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07:07: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冬至養生,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秋潤肺,冬固本,這個時節,我們該為身體“屯”點什么呢?
白露
滋陰潤肺 預防秋燥
專家建議,多喝蜂蜜水可以趕走秋燥?!懊刻煸缟峡崭购纫槐瓬氐姆涿鬯?。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水分,還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另外,此節氣還適合多飲清茶。老年人以飲紅茶為最宜,婦女兒童則最宜飲淡綠茶。”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秋分
進補適量 分清虛實
秋分是秋季養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而且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分已經進入了秋季進補的季節,但專家提醒,秋分進補也不可亂補,應分清虛實、進補適量,并且易多補“辛酸”之品。
“中醫的調理原則強調 ‘虛者補之’,即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因此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标慃愒七€強調,由于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因此在進補祛燥時也應有所側重,辨證施“補”。
(欲知完整內容,掃描二維碼)
寒露
養陰防燥 潤肺益胃
寒露時節天氣寒涼,人們也更喜歡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專家表示,如果總是為“貼秋膘”而食肥甘厚味就會造成胃腸系統的負擔,而且營養也不易被人體吸收。反而,一些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身體收斂,并能慢慢滋養五臟六腑。“建議多食用湯類、粥類和羹類流質,不僅易于吸收、能暖身護胃,還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緩解秋燥。”
在干燥的秋季,不必擔心攝入的水分過多,因為胃腸道在此時會表現為異常的干燥,而較多的水分在進入胃腸后很快就能被人體吸收,在體內經過體液循環運轉后,通過排便、排汗等排出體外,還能幫助潤腸排毒。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霜降
滋陰潤燥 益氣固表
“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被大家所熟知,而且“老古話”還強調要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認為“秋補”比“補冬”更要緊。
專家對此建議,秋季的進補要以“潤燥、固表、益氣”為主。如蜂王漿,就比較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若早晚各服一次,對促進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處;如西洋參,是中藥中滋陰、生津的上品,對于腫瘤病人、術后患者、白細胞低的患者,多食將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立冬
虛者補之 寒者溫之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币簿褪钦f,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小雪
避寒就溫 養護陽氣
由于小雪正值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時節,因此,為了御寒保暖,各種肉類飲食、藥膳、火鍋也會紛紛登場。但人體也極易因室內供暖、穿得嚴實,內熱發散不暢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可多搭配些清火滋潤的食物,如白蘿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豆腐等。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大雪
防燥護陰 滋腎潤肺
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助御寒。不過,像面紅上火、口腔干燥、口唇皸裂、毛發干枯等有陰虛表現之人,在補陽的同時還應兼顧防燥護陰、滋腎潤肺,可以多吃一些梨、蘿卜、藕、蘑菇等養陰的食物。另外,由于大雪時節室內外都比較干燥,空氣濕度很低,所以一定要多喝水。
(欲知完整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冬至
宜食甘溫 滋陰潛陽
1、此時是冬補的好時機,可適當選用補冬的藥材以達到防病強身的保健作用,如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蓮子、芡實、山藥、川芎、人參、田七、杜仲、何首烏、紫河車、冬蟲夏草等。
2、宜常吃芝麻、胡桃、牛肚、羊肚、羊骨、雞肉、蛇肉、魚肉、龍眼、荔枝、栗子、花生、羊奶、豆漿等。
(來源:文章屋網 )
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寒冷時節,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病情發作。及時增添衣物,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吸煙酗酒,不過度勞累,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并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度的鍛煉。同時,隨時注意觀察和注意病情的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遵醫囑服藥,控制病情的發展。
另外,對女性朋友來說,冬天也是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平日怕冷的人,日常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并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適時加衣,不可為了追求時尚、美麗而忽視了身體的承受能力。
2、冬至養生保健的方法之每天泡腳
寒從足底生,冬季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驅寒保暖的功效。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不僅能緩解腰背疼痛,還能促進睡眠。泡腳水不宜太淺,至少要沒過腳面,連小腿一起泡,效果會更好。另外,在泡腳的時候可以按摩,有助于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會讓保健效果翻倍。若是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覺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襪,幫助雙腳御寒。
3、冬至養生保健的方法之多做運動
喜歡晨練的老人們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陽出來再去鍛煉,這樣陽氣升發,還可以曬太陽補陽,也不會因為太冷而出現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輕人更要多運動,因為長期在辦公室坐著,很少曬到太陽,身體內血液不暢通,更容易生病,多運動還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減少感冒。
4、冬至養生保健的方法之對癥藥補
2、寒風凜冽多加衣,地上冰滑小心摔。白晝短暫早歸棲,雪花飄逸心自怡。飯肴滾燙胃更飽,雪景美好我自賞。祝您冬至愉快!
