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服務論文8篇

時間:2022-03-19 19:14:4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優質護理服務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優質護理服務論文

篇1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腹腔鏡手術患者172例為研究對象,排除手術過程不順利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依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4.8±16.4)歲,子宮肌瘤26例,卵巢管囊腫6例,卵巢囊腫24例,異位妊娠22例,宮頸癌前病變4例,子宮腺肌病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6.1±16.3)歲,子肌宮瘤26例,卵巢管囊腫9例,卵巢囊腫21例,異位妊娠23例,宮頸癌前病變3例,子宮腺肌病4例,二組患者年齡、癥狀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和健康宣傳教育工作,術前協助患者例行健康檢查,告知患者相關疾病知識、并發癥情況等。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包括以下幾方面。在術前護理中,接受手術患者會存在一定程度緊張、焦慮等保有量情緒,責任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分析患者心理變化,采用合適的語言鼓勵、安慰患者,有針對性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消除患者恐懼心理,使患者得到安全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準備工作中,教會患者清洗臍窩污垢,保證患者具有足夠的睡眠,必要時可以給予鎮定劑。術中護理。在術中護理中,調好手術室溫度,整理手術器械,給患者皮膚消毒,通過語言等安撫患者,協助醫生手段手術時間。術中注意監測患者心電圖變化,發現異常機制告知醫生。術后護理。為患者安排還手術病床,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減少人員走動,保持室內溫度室溫和濕度,定期對病房修善,注意保持床單整潔,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疼痛程度等,維持血樣飽和度,避免出現高碳酸血癥,患者取枕平臥位,代患者清醒后改為半臥位。在并發癥的護理中,術后患者會感到切口以及肩部疼痛感,針對疼痛難以忍受患者給予止痛藥物治療,適當按摩疼痛肩部,指導患者采用深呼吸緩解疼痛癥狀。在切口護理中,保持其干燥,切口滲血,立刻進行細菌培養,并采用相應的抗菌藥物治療,注意觀察患者尿量變化。在引流管護理中,護理人員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注意觀察引流量顏色,及時更換敷料。尿管拔出后,及時指導患者下床休息。協助患者翻身,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時清理消毒留置尿管,以免引起感染。在飲食指導中,術后6h禁食,代患者恢復腸蠕動功能后可以先食用流質食物,嚴禁患者食用豆制類食物,腸排氣后鼓勵患者食用高熱量食物,排便后,飲食可以恢復到正常飲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食物,以免出現便秘。

1.3觀察指標

觀察二組患者情緒變化情況、疼痛變化、依從性以及腸鳴音回復時間等。患者情緒變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得分越高患者情緒、疼痛情況越嚴重。依從性評價:患者完全接受醫護人員制定醫護方案,完成整個過程為依從性好;患者部分接受護理措施為部分依從;患者不配合醫護人員工作為不依從。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患者抑郁SDS評分、焦慮SAS評分、疼痛評分、腸鳴音回復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等以珚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患者依從性采用計數資料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患者情緒變化分析

護理前,二組患者抑郁和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二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抑郁SDS評分(36.19±4.37)和SAS評分(36.37±5.94)明顯低于對照組SDS評分(47.62±7.18)和SAS評分(48.61±3.82),P<0.05。

2.2患者疼痛程度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觀察組患者術后2h,術后1、3、5d疼痛程度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3患者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4患者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依從性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一段時間護理,觀察組患者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腹腔鏡由于具有創傷小、切口小、利于恢復等優點,在婦科手術中得到廣泛使用,但是當前所采用的腹腔鏡技術無法杜絕并發癥情況,如惡心、出血等[7],采用合適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8],研究采用何種護理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優質護理服務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宗旨,多方面考慮患者生活習慣、病情進展以及心態變化等[9],為患者提供更加溫馨化、細致化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護理依從性。傳統的護理服務模式僅僅是一種單項的信息傳遞,沒有考慮到患者的心理變化。不少研究表明在婦科手術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2],最大程度降低醫療風險。方曉鳳]在分析優質護理服務的作用,指出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較而言,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更高得到患者的認可。在本研究中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較而言,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抑郁SDS評分(36.19±4.37)、焦慮SAS評分(36.37±5.94)和疼痛程度評分(0.42±0.01)明顯小于對照組SDS(47.62±7.18)、SAS評分(48.61±3.82)和疼痛評分(1.42±0.63),并明顯縮短手術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等,并提高患者依從性,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優質護理服務采取的疼痛教育工作非常有效,能夠提高患者對術后鎮痛的接受程度。在術后康復指導工作中,優質護理服務能夠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15,16],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息,消除康復過程的盲目無助狀態,因此能夠縮短緩和康復時間、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篇2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婦產科收治的124例孕產婦,年齡19~38歲,平均年齡(27.6±3.4)歲,孕周36~42周,男64例,女60例,新生兒體質量為2700~4800g,平均體質量(3108±510)g。將本組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新生兒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產婦均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產婦在此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

