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調研報告8篇

時間:2022-05-20 23:15:1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紡織品調研報告,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論文關鍵詞:紡織業,反傾銷,國際競爭力



一 美國對華反傾銷的特點及影響



(1)美國對華紡織品反傾銷日漸頻繁



表2.1顯示,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調查及最終反傾銷措施在逐年增加,這種趨勢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表2.1入世以來美國對華紡織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數目比較



年份



反傾銷調查



最終實施反傾銷調查



對華發起數



對華紡織品發起數



對華紡織品發起數所占比例



對華發起數



對華紡織品發起數



對華紡織品發起數所占比例



2002年



11







8







2003年



11







11







2004年



6







5







2005年



6



1



16.67%



2



1



50%



2006年



3



1



33.33%



3



1



33.33%



2007年



14



1



7.14%



12



1



8.33%



2008年



15







13







2009年



22



2



9.09%



10



2



20%



2010年



11







3







2011年



20







5







合計



119



5



71



5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貿易救濟網整理



2002年到2004年沒有反傾銷案件,而從2005年開始美國對華紡織品開始反傾銷,主要原因是根據《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在2005年1月1日之后,紡織品配額將被取消,從而導致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貿易額逐年增長。2002年的出口總額是617.69億美元,2004年是973.85億美元,而到2005年則突破了1000億美元,并且其后每年以超過200億美元的規模遞增,因此,美國為了保護國內產業而對中國的紡織品進行反傾銷措施。



(2)美國對華紡織品反傾銷立案商品種類繁多



我國紡織業遭遇美國反傾銷指控的產品范圍相當廣泛,幾乎涵蓋了紡織產品的所有領域,已從傳統的各種原坯布、紗線及織物發展到各種面料,麻繩、鞋類,服裝配飾等產品領域。



(3)美國對華紡織品反傾銷稅率高



由于中國紡織企業對國際反傾銷規則不熟悉,反傾銷抗辯意識淡漠,經常被施以不公正的裁決,受高額反傾銷稅的限制,遭受嚴重損失。美國對我國立案的紡織品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較高,從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幾百,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削弱了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表2.3入世后美國對華反傾銷立案產品終裁征稅案件中反傾銷稅率統計



終裁時間



產 品



獲 得 分 別 裁 決 待 遇 企 業 數



分 別 裁 決 企 業 稅 率



普 通 稅 率



2006年



藝術畫布



2



77.90%



264.09%



2007年



聚酯短纖



2



3.47%~4.86%



44.30%



2008年



復合編織袋



3



74.7%



91.73%



2010年



電熱毯



3



93.09%



174.85%



2010年



帶織邊窄幅織帶



13



115.70%



123.83%~247.65%



數據來源:中國貿易救濟網



二 應對美國對華紡織品反傾銷的對策



反傾銷使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在美國市場遭受嚴重打擊。雖然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在逐年增長,但是在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從2001年的20.1%下降到2011年的13.1%。增長率從2002年的15.76%增長到2006年的25.18%,然后逐年下降,至2009年甚至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因為2009年美國對我國紡織品發起了兩起反傾銷訴訟,明顯的抑制了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對我國紡織品產生了極大的惡性影響,因此,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保護我國紡織業的利益。



(1)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非市場經濟地位是我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容易被提起反傾銷訴訟的重要原因, 因此,爭取市場經濟地位是減少他國針對我國企業頻繁利用反傾銷措施,保護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國政府和民眾應努力通過各種途徑,促使美國確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2)調整出口貿易戰略



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高速增長,對美國紡織品企業產生很大的沖擊,容易成為美國反傾銷調查的對象。因此,我國應適當調整外貿增長的方式。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實施“走出去”戰略,到美國投資建廠,擴大直接投資,產品可以在美國當地直接銷售,有利于在美國市場上的擴張。



(3)企業應該積極主動應訴



當美國對我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時,我國的企業應積極抗辯,聘請有經驗的律師為我們進行辯護。爭取對我方有利的結果。企業應嚴格遵守應訴時間,如果時限規定沒有得到遵循,則很可能導致對我國企業不利的結果。企業在進行反傾銷應訴過程中,要善于利用行業協會的作用。



(4)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優化產業結構



我國出口的紡織品多是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只能依靠低廉的價格打開市場,因此極易被懷疑傾銷。所以我國企業要提高出口紡織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紡織品的附加值。



參 考 文 獻



[1] 孟祺.中美貿易摩擦的應對機制[J].管理科學文摘,2004(11)



[2] 杜冬梅.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反傾銷案實證及對策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王陽.美國對華紡織品反傾銷的貿易轉移效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16)



[4] 王瑩.新形勢下我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的現狀[J],商場現代化,2010(16)



[5] 劉燕婷.歐盟對華反傾銷現狀與我國的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淺析



攀枝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溫庭海



摘 要



近幾年我國軟件外包產業飛速發展,通過軟件外包,我國的軟件企業也得到了相應的成長。因此,軟件外包被視為軟件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系統分析了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并提出解決我國軟件外包產業所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 軟件外包,產業結構 復合型人才



我國作為全球軟件外包的新興力量,近年來發展很快,。2010年,軟件外包的規模更是達到了2750億元。但總體上看,我國軟件外包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承接業務的規模、水平還是質量都與印度等軟件外包大國存在很大差距。我國軟件外包行業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1.規模較小



中國與印度一樣,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項目,但印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快速發展,而中國多數企業規模過小,從事軟件外包企業數量和從業人數量較多,但集中度低,在經營規模上缺乏實力強勁的軟件外包企業,《2007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及人才調研報告》調研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軟件外包實現收入約20億美元,營業額少于1000萬元的企業占76.9%,在1000萬至5000萬之間的企業占15.8%,超過5000萬的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3%。而印度已出現數家超過50000人、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外包企業。



2.產業結構不平衡



我國的軟件外包業務發展相當不平衡,在接包業務上,以ITO和BPO為主,KPO很少。據2010年工信部數據統計,我國外包業務在2010年額度達到約2750億元,但是ITO和BPO則達到了95%的比重,而其他的比如知識流程外包服務(KPO)則只有約5%。總體上,我國軟件外包企業承攬的是技術含量低的工序,如程序錄入、單體測試等。而產業鏈中附加值較高的環節比如創意、設計等智力密集型工序仍多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我國整個軟件產業在IC設計收入方面只有3%左右。這種模式的附加值非常的低,這也是制約我國發展高端軟件外包企業的一塊軟肋。



3.分布地區集中



分布地區上,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小城市較少。我國軟件外包的分布地區比較集中,大都分布在沿海的一些發達的城市,在中西部地區則比較少。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大連、杭州、廈門、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的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迅速,形成了規模較大、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產業集聚的專業園區,吸引了美、日、歐等國和地區的發包商。而在其他的中小城市,軟件外包業發展得相對較少。



4.員工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都要吸收大量員工,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對創新型高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預計我國服務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約20萬人,而且缺口量正以每年2 0% 的速度增長。外包人才的缺口從結構層次來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應不足。



另外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的人才結構也不不合理,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即底部程序員與頂部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軟件管理人才少,中間軟件項目工程師太多的局面,不符合產業需求的“金字塔型”結構。國內軟件外包行業不僅缺少掌握外包基礎知識的初級軟件外包工程師,也缺少具有外包項目實戰經驗、能夠帶領外包團隊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員,更缺少熟悉客戶語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國際外包行業規則,具有國外市場開拓能力的高級人才。



推動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發展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良好的投資環境是決定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優良的投資環境。我國政府應努力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公開、公平的經營環境。既要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投資于我國軟件外包產業,不斷的鼓勵外商在華設立高水平的軟件研發中心,鼓勵國內軟件企業與外資企業進行合資或合作。



2.培養復合型人才



目前最制約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發展的瓶頸就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復合型人才,既有計算機技術的業務能力,又能與國外客戶交流溝通,還具備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嚴重缺乏。因此,應該不斷完善高校的教育體制,打破原來學校教育和企業需要相分割的狀態,從而把學校教育與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點對推動我國軟件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3.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軟件外包企業不斷接到關于知識產權的控訴,這也影響到我國承接歐美國家的外包業務的發展,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的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并加大宣傳力度,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合力,以推動我國軟件行業的良性發展。



4.加強企業自身建設



我國軟件外包企業的普遍缺點是規模過小,我國規模最大的東軟集團從事軟件外包的人數也不過4000多人,外包合同額2006年僅1億美元。而印度的TATA公司擁有3萬多名員工和2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國的軟件外包公司要具有國際競爭力,首先要對分散的企業進行整合,從而形成集群規模優勢。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5.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



我國軟件外包產業涉及的領域普遍很廣,包括電信、電力、保險、行政、交通、物流、傳媒、制造業等多個行業,但是沒有任何一個領域做得非常優秀。我國的軟件外包行業在國際范圍內沒有明顯的獨特之處,這也影響到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和市場定位。事實上,俄羅斯在高檔軟件和裝嵌軟件的外包業務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埃及則重點突出歐洲語言呼叫中心的業務,新加坡因為具有完善的安全和法律體制,使其在承接高安全性外包業務時更有把握。我國軟件企業如何準確定位我們的目標市場,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對外包行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中國正吸引著全世界軟件企業的目光,同時也受到來自國際競爭的壓力。因此探索我國軟件外包發展的道路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需要我國政府、企業、社會廣泛參與,才能促進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的更好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楊詠.論我國的軟件外包服務[J].集團經濟研究,2007(11)

[2]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09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宏觀分析報告[R].

[3] IDC(國際數據公司).中國軟件開發與離岸外包市場預測與分析報告[R].