3、節氣,冬至如年;冬天到來,溫馨將至;冬天到來,快樂將至;冬天到來,至愛將至;冬天到來,親朋將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
4、盛一碗情誼餃,讓平安開道;拋棄所有煩惱,讓快樂擁抱;存貯心中溫馨,讓寒冷走掉;融真情于短信,冬至節氣,愿朋友冬至快樂!
5、快樂冬至!什么使冬至快樂?不是那快樂的陽光,也不是鳥兒的啁啾那是愉快的念頭和幸福的笑容,而是溫馨慈愛的問候!—冬至快樂!
6、冬至冷,春節暖。寒冬將逝,春當不遠,把心情放晴吧。
7、爸:為了兒的人生您辛苦了大半輩子!今天是您的節日,兒想對您說:謝謝您,我最親最愛的爸!
8、年年此節遇。冬至大如年,濃重好歡聚。情暖數九天,二十四節氣。冬至陽氣起,吉日慶賀喜。??鞓范?
9、爸爸,今天是冬至節,節日快樂哦。雖然,你有時很兇,但是我知道你是愛我的,是嗎?在這里祝你快樂,健康!
(公歷12月7-8日)
鵑鷗不鳴 虎始交 荔挺出
[宜]溫補
[忌]受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里十一月是指農歷),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大雪并不是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只是說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要大,相對于小雪,大雪時的天氣更冷了。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币馑际钦f,到大雪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由于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求偶;荔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了。
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
我國北方一般到了每年農歷十一月以后下的雪,便很難融化,這種難融化的雪,對于農作物有兩大用途:第一用作防寒,因為北方的冬麥在深秋播種,長出麥苗后,要靠“雪被子”蓋在上面防寒,否則麥苗就會被凍死;第二用作灌溉,入春以后天氣轉暖,積雪開始慢慢融化,點點滴滴都滲入土地深處,所以有一句農諺叫“雪花好比銀錢,雪被子蓋麥田”。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生活累積習識,可見下雪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的關系。
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
大雪時空氣中的寒冷度和濕度都會加大,在大雪到冬至的15天內,因天地之間的氣仍然較虛,所以養生的主題跟小雪節氣一樣,以溫補為主。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整個冬季都是以進補為主,大雪時更應該進補。說到進補,立冬那一節我們已經說過,進補要因人而異。并且食療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應該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適溫寒等綜合調養來達到養生進補的目的。也就是說除了食補,還可以進行藥補、酒補以及神補。
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應根據自身的狀況來選擇。像面紅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皸裂、皮膚干燥、毛發干枯等陰虛之人應以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為主,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熱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如果經常面色蒼白、四肢乏力、易疲勞怕冷等陽虛之人,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淮山、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雞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藥補和神補,這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里我們說一下酒補。
酒為百藥之首,說的是酒在中藥里的排位。既然酒有藥性,就要慎重地飲用。從大雪起至春分這段時間,不適宜飲酒。因為在大寒至春分兩個月中,人容易肝氣過盛,而酒是壯肝氣之物,此時飲酒會火上澆油。此外,像面紅或脾氣急躁者也不宜飲酒。
