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6 06:08:5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畢業實踐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開題;指導;評閱答辯;過程管理
一、前言
畢業論文(設計)是在工科材料類本科生完成全部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畢業前的最后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進行總結和升華的過程。畢業論文(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培養他們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即將走向的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通過畢業論文(設計)這一教學環節,還可以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鍛煉和增強學生在資料收集分析、科技論文寫作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1-3]。因此,材料類專業均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非常重視。通常,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進行,所占學時較大。如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學時共17周。通常畢業論文(設計)過程可分為選題與開題、課題實施、答辯總結等階段。為了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需要明確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影響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一階段的具體管控措施[3,4]。下面結合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對畢業論文(設計)各個環節的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進行說明。
二、選題原則、思路與對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具有明顯特色和實踐性較強的工科類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主,努力做到一人一題,難度適中,以便使學生得到綜合訓練[5]。在具體選題過程中,要結合各學校及專業的定位、行業背景與特色。選題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緊緊圍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來選題;選題要有工程應用背景,并與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做到真槍實彈,實戰演練;選題難度要適中,還要針對能力不同的同學,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同學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學生一人一題,互不相同,但應允許同一研究方向下不同分工的選題,可在選題內容、要求上有所區別,這樣同一指導教師名下相同研究方向的同學既需要獨立工作,完成各自的主要內容,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共性的內容,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與團結協作精神。為此,筆者在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6]:(1)實行開放式師生雙向選題,將選題提前向學生公布,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了解選題的內涵與目標;同時增加提高選題數量,增大選題數目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增強題目的可選性。(2)允許和鼓勵學生在符合專業培養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選題,以拓寬選題來源,提高選題針對性。(3)積極進行校企聯合,發揮企業兼職教師的作用,進行校企聯合選題,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相結合,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4)提前選題,以延長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時間。筆者通常于大四第一學期后期就開始向指導教師征集選題,并及時向學生公布,進行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以確保在學期末就完成選題工作。
三、開題目標和任務
開題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學生對文獻資料的檢索閱讀和分析整理能力,進一步明確畢業論文(設計)的研究內容,確定研究方法,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和實驗設計方案,為后續階段的工作打好基礎[7]。在大四第一學期末或第二學期初,在指導教師和學生中分別召開畢業論文(設計)動員會,并進行實驗室管理及安全教育。向指導教師強調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重要性,明確各個環節的時間結點及工作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重要性有明確認識,正確理解未來工作與畢業論文(設計)的關系,向學生明確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各環節的時間流程,介紹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及安全要求,以保證畢業論文(設計)順利完成。在業論文(設計)一開始,就由指導教師向學生下發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任務書中由指導教師詳細說明了畢業論文(設計)的課題名稱、研究意義、基本內容、工作要求、進度安排、參考文獻和實驗條件等。在開題階段,通常要求學生提交文獻綜述、外文文獻翻譯和開題報告等資料。指導教師對學生所撰寫的文獻綜述、外文文獻翻譯和開題報告審閱并簽署同意開題的明確意見后,由專業組成開題小組統一進行評閱并組織開題考核。開題小組對學生選題的工作量、難易程度、時間進度安排、技術方案、實驗條件、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議,并給出開題是否通過的明確結論、需要修改及修改的具體意見。為了做好畢業論文(設計)開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切實落實好指導教師負責制,建立定期的討論和匯報制度,以加強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明確相關師生的職責[1,3]。(2)重視和培養學生文獻檢索和閱讀的能力。畢業論文(設計)期間,可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專業文獻資源的搜集及管理方法,充分發揮文獻資源在畢業論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3)嚴格執行開題制度[8]。可由專業統一進行開題工作,并對任務書、外文翻譯、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的具體內容、文字格式和字數等做出規范具體的要求,使指導教師與學生了解開題要求,使開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四、指導思路與方法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是本科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畢業論文(設計)全過程都是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思想情況由指導教師全面負責。通常一個指導教師要同時指導多名本科生。指導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而且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專業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和培養。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指導教師每年指導畢業設計的學生都不同。顯然,指導教師作為保證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指導教師的素質、水平和責任心以及指導方法直接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1]。因而,首先要對參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教師資格進行審查。