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4:3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深基坑施工,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Abstract: in the early 1940 s, in 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ppear "deep foundation pit" that, its main is aimed at building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 space construction, its depth in general to more than seven meters.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ends gradually to development, and to extend a high altitude, but also in constant underground architectural exploration.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underground building more and more, the deep excavation depth deeper and deepe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around the also is very obvious, the potential security threats is self-evide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mpact analy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influence; Safet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TV5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建筑物的實際高度并不是人們從外面看到的那樣,其地下還有一部分,并且,未來的建筑會更傾向于地下建設。這樣一來,深基坑技術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其工程質量的好壞對周邊的環境影響非常大,因此,相關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在施工過程中慎重起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探索深基坑施工對基坑變形有哪些影響。
一、基坑監測對象及其周邊基本情況
(一)基坑基本資料
本文基坑監測建筑物層數為30層,地下2層,框剪結構,基礎為樁基。本基坑重要性等級為一級,基坑采用單排灌注樁+鋼筋混凝土頂撐及角撐系統。基坑內支撐所在平面上部支護體系為土釘墻+攪拌樁(內置鋼管樁)+噴錨,該部分采用不放坡、分層分段開挖。用地范圍內場地基本平坦,自然地面黃海高程為8.77~8.98m,平均標高8.900m。基坑開挖面積約2307.52m2,基坑周長為245.77m,開挖深度為±0.000下-10.200m~-14.10m(含承臺墊層)。監測工作于2009年8月開始進入工地進行測點布設,于2010年11月全部結束。
(二)基坑周邊環境簡介及監測點布置圖
基坑西南兩側道路均非城市主干道。基坑北側有兩幢樓房,一幢樓為12層的酒店,一幢為6層的居民樓。基坑東側為兩層臨時工人宿舍,為輕型鋼結構板房。兩棟建筑距基坑圍護結構最小距離約2米左右。
二、基坑監測數據分析
(一)建筑沉降差
分析取四條有代表性的沉降差曲線進行分析,其中每棟建筑兩條曲線,它們分別平行和垂直于基坑北側支護邊。曲線由兩個沉降監測點來命名,其中“6-5”表示6#點的沉降量減去5#點的沉降量,且偶數點在距基坑較近,奇數點距基坑較遠。圖中“6-5”和“5-1”分別為與酒店建筑垂直和平行的兩條曲線,“8-7”和“11-7”分別為與居民樓垂直和平行的兩條曲線。
圖1 基坑周邊建筑沉降差分析圖
從圖1中曲線可以看出,12層樁基礎房屋的沉降差小于6層天然基礎房屋的沉降差。由曲線“11-7”和“5-1”可知,5#點和7#點較1#點和11#點沉降量小,結合監測點布置圖可推得基坑邊線中間部位的沉降量小于在基坑兩側的沉降量,這一現象與一般基坑周邊建筑的變形特性是不一致的。這主要是由于基坑施工過程中在支護段中部增加了8根預應力錨索,有效地控制了基坑中部的支護結構變形。
(二)建筑沉降量
從周邊建筑沉降量分析圖上可看出房屋的沉降主要發上在兩個時間點上,即2009年10月底和2010年02月初。基坑內支撐以下土體的大面積開挖始于2009年10月28日,為配合土方開挖基坑進行全面降水,由于水位降幅過大導致周邊建筑迅速沉降。在2010年02月初左右基坑大部分開挖到底,此時進行的工程樁修復工程產生了超挖,因此這一時期基坑發生了較大的變形,這也導致了周邊建筑的變形。
圖2 基坑周邊建筑沉降量分析圖
(三) 基坑立柱沉降數據分析
基坑內共有14個立柱監測點,由于三道內支撐的剛度均較大,所以每道內支撐的各個立柱之間沉降量差異不大,立柱沉降取其中4個有代表性的點進行分析。
圖3 基坑立柱沉降分析圖
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基坑開挖的進行,立柱處于逐步隆起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基坑回彈引起。立柱在保持隆起趨勢的同時存在著隆起量的波動,經分析這些波動主要與降水速率和水位有關。
(四)基坑水位數據分析
基坑共設置5口可用的水位觀察井,本次采用其中的3口進行分析,其中2#和3#觀測井分別位于基坑中部南北兩側,5#井位于基坑南側東段。由于基坑降水主要控制其水位降幅和降水速率,所以下面采用兩個曲線圖進行降水分析。
圖4 基坑水位數據分析圖
總體上本次基坑的降水工作雖然圓滿的完成了排干基坑內積水的任務,但是對降水過程的控制非常不理想。基坑止水帷幕未能有效的阻止基坑外部地下水向基坑內的滲透,基坑內降水引起了坑外水位降低,從而導致周邊土體沉降。本次基坑水位降幅為12m左右,降水速率變化異常,且其值也遠超過了0.5m/d的報警值。雖然本次基坑降水控制出現了較大的問題。
三、小結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更為容易,進而促使人們追求更高更好的辦公、住宅環境。但是,在人們追求的過程中,切忌將工程安全質量給忽視掉。地下建筑層數的增加,為施工技術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在安全施工以及使用的過程中,保證周邊環境的不受影響是今后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高丙麗,張琨,任建喜,劉均紅.西安地鐵車站深基坑變形規律FLAC模擬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03
[2] 黃勇博.青島近海地區深基坑支護方案優化選擇[J].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2012,01
[3] 李宗相.淺談軟土地基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技術[J].科技信息,2011,15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設計;施工;安全
深基坑工程的設計是作為指導施工的決定性文件,在進行設計是,我們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最佳的設計方案,來節省工程的開支與施工時間,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知,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質量問題的產生,使大家獲得最大的收益。
1 深基坑支護的設計方案
深基坑支護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工程整體的質量,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及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確保工程能夠及時高效的完成,因此設計方案十分重要。往往一個工程要設計多份方案備用,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最后敲定方案,設計方案中應全面包括整個工程建設中各個細節,以確保萬無一失。
2 深基坑支護的技術