對于肝氣不足的人,可適量飲用紅高粱釀制的酒以補充陽氣,因為紅高粱的種子直接受太陽的曝曬,儲存了太陽的能量,所以釀制成酒就好比把這種陽氣的能量儲存在液體狀態。同時,喝酒盡量在晚上。酒對應八卦中的坎卦,坎應腎,晚上酉時是腎經最旺,腎主藏精氣。晚上適量飲酒可使手指涼、氣短者補元氣;后背涼者用酒配合可溫補腎陽;腹脹而便稀不爽者可健脾;眼干澀者用酒配合則可養肝陰。但人們也應記?。壕剖请p刃劍,可養人,也可傷人,要正確對待它,不宜過量,只有正確飲用,才有利于健康。
現在大部分人對“補”的意識比較強烈,但卻不明白“通”才是健康的關鍵。光補不通也不行,中醫所謂的“通”是氣機、血、經絡的暢通,氣滯血淤,經絡郁阻同樣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關于“通”的,很多書里都說過,其實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點蘿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為了御寒養生,古代皇家御膳的首選菜肴就是羊肉燉白蘿卜。這道菜可以補充體內的陽氣、溫暖五臟,尤其適合腎虛和脾虛的人食用。
此外,因為白蘿卜有消積滯、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所以冬季一般吃肉類等油膩食物后吃生蘿卜可解膩、消食順氣。不過由于白蘿卜味辛甘,性寒,所以脾胃虛寒、進食不化或體質虛弱者宜少食;白蘿卜破氣,服人參等補藥后不要食用,否則會影響藥效。此外,由于食用生蘿卜產氣較多,對潰瘍病也不利,所以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也要少吃白蘿卜。
只有在大雪時補好了,溫補養陽得當,來年才會有堅實的身體底子。
大雪要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大雪節氣,因為寒冷,我們都喜歡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絨服、保暖褲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往往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
為什么說脖子很重要呢?最簡單的就是冷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氣帶給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疼、發炎等癥狀。此外,頸部是氣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現咽部發癢,咳嗽有少量清痰,服止咳藥作用不明顯,可能與頸部前胸受寒有關,像冬天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大多數都是從嗓子開始的。因此,盡量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尤其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圍上圍巾更重要。除了圍巾,冬季盡量戴一頂帽子,大約可減少頭部60%的散熱量;用長圍巾系在胸口護胸,可以減少寒冷對心臟、脾胃的沖擊。
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以及腳都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為嬌臟”,太寒太熱都受不了,特別是寒,最容易引起咳嗽、喘,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冬季披上坎肩,以防肩膀受寒。腳部保暖是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比如長襪、厚靴、睡前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
預防冬季“風吹病”
大雪節氣,許多地方都會刮起刺骨的寒風,因此許多呼吸道及過敏性疾病極易乘虛而入。這其中,由于大風原因而會傳播的皮膚類疾病有兩種比較典型,那就是風疹和蕁麻疹。
風疹是一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傳染性很強,疹在冬季最為多見。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一般會在大風后感覺有發熱、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后來發展為全身皮疹,瘙癢難忍。它對于胎兒和孩子影響尤為重大。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一般也多見于秋冬季等大風的天氣。風帶來的過敏原極易引起發病,有時候一些食物也會引起發病。發病時,在皮膚表面會突起很多像被蚊蟲叮咬的大包,由少到多,成片出現,一般一小時內會自動消退。不過要是不注意的話也有可能在內臟中引起反應,比如腹痛、腹瀉等。