給產婦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有助于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同時,護理人員也要親切的與孕產婦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產婦消除因即將分娩而產生的恐懼、煩躁、緊張等不良情緒,使產婦樹立信心能夠積極的配合分娩。

1.2.2分娩護理

分娩前要進行外陰沖洗、陰道填塞,并進行心理疏導,減少外界對產婦的刺激,保護好產婦身體暴露部位。對產婦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生突然狀況,及時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應保證產婦全程處于舒適安全的狀態,避免手術室環境及創傷影響產婦的情緒及生命體征。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選擇的分娩方式,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分娩,對于剖宮產產婦應檢測心電,護理早與嬰兒接觸,早吸吮,保證新生兒攝入充足的水分和熱量。

1.2.3分娩后護理

告知患者禁止盆浴,注意口腔清潔以及外陰護理,避免發生生殖道感染,并指導產婦正確的喂養方式,出院后也要給予隨訪,對錯誤的哺乳姿勢進行糾正,同時,進行護理。全面掌握患者會陰切口及手術切口情況,預防感染且告知患者不可隨意用藥,以免影響新生兒。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以及母嬰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以供對比分析。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定標準為:通過向孕婦發放護理滿意度自制調查表的方式,統計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調查表包括20項內容,4個等級,總分100分,0~40分為不滿意,40~80分為滿意,80~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對護理非常滿意24例,滿意36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6.8%;對照組產婦對護理非常滿意18例,滿意29例,不滿意15例,護理滿意度為75.8%;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經護理,研究組產婦剖宮產率為11.3%(7/62),產后出血發生率為6.5%(4/62),產后抑郁發生率為6.5%(4/62),無一例新生兒窘迫發生;對照組產婦剖宮產率為19.4%(12/62),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4.5%(9/62),產后抑郁發生率為17.7%(11/62),新生兒窘迫發生率為11.3%(7/62);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3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產婦共8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1歲~39歲,平均年齡(28.9±5.1)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9例;對照組年齡22歲~40歲,平均年齡(28.6±5.3)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10例。2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傳統的普通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2.2觀察組

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轉變護理服務觀念。

在傳統的常規功能制護理中,護士的工作主要以護士長排班,發藥、打針也是遵醫囑進行,其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及產婦滿意率。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首先要求通過學習、培訓、討論等形式,轉變護理人員的護理觀念及言行,提高其護理工作中的主動意識,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全面為患者服務,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為護理工作目標,全方位提升婦產科護理服務內涵。

②提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

研究發現以往護理人員除了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外,還存在操作技能不嫻熟、責任不明確、對患者缺乏了解等現象。醫院需從制度、物質等各層面深化優質護理的內容和職責,通過定期的、規范化培訓及操作技能訓練,提高各級護理人員業務素質,使其熟練掌握相關臨床護理操作技能尤其是急救技能,為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提供保障。同時安排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與貫徹《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中的有關內容,提高護理人員積極參與意識,全方位提高護理質量。

③改造護理環境,創建溫馨病房。

保持病房和走廊的整潔、干凈、空氣清新,整齊擺放各種物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暖的住院環境。病房內可適當粘貼一些宣教的文字、圖片等,擺放一些指導性小冊子,讓產婦和家屬更多了解相關保健知識,緩解產婦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每天微笑服務,定時更換被服、掃床,保持床單和物品整潔,衛生間標有一些防跌防滑、防止意外的安全溫馨提示,床頭設有護士呼叫燈。盡可能為產婦創造一個溫馨、整潔的病區環境,讓患者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④改變排班模式、優化工作流程、落實各班責任。