深基坑支護不僅要求確保邊坡的穩定,保證基坑內正常作業安全,而且要滿足變形控制要求,以確保基坑周圍的建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等的安全。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支護結構形式與穩定邊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與現場邊界條件,常用的支護結構有深層攪拌水泥土樁結構、排樁內支撐結構、鉆孔灌注樁和旋噴樁結構、土釘墻支護結構及支錨工程等,下面將重點介紹前三中技術在深坑支護中的應用。
2.1 深層攪拌水泥土樁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
深層攪拌水泥土樁擋墻設計,參照以往類似工程經驗,充分考慮土體側向壓力及墻頂周圍的施工荷載,按重力式擋墻進行設計并驗算抗傾覆和側向位移。坑外側向壓力按水、土壓力分算,其中土壓力采用朗肯土壓力理論,坑內土壓力計算采用m法計算土體反力。
墻底主動土壓力強度:料斗容量,保證首灌后導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大于1 m以上。在料斗內放滿混凝土后,剪斷鐵絲,隔水栓埋入底部混凝土,此時后續混凝土澆搗必須及時跟上,保證混凝土連續施工。澆搗過程中,檢查導管提升、拆除等必須保證管底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 m~6 m。并應通過測量確定,不能盲目估計,避免撥空。在混凝土面上升將要接近鋼筋籠底部時,應放慢澆搗的速度,減少導管埋深以降低混凝土上升的沖擊力。
2.2 排樁內支撐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
排樁內支撐支護是我國沿海地區應用較多的一種聯合支護形式。支護樁有多種類型,鉆孔灌注樁用于較深基坑的支護;沉管樁工程造價低,但抗彎性能差,且易擾動軟土;預制樁也容易擾動土體。而內支撐系統可根據基坑形狀自由組合,能較好地支撐整體,也可在拆除后再次利用排樁內支撐支護的優點是支護系統較安全可靠。內支撐的布置應盡量簡潔,方便基坑挖土和地下室施工。此外,慎重選擇經濟合理的支護樁樁型和樁長,對支護的工程造價和安全也有很大影響。
2.3 鉆孔灌注樁和旋噴樁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
鉆孔灌注樁排樁式擋土墻作為板式支護體系的一種,主要應用于當基坑工程開挖深度較大時,或開挖場地附近有較重要的建筑,或地下管線對變形控制有嚴格要求時,或施工場地十分狹窄時,考慮到施工穩定性的保證、變形控制的要求和對施工場地的要求,采用放坡大開挖甚至采用重力式支護措施可能都難以保障開挖順利進行的情況。樁間高壓旋噴樁是指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以高壓使漿液或水形成高壓流從旋轉鉆桿的噴嘴中噴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當能量大、速度快和呈現脈動狀噴射流的動壓超過土體結構強度時,土粒便從土體剝落下來。一部分細小土粒隨著漿液冒出水面,其余土粒在噴射流作用下與漿液攪拌混合,并按一定比例和土粒質量大小有規律的重新排列。漿液凝固,便在土中形成一個固結體。一般用于當擋土深度較深,超過一般水泥攪拌樁的施工深度時(18 m--20 m),可以在灌注樁間設高壓旋噴樁,其止水深度可達幾十米。我國實踐證明,在砂類土、黏性土、黃土和淤泥中進行噴射加固,效果較好。
3 深基坑支護的施工
在深基坑支護的施工中,未來保證工程的質量及進度,會借助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主要有現代通訊確保數據傳輸,工程測量確保施工的精確度
3.1 數據通信及穩定技術
深基坑施工數據通信及穩定技術專用于深基坑鋼支撐軸力自適應支撐系統的實時補償與監控,作為數據采集和控制指令發送的橋梁,起著十分關鍵的重要作用。該項技術采用CAN總線來實現數據采集和控制指令發送,站與站之間采用方便的接插件技術并賦以新型可靠的穩定技術,確保數據傳輸可靠、安全,同時滿足了工地現場的方便使用。
3.2 工程測量在深基坑施工中的應用
當前,基坑支護設計尚無成熟的方法用以計算基坑周圍的土體變形,施工中通過準確及時的監測,可以指導基坑開挖和支護,有利于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避免或減輕破壞性的后果。基坑支護監測一般需要進行下列項目的測量:(1)監控點高程和平面位移的測量;(2)支護結構和被支護土體的側向位移測量;(3)基坑坑底隆起測量;(4)支護結構內外土壓力測量;(5)支護結構內外孔隙水壓力測量;(6)支護結構的內力測量;(7)地下水位變化的測量;(8)鄰近基坑的建筑物和管線變形測量等。
3.3 復合土釘技術在深基坑施工中的應用
復合土釘支護技術是將土釘墻與其他支護形式或施工措施聯合應用于土體開挖和邊坡穩定的一種新的擋土技術。它將土釘墻與預應力錨桿等結合起來,使得土釘墻技術在深基坑中應用及垂直土釘墻成為現實,并改善了土釘墻支護形式變形較大的缺陷。
4 深基坑支護中對安全的要求
任何工程建設都是將安全放在首位,但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建筑向高空發展,高層或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周圍環境越來越復雜,導致施工越來越難,而由深基坑施工誘發的事故也經常發生。較為常見的事故即邊坡失穩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壞主要有五類:一是傾覆破壞;二是整體穩定破壞;三是剪切破壞;四是滲透破壞,流砂、流土或管涌;五是局部隆起破壞,特別是整體圓弧滑動,塌方量大,破壞力強,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要確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須掌握以下要點:(1)要重視深基坑支護的方案和設計工作。在選擇支護方案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必須根據某一工程的地質環境、地下情況以及周圍環境而定。同時,應組織專家對深基坑支護結構進行論證,確保其安全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2)必須十分重視深基坑開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質特點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事先摸清可能導致邊坡土體滑坡的各種因素;對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脅的重要地段、重點層和重要的土質指標要保證其可靠性;查明場地內地下水的類型、水位、補給條件和動態變化及其滲透性。(3)選擇具有豐富深基坑支護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設計單位的選擇關系到整個基坑支護工程的大局,一個好的設計不僅考慮其經濟性,而且考慮其安全性,還應結合場地特點實現其可操作性。(4)注重地下水的處理。地下水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基坑倒塌事故,同時還會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地下水采用何種方式進行處理,首先要看建筑物所在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及周圍的環境而定,不能因為基坑降水而引起地面下沉給周邊建筑物及管線造成破壞。(5)確保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質量。深基坑支護屬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視性,其出現工程質量事故的概率也比較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事后糾正和補救比較困難。因此,必須招專業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嚴把質量關。