篇2

“衣食住行”衣當先,因而紡織產業是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下稱“中紡聯”)了解到,2012年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達57810億元,同比增長12.3%。但全社會口徑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只增長3.3%,創近幾年新低。

兩大因素再次困擾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紡織企業發展:一是由于國內棉花收儲政策造成的國內棉價與國際棉價差價過大,導致企業出口競爭力下降;二是銀行系統對紡織行業融資政策收緊,造成企業融資困難。

招工未出現大缺口

“去年的一年并不容易。”1月31日,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2013年發展趨勢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的開場白沉重。

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際市場低迷。1—11月美國和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同比分別下降0.9%和5%,國內出口企業訂單不足。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服裝企業仍在去庫存,整體缺乏明顯回升動力和對紡織行業的帶動力,多數服裝出口企業反映,手中少有新增訂單。

此外,中紡聯的調研報告指出,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拉大,受國內管理政策影響,2012年底國內棉價大幅高出國際市場,嚴重影響了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1—11月我國棉紗出口額同比下降8.9%,進口額卻大幅增長56.1%。

受此影響,2012年我國紡織行業所占國際市場份額有所下降,1—11月在歐盟和日本進口市場中所占比重雖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8和1.1個百分點。

中紡聯報告指出,2012年國內棉價比國際棉價高出5000元/噸,福建省涉棉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被削弱,紡織行業中兩大主要產業——棉紡、化纖面臨巨大困境,效益明顯下滑。

不過,與往年相比,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行業在用工方面卻沒有出現大的缺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去年不少中小企業關停,分流的勞動力流向了大型企業,大企業今年用工緊缺的局面略有緩解。此外,隨著紡織行業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尤其是中部有大量的勞動力留在家鄉,所以相對來說,現在的用工環境不是那么緊張。”

棉價倒掛之憂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紡織品成本70%以上,去年以來國際棉價大跌,國內棉價由于國家收儲價(1.98萬元/噸~2.14萬元/噸)的托舉作用,每噸市場現貨價穩定在1.95萬元左右,高出國際棉價5000元。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算了一筆賬:按1.1噸棉花生產1噸棉紗計算,噸紗原料成本2.15萬元,人工、電費、折舊、財務管理費用和機物料消耗約0.7萬元,噸紗成本不低于2.8萬元,去年至今市場售價約為2.6萬元,意味著棉紡織企業每生產1噸棉紗將虧損2000元。

一家龍頭企業的棉紡織廠2011年盈利6000萬元,2012年由于棉價成本虧損2200多萬元。另一家上市公司下屬的晉江、江西、山東三個棉紡廠2011年全部盈利,2012年全部虧損。其江西棉紡廠選址在產棉區,盡得地利和區域政策優惠,2011年盈利2000多萬元,2012年也虧損800多萬元。

高勇介紹,過去十幾年,國內和國際棉花差價始終保持在每噸1500元到2000元。在這樣的差價下,國內的紡織行業還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

但現在國內與國際棉花差價達到每噸5000元。“所以目前我們的意見是,如果政策將國內棉價調到高出國外每噸2000元左右,我們可以接受,紡織業仍可以保持相當的競爭力。”

高勇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造成目前國內與國際棉價差距的原因是,2010年開始,國內棉價一度高到33000元/噸,國際棉價也盯著國內棉價走,當國內棉價從33000元往下跌時,為托住棉花價格,國家出臺了19800元/噸的收購價格,將國內棉價穩住。

但是國際棉價還在繼續下跌,與國內形成了巨大的差價。政府為了保護棉農,第二年繼續提高棉花收購價到20400元/噸。

之后,為了應對這樣的價格差距,中國政府加大在國際市場的采購力度,但是仍然沒有把國際市場的棉價抬上來,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庫存以及國內高企的棉價,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王天凱表示,現在的棉花價差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前面的收儲棉花是計劃經濟行為,后面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行為。

“為了破解國內、國際棉價倒掛給企業帶來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門的政策就是拋儲,想以19000元/噸的價格拋300萬噸,這樣的拋儲價格實際上政府已經給補貼了,未來會拋多少取決于政府的承受能力。”高勇告訴記者。

融資被扼喉

“在融資方面,我們始終困難。”在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及紡織企業融資狀況時,高勇有點激動。

事實上,在2012年第一季度,紡織行業企業融資難就已經非常嚴重。紡織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占比達99%,在國內各行業中密度最高。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介紹,紡織行業內貸款利息上浮嚴重,2012年一季度利息增長超過34%,“負擔很重”。

記者查閱多家紡織類上市公司年報發現,其應付利息較高,顯示融資成本高企。

讓高勇激動的原因在于,銀行總是把紡織行業作為一個“有潛在風險的行業”。“今年年初與去年年底那幾天,國有銀行列出了2013年要控制貸款和限制貸款的行業,仍然把紡織放在限制貸款的行業中,我們認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高勇說。

高勇認為,有些行業全行業虧損,有些行業全行業產能大大過剩,銀行將這些行業列入限制貸款的行業有道理的。但紡織行業盡管外部環境惡劣,整體盈利情況依然處在整個制造業的前列。

篇3

對抗菌纖維、抗菌劑作了簡要介紹,概括了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抗菌纖維整理方法以及抗菌性能檢測方法,并對抗菌產品在紡織品上的應用進行簡略歸納,以期加深人們對抗菌纖維的了解。

關鍵詞:抗菌纖維;抗菌劑;抗菌整理;抗菌檢測

人體是微生物理想的生長環境,紡織品在穿著過程中會沾上汗液、皮脂屑等人體分泌物,這些都是微生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紡織品的多孔式形狀也有利于微生物的附著, 因此,紡織品是細菌生長和繁殖的良好媒介[1]。通常情況下我們感覺不到細菌的存在和危害,但當細菌過度繁殖后則會產生異味,并且可通過皮膚、呼吸道及血液對人體健康嚴生危害,甚至會導致皮炎及其他各種傳染病的發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微生物影響人體健康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對自身的衛生保健意識日益增強,抗菌防臭、抑菌、消臭功能的紡織品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據Textiles Intelligence的一份功能紡織品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抗菌紡織品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抗菌紡織品在消除異味、防止細菌滋生和減少皮膚傳染病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該報告估計,紡織品抗菌劑的用量將以l5%的年增長率上升,成為紡織品市場上增長最快的功能添加劑之一[2]。

1 抗菌纖維簡介

抗菌纖維是一種功能性纖維,其具有阻斷疾病傳播、衛生保潔和纖維自身性能的維護等作用。抗菌材料是指自身具有殺滅或抑制微生物功能的一類新型功能材料。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物質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殺菌或抑制微生物的功能,如部分帶有特定基團的有機化合物、一些無機金屬材料及其化合物、部分礦物質和天然物質。如甲殼素纖維:可以作為永久性整理劑,使織物耐水洗、耐摩擦,提高織物的堅牢度,減少縮率,并使織物具有滑爽光潔和挺括的手感與外觀[3]。

但目前抗菌材料更多是指通過添加一定的抗菌物質 (稱為抗菌劑), 從而使材料具有抑制或殺滅表面細菌能力的一類新型功能材料,如填充型抗菌纖維:將抗菌劑的超細粉末以一定比例加到化學紡絲液中進行紡絲,降低用量,節約成本。由于抗菌劑進入了纖維內部,所以用此法制得的抗菌纖維耐水洗抗菌效果持久,通過濃度梯度的作用原理,抗菌劑源源不斷地溶到纖維表面[4]。

2 抗菌劑的種類

抗菌劑是一類具有抑菌和殺菌性能的新型助劑,它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使某些微生物(細菌、真菌、酵母菌、藻類及病毒等)的生長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學物質。

不同品種的整理劑,其抗菌機理和作用方式不同。抗菌作用是靜菌作用和殺菌作用的綜合[5]。目前加工抗菌紡織品所用的抗菌劑主要有有機抗菌劑、無機抗菌劑和復合抗菌劑三大類。

2.1 有機抗菌劑

有機抗菌劑包括天然抗菌劑和化學合成有機抗菌劑兩大類。具體見表1。

有機抗菌劑短期具有殺菌力強、即效好、來源廣、種類多、價格低廉等優點,曾經得到廣泛的使用,但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這類抗菌劑具有一定的揮發性,毒性大,耐熱性較差,難以與纖維熔紡,且容易遷移,對于抗菌方面可能產生微生物耐藥性等,因此人們將注意力漸漸轉向無機類抗菌劑。

2.2 無機抗菌劑

無機抗菌劑主要分為金屬離子型和光催化型兩大類。具體見表2。

重金屬類抗菌劑在實際使用中,通常利用吸附或離子交換等方法,將重金屬離子固定在沸石、硅膠等載體上制成抗菌劑。光催化類抗菌劑是一種新發展的、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抗菌劑。目前已逐步應用于陶瓷制品、涂料、抗菌材料等方面。

2.3 復合類抗菌劑

為了克服無機抗菌劑毒性及有機抗菌劑易洗脫、耐熱性能的不足,采用有機或無機及親水性物質復配的方式。在復配體系中,有機、無機抗菌劑等的固有抗菌活性可能會顯著提高。一般有機抗菌劑可以同親水性物質形成共聚物。無機抗菌劑包括含銀、銅、鋅離子一種或多種的載體型抗菌劑,或采用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無機金屬氧化物或硫化物如TiO2等[10]。

3 抗菌纖維以及織物的生產方法

抗菌纖維的加工主要是通過對纖維進行各種處理,從而使纖維獲得抗菌活性的方式。抗菌防臭整理技術是一門牽涉面十分廣泛的學科,它涉及染整工程、化工、醫學及微生物學等多門學科。該技術是將抗菌防臭整理劑應用于紡織品上,根據織物的用途給織物提供不同程度的抗菌功能[11]。

3.1 后整理法

采用抗菌液對纖維或織物進行浸漬或涂覆,把抗菌劑固定在纖維上的方法。其中又分為:

表面涂層法:將抗菌劑與涂層劑配成溶液,對織物進行涂層處理;

樹脂整理法:將抗菌劑溶解在樹脂中配成乳化液,將織物放在乳化液中充分浸漬,通過軋、烘等工藝,使其附于織物表面。

此方法加工簡便,可應用此方法處理的織物種類多,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也都可以應用。因此,目前的紡織品抗菌纖維加工過程中,此方法占70%。而后整理法的缺點則是:一是將抗菌有效成分附著在纖維及織物表面,制得的產品不耐洗,不持久;二是采用的抗菌劑大部分以有機抗菌劑中的季銨鹽類為主,該有機抗菌劑耐熱性差,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揮發性。因此,人們開始逐漸重視通過對纖維進行改性的方法生產出抗菌纖維。

3.2 纖維改性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過將化學纖維的高分子結構改性或共混改性的方法,將抗菌劑添加到成纖高聚物中制得抗菌纖維,從而得到抗菌性能持久的織物,在這之中,又以共混改性的方法為主。該方法的原理是將抗菌劑在紡絲過程中加入到合成纖維中,從而要求采用的抗菌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采用該方法生產的抗菌纖維,由于抗菌劑均勻地分布在纖維內部,抗菌性能持久,加工出的織物安全性高,耐洗滌,不產生抗藥性,所以應用的范圍會越來越廣闊。

4 抗菌纖維的抗菌測試方法

篇4

【關鍵詞】紡織服裝業 出口 困境 對策

我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而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創造者,2007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貿易順差約1300億美元,占貿易總順差的70%左右。因此我國的紡織服裝業出口一直受很大的貿易壁壘,為了緩解貿易順差過大和優化出口產品的結構,國家于2007年7月了降低出口退稅額政策。而紡織服裝品更是調控的對象,再加上人民幣不斷的升值,原材料不斷漲價,令紡織服裝業的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作為改革前沿陣地的佛山,紡織服裝業是其五大產業之一,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加上自身規模小、檔次低等問題,佛山的紡織品服裝企業乃至我國的紡織服裝企業應如何走出困境?

