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57:4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六年級科學復習計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 腫瘤;細胞黏附分子;血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plasma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 and Apo-1/Fas level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changes of plasma sICAM-1 and Apo-1/Fas level was measured by ELISA in 7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and 42 healthy subjects.Results The plasma sICAM-1 and Apo-1/Fas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than in controls(t=21.56,17.36,P
【Key words】 neoplasms;cell adhesion molecules;plasma
腫瘤細胞與其他細胞間的互相作用是腫瘤發展與轉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由血小板和內皮細胞產生并釋放的可溶性P選擇素介導了腫瘤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1],但血漿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與腫瘤的發展和轉移的關系尚少見報道。Apo-1/Fas是細胞膜上調節細胞凋亡的受體分子,與腫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我們檢測了76例惡性腫瘤病人血漿sICAM-1和Apo-1/Fas水平的變化,以探討其在腫瘤發展及轉移中的意義,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1.1.1 惡性腫瘤組 隨機選擇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惡性腫瘤病人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齡25~74歲,平均56.1±9.5歲。其中肺癌19例,肝癌19例(包括轉移性肝癌),乳癌10例,胃癌8例,食管癌5例,腎癌6例,結腸癌5例,胰頭癌4例。臨床分期均為Ⅱ~Ⅲ期以上。76例病人中,發生腫瘤轉移者43例,無轉移者33例,手術治療者41例,住院30天死亡者34例。所有病人檢測前均未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1.1.2 對照組 隨機選擇與惡性腫瘤病人同期的健康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24~75歲,平均55.4±7.4歲。
1.2 檢測方法 對照組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ml;惡性腫瘤病人于入院時,手術治療者于治療后7天采集靜脈血3ml,均用EDTA-2Na抗凝血,分離血漿用于檢測sICAM-1和Apo-1/Fas。sICAM-1和Apo-1/Fas檢測采用ELISA法,試劑盒分別購自美國R&D system6和美國GENZYME公司。
1.3 統計學處理 檢測結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關系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2 結果
惡性腫瘤病人血漿sICAM-1和Apo-1/Fas水平明顯增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21.56,17.36,P
注:與對照組比較,Δt=21.56,17.36,P
3 討論
細胞黏附分子是在細胞表面表達具有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相互作用的糖蛋白,與其匹配的受體結合形成網絡,互相傳遞信號,參與調控細胞功能[2]。研究表明,血小板黏附分子通過腫瘤細胞-血小板-白細胞組成的癌栓以及與遠處器官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參與了腫瘤細胞的轉移過程[3]。但惡性腫瘤病人血漿sICAM-1與腫瘤發展、轉移的關系尚少見報道。Apo-1/Fas是腫瘤壞死因子/神經生長因子(TNF/NGF)受體超家族成員,廣泛表達于人體多種正常細胞及腫瘤細胞。可溶性Apo-1/Fas(sApo-1/Fas)可通過細胞膜Apo-1/Fas競爭結合其配基(Apo-1/FasL),阻斷Apo-1/Fas介導的細胞凋亡,誘導易感細胞凋亡失常,導致腫瘤性疾病的發生[4]。本文結果提示,sICAM-1和Apo-1/Fas濃度變化與惡性腫瘤細胞轉移、病情變化及治療效果有一定關系。
本文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病人sICAM-1和Apo-1/Fas水平明顯升高,且有轉移者和未手術治療者較無轉移者和手術治療者明顯增高,這可能與惡性腫瘤病人體內炎癥反應及腫瘤細胞的異常表達,產生并釋放過多的sICAM-1和Apo-1/Fas有關。而手術治療后,腫瘤細胞減少,其異常表達亦減少,從而減少了內皮細胞sICAM-1和腫瘤細胞Apo-1/Fas的釋放,引起其水平降低。惡性腫瘤病人sICAM-1水平升高可能還與體內補體激活、腫瘤壞死因子及凝血因子異常等有關[5,6]。惡性腫瘤病人sICAM-1和Apo-1/Fas水平增高可誘導腫瘤細胞和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引起腫瘤細胞血行轉移。而sICAM-1和Apo-1/Fas水平增高又可抑制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呼吸暴發,從而使腫瘤細胞逃避吞噬細胞的殺傷,引起腫瘤細胞轉移。本文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病人大于30天內死亡者sICAM-1和Apo-1/Fas水平較存活者明顯增高,提示sICAM-1和Apo-1/Fas水平高低與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有關。因此,檢測sICAM-1和Apo-1/Fas水平變化可作為判斷惡性腫瘤轉移和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
1 Pottratz S,Hall TD,Scribner WM,et al.P-selectin mediated attachment of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to endothelium cell.Am J Physiol,1996,217:918.
