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論文8篇

時間:2022-08-07 20:17: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地球科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地球科學論文

篇1

(一)語文教育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工程素質的前提和基礎

語文素養、思維品質、自知能力、價值觀和世界觀等人文素養,對工程素質有著巨大影響,是培養和提高工程素質的前提和基礎。提高人文素養能促進學生工程素質培養的效果。語文教育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素養包括語文知識、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直接關乎人的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對于獲取工程知識、形成工程能力和培養工程意識具有重大作用與影響。楊雄里院士說:“在我看來,科學上的造詣和語言文字功底有某種必然的聯系,因為科學研究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而思維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進行的。語言文字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思維能力強弱;文學修養又能影響到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科研成果需要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個連語言都不能很好運用的人是決難寫好科學論文的?!?/p>

(二)工程素質對語文教育的制約

工程素質的核心是科學精神,求真、求實、求新、求變的科學精神促進了社會的發展?,F代工程、網絡信息技術和高科技產品,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也直接影響了人文理念和素養??茖W技術本身就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教育和終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自然也是語文教材選篇的重要內容??茖W可以改變人的世界觀,達爾文進化論顛覆了西方的神創論,基因的發現揭示了生命遺傳和變異規律,天體物理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提出則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科學改變了人的價值觀,知識和信息成了無價之寶,生態環境被重點保護;科學改變了人的發展觀,地球科學的發展消除了人類對于自然的恐懼,也告誡人類地球系統的復雜性和脆弱性,警示人類要愛護地球,傳統粗放式工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遭到抨擊和禁止,人類應該“敬畏”和尊重自然??茖W的進步使人類的發展觀經歷了從認知自然、開發自然到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變化,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三)語文教育要為提高工程素質服務

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主體在工程活動中會表現出對工程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對工程質量和生命意義的追求等。沒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工程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在面臨個人利益與集團利益、個人生命財產與人民生命財產選擇時,由于缺乏正義、誠信和職業道德,而成為假冒偽劣工程的干將和奴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工程素質的靈魂,二者相輔相成。因此,高等教育中的語文教育,應以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為目標,更好地為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服務。

二、提高大學生工程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

語文教育兼具兩種功能,一是人文功能,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二是工具,即提升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對于大學語文而言,人文性是其課程定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因此,高等教育中的語文教育應樹立“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理念,發揮其獨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作用,為培養高素質工程人才服務。

(二)在語文教育中融入科學精神

語文教學既要解決學生熟練運用漢語言文字,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和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問題,又要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機結合,可以通過科學典故講解進行滲透,也可以通過尊重歷史文化的求實精神加以熏陶,鼓勵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等,尤其應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對比分析能力。

(三)在工程素質培養中植入人文理念

篇2

1.二十一世紀的環境科學——應對復雜環境系統的挑戰

2.地理加權回歸及其在土壤和環境科學上的應用前景

3.人居環境科學發展趨勢論

4.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

5.全球及中國周邊地區資源環境科學數據庫構建

6.學術期刊專業化、集群化發展初步探索與實踐——以“地球與環境科學信息網(EES)”為例

7.環境科學研究合作網絡分析

8.基于人居環境科學視角的歷史文化名村整治規劃研究——以湖南省張谷英村為例

9.穩定同位素在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10.“人居二”與人居環境科學

11.不同國家基于健康風險的土壤環境基準比較研究與啟示

12.關于環境科學基本理論問題的若干思考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科學資助狀況分析

14.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其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

15.鎘同位素技術在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16.GIS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

17.人工神經網絡方法在環境科學領域應用進展

18.中國環境科學研究熱點及其演化——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的量化分析

19.鎘同位素體系及其在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中的應用

20.地質統計學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21.人居環境科學的探索

22.論環境管理思想與環境科學的協同演進

23.貝葉斯最大熵地統計學方法及其在土壤和環境科學上的應用

24.環境科學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

25.基于重慶本地碳成分譜的PM2.5碳組分來源分析

26.人居環境科學的發展特點與規律——基于中國知網的文獻計量分析

27.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發展態勢文獻計量分析

28.國際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發展戰略分析

29.我國環境科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30.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探討

31.環境損害評估:國際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

32.土壤環境基準/標準研究需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33.單體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海洋科學及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4.環境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35.山地人居環境科學研究引論

