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教案8篇

時間:2022-12-28 12:43:2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四年級下冊教案,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1

第七單元

圖形的運動(二)

《軸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教材第

82~83

頁例

1、例

2

及相關內容。

教材分析: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概

念有了簡單的了解,本節知識是對于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通過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教學目標: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及其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

2.

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掌握畫圖的方法和步驟。

3.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審美觀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畫圖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跟隨精靈寶貝去參觀神秘的數學王國,創設意境。

2.

談話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孩子們,對稱不僅美,很多現象因對稱還具有它特殊的意義,你們看:國徽因對稱顯得格外莊嚴,埃菲爾鐵塔因對稱顯得雄偉壯觀,

最美的笑臉源于對稱。今天,我們接著來研究軸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目標一:探索一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目標二: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

出示蝴蝶圖片,回顧軸對稱圖形。師:這只蝴蝶好看嗎?為什么好看?

生:它是我們以前學的軸對稱圖形。師:誰還記得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課件動畫演示)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二、新知教學

課前準備

1.

出示教材

82

頁課前圖。

師:你能找到這些對稱軸圖形的對稱軸嗎?請抬起右手,對著圖用手畫一畫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師: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知道它們的對稱軸嗎?

新知教學

1.

出示教材

82

頁例題

1

(同學們自己動手在方格紙上剪下圖中的松樹)

師:同學們,數一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師:這是一幅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兩旁能夠重合的點叫做對應點。看一看,數一數,你發現了什么?請同桌交流。

生:點

A

與點

A'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3

小格。

B

與點

B'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2

小格。小結: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性質

每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

2.

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補全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教師:根據對稱軸,補全下面的軸對稱圖形。

教師:要想順利的畫出另外一半的圖形,你有什么辦法呢?根據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方法:找

找已知點

標對應點

順次連線

三、鞏固練習

1.用剛才的方法將

83

頁的五角星補充完整。

2.83

頁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1.

不僅有實物對稱,平面對稱,而且還有文學對稱。教師出示詩詞與對聯,跟學生對詩句。

2.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是在三年級學習三原色知識之后的再一次色彩學習。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淺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識。不同的色彩,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情感聯想。這些聯想,是人們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馬蒂斯等藝術家的作品,意在引導學生在欣賞藝術家作品的基礎上,觀察藝術家是怎樣運用色彩的,體會藝術家在繪畫時如何運用色彩表達主題、升華情感。通過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讓學生了解、體驗色彩的表現力,為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提高色彩的運用能力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活躍、觀察、動手能力較為全面,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能熟練運用點、線、以及面塊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創作富有個性的作品。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體驗色彩的情感,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色彩還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覺,并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2、通過分析、探究、體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過教師的引導、講解、示范讓學生能夠利用色彩表現自己的情感。

3、通過各種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力和運用能力。

四、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能夠利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2、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片

學生:紙張、水彩筆、油畫棒等。

六、課時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

、引導階段

1、播放音樂《喜洋洋》、《二泉映月》。

2、提問:聽音樂,說一說你的感覺是什么?可以嘗試著用點和線把你聽到的感覺畫出來嗎?

3、展示圖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

4、學生欣賞圖片,說一說圖片中畫了什么,運用了哪些美術語言表現畫面?

5、教師小結。

《喜洋洋》熱鬧

春節

紅色

《二泉映月》哀傷

月色

湖水

孤獨

藍色。

《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點、線、面、色彩。

6、導入課題:《色彩的情感》

(二)、發展階段

1、想一想:什么是情感?

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

圖片展示喜怒哀樂四種不同的表情,學生說出四幅畫都代表了哪種表情。

2、欣賞教材中的三幅美術作品。

說一說:這三幅美術作品都描繪了什么?運用了哪些美術語言描繪的?

學生為這三幅美術作品選擇合適的色塊圖。

3、展示不同的顏色和形容詞。

學生為這些顏色找到合適的形容詞。

4、學生嘗試說出圖片中顏色的感受。

喜洋洋——紅色——(聯想)春節——(心理感受)喜慶

夏天——紅色——(聯想)火焰——(心理感受)炎熱

憤怒——紅色——(聯想)怒火——(心理感受)憤怒

二泉映月——藍色——(聯想)水——(心理感受)悲涼

冬天——藍色——(聯想)冰雪——(心理感受)寒冷

哭泣——藍色——(聯想)冷酷——(心理感受)哀傷

5、找一找:誰能找出黑板上的冷色和暖色?