一、佛山紡織品服裝業的基本情況

佛山是中國紡織制衣工業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環市童裝享有“中國童裝重鎮”之稱,年產量1.7億件,占全國童裝生產總值31.3%;佛山里水鎮是中國襪子名鎮,年生產襪子5.6億雙,其中58.3%出口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鹽步素有“中國內衣重鎮”之譽,內衣業去年產值達15億元,在中國15個知名內衣品牌中,鹽步占7家;西樵輕紡城享有全國四大紡織品批發市場之一的美譽;順德均安鎮以牛仔制衣業為主打產業,已成為國際名牌香奈兒等品牌企業首選牛仔服裝加工基地,在歐美市場享有較高知名度,均安享有“世界的牛仔,牛仔的世界”之美譽;張槎針織行業是佛山市的傳統產業,產品遍銷國內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歐美等國家。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與香港、澳門相鄰,佛山的紡織服裝生產內銷之余,更多的是出口。各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出臺后,佛山紡織服裝出口總額有所回落。2007年1-7月,佛山紡織服裝出口總值達11億美元,同比上升6.6%,而佛山各行業出口總值上升15%。作為佛山支柱產業之一的紡織服裝業的增長速度,已低于佛山十大優勢行業增速近10個百分點,這讓人不得不深究其原因。

二、影響佛山紡織品服裝業出口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貿易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影響和制約著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種手段和措施,稱之為貿易障礙或貿易壁壘。這種壁壘一般可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加入WTO后,我國出口產品面臨的貿易壁壘接踵而至,除長期困擾我國出口的國外反傾銷、保障措施調查以外,技術性措施,以及檢驗檢疫措施、知識產權、通關程序等貿易壁壘對我國擴大出口的制約作用日益突出。縱觀近年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遭遇的貿易壁壘,許多都是以“保證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或“保護環境”的名義而實施的。

2005年中歐之間上演的“胸衣戰”:當時歐盟取消紡織品配額制度,中國紡織品大量出口至歐盟,甚至積壓滯留在對方海關,引起歐盟對中國實施特別保障調查,并對中國輸歐紡織品實行數量限制,隨后中國啟動配額管理。即我國出口到歐盟的10類紡織品設立年度配額。經過兩年的配額制,2008年之后,配額限制將取消。按照中歐新達成的協議,今年將對T恤衫、套頭衫、褲子等共8個類別紡織服裝產品實施雙邊監控,不設數量限制。中方將對上述類別輸歐產品實施出口許可,歐方將實行自動進口許可制度。出口企業要經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組成的審核小組對企業進行審核,只有達到標準的企業才有資格出口。佛山到目前為止只有六家企業合符標準。

除了歐盟的紡織品配額制,其他國家也對我國紡織服裝業實施貿易壁壘。2006年5月18日哥倫比亞貿易、工業和旅游部貿易實踐司致函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告根據該部825號決議對我襪子產品征收最終反傾銷稅。最終反傾銷稅為:FOB報關價與0.79美元/雙之間的差值。6月28日,美業界向政府正式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產聚乙烯/聚丙烯編織袋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國業界首次對中國紡織品同時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申訴。各式各樣的貿易壁壘不但提高了出口產品的質量還降低了產品出口價格的優越性,使得出口難度大大增加了。

(2)降低出口退稅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指在國際貿易中貨物輸出國對輸出境外的貨物免征其在本國境內消費時應繳納的稅金或退還其按本國稅法規定已繳納的稅金(增值稅、消費稅)。這是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并為各國所接受的一種稅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勵各國出口貨物進行公平競爭。

為進一步控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和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減少貿易摩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批準,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政策內容:第一是進一步取消了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第二是降低了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第三是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政策。

此次退稅率調整范圍達空前的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為主要政策目標,而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我國經濟增長思路的轉變,以此為契機我國將采取切實的措施轉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

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創造者,政府決心控制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紡織服裝行業在劫難逃。2007年7月1日起,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退稅率下降兩個百分點至11%。如果按數據估算,以1元錢的出口單價計算,下調兩個百分點將使出口公司利潤損失2分錢。

(3)人民幣升值

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人民幣匯率機制。自那一天起,人民幣不斷地升值,從1美元對8.1元人民幣升至現在的1美元對7.4元人民幣,升值的勢頭還在不斷持續。

人民幣的升值使出口產品的出口美元價格不斷上升,降低了市場競爭力。由于我國出口公司與外商簽定的合同與產品出口的日期有差異,而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驚人,使得出口公司不得不承擔由于匯率差異而造成的損失,加大出口成本。

2、內部原因

(1)失去了價格優勢

最新的統計中顯示: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有所動搖。對于處在全球產業鏈“微笑曲線”底端的中國紡織企業而言,這并非一個好消息。中國紡織品“薄利多銷”的主要源泉正是勞動力的豐富資源,但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這種優勢卻在減弱。《2007年世界主要紡織工業小時勞動力成本的全球比較報告》中指出,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不斷擴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時1美元的門檻。而據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國家的官方統計,其國內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僅分別為每小時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 0.36美元。在中國最富競爭力的紡織品行業,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已經相當于東南亞近鄰的3-4倍。發展中國家正逐漸成為中國在低附加值大眾化產品上最強勁的對手。

對外佛山紡織企業輸了成本優勢,對內又輸了價格優勢。第102界廣交會剛結束,對于廣大的佛山紡織品服裝業來說不是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洽談訂單的機會,而是有很多佛山紡織業的廠家在廣交會上都得到了同樣的待遇:在攤位上,原本到攤位來詢問價格的采購商就不多,而來了的采購商卻聽完了報價后扭頭就走。許多廠家都覺得很奇怪,再在廣交會走一圈,他們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上世紀90年代,成本1元的服裝賣20元,如今5元的衣服只能賣10元。企業平均利潤率只剩下“微薄”的3%-5%。很多紡織品出口還是以定牌、貼牌為主,只賺取10%的加工費。在這微薄的利潤中還讓他們發現:佛山紡織品服裝企業賣不起的價格,但浙江柯橋的紡織企業卻賣得起,這更使他們當頭棒喝。其實江浙企業價格只比我們便宜了那么一點點,但他的競爭力卻變得非常大了。這就讓我們不能不體會到如今紡織行業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已失去了價格的優勢。

(2)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佛山市紡織服裝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紡織服裝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以貼牌或加工貿易為主要的生產模式,長期依賴香港市場或國內良好的市場銷售渠道,滿足于維持現狀,缺乏自主創新和勇于開拓市場的動力;除此以外,研發能力和研發資金投入的不足也阻礙了紡織工業產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調研報告指出,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772家,其中紡織服裝企業僅有44家,中小企業仍然是紡織服裝行業的主力軍。據調研,在這44家超億元企業中雖然基本成立研發機構,但R&D經費內部支出很少,平均約占產品銷售收入的1%,是十大行業中R&D投入較少的行業。我市2005年全市2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中,紡織行業中僅有溢達集團和南方印染兩家企業,服裝和化纖行業均沒有企業技術中心。除西樵南方創新中心在公共建設平臺建設走在前列外,行業性的技術創新機構還未能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很好地發揮作用。

(3)模仿變成危機

在佛山紡織服裝業中不少的的企業都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的中小型企業,具有自已的品牌企業并不多,截至2006年,佛山市紡織服裝行業只有“中國名牌”2個、省級名牌1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3個。作為發展中的產業,模仿是它發展與提高的出路,但因紡織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唯一有利的勞動力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價值又在不斷升高的情況下,還是收取那10%的加工費已使佛山紡織企業失去了競爭力。

三、走出困境的對策

1、利用金融手段降低匯率風險

目前,佛山出口的紡織品服裝以加工產品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在國際市場上主要靠低價優勢競爭,利潤不高。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利潤縮水,對企業出口積極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防范外匯匯率風險變得極其的重要。利用金融手段降低匯率風險是其中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國際貿易出口合同金額以外幣計價的,企業可以利用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的有關業務,從貿易合同的簽定、計價貨幣的選擇,貿易策略的確定等等來考慮如何消除與減緩貨幣匯率的風險。在國際貿易匯率風險管理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是遠期合同法:

此種方法是借助于遠期合同、創造與外幣流入相對應的外幣流出來消除外匯市場匯率風險;例如:一家企業向美國某公司出口貨物,該企業三個月后將從美國公司獲得80000美元的貨款。為了防范三個月后美元匯率價格的波動風險,企業可與外匯銀行簽訂出賣80000美元的三個月遠期合同。假設簽訂此遠期合同時美元對人民幣的遠期匯率為US$1.00=¥7.36,三個月后,公司履行遠期合同,與銀行進行交割,將收進的80000美元售予外匯銀行,獲得本幣人民幣588800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時間風險與貨幣風險,最后得到了本幣的流入。

人民幣匯率調整增加了企業出口匯率風險,由于擔心人民幣繼續升值,很多出口企業甚至出現了“有國外訂單卻很猶豫”的狀況。企業應當積極地面對的同時也該深入透切地運用一些策略來規避風險。除了上述的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匯率風險外,企業在與外商談判時,還應該預留報價空間,測算企業對匯率風險的容忍度,并做好心理準備;同時爭取外匯貸款,盡量用美元結算,還可以進行遠期購匯,與銀行簽訂固定匯率協議,減少和規避人民幣匯率調險。

2、提高產品質量,打造自主品牌

廉價的勞動力優勢使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占有一定價格優勢。但中國對外貿易額的逐年增加,成為貿易大國同時也成了世界反傾銷的重災區。來自美國、歐盟成員國的施壓,國外技術壁壘、反傾銷貿易壁壘事件頻發。在全球反傾銷案件下降的趨勢下,中國的反傾銷案件卻在增加,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此次退稅調整將進一步控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與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減少貿易摩擦。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短時間內可能壓縮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但從長期看,無疑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改變,將促使企業提升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樹立自主出口品牌,尋求由“量”到“質”、到“優”的突破與轉變。

對于佛山紡織服裝業要在新一輪發展中取得突破就該堅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科技興紡。主要措施有:以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重大的技術項目和技術成果給予一定資助,強化“產、學、研”和“科、工、貿”相結合,鼓勵和引導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加強聯系,充分利用技術資源,建立產業創新機制;在各紡織服裝專業鎮中推廣西樵鎮建立產業創新平臺的做法,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技術、人才、信息服務,促進企業提高科技水平。

同時,也要推進紡織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優化升級,要從根本上轉變目前我市服裝行業主要以加工貼牌為主的局面。大力推進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名牌帶動和標準化戰略。對紡織服裝業而言,設計是最具增值潛力的環節,設計做得好,普通的產品也能賺取高額利潤。品牌之路是理性的選擇,在技術集中度較低的紡織服裝業,應弱化單一企業品牌導向,突出產業鏈整合的服務導向。品牌是整合產業鏈的有力武器,因此“行業品牌”和“區域品牌”須先行。我們要利用佛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的力量與自身的努力加大力度推動區域品牌建設,創造著名商標。

3、開拓新市場

歐盟是佛山紡織服裝業的最主要出口市場,每年有20%以上的產品出口于歐盟。這些國家貿易市場成熟,貿易制度完善、交通運輸方便,收匯容易,降低了出口的風險和費用,是各個出口商家爭著占有的市場。但這些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的企業與減少就業問題,不斷加強對我國產品進行反傾銷、限額制、作進口質量管制等貿易壁壘,加大出口難度。佛紡企應該積極尋覓并開拓新的目標市場,市場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業對這些市場的長期依賴,同時可以減輕由此造成的產品積壓和資金占用問題。我國已與周邊國家建立貿易聯盟,如: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與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亞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組成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孟加拉、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簽定《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發展中成員國關于貿易談判的第一協定》,還有與巴基斯坦的貿易協定。這些聯盟與協定都是當產品原自聯盟區內的國家或協定國生產的,都享有進口稅率優惠,從而降低了出口成本。加強了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爭端,并減少貿易爭端發生的頻率。

4、時刻關注國際動態、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紡織品的消費形態已從物質消費轉向感性消費,人們早已從關心衣服能否保暖,更多地轉向是否好看、時尚、跟得上潮流。捕捉潮流的信息,抓住潮流的觸角是紡織品業突圍而出的亮點。光是做好了產品也不夠還要有優秀的商貿人才,時時刻刻關注其他國家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動態,認真解讀進口國的進口要求、貿易動向,與時俱進,才能使企業處于不敗之地。

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優化了出口商品結構,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與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減少貿易摩擦。雖然短時間內可能壓縮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但從長期看,無疑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改變。佛山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面對這一沖擊,必須要先從自身企業出發,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打造自已的品牌,開拓新的市場,提升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新的經濟政策,新的貿易形勢,不只是為企業造成新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讓企業意識到世界的變動與發展,讓其更加好地適應世界的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車曉蕙:中歐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變數增多[EB/OL].新華網,2007-10-19.