2 Bevilacqua MP,Nelson RM,Mannori G,et al.Endothelial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s in human disease.Annu Rev Med,1994,45:361.
3 Kin YJ,Borsing L,Varki NM,et al.P-selectin deficiency attenuate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6):9325.
4 Owen-Schaub L,Chan H,Cusack JC,et al.Fas and fas ligand inteactions in malignant disease.Int Oncol,2000,17(1):5.
5 Pellegatta F,Pizzetti G,Lu Y,et al.Soluble E-selectin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plasma levels increase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7,30:445.
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學校專門召開六年級畢業班全體教師會議,共同探討畢業班教學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抓好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大家都知道,畢業班統考是展示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窗口,并且對于教育主管部門而言,衡量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主要依據就是六年級畢業班的統考成績。所以我們在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更要研究教材,科學制定復習計劃,充分運用好組內教師資源,通過團隊合作,把復習工作做好,抓出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復習工作,我想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提前制定復習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復習教學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復習工作更是如此。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廣博而繁雜,知識點多,縱橫阡陌,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定會手忙腳亂,多出很多無效勞動,且學生疲于應付,沒有系統,不能很好地形成知識鏈接。所以希望語文、數學備課組一定要集組內全體教師的智慧,在組長的帶領下,制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且實現組內教師計劃共享。磨刀不誤砍柴工,希望老師們的復習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梳理知識點,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教材編寫通常是按照邏輯上升的原則來進行的,也就是說有關聯的知識總是按照難易程度及知識本身的深淺度分散編排在各冊教材中。所以復習時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引導學生整理知識點,由淺入深進行知識歸類,建立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其首要前提是教師本身一定要有這樣一個知識網絡圖,建議組內教師分工,各領一個版塊提前做好知識網絡圖,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引領學生建立起知識網絡。
3、選取典型練習,做到舉一反三
復習不像上新課,其容量要大得多,這就與課時產生了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選取典型練習,能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此類問題就是不錯的選擇。所以老師們要精心準備,圍繞某個或某些個知識點,出一些有典型意義有較綜合的題供學生練習,既節省練習時間又達到了以一當十的作用,提高了復習效率,何樂而不為?
4、查缺補漏,鞏固和強化薄弱環節
查缺補漏是復習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哪些知識點于學生而言是缺?哪些知識點于學生而言是漏?老師要通過課堂測試或平時對學生作業的摘記來確定,需要提醒的是測試時要把握好難度,千萬不要出過于簡單的題,也不要出難題、編題,要體現出測試的效度,確實為查缺補漏提供科學的依據。然后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易錯、常錯和容易混淆的問題多變題型,讓學生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強化對學生薄弱環節的強化和鞏固。
5、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對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例如,對優等生而言,基礎性練習就可以少做,重復性練習更是在浪費其時間,這些學生就可以多做變式題或開放題,有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首先要進行思想輔導,激發其求知欲和上進心。且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存在知識的斷層,復習時要有意識地對其斷層進行輔導。
6、加強對知識的拓展,發散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六年級 總復習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數學總復習既不同于單元復習、也不同于學期復習,要在小學六年級學生當中開展數學總復習,這對學生們來說,不僅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所學的知識遺忘率也高;而對教師來講,則感到時間緊、內容多,知識的綜合性強,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復習效果。經過多年實踐與摸索,下面就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的教學,談談個人的探討與體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1明確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階段開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數學教學的目的、教學任務、知識范圍、順序與結構,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況,知道每一位學生現在學到了什么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么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六年級數學知識的特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2有的放矢,抓好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
在六年級的數學總復習中,首先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運用:一是認清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要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等等;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復習中,教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小(a、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數誰多誰少?稍微這么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應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系?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五是計算能力。很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教師普遍認為是學生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教師。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題型,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3靈活多變,著力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二要培養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于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啟發學生多維思考,從而達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如:某公司要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么擺)這時不急于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學生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來設計。