教師簡單講解冷暖色知識。

6、展示學生作品。

連一連:你能為這些畫選出合適的題目嗎?

教師引導學生描述出這些學生作品。

(三)、實踐階段

作業:

1、嘗試用點、線、面和色彩的方式,用抽象的形式表現出某種情感體驗。

2、直接用水彩筆或油畫棒進行繪畫。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觀察其他同學的畫,猜一猜他們畫的是什么。

2、運用所學的點、線、面和色彩的知識評價其他同學的畫。

(五)、課后拓展

篇3

課題名稱

《方程》

數學

年級

四年級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情分析

“方程”,學生已經有了上節課用字母表示數的認識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圖形的面積、周長計算公式的知識經驗。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方程,因此,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是一個難點,需要大量的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體驗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從中體會它的優越性,促使學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思維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實驗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方程的含義。

三、知識與技能

1.

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2.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況能力。

重點、難點

1.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2.培養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資源

(1)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活動1

(一)師生互動,激趣導入

1、教師播放學生在學生游樂區玩蹺蹺板的視頻,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活動2

(二)、創設情境,了解方程的含義:

1、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直觀感受當兩個托盤放入的物體質量相等時,天平就保持平衡。

2、教師指出:天平不僅可以稱物體的質量,還可以反映數量之間的關系。

3、教師出示一些情境圖,學生用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4、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從學生所列的算式中提取14個,回顧一下這14個算式是根據什么情境得到的。(教師課件演示)

·

50>20

50>20+20

·

50=20+20+10

50+50=100

·

20+x=50

x+20=50+20

·

x+0.5=2.5

x+50>100

·

x+50

175-x=21

·

25+y=173

4a=380

·

4m=380

2x+200=2000

5、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用“=”連接的式子,課件中去掉不等式.

觀察剩下的10個等式,發現這些等式的特點,有的含有未知數,有的不含有未知數。

6、引導學生概括方程的概念。

教師結合課件,師生共同總結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7、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y-28=35

5y=40

8、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學生打手勢判斷)(題目略)

9、你知道嗎?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爾第一個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10、根據下面5個素材列方程。

此環節在教師引導下,師生一起完成。

此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11、教師為學生提供8個素材,學生根據這些素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訂正。

12、學生談列方程的感受。

教學活動3

(三)拓展應用: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1、請你判斷。(機動題)

(1)買5杯果汁一共40元。如果用a表示一杯果汁的價錢,下面哪個算式是對的?

a×5

=

40

a÷5

=

40

a÷40

=

5

(2)每輛游覽車可以坐45人,五年級學生剛好坐滿9輛游覽車。如果用a表示學生的總人數,下面哪些算式是對的?

45÷a

=

9

a÷45

=

9

a÷9

=

45

教學活動4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西風的話》的學習和演唱,增強對歌唱藝術的興趣,喚起學生對音樂、對大自然秋天、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在課堂中,通過聆聽、模唱、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法進行音樂體驗實踐活動,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3.掌握基礎的發聲方法,體驗運用自然、舒展的氣息有感情的、優美的演唱歌曲和葫蘆絲演奏歌曲。

二.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三.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提問導入: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音樂的殿堂!播放課件。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歌曲描寫的是哪個季節?說一說表現怎樣的情感?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回答問題。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視聽結合,讓學生感受秋天熱烈豐收的喜悅。

活動2【活動】感悟秋天

教師活動:

提問:其實,秋天不光是收獲喜悅的,秋天也是多情的,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樂曲,請同學們說一說又表現怎樣的情感?(課件播放歌曲《西風的話》揭示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排簫獨奏曲《西風的話》,交流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運用對比手法,讓學生體驗另外一種秋天大自然的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活動3【活動】欣賞秋天

教師活動:

聆聽范唱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

①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②歌曲的速度如何?

再聆聽范唱

③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的呢?