改變以往功能制護理模式,結合科室具體情況重新制訂各班排班模式及工作流程,實施護士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對患者從入院至出院、從治療至康復均提供連續的、全程的、無縫隙的規范護理服務。各護理小組內根據護士個人能力、性格特點合理安排護理工作,高年資護理人員負責病情較復雜較重的患者,低年資護理人員負責病情較簡單較輕的患者。在患者較多的時候,酌情增加護理人員,以緩解緊張局面,避免出現護士手忙腳亂的情況,影響護理質量。明確各小組、各護士的責任,通過明確的分工來修訂工作流程,規范工作秩序,使得整個護理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進行,確保優質護理貫穿整個護理過程,使患者得到最高質量的服務。

⑤加強護患交流與溝通。

護理人員需加強與產婦的交流與溝通,通過交流了解產婦情況、文化程度、性格特點等,從而實行針對性的心理安慰與疏導,緩解和消除產婦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同時講解相關分娩、康復知識,讓產婦充分意識到分娩是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消除其思想負擔,幫助產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順利度過分娩期與產褥期。

⑥實行績效考核制度。

通過績效與責任相掛鉤的績效管理,使護理人員的工作評價變得更加公開、透明,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工作量、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等作為考核指標,將護理質量與獎金發放相結合,體現優勞優得、多勞多得。從而增強護理人員責任心、工作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將護理人員的被動護理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優質護理服務,最終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使患者從中得到實惠。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97.72%,對照組滿意率為84.0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50,P=0.026)。觀察組患者投訴率為0,對照組投訴率為9.0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90,P=0.041)。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4.13±3.26)分,對照組為(87.94±2.88)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79,P=0.000)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護理服務水平和服務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對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功能制護理模式進行改革,使之向“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轉變,以滿足社會和患者的醫療需求。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能有效提高醫院的綜合護理水平,減少醫患糾紛、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患者醫療負擔,同時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大大拓展了護理服務的內容,首先要求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自身素質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使其從以往被動式服務轉變為主動式服務,患者從來院、住院至出院得到全程連續的、無縫隙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真正做到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盡管婦產科護理工作繁重、風險高、壓力大,本文結果顯示,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投訴率為0,對照組投訴率為9.09%,此外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也較對照組有了明顯提高(P<0.05),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認為除了護理人員專業水平提高、責任心和主動意識增強外,有效的績效考核管理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通過績效與責任相掛鉤的績效管理,使得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工作和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最終使得患者從中得到實惠。

4結語

篇4

關鍵詞:儒家文化;優質護理服務;傳承關系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8-000-02

儒家思想以孔孟學說為主要代表,其核心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管理系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源泉[1]。“仁愛”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護理文化的靈魂所系。通過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仁愛”“和”等儒家思想,進行人性化的護理管理,不僅能提高護理的質量,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還有助于培養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儒家文化和優質護理服務之間的傳承關系從如下兩方面展開具體討論。

一、儒家文化和護理文化的關系概述

護理人員的核心價值觀會受到護理文化的深切影響,并能夠從他們的日常護理工作中體現出來。護理文化可以讓護理人員產生無形的精神力量,有助于護理人員良好社會形象的樹立。

從這一層面來看,護理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都具有“仁愛”“博愛”和“關懷”的精髓,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2]。傳承儒家文化對于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規范護理行為,還可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更有助于創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培養其人文素養,樹立以“仁愛”為中心的職業信仰[3]。

二、優質護理服務是傳承儒家文化的具體表現

1.積極開展“專精”的護理工作

在傳承儒家文化的背景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其內涵就是要對患者給予仁愛精神和誠信行為的無私關懷[4]。以老年患者的護理為例,由于年齡較大,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限,心理承受力較差,受到疾病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擔心增加子女的負擔,所以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需要家人和護理人員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從我院住院患者的陪護方式來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由配偶照顧。但是配偶自身的年齡也較大,難免有照顧不周之處。第二種,由子女照顧。但是由于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身子女,夫妻雙方要承擔4個老人的贍養,同時還要撫育子女,生活壓力較大,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親自照顧老年患者。第三種,由護工照顧。但是從醫院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護工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無法保證護理質量。因此,老年患者身邊出現的護理人員,一定要尊老敬老。在護理過程中,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行為端莊,和患者交流時盡量面帶微笑,對其用藥、飲食、運動和心理等進行全方位護理,從細節中徹底貫徹優質護理的服務理念。