5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筑物注定向更高更多發展,這就要求建筑技術要有更好的提升,雖然目前深基坑支護技術已經比較完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嗎,更多的先進技術會被應用到深基坑技術中來,我相信未來深基坑技術會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安全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深基坑;設計施工;壓力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design theory,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the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essure;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深基坑開挖與支護結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工程結構、施工工藝和施工管理.它是集土力學、水力學和結構力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支護結構又是由若干具有獨立功能的體系組成的整體、正因為如此,無論是結構設計還是施工組織都應從整體功能出發,將各部分協調好,才能達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目的。
1基坑支護的設計
基坑支護體設計要根據實際施工需求,結合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科學嚴謹的制定設計方案,應充分做到以下幾點:
1.1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具體事物具體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傳統的設計理念。
在現今的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領域,還沒有公認的、權威的的計算公式,基本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要區別其他設計領域,要改變傳統觀念,利用施工監測反饋動態信息指引設計體系。
1.2重視支護結構理論和材料的試驗研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正確的理論必須建立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之上。在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有較大距離,還有大量的路要走。不過,我國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量高層超高層建筑拔地而起,所以積累了擁有大量的第一手施工數據,但缺少科學的測試數據,無法形成理論,我們以后一定要重視。
1.3勇于創新,設計支護結構時,開拓思路,多進行新的嘗試。
在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結構各元素往往是相互結合的,各結構相互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局出發,尋求新的設計思路,探索更好的計算方法。
基坑支護是一種特殊的結構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護結構適應于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因此,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選擇經濟適用的支護結構。
2 基坑工程的特點
基坑工程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巖土工程的知識,也需要結構工程的知識,它需要巖土工程與結構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工程。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學中穩定、變形及滲流三個基本課題,三者熔融在一起,需要綜合處理。根據筆者的總結,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五點:
(1)建筑傾向高層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發展。
(2)基坑開挖面積大,長度與寬度有的達數百米,給支撐體系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3)在軟弱的土層中,基坑開挖會產生較大的位移和沉降,對周圍建筑物、市政建設和地下管線造成影響。
(4)深基坑施工工期長,場地狹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對基坑穩定性不利。
(5)在相鄰場地的施工中,打樁、降水、挖土及基礎澆注混凝土等工序會相互制約與影響,增加協調工作的難度。
3 基坑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3.1基坑邊坡坍塌。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基坑施工階段和基坑支護施工剛結束不久。在北京朝陽區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護剛完工不到兩天,邊坡從上至下整體坍塌,長度達五十余米。究其原因,支護施工單位沒有經過合理的設計,也沒有嚴格按設計施工,從坍塌的坡面看,盡管是土釘支護,但是沒有按土釘支護規范進行。大多數土釘沒有注漿,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鋼筋去;有些土釘雖然注了漿,但是孔內漿體沒有注滿;有些土釘孔位置根本沒有打孔,只是將土釘桿體直接擊入土體。
3.2邊坡水平位移較大。
一些基坑邊坡水平位移較大,達到4cm以上,并且經監測,水平位移還在繼續加大。面對此種情況,結構主體施工單位停止了地下主體施工,業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護設計、施工單位和專家對基坑重新進行穩定性分析,并就出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措施。
3.3附近建筑物變形。
在城市建設中,很多基坑緊鄰建筑物,處理稍有不當,附近建筑物就極易變形。一般來說,建筑物變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現較大變形后,不僅危及樓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員的安全,而且也對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脅,使得工程難以繼續進行下去。
4深基坑支護的土壓力及計算方法
4.1土壓力
土強度指標的選擇土的抗剪強度指標C,與土的固結度有密切的關系,土的固結過程就是土中孔隙水壓力的消散過程,對于同一種土,在不同排水條件下進行試驗,可以得出不同的抗剪指標c,故試驗條件的選取應盡可能反映地基土的實際工作狀態。
在基坑支護設計施工中,對于黏性土,計算圍護結構背后由自重應力而產生的主動土壓力,采用三軸不排水剪指標較合理。特別對于軟黏性土,最好采用現場十字板的原位測試方法確定C和ф,因為室內試驗的擾動影響太明顯,強度指標偏低,使設計過于保守。計算基坑內被動土壓力時,一般宜采用三軸固結不排水剪。對于砂土,由于排水固結迅速,對于任何情況,均可采用排水剪指標,或采用固結不排水剪經孔隙水壓力修正后的c值來計算土壓力。
4.2土壓力計算理論及方法
擋土結構物的作用是用來擋住墻后的填土并承受夾自垃土的壓力。以下討論土壓力的大小和分布規律的確定方法。以下圖分別為三種不同情況的土壓力圖。當認為墻后填土達到極限平衡狀態時,與墻背接觸的任一土單元體都處于極限平衡狀態,然后根據土單元體處于極限平衡狀態時足的條件來建立土壓力的計算公式。假設墻本身是剛性的,不考慮墻身的變形、墻后填土延伸到無限遠處,填土表面水平值為0、墻背垂直光滑。用O1、O2作摩爾應力圓,如圖中應力圓i所示
(1)試驗結果證實了太沙基理論的定性結論,土壓力大小取決于位移的大小和位移方向。
(2)實測結果表明,當變形小于5%H(H為開挖深度)時,被動土壓力仍然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說,對于深基坑工程的實際變形情況而言,套用一些經驗的位移指標來判斷墻前土體是否達到被動極限狀態,是有局限性的。
(3)在黏性土上的許多基坑支護工程,護坡樁鋼筋強度未完全發揮,實際鋼筋應力還低于鋼筋的設計強度,造成很大浪費,而造成鋼筋應力低的原因主要是計算土壓力大于實際土壓力。實驗還表明,把基坑支護結構視為平面不合理,因為基坑工程的“角效應”即士壓力的空間效應,對墻移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利用這種空間效應可以在兩邊折減樁數或減少配筋量。
4.3支護結構計算方法
支護結構的計算方法很多,有:靜力平衡法,等值梁法,彈性地基梁的m法,彈塑有限元法等等。在此介紹常用的一種情況下的算法,彈性地基梁的m法:
基坑工程彈性地基粱法取單位寬度的擋墻作為豎直放置的彈性地基梁,支撐簡化為與截面面積、彈性模量和計算長度等有關的二力桿彈簧。彈性地基梁法中土對支擋結構的抗力(地基反力)用土彈簧模擬,地基反力的大小與擋墻的變形有關,即地基反力由水平地基反力系數同該深度擋墻變形的乘積確定。~f=mzy,其中,f為土對支擋結構的水平地基反力,kN/m2;m為比例系數,kN/m4;z為計算深度,m;y為計算點處擋墻的水平位移,m。彈性地基梁的m法優點是考慮了支護結構與土體的變形協調。工程實踐表明,在軟土中的懸臂樁支護計算采用m法,計算位移與實測位移有很大差異,實測位移是計算值的好幾倍這說明樁后土體變形已不再屬于彈性范圍。另外,m法無法直接確定支護結構的插入深度,通常假定試算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樁底落在軟弱土層中,還需經驗來修正。
1. 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理論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實際施工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1 邊坡修理不達標
在深基坑施工中經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現象,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員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機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機械開挖后的邊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順直度不規則,而人工修理時又由于條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經常性的會出現擋土支付后出現超挖和欠挖現象。這是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中較為常見的不足之處。
1.2 施工過程與施工設計的差別大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護施工時,會用到深層攪拌樁,但其水泥摻量會不夠,這就影響水泥土的支護強度,進而使得水泥土發生裂縫,另外,在實際施工中,偷工減料的現象也時常發生,深基坑挖土設計中常常對挖土程序有所要求來減少支護變形,并進行圖紙交底,而實際施工中往往不管這些框框,搶進度,圖局部效益,這往往就會造成偷工減料現象的發生。深基坑開挖是一個空間問題。傳統的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是按平面應變問題處理的。在未能進行空間問題處理之前而需按平面應變假設設計時,支護結構的構造要適當調整,以適應開挖空間效應的要求。這點在設計與實際施工相差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1.3 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
當土方開挖技術含量較低時,組織管理也相對容易。而擋土支護的技術含量較高,施工組織和管理都比土方開挖復雜。所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專業的施工隊伍來完成的,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兩個平行的合同。這樣,在施工過程中協調管理的難度大,土方施工單位搶進度,拖延工期,開挖順序較亂,特別是雨天期間施工,甚至不顧擋土支護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給支護施工的操作面幾乎是無法操作,時間上也無法去完成支護工作,對屬于巖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項目,資質限制不嚴格,基坑支護工程轉手承包較為普遍,一些施工單位不具備技術條件,為了追求利潤而隨意修改工程設計,降低安全度。現場管理混亂,以致出現險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動態化管理。這也是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常見的問題之一。
2. 深基坑支護實施策略
2.1 轉變傳統深基坑支護工程設計理念
現如今我國在深基坑支護技術上已經積累很多實踐經驗,初步摸索出巖土變化支護結構實際受力的規律,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對于巖土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際設計和施工方法仍處于摸索和探討階段,而且,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支護結構設計的相關規范和標準。土壓力分布還按庫倫或朗肯理論確定,支護樁仍用“等值梁法”進行計算。這些陳舊的計算理論所計算出的結果與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際受力懸殊較大,既不安全也不經濟。因此,深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工程設計不應該再采用以往傳統的“結構荷載法”,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監測為主導的信息反饋動態設計體系。
2.2 重視變形觀測,并注意及時補救
巖土工程中深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觀測的內容包括:基坑邊坡的變形觀測、及周圍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變形觀測等。通過對監測數據可以及時分析并及時了解土方開挖及支護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時的了解基坑土體變形狀況以及土方開挖影響的沉降情況還有地下管線的變形情況等。對設計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時校正設計參數,對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當的補救和控制措施,為此,要求現場變形觀測的數據必須準確、可靠、及時,要求變形觀測人員嚴格按照預定設計方案精心測量、認真負責,保證觀測質量。如果在實際測量中確實發現異常情況,就需要即時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惡化。而一旦出現大的變形或滑動,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設計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變形或滑動繼續發展。研究和應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業的和地區性規范以及當地的工程經驗。對于重大復雜的基坑工程目前國內采用專家論證的形式,對保證工程安全、降低造價是有效和現實的一種方法。
2.3 全程控制基坑支護的施工質量
巖土深基坑支護施工重在于過程控制,一旦施工過程控制環節出現問題,事后糾正和補救都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嚴格的施工過程控制管理,確保施工質量。嚴格按設計方案組織施工。工程施工前,有關人員需要熟悉當地的地質資料、本次施工設計圖紙及施工現場周圍的環境,另外,降水系統應確保正常工作。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改變錨桿位置、長度、型號、數量,鋼筋網間距,加強筋范圍,放坡系數等。設計方案變更時必須重新經專家評審。基坑支護施工單位要與挖土施工單位緊密配合,堅持分層分段開挖和分層分段支護的施工原則進行施工。土方開挖的順序和具體開挖的方法必須與設計的工作情況相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減少開挖過程中土體的擾動范圍,縮短基坑開挖卸荷后無支撐的暴露時間,對稱開挖,均衡開挖,合理利用土體自身在開挖過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巖土深基坑開挖的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撓動基底原狀土。
【關鍵詞】地鐵;深基坑;施工
中圖分類號: U231 文獻標識碼: A