學生活動:

學生回答問題。

①柔和抒情歌曲

②速度舒緩

③有四個樂句組成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感受音樂情緒,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4【活動】吟頌秋天

教師活動:

朗讀歌詞

①學生欣賞歌曲后,師生談話引出歌詞(課件顯示歌詞)

②多媒體畫面介紹作者及歌曲簡介。

③討論歌詞深意

④師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學生活動:

讓學生了解作者及歌曲簡介,加深對歌曲與歌詞深意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體會歌詞深意,陶冶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5【活動】唱美秋天

教師活動:

1、唱出歌曲旋律美。

①觀察四個樂句節奏特點。

②邊劃旋律線邊唱旋律。

2、唱出歌詞意境美

①用“u”模唱旋律,師糾正發聲方法。

②體會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③按力度記號輕聲唱歌詞。(解決重、難點)

第一遍師伴奏生輕聲唱(糾正連線的唱法)。

第二遍提示換氣。

第三遍隨伴奏唱,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最后一句的唱法。

第四遍隨師伴奏完整演唱。

學生活動:

1.讓學生感受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關系,積極參與旋律模唱。

2.提示學生歌曲的強弱及速度處理,表現歌曲深邃悠遠,余味無窮的意境,積極參與歌曲模唱。

教學設計意圖:

1.通過旋律模唱的形式,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采用師生合作,更好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2.通過前面朗讀歌詞和旋律模唱,引導學生自主聆聽學唱,充分發揮學生的模唱能力,積極的自主學習。

活動6【活動】唱響秋天

教師活動:

合作演唱歌曲,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學生活動:

完整演唱,盡情表達歌曲柔和抒情的情緒。

教學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進行把握,并在聽、唱等情感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活動7【活動】展現秋天

教師活動:

師生合作,葫蘆絲演奏歌曲,可選擇用葫蘆絲樂器演奏方式,升華體驗歌曲。

學生活動:

學生用葫蘆絲演奏,教師歌唱歌曲。

教師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葫蘆絲吹奏,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實踐能力。讓學生享受表現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活動8【活動】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了解學生這節課學習掌握情況。

學生活動:

讓學生分享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

篇5

一、教材分析教學內容

魚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魚由于有其可愛的造型、鮮艷的色彩和美麗的斑紋,早已成為兒童世界里他們最熟悉和喜歡表現的對象。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通過觀文物、看錄像、賞名作及玩游戲、動動手等引導學生嘗試用毛筆、中國畫顏料、宣紙等表現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小學生在四年級階段需要學習和了解一些中國畫基礎筆墨技法,水墨效果和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揮想象,既畫魚,又要畫出魚兒生活的環境,比較完整的表現出一幅繪畫作品。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和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了解魚的結構特征及用寫意形式概括表現的方法,感受、體驗中國畫的藝術特色。

寫意畫魚的筆墨技法,以及畫面的構圖。

三、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知識技能:了解魚紋在生活中的運用和裝飾意義,了解有關魚的一些基本知識,初步學習用中國畫畫魚的基本方法,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特點。

過程方法:通過學習畫魚的方法和步驟,能大膽地運用作畫工具和方法,表達色彩的變化效果,嘗試用國畫的方法表現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魚的形象,提高創作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用中國畫的畫法畫魚,進一步認識寫意畫的形式美感,弘揚我國民族藝術,激發學生熱愛中國畫,關注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學過基本的彩墨知識和表現方法。在前一課又學習了“用彩墨畫鳥”,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能夠用彩墨技法進行繪畫,但用墨用色不夠大膽,特別是在造型上比較單一。所以本課重點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認知魚的特征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地用筆、用墨表現出具有造型獨特又富于彩墨變化的魚。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教材、多媒體教室

學生準備: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筆洗、報紙。

教師準備: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筆洗、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

經典回味(漢樂府,江南)歌曲

1、同學們,一起來聽一首歌,誰忽南忽北?

是的魚,請大家來看我們的教材。好多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畫一畫這些可愛的魚。(板書課題《用彩墨畫魚》并齊讀課題)魚是水中的動物,它種類繁多,五顏六色,形態萬千,是一種十分漂亮的動物。我們來看一幅圖片,白板大圖聚焦(五彩魚藻紋盤)。

《五彩魚藻紋盆》圖)這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五彩魚藻紋盆》七條游魚造型各異,在水中悠然自得。七條魚一筆一劃畫的非常細膩,即使是身上的鱗片,也精細地表達出來。看五彩的水草和小小的荷葉雖然都是襯托,但都精心的描繪,看荷葉未綻放的是淡綠的,綻放的是深綠的,濃淡分明。剛才我們欣賞了這是有關魚的瓷器。