[2] 韓潔、羅沙:財政部:我國7月1日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政策[EB/OL].新華網,2007-6-20.

[3] 張宇:央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有限浮動[EB/OL].新華網,2005-7.

[4] 劉映花:商務部:中國紡織業勞動力成本3倍于周邊國家[N].北京晨報,2007-10-29.

篇5

關鍵詞:高職高專 紡織綜合實訓 考證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031-02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2011年高校畢業生接近700萬,就業壓力加大。筆者認為,要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必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高職學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1]

但目前大多數高職紡織類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傳統的紡織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不合理,導致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利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不利于專業課程各教學環節的相互配合,不利于造就“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應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對高職高專的課程進行改革與教學模式的創新。[2]

1 研究的意義

高職高專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強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針對國內外紡織檢驗職業要求,提升符合紡織檢驗發展需求和紡織品檢驗行業第一線的需要,理論、技能和實踐能力同步發展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高職高專教育雖是學歷教育,但單純持有高職文憑與本科生、研究生進行學歷的競爭并不具有優勢。用人單位也更看重畢業生專業技能的高低。高職高專教育只有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在校期間開展職業資格培訓,促使他們及時學習和掌握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提前了解該專業在當前生產第一線的各種技能要求,積累職業技能經驗,才能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動的能力,才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和增加就業崗位。此外,越來越多的崗位要求持有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工作。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更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側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及操作水平的提高。學生通過參加職業技能的培訓,對所學專業有更真實、更具體的了解,有利于他們培養專業興趣,提前進入職業角色,縮短就業上崗后的適應期。[2、3]

2 紡織綜合實訓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重理論,脫離實際。紡織綜合實訓是操作性非常強的一門綜合實訓課程,企業在招聘紡織檢驗員的時候往往要求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而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數采用講解的教學方法為主,加入一些實驗,而部分實驗已經脫離了實際,學生也只是為了實驗而做實驗,沒有主動理解實驗的原理和意義,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材不夠新,不夠用。多數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有的教材比較陳舊,有加上最近國際和國家標準修訂的較多,所以老的教材不能適應高職的需要[4]。

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不緊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不夠緊密,理論教學偏難,學生喜歡做實驗,但實驗的效果不太好,因為他們不能將理論與實訓結合,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而且自學能力也較差[4、5]。

3 紡織綜合實訓課程與考證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

3.1設計的總體思路

紡織類課程的綜合實訓是紡織類專業的重要實踐環節。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任務作為載體進行能力實訓,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本課程的能力目標通過實踐,使學生加深對紡織材料包括纖維、紗線以及織物的理解,獲得與其相關的檢驗檢測的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知識實踐意識,提高其實際動手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將知識性內容穿插在項目訓練過程中,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并制定了企業式考核制度。課程的教學內容與企業檢驗員崗位實際以及全國紡織纖維檢驗工的職業考證相結合,體現“課證結合”思想,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2實訓課程設計簡介

本實訓課程共開設必做實訓項目8個,強化技能綜合性實訓項目4項,綜合性實訓項目2項。

3.2.1基礎性實訓項目包括

(1)紡織纖維、紗線、織物的基本結構和性能;(2)部分應用新一代測試技術的物理機械性質實驗;(3)與生產實踐銜接檢驗和測試項目。

3.2.2加強技能實訓項目

以《紡織纖維檢驗工》中級工的國家職業標準的能力要求為實訓的主要的內容,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訓,可以參加中級《紡織纖維檢驗工》職業資格的鑒定,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3.2.3綜合性實訓項目

與生產實踐相吻合的紡織纖維、紗線、織物品質評定。

3.2.4基礎性實訓項目的設計(如下表)

4 考核方案

本課程將采用項目化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評價也作了改革,針對項目化教學的特點,用項目化的過程性考核代替了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考核參考了企業對員工的考核方式,將平時表現考核、工作記錄考核、階段匯報考核、成員自評與互評等帶有企業考核特點的方式引入到課程考核中,希望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4.1根據項目開展過程中的表現評分

教師對學生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的表現評分,對于積極主動、善于思考問題、操作規范熟練、總體表現突出的學生加分。對于態度消極、濫竽充數、操作錯誤多的學生扣分。

4.2根據工作記錄評分

在項目化教學中,各項目組都是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因此必須做好工作過程的記錄,包括項目實施方案設計,實施過程記錄、結果記錄、數據處理、結論等各個方面。根據工作記錄的完整性、規范性和條理性評分,對于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根據情節輕重,對個人或項目組扣分。

4.3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和項目報告評價

每個大項目完成后,各項目組要撰寫項目報告,總結項目的完成情況。教師根據項目報告的撰寫和匯報情況評分。

4.4項目組成員自評、互評

項目組長對成員表現和貢獻評分,項目組成員互相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黃東.高職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證 培訓相結合的授課模式淺探[J].廣西教育(C版),2011,(4).

[2]李開勤;蔡燕生等.職業資格認證融入高職人才培養全過程模式在電力類專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22).

[3]趙俊英.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的調研報告[J].經濟師,2012,(8).

[4]袁利華. 紡織品檢測“課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學理論,2011,(8).

篇6

莫桑比克的投資優勢

――政治穩定。莫桑比克自1992年內戰停止,即進入和平與發展階段,政局一直保持平穩運行,20多年來未從未出現政治危機、政權更迭等政局動蕩事件。為外資在莫國長期發展奠定穩定的和平環境。

――經濟發展迅速。多年來,莫桑比克經濟增長率一直在7.6%―8.3%之間,被世界銀行評為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社會睦鄰友好。莫桑比克人友善熱情,知足常樂,各民族、各宗教和睦相處。對外國人也比較友好,排外、仇富現象很少見。

――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原生態自然環境得天獨厚。

――地理港口優勢。莫桑比克位于非洲東南部,海岸線長達近3000公里,從南到北依次分布有馬普托、貝拉、克里馬內、納卡拉、彭巴和蒙特普埃希6大集裝箱港口城市,是東部與南部非洲國家的出海口,占有優越的港口運輸優勢。

――匯率穩定。莫桑比克匯率長期穩定,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間,1美元兌換梅蒂卡爾(銀行匯率)一直穩定在1:(26-30)之間。同時,莫外匯管制較為寬松,當地貨幣梅蒂卡爾和美元等貨幣可自由兌換。

――勞動力價格低廉優勢。莫桑比克勞動力資源豐富,城鄉存在大量青壯年失業人口。根據該國勞動力最低工資標準規定,農林牧行業為2300梅蒂卡爾,約合516元人民幣;大型工廠雇工每人3116梅蒂卡爾,約合700元人民幣。

――電力充沛。莫桑比克卡奧拉巴薩水電站裝機容量207.5萬千瓦,建成后長期為非洲第一、世界第七大水電站。莫桑比克電力充足,并出口到南非、津巴布韋、馬拉維等周邊國家。目前,在莫桑比克投資建廠,工業用電每度電價格相當于3毛錢人民幣,用電越多價格越低,政府鼓勵多用電。

――與中國友誼深厚。中國在莫反殖民戰爭時期,即給予莫人們武裝培訓、提供武器與后勤等支持,并在莫國獨立當天與之建立外交關系。中國與莫桑比克是同志加戰友加兄弟的傳統友誼國家。

――與東方及西方國家均保持良好的交往與輿論關系。良好的國際環境為莫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紅利。

――投資回報率高。據美國商務部調查,近年來在非洲的投資者,年均獲得投資效益高達36%以上。

――進入歐美市場的絕佳跳板。莫桑比克與美國簽署有《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與歐盟簽署有《科托努協議》(Cotonou Agreement),其產品進入歐美市場享有免關稅優惠政策。例如中國的紡織品進入歐美,關稅壁壘諸多,但要是到莫桑比克設立紡織廠,其紡織品則直接免稅通行。

――區位大市場優勢。莫桑比克屬于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該共同體擁有非洲約1/3的面積、人口與經濟總量。立足馬普托,面向共同體15個成員國的大市場,商機無限,前景廣闊。

關注礦產、服裝、農業等領域的投資機遇

――礦產。莫桑比克有待勘探和開發的能源礦、金屬及非金屬礦產資源較多,具備良好的開采遠景。其中,石油有10多家跨國石油公司正在莫桑比克進行石油資源勘探活動,被認為是一個尚處勘探、前景看好潛力較大的未來石油生產國。同時莫桑比克天然氣資源豐富,是非洲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國之一,目前已探明的有2個屬于世界級的天然氣田,儲量豐富,質量好。莫桑比克已探明加上可預測煤炭資源總量接近300億噸。莫桑比克是世界上重要的鈮鉭資源國和生產國之一,鉭儲量居世界首位,鉭產量占世界總量的9.4%。莫桑比克寶石資源比較豐富,種類也較多,目前生產的寶石主要包括海藍寶石、銫綠柱石、電氣石、石榴子石和藍線石。在贊比西亞省主要生產海藍寶石、銫綠柱石、電氣石和其他寶石。

――服裝業。在經歷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接近崩潰之后,莫桑比克的紡織和服裝工業開始重新萌芽。目前,莫桑比克的紡織和服裝部門大約有20個工廠,但是這些工廠大部分以低產能經營,僅根據收到的訂單生產。

近年來,莫桑比克政府積極采取措施,重振服裝業。2009年2月份出臺新稅收政策以吸引紡織業投資,即紡織企業投資者前10年不再支付公司稅,之后5年只用支付公司稅的50%。莫政府以免除進口設備和原材料關稅刺激工業投資,去年獲利企業達42家。同時,根據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和歐盟《科托努協定》在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方面給予莫桑比克國家很多優惠待遇。莫桑比克可按普惠制向美國免稅出口460種商品。受益最顯著的是紡織品和服裝。莫桑比克盛產棉花,建議國內生存艱難的紡織、服裝生產廠家到莫桑比克設廠,產品可直接進入歐美市場(可參考斯威士蘭華資服裝、印染廠)。

――農業。莫農業自然資源優越,土地廣闊肥沃,氣候條件好,年平均氣溫在20-26攝氏度左右,雨量充沛,農作物生長季節長,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前景。莫經濟作物具有一定的競爭力。70年代初,曾是世界最大的腰果仁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5%。