由于我國地鐵深基工程的不斷發展,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不斷呈現處理,在施工不斷完善的新時期,加強對地鐵深基坑施工的把控,對確保地鐵工程的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地鐵深基坑設計、施工的危險因素
1、實際地質情況與地質勘察報告描述的地質資料不一致,造成設計計算的依據存在偏差。
在前期設計階段,由于拆遷工作尚未完全完成,許多地段不能進行勘察,由于地質情況變化復雜,有限的幾個勘察點不能反映該地段的全部地質情況,據此進行設計和施工招標將該工程的中標造價確定下來。在當前工程施工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業主為了控制投資,往往要求中標施工單位承擔因地質情況變化而造成的風險,實行總價包干,一個不成熟的設計方案就這樣被推到了實施階段。
2、巖土工程本身包含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如巖土介質空間的變異性,力學性態的模糊性,隨機量測誤差、測試統計誤差、測試模型誤差等,這些不確定性導致設計計算的土壓力與實際土壓力有差異。
3、施工環境惡劣
許多地鐵工程由于受整條線路通車時間的限制,不管何時具備開工條件,最后完工的工期往往是關門工期,在現場拆遷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施工單位被迫開工,結果造成許多應拆而未拆的建筑物位于基坑邊的危險地段內,一旦基坑變形超過一定的限值或地表有不均勻沉降時,便會危及該建筑物的安全。
4、施工措施不到位、不及時
一些施工現場項目部缺少能識別深基坑施工的危險因素,合理組織深基坑施工的技術、管理人才,在深基坑施工出現問題時,采取的施工措施往往是不到位或不及時,以致小錯釀成大錯。
二、基坑開挖的處理措施
1、 圍護結構和內支撐系統
圍護結構構成一空間受力體系能夠支撐基坑主動區土壓力和其他附加荷載,以提高基坑穩定性。鑒于此,施工單位應該選擇質量和強度與設計要求相符的圍護支撐結構。支架以及支架安裝質量是質量控制要點。判斷鋼架質量時,要重點檢查其材質、活絡頭剛度、順直度、壁厚、螺栓連接強度、直徑和等強焊接質量,并根據設計要求及時修正。安裝鋼構支撐時,一保持其順直,使鋼管支撐軸心受力;二確保接頭牢固,圍檁和接頭接觸部位能夠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保證接頭密貼圍檁,然后用速凝細石混凝土填補間隙。如果有角撐,圍護樁或圍檁接合處,除斜支座保證支撐軸心受力,同時要在圍護樁和圍檁之間考慮剪切傳遞。結構柱與支撐的連接要為基坑回彈留有一定空間。油泵校驗工作要不定期進行,以確保油泵數據準確,穩定運行。同時,對每根支撐施加預應力進行記錄備查,如鋼支撐支撐軸力不達標,或由于結構出現過大的扭曲而破壞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和失抗力,最終造成基坑因圍護不力而坍塌。
鋼支撐施加預應力和預應力復加:按照設計要求,安裝好鋼支撐后,在支撐一端或兩端立即依據設計值施加第一次預應力,同時對接頭螺栓擰緊情況進行檢查;第一次施加預應力,需要對預應力的損失及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在24h內進行監測,按照設計值對預應力進行復加。如果晝夜溫差過大,在一定程度上損失支撐預應力,按照設計值在當天低溫時立即對預應力進行復加;如果基坑變形速率超出控制范圍,同時接近警戒值,但是支撐軸力沒有達到自身規定值,這是在征得設計的同意后,可以通過增大支撐軸力的方式對變形進行控制;對于圍護結構來說,如果變形過大,通過被動區注漿的方式對圍護結構位移進行控制,注漿1-2h內,按照設計值對注漿范圍支撐預應力進行復加,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將圍護結構外移所造成的應力損失降到最低;如果支撐軸力接近或者超出設計值,需要增設支撐分解軸力,進一步提高抗變形能力,防止基坑變形增大。
3、土方開挖
(1)開挖土方的流程
在開挖深基坑土方之前,通常情況下,需要做好開挖前的準備工作,建設深基坑的地下連續墻,按照設計方案的強度等級,確保連續墻的混凝土的強度。對這兩項工作的完工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根據全面挖土作用的施工方式進行施工。在開挖的具體流程方面,首先采用挖掘機挖掘后隨即裝車運走的方法對地面到首層混凝土環板支撐下0.1m進行開挖施工,隨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分層開挖,在開挖二層以下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安裝相應的鋼結構。
(2)開挖前準備
為了確保施工順利進行,需要清理深基坑,清除妨礙施工的障礙物;在開挖基坑的過程中,需要對抽出的水進行處理,然后排入公共的排水井道,所以需要在深基坑周圍建立相應的排水溝和沉淀池,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發生堵塞;按照施工設計方案,需要設置相應的監測站點,完成監測站點設置后,需要準確的測量和記錄原始的數據;在排水方面,對當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和相應的地勢環境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對地面排水系統、地下排水等,科學規劃,合理設計。
(3)開挖方法
在開挖深基坑土方的過程中,豎向分層次、縱向分段按對稱是開挖遵循的原則。在縱向分段開挖過程中,需要制定具體的開挖方案,對施工現場周圍的地質條件、水文特征等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設置支撐的距離,以及具體施工設備的運行能力等是進行豎向分層開挖施工時需要進行考慮的。
4、降排水
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降水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基坑開挖面成為一個泥塘,進而增加土方開挖的困難。通常情況下,通過管井進行施工降水,在基坑兩側按照間距20m布置管井,建立排水體系。在基坑開挖前20天完成降排水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地表、基坑內的引排水,進而防止對基坑圍擋造成沖刷、浸泡等。在開挖基坑的過程中,在基坑四周地表設置截水溝,通過截流、導流等對基坑外地表水進行處理。在基坑內部,排水明溝及集水井需要分級進行設置,在基坑內四周坡腳處設置排水溝,并且溝底寬度要≥0.3m,邊緣距基坑圍護結構內壁≥0.5m,縱向坡度≥0.5%,溝底比基坑開挖底低0.5m;每隔20m,在基坑四角及基坑邊設置相應的集水井,在高度方面,排水溝底要高出井底1.0m,通過濾水管等透水材料對集水井井壁進行處理,通過水泵將坑內集水排至地面市政雨、污水系統中;在雨季進行施工時,需要加大排水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施工安全,以及設備正常運轉,做到雨過即可復工。開挖基坑土方時,對維護結構的滲漏水要給予高度的關注,及時對滲漏水進行堵漏處理。對于有些基坑來說,雖然最初是漏水,隨著進一步的惡化,最后可能形成流沙流泥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坑周邊建筑物出現沉降,甚至導致基坑失穩,造成周邊建筑物倒塌。
5、遠程監控
對深基坑進行遠程監控,通常情況下是在傳統監測的基礎上,對基坑變形通過網絡進行傳輸的監測方式,這種監測方式能夠對基坑變形進行直觀反映,是信息化施工的一種方式,在確保深基坑開挖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地表沉降、支撐軸力等。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監控數據接近或者超過警戒值,可以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調整施工步驟,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基坑變形進行控制,進一步確保基坑的安全性。
三、結束語