這兩種疾病一個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個是由于過敏原誘發的,不過,每當出現降溫和大風天氣的時候,它們就會爆發得非常明顯,所以冬季要盡量避免,做好預防。
預防這類“風吹病”,首先一點就是我們上文說過的,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不要有的皮膚在外邊暴露。其次是大風時要盡量減少外出,以免被他人傳染。再者就是忌口,對于已經發病的人群,一些常見的“發物”,例如:海鮮、羊肉、巧克力、花生等都不要再吃了。如果情況嚴重的要立刻就醫。
多喝水以養陰,睡覺不宜多穿衣
冬屬陰,大雪時節是一年中陰氣較盛的季節。這時如果借助天氣的優勢養陰,則可以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尤其是陰虛的人。中醫認為,水是陰中的至陰,因此隆冬之際,多喝水可養陰。一般來說,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須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來喝,可潤腸燥;第二杯水是下午17點喝,可滋腎陰;第三杯水是晚上21點喝,可養心陰。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梨、蘿卜、藕、蘑菇等,因為這些都是養陰的食物。
除了養陰,冬季還要“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其忌諱厚衣裹身,或者烘烤腹背。尤其是睡覺時,很多人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比如老年人因為天冷怕寒,冬天睡覺時愛多穿些衣服,其實這樣做不僅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也影響血液的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因此即使是蓋上較厚的被子,還是會感到冷。
暖身迎冬至,擺脫畏寒怕冷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慨:一到冬天恨不得把自己包起來,即便穿再多的衣服也經常手腳冰涼,跟別人握手的時候,總是一握便松手,生怕別人因自己手太涼了而過多關注。
其實,手腳冰涼大多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寒氣過剩引起的。中醫上講“陽虛則寒”,也就是說如果陽氣不足,人們就會感到渾身發冷,尤其是手和腳。在中醫上手和腳被稱為“四末”,顧名思義,也就是肢體的末端,氣血運行需要陽氣的推動,當氣血“火力”全開,運行到手腳時,手腳才會感覺到暖和;相反,如果陽氣的推力不足,自然也就會手腳冰涼了。尤其是在冬至最寒冷的時節,手腳冰涼的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了,需要及時補充陽氣。
當然,陽氣不足可不僅僅表現在手腳冰涼上,像臉色發白、特別怕冷、特別容易感冒都是陽氣不足的信號。像有些人經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稍微吃點涼的就拉肚子,那么也說明他的體內陽氣不足了,也得補陽氣。
冬至補充陽氣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醫上還有一個“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什么叫冬至一陽生呢?就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那么在冬至這個陽氣初生之日,我們該如何補陽氣呢?
明代顧元慶《檐曝偶談》介紹養生見聞說:“隱士絡耕道言,修養之士當書《月令》置于座右,夏至宜節嗜欲,冬至宜禁嗜欲,蓋一陽初生,其氣漸夭,如草木萌動,易于傷伐,故當禁之,不特節也。且嗜欲四時皆損人,但冬、夏二至,陰陽爭之時,尤損人身。”顯然,調理“冬至一陽生”措施的重頭戲是“禁嗜欲”。因為“一陽初生,其氣漸夭,如草木萌動,易于傷伐”。通俗地講,冬季氣候寒冷,人體需要許多能量來御寒,而性生活會消耗人較多的能量。特別是在陽氣初生的冬至過性生活,更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其實,不僅僅是性生活,任何干擾陽氣的行為都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因此在冬至前后,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不要過多運動,要靜。這樣,陰氣才能旺盛,陽氣才能生得更好。比如說,一個人平時很愛運動,那么在冬至前后,就應當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