但是在這之前很多年前就有人類用魚來作為裝飾了,我們再來欣賞一張陶器圖片請看白板圖片。

《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我國距今大約5000到7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制作的陶器珍品。它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提問,1、我們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地方有表現了魚呢?……

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所見并回答問題剪紙、教室的墻壁有魚的裝飾、玩具…………

2、為什么魚在我國這么受歡迎呢,因為魚有“年年有余、吉慶有余”的象征,而且魚的色彩鮮艷,造型各異,討喜)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為了增加學生對古代藝術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展相關知識,再聯系現代生活運用魚的圖案和造型的意義。并引出課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是如何運用魚的造型,圖案來裝飾和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認識魚的結構,欣賞大師作品

1、了解魚的外在大致形狀。(課件出示很多魚然后用白板筆去標識)

2、認識魚的結構特征這么多外形奇特的魚,這些外形各異的魚其實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征。(課件出示魚的結構圖)魚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尾部,在魚的身上有很多鰭,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是?這是鰓蓋,在魚的身上布滿了?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部分中前兩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對魚的結構有一個大致了解,同時在后面自己作業時能注意構圖。)

三、

示范講解(自制微課視頻講解示范)

1、教師示范上面我們欣賞的無論是大師的,還是學生的這些作品,都很精彩,那這些作品是怎樣用水墨來表現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給我們介紹的兩種方法:(課件演示:書中的兩種表現方法)一種是色破墨法,先用墨線勾畫魚的輪廓再用彩墨染色或點染裝飾。另一種是墨破色法,就是先用彩墨直接染出魚的形狀,再直接點染或畫線進行裝飾。

下面老師給大家畫兩條魚,想看嗎?(師示范演示,并講解繪畫方法,提示注意水、墨的運用)知道老師用的那種方法畫的嗎?

四、練習升華

1、作業要求(課件演示:作業要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的想親手畫了,創作之前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的作業要求,一起讀一遍吧:

用彩墨的方法表現魚

可以畫真實的魚也可以畫想象的魚

作品要體現出墨趣、水趣和情趣。

學生欣賞美妙的海底世界學生欣賞后表達自己的感受漂亮……

色彩鮮艷,各種圖案,姿態優美,造型奇特……

學生回答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鱗片、魚鱗學生仔細欣賞后回答色彩鮮艷,很多小魚構成的一條大魚……

生談自己喜愛的作品,并說明理由……

想學生觀察老師的作畫方法回答勾染法、潑染法……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海底世界錄像,讓學生感受魚的造型、色彩、圖案和動態的美,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的欲望。認識魚的結構特征,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表現魚的基本結構。通過欣賞大師和學生的作品,初步解決本課重難點,讓學生認識寫意畫魚的筆墨技法,以及畫面的構圖。激發學生學習用國畫的方法表現魚的積極性。感受寫意畫的形式美感,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進行夸張表現和大膽的創作。)

2、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巡回輔導,提示學生注意畫面的布局,及控制水的使用。引導學生注意魚的疏密、大小、前后關系。

3.欣賞展示(

用同屏展示,平板電腦排除學生的作業,上傳電腦,并設置循環播放)

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說明理由,教師總體點評。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說明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

(通過互相欣賞,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中國畫的魅力,培養評價能力。策劃未來大自然創造了一個很奇妙的世界,給我們人類帶來各種動植物朋友,讓我們不會寂寞的生活在地球上,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沒有很好的去保護我們的環境,很多的動植物即將瀕臨滅絕。同學們課后可以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國畫的形式畫一幅海報或者宣傳畫,我們可以貼在校園里、貼在小區里進行環保宣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享受美的同時還要懂得保護給我們創造美的大自然,并將這種保護意識從自身出發發散到全校、全市……)

五、總結

怎么樣,這節課很有趣吧!我們通過兩種方式表現了魚,色破墨或墨破色的方式,如果你對這種表現方法感興趣,就在課下多去嘗試和表現吧。

六、板書設計

用彩墨畫魚

1、

墨破色

(右側為學生作品圖片)

篇6

教學內容:歌曲《西風的話》

課型:唱歌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啟發教育學生珍惜時光,熱愛生活。

2、培養學生聆聽音樂,觀察樂譜,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自然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有感情的表達歌曲抒情的意境。

教學難點:

運用氣息的控制,在不同聲區中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唱準旋律。

教具準備:鋼琴、課件、音樂視頻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歌曲:

談話導入:

我給同學們帶來一首歌曲,是我的偶像演唱的,請看大

屏幕:(播放視頻)這首歌曲叫《惱人的秋風》為什么說秋風是惱人

的呢?秋風還有一個名字——西風:陣陣西風帶來了秋天的信息,

西風對我們說了什么?