2.貫徹落實中西醫結合中的無痛護理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中,中醫護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著名的醫藥學家都認為“醫是一種仁術”[5]。由此可見,中醫護理和儒家文化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當儒家文化在現代護理理念中進行傳承時,可以充分發揮品管圈的作用,加強對患者的疼痛管理。護理人員可以采用專用的疼痛量表對其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分,對其疼痛級別進行準確劃分,在醫護合作的基礎上,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鎮痛藥物,同時充分發揮中醫的護理技術,例如按摩穴位、針灸等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從而改善患者因為疼痛而產生的焦慮、抑郁、失眠等情緒不良和其他功能障礙,盡量讓患者處于一種沒有疼痛的舒適狀態中,這樣不僅可以維護患者的個人尊嚴,改善其生活質量,還能讓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和認同感,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3.充分發揚“仁愛”精神,提高溝通效果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如何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和藝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展現出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當前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患者和護理人員這兩個群體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導致其在相處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矛盾,甚至因此而導致醫療糾紛,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兩者之間沒有進行溝通,或溝通無效。

“仁愛”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內涵就是要對他人懷有仁愛之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仁者愛人”[6]。在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明確了提出了如下要求:護理人員在和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首先,合理利用現代護理理論中的溝通技巧;其次,結合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仁愛”這一思想核心,讓患者真切感受到溫暖親切的護理服務,促進疾病的康復,改善預后效果。儒家文化在優質護理服務的傳承中,要求懷抱一顆充滿仁愛的心來關懷和照顧患者,并主動進行換位思考,感受患者的痛苦和內心的需求,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

三、儒家文化在優質護理服務管理中的傳承

1.大力倡導并樹立“和諧”意識

在傳統的儒家文化的管理思想中,“和諧”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價值原則,而“人和”則是儒家文化整體管理思想中的主要戰略之一。由此可知,儒家文化的管理突出的是“以和為貴”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儒家文化中,“和諧”所表達的意義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相互團結,進行團隊合作。具體到優質護理服務管理中,護士長就是最基層的護理管理者,除了要做好自己病區之內的醫生、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獨立解決問題,對病區進行科學管理之外,還需要堅持與人為善的原則,關心每一個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值班表,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每一個護理人員在這個集體中有榮譽感和自豪感,樹立主人翁意識,群策群力,共同做好病區的護理質量管理。

2.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指,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從人的角度出發,將人作為管理的中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強調人的價值也是儒家思想主要特征之一。儒家認為,尊重賢能,善于聽取意見,集思廣益可以為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在護理管理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需要護士長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以儒家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規范管理,和護理人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體現比較民主的人文管理。綜合來說,就是指護理管理者既要有仁愛之心,又要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護士長在管理過程中要轉變理念,變集權式管理為參與式管理,既能引導護士自覺形成尊老愛老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標準,也有助于在護理團隊中樹立威信[7]。

3.做到以“禮”服人

儒家思想的領軍人物之一的孟子認為:“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護士長在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每一位護理人員的特點,學會欣賞他們,讓他們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同時,秉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思想,包容護理人員的過錯,寬容帶人。另外,對于年輕護士,努力為其創造更多培訓和鍛煉的機會,促進其專業素養的提高,快速成長起來。

儒家思想中有“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我們雖然不鼓勵這種思想,但是可以結合當前的實際對其加以創新,促進護理人員為人之道的養成和提高,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我們可以組織專業和人文知識的講座,鼓勵大家自學,揚長避短,為護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與同行交流,接受醫療與護理前沿的信息,不斷拓寬視野,全面促進科室形成學習型團隊,創造良好的工作效率。

四、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儒家文化和護理文化之間的傳承關系,然后分別從護理實踐和護理管理等兩個方面對儒家文化的傳承進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能促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范卉,王瑜,李坤.儒家思想在老年護理中的實踐[J].護理管理雜志,2014,09(15):683-684.

[2]黃行芝,劉義蘭.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傳承中國傳統人文關懷的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5,03(17):47-49.