復習計劃如下:
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合理安排時間,把應該復習的復習好,適當的給自己休息時間。根據具體的時間情況和各門功課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復習計劃。
上復習課時要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勤于動腦。
復習時要強化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里,以便隨時取用;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到了最后階段,不宜再復習所有知識點,把重點要深入掌握,爭取不讓自己會的東西再丟分,保證拿到基礎分的前提下,細化知識點。
復習計劃如下:
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合理安排時間,把應該復習的復習好,適當的給自己休息時間。根據具體的時間情況和各門功課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復習計劃。
上復習課時要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勤于動腦。
復習時要強化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里,以便隨時取用;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到了最后階段,不宜再復習所有知識點,把重點要深入掌握,爭取不讓自己會的東西再丟分,保證拿到基礎分的前提下,細化知識點。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英語復習 有效性
復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因此如何上好復習課一直是老師們關心的問題。如果復習這一環節做得好,教學效果一定不錯。但在平時,只要一提復習課,人們會想到許多的篇子,大量的練習題。老師不辭辛苦的出題,判題,把自己投入到題海里。這樣的工作方法使得老師覺得疲憊不堪,效果不盡人意。于是抱怨學生不夠投入,不夠聰明。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做法會使他們失去興趣,厭煩學習,甚至放棄這門功課。針對以上的種種現象,我嘗試了一些新的方法,頗受學生的歡迎,并且效果不錯。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堅持“依鋼靠本”的原則,牢牢抓住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要自己制定一個復習計劃,根據老師的復習步驟認真復習。
一、小學六年級英語復習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復習方式阻礙了有效性教學。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復習就是把課本內容按新課教學的方式重新給學生教一遍,這不僅不能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而且使學生有“炒冷飯”的感覺,從而導致學生對復習課漸失興趣,提高復習效率也就無從談起。
2、復習準備降低了有效性教學。新課標明確規定每節課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復習課也應達到這樣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師認為上復習課沒有必要像準備上新課那樣去準備,沒有及時對復習內容進行梳理,不能讓復習課成為小學英語與中學英語的銜接,也就不能對復習課教學進行合理的安排,使教學失去了該有的有效性。
二、如何使復習課有效
1、正確理解復習課的有效性教學,從而提高有效性教學。小學英語復習課是鞏固知識和技能,并能達到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做到“溫故而知新”。有效性教學要求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既關注學生目前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學生通過復習課的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進步。
2、制訂周密、系統的復習計劃,提高有效性教學。周密、系統的復習計劃是保證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為了避免盲目的復習及改變“費時低效”的狀況,有必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用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在制訂復習計劃的過程中,要把單詞、句子、閱讀、聽力和書寫這五方面的復習內容合理安排,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使學生在這五方面都有所提高,且要注意因人而異地復習側重點。所以,無論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還是在知識技能的培養方面都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
3、嘗試改變復習課的固有模式,提高有效性教學。在英語復習中,教師往往會針對復習課本身,而忽略掉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復習中補充新的語言知識,滲透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知識,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一些簡單的中學英語知識。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復習英語,將復習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增添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匯總知識點,編成朗朗上口的詩歌等形式,這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有效性教學。
4、教師及時反饋復習課信息,提高有效性教學。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及時地進行教學反饋是提高有效性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執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或執行后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從而使學生達到最佳狀態去接受知識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激發學生復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率,即提高有效性教學。興趣是提高復習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結合所復習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目標,借助實物、圖片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復習。
教師還可以以教材為依據,運用多種復習方法,使學生始終熱衷于復習課學習,并且通過復習課的學習,增長了知識,對以后的英語學習更加感興趣。
總之,復習課教學也是有計劃、有目的、有交流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要在復習課前做充分的準備,不但準備關于復習課的思維模式,而且要準備復習內容的整理、歸納、概括,使自己胸有成竹,這樣才能上好每一節復習課,同時讓學生在這樣有準備的復習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英語的技巧和他們繼續學習下去的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航,而六年級的英語復習課是對四年的小學英語學習的回顧與總結,為他們將來的英語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這也要求教師對小學六年級英語復習課有效性教學進行不斷地深思。
參考文獻