近年來,莫桑比克把發展農業確定為擺脫貧困和發展經濟的重點。1993年修訂了新的《外國投資法》,頒布了投資法條例和投資收益法,鼓勵外資來莫,規定農業領域的投資可以享受稅收和用地方面的優惠。

鼓勵外資以貨幣和機器、設備以及經營外資項目所需進口的物資進行投資,也可以技術轉讓等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最低投資額5萬美元,允許外商開辦獨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采購原材料、銷售本企業產品。外資企業可享受2-10年的免稅政策;根據外資所占的比例,建立公共積累基金享受免稅優惠;對培訓莫方雇員的費用,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計算所得稅前應予扣除;投資方貸款的利息予以免除;免除進口稅、增值稅以及海關手續費減免50%;大豆出口不征關稅;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5年內免征所得稅;農業項目的所得稅為10%。投資企業在收回投資期間(十年內),享受所得稅50%-80%的減免;農業投資土地使用費每年每公頃0.25至1美元,使用期限50年,到期可續延等。

莫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先進的農機設備和農業管理經驗,政府積極尋求與我進行農業合作。

――漁業。莫桑比克擁有約2700公里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盛產石斑魚、龍蝦、大蝦及軟體魚等優質魚類,年捕撈量可達20-30萬噸,但是,由于本國漁業捕撈設施十分落后,多采用手工近海捕撈,產量一直徘徊在11-12萬噸之間,莫桑比克漁業捕撈處于亟待開發狀態。西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槍魚漁場之一,每年的漁獲量為88.5萬噸。

莫桑比克政府制定出臺了包括漁業在內的外國投資法。根據其規定,鼓勵外資投資漁業基礎設施,如冷庫、港口碼頭和漁產品加工廠等,其項目建設所需進口機械設備及物資可享受減免稅賦的優惠政策,對從事農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繼續減征10%的公司所得稅。在發展快速地區可享受“K”類產品的優惠政策,包括相關設備免除關稅及增值稅等,同時在2015年之前,可享受營業額減免80%稅率的優惠;2016―2025年可享受營業額稅減免50%的優惠政策。

篇7

一、紡織工業的主要特點

紡織工業按行業分為紡織業、服裝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紡織專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業包括棉紡織(印染)、毛紡織、麻紡織、絲絹紡織、針織;服裝業包括服裝、制帽、制鞋;化學纖維制造業包括合成纖維和人造纖維。按紡織產品應用領域分為衣著用、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三大類。20xx年全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已超過120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達到6.6公斤,紡織工業利稅約600億元,主要產品紗的產量657萬噸,化學纖維產量694萬噸,服裝產量165億件。我國紗、布、呢絨、絲織品、化纖和服裝等產品的生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20xx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達520.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商品總額的20.9,占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13左右。“九五”期間,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215億美元,凈創匯1700億美元,是我國凈創匯的主要行業。

從我國紡織工業的基本現狀可以看出其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我國紡織工業已經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中,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生存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2、紡織作為國內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產業,出口形式如何對行業運行至關重要;

3、產能總體過剩,常規產品競爭異常激烈,我國基本不具備開發高新產品技術能力,企業間的技術、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的競爭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

4、紡織行業整體效益不佳,波動頻率快、幅度大,抗風險能力較脆弱,優質信貸客戶群體較小,再融資能力較弱;

5、由于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問題出現在日本、韓國等非設限國家,因此我國加入WTO后,實際效果比入世前原來預計的差距很大。

二、紡織工業產業政策

1、國家“十五”重點發展調整政策

“十五”期間,紡織工業要追蹤國際新技術的發展,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對紡織業繼續實施淘汰落后、改組改造的政策,圍繞品種、質量、效益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

棉紡織:在鞏固壓錠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是更新改造1000萬錠的生產能力,以及配套進行織機的改造,提高清梳聯、精梳機、無梭織機等新型技術裝備的比重,使60左右的紡紗設備達到90年代先進水平,精梳紗比重達到30,無結頭紗、細支紗的比重達到50,無梭布的比重達到40。

毛紡織:繼續壓縮淘汰落后毛紡錠,并加快對工藝、設備的全程改造,實現工藝、設備的電子化、系列化、連續化,達到高速、高效生產。積極采用賽羅紡、雙組份、包纏紡等新型紡紗工藝,實現毛紡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種。重點是提高毛紡面料的整體水平,開發高支紗、輕薄型產品,使高檔面料比重達到70,提高產品檔次,擴大出口。

麻紡織:優化現有麻紡織加工能力,加快麻紡織工藝技術和設備的改造,重點開發苧麻生物脫膠、梳紡和牽切紡工藝技術設備以及麻紡織品印染后整理技術,解決細紗條干均勻度、色牢度、鮮艷度,改善穿著舒適性,擴大麻制品在服裝和家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

絲綢業:在淘汰落后繅絲、絹紡、絲織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加快現有設備的技術改造,重點是發展以真絲為主體的新型含絲復合纖維,實現含絲原料的系列化,開發高檔真絲產品,提高防縮、防皺等后整理水平,開發蠶絲纖維與其它纖維混紡、交織、交并產品,開發化纖仿真產品。充分體現絲綢產品柔軟、飄逸、舒適、華麗的特征,全面提高絲綢面料檔次。

針織業:繼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特別是新型針織大圓機的擁有率,提高產品設計開發能力,重點開發新型原料和環保型纖維在針織品上的應用,開發保健型針織品、針織外穿服裝、高檔針織內衣、高檔經編面料等,擴大針織品出口。

對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機械制造業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繼續實施調整和發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產品的開發能力和集約化程度,使之成為紡織工業主要的增長點。

化纖及化纖原料:根據市場需求,針對目前化纖企業的結構、分布、規模以及工藝技術等問題,主要通過對現有優勢企業的改造、擴建,形成技術創新機制,開發品種,提高質量。20xx年化纖差別化率達到40,年產10萬噸以上企業的生產能力占化纖行業總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個大型化纖及化纖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產業鏈的結合,形成從原料到抽絲到紡織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體系,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

化纖原料要重點發展精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內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對現有裝置的改造和擴建。聚酯的發展要選擇一批條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業,采用國內成熟的技術和日產400噸以上的裝置進行改造和擴建,以降低現有企業的投資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合成纖維要積極開發品種,進一步拓寬應用領域,重點開發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復合型纖維。重點抓好以滌綸長絲為主體的新一代 多功能、高仿真、細旦、混纖特色長絲的開發生產與應用,推進具有“新合纖”特性的仿真絲、仿羊毛等高檔面料的一條龍開發,突出抓好抗靜電、高吸濕、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纖維、織物的新產品開發,同時進一步抓好化纖在裝飾、產業領域的開發和應用。研究開發PAN碳纖維及其原絲、芳香族聚酰胺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復合纖維、熔融法聚氨酯彈性纖維、聚乳酸纖維、水溶性PVA纖維、海島型纖維、皮芯型纖維等。

粘膠纖維要控制污染、不布新點,重點是開發品種,提高質量。積極研究開發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紡絲技術,加快推進粘膠纖維環保技術的應用,落實“粘膠三廢處理”和“漿粕黑液治理”等環保措施。

產業用紡織品:根據我國相關產業對紡織品的需求,要積極開發產業用紡織品,使之成為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發展蓬蓋類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織物、醫療衛生保健材料、工業用材料、建筑材料、環保材料、防護材料、包裝材料、骨架材料、汽車內飾材料等。

紡織機械:要根據紡織工業產業升級和設備更新換代的需求,結合36項關鍵制造技術的攻關,做好化纖、紡紗、織造、針織和染整五個方面40項重點紡機產品的開發研制。開發研制大容量、短流程、連續化的聚酯裝置和滌綸、腈綸、氨綸、粘膠成套設備;研制新一代清梳聯合機、精梳機組、細絡聯合機和新型紡紗設備;提高自動絡筒機和無梭織機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發展系列產品,并做好相應的配套裝置;開發研制新一代電子提花圓緯機、經編機和電腦橫機;開發新一代印染前處理、染色、印花和織物的后處理設備。廣泛應用電子技術,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以滿足國內外市場對紡織品的需求為出發點,以面料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產品檔次,豐富繁榮市場,擴大出口。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色彩、手感、風格,要繼續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在引進必要的工藝技術軟件的同時,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使工藝、技術、設備和染化料、助劑配套發展,形成紡、織、染、服裝一條龍開發。重點提高天然纖維后整理技術、化纖仿真染整技術、多種纖維混紡和復合纖維染整技術、生物酶整理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激光制網、無制版染整印花技術,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和生態、環保產品,使高檔面料的比重達到60,滿足服裝加工和出口的需求。

服裝:優化服裝加工能力,搞好服裝研究設計、流行趨勢與生產加工的結合,搞好生產與營銷的結合,積極推行品牌戰略,提高中國原創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中的份額,注重開發品牌服裝、童裝、中老年服裝和特種服裝,研制開發生態、保健服裝,開發適合農村消費的服裝,使服裝生產適應國內市場多層次消費需求和擴大出口。

2、外商投資政策

鼓勵外商投資的紡織產業目錄:

1)紡織化纖木獎(年產10萬噸及以上,并建設相應的原料基礎)

2)工業用特種紡織品

3)高仿真化纖及高檔織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紡織用助劑、油劑、染化料生產

限制外商投資紡織產業目錄:

(甲類)

1)常規切片紡的化纖抽絲

2)單線能力在2萬噸、年以下粘膠短纖維生產

(乙類)

1)毛紡織、棉紡織

2)生絲、坯綢

3)高仿真化學纖維及芳綸、碳綸維等特種化纖(不允許外商獨資)

4)纖維級及非纖用聚酯、腈綸、氨綸(不允許外商獨資)

三、我行紡織工業貸款及質量情況和原因分析

據有關方面統計,1997年至20xx年各年末,我行對紡織業的貸款余額分別為215億元、224億元、158億元、153億元、147億元,分別占當年全行信貸余額的2.09、1.91、1.4、1.1、1.058,占比在逐年減少,并且總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紡織業貸款不良率(按“一逾兩呆”口徑)分別為48.1、47.7、39.7;20xx年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紡織業不良率為38.15 ,不良額60.27 億元,其中次級類20.11 億元、可疑類29.01億元、 損失類11.15億元,不良貸款率多年始終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貸款行業中排在較差位次,貸款處于高風險狀態。

造成我行紡織工業貸款質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紡織行業整體國際比較優勢在弱化,國際競爭能力在減弱;紡織工業低水平生產能力過剩,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產品結構尚不能適應市場需要;創新設計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紡織的開發滯后;國有企業機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參與市場能力不強。

1、行業整體國際比較優勢正在弱化或喪失

1)勞動力資源成本優勢的弱化:與不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的勞動力資源的成本已經接近或高于部分國家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若考慮勞動生產率等因素,優勢也不明顯。以1998年的數據為例,美國的平均工資是中國的47.8倍,但考慮到生產率因素,創造同樣多的制造業價值,美國的勞動成本只是中國的1.3倍。日本這兩個數據是29.9和1.2;韓國分別是12.9和0.8,反而比中國還低20%。

2)天然紡織原料價格低廉優勢的弱化:我國棉花產量占世界棉花產量的四分之一,過去我國一直以棉花生產大國和棉花價格低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近年我國棉花市場價格已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甚至有時超過了國際市場。

