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管理條例8篇

時間:2022-03-13 05:19:4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基金會管理條例,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積金提取和使用管理條例最新全文第一條 為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規范住房公積金提取和使用,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國務院350號令)等有關規定,結合省直、中央駐肥等單位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在省直繳存住房公積金單位的職工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

第三條 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積金管理分中心(以下簡稱省直分中心)負責省直、中央駐肥等單位住房公積金提取和使用的管理工作。

第四條 住房公積金提取的金融業務由管理中心委托的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受托銀行)辦理。

第二章 提取和使用條件

第五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償還自住住房貸款本息的;

(三)本市無住房租賃自住住房的(含廉租房、公租房及商品住房);

(四)家庭成員發生重大疾病(慢性腎衰竭、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重型肝炎、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冠狀動脈旁路手術、顱內腫瘤開顱摘除手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主動脈手術等九種重病、大病)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

(五)被納入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戶 ;

(六)連續失業兩年以上未再就業的;

(七)到國外、港、澳、臺地區定居的;

(八)離休、退休的;

(九)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并與所在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1.戶口遷出本市;

2.非本市戶口職工離開本市、務工農民返回原籍;

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4.在職期間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刑期期滿時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

第六條 職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該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的,其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

第七條 職工符合本辦法第五條(一)、(二)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配偶或房產共有人可同時提取本人賬戶內的住房公積金。

第八條 住房公積金貸款尚未結清前,職工本人、配偶及房屋產權共有人提取住房公積金,應優先用于償還住房公積金貸款本息,同時不再受理其他住房類型的提取。

第九條 職工因商業貸款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的,僅限一套住房,貸款未結清前,不允許變更。

第十條 下列情況均可一次性辦理提取公積金手續,逾期不予辦理。職工購買自住住房(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應在網上備案之日起一年內;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自有效材料簽發之日起一年內,其它類型住房,自最后一次開具購房有效憑證之日起一年內;全額集資建房,自有效材料簽發之日起一年內由單位統一辦理。

第三章 提取程序

第十一條 符合本辦法規定,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存儲余額,可憑有效憑證,向所在單位提出提取住房公積金申請。所在單位應當予以核實,并出具《省直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表》。單位無正當理由,拒不核實或不為職工出具《省直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表》的,職工可憑有效證明材料,申請省直分中心督促單位辦理。

第十二條 改制、破產企業的原單位封存戶職工,由原行業改制服務中心(或行業指定的留守組織、管理機構)進行核實并出具提取證明。

第十三條 職工憑提取憑證及單位核實的《省直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表》,到省直分中心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省直分中心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日內做出是否準予提取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

在省直分中心集中封存戶內的職工,符合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的,憑提取憑證直接到省直分中心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

第十四條 經省直分中心審核準予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可根據職工要求,由受托銀行將核定的支取額轉入單位財務賬戶,職工到單位財務部門領取或將職工住房公積金轉入該職工個人儲蓄賬戶。

第四章 提取材料

第十五條 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時,須提供單位審核的《省直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表》,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配偶提取住房公積金的,須提供夫妻關系證明原件及復印件;房屋產權共有人提取住房公積金的,須提供房屋產權共有人身份證、房屋共有產權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第十六條 提取人除提供第十五條規定的材料外,應根據不同情況,提供下列證明材料的原件及復印件:

(一) 職工購買自住住房,須提供下列合法有效憑證:

1.購買自住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須提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設部監制并經房產管理部門備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含商品房網上備案確認單)和不低于購房總價30%的付款憑證。

2.購買拆遷安置住房的,須提供屬地拆遷管理部門批準的項目拆遷批復(復印件)、拆遷安置協議、繳款通知書、結算清單、繳款憑證。

3.購買單位全額集資建房的,須提供房改部門簽發的單位全額集資建房批復、經房改部門審核過的單位職工集資建房核定單或單位職工集資建房明細表、職工與單位簽訂集資建房合同或協議、交款收據及尚有多少集資房款未交清的證明。

4.購買單位公有住房的,須提供由房改部門審核過的價格核定單、預付款收據或尚有多少房款未交清證明。

5.購買存量房(二手房)的,須提供交易合同、過戶后的房屋所有權證,契稅、交易費、銷售不動產發票等憑據。

(二)建造自住住房的,須提供市、縣級規劃土地和建管部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建房費用等有效憑證;城市規劃區內村莊和農村集鎮自建自住住房的,應提供鄉(鎮)人民政府核發的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房費用等有效憑證。

(三)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須提供房屋所有權證和由屬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房屋安全鑒定部門出具的、內容建議為翻建、大修的《房屋修繕工程勘查意見書》以及相關費用證明。

(四)支付房租的,須提供在房產管理部門辦理的《無房證明》、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或租房單位和居住地街道出具的租房證明,稅務部門出具的租賃納稅發票,租房合同。

(五)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須提供縣、區級民政部門確認的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證明。

(六)連續失業兩年以上未再就業,須提供失業證及縣、市級以上社保部門提供的有效證明。

(七)家庭成員(指父母、配偶、和子女)發生重大疾病的,須提供二級(含)以上醫院蓋章確認的疾病診斷證明和出院小結、戶口本或相關親屬證明,醫療費發票。

(八)償還省直住房公積金貸款本息的,每年可提取一次,也可申請辦理委托提取住房公積金業務,同時提供提取人的身份證及婚姻狀況等相關證明;償還自住房商業性貸款和其他市、區等住房公積金貸款本息的,須提供住房借款合同和貸款銀行出具的已還貸本息清單及現實貸款余額。