1、請聽《西風的話》,播放歌曲視頻(板書課題)

2、問:西風說了什么?(生答)

3、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是《西風的話》,生齊讀課題

二、感受歌曲:

1、聽歌曲錄音:小聲唱歌詞

問:你覺得西風的話是熱情歡快的還是親切溫柔的呢?

問:速度怎樣?(慢)

2、聽錄音,感受拍子:輕輕地唱

四拍子

強弱規律:強

次強

3、再聽錄音,跟老師動作表現:

歌曲劃分為幾個樂句?(4個樂句,一段體)

4、再聽:節奏有什么特點?(四個樂句完全相同)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生齊讀節奏

三、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1、視唱旋律:

教師伴奏:齊唱——處理——齊唱

提示:注音旋律的上行和下行,把握音準

2、添加歌詞演唱:

學生找出難點樂句,師生共同解決。

3、歌曲處理:

(1)一字多音:

上方的連線:圓滑連貫,試唱每句一字多音處

(2)力度記號:

漸強

漸弱

p

f

——

在演唱中體現

(3)

結尾的處理:怎樣表現?(漸慢、漸弱)——齊唱

4、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韓國組合(超級少年)版《西風的話》:

流行唱法、三個人不同聲部——重唱

2、合唱團《西風的話》:

多人、多聲部——合唱

3、作者介紹:

黃自(1904——1938):我國20世紀30年代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培養了許多優秀音樂人才,他是我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

被當時的音樂界譽為“愛國歌曲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清唱劇《長恨歌》,歌曲《花非花》《踏雪尋梅》等。

五、結束:

1、思想教育:《西風的話》告訴我們光陰似箭、要珍惜時間,熱愛生活。

2、鞏固歌曲:

隨歌曲錄音演唱并動作表現。

板書設計:

《西風的話》

1=F

4/4

慢速

親切溫柔

篇7

三河市第六小學

張彩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掌握繪畫日記的表現形式及結構特點,并能應用到生活當中。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引發的語、形、色來描畫記憶,完成日記的內容,使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重點】

學習繪畫日記的表現特點,并應用到生活當中。

【教學難點】

通過引發的語、形、色來描畫記憶,完成日記的內容,使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作業要求】

用色彩完成一幅繪畫日記,要求內容積極向上,主題突出,色彩鮮艷,文字概括。

【教師教具】

電腦課件資料,大屏幕實物投影,繪畫日記步驟畫

(部分已完成)。

【學

具】

彩筆,油畫棒,色彩

(水彩、水粉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授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優秀的繪畫日記作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探究繪畫日記與文字日記的異同。

師:我們很多同學有記日記的習慣,大部分同學都用文字記錄的形式,你們知道不知道

有一種比它更直觀、更形象的表現方式是什么呢?

生:繪畫日記。

師:那么哪位同學能說說什么是繪畫日記呢?

師:(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繪畫日記就是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每天發生的有意義、有趣

的事,我們這節課就學習繪畫日記。

(板書:繪畫日記)

師:老師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觀察這幅作品除了繪畫部分以外,還有什么內容?

生:有文字部分。

(板書:繪畫日記結構:1、繪畫部分;2、文字部分)

師:

注意繪畫部分有橫式、豎式、中間等形式。文字部分有日期和說明。

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這幅繪畫日記是怎么畫的呢?

生:想。

師通過大屏幕實物投影展示繪畫步驟。

①構思畫稿。(形象、勻稱)

②用色彩畫。(大膽、鮮明)

③文字說明。(概括、簡練)

2、讓學生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說一說、講一講。

(“繪畫日記”不僅僅要求學生關心周圍讓他們記憶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關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內的小事把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作為繪畫日記的內容。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過細心觀察大膽表現也可以繪制出優秀的作品。還可以讓學生帶來日記本選感觸最深、體會最真的日記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很多同學回憶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還有一些同學已經想好了情景沒有說,現在就用你們手中的畫筆把你們剛d講的和想到的情景畫下來,你們能行嗎?

生:能行!