3)城市土地價格原來許多是國撥土地,現在城市土地價格幾乎與發達國家相近。

4)過去受政府減免稅政策保護已不存在。

2、技術創新能力較弱。

紡織產品質量、檔次、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術產品的開發遲緩,不能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部分中低檔產品出現過度競爭。在出口產品中,仍以中檔為主,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低。服裝出口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大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品牌,紡織面料水平低、品種少,不能滿足服裝生產需要,導致出口服裝大量使用進口面料。國際上流行的多組份纖維、復合纖維、改性纖維、高仿真纖維、特殊功能纖維等新產品,在國內化纖企業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開發機制、專有技術和一定的生產規模。目前,我國紡織新型設備引進的較多,紡機制造行業對這些設備消化吸收并進行二次開發的工作明顯不足。

3、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低。

目前,屬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紡設備仍有2/3。發達國家的清梳聯合機占有率為50,我國僅占14;發達國家的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國僅占32、9.7。我國毛紡和印染行業僅有10%的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紡紗、織布、印染、制衣各環節,電腦過程控制系統和電腦輔助設計系統擁有率較低。現代紡織技術向設備高速化、自動化、工序連續化方向發展,傳統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例如:全自動氣流紡生產效率比環錠高4_5倍,無梭織機比有梭織機效率高4_8倍。由于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較低,導致勞動生產率與工業發達國家差距拉大,如棉紡織,發達國家紡部萬錠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業已達到萬錠用工30人的水平,我國萬錠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

4、企業生產規模小、組織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生產規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以化纖行業為例,1999年化纖企業平均規模為1.3萬噸,年產1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7家,生產能力占全國的22.6,與國外先進化纖企業比較,平均規模相差很大。紡織行業經過重組和改造,已組建了一批大企業集團,但在化纖、紡機領域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服裝行業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我國大部分紡織企業還沒有建立適應“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快速反應機制,企業缺乏具備國際營銷經驗、適應國際競爭的復合型人才。部分企業管理粗放,用人多,產品開發周期長,成本、財務管理不到位,營銷力量薄弱,市場適應性差,開發創新和用人機制不健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

5、東中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區紡織加工能力占全國紡織生產能力的12左右,產值僅占4.5,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于全國紡織12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明顯低于東部。中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纖維資源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但服裝、針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不足,西部服裝產量僅占全國服裝產量的2.3。近年來,雖然東部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結構調整力度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產能力和初加工能力,產業升級步伐緩慢,產品存在趨同化,東中西部的產業分工不明顯,沒有形成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互補性格局。

6、綜合經濟效益多年擺脫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紡織工業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輝煌過,但自1993年來,因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全行業整體競爭水平下降,行業經濟效益一蹶不振,連續多年虧損,到1996年全行業虧損17億元,國有紡織虧損106億元,紡織成了國有工業中困難最大、虧損最嚴重的行業。

四、項目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

1、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合理、領導管理者素質較高、企業文化理念先進、公司人員、資金、財產資源配置比較合理;

2、項目籌資成本低、建設投資省、生產成本低,市場前景好,比較優勢明顯,在國內外競爭實力較強;

3、公司信用記錄良好,銀企合作關系密切,公司歷史業績突出,財務狀況良好;

4、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經濟技術實力雄厚,融資能力強,資金比較充裕,產品品種多樣化、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強;

五、紡織工業貸款主要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一)貸款總量風險和客戶風險及防范措施

1、我國紡織業近幾年內,仍然難以徹底擺脫貸款高風險行業的范圍,充分認識我國只是紡織工業大國,尚不是紡織工業強國,傳統的比較優勢正在弱化或喪失,國際競爭力正在減弱,全球紡織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對紡織行業應作為我行嚴格控制或限制的貸款行業。

近幾年內,我行紡織業貸款應總量維持不變或適當壓縮,以調整客戶結構和盤活不良貸款為主,保留大的有競爭實力的龍頭企業客戶,少數生產效益多年比較好并保持穩定、市場前景較好、貸款擔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戶也可適量保留,多數客戶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選擇新的客戶要更加謹慎,貸款條件要更加嚴格

由于我國紡織業綜合競爭實力較弱,整體效益較差,國家投資力度較弱,各家銀行也都在收縮貸款,紡織企業在市場上融資較困難,紡織業的融資基本上還處于賣方市場,因此我們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除對跨地區、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外,其他企業客戶必須嚴格謹慎進入,所有貸款都應落實可靠有效的擔保措施,嚴格控制發放信用貸款。對任何紡織工業貸款客戶,都不能輕易抱有一家銀行獨辦的想法,對一家客戶的信貸需求大包大攬,這樣做是比較危險的。對新建企業和達不到合理規模的企業一律不發放貸款。

3、對三資紡織企業也不能盲目隨意貸款,大包大攬,采取強有力的擔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資銀行開具備用信用證等擔保措施。外商投資企業來華投資心態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盤活消化在國外的不良資產(處置閑置設備和過時技術或賣不動的技術和設備),有的在作投機,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國難以為繼,到我國求得一時生存希望。對外國企業包括大的跨國集團,也必須識別其是否在國際上具備長期競爭實力、是否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不能見到三資企業或國外跨國公司就不加認真評審,就予以大量投放貸款和追捧,甚至全額信用貸款,一家獨攬全部信貸需求。

4、對技術、產品品種、資源成本和治理結構、管理機制等方面確實存在明顯的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我們可以適當擇優投放貸款。

(二)客戶貸款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資信風險與防范

深入分析借款人經營業績,專業技術水平,領導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經歷、管理創新能力、心理素質、敏感力、親和力、團結力和威信力等;尋找發現企業核心競爭力;員工隊伍素質,借款人還款信用記錄,近幾年財務狀況等,對有重大信用問題的客戶,必須嚴加控制。

2、產品市場風險與防范

紡織業已經進入了充分競爭的行業,市場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技術、產品創新和質量決定了市場,過去那種一貫完全靠上生產能力、靠資源和人力優勢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據預測,全球紡紗能力和化纖生產能力均過剩10左右,織布能力過剩13左右,國內生產能力更是嚴重過剩。對技術含量低,大路產品,品種花色單一,色調深淺、紗線結構、織紋變化較少的產品不得再投放貸款,對產品市場要從品種創新、性能價格、可替代性、技術含量等方面競爭能力作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判斷,不可輕信可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等之類的言辭。同時切不可把產品檔次高、規格高與產品有市場完全等同,還要看此品種產品的下游企業或消費者經濟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紡織產品市場波動幅度較大、頻率較快,有人分析,國際紡織品貿易波動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們必須準確判斷客戶產品的變化周期,并使之與我行貸款發放和回收周期相適應。切不可憑一時一事的市場狀況,來決定貸款的發放,對貸款客戶的產品至少要觀察前5年預測后3年,才能做出貸款決策。

3、投資成本風險與防范

由于我國紡織機器設備國產化率低,先進技術和設備基本靠引進,在我國建廠普遍與在設備產地國建廠要高出許多,有些生產設備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但有的企業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個人小團體利益,還在堅持盲目引進,由此可能造成項目投資成倍的上漲。例如,我國“八五”期間興建的6萬噸聚酯項目需投資8至10億元,而目前建設10至12萬噸的聚酯項目選用國產化技術設備僅需3億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紡織設備生產廠家,已由設備技術商品輸出,改為資本輸出,直接到我國建廠占領我行紡織品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必須要作投資成本比較優勢分析。例如,蘇州杜邦化纖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將其二手設備拿到國內參與合資建廠,就可對國內企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4、生產成本風險與防范

紡織業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農業的供給,化纖原料目前還要靠大量從國外進口,紡織原料供應貨源和價格的不穩定性,決定了紡織品生產成本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我國入世后,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受國際影響更直接、更具沖擊力,必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斷貸款企業的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比較優勢,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也是貸款風險控制的重要參考依據。

5、建設和生產條件風險與防范

對廠址、總體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質是否符合建廠要求、原料來源、建設生產資金能否落實、籌資成本是否合理,環保治理狀況或環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環保部門的批準認可,相關配套建設是否得以落實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設等,要逐一審查。

六、主要技術經濟參數

附錄一:20xx年全國紡織工業分行業經濟指標表

指標單位全國棉紡織業其中:印染業毛紡織業麻紡織業絲絹紡織業針織品業

企業單位數戶188624560850109023116171890

虧損企業數戶389190619328850364435

虧損面%20.6319.8722.7126.421.6522.5123.02

出貨值億元2791.94776.16239.16155.2522.41147.54279.45

產品銷售收入億元8176.252546.52497.00517.2770.41641.96534.88

產品銷售成本億元7105.912241.54456.96447.4960。17579.35467.63

產品銷售費用億元176.3439.568.3211.571.906.5512.42

產品銷售稅金和附加億元41.9111.651.612.370.54.022.41

管理費用億元424.12139.5617.5927.994.7524.5229.77

財務費用億元174.8358.637.4415.742.5816.2910.66

其中:利息支出億元158.7355.106.7913.492.4915.379.49

利潤總額億元290.0778.9511.7317.051.4013.8813.57

虧損企業虧損金額億元70.1017.595.319.561.087.536.01

應交增值稅億元246.8389.118.7413.262.9419.8514.71

資產合計億元9772.773059.92516.33845.78138.22711.01582.26

其中:流動資產凈值平均余額億元4408.581311.61230.33449.3562.27260.57279.67

其中:應收帳款凈額億元919.77265.2858.1794.349.2841.5472.81

其中:產成品億元857.54257.1745.45101.7319.0949.557.22

其中: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億元3808.91257.18219.11276.8954.35346.62217.10

負債合計億元6451.452172.65355.31563.74109.18508.24393.41

全部從業人員平均數人75151922828488270995475824138454581957487809

20xx年全國紡織工業分行業經濟指標續表

指標單位服裝及其他其中:服裝正在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其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制造業合成纖維制造業

企業單位數戶67635877815133556476

虧損企業數戶1271111319427143113

虧損面%18.798.9423.8020.3025.7223.741

出貨值億元1256.521256.5270.3813.2045.9828.41

產品銷售收入億元2042.791775.861185.38147.371012.02198.92

產品銷售成本億元1747.481516.921013.83126.3864.39164.04

產品銷售費用億元73.2665.7215.092.1312.135.24

產品銷售稅金和附加億元9.098.249.040.558.371.08

管理費用億元101.1887.4558.309.3247.8619.11

財務費用億元24.2120.9733.104.8727.764.38

其中:利息支出億元19.2016.7731.334.5726.384.15

利潤總額億元80.4472.0562.484.8556.868.23

虧損企業虧損金額億元13.1511.469.281.547.491.89

應交增值稅億元48.4542.5640.555.9434.047.16

資產合計億元1716.781489.501803.71281.141498.58308.19

其中:流動資產凈值平均余額億元950.08833.74584.1588.27483.97163.24

其中:應收帳款凈額億元249.18212.2991.2820.967.5238.55

其中:產成品億元187.66167.6274.4213.7358.7625.41

其中: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億元488.35426.59906.33118.31778.5590.47