[3]溫杏良,陳惠冰,李智.加強護理文化建設推進優質護理服務[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2(29):102-104.

[4]江智霞,李麗湘,楊德芬,等.“仁信禮”對護士身心和諧發展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17(10):1564-1565.

[5]陳素錦,丁玉蘭.優質護理服務的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剖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1,07(13):327-328.

[6]鄭竹娟.優質護理服務病房患者需求與護理服務文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08):282-283.

篇5

【摘要】手術室是為患者施行手術這一特殊治療以解除病痛的場所,是醫院的重點部門,存在著風險大、危急重癥多、工作人員壓力大等特點。加強手術室管理是擺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而優質護理服務為手術患者提供了周到、細致、體貼和用心的眼務,彤成一種安全、舒適、人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文化。我科在醫院倡導的創優質護理服務的活動中.效果顯著、獲益良多。本文以實踐為經驗,探討了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的意義、內窖及提升,最大限度地滿足手術病人要求,確保手術安全。

【關鍵字】手術室,優質服務,探討

一.前言

優質服務是從消費者、客戶、辦事群眾的利益訴求出發,完善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操作、科學簡化服務流程,力求實現合規、高效、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主要是滿足病入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證護理安全,保持軀體舒適;幫助心理調適,保持平衡;取得病人家庭社會系統的整體協調支持;用最適切的護理獲得病患較高的滿意度;是整體護理內涵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現代醫院服務模式的變革,給手術室護理管理帶來了轉變。一是服務對象稱呼聲和范圍的轉變,“病人”和“醫生”是顧客;二是滿意度標準的轉變,即由單純病人滿意擴展為顧客滿意。顧客滿意是21世紀質量管理的唯一標準,也是護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創建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勢在必行。

二.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內容

要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首先要更新護理理念。優質護理服務越來越受到社會、政府、病人的關注,如何讓每位護理管理者充分認識到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性、做好優質護理服務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新課題。我們加強手術服務要求的目標管理,對各種手術的各個環節、各個對象進行細節辨認和分析,通過補充、延伸、修改的方法.完成目標控制和超越標準的愿景。我們在創建及發展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對象比較系統地提出優質護理服務規范。

1.對手術病人的服務

(一)建立良好的護士和患者的溝通關系

溝通是優質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具體應用,護士與病人之間有效的溝通有助于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此,我們制定手術室護患溝通小冊子、護理服務順口溜。管理者以身作則,積極帶動每位護士自覺使用醫院的護士語言行為服務規范。術前訪視、術中照護、術后隨訪的整個圍手術期中,都讓病人感受到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心、關心和愛心,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手術治療取得最滿意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手術全過程的優質護理

實行術前訪視教育、術中全程陪伴、術后專責隨訪的手術全程無縫護理。手術專責護士術前一天訪視病人,做好手術病人的健康教育、疑難解答。進入手術室等候手術的病人設專人陪護,做好保暖與心理支持。為了緩解手術患兒的焦慮恐懼情緒,我科在對病人手術時實行父母陪伴下麻醉誘導,體現人性化關懷。麻醉時、手術中巡回護士一直陪伴照顧、鼓勵支持病人。術后與病房護士做好皮膚、輸血輸液、引流管道等的交接。保證病人得到持續的跟進與照護。

(三)對手術中出現的低體溫積極的預防

加強手術室護士術中低體溫知識的培訓.做好手術病人術中的保暖,制作了各種各樣的保暖器具如棉腳套、棉肩套,購進了暖風機及加溫輸注液、沖洗液的恒溫箱,適時調節室溫。最大限度增加手術病人的舒適度,積極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四)積極做好舒適護理

實行全麻下插胃管、尿管等所有無創性操作。關注病人隱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暴露。尊重病人的感受,不在手術間談笑、討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播放輕音樂、適當地撫觸、教會病人放松技巧等舒緩病人緊張恐懼的情緒。

2.對患者家屬的服務

在病人手術過程中,病人家屬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和經濟壓力的特殊人群.也是嗣手術期護士應該關注的人群。我科為手術病人家屬提供等待休息的場所、衛生間、飲水、外賣電話;捐獻雜志;設立意見箱;提供醫療保健資訊;及時告知病人的手術進程。

