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07: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駐村第一書記事跡材料,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做實駐村幫扶工作
一是多方式宣傳各項政策。通過村民大會或者嘮家常的方式廣泛宣傳教育扶貧、醫療保障、住房改造、兩建三改、“四項獎補”等扶貧政策,將惠民信息及時準確傳遞給群眾。因戶施策,幫助貧困戶制定脫貧規劃,指導貧困戶充分整合各項政策資源,促進貧困戶致富增收。二是深入排查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情況,重點推進D級危房改造和異地搬遷,實實在在地為貧困群眾改善了人居環境。三是整治環境衛生,建設美麗鄉村。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目標,大力整治村道垃圾和農戶家庭衛生,特別是村道沿線的保潔和垃圾池清理工作,充分利用村內公益性崗位人員,做到垃圾“日產日清”。積極配合鎮級部門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環境衛生示范戶評比活動”激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好家庭衛生“六順六凈”,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二、結合工作職能,著力推進法治扶貧
一是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結合開展“法律七進”、農民夜校、假日走基層、扶貧日、雙引領等活動,大力推進貧困村法治建設,引導干部群眾學黨建、懂法律,為鎮村干部講“法治課”。持續深入推進“法律進鄉村”,著力提升群眾法治意識。統籌市級律師資源,組織65名律師幫助**縣深化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建設。二是捐資打造黨建法治文化廣場。按照市司法局黨委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傾力打造**鎮黨建法治文化廣場,精心策劃設計,將黨建思想、法治精神和文化教育融為一體,廣場內容設計突出政法特色,深入淺出、貼近群眾,包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處精神堡壘,6個大宣傳欄與16個小宣傳欄,將進一步加強群眾理想信念教育,傳播黨建文化,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升扶貧工作質效,促進鄉村振興。
X,X縣X局駐X鎮X村干部,現年X歲,已連續四年擔任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因年齡大、勤奮務實、勤懇為民,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老黃牛”。
四年來,他始終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摸實情理思路、抓黨建促脫貧、強基礎興產業、辦實事做好事上。如今,他所駐的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健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初步形成,茶葉產業鏈條形成,全村整體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群眾穩定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寬,貧困發生率下降X個百分點,與X年整村脫貧退出。他也贏得了組織的充分肯定,先后被X縣委、X市委表彰為“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
理思路強班子當好群眾“引路人”。X縣是全省X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按照縣上統一安排,縣X局包聯X個鎮X個貧困村。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去駐村,局領導考慮他的年齡大,怕他吃不消,他說:“雖然年齡大了一點,但身子骨硬朗,自己在農村長大,又在農村工作X余年,有一定的經驗,能把自己最后幾年工作時間用在扶貧上,值!”見他意志堅定,局黨組討論研究后,同意了他的請求。
上任伊始,X就逐家逐戶開展走訪,全面摸清村情實際。由于所駐村偏遠,村上又沒有伙食,為不耽誤走訪調研時間,他把老伴帶到村上專職洗衣做飯,又把自己家的小車和摩托車都開到村上。有朋友笑稱:老X帶著妻子去扶貧,X還是第一人。妻子嗔怪他:你這是賠了夫人又舍車。他笑答:找妻找妻,吃飯穿衣,老公來扶貧,吃穿莫保障,妻子咋能置身事外嘛。
經過一個多月的深入走訪調研,他便摸清吃透了村情民意,討論制定了以強化班子建設為基礎、以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為關鍵、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為重心、以民風建設和民生改善為保障的脫貧規劃和實施方案。
思路明晰了,就是緊鑼密鼓的按規劃抓落實。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X年X月的一天,正當他奔忙于村上安置點征地拆遷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他掏出手機一看,是自己的母親打來的電話,連忙摁下了接聽鍵,剛喊了一聲“媽”,卻聽到的是電話那頭傳來的母親的哭聲。他的心一緊,連忙追問:媽,怎么了?母親泣不成聲的告訴他:你的父親快不行了,他一直念叨說你忙……他心如刀割,對母親說:“我這里安排好后,X上就趕回來。”