(九)職工到國外、港、澳、臺地區定居的,提供戶口注銷證明及相關證明材料。

(十)職工離、退休的,須提供離、退休批準文件或離、退休證。

(十一)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九)項規定提取條件的,除須提供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證明外,另須提供下列材料:

戶口遷出本市,提供已落戶的外地戶口本;非本市戶口職工離開本市,務工農民返回原籍的,提供原籍戶口證明以及單位證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提供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出具的鑒定證明;職工在職期間被判刑的,提供司法部門出具的判決裁定書等相關證明。

(十二)職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提供死亡證明、合法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的書面申請和法定有效證明(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公積金轉入職工生前所在單位結算戶,由單位支付給繼承人或受遺贈人。

第五章 提取額度

第十七條 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的,提取本人、配偶或房產共有人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的,自購房之日起一年內一次性提取,合計提取總額不得超過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已付費用;凡辦理住房貸款的職工,自購房之日起一年內首次提取總額不超過前期支付的房款總額,提取金額取至百元。

第十八條 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每年可提取一次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用于償還實際已還款本息,提取金額至百元。夫妻雙方及房屋產權共有人累計提取總額不得超過實際已償還的貸款本息(不含罰息)。貸款還清后一年內,憑最后一次還清貸款憑證,可再提取一次賬戶內的住房公積金,累計提取不得超過貸款本息總額。委托劃轉住房公積金還貸的,按委托劃轉住房公積金還貸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積金,租賃住房年度最高可提額度為15000元。職工本人及其配偶合計提取不得超過當期實際支付住房租賃租金的總額,提取金額至百元。每年一次提出申請,且每次提取不得超過12個月的規定提取限額。

第二十條 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五)(六)(七)(八)(九)項規定和第六條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個人賬戶在封存狀態下,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全部存儲余額,同時注銷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

第二十一條 職工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個人賬戶為封存狀態且符合提取條件的,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全部存儲余額,同時注銷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

第六章 罰則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直分中心除追回所有款項本息外,提請公安、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為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出具虛假證明的;

(二)職工采取欺騙手段,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存儲余額的;

(三) 職工騙取他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存儲余額的。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省直分中心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xx年5月30日。

如何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并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七)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且戶口遷出的;

(八)非戶籍職工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不在戶口地就業且離開的;

(九)職工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

(十)職工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并造成生活嚴重困難的;

(十一)職工因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發生福建省勞動社保部門規定的特殊病癥(參照公積金中心網站的部門文件欄目),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篇2

一、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到位

學校專門成立了主管副校長、教導主任、體育組長組成的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貫徹《條例》的領導、監督和指導。體育課開課率達100%。利用多種形式向教師和學生宣講《條例》,在學校總體工作規化中列入體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內容措施、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體育教師和體育器材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建優良教學條件

我校體育教師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業務素質強。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師德修養。組織教師選派到省、州級進行新教材、技能和教法的培訓。按《條例》的要求配齊所需體育器材和設施,目前擁有一塊標準帶400米跑道的綜合田徑場(含足球場)、籃球場5塊、2塊排球場和2塊羽毛球場,多功能活動中心可供室內體育教學,體育圖書齊全。

三、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教學水平

學校體育工作堅持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體育教學為中心、課內外相結合、合理設置課程。根據《大綱》要求,科學合理制訂計劃、結合實際、因地因人制宜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采用快樂體育和成功體育,進行分組自主教學、試行男女分班授課和分層的目標推進教學。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切實抓好課余訓練

把課外體育和課余訓練列入學校整體體育工作計劃之中,開展和成立了各項課外活動小組,確保時間、地點、成員和器材等落實到位。每年舉辦春秋兩季的運動會,舉辦特色體育節和開展豐富的體育知識競賽活動。并且建立了一套符合學校的體育課余訓練體系,組成田徑、足球、籃球等運動代表隊,為省、州級輸送了不少體育人才,同時取得了優異的競賽成績。

五、教學與科研并重,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篇3

一、認真貫徹落實《審計法實施條例》,強化審計監督職能,服務發展大局

審計機關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綜合經濟監督部門,擔負著維護經濟秩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職能。新修訂的《審計法實施條例》,進一步強化了審計監督職能,規范了審計程序,明確了審計權限,突出了審計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職能作用,為開展審計工作創造了更為良好的法律環境;同時也對進一步做好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審計機關要以貫徹落實《審計法實施條例》為契機,進一步提高依法審計能力,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以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和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思想,正確處理強化監督與促進發展的關系,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充分利用《審計法實施條例》賦予的權力和手段,加大審計監督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落實“三三戰略”,深入實施“七大系統工程”,著力推進“三四三”項目建設,各級審計機關要圍繞這個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全面審計,突出工作重點,為呂梁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二、認真貫徹落實《審計法實施條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依法治國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方略。落實依法行政,是政府法制建設的目標。審計監督作為保證各級政府科學決策、依法決策的重要環節,作為促進財政資金合理、有效使用的重要措施,作為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廉潔高效的主要手段,其職能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施政目標的實現?!秾徲嫹▽嵤l例》的修訂,進一步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績效審計,拓展了財政審計的監督范圍,為新形勢下開展財政績效審計,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進一步加強了對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為規范建設行為、節約建設資金、提高投資效益、預防腐敗行為,提供了制度保障;進一步加大了專項審計調查力度,為確保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提高績效,以及推動改進、促進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通過《審計法實施條例》的修訂,進一步強化審計監督職能,不僅有利于審計機關依法監督,規范各級政府及政府部門的行政行為,而且有利于強化行政機關和行政首長的責任,促進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自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一定要從推進依法行政的高度,貫徹落實《審計法實施條例》,增強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的自覺性,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篇4