一般指導教師應為講師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學歷,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有一定獨立科研工作的經歷;工作認真負責,學生反映教學效果、指導效果好。每名指導教師指導的具體學生人數可根據指導效果每年進行動態調整。指導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光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有很強的專業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指導教師必須熟悉自己所指導的課題內容,掌握有關資料,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除此之外,指導教師還要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科學作風以及真摯的教育情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愛崗敬業、奉獻進取的精神境界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重視教學法研究,注重指導方法,多采用“提問式”和“啟發式”的指導方式。通過啟發、答疑和引導,耐心指導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直至問題得到合理解決。指導教師要勤于指導,認真負責。指導教師應把畢業論文(設計)作為一門課程對待,在畢業論文(設計)期間堅守崗位,經常與學生見面進行討論,掌握學生的情況,檢查工作進程和質量,把握正解的課題開展方向,做到及時答疑解惑。此外,教師還要定期進行階段性檢查,對學生的工作進展提出評價和指導意見。在畢業論文(設計)全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從思想上和生活上關心學生,也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做好考勤記錄,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考勤納入到評語和成績中。
五、(論文)評閱及答辯
通常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最終成績由指導教師打分、論文評閱人打分和答辯小組的評分等綜合評分后給出。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對任務書工作內容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平時表現、論文撰寫以及動手能力和專業知識運用等情況,按照一定的評分標準給出成績。論文評閱人評分主要通過評閱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外文翻譯、畢業論文或設計圖紙,根據文獻查閱、實驗結果與分析、設計圖紙、論文或設計書撰寫質量等方面,判斷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任務完成情況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后給出,并就學生是否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要求、同意參加答辯與否給出明確結論。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由專業統一組織。通常根據學生人數組成若干個答辯小組,每個答辯小組由5—7名指導教師組成,并邀請企業導師參加。由答辯秘書負責對答辯過程進行記錄。答辯由學生自述及回答問題兩部分組成,要求學生充分展示研究或設計成果,并對自己的課題內容進行講解說明,以便答辯小組對學生的學術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應用所學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的能力給出評價,并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給出答辯成績。畢業論文(設計)的最終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分成績、評閱教師評分成績和答辯委員會評分成績,按照一定的規則加權計算后獲得。通常提交學校的成績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評分,只需將百分制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最終成績轉化成五分制即可。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和評分結束后,專業需將畢業論文(設計)全套資料整理裝袋后歸檔,以備查用和調閱。
六、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
為使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明確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流程,建立校、院、專業三級質量監控體系與反饋體系,并加強過程質量管理與監控[2,3]。專業也要根據其各自所在的學科門類和本專業的特點制訂出畢業論文(設計)的具體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使畢業論文(設計)各個環節的目標任務、進度及要求均有章可循[9]。為了督促指導教師和學生按計劃進度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應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全程監控與跟進,并對進展情況進行檢查。本校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檢查組通常由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和專業教師組成,檢查共分三個階段,即初期檢查、中期檢查和后期檢查。初期檢查主要是結合畢業論文(設計)的開題工作進行,由指導教師和檢查組分別完成。指導教師對學生的開題資料認真檢查,檢查開題報告的內容和撰寫是否符合規范以及是否達到開題要求等,并簽署同意開題與否的明確意見。檢查組通過任務書和開題報告著重檢查選題情況、學生有關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情況,課題方案的制訂情況,課題進度和安排情況等,以確定學生能否進入課題實施階段。中期檢查安排在畢業論文(設計)進展的時間中段。在指導教師自查的基礎上,由學生向檢查組匯報已完成的研究內容、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擬開展的工作計劃和研究內容等。檢查組著重對照任務書,檢查工作內容的完成情況,是否按計劃進度執行、工作方向是否與任務書相符等;同時檢查學生出勤等情況。專業要責成指導教師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查找原因,及時改進。后期檢查安排在畢業論文(設計)的末期,主要結合預答辯和正式答辯進行。預答辯前指導教師要檢查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情況、論文格式是否規范、相關資料是否齊全、答辯準備是否充分等。正式答辯前指導教師要對畢業論文(設計)期間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畢業設計工作情況等進行綜合量化評價,并明確學生是否具有正式答辯資格。正式答辯時,校院兩級教學督導隨機列席答辯小組,聽取答辯過程,檢查畢業論文和資料,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反饋,以供其專業持續改進。
七、結語
畢業論文(設計)是培養工科本科學生掌握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基本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高低,也關系到學生畢業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開展過程中,必須對選題、開題、指導、評閱及答辯等關鍵環節予以高度重視,并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管控。
作者:張忠明 馬蔚蔚 李繼紅 鄒軍濤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牛銳鋒,唐文亭,呂振林,張忠明.在畢業設計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4):23-25.
[2]馬蔚蔚,張忠明,鄒軍濤.高校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黑河學刊,2015,(10):95-96.
[3]張忠明,馬蔚蔚,鄒軍濤.做好材料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2):247-248.
[4]高琪,李位星,廖曉鐘.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393-397.
[5]文九巴,張凌峰,任風章,張柯柯.材料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177-178.
[6]張忠明,馬蔚蔚,徐春杰,鄒軍濤,梁淑華.材料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4):222-225.
[7]付曉茹,方華,黎飛虎.加強過程控制切實提高工科畢業論文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65-267.