稍稍冷靜一下后,他交代村組干部,家里有事要請幾天假,他不在的這些天,征地拆遷不能停,必須盡快搞完,確保安置點盡早開工。請好假后,他才風風火火往家里趕去,當趕回家里時,父親卻已撒手人寰。一向堅強硬朗的他,頓時嚎啕大哭起來:爸,孩兒不孝啊……時至今日,他都因未能在父親彌留之際,見上老父親最后一面而傷感、內疚。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想到村班子軟弱無力,料理完父親喪事后返回駐村點的他,立即把重心放到了配齊建強班子上。經反復考察,最終將素質高、能力強、有擔當的人充實進了村兩委。新班子上任后,建立起“支部+公司+貧困戶”、“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對貧困戶的產品實行定單收購、技術培訓、入股分紅,并發動有能力的黨員全面開展結對幫扶。
四年來,共落實公司、合作社帶貧濟貧X戶、黨員幫扶貧困戶X余戶,充分激發調動了群眾脫貧的信心和動力。群眾動情地說:X書記工作真有一套,如今,村班子堅強有力,讓我們有了主心骨,脫貧有了希望;黨員的作用也充分發揮出來了,成為帶領我們脫貧的領頭雁。
強基礎興產業充實群眾“錢袋子”。X村山大溝深,人口居住分散,供電線路長、線徑小、電壓不穩。駐村之初,X被這里的用電難所震撼:電壓不到X伏,電腦經常自動關機,甚至造成一些重要資料的丟失,嚴重影響駐村工作,生活在這里的村民更是對低電壓苦不堪言。
針對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滯后,嚴重制約著X村發展,群眾急盼解決的現狀。他痛下決心,一定要讓村民用上放心電、安全水、穩定網絡,走上暢通路。
說干就干。他及時帶領村“兩委”干部,深入現場核查,并多次到縣水利、電力、交通等部門對接,爭取項目盡快實施。在他的強力持續推動下,三年多來,X村硬化公路X.X公里,油返沙道路改造X.X公里,供水工程五處,分散建設水窖X口,變壓器擴容全到位,低電改造全覆蓋,寬帶進了村,既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也為村上引來“金鳳凰”投資興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光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不行,群眾必須有穩定的增收產業才能徹底擺脫貧困。他發現X村雖然有茶園X余畝,但因地處偏遠,外邊的茶企不愿來村里收購,而本村又沒有茶廠,導致茶農鮮葉銷售難。群眾對此深表無奈,“想種茶,沒茶廠”,“有茶園,沒收益”,“老茶園,沒管理”。聽到這些話,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無數個夜晚為此焦急難以入眠。經反復思考,他下定決心幫村里建茶廠。
但當在村組干部會上征求建茶葉加工廠的意見時,村組干部都認為,X這窮山僻壤的,沒人愿意把錢撒到這里來。在與大家的討論中,他提出了動員本村的能人投資的建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贊同。說了算,定力干,他與村干部開始了全力游說本村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建茶廠的“拉力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一次次至真至誠的動員下,最終,打動了村民唐曉娟的心,X年X月,由唐曉娟投資興辦的X盛源品茗茶葉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產。
茶廠建成了,但這個剛強的漢子卻因脖子上長出雞蛋大一個肉瘤而倒下了,醫院強烈要求他立即住院手術。無奈,他只好聽從,可手術一做完,他就找到主治醫生要求出院,醫生堅決不同意。他軟磨硬泡,說今年是全縣脫貧摘帽年,村上還有許多的事沒有干完,時間一刻都耽擱不起了。醫生只好依了他。手術后一周,連縫合手術的線都還沒有拆掉的他,就又出現在了X村的山山卯卯。
正是在他的傾情努力下,通過積極爭取各類資金X余萬元,X村改造低產茶園X畝,新發展茶園X畝,建成茶葉、養殖專業合作社X家,茶葉加工企業X家,用先進技術和管理帶動X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走出了一條以發展茶葉、養殖為主的產業增收路子。
辦實事做好事當好群眾“穩靠山”。他的駐村日記里,寫有這樣一段話:這里就是我的“家”,群眾把我當做當家人,我就要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當好他們的“穩靠山”。
他是這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貧困戶X,家里三口人,平時就二位老人在家,X年初建水窖時,因缺材料錢項目無法實施讓二老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背著妻子悄悄地取了X元工資,給X墊付了材料錢,保證吃上了自來水。老兩口逢人便說:X書記是個好人,是個好干部啊。
貧困戶X,家里四口人,兩個兒子長年在外務工,家里就剩下兩個老人,老伴因雙腿風濕加骨折長年癱瘓在床,因無法走動,導致無法到縣城進行殘疾證升級認證,夫妻倆急得直掉眼淚。X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開上自己的車,將夫妻倆送到縣城檢查,期間,他忙前忙后,跑上跑下,幫助掛號、租輪椅……宛如自己的親人。有朋友見了,問是他的啥親戚。他笑答:是我的家人。檢查結束后,他顧不上休息,又開車送回。可誰知道,這一往返是X公里山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