1.基金會資產投資過分謹慎

最新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在2004年6月開始實施,其對基金會保值增值的規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確定了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對基金會沒有做出過多的限定,完全由基金會的最高機構理事會來決策,但又要求理事會謹慎科學投資,以確?;饡敭a的風險降低?!痘饡芾項l例》規定“基金會理事會違反本條例和章程規定決策不當,致使基金會遭受財產損失的,參與決策的理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對基金會來說,一方面在資產投資方面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間,政府和相關機構不要求基金會必須投資那些品種,或是投資多少,只是要求投資行為必須是在不影響公益性的前提下進行,并要保證基金會資產的安全,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基金會資產投資的范圍;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具體的操作規程,有些無所適從,出現兩種現象,由于資產投資管理方面缺乏具體的控制規程,許多基金會采取“過分謹慎”的態度,使得基金會資產的增值目標無法實現,另一種現象就是基金會為了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大膽投資,致使資產流失、縮水等情況頻頻發生。

2.基金會資產投資違規頻頻出現

基金會資產投資違規現象比比皆是,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資產的轉移。主要通過委托貸款的形式、違規借貸給個人等形式。目前基金會只有《基金會管理條例》可以參考,基金會資產投資相關法規仍有待完善。由于我國基金會資產投資不是很普遍,針對基金會投資的管理規定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不是很成熟,仍然存在許多漏洞,缺乏監控,再加之基金會內部控制的薄弱,讓有心之人乘虛而入,無法保證基金會資產的安全。中國青年基金會的“希望工程違規投資”案就是如此,項目辦公室副主任易曉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數額巨大。

二、基金會資產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受傳統觀念影響,投資意識薄弱

從數據分析,一般的教育基金會的投資額占基金會總資產的比例要遠遠高于其他,一般私募基金會的投資比例也要比公募基金會要高。目前教育基金會投資規模最大的是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和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投資規模在2012年分別達到了20億元和15億元,2014年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31億。據統計,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基金會有一定規模的投資,三分之二的基金會仍有一定數量的基金會處于零投資額的階段。大多數基金會不愿意承擔風險,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2.投資方式狹窄,投資效率低

由于基金會的性質主要是公益性,所以出于對基金會資產投資的安全性考慮,大多數基金會采取保守方式對資產進行投資,如銀行存款、購買債券等方式?;饡趯ν膺M行投資方面缺少經驗,甚至有些基金會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對外投資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對于資金投資一直采取保守方式的原因之一。如舒偉紅——中華少年兒童基金會的財務總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為了減少基金會在面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資產縮水現象,他們開始選取對外進行投資的途徑來對資產進行保值、增值,但在選取投資方式時還是將保證資產的安全作為首先考慮的因素,中華少年兒童基金會的所作所為印證了上面的分析。我國對基金會投資于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的控制較為嚴格,基金會選擇股票等投資比較少見。即使較少基金會會選擇購買股票來實現為資產增值保值的目的,雖然投資股票的收益比較高,但其所存在的高風險使得許多基金會不會選擇這一投資方式。2015年我國的股票市場出現大幅度的變動,還有前面2008年對于投資股票市場的基金會來說是黑色的一年:投資收益出現負值,公益資產大幅縮水。股票的影響因素很多,而且變動幅度較大,風險較大,為了保證公益資產的安全,許多基金會不會將購買股票作為基金會資產投資的首先選擇。甚至部分基金會根本不會去選擇這一方式。

3.投資失敗的頻繁

由于缺乏理財的專業隊伍,風險意識和管理水平也有不足,我國大多數基金會將其資產委托給證券公司來完成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這些做法有點盲目,這必將會產生投資風險。如:社?;?011年交易類資產虧357億,投資失利。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社?;饡顿Y運營總資產8689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為5042億元,占58.03%;委托投資資產為3647億元,占41.97%。2011年全年,全國社保基金的資產總額僅增長了122.1億元,其投資收益率則從4.23%降低至0.85%,年均投資收益率則由9.17%下降至8.41%。其中股票部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則下降至18.61%。從比例來看,2011年全年,社?;鹪诠善焙蛡系母√澮呀浾嫉搅苏w收益的82.8%。而這一切,都受到2011年二級市場的大幅下跌影響?;饡①Y產委托投資不僅僅說明了其缺乏專業投資人員及其機構的設立,同樣會在無形中給基金會資產對外投資的風險加大,資產投資收益率無法保證,資產的對外投資與投資者的經驗、資歷、投資態度、投資分析等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基金會資產的對外投資不能盲目對外委托,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來提高資產的投資收益率。

4.投資監控存在漏洞

目前為止,我國基金會資產對外投資是發展所趨,基金會在對外投資時,必須經過理事會的審批通過,一般要求基金會內部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士進行管理,但從目前來看,基金會很少設有這樣的機構,選擇委托專門的投資機構管理。在投資期間,理事會對投資資金的流向、投資預期收益、可能發生的風險、投資穩定性等并沒有太多的了解,根本無法掌握投資的信息,相關投資情況僅會在年度報告中有所體現。缺乏對基金會資產投資過程的監管,這必然使得基金會的投資效率低下,甚至是基金會資產的流失。