其次,適當調整作息,盡量早睡,即使不能早睡,也要少從事強體力或是強腦力勞動,使身心盡量處于安靜的狀態,尤其是不能熬夜。中醫認為,熬夜是最傷陰血的,陰血損傷之后,陽氣就不能很好地生起。另外,熬夜也傷陽氣。在《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煩勞則陽氣張”,意思就是煩勞過度則傷損陽氣。在冬至前后,陽氣剛生出來,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嬰兒必須多吃多睡才能正常發育,如果嬰兒吃、睡不足,就會生病,就不能很好地發育。雖然我們一直講求早睡早起,但是在冬天,特別是老人,最好還是“睡個懶覺”比較好,可千萬別早上天還沒亮就去外面鍛煉,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之后再起床。老人很容易陽氣不足,抵抗六的能力不足,很容易生病,而太陽出來之后,氣溫相對比較高,太陽乃陽氣,陽氣足,自然抵抗力強了。如《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再次,如果是病人,而且一直服藥,那么,冬至前后這幾天,在病情平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停藥數日。我們知道,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藥物可以干擾人體氣血的運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與平時相比,人體內的氣血對外界的干擾更加敏感,所以盡量不要吃藥以免干擾陽氣的生起。
藥物雖然會干擾氣血的運行,但是吃一些食物來調理還是不錯的,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吃當歸生姜羊肉湯是補充陽氣不錯的選擇。這道名膳載于《金匱要略》是冬季補陽的佳品。
做法就是,先把500克的羊肉切成小塊,再熱水加酒中煮,去血沫和膻味,再將30克的生姜切成片和15克的當歸連同羊肉一塊放入鍋中,再倒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煨燉到羊肉酥軟,這時再放入適量的鹽,再煨燉10分鐘左右即可起鍋。
值得注意的是,鹽一定要最后放,因為過早放鹽,不容易讓羊肉煮爛。在這里提醒各位的是,雖然當歸生姜羊肉湯有溫補的效果,但是血脂高的人最好不要常吃。
除了當歸生姜羊肉湯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按摩位于后背的至陽穴。至陽穴位于后背的正中線上,在第七根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當您低頭的時候,頸部顯著隆起的骨突為第七頸椎,往下沿著脊柱數即為胸椎,在第7個骨突出的下方便是至陽穴。如果身邊有親人的話,那么最好趴在床上,讓親人幫忙按摩至陽穴,3分鐘左右即可。
此外,經常按摩。如手彎到后背,用中指和食指一塊按壓至陽穴照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至又稱作“一陽來復”,大地陰快盡而轉為陽生,等到立春之日才會“三陽開泰”,其實,人體也是如此,橫膈以下為陽中之陰,橫膈以上為陽中之陽,而至陽穴則是由陽中之陰到達陽中之陽的地方,也就是陰陽相交的地方。因此在冬至左右按摩至陽穴,有補陽氣的功效。
其實這個原理不難解釋,手腳冰涼相當于陰陽對戰,而陽處于弱勢卻苦苦抵抗,這個時候,我們刺激至陽穴,相當于給陽方派了一支驍勇善戰的生力軍,又怎能不會勝券在握呢?
至陽穴是督脈上陽氣最盛的地方,自然也就會陽光普照,我們都知道讓后背曬太陽會感覺全身舒服,原因何在呢?其實就在于至陽穴,它把自然界中陽氣及收到了身體中,自然也就會感覺渾身舒服了,正所謂“至陰颶颶,至陽赫赫,兩者相接成和,而萬物生焉。”所以平時曬曬后背也是養陽的好方法。
當然,至陽穴的好處可不僅僅這一點,像經常忙碌在酒桌上的人們來說,至陽穴更是健康的秘密法寶,因為經常按揉至陽穴能很好地改善肝功能。像有些人經常感到心慌、胸悶,這個時候不妨多按摩按摩至陽穴。
《黃帝內經》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也會逐漸虧耗。像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常常會因臟腑器官“老化”致使陽氣不足,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稍不留神就容易生病。這個時候不妨用雙手的內勞宮穴貼上后背處的腎俞穴,雙手同時上下摩擦36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每天早晚各一次。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穴,為心包經的滎穴,腎俞穴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腰眼,為腎的背俞穴,以勞宮穴按摩腎俞穴,在強心氣、護心陽的同時還有補腎壯腰、加固元氣的作用,對于中老年人的手腳冰涼有很好的功效。除此之外,經常揉腎俞穴還可以減緩腰痛的折磨。
所以,想要在冬天告別手腳冰涼的毛病,那么就從現在開始補補陽氣吧!