負債合計億元992.22863.921041.47169.76854.94195.19

全部從業人員平均數人20854262085426443298111710306417173968

紡織行業主要技術指標(1999年)

指標名稱計量單位數值指標名稱計量單位數值

粘膠纖維正品率(混合)%99.56每百米布混合全廠生產用電量千瓦.時33.36

粘膠纖維一等平率(混合)%65.45棉布織機設備利用率%92.3

每噸粘膠纖維用漿粕量(短纖維)千克10。37棉布織機設備運轉率%93.72

每噸粘膠纖維用漿粕量(長絲)千克1072棉布織機每臺時產量(混合)米3.57

每噸粘膠纖維用二硫化鐵量(短纖維)千克189平均緯密根/10厘米252.8

每噸粘膠纖維用二硫化鐵量(長絲)千克319平均幅寬厘米131

每噸粘膠纖維用硫酸量(短纖維)千克792棉印染布入庫一等品率%95.48

每噸粘膠纖維用硫酸量(長絲)4千克1259精梳滌棉印染布入庫一等品率%96.5

每噸粘膠纖維用燒堿量(短纖維)千克550中長纖維印染布入庫一等品率%96.52

每噸粘膠纖維用燒堿量(長絲)千克758每百米印染布用燒堿量(折100)千克3.56

每噸粘膠纖維用電量(短纖維)千瓦.時1561每百米印染布用標準煤量千克51.7

每噸粘膠纖維用電量(長絲)千瓦.時7669棉毛類衫褲入庫一等品率%99.54

每噸粘膠纖維用標準煤量(短纖維)千克1672絨布類衫褲入庫一等品率%99.3

每噸粘膠纖維用標準煤量(長絲)千克5344單面布衫褲入庫一等品率%98.06

合成纖維正品率(混合)%99.27絨線入庫一等品率%99.36

合成纖維一等品率(混合)%94.39其中:針織絨入庫一等品率%99.47

錦綸正品率%99.04每百千克絨線凈用毛條量(包括化纖)千克103.62

每噸錦綸用原料量千克1090絨線精紡錠千錠時產量千克37.58

每噸錦綸用電量千瓦.時2940其中:針織絨精紡錠千錠時產量千克36.35

每噸錦綸用標準煤量千克966精梳毛織品入庫一等品率%97.7

滌綸正品率%99.25每百米精梳毛織品凈用毛條量(包括羊毛及纖)千克40.37

每噸滌綸用原料量(短纖維)千克1089精梳毛織機每臺時產量米2.88

每噸滌綸用原料量(長絲)千克1058粗梳毛織品入庫一等品率%97.14

每噸滌綸用電量(短纖維)千瓦.時511每百米粗疏毛織品用洗凈毛量(包括羊毛及纖)千克65.04

每噸滌綸用電量(長絲)千瓦.時1682粗疏毛織機每臺時產量米2.57

每噸滌綸用標準煤量(短纖維)千克393毛毯入庫一等品率%93.21

每噸滌綸用標準煤(長絲)千克397每條毛毯用洗凈毛(包括羊毛及化纖)千克2.16

腈綸正品率%99.99提花毛毯織機每臺時產量條1.18

每噸腈綸用原料量千克942麻袋入庫正品率%99.91

每噸腈綸用電量千克1590每百條純麻麻袋耗用熟麻量千克88.6

每噸腈綸用標準煤量千克2207純麻麻袋織機每臺時產量米

維綸正品率%98.55苧麻布入庫一等品率%94.41

每噸維綸用原料量千克1188.77每百米苧麻布用紗線量千克24.25

每噸維綸用電量千瓦.時2901苧麻織機每臺時產量米2.54

每噸維綸用標準煤量千克1987.33桑蠶絲正品率%99.42

棉紗一等品率(純棉)%99.23白廠絲平均等級級3A19

精梳滌棉紗一等品率%99.21絹絲入庫一等品率%98.42

中長纖維紗一等品率%99.58絲織品(成品綢)入庫一等品率%93.18

平均紗號號19.87絲織機臺時產量米5.09

每噸紗(線)通扯凈用棉量(包括化纖)千克1077絲織品平均幅寬厘米148

每噸紗(線)混合全廠生產用電量千瓦.時2246每百千克桑蠶絲用毛蠶量千克314.19

棉紡錠設備利用率%98.73每百千克桑蠶絲用標準煤量千克1285.58

棉紡錠設備運轉率%95.97每百米絲織品用原料量千克14.41

每千錠時平均產紗量(混合數)千克19.11每百米絲織品用電量千瓦.時57

棉布入庫一等品率%94.98每百米絲織品用標準煤量千克16.12

精梳滌棉布入庫一等品率%97.04內銷成衣服裝合格率%98.16

中長纖維布入庫一等品率%98.49出口服裝合格率%99.53

每百米布用紗線量(包括化纖)千克19.65布鞋合格率%99.09

附錄二:

淘汰落后紡織工藝和產品目錄

一、落后生產工藝設備

序號名稱淘汰期限

1建國前細紗機20xx年

2年有“1”字頭的細紗機20xx年

31997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20xx年

4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所生產的細紗機(即未經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或行業主管部門下發細紗機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所生產的細紗機)20xx年

51332SD落筒機20xx年

6BC272、BC272B型分條梳毛機20xx年

7B701A型絨線搖絞機20xx年

8B311C、B311C(CZ)、B311C(DJ)型毛精梳機20xx年

9151M-K251A型絲織機20xx年

10Z114型小提花機人造毛皮機20xx年

11GE186型提花毛圈機20xx年

12Z114型人造毛皮機20xx年

13LMH551型平網印花機20xx年

14LMH551型園網印花機20xx年

15LMH303、303B、304、304B-160型熱熔染色機20xx年

16LMG731-160型熱風布鋏拉幅機20xx年

17LMG722M-180,LMH722D-180型短環烘燥定型機20xx年

二、落后產品

序號名稱淘汰期限

1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20xx年

2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20xx年

3B591絨線細紗機20xx年

4使用期限超過20年的各類國產毛紡細紗機20xx年

5ZD647、ZD721型自動巢絲機立即淘汰

6D101A型自動巢絲機1999年

篇8

市場調研是一種把消費者及公共部門和市場聯系起來的特定活動一一這些信息用以識別和界定市場營銷機會和問題,產生、改進和評價營銷活動,監控營銷績效,增進對營銷過程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1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通過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為手機銷售商和手機制造商提供參考,同時為大學生對手機消費市場的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調查對象:在校生

(三)調查程序:

1、設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方向和內容;

2、進行網絡聊天調查。

隨機和各大學的學生相互聊天并讓他們填寫調查表;

3、根據回收網絡問卷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根據樣本的購買場所、價格及牌子、月消費分布狀況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數字特征,推斷大學生總體手機月消費分布的相應參數;

(2)根據各個同學對手機功能的不同要求,對手機市場進行分析;

二、問卷設計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問卷

三、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整理的數據,我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學生手機市場是個很廣闊的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

(一)根據學生手機市場份額分析

(二)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作為學生我對這個群體做了一些了解,對于我們共同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手機市場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發產品或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手段,才能夠搶占市場。下面我們就來對學生群體的特點來進行分析:

1、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1)沒有經濟收入;

2)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和注重個性張揚;

4)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主,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學、朋友的影響。

5)品牌意識強烈,喜愛產品;

(三)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準則和特點

通過調查大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為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大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占65%;但大學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來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比較看重實際的。

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2一、市場調研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木質、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四種,木質沙發:直接由各種木材打造,坐墊和靠背上沒有任何面料修飾,實用性和環保性比較好,但原木較生硬,舒適感不強,沒有人性化設計難以滿足現代沙發舒適性的要求;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

一、__沙發市場概況:

目前,__沙發銷售地主要聚居在__大街處銀座家居、富雅家居、歐亞商城、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城。從產品和品牌檔次上看,銀座家居、富雅家居屬高檔品牌的根據地,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則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檔沙發品牌。從經營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異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檔商品的專賣店向富雅、銀座家具城集中;中檔及部分專業市場多數集中在東亞家具城;低檔商品的批發業務又集中在__和__家具城,歐亞則走專業化辦公家具路子,與其同一東家的銀座家居形成互補,對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擊。

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三種,進駐__沙發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匯聚了一些來自__本土和其他各地區縣城的小品牌,如____、____等。

三、消費者調查:

1、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檔):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層次、低價位的主要消費群。他們的要求是:簡潔實用而又有現代美感;功能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間;希望中高檔次的設計及風格,但價位偏于中低價,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這一類消費群還是雜牌的天下,因其長于抄襲與模仿,拙于原創與設計研發。因此,它們利用自身的各項成本優勢,吸引了廣大的中下層次的消費群。

b)中高層次的消費群,這部分消費者包括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城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他們事業有成,思想獨立,個性化追求較為明顯。對家私的性價比、設計風格、用材、品牌定位較為看重。這部分生產廠家較多,他們各自以自己的原創設計及針對目標消費者的技術研發滿足了追求不同風格的消費者的需求。

c)都市新貴或富豪的高層次群體。這部分人居于消費金字塔的頂端。一般都有別墅或寬敞豪華的住房,對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與自己的社會或金錢地位相匹配,通常選擇的是國際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二(辦公、家居):

a)辦公沙發消費群主要是經濟水平處于中高層次的群體。購買群也多位于這個群體。經濟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們看重品牌,因此選擇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經濟一般者,則選擇中檔品牌,既顧及到了形象,又節省資金。

b)家居沙發消費群的范圍比較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成家立業或將近成家的消費者。對于私人使用物品,他們選擇起來相當慎重,不僅注重質量,而且在與室內風格匹配上也花盡心思。由于經濟狀況的不同,選擇的品牌檔次亦各不相同。

3、影響消費者購買沙發的主要因素:

訪問5人,綜合如下:

消費者選擇標準——無污染、沒怪味、舒適、款式合理、價格實惠

高消費——大品牌

中低消費——舒服、價格便宜

現用沙發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濟南本地產布藝沙發

認為現在較好的沙發品牌是芝華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四、沙發產品的未來發展走勢:

通過訪談和查找二手資料,有三大走勢:

a)產品設計開發方面:力求創新,國際一體化,簡約、舒適成為城市中人們放松壓力生活的主題;

b)產品使用方面:力求方便搬運,使用年限減少,色彩和時裝化的家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c)品牌方面:由于產品日趨細分,沙發品牌呈兩極化發展,知名品牌更加注重其品牌的建設和推廣,某些中檔品牌則在競爭中淘汰,而那些雜牌、小品牌則依舊利用自己的成本、價格以及地域優勢,占據中下層消費區域。

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3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類市場及餐飲類市場的消費情況,特進行此次調查。調查由本市某大學承擔,調查時間是20年7月至8月,調查方式為問卷式訪問調查,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是2000戶。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后,該大學將調查內容予以總結,其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專門調查部分

(一)酒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1、白酒比紅酒消費量大。

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顧客自己消費以外,用于送禮的較多,而紅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費;二是商家做廣告也多數是白酒廣告,紅酒的廣告很少。這直接導致白酒的市場大于紅酒的市場。