三、基金會資產投資管理建議

1.重視基金會資產投資,接受股權捐贈

《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基金會應當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實現基金的持續健康發展?;饡Y產的保值增值對于基金會發展尤為重要,市場經濟所帶來的通貨膨脹、人民幣的不斷貶值等都會使基金會資產嚴重縮水,為了防止資產的縮水,基金會對外投資勢在必行。我們應該改變傳統觀念,一味地依賴捐贈收入,應當重視基金會資產投資功能。股權捐贈也是基金會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途徑,股權捐贈是未來基金會發展的方向。股權捐贈不僅可以拓展基金會資金來源渠道,增強基金會的活力,更關鍵的是其運作的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從投資的角度出發,適當合理的投資,獲取高額回報,部分收益用于公益支出,剩余收益和本金繼續投資,保證基金會擁有充足的資金。股權捐贈方式在西方比較普遍,而在中國起步比較晚。運用好這部分股權,可以給基金會帶來很大的利益收入,如何運用好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

2.完善基金會資產投資機制

目前我國基金會對自有資產和捐贈資產的日常管理都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在資產投資這部分的相關規定比較欠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基金會的不斷壯大,為了能夠保證基金會資金來源的穩定,基金會資產對外投資將會被社會公眾所接受,并且是勢在必行。為了提高資產投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金會要提高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如制定資產管理制度,制定投資戰略,建立應對投資風險機制,風險分擔措施等。不要盲目地將資產委托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等進行投資,這會加大基金會資產投資的風險,基金會可以招聘專業的投資管理人才,培養自己內部的專業人才,成立專門的機構,針對基金會資產的特行對基金會資產進行合理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到基金會可承受范圍之內。

3.實行多元化投資,提高投資收益率

基金會投資方式主要是將資產存放銀行,但2015年以來,央行已連續四次降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1.75%,創歷史最低水平。選擇銀行存款的投資形式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基金會市場的需求,降準降息后基金會應調整理財策略,適當選擇風險、收益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金融資產配置。資本市場的投資產品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也是我們基金會的不錯選擇??梢越梃b一些投資管理較好的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模式,特別是一些大學基金會,將資金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資金用于投資低風險的產品,如證券一級市場和債券;一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捐贈資金的企業,特別是校友企業;最后一部分存放銀行,可以保證一定的穩定的存款利息。

4.完善資產監督機制

篇5

明明募捐了10多萬元善款,受助人卻只收到了1萬多元。全國第一家經注冊批準的地方性公募抗癌基金會、浙江省唯一一家可以公開募捐的民間基金會――寧波市抗癌健康基金會被指扣留善款。這家基金會承認與一家策劃公司合作并同意這家公司提取35%-45%的捐款。寧波市衛生局的年度審核報告顯示:該基金會2007年的募捐收入約為233萬元,而活動成本近180萬元,占76.75%。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但基金會負責人則稱,民間基金會是“沒爹娘的孩子,沒人管。”為了維持基金會的正常運作,違規尋求市場化經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據7月22日《中國青年報》)

就在一年前,正當全國人民非常踴躍地為四川地震災區慷慨解囊的時候,中國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可以提取最多10%的善款作為管理費用(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的消息像是一顆“炸彈”引爆了公眾的情緒。雖然提取管理費用的規定早就存在并一直在執行,但在強烈的輿論壓力下,有關方面不得不表態抗震救災捐款不再提取管理費用。而寧波的這家民間基金會竟然只有兩成左右的善款真正用到慈善上――它不僅與市場化的企業聯手做“生意”,而且“坐地分錢”。這確實非常令人吃驚。

中國紅十字會等公辦慈善機構的辦公場所及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財政保障的,再加上10%的“提成”,基本運作一般就沒問題了。而民間的慈善機構確實像是“沒爹娘的孩子”,什么都要自己管。尤其是在慈善事業還不發達的中國,作為一家民間的慈善機構,寧波市抗癌健康基金會的生存難度可想而知。但再難,也要有一個底線,那就是慈善活動不能背離慈善的本質,即慈善應以行善為主,《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能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應該就是為了保障慈善機構及募捐行為不變質。

善款只有兩成多用于慈善,七八成的善款用于運作,這意味著什么?依我看,這完全不是在“行善”,而是在“養人”,即養活基金會以及合作公司的人。這樣的行為既不符合慈善的本質,也是難以持續的。試想:假如事先知道捐款只有兩成左右用于助人,還會有幾個人捐款?基金會這樣做,雖然可以“茍延殘喘”,但也無異于“自掘墳墓”。

中國的慈善事業很不發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包辦。雖然有識之士早有呼吁,但民間的慈善機構很少被批準成立。現在,終于有一家民間的慈善機構了,這對中國的慈善事業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兒。因此,我真的希望這家慈善機構能夠盡快發展壯大,并且希望更多民間的慈善機構涌現出來。寧波市抗癌健康基金會所面臨的生存困境確實令人憂心,但無論如何都不能“飲鴆止渴”。

篇6

關鍵詞: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運作;籌資;投資;運營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302164)、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CFA130152)、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ADA13082)、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3JGC095)、北京市2013年高校質量工程共建項目 (項目編號:GJ201315)等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法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在我國,高校擴招逐步夯實了我國的文化教育基礎,但是隨之而來高校規模急劇擴大與國家財政撥款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立高校教育基金會,成為緩和該矛盾的途徑之一。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為為高校募集資金、服務高校的非營利性組織,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加強社會與高校之間的聯系,減輕我國教育經費負擔等方面起到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高校教育基金會指明了我國高校教育經費緊張的問題的解決方向。

自從1994年,清華大學第一家教育基金會的成立,2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雖然獲得巨大進展,但總體仍處在初級發展水平。特征是起步晚,經驗少,規模不大,運行機制不健全,與歐美地區高校教育基金會差距大,存在競爭力過低,發展較為緩慢等表現。