睡不醒的冬三月,給身體來點清醒劑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冬天的時候,不少人特別容易犯困,哪怕是在大白天,也總想跟枕頭來個親密接觸,跟周公大戰三百回合。
從中醫上說,冬天愛睡覺與陽氣不足有關。我們都知道,陽主動,陰主靜,當陽氣不足時,人往往容易犯困。冬天天氣寒冷,自然界陽氣不足,而人體與自然界之間都有一個相對的平衡,那么人體也就會出現陽氣不足,自然也就容易犯困了。
《黃帝內經》上說,所謂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我們知道太陽普照大地,給大地帶來溫暖,沒有太陽地球上自然也就會沒有任何生物,陽氣也是如此,是我們生命的基礎。而中醫認為,陽氣的發源地就在腎上,腎是人體儲藏營養精華的主要臟器,更是生命活動力的原動力,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說腎為先天之本的原因了。冬天到了,尤其是冬至以后,天寒地凍,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來御寒,倘若腎氣不足,自然也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冬天的時候人們往往睡不醒的原因了。如果陽氣過分不足,還會出現頭暈、惡心、氣短、腰膝酸軟等癥狀。所以,要想擺脫“瞌睡蟲”誘惑,補腎是尤為重要的。
冬天本是補腎的季節,然而冬至正處在冬天6個節氣的中間,所以這個時候正是給腎補充能源的最佳時期。再者說,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生發,這時再從腎上加把火,陽氣自然也就越來越足了,人們也就越來越健康了。當陽氣充足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感覺到犯困了。
那么,我們該怎么才能快速跟周公說再見呢?其實很簡單,在這里教您一個快速清醒的好辦法――提神枕首法。
做法是,當您犯困的時候,先吸氣,雙手從兩側往上抬,交叉在腦后;然后吐氣,順時弓身低頭,保持1分鐘;之后再慢慢挺直身體吸氣,再吐氣,最后兩手慢慢放下,全身放松,連續5次,便可以輕松拒絕周公的“邀請”。
當然,睡個子午覺也是擺脫犯困的好辦法。中午吃完飯之后,在椅子上小憩一會兒,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也能恢復精神,不再渾渾噩噩了。
但是,這些只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讓您暫時擺脫特別容易犯困的困擾,要想徹底擺脫睡不醒的冬三月,還要從補腎入手。
要想在冬季補腎,您不妨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多參加體育鍛煉,比如說散步、跑步,這樣可以讓人運動后感覺到精神氣爽,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運動后大量出汗也要注意保暖問題,以免感冒。晨練的時候最好選擇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如果天氣不好,最好取消晨練。
經常鍛煉不僅僅能讓人精神氣爽,而且還能健康長壽。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平兒領著劉姥姥去拜見賈母,比劉姥姥小幾歲卻“眼也花、耳也聾、記性、牙齒都沒了”的賈母,正疲乏地躺在炕上讓丫鬟伺候著捶腿,而已經75歲的劉姥姥,除了一顆不太“安穩”的槽牙外,真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還是因為劉姥姥經常勞作鍛煉的原因。
二是,保證睡眠。《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要關閉所有開泄的氣機,要收藏住,而睡覺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藏的狀態。所以保持睡眠,不僅可以擺脫白天嗜睡,也是養腎的好方法。傳統養生講求睡覺時一定要關好門窗,使空氣不流通,而且臥室也不宜太大。為什么呢?其實說起來很簡單,臥室是聚集陽氣的,如果太大的話,陽氣聚集的濃度相對就比較小,而且,人在睡著的時候身體表面會形成一層陽氣保護層,稱之為衛氣,如果室內有流動的空氣就很容易把這層衛氣吹散了,吹散了之后身體自然也就會從體內再度補充到身體表面,這樣就會循環往復淘干陽氣。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早上起床渾身沒勁的原因了,因為您的陽氣少了。
我們都知道五味中咸入腎,于是不少人在冬天的時候猛吃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鹽吃多了反而不好,尤其是在冬至左右,陽氣初生,如果這個時候吃得太咸了,反而會損傷腎。理由也很簡單,咸味食物多為寒性食物,最容易損傷陽氣,而人體陽氣的根本就在于腎,腎陽被傷了,那么體內的各個系統自然也就出現問題了?!饵S帝內經》中就有“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的提示,認為吃過多太咸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腎氣、脾氣和心氣的受傷,因此在平時一定要注意少吃咸的東西來養腎。