(一)目標市場飽和度高,市場定位缺乏特色
就工科專業來說,現階段的工科專業基本上全面覆蓋了各大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特別是計算機、自動化、機械等專業。由于當前整體需求不足、同質同類專業的大量重復設置,就業市場飽和度偏高,同類“產品”競爭異常激烈。部分高校雖然品牌認可度比較高,但是并未清楚地認識到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市場占有率,并未充分發掘本校工科專業獨特的就業市場。有些高校雖然意識到專業高端就業市場的重要性,但由于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社會需求與學生期望之間的偏差、高端企業人才需求壁壘高等,造成了學生“就業難”、單位“招聘難”、學校“推薦難”的并存現象。以東北大學信息學科為例,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良好,因此畢業生期望值較高。然而在用人單位招聘高峰期,許多學生對用人單位過分挑剔,造成“錯峰”現象,從而錯過許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二)市場策略碎片化,缺乏整體規劃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類似于企業生產產品的過程,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生產出的商品,且不考慮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在性質上的不同,那么高校就業市場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則與企業的市場工作有極大的相通之處。一般來說,企業的市場工作不僅涉及產品定位、市場開發、品牌塑造,更要注重銷售體系的完整性和營銷策略的有效性等。而目前高校就業市場工作雖然涵蓋了就業信息處理、就業服務、就業基地建立等諸多方面,但仍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整體規劃”和“整合營銷”。相對于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畢業生的多元化需求,就業市場策略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層次性、針對性,這也正是當前很多高水平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
(三)人才培養質量反饋不暢,反饋效果不明顯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反饋機制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著眼于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從而促進學生充分合理就業。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制約反饋效果的瓶頸問題:如人才培養反饋主體過于單一,未引進第三方機構,專業性較弱;人才培養反饋的內容不夠全面,目前多數高校僅據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待就業率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意識不強,或反饋信息不及時、內容單一,或人才培養其他環節參與缺失,或反饋信息無法有效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從而造成了“高端進校,但人才甚少”和“高端逐漸離校”的惡性循環。
二、高水平大學本科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建設的價值取向
(一)突顯人才培養特色
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看,市場定位應與企業及產品的目標定位相一致。而高校就業市場的定位是由人才培養的定位決定的。高水平大學工科專業高端就業市場定位則是指高水平大學根據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特色,以及目前其他高校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針對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標準,培養具有較強就業競爭力的優秀畢業生,并將這些信息有效地傳遞給用人單位,從而使本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占據相應的位置。現實中的一些成功案例足以說明一些問題,如東北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依托“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改善學科專業結構與布局,建立多學科協調發展格局。在鞏固冶金、礦業等傳統優勢學科同時,大力發展自動化、計算機等新興學科和生物醫學工程等交叉學科,為采礦冶金、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國家主流行業及重點領域輸送科技精英。近五年來,到上述領域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比例從46.3%提升到59.4%,在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同時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精英。[2]
(二)突顯學生為本的要義
從顧客滿意的角度,滿意感來自于期望需求與實際感知的統一。[3]高水平大學高端就業市場建設不僅要體現就業市場本身規模與質量的并舉,從過多地關注學生的現實轉變到關注他們的可能性發展,關注并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和專業發展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將逐漸呈現“個性化定制”的特征,以促進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的目標,培養自己的能力優勢區,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學習和能力儲備。如東北大學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在校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等,每年邀請業內知名企業的高管、行業分析、人力資源專家等進校開展10場重點行業分析報告,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未來發展方向。
(三)突顯大學的國家責任
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是高校建立的專門供大學生求職就業的勞動力市場。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力市場。高校的非營利性單位屬性使之并不具備完全市場主體的地位,這就決定了高校在市場供求關系波動的情況下,不能隨意變動其供應量而時常處于被動的境地[4]。在這種具有特殊情況的條件下,作為人才本身(商品本身)的畢業生就由被交易對象變成了與需求方(用人單位)直接對面的交易者———供應方,在就業市場的交易過程中,具有職業選擇、職業評價的主體性地位。但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高水平大學更應以培養為社會主義國家建設與發展貢獻才智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為其所承擔的國家責任。因此,高水平大學高端就業市場還應承擔對于大學生就業流向的引導功能,為畢業生搭建到國家發展最需要的地方的廣闊市場平臺。
(四)注重差異化市場戰略
差異化戰略的重點是賦予產品與服務被業內和顧客認可的獨特的功能與價值,以使其產品、服務與形象等明顯區別于競爭對手,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因此,對于高水平大學來說,差異化的就業市場戰略一方面意味著占據目標市場中其他高校不易進入的部分,另一方面意味著學生核心競爭力和職業勝任力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同時還包括差異化的市場導向的人才培養及就業服務模式。這種差異化的就業市場戰略基于對經濟發展、技術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走勢的預判,其是否成功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質量的差異化。
(五)注重整體性實施策略
就業工作是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就業工作與人才培養工作是要素和系統的關系。就業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而人才培養質量也制約著就業質量的高低。經濟形勢、社會需求等外部環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將通過就業工作傳遞到招生、教學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要素,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是這些影響最直接的呈現載體。因此,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建設也應遵循整體性推進的原則,要關注多維度匹配的關系,即數量與質量的匹配、高端市場與高質量人才的匹配、高端市場與高水平服務的匹配等。