高校教育基金會宗旨是全心全意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服務,任務是為高校發展提供經費支持。在高校教育基金會創立和發展過程中,資金問題是重中之重。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存在的核心問題在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籌資、投資、運營方面。此背景下,對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金運作方面的研究分析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1 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運作機制

高校教育基金會主要業務范圍是籌資、公益支出、投資和運營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金來源包括政府的專項撥款,個人、社會團體的捐贈以及基金會本身的投資收益。其中個人、社會團體的捐贈主要包括慈善捐助、校友捐助和企業捐助等。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籌措重點是社會捐贈,獲得捐助資金的多少一般與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基金會整體運作狀態有關。

在互惠互利的動態過程中,謀取共同的利益,滿足彼此的需求,分享發展的成果,是公益機構的公益性質的主要表達形式。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為公益組織當然也不例外。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資助項目的費用、執行項目的成本以及基金會組織募捐的費用(不包括基金會專職工人員的工資福利基金會日常辦公的行政開支)。在公益機構的支出方面,亞太地區比較流行公益支出的最低比例(MAE)?!痘饡芾項l例》第二十九條規定:“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10%”。因此,高校基金會募集資金的用途一般都具有限定性。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募集到的資金主要用于建設和完善學校的設備設施;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獎助學金;為學科和科研項目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學術交流提供經費支持;引進高水平人才;對在教學和科研中有突出貢獻的教職工獎勵等等。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基金會應當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實現經濟的保值、增值?!备咝=逃鸬谋V?、增值是指將基金的儲存和經營有效結合起來,實現經營收益大于同期通貨膨脹率。高校教育基金實現資金的保值是基金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有效投資使資金獲得增值,形成“投資――增值――再投資”的良性循環。由于資金得來不易,因此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采取較為保守的風格,盡量避免高風險投資,以防發生風險造成較大的損失。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大多采取存入銀行或購買債券的投資方式。這種方式投資風險小,易于操作。低風險意味著低收益,這種投資方式導致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收益率低,基金增值乏力。故而部分高?;饡呀泧L試多元化的投資運作,如銀行存款、購買國債、股票投資、委托理財和股權投資等[1]。

高?;饡鳛橐粋€組織,維持正常運營和發展難免發生支出和費用。大多數國家并沒有禁止公益機構在捐款中列支工作成本和運營費用。大部分機構也認為:基金會如果沒有足夠的運營成本,就根本無法對資金進行合理運用。在美國,公益機構從捐款中直接列支項目運行費用和行政管理經費是一種很普遍的做法。而在我國,國務院1988年頒布施行的基金會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辦公費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開支。2004年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由此可見我國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控制十分嚴格。

2 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 2004 年《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后,我國高?;饡焖侔l展,并逐步在資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各色發展模式。各大高校結合自身特點選用適宜的模式,逐步走向科學化。統計177所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成立時間如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出自高校教育基金會在我國出現以來的發展速度。

盡管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已經成立基金會,基金會數量迅速增加,規模逐步擴大。但起步晚,成立時間較短,缺乏實際經驗,難以形成成熟的運作機制,依舊是較為突出的問題。

2.1 募集資金渠道不寬,規模相對較小

高校教育基金會要實現良性運行并為高校發展提供穩定持續的資金支持,首先要獲取一定規模的籌資渠道。發達國家由于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較早,因此國外知名大學往往擁有龐大的基金池和多種多樣的籌資渠道。以美國舉例,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經費來源已呈多元化趨勢,美國本土大學收入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政府撥款比例下降,學校自籌經費比例上升,其中哈佛大學2009年的捐贈已累積達到260億美元。

我國政府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的控制很嚴苛。2004年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p>

這些過于苛責的條件使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基本上都處于零成本和低成本[4]。如果一個組織規模越來越龐大,那在對基金會的宣傳籌資、項目評估、行政開支、人員工資和福利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多。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國這種基本只靠基金增值和專項捐款來解決運營成本的模式具有較大的缺陷。

造成高?;饡\營成本低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對管理費用的曲解化。一般來說,對基金會這類公益機構,人們普遍認為其受到的慈善捐贈都要用于公益事業,基金會的高層管理人員根本不應該從中取得報酬。而我國高校基金會依附于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管理人員一般從高校抽調,校內編制,在基金會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學校編制發放工資,等于說基金會沒有給其工作人員發放工資,工作人員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學校拿工資的,這種想法根深蒂固[5]。高校教育基金會雖然是非營利性組織,但為了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就不能按照中國人慣有的思維,而應借助企業管理的科學手段,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

過低的運行成本和運營費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對管理人員工作的否定,同時,過低的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使得高?;饡o法更好的宣傳自己,組建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也很難吸引捐贈者的捐款,因而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規模很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3 結論與建議

3.1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建立激勵機制

組織的興起和發展往往會帶動國家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公司的興起導致公司法的誕生?;饡呐d起在各國也同樣引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一方面,由于大多數發達國家開始制定法律的時間早,基金會發展也較早,因此擁有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美國《統一普通信托基金法》、《美國慈善捐贈法》、《美國非營利法人示范法》等都對基金會的某些工作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不僅保障基金會的發展,使基金會的運作更加規范化,同也為捐贈的個人和企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同時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促進基金會的自律與他律,基金會的監督機制應當由三方面構成:自律、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6]。我國也于2004年6月1日了《基金會管理條例》,但《條例》的內容大多是對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運作方面的限制。并沒有很明確的規定基金會權利、義務及其社會作用等,這使得基金會進行活動活動時干預較多,很多活動沒有辦法實現。