地鐵深基坑工程是一項全面系統復雜的綜合性施工工程,尤其要加強對深基坑質量中常見問題的認識與研究,提高處理措施的能力,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施工,加強地鐵深基坑的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深基坑;施工;支護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more and more deep excav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eveloper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relevant national specifications of embedded depth of foundation and the civil air defence engineering, essential for design of basement multilayer, high-ris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o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ut forward a very high request. This article takes a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do some research for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74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某單位的辦公樓,地下室有2層,基坑東西長約99.2 m,南北寬約41.5 m,工程占地面積僅4560 m2,基坑面積占其84% ,約3840m2 。由于地處老城區,施工作業場地狹小,開挖深度5.25m~9.75 m。基坑周邊環境復雜,東距居民小巷最近2.08 m、小巷東側商住樓8 m;南距綜合樓9.1 m;西距另一小區A棟10.7 m;北距繁華的大馬路人行道圍墻不足4 m。基坑周邊管線眾多,且距離較近。
基坑開挖土層從上到下為:①雜填土,②粘土、粉質粘土,③粉質粘土,④ 粉質粘土夾粉土;厚度(m)分另U為2.4~5.4,1.0~4.2,4.3~9.6,4.1~9.5;層底標高(m)分別為一0.77~-2.35,一2.73~-3.9,一8.68~-13.02,一7.49 ~-24.62;穩定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1.3 m,地下含水量較為豐富。
支護體系的確定
由于周邊建筑密集,無法采用施工相對方便的預應力土層錨桿,本工程采用柱列式排樁與混凝土桁架混凝土內支撐擋土,雙排攪拌樁止水。擋土排樁為樁徑大直徑800mm的鉆孔灌注樁,排樁設置樁頂環梁和腰梁各1道。由于基坑較深較長,初步設計為2層鋼筋混凝土水平桁架式對撐,后考慮挖土等施工開展將更為困難,修正為基坑中部的第2層對撐取消,僅基坑四角保留2層桁架角撐。
三、土方開挖與換撐措施
1、土方開挖
由于結構設計基礎設有縱橫各2條后澆帶,基礎被后澆帶分成數塊。后澆帶位置示意見圖1,基坑分3層挖土,并采取分東、西、中3段施工措施。基坑先采用機械開挖,剩余30cm之后進行人工開挖,開挖到指定深度后,立即分塊澆好混凝土墊層和底板,這對防止地基土的擾動,盡早約束支護結構的水平位移,減少坑底土的回彈十分有利。
2、換撐措施
拆除支撐前必須有可靠的換撐措施,本工程利用地下室主體結構,以方便施工并降低造價,即用地下2層底板與頂板分別作為第l,2次換撐,其C30混凝土澆至圍護排樁邊,且混凝土澆過相鄰兩樁空隙中心線,混凝土強度達到C25后,方能分別拆除第2,1道支撐。第2次換撐前,回填土分層夯實,作為換撐體系的重要一環以有效減少基坑側壁位移。
后澆帶換撐采用工字鋼作為傳力桿,每根梁處放置1根,梁間的板內工字鋼間距約2 m。工字鋼能立即承受荷載,是聯系基礎各分塊混凝土的可靠保證。四、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選擇與注意措施
為減少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及場地狹小的關系,施工不能采用坑外降水,而在擋土排樁外設深層攪拌樁作為截水帷幕。止水樁為 8O0雙排雙軸深層攪拌樁,樁頂標高均為一1.80 m,樁間、排間互相搭接200mm,止水攪拌樁與鉆孔灌注樁留空200 mm。為深層攪拌樁與鉆孔灌注樁在施工中因位置靠近,優先保證深層攪拌樁的連續施工,以保證攪拌樁的良好搭接,避免形成水泥初凝后的搭接,這是確保止水帷幕的質量關鍵所在。坑內擬采用管井降水,后因截水帷幕效果較好,坑內管井降水設施未啟用,采用坑內集水井明排水,分層開挖,隨挖隨排。 1、止水降水措施一般有井點降水、帷幕止水防砂、坑內降水等。井點降水是普通采用的 經濟 而有效的降水 方法 。但針對本場地的工程地質特點,在基坑開挖施工前,應先進行坑內降水,因此從施工安全技術、確保工期和工程質量等方面綜合比較 分析 ,宜采用懸掛式深攪樁止水帷幕(帷幕懸在透水層中)與坑內井點降水聯合方案。
由于整理坑降水后,不可避免地造成基坑周圍地下水位的下降,從而使基坑周邊地面原有建筑物和地下構筑物因不均勻沉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了減少以上影響或損傷,應在基坑與要保護的建(構)筑物之間采取回灌措施,根據本基坑的地層特點,回灌措施采用坑外回灌井,此外為了解地下水位變化,及時調整回灌水量,還應在基坑周圍設置水位觀測井。
2、降水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為防止降水引起臨近建筑物及路面、管線出現過大沉降,在降水井點管與建筑物、管線、路面間設置了回灌井點,持續用清水回灌,補充該處的地下水,使降水井點的影響半徑不超過回灌井點的范圍,使地下水保持基本不變。
(2)冬期施工時,在井點聯結總管上覆蓋上保溫材料以防止管道被凍壞。
(3)井點管應保持連續抽水,并設備用電源,以避免泥渣沉淀總管相連。
(4)夏季施工時,由于連遭暴雨,邊坡產生流砂、坍方、坑內嚴面用重積水現象,工程采用如下應急預案:用塑料薄膜在下雨前將邊坡覆蓋保護好,并備好足夠的抽水設備(潛水泵、泥漿泵、水泵、電箱)及人員,及時將雨水排出坑外;及時清理排水明溝及沉淀池內的淤泥。由于措施得力,基坑未出現開挖坡面大面積坍方現象。
(5)降水過程中個別井點管不能正常工作,經檢查后發現井點管下部的濾管沒有綁扎好,重新綁扎后該井點管恢復正常工作。
(6)降水過程中個別機組抽水量過小,經檢查后發現是管路的密封性不好,有漏氣現象,重新安裝后該機組恢復正常工作。
安全監測
為保證基坑與周圍建筑及設施的安全,基坑施工過程中加強了監控工作,在基坑開挖前一星期開始觀測,地下室施工結束回填土夯實后繼續觀測兩星期,以下是部分監測結果。
1、排樁水平位移觀測
排樁水平位移監測不僅是監控基坑穩定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保證周邊環境安全的重要一環。各測斜孔觀測值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均為向基坑偏斜,觀測值在近孔處附近最大,以變化值較大的觀測孔CX1,CX4,CX5,CX6的近孔口1m處觀測累加值為例,隨著基坑土體的開挖至設計標高,測量累計值增加迅速,挖土停止后一段時間,位移還在增長,略超過位移報警值30 mm,隨著基礎地板混凝土的分區澆筑位移趨于穩定,拆除基坑四角第2層支撐后,位移略有增加,達到整個監測過程的最大位移37.45mm,但尚少于設計容許的位移限值50 mm;至7月中旬基坑第2層地下室回填土完成,第2層地下室頂板混凝土強度的增長,位移穩定減少,到8月初第l層支撐拆除,位移稍有增加;隨著,位移又趨減。可見,及時做好坑底墊層和分區澆筑地下室地板,盡可能縮短基坑開挖后的暴露時間,對減少基坑土壁側移具有關鍵意義。
2、基坑外水位變化觀測
若基坑截水帷幕施工質量不良,發生滲漏,基坑外水位下降過多過快,有可能危及周邊建筑及設施,正值表示水位降低,反之為水位升高,可以看出,本基坑外水位變化與累計變化都不大,這對減少因基坑施工造成周邊建筑及設施的沉降很有利,這也反映止水帷幕效果較好,施工中擬定的技術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3、周邊建筑及設施沉降觀測
為監控基坑施工對周邊建筑與設施的影響,在排樁頂環梁、周邊建筑及設施設置沉降觀測點,由于觀測點與觀測次數較多,可以看出,在基坑開挖期間沉降增加較快,至地下室底板澆筑完成,沉降趨于穩定,各測點在觀測差異沉降不大,和基坑外水位變化不大的觀測結果可以相互印證。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項施工技術也在迅速發展中,在國家大力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中,對于市政工程的工程質量以及工程的社會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技術就是在這一趨勢下應運而生的產物,有些工程量大、工程設計復雜的工程必須要用到深基坑技術。因此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深基坑技術是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少的一項施工技術措施。因此,本文就市政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技術的施工技術特點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
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高層建筑;安全管理