三、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定位的影響因素
把優秀的人才輸送到合適的崗位上,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需求,是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建設的重要目標。而影響高端就業市場建設的因素有很多,如學校定位、學生期望、學術認可、外部環境等。在分析過程中,這些影響因素將作為模糊綜合市場定位方法的評判指標。近年來,東北大學在科學規劃整體就業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以工科專業高端就業市場為切入點的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體系研究,對工科專業就業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并通過畢業生擇業滿意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滿意度、畢業校友就業滿意度等調查分析,結合高校專業教師的評價結果,進行就業市場細分,確定高端就業市場的范疇,從而進行準確的高端就業市場定位。根據對專業教師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學生期望、家庭期望等市場定位的影響因素分析,可以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包含4個層次、22個評判指標的評判體系(見圖1)。層次分析法是一個多層次分析結構模型,求得每一個具體的權重進而解決多目標決策的一種方法[5]。這種方法將復雜問題的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把復雜的問題按照層次關系分解為不同的分目標、子目標等,并結合目標間的相互關系影響及隸屬關系將目標按不同的層次聚集組合,從而形成一個多元層次結構模型。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將高水平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作為一個系統和它所處的環境構成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測定和評估整體中各個影響因素對系統的影響,進行分層次解析,并充分考慮到外部環境對于各影響因子權重賦值的影響,綜合我們所需的結果。
四、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建設的具體策略
(一)以推進產學研合作項目為依托
經過不斷地發展、完善,產學研合作已經成為東北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同時,也成為高端就業市場建設的重要途徑。學校先后依托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等建設了20個“大學生創新基地”,并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有限公司、施耐德電氣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聯合成立了實驗室,學生可直接進入實驗室參與指導教師承接的重點企業科研項目,不僅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質的硬件資源平臺,而且增進了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實現了人才資源配置的雙贏。同時,學校還充分發揮學院黨團組織、研究所及專業教師的作用,鼓勵專業教師利用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的機會,大力挖掘高端就業市場,與業內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關系。
(二)以開展實習實踐活動為載體
高校就業市場的首要核心功能就是溝通就業信息,實習實踐往往是學生獲取職業和就業信息最準確的途徑。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政府曾專門出資鼓勵高校學生參加職業實習。北美高校實行的短學期制(每學期約16周)也為學生利用暑期開展職業實習創造了條件[6]。目前,東北大學以“就業踐行計劃”為載體,將就業實踐提前至大二、大三年級,使在校學生提早進入職業選擇和就業準備的狀態,逐漸實現就業實踐活動的日常化、規范化。同時,著力開發就業實踐基地,豐富就業實踐內容,與多家大型知名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實踐和課外活動基地,每年有5000余名學生參與到工程實習、企業參觀考察、實習生項目等就業實習實踐活動中。此外,依托省政府項目,建立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實訓示范基地,在5個工科專業按照32個崗位方向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以實施提前選拔和訂制培養為途徑
促進勞動關系達成是高校就業市場的另一核心功能。而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高端就業市場應通過提前選拔和訂制培養等形式實現“勞動關系達成”的提早實現。提前選拔和訂制培養模式,是指企業對大三年級學生通過教育培訓、現場實習、考核跟蹤等,使他們全面了解企業情況,提前確定“準員工”人選,以滿足首鋼各鋼鐵基地對緊缺專業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學生職業成熟度。比如,為了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全面了解企業概況,適應企業文化,提前進入企業“準員工”角色,首鋼與東大商定聯合設立“首鋼就業人才獎”,經“雙向選擇”,提前選拔緊缺專業優秀的三年級本科生“進企業”、“進生產一線”進行實訓鍛煉和生產實習,擇優錄取與企業崗位要求相適應、與企業文化相契合的優秀畢業生。此外,東北大學還與寶鋼建立了“3+1+1”的訂制培養模式,與濟鋼建立了“4+1”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蘇州工業園區等用人單位組織面向大三年級學生的暑期就業實習招聘活動等,通過深度就業合作,不斷為學生開辟高端就業渠道。
(四)以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為根本
高端的就業市場一定有高端的人才需求標準。因此,要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根本,才能為高端就業市場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東北大學著眼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上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比如,除完成全校統一的教學計劃,各專業根據情況可自主增加200學時與專業發展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強化專業教育的實用性。推行“1+1”預警式教學模式,即本專業學習+某單項技能學習,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讓高年級學生進入教師的科研課題組,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加強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升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在總學分里單獨設立創新創業類課程學分。東北大學將學生生涯發展指導工作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陣地,初步建立起分年級生涯發展指導體系,秉承引領、啟發、實踐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制定生涯發展領航計劃和生涯發展助力計劃,探索“課程、活動、咨詢”三大指導平臺,構建普遍、分類與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的模式,使學生具備了“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在大舞臺上成就大事業,與祖國和時代共進步”的視野、志向與能力,為不同學生提供了全面的就業信息和廣闊的就業平臺。
(五)以加強人才培養質量反饋為促進
