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10:52:1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主管護師工作經驗總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住院患者所處的客觀環境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常難以適應新的醫院環境,表現為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恐懼、焦慮等,同時,病房的色調、光線、空氣、聲響及病房周圍的布局環境無不影響患者的情緒。如:紅色易產生興奮、緊張的情緒,淺綠、淺藍色則使人心情舒暢,嘈雜的聲音、特殊的氣味、單調的刺激、視覺上的臟亂及不可口的飯菜均能使人產生焦慮和煩躁,尤其是長期住院的患者,更易煩躁不安。因此,營造一個整潔美觀、色調和諧、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無各種氣味及噪聲的病房環境就顯得特別重要。首先要及時介紹規章制度,使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及主治醫生和主管護士。其次是病房的設施應盡量齊全方便,物品擺放整潔、固定位置。床鋪保持平整、清潔舒適。室內根據條件可擺放鮮花、插花和綠色植物等,每日定時開窗通風,良好的通風能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協助營養師為患者準備可口的飯菜,并保證營養充足。護士在操作時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夜間護士應盡量做到避免出現噪音及強烈的光線刺激,以免影響患者休息。住院期間,根據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探視時間及探視人員,避免不良刺激。協助能下床的患者到戶外曬太陽、散步或欣賞病房周圍的花草樹木等。總之,優美的環境使人心曠神怡、精神愉快,也可以使緊張、焦慮抑郁情緒得到緩解,能使患者身心盡快康復。
2住院患者的精神生活環境護理
患者入院后,生活單調刻板,從早到晚進餐、查房、服藥、治療、睡眠,日復一日,易產生煩躁焦慮、心慌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長期住院易情緒低落,感到孤獨、凄涼,急性患者由于住院突然,病情復雜,來勢兇猛,易產生恐懼心理,表現為緊張、不安、不思飲食等,晚期癌癥患者由于悲觀絕望,易產生自殺心理等。因此護士應幫助患者消除這些不良情緒,采取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幫助患者走出陰影。首先要幫助患者科學地安排作息時間,保持合理的生活秩序和動靜結合的休養生活,同時,適宜的文化生活也不容忽視,由于患者來自不同的社會環境,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業余愛好等,因此,護士應充分掌握患者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因人而異如:手術后的患者根據情況可適當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慢性長期臥床的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安排聽音樂、看電視、聽收音機、讀書看報等,對普通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組織起來集中進行晨練、氣功、打太極拳、下棋、打撲克,甚至可以開小型座談會,文藝活動等。這樣,既可以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又可以調動其生活情趣,既可以消除長期臥床引起的肌肉緊張帶來的不良情緒,又可以借此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3住院患者的人際關系心理護理
【關鍵詞】 品管圈護理; 急診輸液; 潛在風險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52
急診科室是醫院內工作量最為繁重的科室之一,補液和建立靜脈通路是急診科最為常見的搶救方式,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診輸液風險對于提高急診科工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品管圈護理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其通過相同工作性質和同一工作單元的護理人員自發組織成業務小組,運用科學方法,持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并有效減低護理風險[1]。基于此,筆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進行了急診輸液潛在風險預防的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來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急診輸液患者140例,年齡22~35歲,平均(27.8±4.3)歲,男93例,女47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急診科輸液護理,作為對照組,70例患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進行急診科護理,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進行臨床護理,即:(1)品管圈小組建立。成立品管圈護理小組,選取護理經驗豐富的2名副主任護師作為圈長,4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及9名護士作為組員,由圈長組織小組進行目標、工作計劃制定,負責對小組內成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評估。(2)主題的確立。圈長可通過組織圓桌會議、頭腦風暴等形式,讓小組內組員結合自身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情況,每人提出至少3項研究主題,圈長對所有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篩選出出現率最高的3項主題,并通過全體小組成員協商、分析、討論,確定本次品管圈小組活動主題為“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診輸液患者產生的輸液反應”。(3)原因分析。品管圈小組成員依據自身實際工作情況,對造成患者出現輸液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輸液反應的危險因素主要有:輸液裝置是否嚴格執行消毒操作、取藥/配藥是否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輸液人員的穿刺技術是否熟練[2]。(4)提出解決方案。針對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急診輸液反應的危險因素,小組成員應分析輸液工作中每個環節出現的漏洞及相關責任人,依據方法、環境、物、人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并在小組內開展急診輸液操作的培訓班,加強小組內成員無菌操作、取藥配藥和穿刺操作的規范性,降低輸液風險[3]。(5)實施及反饋依據“PDCA”模式進行對策實施[4]。對實施過程中成功之處進行推廣、應用,不成功之處進行經驗總結,圈長定期對小組內成員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記分結果進行統計匯總,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書面記錄,小組內就存在問題的改進方法進行討論,安排專門人員對改進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如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新問題,繼續討論、分析,提出新的改進方法,再次執行。(6)業務水平培訓。小組內部定期開展業務技能水平培訓,由小組組長或科室內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定期對小組內成員進行輸液技能和相關臨床知識的培訓,并對組內成員的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對于成績優異的學員予以表揚和獎勵,對于成績較差的學員,分析學員的不足,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從而持續性提高小組的臨床服務水平。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輸液疼痛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輸液疼痛情況使用VAS量表進行評價,無痛:0~1分;輕度:1~3分,中度:3~6分;重度:6分以上。護理滿意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標準,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或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輸液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輸液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輸液過程中穿刺、輸液及拔針過程中的疼痛感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品管圈活動最早起源于質量管理課程和統計學課程,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臨床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以“治療為中心”的治療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數患者越來越注重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態度,為了有效的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品管圈活動逐步運用于醫學領域中[5-7]。品管圈護理活動方式通過組織院內一線醫護人員對急診輸液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通過圓桌會議等討論方式,集思廣益,確定目前急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風險因素,制定針對性護理對策,并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跟蹤、反饋,從而持續性的提高輸液護理服務質量,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臨床輸液風險,提高了輸液安全性,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避免了醫療糾紛的發生[8-9]。品管圈護理模式通過成立品管圈小組,定期由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有效的提高了一線護理人員(尤其是剛入院的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技能,從而有效的保證了護理服務質量。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
總之,品管圈護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急診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于預防急診輸液潛在風險、提高急診輸液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徐瓊輝,張翠云.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靜脈輸液質量[J].護理管理雜志,2013,28(15):66.