另一方面,我國對社會捐贈的激勵力度不夠。國內外普遍激勵社會捐贈的方式是稅收優惠。對比一些西方國家,在我國免稅政策的落實十分繁瑣和復雜,目前尚沒有關于超限額部分可以在以后一定期限內進行繼續抵免的規定,而且對于實物捐贈也沒有相應的免稅政策出臺,這使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受捐贈的力度遠遠不如國外很多名校,抑制了我國高?;饡I資渠道的拓寬。(陶繼東,2013)認為:“捐贈稅前扣除法規,制定完善的基金會法、教育捐贈發和慈善法是我國法律完善的趨勢和方向,同時,簡化申報程序也能調動捐贈者的積極性[7]。”

因此,效仿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應逐步建立和健全基金會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逐步完善和發展一套適合我國高?;饡l展的法律體系,建立相應的健全的捐贈激勵機制使得我國高?;饡軌蚪】党掷m的發展,為我國高校注入更多的教育資金,使我國高校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

3.2 注重品牌建設,發揮自身優勢,拓寬籌資渠道

在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與其他的慈善機構并無太大區別,一般有捐贈意愿的個人或組織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概念可能會很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打造自己的品牌,樹立一個高品質的形象,就能使自己脫穎而出。把握社會公眾對品牌的認知度,這會為高校教育基金會拓寬籌資渠道帶來較大的機遇。

高校教育基金會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結合外部環境設計高質量的項目,逐漸將自己的品牌打響,這樣將會吸引更多資金的注入。

同時,高校教育基金會應該對自己進行合理透徹的分析,明確自己的優勢并進行合理的發揮和利用,尤其是在重視校友資源的利用。我國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計其數,其中有能力進行捐贈的校友也有很多。高校教育基金會完全可以依托高校的校友資源,做好緊密結合高校校友會的工作,不應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等待校友主動與自己聯系,而應積極主動挖掘,做好聯絡工作,尤其要注重校友畢業返校的機會[8]另外,也要加強自身與企業的聯系,可以進行學研結合,與企業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這樣當企業需要進行捐助時,必然會想到該高校的教育基金會。

陳秀峰(2008)認為:“以多樣化的籌資渠道豐富資金結構,預防資金結構的單一化對基金會發展造成的障礙[5]。”積極主動的打造品牌,并結合自身優勢充分挖掘資源,一定能夠拓寬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籌資渠道,逐步實現我國高?;饡I資的多元化,在根源處發展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

3.3 效仿西方高校教育基金會,逐步改變管理模式

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很少設立專業的管理機構,也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這雖然節約了基金會的運行成本,但也極大地限制了基金會的發展,表現形式為:限制基金會籌資能力、投資能力,減少基金會對于資金的增值等。另外,有研究表明,披露服務效果信息能提高捐款人的捐贈意愿[9]。建組建專業團隊,強化管理模式,完善披露機制,給予基金會更加有利的發展保證。

張曾蓮(2012)認為,高校教育基金會要改變觀念,切實發揮基金會的資金投資功能,而不是當作學校的一個機關處室,建立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對資產進行管理,按照法律規定積極進行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建立專業的投資隊伍,可以通過外部聘用專業投資人員或者學校自己培養招聘的方式,而且不僅要有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還要有法律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強對基金投資有關法規的了解和運作方案的風險監督,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基金投資的安全性。[10]”

因此,效仿西方高校教育基金會設立專門的機構,聘請專業人士,進行矩陣式管理是我國基金會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當然,完善管理機制不等于完全將高校教育基金會從高校中剝離,形成兩套完整的管理機構,而應該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兩者的相互獨立,改變現在高校教育基金會完全依附于高校的現狀。分析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現在的生存發展狀況,只有逐步轉變傳統的運營模式,才能更具活力和競爭力,才能逐漸從政府的扶持轉變到自力更生。

3.4 加強資金運作,實現基金保值增值

西方高校教育基金會投資廣泛涉及股票、債券、房地產、私募股權等領域,其投資收入已經占基金會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教育基金會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但投資領域相當有限,大部分僅有銀行存款一種方式,有少部分院校涉足國債、企業債券、可轉債等領域,也有極少部分大學投資股票市場,但數量很小,投資方式太過單一[11],收益率極低。

資本市場情況不明朗以及自身的缺陷是造成該種狀況的最大原因。因此聘請專業人士或者可以將基金會的資金交給金融理財公司進行投資理財,這樣不僅保險性更高,更能夠合理分析資本市場,在制定詳細投資計劃的基礎上,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同時這樣的投資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良性投資機制,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產也能進行良好的增值效果。合理的投資管理、投資模式更能夠吸引國內外的捐贈者,使得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不僅能夠在投資方面有所進步,也會是籌資規模得到擴大。進而從投資籌資兩方面推動基金會的發展。

3.5 打破傳統觀念,合理提高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

傳統的觀念對于任何活動都具有較大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高校教育基金會的成功不僅是因為其管理模式、運營機制等方面的成熟和完善。其社會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對于慈善機構的運行成本的肯定也對教育基金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我國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也有一部分開始進行捐資助學的社會公益活動。但是人們對于慈善捐款的使用的觀念仍舊沒有改變。因此打破舊觀念,讓社會公眾承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客觀存在勢在必行。只有人們、社會認可這種運行成本的存在,并且認同從可以捐贈資金中直接列支運營費用的國際上普遍的這種做法,才能使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成本和運營費用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使高校教育基金會有能力進行規模的擴展,進行內部人員的激勵,進而最終實現資金運作機制的成熟。

4 結束語

當今,我國圍繞教育的各種問題被日益重視,教育基金會被逐漸關注。在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仍然有一些問題嚴重阻礙其發展。這些問題包括:不具備完善的基金會法律體系,難以建立高效的管理和運作模式等等。

本文從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運作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基金會籌資、投資、運營發面的問題,最終提出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注重品牌建設,發揮自身優勢,拓寬籌資渠道;效仿西方高校教育基金會,逐步改變管理模式;加強資金運作,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打破傳統觀念,合理提高運營費用和運行成本等方面的建議,希望高校教育基金會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

5 參考文獻

[1] 于紅. 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投資研究[J]. 經濟師. 2011(11): 118-119.