雖然說在暖暖的太陽底下曬著有點讓人昏昏欲睡,但曬太陽卻是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在古代,曬太陽被稱為“負暄”。戰國《列子?楊朱》中曾記載過這么一個故事,宋國有個農夫經?!白云赜谌铡?,并跟鄰居說這叫“負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獻吾君,必有重賞”。也許這種做法在那個時候被別人恥笑,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不失為一個養腎的好方法,像宋代文學家周密在《齊東野語?曝日》中言“晃端仁尚得冷疾,無藥可治,唯日灸背乃愈”,認為“負暄”不僅可以養生防病,亦可以祛疾。清代醫家趙學敏也在《本草拾遺?火部》中說日光浴可“除濕止寒,辟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合而病去”。當然,至于這個日光浴該怎么做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中醫上認為,前為陰,后為陽,所以在曬太陽的時候,最好曬后背。
冬至吃點啥,還要因人而異
“今年冬至進補,明年三春打虎”,老祖宗留下的這句古訓,成了如今不少人冬天保健的最大理由。于是許多人藥補、食補輪番上陣,都希望把自己補得壯壯的。
然而,不少人狹義地認為,所謂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物,用點壯陽的補藥,多吃點人參、鹿茸。
要知道,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而人的體質也有氣、血、陰、陽之分,而體質特征,有易于上火、喜暖怕涼、腎氣虛弱、脾胃不好這些區別差異。如果不顧人的體質而盲目進補的話,那么非但不能起到補的效果,反而會讓疾病纏身。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任何補品都需要腸胃的吸收,如果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功能失職,而這個時候盲目進補,尤其是濫用膏滋等滋膩的補品,就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原因很簡單,這些膏方往往會藥性黏膩,不好消化,這樣自然也就會加重脾胃的運化負擔,從而出現腹脹的副作用,這也就是中醫上說的“虛不受補”。
像患有感冒、發燒、咳嗽這些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再補鹿茸等溫補的東西。我們知道,疾病如同敵人一樣,常常會乘我們虛弱沒有防備的時候襲擊我們。正如金代名醫張子和所云:“先論攻邪,邪去而元氣自復也。”假如病邪侵入人體,如果先行補虛而忽視祛邪,等于關了門,將病邪留于體內,那個時候就很難驅除,往往會造成病癥遷延不愈。這就像在古代守城池一樣,如果敵人已經侵犯到了城中,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城中敵人趕跑,再加固城墻才會守住城池。
所以,當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癥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而成后患。那么,不同的人該如何進補呢?
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特別容易疲乏、講話聲音無力,還特別容易出虛汗,那么,多為氣虛。這個時候,不妨補點人參、黨參、五味子等益氣藥物。當然,這些人適合多補一些溫補的食物,像栗子、胡蘿卜、牛肉、羊肉、海參、蝦米仁、韭菜、黑棗、核桃等。
血虛的人則常常會有面色枯黃、經常頭暈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鳴心悸等癥狀。這個時候,不妨來點補血的東西,如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您也可以在平時吃點滋補的食物,像銀耳、百合、鴨肉、山藥等。
如果身體既不氣虛,更不血虛,那么可以選擇一些平補的食物,像豬肉、蛋類、豆腐等。
2、立冬時,祝福至:生活如畫如詩,開心樂滋滋;愛情如醉如癡,溫情暖絲絲;煩惱杳杳逃之,心情舒舒適適;迎著初升旭日,盡展瀟灑英姿!
3、這條短信,收到就行;要是在忙,不回也行;我祝福你,知道就行;今天是的你,順心就行;記得復我,偶爾就行;看完之后笑就行。冬至快樂!
4、思念如風,輕撫著牽掛,情誼如雨,滋潤著心田,問候如花,芬芳著真誠,天寒了,在外照顧好自己,愿你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常相伴!
