷,并有效緩解了患者的大額醫療費用先期墊付的困難。
我縣從2014年1至6月份共補償大病保險727人次,補償金額3049221.9元。其中即時結報補償金額2900267.3元,占大病保險補償金額的95%。
(2)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基本情況
2014年,安徽省將大病保險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將我縣納入第二批大病保險工作的試點縣,并將大病保險工作交由保險公司承辦。對人保、人壽及國元三家保險公司通過招投標,評定由人保公司來承辦我縣的大病保險工作。按照省指導方案要求,我縣與人保公司通過在投保金額、盈利率等相關承辦工作內容進行審定和協商達成合同協議后,將大病保險工作移交給了保險公司承辦。為了保證參合群眾享受大病保險即時結報的快捷服務不打折,我縣合管中心主動作為,多次與省、市、縣保險公司溝通,并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確保了大病保險工作交由保險公司承辦后仍保持健康高效地運行。目前,大病保險非即時結報材料已經由保險公司直接受理報補。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的墊付款通過縣合管中心定期將保險公司轉入的結報款及時的轉入的各級定點醫療機構。
4、新農合信息系統縣級平臺規范化建設情況:
我縣于2009年7月與全省同步建立信息系統并運行,9月縣內醫療機構以及22家省市級醫療機構聯網。成為全省第一家完成和所有醫療機構聯網的縣,并且多家省市級醫院第一我我縣聯網。隨著定點醫療機構的增加,現已和67家省市級醫療機構、6家縣級醫療機構、23家鄉鎮衛生院、2家民營醫療機構以及176個村衛生室聯網。
2010年系統實現鄉村一體化管理,科學規范的管理村衛生室門診統籌補償。同年使用就診IC卡,方便群眾就醫,全年發卡22萬張。2011年與民政救助系統聯網,在與我縣聯網的所有醫療機構實現“一站式”服務,極大的方便了困難群眾得到救助。2013年與處方集系統聯網,2014年與保險公司大病保險系統已經短信平網。2013年我系統切換為晶奇農合系統,與縣內所有醫療機構及縣衛生綜合平臺同為一家公司管理,為穩定運行奠定基礎。
我縣信息系統建立并使用使用,到現在已有五年時間,一直以來運行穩定。
5、二代證就診推廣使用以及新農合短信平臺建設情況:
二代證的推廣使用得益于縣政府專項撥款40萬元,通過招標采購了身份證讀卡器,全縣免費發放二代身份證讀卡器260臺,通過6個多月使用情況看,群眾普遍接受,通過使用家庭成員身份證調取沒有身份證人員身份信息,解決了沒有身份證就醫、補償問題;通過增加虛擬人員,解決了雙職工子女沒有家庭成員身份證就醫、補償問題。使用身份證就醫補償,減輕了合作醫療管理中心補卡工作量,方便了群眾,大大減少了村衛生室留卡套取合作醫療門診補償現象,節約了基金支出。
縣合管中心于2014年2月啟用居民二代身份證代替IC卡,進一步方便群眾的同時也避免了丟卡補卡的現象。
短信平臺建設情況:
為了提高參合群眾對新農合政策的知曉率和自身就醫補償的知情權,我縣按照省衛生廳的短信管理系統建設指導意見,積極落實短信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2013年, 我縣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安徽有限公司**分公司簽訂了《中國移動通信MAS業務合作協議》和《互聯網專線合作協議》,并就短信資費及專線月費等在協議中作了明確。移動公司負責本縣新農合短信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維護,配合新農合信息經辦機構的培訓、技術支持,并負責實現新農合短信在全網發送。其中晶奇公司提供的新農合信息系統的接口費由本縣新農合經辦機構承擔。
短信平臺使用情況:
協議簽訂后,移動公司稱,國家工信部開展短信網關端口治理,導致協議未能順利履行。后經過雙方多次溝通和商談,目前我縣的短信平臺已經開始投入試運行階段。系統主要使用內容包括:政策宣傳和參合群眾報補信息的即時通知。近期,針對即將開始的2015年新農合籌資工作,以及根據省、市文件中對新農合政策及相關工作要求通過短信平臺向參合群眾做好宣傳,讓群眾對我縣的新農合籌資補償等政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參合率和知曉率,助推我縣新農合工作良性持續性發展。
6、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新農合培訓項目執行情況:
2013-2014年度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未安排我縣新農合培訓項目資金。
7、縣級醫院臨床路徑下按病種付費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縣級醫院臨床路徑下按病種付費試點工作,我縣自2012年10月在**縣醫院開展,2014年推廣至全縣中心衛生院,為了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采取先試點,取得數據,再提高補償費用,2014年在制定按病種付費時,在原來定額基礎上,縣級醫院臨床路徑下按病種付費病種提高定額500元,主要用于完善臨床路徑規定的檢查。醫院目前執行很好,基本可以在定額基礎上,完成規定的路徑管理。
一、基本情況
村是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的移民新村,位于省道316以北,村以東3公里處。居民區占地面積約1906畝,規劃移民1058戶,容納4525人。村于2016年3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移民住宅1058套,分配到戶1058套,共搬遷安置1058戶4450人(“十二五”安置222戶898人,“十三五”安置836戶355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77戶3843人,非建檔立卡戶181戶674人。現全村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5所,建設完成居民健身文化廣場1處,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其他公共服務設施正在規劃建設。村1058套住房均為磚混結構安全住房,同時在村內同步配套了道路、路燈、供排水、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已在全村鋪設完成自來水管網入戶,自來水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
二、創建工作情況
創建工作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是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的有效手段。前一階段,在街道黨委、辦事處和街道愛衛會的正確領導下,村黨總支、村民委明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各村辦企業、個私企業、村民組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全村上下按照創建省衛生村的要求,積極推進創建衛生村活動,改善環境衛生狀況,提高群眾的健康衛生意識和水平。