[2]黃雪飛,陳全景.品管圈管理在門診護士靜脈用藥核查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4):450.
[3]凌秀云.靜脈留置針應用于輸液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5):111-112.
[4]曹美鳳.應用PDCA循環降低靜脈輸液護理缺陷率[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8):84-85.
[5]陳巧玲,全小明.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143.
[6]廖梅嫣.急癥輸液中潛在風險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0):159.
[7]張愛萍.護理干預減輕靜脈輸液疼痛感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58-59.
[8]梁美麗,謝偉紅,陳雪峰,等.開展品管圈活動減少輸液患者亮紅燈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24.
關鍵詞急診;預檢;護理機智;養成
Abstract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took the hospital quit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s, nurse quick-wittedly smoothly develop to the nurse work essentially. The article explained nurse quick-witted concept, the discussion influence nurses quick-wittedly fosters the factor, the different stage nurses the training plan as well as the effect appraisal which quick-wittedly fosters, expected offers a few ordinary introductory remarks so that others may offer their valuable ideas.
Key WordsEmergency;Nurses quick-wittedly;Fosters
護理機智是指護士在臨床護理中善于處理突發事件的一種綜合能力,是護士護理才能及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是護士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的不斷積淀和升華,所以,其獲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主要靠臨床工作中的教育培養和個人日積月累的實踐經驗總結。
護理機智直接影響護理質量高低,尤其是在急診科,急診科是急、危、重病人集聚場所,其大部分工作都是非程序性工作、突發性強,患者不但多且流動性高,除了病人及家屬希望得到快捷、高效、優質治療和護理外,還會遇到許多預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因此急診護士除了具備一般護士應具有的實際操作能力等護理技能技巧外,還特別要求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較強應變能力,在面對突況時,需具有較強應變能力,通過細致觀察、敏銳思維和正確判斷,善于從現象中發現、分析、找出問題本質。護士的這種綜合分析和應變能力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及熟練的技能技巧為基礎的,并善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總結,才能逐漸培養和形成。因此,護理機智尤其是急診科的護理機智養成對急診護士減少糾紛、順利開展工作尤為重要。上海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急診針對護士機智的培養制定并實施了系列培訓計劃,取得了滿意效果,簡單介紹如下。
1影響護理機智養成的因素
總體來說,影響護理機智養成的因素很多,如護理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等,除了這些以外,主體豐富的經驗、閱歷和寬廣的視野以及個性特點,甚至本人的身體素質等都對護理機智養成與發揮有直接影響。當相同或類似刺激再次出現時,主體會有一定適應性和耐受性,急診新手和老手在遇突發事件時緊張程度和處理方式大不一樣就說明了經驗對護理機智養成的意義;一個性格外向、樂觀的人容易被別人理解和獲得別人幫助,人際矛盾很容易獲得解決;另外,疲勞、消耗、困倦、患病的肌體狀態也會使主體處于非最佳心理準備狀態,從而降低處理突發事件能力。下邊簡單說明影響不同年資護士護理機智形成的因素。
1.1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二年以內的護士
1.1.1理論知識
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護士存在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的現象,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知識欠缺不僅局限于專業知識,還表現在法律知識及相關邊緣交叉學科知識欠缺,我們知道,理論知識素養是一個人素質和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理論知識欠缺不但制約護士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也導致患者對護士的低信任,因此,持續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是護理機智養成的基礎條件。護士只有掌握寬泛的理論知識、熟悉各種疾病發生和發展規律,才能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變化,隨時向醫師提供可靠情況,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也才能為不斷提升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1.2.2專業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憑空的,在掌握了知識后還必須通過練習和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練技巧,才能形成自動化的穩定的能力。眾所周知,急診科的許多先進醫療儀器,急診病人有別于專科病人的發病急、病情復雜多變、時間性強、隨機性大、可控性小等特點,這都要求急診護士必須具有精湛嫻熟的專業技術,這樣才能底氣十足、神情氣閑、有條不紊地處置突發事件,而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護士,一般來說,她們科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護理基本技能差、技術水平也比較低,所以不斷加強臨床專業技能技巧練習和培訓是必須的。