3.對手術醫生的服務

設立專科綴長、服務海通組長,定期征詢手術醫生的意見,不斷改進T作,提高護理質量。設立手術醫生電話本,手術的安排和更改直接通知主刀醫生。為手術醫生提供餐飲、點心、愛心圍脖。尊重手術醫生,及時溝通手術方式、手術設備,為手術提供最大的便利,不輕易對醫生說“不”、“沒有”。

4.培養護士隊伍的服務

努力創建一種團隊協作、理解關愛的工作氛圍。鼓勵同事問互相關心,互相感恩,護士長深入了解下屬護士,協助解決其工作、生涯中的難題;培養護士、幫助護士,給他們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加強護士專業培訓.鼓勵護士終身學習;定期進行護士對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等等。

三.優質護理服務所達到的效果

我科將各項優質護理管理措施運用于手術室日常護理工作串,給予手術的病入滋信心.讓他感受著安全、舒適和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順利地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大提高了手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通過加強護理服務病房.不斷提升護理服務。收到了有形的效果:手術病人滿意度從92%上升到98%,全年穩居全院第一;手術醫生滿意度從89%上升到97%:手術病人零投訴;手術室管理實現全年零缺陷。優質護理服務加強了手術團隊、病人、病人家屬的溝通,提高了全科醫護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風險管理,確保護理安全。創優質護理服務應持之以恒、永不停步。

四.結束語

手術室里的優質服務是護理工作的一部分,對于患者和醫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東利 徐紅蕾 陳美好 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實施 [期刊論文] 《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 -2011年11期

[2]王紅霞 劉愛民 張敏 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應用探討 [期刊論文] 《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1年7期

[3]李滿花 醫護合作式術前訪視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1年12期

篇6

護理禮儀論文參考文獻:

[1]劉雪巍,付寅琦.大學生禮儀素養的養成途徑[J].教育評論2010.

[2]韓小娟,王紅梅.護理禮儀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案[J].

[3]朱紅、鄭春梅.“禮儀操”在培養高職護生良好形象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

[4]陳如華.淺談護士禮儀與護理工作.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3,2(4):377-378.

護理禮儀論文參考文獻:

〔1〕羅健京,單玉梅.醫院品牌、醫院精神與醫院文化的辯證關系〔J〕.現代醫院,2006,6(5):103~104.

〔2〕樊仁義.強化優勢學科打造醫院品牌〔J〕.中國醫院管理,2006,26(8):52~53.

〔3〕于德華.醫院品牌構筑的策略及實施〔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7):440~441.

〔4〕王群.應用醫院文化理論構建醫院護理文化的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0):37~38.

〔5〕孫淑華,呂健,王紅,等.護理品牌的內涵與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1):59~60.

〔6〕邱瑞娟,張廣清,劉玉珍.開展優質服務提升護理品牌〔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58~60.

〔7〕陳松,張萍.護理示范組在醫院護理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6,6(8):43~44.

〔8〕李妮,閻成美,翁廬英.人性化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9):72~73.

〔9〕李紅,王翠玲,李紅英,等.人性化護理管理的臨床實踐〔J〕.護理研究,2006,20(2):457.

〔10〕張莉,主編.護理人員形象重塑〔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128.

護理禮儀論文參考文獻:

[1]梁銀輝,何國平,李映蘭.護理文化的內容建設[J].中國護理管理,2004,4(3):44.

[2]王萍,楊慶玲.現代化醫院護理文化建設的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03,3(3):2-4.

[3]董自清.淺談市場經濟下的醫院文化建設[J].中國醫院管理,2001,21(9):60.

[4]王蒙,王坤,楊群,等.哥倫布兒童醫院護理文化啟示[J].齊魯護理雜志,2014,1:57-58.

[5]周群,李惠玲,王海芳,等.運用華森人文關懷思想指導優質護理服務專業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86-87.

[6]莫正芳,徐虹,厲娜.護理文化建設與醫院發展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23:793-794.

篇7

【論文摘要】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醫院臨床護理服務,豐富護理服務內涵,推動護理服務整體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2010年7月我院根據《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1]《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科作為醫院的首批試點科室,在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對護士工作時間及工作模式等進行了優化調整,并綜合采取主動護理等多種措施加強整體護理,優化護理工作模式,通過思想動員、人員調配、逐步落實,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最終取得了患者滿意和醫護人員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我科現有床位40張,護理人員16人。?