為了使創建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確保創建目標的實現,村黨總支、村民委相繼召開了全村動員大會和組長、黨員會議,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文書任副組長,成員由八名包村干部組成。為了做好垃圾集中處理,還專門成立了保潔員隊伍。抓好健康教育是增長全村村民衛生知識,提高村民衛生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抓好創建工作的基礎,為使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村利用各種宣傳途徑進行宣傳,村衛生所和村所在地設立了黑板報,做到專人負責,定期更換。為了增加廣大群眾的健康知識,發放基礎健康知識宣傳資料550份,在除“四害”工作中,消滅老鼠是除“四害”的首要問題。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大力普及自來水,全村村民飲上了清潔的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并由專人負責維護工作,保證了水源無污染源。
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自2019年9月20日開業以來,至今已營業近三個月,現將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本情況簡單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船形山社區,始建于2011年,轄區面積4.06平方公里,目前共有住宅22棟,常住人口2560人。轄區內有北津學院、金奧湘江公館、和達濱江花園等高校、小區。其中北津學院已經開學,今年下半年在校教職工近6000多人,遠期規劃教職工17000人。
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坐落于船形山社區,建筑面積208.77平方米,使用面積180余平方米,于2019年09月20揭牌,《醫療機構衛生許可證》已辦理。現已正式營業,目前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2名,二人為正式在編人員,人事關系均掛靠在和平街道衛生服務中心。
二、設備配備情況
根據黨工委、管委會對全區衛生健康工作的整體布局,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按照全國規范化衛生服務站設計建設。區教育文衛局希望以本站的建設帶動一批規范化衛生服務站的設立,同時積極促成九華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秉承這一目標,根據《湖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試行)》的要求,規范化城市衛生服務站的配置要求,船形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具備:
(一)基本功能。為轄區居民提供相應的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主要是一般疾病的診療和配合衛生服務中心做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證件要求。《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已辦理。部分執業醫生、護士、藥師等執業資格證書和注冊證書已辦理。
(三)科室設置。設有全科診室、治療室、處置室、預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四)人員配備。1名全科醫生、1名中醫醫生、1名注冊護士。
(五)床位設置。不設病床。設日間觀察床2張。
(六)基本藥物。常用搶救藥品(20種),基本藥物(55種)實行零差價銷售。
(七)基本設備。診斷床、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身高體重計、出診箱、急救箱、供氧設備、電冰箱、脈診枕頭、必要的消毒滅菌設備、藥品柜、檔案柜、電腦及打印設備、等通訊設備、健康教育影像設備。
三、業務情況
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我站開展了基本醫療、慢病管理、居民健康檔案的管理、健康教育四項基本服務。其中:
(一)基本醫療,以北津學院和吉利職院的學生為主,三個月以來,診療常見病(上呼吸道感染,運動外傷)患者90例,并對患者的病情及用藥后的療效進行了電話跟蹤回訪,均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二)慢病管理83例,以社區居民為主。配合北津學院開展健康教育活動2次,開展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知識講座1次,協助江麓醫院婦科專家為社區婦女開展婦科病普查。在不耽誤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積極與市醫保局溝通聯系開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相關事宜。
四、困難和建議
(一)人員不達標,存在明顯法律風險。
目前社區衛生站實有人員2人。根據標準至少缺1名中級職稱執業醫生(全科醫生)、1名執業護士。同時還缺少藥學工作人員、收費工作人員、保安人員。
現有2人中,一名執業中醫,注冊范圍針灸推拿專業,一名執業藥師兼執業護士。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未經注冊的醫師、超過法定允許的地點執業、超越法定執業類別或范圍執業,均屬違法。即根據法律規定,現有人員都是超范圍執業,是違法行為,一旦產生醫療事故,風險不可估量。
建議:通過基層全科醫生培訓、抽調和外聘方式解決。
(二)北津學院缺少專門醫務室室,我站無法代替履行學校醫務室職能。
《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規定:寄宿制學校必須設立衛生室,寄宿制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學校應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持有衛生專業執業資格證書。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二十條:普通高等學校設校醫院或者衛生科。校醫院應當設保健科(室),負責師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據高校大學生非正常死亡原因的調查統計分析報告,自殺占第一位,猝死占第二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猝死事件”發生頻率在不斷提高,根據“黃金搶救四分鐘”原則,患者發生危急情況時,在四分鐘內做出專業判斷,能為患者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而北津學院占地達500畝,從我站到北津學院最近的入口最少需要12分鐘,到宿舍、教室時間更長,從理論上喪失了急救的黃金時間。
建議:請領導高位協調,建議北津學院設立醫務室并配備一定數量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減緩我站壓力,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三、現有消防設施不合格,有滅火設備,無應急燈,安全通道。
建議:盡快安排專業隊伍進行消防改造,并申請消防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