就目前的市政工程來說,要想建設高質量的市政工程那首先就應該選用高質量的建筑材料,如何在深基坑進行設計過程中如何能更合理、更科學并且能夠盡量避免出現問題這樣才是最主要的。作為施工方應該重視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確保工程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保證工程的安全進度,為為工程的質量提供最大的保證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深基坑技術的應用。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還應該要根據不同建筑物的施工條件、基坑條件等客觀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全面、合理、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案,用來全面保證施工的安全以及確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質量。下面就是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
1深基坑工程
所謂的深基坑技術是對施工技術要求很高的一項工程,在深基坑施工前要根據首先確定深基坑施工方案,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選擇高質量的基坑支護材料,在對深基坑進行開挖時要根據地質勘測的要求,對基坑進行合理的放坡,并且對放坡進行保護避免土體收到擠壓力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出現坍塌。由于深基坑有很強的技術性要求,因此,國家對于深基坑的技術要求也進行了相應的規定,根據我過建設部的文件規定深基坑一般分為2種:第一種就是開挖深度超過5m(包括5m)的基坑的土方開挖、支護和土方開挖工程;第二個就是開挖深度沒有超過5m,地址條件、周圍環境和地下管線復雜,且影響周圍建筑物安全的基坑降水、支護和土方開挖工程這就要求必須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控制深基坑施工技術,從而減少或者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施工問題。
2深基坑急速的主要施工內容
深基坑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對施工要求技術高、施工難度大、工程量巨大、施工工序多、施工影響因素多的工程。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高低決定了深基坑工程的工程質量。施工方案設置是否合理、施工工人對于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現場施工機械的使用情況、施工現場的管理對于深基坑施工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基坑工程施工前要采取制定的技術措施要對周圍建筑進行維護,用來保證周圍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基坑施工前要進行嚴謹的現場地質勘查,在工程施工前要對地下施工條件詳細的掌握,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對地下機構不了解而對地下結構造成破壞。施工前要做好施工準備。在施工過程中要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避免由于現場施工人員出現工作懈怠、工作不認真等負面的施工思想;施工前要在地質勘查以及設計單位拿到具體的現場施工數據。要對現場進行仔細的勘查并且進行詳細而精準的測量,確定地下打樁的具置,認真勘查地下是否有市政管線,如果測算出深基坑可能會對周圍建筑或者地下管線,要首先對這些建筑物進行維護、隔離、加固等保護措施,減輕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對這些建筑物的破壞,避免出現不應該出現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在深基坑支護形式來看,一般采取的支護形式有樁錨支護、土釘墻支護、懸臂樁支護、復合土釘墻支護和加固支護。深基坑無論是采用哪一種支護形式,都要根據現場的施工條件、結構類型、周圍環境進行深度分析,要根據不同的基坑支護所使用的建筑結構特點選用不同的支護形式。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大面積土體坍塌的情況,所以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時刻觀察周圍土體的變化,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嚴格的管理,并且要嚴格設置施工工期,嚴格按照施工節點進行施工。選用適合的施工支護結構,不僅能夠降低施工成本,而且還不會對施工周圍的環境結構造成破壞,在此基礎上還鞏固了深基坑的施工條件。
3深基坑施工常見問題的解決措施
對于市政工程而言,深基坑技術是一項投資大、技術復雜,工程量大、工程施工周期長、耗費大量人力的工程。并且,在施工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意外情況,因此要想保證市政工程的順利施工進行,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僅要追求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細節問題,避免出現由于一些小的施工細節,以防影響整個市政工程的施工進度繼而影響了市政工程的順利竣工和按時投入使用。在深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現場施工質量問題,首先應該是嚴把現場材料關,在施工現場要嚴格禁止質量不合格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因為設計出施工對于施工材料的依賴性很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安排專業人員對施工現場的材料進行檢查,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施工材料進行專業實驗,并且對材料的出廠合格證以及和質量有關的材料整理齊全,只有檢驗合格后才能在施工現場予以使用。針對施工現場的施工安全問題,現場施工應該安排專業的安全監督員,對施工現場的進行定期的安全質量檢查,對有可能有安全威脅的因素提前提出來并提出合理的施工解決方案。第三個方面應該是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的再教育培訓,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在讓施工人員在熟悉掌握新的技術的同事,還應該給現場施工人員灌輸安全施工意識,樹立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這樣才能在技術、材料、人員等方面全方位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這樣才能在對工程的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深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涉及面廣、內容非常豐富的項目,同時,也是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難度最大、技術應用最廣的工程之一。隨著各種建筑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市政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與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施工單位在進行深基坑施工的同時,一定要有效解決常見問題、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嚴格監督管理施工人員的操作,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這樣不僅會給市政工程畫上美麗的一筆,還會提高施工單位在房建企業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賴欽濤.關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5,02∶143.