2 方法?

2.1 動員學習

科室在接到護理部下發通知的同時第一時間召開全科護理人員會議,對基礎護理如何更好地落實進行研討,并組織學習全市其他醫院為強化基礎護理所采取的措施,根據我院及本科室的具體情況吸取可借鑒的經驗,以加深護士對基礎護理內涵的認識。另外,糾正部分人員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使她們充分認識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既不是嚴格管理家屬,禁止探視并陪伴患者的表面化、膚淺化做法,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護工的簡單化、武斷化做法,而是要讓護士履行對患者的護理職責,落實好基礎護理。通過為患者提供到位的護理服務,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從而扭轉依賴患者家屬或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局面,切實減輕患者及家屬的負擔。?

2.2 人員調配和排班方式的改變

根據科室護士人數和人員結構特點,進行老中青相結合、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相結合的排班模式。在原有責任護士負責制的基礎上,根據病房病床數建立兩個責任小組和一個行政小組,每個護理責任小組負責20名患者的護理,每個責任小組有4名護士組成,其中以年資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態度好、組織能力強的護士為責任小組組長。每位組長負責2名患者,其余每個責任護士負責6名患者,護理組長固定每半年輪換一次,由主管護師或高年資護士擔任,每組護理人員長期為一組患者服務。當責任護士不在崗時,由所在組的責任組長或其他責任護士代管。責任護士在工作中落實整體護理,把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對患者的治療、康復以及健康指導融為一體,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護理服務。責任組長除擔任一般責任護士工作之外,還負責所在組的護理質量檢查和對年輕護士工作的指導。在對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主班護士、辦公室護士確定職責后,在兼顧患者的需要和大多數護士意愿的基礎上,調整護士排班模式,但總體原則是根據各時段護理工作量的不同合理進行人員配置,使得基礎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2.3 責任護士提供全程、連續、無縫隙的滿意護理

患者入院后,有責任護士作為首次接診護士迎接患者入住本科室,并向患者介紹自己及其的管床醫生、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在5 min之內通知管床醫生,待醫生作出診療計劃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執行醫囑。對飲食、用藥、檢查、術前、術后、出院等,病房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應有責任護士一一完。患者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出院時責任護士講解患者回家后注意事項,給每位患者發放一張“愛心卡”,便于患者出院后隨時咨詢。?

2.4 注重人文關懷,創造溫馨病房

試點病區注重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中,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科購置了供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康復器材,并在康復室安裝了電視,便于為患者提供生動形象的健康教育。我們病區還為患者配置了電磁爐,方便患者加熱飯菜;另外還為術后患者提供一頓免費早餐;為腦癱患兒送玩具;每月召開一次患者座談會,及時了解并解決患者的需求。?

3 討論?

3.1 提高了思想認識,不斷推進護理工作

大家普遍加深了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認識,逐步理解了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不是一場運動,而是從管理方式到服務模式與內涵的改革,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深化。?

3.2 護士價值得到了體現,提高了護士滿意度 過去護士只是打針、輸液、發藥,機械地執行醫囑,與患者溝通太少,使得護士的專業價值沒有得到體現,護士自身也沒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自從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以后,基礎護理工作得到了加強,并根據工作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指標進行績效考核,按勞分配,多勞多酬,同時護士能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勞動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另外護士排班模式滿足了護士的意愿,護士心情舒暢,滿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 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們病房自從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以后,改變了原來傳統的功能制護理工作模式,實行整體護理責任包干,使臨床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規范的護理服務,保證了責任到人、工作到位,達到了改進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更為放心,同時感受到護士就在身邊,體會到護士人員的辛苦,肯定了護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屬紛紛通過各種形式贊美和表揚護士,很多表揚信及錦旗都寫有責任護士的名字。?