經過多年的實踐,相比傳統的英語本科專業畢業學術論文寫作,目前的實踐性研究所倡導的行動研究,為電大英語專業學生帶來了多方面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問題提出階段,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地發現一個可控或可操作的教學現象的能力,同時掌握了如何在經過觀察、反思、參與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提煉問題的能力。行動研究重視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參照作用,研究的問題或稱之為選題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過程注重初始調查。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研究中,實踐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體或對象,而在行動研究中,他們成了研究的主體,具體體現在項目研究的第一階段中,選題的提出是研究者本人根據自身教學實踐自己提出來的,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就一個教學現象進行有感而發的敘述或者辯論。這個選題一定是困擾教學實踐者的一個難題,并且在實踐者可解決能力之內,具有可控制性和合理性。在問題歸因階段,學生們學會了運用科學方法開展調查研究的能力。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重視理論和經驗的啟發作用,并且使用實證的調查為最終的依據,以期找到導致問題或現象的原因,并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或指明方向,學生們運用到的學習策略有觀察、實驗、探究、分析、綜合能力等。要求學生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ana-lyticmethod)、蘇格拉底式對話法(Socraticdia-logue)、原因分析法(causeanalysis)、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觀察法(observation)和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學生在做問卷調查過程當中,充分使用行動研究策略,實踐環節指導教師要始終堅持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至少使用三種以上的方法,其中必須使用問卷調查法,每位學生至少要做兩個問卷調查表,其中一個是在研究進入第三階段前要求學生調查出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另一份則是要求學生在項目實施階段調查出學生對于教學改革的反饋。在做兩個問卷調查時,學生必須實實在在地走進他們的學生當中、教學任務當中和教室當中,針對他們在上一個階段中所選定的課題,設計出問題以及若干個可能是問題答案的選項,那么,如何設計出切中問題要害的題干和盡可能覆蓋面廣的答案選項就成為行動研究的主要任務。比較成功的做法是,要求學生結合英語教學法的相關理論,以及學生自身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觀察積累,先提出問題,然后,在設計答案選項時,真實地傾聽學生的困惑是什么,還建議學生真實地去走訪他們的同行,橫向地去了解這些問題的潛在原因。在方案設計及實施階段,即教學改革措施建立在調查歸因的基礎上,并體現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的行動中,整個實踐活動注重收集日常教學活動,尤其是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和作為教學實踐者的教師的反響和變化,日常資料的收集包括課堂實錄、課堂筆記和學生日記。在課堂教學方案設計階段和項目實施階段,學生們借助行動研究實現了為行動而研究的目的,完成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實踐工作,做到了為實踐本身的改善而展開研究,而不是理論上的構建。通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透過實踐行動來改善教學情境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且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與之相隨的連帶問題的產生和應對策略。通過實際地去實施他們自己所設計教學改革方案,親身體驗改革進程、觀察改革中學生的變化以及記錄改革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實踐者們獲得了第一手的教學數據、直接感受到了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愉悅、主動地踐行了教學設計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并且最終感受到了行動研究帶給他們的經驗和啟示。在評估反思及報告撰寫階段,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在互動與交流環境、問題與解決環境、發現與反思環境、評估與提升環境中對自身所做的研究工作給予評價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實證基礎上對措施和行動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和反思。實踐活動進行到第五階段時,要求學生對前面四個階段的研究任務做一個總結和反思。有一種公認的說法是,行動研究即指教師對具體教學情境所做的一種反思性研究,實踐證明,借助行動研究,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面臨復雜多變的教學現象,他們依靠教育實踐中創造性研究和實踐,有意識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主動去思考和解決教學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感知力,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二、行動研究在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教學設計中的實施效果
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宗旨就是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學會轉變角色,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發現式學習、反思型學習等學習策略。學生們通過做教學設計,了解了行動研究的相關理論及其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充分地實踐了自己在電大學習期間學到的英語語言知識以及英語教學法的相關內容,真實地體驗到了如何做基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研究,對于學生的教學職業生涯產生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并且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科研和個人發展都具有相當明顯的促進作用。學生們給于教學設計中的行動研究更多正面的評價。對6個分校連續5屆157名畢業生進行的面對面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相比傳統的畢業作業或設計,將行動研究應用于英語專業教學設計這一模式得到了多數學生的肯定。問卷調查表數據顯示63%的學生認為通過實踐“我學會了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89%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記錄教學過程”;79%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從同行和學生中尋求思路以解決困難”;91%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做問卷調查表”;74%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根據學生需求設計教學活動”;88%的學生認為“我開始對教學研究感興趣了”。
三、總結與反思
(一)存在問題
盡管行動研究增強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意識,提高了教師的自我決策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不足:1.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堂教學行動研究不熟悉,容易和傳統意義上的學術論文寫作混為一談。2.有的學生選題太大,無法在規定時間和有限條件下完成;有的學生選題脫離課堂教學實際;還有些學生選題過分相似等等。3.部分學生未能就提出的問題做仔細分析和文獻綜述,因此也就不能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4.很多同學對于項目實施階段的跟蹤監控不夠,只是流于形式,導致對于項目研究的反思不夠深入、全面。
(二)改進措施
【關鍵詞】美術學;畢業論文;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126-01
美術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美術學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本科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精神的重要標志。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也是綜合培養學生在本專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藝術鑒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表達能力、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能力的一個實踐過程。本文通過對已畢業的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研及考察,總結出美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了指導畢業論文順利完成的方法,為美術學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提供借鑒。
一、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常見問題