[2] University Y. Yale Tomorrow Campaign Raises $3.881Billion[EB/OL][Z]. 2011.

[3] Brown W O. Sources of funds and quality effects in higher education[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1, 20(3): 289-295.

[4] 陳秀峰,鄭杭生. 公益與效益的平衡:透視大學教育基金會的資金運作機制[J]. 教育與經濟. 2008(01): 55-59.

[5] 陳秀峰. 當代中國大學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研究[C]. 2007.

[6] 魏曉棟. 高校教育基金會實際運作之法律問題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11(04): 18-20.

[7] 陶繼東,丁苗苗,劉銳軍. 高?;饡顧C制探析[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S1): 36-39.

[8] 侯華偉,劉亦倉. 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社團管理研究. 2012(08): 43-44.

[9] Buchheit S, Parsons L M.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s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 giving proces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6, 25(6): 666-686.

[10] 張曾蓮. 高校教育基金會投資管理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 教育財會研究. 2012(05): 37-40.

篇7

《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五年間,非公募基金方興未艾。雖然美國的基金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中國一定會成為繼美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二的基金會和公益慈善事業大國,問題只是時間。

非公募基金會的出現,結束了中國民間組織只能“官辦”的歷史,目前全國各級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達到643家。中國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婦女組織“紅楓婦女熱線”干了20年,仍未獲得民政部門合法登記。非公募基金會叩開了民間資源設立基金會的厚重大門,真正的民辦民間組織登堂入室。今天,中國熱心慈善的富人,已經從只能開捐贈支票,發展到自己辦慈善機構了。這種從“私域”到“公域”的邁進,是了不起的歷史進步。

在非公募基金會出現之前,民間捐款都流向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會、慈善會。民間草根組織一直難以得到本土資源的供養。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興起,率先突破了民間草根組織缺乏本土資源的瓶頸。北京協作者文化中心創辦人李濤在獲得非公募的友成企業家基金會資助的時候說,這是他們成立五年來得到的第一筆本土捐款。

更值得關注的是,“風險慈善”“公益創投”“社會企業”這些名詞是全球慈善界的流行語,也已逐步被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接受。如果迅速崛起的非公募基金會都能夠認識自己的創新使命,做社會創新的推動器,而不是做只會大把撒錢的傳統慈善家,這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過去中國民間組織常表現為“先天不足,后天不良”。許多GONGO(官辦非營利組織)缺乏獨立性和創新活力,草根NGO連領取“出生證”都很難。非公募基金會則無論在登記注冊還是保持獨立性上,都沒有制度障礙。我曾斷言,非公募基金會“先天”條件并不差,要防止的是“后天不良”問題。然而,非公募基金會發展數量雖然驚人,干得好的并不多。一些大富豪辦基金會號稱出手就是幾十億元,卻自信有余、專業不足。于是,我修正了自己的判斷。和中國的草根NGO一直以來的“難產”不同,非公募基金會恰恰是“生”得太快。

非營利組織的獨立性是實現有效治理的前提。非公募基金會保持獨立性并無制度障礙,然而當前最令人擔憂的恰恰是獨立性問題。這種擔憂主要來自于非公募基金會的創辦者。

非公募基金會在初創時期,無論在人力資源、辦公場所還是資金來源上難免對創辦者有著強烈的依賴。例如,不少基金會的創辦者給基金會無償提供辦公場所,不收取任何租金乃至水電費;專職人員的工資南公司支付;有的是直接由公司員工兼任基金會管理職務。據《公益時報》對70多家非公募基金會的調查,絕大多數基金會的管理人員沒有與基金會簽訂勞動合同,而是由公司人員“經營”基金會。相當數量的非公募基金會連形式上的獨立都不具備,理事會形同虛設。這是值得業界嚴重注意的問題。

非公募基金會的創辦者大多為商業領域的成功人士,積累了大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可以將其應用到慈善領域的管理;非公募基金會可以以接近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吸引到綜合素質高的非營利組織管理專業人才。但是,目前非公募基金會對于提高機構專業化、管理人員職業化水平的意識遠遠不夠,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公益領域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這與創辦人缺乏對該行業的了解和專業知識有直接關系。他們的理論是:賺錢那么難,我都辦到了,花錢還不會?在這種理論誤導下,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慈善資源。

信息公開,應該是非公募基金會主動承擔社會問責的體現。除了根據政府規章要求公開必要信息和內容,非公募基金會還應該選擇多種途徑向社會公開自己的相關信息。但是,非公募基金會還不習慣于將自己透明化,多數沒有機構網站和網頁,甚至對一些普通的問卷調查也采取回避態度。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了《非公募基金會自律宣言》。根據《宣言》關于信息透明的要求,一批非公募基金會和公募基金會正在聯合籌辦中國的基金會中心?;饡行膶⒇瀼鼗饡月伞⒆灾?、自我規范、自我服務的原則,讓基金會自律從信息透明開始,以基金會的透明來引領中國整個公益慈善行業的健康發展。