2、白酒消費多元化。

(2)購買因素比較鮮明,調查資料顯示,消費者關注的因素依次為價格、品牌、質量、包裝、廣告、酒精度,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生產廠商的合理定價是十分重要的,創、求質量、巧包裝、做好廣告也很重要。

(3)顧客忠誠度調查表明,經常換品牌的消費者占樣本總數的32.95%,偶爾換的占43.75%,對新品牌的酒持喜歡態度的占樣本總數的32.39%,持無所謂態度的占52.27%,明確表示不喜歡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廠商應在樹立企業形象、爭創上狠下功夫,這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4)動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其次是廣告宣傳,然后是親友介紹,最后才是營業員推薦。不難發現,怎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對于企業來說是關鍵,怎樣做好廣告宣傳,消費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將直接影響酒類市場的規模。而對于商家來說,營業員的素質也應重視,因為其對酒類產品的銷售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飲食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一些飲食消費場所和消費者比較喜歡的飲食進行,調查表明,消費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消費者認為的酒店不是選擇,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的酒店,消費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檔的,這與本市居民的消費水平是相適應的,現將幾個主要酒店比較如下:

2、消費者大多選擇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圍,有一定的區域性。

雖然在酒店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隨機性,但也并非絕對如此,例如,長城酒樓、淮揚酒樓,也有一定的遠距離消費者惠顧。

3、消費者追求時尚消費,如對手抓龍蝦、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宮爆雞丁的消費比較多,特別是手抓龍蝦,在調查樣本總數中約占26.14%,以絕對優勢占領餐飲類市場。

4、近年來,海鮮與火鍋成為市民飲食市場的兩個亮點,市場潛力很大,目前的消費量也很大。

調查顯示,表示喜歡海鮮的占樣本總數的60.8%,喜歡火鍋的約占51.14%,在對季節的調查中,喜歡在夏季吃火鍋的約有81.83%,在冬天的約為36.93%,火鍋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場,在夏季也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本市的火鍋店和海鮮館遍布街頭,形成居民消費的一大景觀和特色。

三、結論

1、本市的居民消費水平還不算太高,屬于中等消費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當一部分居民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類產品消費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費,并且以白酒居多,紅酒的消費比較少,用于個人消費的酒品,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其品牌以家鄉酒為主。

3、消費者在買酒時多注重酒的價格、質量、包裝和宣傳,也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持無所謂的態度。

對新牌子的酒認知度較高。

4、對酒店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中檔消費水平上,火鍋和海鮮的消費潛力較大,并且已經有相當大的消費市場。

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44月15號,我們班同學一起去了"太原茂盛裝飾材料市場".大家會合后開始了材料城的考察“旅程”。許多從來沒有見過的各種各樣不同的材料讓我們大開了眼見.

首先說說壁紙吧。那些精美的壁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的壁紙在300元左右,象植絨的就貴點在400多元。有些是三層植絨的,更富有變化的600多元,樣式多不僅是巴洛克式的紋樣,還有圓形與豎線的結合、曲線的等感覺簡潔時尚現代。大副的色彩鮮艷的魚群的壁紙,店主介紹用在酒店餐飲空間。還有金色古字畫類我們看到了,我覺的此類很有市場。店主介紹說以上兩者屬檔次高的。還有仿古歐洲浮雕及仿原木紋理的的壁紙,也很有感覺,價格屬低檔。

再說說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漂亮燈具。那些精美的大水晶燈,造型精致豪華標價1萬多。有種很時尚的四方的吸頂燈由水晶和鏡面玻璃做的,很漂亮一兩千元。相對而言有種吸頂燈也是方形的但便宜多了一百多元,有仿古氣息。還有八百的那種歐式的吸頂燈也很漂亮記得小姨家就用的這種燈。各式漂亮的小吊燈讓人目不暇接,同學都說:“這么好看,以后買那個好啊。”

在燈飾店有幾種筒燈很美,里面是一層透明的格外邊是一種稀沙布,布上有古文字樣的、繁紋的,我想用在古典風格的家飾再好不過了。還有幾盞仿古式的燈籠也很有感覺。由細木條和藤條纏繞做的燈,簡直就是藝術品。燈具的標價都遠遠超過買價,有款吊燈標價350,店主說要的話170。

地板,最有感觸的是怡林軟木地板,地板上有班駁的紋樣正塊地板像一副畫。柏爾店的歐林圣德地板中,白色和灰色的水晶面地板,像地板磚似的,近觀顯得晶瑩亮麗,玲瓏剔透。

以前畫效果圖的時候,自己標注的材料都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樣子的,這次真的大開眼界。原來櫻桃木是這個樣子的,白松那么好看,效果圖上熟悉的名字柚木、檀木、杉木、胡桃木、水曲柳一一呈現,感覺自己材料知識是那么的貧乏,羞愧啊。

有一家店的地板特別的高亮,很漂亮,價格119,不知道真的鋪在家里是什么效果。

門,有家經營金雨林品牌的店,里面都是烤漆實木門系列,價格有1200和__的,工藝大多是實木復合,老板介紹說這種工藝保持了天然實木的諸多優點,又避免了實木容易變形開裂的缺點。金雨林木門的門扇核心采用優質烘干的白松,因為白松密度小含水率容易控制,可以避免因含水率超標而導致的成品門開裂、變形。中間部分為5mm環保e1級厚中密度板,表面為進口實木單板。有一款造型簡潔只有幾條豎線,老板說有不少人訂做。還有一款黑色的烤漆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坑和一款紅色烤漆上面突出的小方形給人特厚實的感覺。烤漆鋼木門,經濟便宜700元左右,也很漂亮,有亮感,就是不能碰,一碰就完拉。老板說她計劃經營鋼木門,畢竟有錢的不是太多。門上要安銅合葉因為銅合葉無聲。

地毯和地板閣。1米來的地毯100多元,有款1米5乘3米的800多元深藍色的很漂亮。

最后,我們去了一家買雅士利涂料立邦漆店,因為以前陳老師問過我,他們家在一樓比較陰暗用什么顏色的涂料,所以決定進去看看。進去就傻拉,店主拿出顏色表,顏色差別太微妙了都不知道選什么好。還有也不知道面積有多少。

2021年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范文5目前全鎮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裝及相關配套企業,80000多名從業人員,1000多個已注冊的牛仔服裝品牌.產品遠銷中國香港,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新塘鎮榮膺為"中國牛仔服裝名鎮".新塘國際牛仔城是以牛仔服裝,紡織品類貿易為主,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設計中心,創新科技中心為一體的大型商貿城.新塘國際牛仔城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設有商鋪位3000多個.它是中國目前規模,檔次,品種最齊全的牛仔服裝,紡織品商貿城.新城國際牛仔城商場是經營牛仔服裝,紡織品類的理想大型商場.商場兩座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首層,二層鋪位共800多個,第三層為商務辦公中心,第四層為鋪位租戶倉庫.商場內通道寬敞,備有中央空調,自動扶梯,貨運電梯,電話通信及完善的消防系統.商場附近設有大型停車場和發往各地的大型貨運場,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經商環境.

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的優勢:

1.市場專業.全國的牛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

2.政策支持.增城政府重點扶持

3.價格便宜.廠家直銷

4.規劃合理.市場環境優美,集生產,貿易,科研,居住,旅游為一體.

5.規模宏大.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商鋪3000多個

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的劣勢:

1.交通地理較偏.地處增城新塘鎮

2.經營時間較晚,知名度不高.市場__年開始興建,__年8月開業.廣告傳播力度不夠致使市場知名度不高.

增城新塘板塊:以新塘國際牛仔服裝紡織城為重點

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目前仍不旺的原因:

1.項目倉促開業.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__年興建,由于__年要舉辦牛仔服裝節,政府強制所有增城服裝企業進駐商場,此時,服裝城尚未裝修完畢,在進行服裝展覽時只是用一些簡易的木板分開鋪面,影響了服裝城的形象.展覽一結束,服裝城強制所有經營戶搬離服裝城,進行了兩個月的裝修,至此,政府不再強裝企業搬進服裝城,導致了服裝城入戶率不高.

2.廣告力度不夠,知名度不高.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只在增城等地做了少量的招商廣告以及在一外地電視臺做了少量的廣告,而且時間在晚上十點鐘,這樣的時間導致了傳播效果更差,因而,整個服裝城廣告傳播效果差,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3.經營方式特殊.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商場主要是看樣定單,服裝城業主的服裝產品主要是用來展示給客戶看的,每套服裝只有一件,沒有現貨供應,客戶只需選中自己需要的版式,然后下單給經營戶.經營戶在服裝企業生產后再通過汽車托運和火車托運給客戶,因而,在

商城內很少看見打貨理貨的熱鬧場景.

四,虎門服裝批發市場板塊

虎門鎮雄踞珠江東岸,毗鄰廣州,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門,南臨伶仃洋,面積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萬,外來人口約50多萬.虎門擁有上規模的服裝企業1,000多家,還有織布,定型,漂染,拉鏈,刺繡等配套廠100多家.全鎮年產服裝逾億件/套,年銷售額逾100億元.虎門不僅是堅實的生產基地,而且是龐大的服裝市場.有著名聞遐邇的富民商業大廈,龍泉商業廣場,黃河時裝城等17個現代化時裝商場,8,500多家商鋪,形成了一個方圓一平方公里的時裝城.虎門不僅成了全國最活躍的服裝批銷中心,而且成為出口東南亞,歐美,西亞各地的重要基地,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授予"中國女裝名鎮"稱號.虎門服裝市場薈萃,精品如云.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過八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和四屆"虎門杯"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成為服裝界聞名遐邇的矚目盛事.

(一)富民服裝批發市場

市場概況:富民服裝批發市場是由專注于批發市場開發與管理的虎門富民服務公司投資興建,在投資富民服裝批發市場之后,陸續開發了富民童裝城,富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富民鞋業市場,富民布料批發市場,富民第二市場,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發市場,富民進出口公司和富民時裝網,富民服務公司擬投資建一座占地3000畝的富民物流中心,其中包括首期占地500畝投資20億元的富民商貿城,使富民成為華南地區擁有傳統與現代物流相結合的商業航母.

富民服裝批發市場的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2.經營品種齊全;

3.有著豐富的市場資源.服裝城所在地處在全國聞名的服裝生產基地——虎門鎮.在虎門擁有上規模的服裝企業1,000多家,還有織布,定型,漂染,拉鏈,刺繡等配套廠100多家,全鎮年產服裝逾億件/套,年銷售額逾100億元.這些都為服裝市場的經營提供了貨源;

結束了一上午的“旅程”,學到不少。的觸及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有種焦灼關于材料知識更關于未來。任重道遠。

除了上述裝飾材料市場,還有大大小小的五金店、裝飾材料店等,分布廣泛、產品多常用常見,適合家庭小修小補時的工具選用。

五金小件有門道

門鎖:門鎖樣式繁多。簡單地說,超市里面的鎖,基本在百元左右,不算便宜;建材城就相對便宜得多,五六十元就能買到很漂亮實用的鎖。

合葉:合葉材料分全銅和不銹鋼兩種。選合葉時為了開啟輕松無噪音,應選合葉中軸內含滾珠軸承的為佳,一般16元-24元。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免费AV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蜜桃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