[2]蘇中華.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術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4,24∶100.
[3]鄭義.市政工程基坑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4∶149.
[4]程瀛,邵泉,蔡科.復雜市政環境下深基坑工程施工關鍵技術[J].施工技術,2015,18∶105-109.
【關鍵詞】深基坑施工;基坑監測;監測技術應用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深基坑的安全性逐漸成為建筑施工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但是,近幾年來,我國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越來越高,就要求深基坑的深度擴大,這就給深基坑的安全問題帶來了威脅。特別是對深基坑施工,需要提高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所以,在實際的工程建筑施工中,就要增加對深基坑監測技術的重視度,采用對位移與沉降等幾個方面的測量,達到提高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與工程的質量。
1. 深基坑施工監測技術應用的意義
在深基坑建設施工的監測中,采用的原理是在建設施工時間內利用對建設施工現場或者周圍環境進行一些列數據測量檢查等,采用規范的數據檢測技術在工程的實際應用,將檢測結果及數據分析結果及時反饋到工程施工管理中,對相關注意事項進行指導。提高工程的可行性,同時,保證工程的安全性能。但由于建設施工現場的土壤的土質、負荷等因素的影響,就會造成工程施工障礙,因此,對工程的檢測就是為了防止出現類似的情況。
深基坑的檢測技術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工程施工之前,深基坑監測技術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達到的指導作用;二是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檢測技術的實時監控,對檢測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控制工程安全質量的結果;三是根據深基坑的監測技術,保證施工人員在管道、線路等的施工過程中準確掌握地下的分布情況;四是在深基坑施工前后,對工程進行檢測有利于保證工程的規范性,避免一些危險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損失。
2. 深基坑施工中基坑監測技術的監測原則
深基坑施工中,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采用深基坑的檢測技術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監測實施方案,幫助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因此,要加強施工中深基坑對監測技術的充分利用,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由于工程的復雜性,決定了施工現場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問題,采用深基坑監測技術,不僅能夠增加工程的組織的安全性能,還能夠發現施工現場的事故的發生率,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工程的安全性能,就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檢測技術。采取補救措施不僅能夠保證工程的質量安全性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工程的成本,在保證降低工程事故發生率的基礎上,利用檢測技術的統計結果,增加檢測的可利用性。所以,在實際檢測技術運用中要遵循的原則:一是要遵循多次檢測原則,由于土質的特殊性與不可控性,對于檢測技術的檢測結果也存在不可靠性。因此,基坑的變形量因素需要經過多次檢測才能得到有利于工程建設參考的數據。二是要遵循重點檢測原則,在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存在需要重點檢測的工程信息。例如,深基坑的施工中,由于工程的圍護結構與土體之間存在作用力,導致工程在這方面出現的問題較多。因此,需要對這部分進行重點監測,得到可靠數據作為工程施工政策的改善標準。三是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對工程的檢測一定要結合具體實際,確保工程的可實用性。
3.深基坑監測技術的主要內容
深基坑的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對地下水位、對基坑的橫向縱向位移及其深層水平位移等進行監測,在對基坑的土體壓力、裂縫數量、孔隙等的檢測時,尤其要注意對基坑的水平與豎直的位移。其中要做到:一是要注意對基坑的傾斜角度,或者任意方向的基坑的監測,采用基坑位移在水平或者豎直方向的監測技術,利用坐標或者方向的交匯的方法進行基坑位移的監測;二是在基坑某個方向的位移測量中采用投點法或者小角度法對基坑的相關位移進行監測;三是若是基坑之間的距離很遠時就采用GPS 定位進行測量。
在對深基坑的地下水位監測中,要保證地下水位在合理控制范圍內避免深基坑遭到地下水位的影響。在對地下水位監測中,利用水位計等詳細記錄統計水位數據,分析地下水位對工程施工的影響程度,保證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在遇到水位影響工程施工的情況時,要適時對基坑的水位作出合理調整,進行多次試驗,保證工程數據的可行性。
4.對于在施工深基坑的時候監測技術的注意問題
對于基坑監測技術來說,它是一個雙方互幫互助的工程,在做施工之前我們應該確定需要檢查的工程,進而做出合理的檢查對策,對于監測的一些方法以及結果,需要對它們進行細致的策劃。另外,還要對施工以及旁邊建筑的環境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最后還要與各個部門做好協商和交流,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對深基坑施工的做進一步的監督,以及讓施工的順利完成。具體深基坑的施工需要根據具體的現場土壤進行規整,以便達到環境的要求。深基坑工程的監測具有時效性,結果也是不斷變化的,需要根據深基坑監測工作做進一步的管理,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周圍加強監測,還要及時的收集檢測結果,充分把握準確性。深基坑的監測技術需要借助一定的儀器監測,同時也要確保在一個合格的環境下,才能夠達到所需的準確精度。為了能夠確保監測結果的精度,我們需要在監測過程中按照單一變量的原則進行,如果監測人員發現了施工問題,需要及時報告,使基坑監測技術發揮充分的作用。
5.小結
深基坑監測技術對于基坑的穩定性以及基坑圍護結構的安全能夠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對周圍環境和已有建筑物的影響達到最小化。在深基坑的監測過程中,施工單位可以依據它們提供的的數據對施工進行規劃與計劃,降低安全問題。還有就是監測技術提供的的數據還可以對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據。本文就是在結合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對深基坑的基坑測量技術的實際應用的研究,提出相應的應用方法,希望能夠幫助有關建筑施工提高施工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冬笑. 低應變反射波法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J]. 山西建筑,2010, 36( 6) : 118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