(一)畢業論文選題范圍不當。大部分學生的論文題目過大、過深,不適合本科生完成,如《淺析油畫前景》、《試論中國傳統工筆畫與現代工筆畫的區別與聯系》、《淺析現當代中國風景油畫》,這些選題范圍學生很難駕馭,此類選題寫成一本專著也不為過,本科生當然難以就此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來。如果論文題目過小,論文得不到展開,則內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畢業論文內容過于陳舊,只是對以往的論文觀點進行簡單的重復。所以論文選題要大小適中,難易得當,這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前提條件。
(二)不能結合專業特點。對于美術學學生來說,理論研究沒有相應的基礎,實際工作經驗不豐富,寫作基礎較差,如果不結合自身專業實際選題,勢必只有到處拼湊,達不到能力培養和素質訓練的教學目標。美術學畢業論文考察學生通過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論知識、美學素養、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能力,論文就是一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課題,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討創作實踐者的理論水平。研究的內容要從自身的創作出發,闡明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水平。
(三)畢業論文格式不規范。對于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學院或所在系部都會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但是很多學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隨意設置標題和文章的字體、字號,尤其是引用部分的問題最為常見。有的學生引用的文章內容并沒有標明出處,沒有注明期刊或書籍的出版社、頁碼,亂用標點,錯別字出現頻繁。主要原因是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畢業創作中,對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就無從談起,畢業論文有創新性才有靈魂和價值。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直接重復論述其他人現有的觀點與結論,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夠重視,認為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應當以畢業創作為主,畢業論文只是應付了事,所以態度不端正,東拼西湊,這樣很難寫出具有創新性的、有價值的畢業論文。不論是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還是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研究,都應當是本人經過獨立思考的成果,絕對不能直接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進措施
(一)加強學生對選題的認識。要獲得一個好的選題,需要作者在對文章的整體脈絡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過大量查閱資料,分析提出的問題,確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選題。這是一個思維不斷運動的過程,需要主觀的思想與所要選擇的事物發生共鳴,這種靈感是非常重要的。確定好選題的范圍,再根據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展開查閱,揚長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論文要以所學專業為主,按照選題的任務、計劃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實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培養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同時為專業的繼續深造和從事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二)結合專業特長兼顧興趣開展選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各有所長,要選擇有利于自身特長的選題來展開論文寫作,能更深入地研究主攻的專業,揚長避短,易于開展。如果對某一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研究起來會產生強烈的探索精神。比如自己對中外美術史的山水畫和風景畫比較感興趣,就可以以中西山水和風景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果對國畫中的仕女人物感興趣,就可以以研究中國唐代的人物繪畫作為選題。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omsky’s methodology of idealization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lthough the idealization in physical research from which Chomsky’s idealization deprives can still keep natural laws’ validi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omsky’s idealization is not accessible. 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his research. Then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why Chomsky’s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s not accessible from two aspects: (1) Language i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 (2)Languag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Only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are these features significant and integrate, can language bear its form and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and keep up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 Therefore instead of “being idealized” out of linguistic research, social facto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totally changed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will be misguided. As for what factors can be temporarily idealized without changing language’s fundamental features? This is a question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關鍵詞: 理想化,符號系統,社會結構,語言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農科院系;畢業論文;培養計劃;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7-0030-03
在本科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對學生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檢驗,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辦學質量的體現[1]。因此,盡管畢業論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2-3],如:時間安排不合理、選題創新性不足、學生積極性不高、指導不夠到位、場地、經費嚴重不足、論文質量下滑[4-6]等等,也不宜廢除[7],只能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大幅度改革,完善方案,科學的解決存在問題,才能不斷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農科專業受專業特點和研究對象的影響,試驗周期長、實踐計劃安排難度大,費用高見效較慢,不同課題(如小麥、玉米、棉花、中藥材、果樹、花卉和各類蔬菜)難以在同一時段實施,加之實習經費及實習場地的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著農科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從教學計劃、實施方案、實施過程和論文質量評價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簡述了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在這方面的改革與實踐,為進一步完善本科培養方案、修訂實踐教學大綱、建立論文質量保證體系提供參考依據。