1.1.3溝通能力
良好有效的溝通是減少護患矛盾糾紛的一劑良藥,尤其是在急診工作中,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對做好工作,減少投訴非常重要,很多情況下急診出現的問題大多與主體的溝通技能技巧水平相關,尤其是剛步入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更是如此,因此要逐步構建以人為本核心理念,視患如親,對服務對象耐心解釋和溝通,把提高新入職護士的溝通能力作為該階段護士培訓不可缺少的內容。
1.1.4護理經驗欠缺
與高年資護士相比,新護士看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護理工作經驗不足表現的非常明顯,往往會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決策和應對,缺乏冷靜分析和恰如其分處理。因此,介紹和學習間接經驗、不斷總結直接經驗是至關重要的。
1.2 三至五年以內的護士
該階段護士的一般特點是:有了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專科理論、技術操作及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不夠嫻熟,有待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及法律意識亦需強化,個別護士對患者服務態度生硬,與患者溝通不良,因此,該階段護士應特別注重其專科技能及服務理念培養。
1.3六年以上的護士
該階段護士具有較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與扎實的護理技能技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做到處理問題冷靜沉著,搶救病人快而不亂,已經實現了新手到老手的轉變,具備較高的護理機智,若科研能力與管理能力再上臺階的話會百尺竿頭,更上層樓。
2針對各階段護士特點,制定不同培訓計劃
2.1工作兩年以內護士的培訓
2.1.1理論培訓
新護士到崗的第一個月,基本掌握基礎護理學有關內容,熟悉搶救物品的位置、搶救物品及藥物準備及使用,熟悉本護理單元工作環境及各類物品取放,為贏得患者對護士專業素養的高信任和護理機智養成創造基礎條件。聘用期內除護理部、科內組織的業務學習及考核外,每月組織新護士進行理論考核,考核內容為三基內容及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專科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知識以外的法律知識和相關的邊緣交叉學科知識等內容。
2.1.2綜合素質培訓
新護士到崗的第一個月,實行一對一帶教,帶教老師由經過護理部帶教資格考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經過科內培訓的老師帶教。第一個月內,基本掌握醫院有關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崗位職責、護士儀表、行為語言規范、職業道德規范等。聘用一到兩年內,學習并掌握實用期的內容,重點是學習并基本掌握溝通的技能技巧與方法。宏觀層面樹立重視溝通觀念和意識,注重儀表、審美等綜合能力培養,開展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學習,滿足多元化知識結構需要,組織禮儀、美容知識講坐,開展旅游、美在我心中等多項活動。
2.1.3操作培訓
試用期掌握基本護理操作技能,聘用期加強護士業務技能訓練,定期組織操作、理論考核,制定每月明確的考核目標,強化訓練,利用每周一和周五晨交班時進行科內理論知識隨機提問,每月進行兩項操作考核,如:呼吸機、除顫儀的使用等,對重病人和疑難病例進行護理會診等形式,使該階段護士熟練掌握基礎及專科護理操作,在理論與實踐中得到持續提高。
2.2工作三到五年以內護士的培訓
除參加護理部組織的理論與操作考試外,科內每月組織參加一項操作考試,每月進行一次理論知識考核,考核內容為專科知識及技能。使該階段護士具有高尚職業道德、良好溝通能力、熟練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及配合專科搶救的知識及技能技巧,并能指導臨床實習生的實習工作。
2.3六年以上的護士培訓
除參加護理部組織的理論與操作考試外,科內每兩個月組織一項操作考試,每三個月組織一次理論考試,無故缺考或考試成績不及格者均與獎金掛鉤,使該階段護士具有綜合護理能力和熟練的專科護理操作技能(如心電監護、心肺復蘇、呼吸機、除顫儀的應用等),具有較扎實的基礎醫學理論和專科護理知識,掌握專業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及急救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帶教臨床實習生的工作能力。
3靈活機動的排班制度
急診科統管著急診預檢臺、搶救室、留觀室、暫觀室和補液室幾個科室,護士較多,能力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如何做到合理排班,優化組合,以最大限度調動大家工作積極性和互相取長補短,使每個護士都能夠在自己最適合的崗位發揮最大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困繞護士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題。我科對工作兩年以內的護士,以急診補液室崗位為主,未取得護士職業證書前,不得單獨上中夜班,這使新護士的基本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對工作三到五年的護士,以留觀室和暫觀室崗位為主,通過臨床護理實踐,使該階段護士綜合護理能力得到較快提高;工作六年以上的護士以搶救室、留觀室和補液室主早班、帶教老師崗位為主。同時每天排一個跳班,以備中夜班急救病人多,有突發事件如有成批傷時協助中夜班護士,該班由留觀室和搶救室護士輪流執行,利于護士全面培養,為人員調配提供基礎。
4效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