3.4 實行責任制,落實整體護理,提高了醫生的滿意度 醫生對護士是否滿意主要表現在護士是能否及時的地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能否及時地執行醫囑;能否與他們緊密合作等。由于實行了責任制護理,責任護士對其所負責的患者的所有護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顧、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健康指導等)心中有數。對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間有一名責任護士負責,對其的病情變化、合理需求及時的向管床醫生告知;當醫生開具醫囑、更改醫囑時,護士及時執行,保證了患者治療的落實。醫生的滿意不僅是停留在口頭上,還表現在以實際行動支持護理工作。如我們科的醫生在看到護理人員由于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去吃飯時他們就主動幫護士把飯買回來,為護理人員節省了時間及體力,使得護理工作能夠更好的完成。?

做好基礎護理是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優質護理服務是醫院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醫療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的主要任務。改變護理模式,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滿足患者需求的長效機制。?

參 考 文 獻?

篇8

論文關鍵詞:價值工程與護理工作效益

 

追求效益是護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每一個護理工作者都要有價值理念,以最低成本向社會提供最優化的護理服務,充分發揮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醫院的競爭能力。價值工程把護理質量指標與護理耗費指標相聯系建筑工程論文,從而衡量工作效益,使護理管理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

1 價值工程的模型

價值工程是一種以“提高某種事物價值為目的”的科學方法,[1]其實質是研究消費單位費用所能得到的功能量是多少,即價值系數中國學術期刊網。可用公式表達為:

根據價值工程的原理,在提供護理服務工作過程中,成本與質量之間衍化為一個強度指標,它們的比值反映了護理服務的有效程度。其數學模型為:

護理服務強度指標(V)

提高服務強度指標(V)是價值工程的落足點。在一定條件下,提高強度指標(V)的途徑可綜合為四種:

(1)質量穩定,成本下降(Q/C↓=V↑);

(2)成本略有提高,質量有更大提高(Q↑↑/C↑=V↑);

(3)成本不變建筑工程論文,質量提高;(Q↑/C→=V↑);

(4)質量提高,成本降低(Q↑/C↓=V↑)。

2 價值工程在醫院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2.1有利于護理人力資源合理分配及科學管理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是目前一些醫院對待護理人員管理的現狀,護士減員成為降低醫院成本項目之一,致使醫院床護比離1:0.4相差甚遠,醫護比接近1:1,護士人力資源配備嚴重不足,在人員調配上捉襟見肘,這與價值工程的科學內涵相背離。護理工作連續性強、強度大,合理的人員配備是保證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益的前提建筑工程論文,靠減員來獲取效益實不可取,更不可能保證質量,在前提一樣的情況下,科學配備護理人員,成本看似略有提高,但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護理服務取得效益則更大。

2.2 運用價值工程評價護理工作效益運用價值工程,可以在護理工作中,把降低物耗、時耗作為提高價值系數及下一次行動的目標之一,價值思想就成為反饋的指導思想。

2.2.1優化護理操作流程 將操作流程分解,讓不同的護士進行操作建筑工程論文,把用時最短、操作最優的步驟固定下來,形成新的操作規程,訓練全體護士按新的操作規范進行操作,節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中國學術期刊網。

2.2.2 價值工程為評價護士工作水平提供了科學依據。如果我們只看護理效果,而不把它放到物質、時間和精力消耗中去考察,那么我們的評價就沒有縱橫可比性,不能確切地評價護士水平的高低。如:在排除特殊影響因素情況下,甲護士完成一個病人的洗胃建筑工程論文,用去十五分鐘,而乙護士給同樣的病人洗胃花了三十分鐘,都收到了同樣的效果。但誰的工作水平高?顯然只依據最終護理效果是不能做出正確評價的,因為時間長短體現了業務素質的區別。

2.2.3為各班次、常規工作設計護理路徑,剔除那些重復的環節和勞動,使護理工作安排更科學,總之,功能發揮得越好,管理的效益越大。[2]

3 V值的量化分析及其控制作用

3.1 V值用于相同性質和規模的單位、科室之間的效益比較。V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效益水平,可作為檢查評比護理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客觀指標中國學術期刊網。相同性質和規模的單位、科室建筑工程論文,用V值統一評比標準,盡可能減少評比中的主觀判斷因素帶來的誤差,使評比工作更具體更合理。如表一所示,丁醫院的V值最大,說明其管理效益最好。

表一:四所市級醫院V值比較表

 

市級醫院

護理成本C

護理質量Q

強度指標V=Q/C

80

90

1.13

85

93

1.09

75

80

1.07

70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另类一区二区 |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伊人大杳蕉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