一、調整本科教學計劃中關于畢業論文的安排及思考
原教學計劃中畢業論文多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主要考慮到所有的專業課第七學期才能學完,學過專業課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指導,掌握了基本實驗方法,才有可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實驗,這種安排從理論上講也比較合理。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實驗周期較長的問題,只好把與種植有關的畢業論文提前一學期開題,其他專業或室內實驗仍在第八學期進行。第八學期學生就業壓力遠大于畢業壓力,學生認為論文可以將就而就業不能將就[8],所以論文質量下滑在所難免。
在當今新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想保證論文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就要對現存管理及教學環節進行改革。進一步加強教學環節的體制改革,合理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將畢業論文環節滲透到專業教學實踐中去。按照這種思路,在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農科學院將所有專業課在第六學期全部結束,第七學期安排綜合實習或科研訓練,第八學期做畢業論文。這樣安排學生可以從第六學期暑假開始選擇留校或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一來拉長了論文實驗時間,同時給學生留下考研復習與聯系就業較大的時間自主空間,從根本上避免了考研與實習、實習與就業之間的矛盾沖突,確保理論教學質量和畢業論文的時間。
二、完善本科畢業論文實施方案
新的本科畢業論文實施方案,是從第六學期開始,經師生雙向選擇選定導師,第六學期3月開題,第六學期4月至第八學期實施,根據課題類型及作物種類,師生自定實驗開始時間和進度,第八學期3月統一中檢(實驗基本完成為中檢合格),第八學期6月初答辯。這樣的實施方案比較切合農業類專業特點,照顧到各種實驗的差異性,便于適時開展研究。部分室內分析任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考研面試或就業靈活安排在第七學期寒假或第八學期初進行。第八學期畢業論文工作以補充實驗、資料整理和撰寫論文為主,時間足以保證。這樣的安排,在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基礎上,較好兼顧了畢業生的考研和就業。
三、強化本科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
1.成立論文題目審查小組。從多年來的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情況看,開題一直是最不受重視的教學環節,很多老師和學生都認為開題對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影響不大[9],以致使有些論文題目太大或太小或缺乏研究價值等嚴重問題。修改后的實施方案,以學科為單位,以系主任為領導,成立3~5人的畢業論文題目審查小組,負責本學科論文題目審查工作,審查不合格的要求改題或換題,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題目的“大、小、難、易、空、舊”問題再度發生,確保論文題目的科學、合理,使畢業論文工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關鍵詞:量子力學;量子理論;矩陣力學;波動力學;測不準原理
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為原子物理、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奠定了基礎。它能很好地解釋原子結構、原子光譜的規律性、化學元素的性質,光的吸收與輻射等等方面。從1900年到1913年量子論的早期提出,到經過許多科學家如玻恩、海森伯、玻爾等人的努力詮釋,量子力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后來遭到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等人的批評,他們不同意對方提出的波函數的幾率解釋、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雙方展開了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論戰,至今尚未結束。
一、量子論的早期
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設
普朗克在黑體輻射的維恩公式和瑞利公式之間尋求協調統一,找到了與實際結果符合極好的內插公式,迫使他致力于從理論上推導這一新定律。但是,他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努力也沒能從力學的普遍理論直接推出新的輻射定律。最后只好用玻爾茲曼的統計方法來試一試。他根據黑體輻射的測量數據計算出普適常數,后來人們稱這個常數為普朗克常數,也就是普朗克所謂的“作用量子”,而把能量元稱為能量子。
2光電效應的研究
普朗克的出能量子假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不論是他本人還是同時代人當時對這一點都沒有充分認識。愛因斯坦最早明確地認識到,普朗克的發現標志了物理學的新紀元.1905年,愛因斯坦在其論文《關于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中,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應用到光的發射和轉化上,很好地解釋了光電效應等現象。在那篇論文中,愛因斯坦總結了光學發展中微粒說和波動說長期爭論的歷史,提示了經典理論的困境,提出只要把光的能量看成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釋。與此同時,他還大膽地提出了光電方程,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實驗事實來支持他的理論,因此,愛因斯坦稱之為“試探性觀點”。但他的光量子理論并沒有及時地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直到1916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對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作出了全面的驗證,光量子理論才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 3 固體比熱的研究
1906年,愛因斯坦將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應用于固體比熱,解釋了固體比熱的溫度特性并且得到定量結果。然而,這一次跟光電效應一樣,也未引起物理界的注意。不過,比熱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能斯特的低溫實驗所證實。量子理論應用于比熱問題獲得成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些物理學家相繼投入這方面的研究。在這樣的形式下,能斯特積極活動,得到比利時化學工業巨頭索爾威的資助,促使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屆索爾威國際物理會議的召開,討論的主題就是《輻射理論和量子》,這次會議在宣傳量子理論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4量子假說運用于原子模型
哈斯是奧地利的一位年表物理學家,他在研究黑體輻射時很早就注意到了量子論。湯姆生專門討論原子結構的書《電與物質》和維恩的文章促使他運用量子公式來闡述原子結構,這是將量子假說運用于原子結構的最初嘗試。
丹麥人玻爾堅信盧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學說,為了證實其正確性,玻爾利用量子假說來解決原子的穩定性問題。要描述原子現象,就必須對經典概念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因為一致公認的經典電動力學并不適于描述原子規模的系統行為。1913年,玻爾在他的第二篇論文中以角動量量子化條件作為出發點來處理氫原子的狀態問題,得到能量、角頻率和軌道半徑的量子方程。可見,玻爾的對應原理思想早在1913就有了萌芽,并成功地應用于原子模型理論。玻爾的原子理論完滿地解釋了氫光譜的巴耳末公式;從他的理論推算,各基本常數如e、m、h和R(里德伯常數)之間取得了定量的協調。他闡明了光譜的發射和吸收,并且成功地解釋了元素的周期表,使量子理論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二 量子力學的建立與發展
1德布羅意假說 2電子自旋概念的提出 半年后,荷蘭著名物理學家埃倫費斯特的兩個學生在不知道克羅尼格工作的情況下提出了同樣的想法,并寫成了。這得到了海森伯的贊同,不過,如何解釋雙線公式中多出的因子2,一時還得不到解答。玻爾試圖從相對論推出雙線公式,但仍然沒有結果。終于,在1926年,在哥本哈根研究所工作的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一來,電子自旋的概念很快被物理學界普遍接受。
3矩陣力學的創立 集正是線性代數中的矩陣,此后,海森伯的新理論就叫《矩陣力學》。
玻恩著手運用矩陣方法為新理論建立一套嚴密的數學基礎。與數學家約丹聯名發表了
《論量子力學》一文,首次給矩陣力學以嚴格的表述。接著,玻恩、約丹、海森伯三人合作,系統地論述了本征值問題、定態微擾和含時間的定態微擾,導出了動量和角動量守定律,以及強度公式和選擇定則,從而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