另一個制度障礙是現行的稅收政策。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施行。作為其實施的配套文件,時隔近兩年之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11月11日聯合了《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問題的通知》。然而,這兩個文件限縮了非營利組織稅法上的相關權益,未能體現稅負公平原則,其實施結果,勢必嚴重損害我國民間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對于非公募基金會來說,又可能被“扼殺”于搖籃。

為此,2009年12月22日,南都基金會等十家基金會負責人聯名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要求對不符合上位法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并致函財政部謝旭人部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要求進行直接對話。

在這兩個行政規范性文件約束下,基金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對于資產進行增值保值所獲得的合法收入部分也成為企業所有稅的納稅范圍,這樣恐怕不利于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镀髽I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可以稅前扣除。上述規定與此優惠政策也相互矛盾。按照規定,一個年利潤1億元的企業,捐款1200萬元可以依法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相反,出資成立基金會資產增值收入反而要征收所得稅,這將直接挫傷企業辦基金會的積極性,也將制約基金會擴大規模。

篇8

一、相關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一)股權捐贈的概念 筆者所指股權捐贈是指慈善捐贈者自愿向受贈者捐贈股權,用于公益事業。強調以下幾點:捐贈屬自愿行為;所捐贈的股權所有權真正轉移,并登記、披露;所捐資源用于公益事業。

(二)股權捐贈文獻綜述 一是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關于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國內外學者主要研究非營利組織失靈的治理。里賈納·E·赫茨琳杰(2000)曾指出,非營利組織缺乏商業領域中的強制性責任機制,內部的不法行為和不善經營嚴重地削弱了其自身的公信力。針對這些問題,赫茨琳杰提出了解決方案:披露-分析--懲罰。此外,為更好地衡量這些組織的效率,還應注重非財務性信息的量化披露。陳曉春、趙晉湘(2003)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失靈的原因主要包括利益驅動、道德失控、官員腐敗,應從立法、信息管理、道德機制入手進行治理。孫杰(2008)闡述了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和制約信息披露的瓶頸,提出了加強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張雁翎和陳慧明(2007)指出,完善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可以塑造社會公信力,有利于獲得捐助。陳岳堂(2007)通過分析我國非營利基金會信息披露現狀,建立了一個較完善的非營利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理論體系,并對我國非營利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進行了討論。張立民、李晗(2011)通過研究16家全國性基金會發現,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與審計狀況亟待加強。二是慈善事業政府規制方面的研究。王華春、周悅、崔煒(2011)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政府在管理體制、組織規制、經濟規制、法律規制和監督體制上的差異,對我國政府如何規制慈善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展望。陳曉春、趙晉湘(2003)指出應從立法、信息管理、道德機制入手治理非營利組織失靈。盧星星、林昕、徐殿秀(2011)指出,制約我國民間慈善機構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包括法律地位不明確、政府行政干預過多及慈善立法缺位等。

(三)研究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慈善事業相關的規章條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年6月)、《財政部關于加強企業對外捐贈財務管理的通知》(2003年3月)、《基金會管理條例》(2004年3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2005年1月)、《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2005年12月)。2009年10月,針對新出現的股權捐贈現象,財政部出臺了《關于企業公益性捐贈股權有關財務問題的通知》。關于稅收方面給予慈善捐助的優惠政策在《稅法》中有相應規定,我國并未專門制定慈善事業稅收政策。盡管制定了這些法律法規,但深究《公益事業捐贈法》可以發現,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并不具體,難以實施?!痘饡畔⒐嫁k法》中規定了公布信息的內容和時間等條款,其處罰措施參考《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來實施,但該條例的處罰措施并未得到嚴格執行,我國立法和執法均需進一步完善。筆者將針對我國慈善基金會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時的現象與政府監管不到位的情況,選取中美兩國典型案例進行對比,找出兩國在處理方式上的差距,提出有益的改進建議。

二、案例介紹

(一)案例選取 筆者進行的是雙案例研究,分別選取了來自中國和美國的一個典型案例:曹德旺捐贈300萬股福耀玻璃股份給河仁慈善基金會,巴菲特捐贈1000萬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BMF)。2011年4月6日,曹德旺所捐的300萬股福耀玻璃股份于當年4月14日完成過戶手續,以轉讓當日收盤價計算,市值達35.49億元。轉股完成后,河仁慈善基金會持股比例為14.98%,曹德旺仍然擁有該公司19.50%的股份。2006年巴菲特宣布將其所擁有股份的85%捐贈出去,其中5/6捐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另外1/6捐給其子女管理的各基金會。該股權并非一次性轉讓,而是每年轉讓剩余捐贈股份的5%,如2006年轉讓股數50萬股(1000萬×5%),2007年轉讓47.5萬股[(1000-50)×5%]。2008年轉讓45.1萬股[(1000 - 50 - 47.5)×5%]。此后,2010年1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以1:50的比例進行分割,每年7月進行股權轉讓。

比較兩股權捐贈案例可知,其存在許多相似點:均為私人捐贈股權;受贈者均為民辦基金會;捐贈方與運營主體存在某種關聯,但并不享有捐贈資源使用權,不負責基金會日常運營。從以上幾點可知兩案例具有可比性,且兩案例所捐股份市價很高,說明兩案例具有代表性。

(二)數據來源 筆者所用數據來自福耀玻璃和公司官方網站,BMF官方網站,證監會、國家稅務總局等監管部門官方網站,基金會中心網等行業組織的官方網站,還有媒體報道和Wind數據庫,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欧美综合 |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 一本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