1 陳琦等.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趙世開.學習外語的漫長道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05)
3 鄭新民.變革中的英語教改:探究教師信念與課堂教學之關系(英
【關鍵詞】六年級英語;總復習;感悟
我自從工作以來,教了幾屆畢業班了。對于畢業班的復習教學,深有感觸。復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六年級的總復習,更加要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復習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升學問題。如果教師能合理安排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內容,經過復習,每個學生都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覺得要提高復習效率,應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 復習要有系統性、針對性
現在的六年級學生是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的,而且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也都感覺這套教材容量較大、單詞量較多,而且知識的結構很散。因此,在總復習階段,我們有必要帶領學生把所學過的內容系統梳理一遍。在此基礎上,再根據知識點進行歸類復習。對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在講解規則、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出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鞏固知識點。
2 不要把復習課當成練習課
在以往的畢業班復習時我們發現:有些老師把復習課一味當作練習課來上,今天在本子上抄習題做,明天印張練習卷來做,每天都是枯燥的抄寫、背讀、做題、講題。永遠做不完的題,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倦乏味,慢慢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3 復習課在抓基礎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做題能力的培養
我們大部分英語老師都會這么認為: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所以單詞是重要的。致使我們英語老師在復習過程中往往會讓學生做大量的翻譯詞組、默寫單詞等練習,也許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單詞的熟練程度是增加了。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的途徑來培養,因此在上復習課時,我們仍要像上新授課時一樣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得到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訓練,不同的是內容要比新授課多得多,而且由于是復習課,我們的組織更應該體現出綜合性。對于記憶單詞,不要有過高的要求,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知英語,激活他們的思維,給他們創造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如:我們在復習階段可以通過大量閱讀來擴展學生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感。閱讀材料就是他們學過的英語課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聽、說、讀的能力。
4 在復習階段應更加關注學困生的學習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不管是哪個年級、哪個班總有幾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比較薄弱。這些學生中有個別可能是由于智力因素,更多的是學習態度問題。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在總復習階段,我們更應該有耐心地對待這些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不斷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給他們講道理,相信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復習,通過復習查漏補缺,在最后階段取得較大進步,從而為進入中學學習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能讓更多學生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充滿希望,不要讓他們覺得是個難啃的硬骨頭。當然,由于英語老師所教班級比較多,精力有限,而且我們也不希望、也不能通過加班加點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所以,我一直提倡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一個好的帶一個或者兩個基礎薄弱的學生。因為每個班級都有一些英語學得很輕松的學生,如果能好好地利用起來,那老師的負擔相對就會減輕些,而且能培養學生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是成績好的也可以進一步得到鞏固。
一、數學總復習前要進行系統分析
教師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中首先應明確數學教學的目的、教學任務、知識范圍、順序與結構、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和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況,知道每一個學生現在學到了什么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么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六年級知識特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總復習計劃方案。
二、數學總復習中要抓好基礎
教師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中首先要抓好五方面的基礎知識運用: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理解每部分的數學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 等等。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復習中,教師要注重開拓學生視野,不斷反饋教學。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小(a、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數誰多誰少? 稍微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可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系? 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五是計算能力。許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老師普遍認為是學生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老師。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式子,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反饋教學,學生知識掌握了,應用起來就更靈活,計算準確率也就高了。
三、數學總復習中要注意能力的培養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二要培養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于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啟發學生多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三是培養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加多寶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24罐飲料的盒子。[加多寶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加多寶罐子怎么擺)這時不急于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同學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