5、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餃子:平安皮兒裹著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6、冷風吹,人抖抖,一股寒流涌上身體,寒氣逼人,注意保暖。體貼的短信通知你,要多添加衣服保護自己!
7、節氣,冬至如年;到來,將至;冬天到來,快樂將至;冬天到來,至愛將至;冬天到來,親朋將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
8、節氣,冬至如年;冬天到來,溫馨將至;冬天到來,快樂將至;冬天到來,至愛將至;冬天到來,親朋將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
9、人世間最感人的,是溫馨的親情,人世間最幸福的,是親人的愛護,在這團聚的節日里,祝你和你的家人,冬至快樂,幸福永遠!
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冬季飲食首先要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奶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是進補的大好時節,應順應自然,注重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蛇x食:粳米、秈米、玉米、紅豆、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豌豆苗、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牛肉、羊肉、狗肉、雞肉及鯽魚、鱸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甘蔗、桂圓等水果。同時,冬季在五行中屬水,入腎經;五色中黑色入腎。因此,冬季應增加黑色食品的攝入。如烏骨雞、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多吃這類食物有明顯補腎作用。
冬季可以說是蔬菜水果的淡季,尤其是在北方,人體往往在這個季節維生素攝入不足,出現牙齦出血、腫痛、皮膚干燥等癥狀。因此,可適當食用一些如紫心地瓜等薯類,補充B族維生素。還可以選擇圓白菜、白蘿卜、小油菜、蘋果、梨、柚子等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一個人最疲勞的要算雙腿,不是跑路就是站著。特別對于那些站立式工作的商場營業員、賓館迎賓小姐來說,一個班站下來,兩條腿像灌了鉛,怎么也拖不動。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睡覺。難怪說營業員練的是站功,此話一點兒也不虛。記得當年我剛進商場當營業員時,實在受不了這站的規矩,好幾次想辭職不干。幸虧一位老營業員傳授我消除疲勞的“腳趾操”,讓我不僅練就了過硬的站功,而且還治愈了其他一些毛病。
所謂“腳趾操”,就是活動腳趾與按摩腳趾相結合。活動腳趾有八種方法,一是雙腿直立,腳尖并攏,雙手扶椅背;提身歷用腳尖站立,保持1分鐘后,回到原位,身體重量先由腳尖過渡到腳掌。二是坐在凳上,用腳趾從地板上夾起小球,或雙膝微屈,兩腳掌前部夾往地上的一書本,反復練習;或在坐、在臥時有意識地隨意活動腳趾,持之以恒。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腳趾神經更是敏感,多活動腳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消除足部疲勞,對長時間站立的人來說尤其有益。按摩腳趾就更簡單了,每天洗澡或洗腳時,讓雙腳在40度熱水中浸泡5分鐘左右,然后先用手按摩腳心。按摩左腳時用右手,按摩右腳心時用左手,交替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在按摩腳心的同時,再多動動腳趾,用手將腳趾來回按摩。一位相熟的老中醫告訴我,按摩腳趾不僅可以消隊疲勞,恢復體力,還對一些疾病有療效。他指著一張人體經絡圖解釋況,大腳趾是肝、脾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腳趾,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欲,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管脾胃的內庭穴也在腳趾的部位。經?;顒幽_趾,可以健脾益胃。第四趾屬膽經,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能矯正婦女子宮。所以,足浴后按摩腳一底、腳趾重要的保健醫療作用。尤其對精神衰弱、頑固性膝踝關節麻木痙攣、腎虛腰酸腿軟、失眠、慢性支氣管炎、周期性偏頭痛、痛經及腎功能紊亂等都有一定的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我練“腳趾操”已有數年,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一個班站下來一點兒也不感到累,有時小姐妹們休息沒人頂,我還自告奮勇地連班倒呢。
值得一提的是,退休的老人自己在家里活動腳趾不用刻意講究章法,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度,活動后覺得舒服即可,注意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活動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