4波動力學的創立 5波函數的物理詮釋 6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的提出 海森伯在創立矩陣力學時,對形象化的圖象采取否定態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標”、“速度”之類的詞匯,這些詞匯已不再等同于經典理論中的那些詞匯。為解釋這些詞匯坐標的新物理意義,海森伯抓住云室實驗中觀察電子徑跡的問題進行思考。他意識到電子軌道本身的提法有問題,人們看到的徑跡并不是電子的真正軌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霧跡,水滴遠比電子大,所以人們也許只能觀察到一系列電了的不確定的位置,而不是電子工業的準確軌道。因此,在量子力學中,一個電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處于某一位置,同時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具有某一速度 。可以把這些不確定性限定在最小范圍內,但不能等于零。這就是海森伯對不確定性的最初思考。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是通過一些實驗來論證的,他還通過對確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蓋拉赫實驗的分析得出結論:能量的準確測定如何,只有靠相應的對時間的測不準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得到了玻爾的支持,但玻爾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認為他建立測不準關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問題。于是提出了互補原理。他指出,平常大家總認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作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其他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里得到解釋。
三 關于量子力學完備性的爭論
玻恩、海森伯等人提出了量子力學的詮釋之后,遭到了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等人的批評,他們不同意對方提出的波函數的幾率解釋、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雙方展開了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大論戰,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卷入了這場論戰,至今還未告結束。
正是由于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長期爭論,才使得量子力學越來越完備,很多問題得到了系統性的研究。
1965年,貝爾在定域隱參量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關系,人稱貝爾不等式,于是有可能對隱參量理論進行實際的實驗檢驗,從而判斷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解釋是否正確。從70年代開始,各國物理學家先后完成了十幾項檢驗貝爾不等式的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數都明顯地違反了貝爾不等式,而與量子力學理論預言的相符。但也不能就此對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作出最后裁決。目前這場論戰還在進行之中,沒有得出最后的結論。
[2]盧鶴紱.哥本哈根學派量子論詮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
[摘要]目的:觀察口服異維A酸對尖銳濕疣治療作用和近期復發率。方法:將門診確診的尖銳濕疣病人分為2組;異維A酸組39例,給予異維A酸膠丸10mg,tid或bid口服,每周隨訪觀察至疣體完全消失后評定療效,將其中痊愈病人改服10mg.d-1×1mo,停藥再隨訪3mo評定復發率。另組為鬼臼毒素組的40例病人,給予0.5%鬼臼毒素酊外用治療至疣體完全消失后評定療效。將其中痊愈病人停藥隨訪3mo評定復發率。結果:用異維A酸膠丸治療的39例病人中痊愈33例(85%),其中復發6例(18%),鬼臼毒素治療40例,痊愈30例(75%),痊愈30例中復發16例(53%),2組痊愈率比較P>0.05,復發率比較P<0.01。結論:口服異維A酸對尖銳濕疣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近期復發率較鬼臼毒素低。
尖銳濕疣是由人類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外生殖器、、外位的表皮菜花樣增生。其發病率高,治療方法較多,復發率亦較高,通常采用局部治療即去除外生疣體為主并佐以干擾素注射治療。我科自1999年初起用異維A酸膠丸口服治療39例尖銳濕疣病人,觀察其療效和近期復發率。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所有病人均在門診確診為尖銳濕疣,病程為2wk~6mo,分為2組;其中39例病人作為異維A酸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36a±s4a(20~72a),另一組鬼臼毒素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5a±4a(21~57a)。2組病人來我科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療。
治療方法異維A酸組:口服異維A酸膠丸[商品名泰爾絲,上海延安制藥廠生產,每丸10mg,批準文號:(93)衛藥準字X-174號],按體重>50kg者服3丸.d-1;體重≤50kg者口服2丸.d-1。均連續口服且每周1次隨訪,直到疣體完全消失止,改為1丸.d-1維持1mo后停藥并連續隨訪3mo。若連續6wk疣體無明顯減少、減小甚至加重則立即停藥。鬼臼毒素組:使用0.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疣脫欣,遼寧華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96)衛藥準字X-184(1)號]外用治療至疣體完全消失止,并隨訪3mo,若連續6wk疣體無明顯減少、減小甚至加重,或者其他迫使不能繼續用藥如較嚴重感染則立即停藥。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用藥后疣體完全消退。顯效:用藥起始疣體有明顯減少、減小,但是繼續使用6wk以上再無法消退。無效:從用藥起連續6wk疣體無明顯減少、減小甚至在繼續使用中反而增多、增大。復發:痊愈一段時間后,在原皮疹處再次出現新疣體。
結果
1療效異維A酸組:39例病人痊愈33例(85%),顯效4例(10%),無效2例(5%)。在治療過程中,所有病人均表現為皮損體積范圍上的縮小,疣體伏平。鬼臼毒素組:40例中痊愈30例(75%),顯效4例(10%),無效6例(15%)。2組痊愈率分別為85%和75%,經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2復發率采用口服異維A酸治療的病人其近期復發率非常明顯低于外用鬼臼毒素,見表1。
表12組復發率比較[例(%)]
組別例復發復發率
鬼臼毒素3016(53)
異維A酸336(18C)
2組復發率比較經χ2檢驗:cP<0.01。3不良反應異維A酸組所有病人均出現不同程度口唇干燥,但均能忍受。鬼臼毒素組:均出現疣體及周圍紅腫糜爛,給予抗感染治療一般能繼續用藥。
討論異維A酸,屬于維甲酸類藥物,它對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有免疫調節機制并輔助抗體等產生[1,2]。尖銳濕疣發病機制是HPV感染人體后在表皮大量復制增殖播撒,同時侵入細胞核引起迅速有絲分裂增殖形成特征性的樣贅生物[3]。維甲酸類藥物可以調節被HPV感染細胞的細胞周期,抑制其過度增殖[4,5]。HPV與維甲酸類藥物對上皮細胞過度增殖或抑制過度增殖均與兩者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達水平的調控有關[6],而表皮生長因子(EGF)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后使表皮增生、有絲分裂加快[7]。因此維甲酸類藥物正是可能有以上機制的共同作用達到對于尖銳濕疣的治療作用。
本研究表明,口服異維A酸治療尖銳濕疣有一定療效,并能降低復發率。不良反應較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禮賓,徐浩生.異維A酸治療玫瑰糠疹32例[J].臨床薈萃,1999,14:843.
[2]施偉民,樸英蘭,陳德利,陳捷.異維A酸治療痤瘡及對女性血清性激素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81-83.
[3]吳志華,陳秋霞.尖銳濕疣[A].見:吳志華,主編.現代性病學.第1版[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160-161.
[4]NarayananBA,HolladayEB,NixonDW,MautoCT.Theeffectofall-transand9-cisretinoicacidonthesteadystatelevelofHPV16E6/E7mRNAandcellcycleincervicalcarcinomacells[J].LifeSci,1998,63:565-573.
[5]彭振輝.外用異維A酸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達作用的研究[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8,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