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挑內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激發想象,鼓勵大膽用色,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放優美的音樂營造繪畫氛圍。

3、學生作業老師輔導

通過看教學課件中小朋友的作品體會學生作品中文字和繪畫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時用生動的形象表現出來用簡短、流暢的語言進行描述。

三、課后小結

1、讓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過大屏幕實物投影講自己的繪畫日記,形式不拘一格。教師把良好的道德觀念滲透到老師的參評中,遇到走形的,教師也不要責怪,從其他方面鼓勵。

2、師:同學們,感謝大家把老師帶到美好的彩色文字世界中,也希望繪畫日記成為你們的朋友。

3、利用班級壁報開辟“繪畫日記”欄目使之成為班級的亮點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繪畫日記

繪畫部分

①構思畫稿。(形象、勻稱)

繪畫日記結構

繪畫步驟

②用色彩畫。(大膽、鮮明)

篇8

一、主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對各種資源的使用規模日漸擴大,但是地球上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資源已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人類已經逐漸認識到,垃圾也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也能產生巨大的財富。為了保護自己生存環境的質量,人們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垃圾的合理處理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期獲得更多的再生資源,維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我校大多數學生沒有環保意識,有隨手扔垃圾的不良習慣。不懂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隨意丟棄垃圾的危害。為了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增強學生環保意識,認識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決定開展“變廢為寶,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調查走訪,同學交流,查閱資料,老師講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價值,分類回收利用方法和處理廢棄垃圾的方式。

2、能力目標: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培養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收集整理能力。

3、情感目標:

改變學生隨意丟棄垃圾,不愛護環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了解人類為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處理好生活垃圾對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難點: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調查走訪,同學交流,查閱資料,老師講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價值,分類回收利用方法和處理廢棄垃圾的方式。

三、活動過程與步驟設計:

(一)動員學生做調查

1、調查內容有:垃圾的種類、每天產生的垃圾有哪些、處理方式、分析家庭生活垃圾所帶來的資源耗費。(老師介紹調查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討論其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利用周六、周日較充分的時間分組進行活動。)

本次活動讓學生有了環保意識。了解到回收有用垃圾不再是個人的事情,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2、由學生組成采訪隊,深入社區進行調查采訪活動。?老師交待采訪的任務和要求:

(1)采訪社區負責人,了解小區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情況。

(2)向社區負責人提出對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你的推廣方案。

(3)以小組為單位,為小區設計垃圾處理的方法,推薦給小區物業管理人員。

3、探究垃圾處理方法,變廢為寶?布置任務和要求:

(1)收集資料,了解垃圾處理不當和處理得當分別帶來的環境變化。

(2)比較我國處理生活垃圾各種常用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3)探究部分垃圾的用途和回收利用方式。

(二)實踐成果匯總交流活動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交流,探究本次活動中的收獲和感想。

情境引?入:(幻燈)許多垃圾、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

討論:垃圾隨意傾倒會造成什么結果?

小結:幻燈?垃圾的危害:侵占農田;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氣等;更嚴重的是疾病流行

討論:如何減少垃圾的危害??小結:生活垃圾需分類處理

四、探索發現

1、生活垃圾的分類

學生匯報: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與討論

根據某城市環衛局提供的資料,該市平均每天產生垃圾1500噸,其中生活垃圾800~900噸。大家想一下,你們搜集到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呢?

生活垃圾包括:廚余垃圾、塑料垃圾、金屬、玻璃、陶瓷、橡膠、廢紙、紡織物、干電池、紙巾、廁紙等。請將上述生活垃圾按類別填入下表中。

3、對應概念找出分錯類的垃圾

有機垃圾——即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廚余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飯菜食物等。

可回收垃圾——即廢棄的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織物等,還包括報廢車輛、家電家具、裝修廢棄物等大型的垃圾。絕大多數的干垃圾均可分類回收后加以利用。

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廢舊電池、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腐蝕性洗滌劑、醫院垃圾、過期藥品、含輻射性廢棄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垃圾特性采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

4、最常用的處理垃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垃圾焚燒處理

(2)

、垃圾衛生填埋

(3)

、廢電池的特殊處理

五、變廢為寶

引導:垃圾一無是處?只能燒掉,埋掉嗎??討論:垃圾有哪些用處?

(1)

、焚燒發電技術

(2)

、垃圾生產沼氣

(3)

、廢棄塑料的回收

(4)、廢棄物制作工藝品

思考: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明白了垃圾它并不是一無是處,用一句話概括,它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