36.廣州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特征與健康風險評價

37.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富集狀況及其空間分布研究

38.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方式的探索

39.基于SOA的環境科學數據共享平臺設計與實踐

40.中學化學教師環境科學素質調查研究

41.上海市秋季大氣VOCs對二次有機氣溶膠的生成貢獻及來源研究

42.綜合性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43.論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44.丹江口水庫遷建區土壤重金屬分布及污染評價

45.EOS-MODIS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

46.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質量監控

47.地方理論——邁向“人-地”居住環境科學體系建構研究的廣義思考

48.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建設及課程體系設置

49.我國揮發性有機物定義和控制指標的探討

50.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5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

52.渾河上游(清原段)水環境中重金屬時空分布及污染評價

53.長三角地區秸稈燃燒排放因子與顆粒物成分譜研究

54.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 創建天津市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55.人居環境科學視域下的川西林盤聚落保護與發展研究

56.環境科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57.滇池表層沉積物氮污染特征及其潛在礦化能力

58.環境問題的由來、過程機制、我國現狀和環境科學發展趨勢

59.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及發展模式探討

60.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化學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與實踐

61.太湖表層沉積物重金屬賦存形態分析及污染特征

62.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

63.2006~2009年我國超大城市霾天氣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

64.環境科學專業核心知識單元與核心課程設置實踐

65.環境科學領域學術論文中常用數理統計方法的正確使用問題

66.論環境科學專業的特色建設

67.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村莊整治規劃初探

68.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69.綠色校園建筑節能設計——以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新建環境科學樓為例

70.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71.“環境科學概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研究

72.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的建立——環境科學在中國體制化的案例研究

73.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就業分析及培養模式探析

74.太原市采暖季PM2.5中元素特征及重金屬健康風險評價

75.普通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中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

76.多重分形理論在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展 

77.空間信息統計學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78.鄉村人居環境: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新領域 

79.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及其方法論

80.資源環境科學多維信息平臺研究

81.論圖書剔舊的標準——以環境科學類圖書為例

82.機動車尾氣排放VOCs源成分譜及其大氣反應活性

83.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就業分析及培養模式探討

84.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 以人為本的普世哲學

85.紅外光譜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與展望

86.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

87.2013年夏季典型光化學污染過程中長三角典型城市O_3來源識別

88.分子印跡技術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89.關于環境科學研究主體、任務及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的思考

90.環境科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改革與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研究

91.基于國際視野構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創新課程群——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

92.基于本體元模型的環境科學知識庫研究與構建

93.2011年春季沙塵天氣影響下上海大氣顆粒物及其化學組分的變化特征

94.大氣細顆粒物(PM2.5)在環境科學中的研究簡述

95.分子環境科學與亞穩平衡吸附理論研究進展

96.環境科學專業基礎化學課程改革與實踐

97.嘉陵江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

98.環境科學專業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與方法研究

篇3

涂光熾,礦床學、礦物巖石領域的佼佼者,獲得大量珍貴的科研成果。70歲高齡時,還親自領導和參與我國超大型礦床的研究;歐陽自遠,從事天體科研數十載,為中國探月計劃的三步驟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徐采棟,長期從事有色物理化學研究,任貴州省副省長時就曾提出“濟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的觀點,不斷引領科研人才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侯國佐,長期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山區作業,在油菜應用研究及成果轉化和開發中辛勤耕耘,成為貴州省著名的“油菜專家”;馬克儉,建筑結構領域專家,將教學、科研、生產三項結合,將20余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為實際工程,堅定不移地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季克良,儒雅謙和的白發長者,48載扎根貴州,傳承和延續著茅臺佳釀的傳奇,引領“國酒”招牌越走越遠,越攀越高。

這些名字,幾乎都是我省行業、領域或地區的領軍人物,其拳拳報國之心無一例外,心音鏗鏘,那么悠遠,遼闊,深沉。(文/肖露)

涂光熾:要想成為人才,首先要對本職工作熱愛。

名片: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導,現任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業績:參與全國富鐵礦會戰、全國黃金攻關、湘黔地區金剛石尋找和新疆礦產資源開發研究,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放射性元素、分散元素和油氣礦產都進行過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的科學論文169篇、科普與其他論文38篇,出版科學著作21部,對礦產資源的尋找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榮譽:華南花崗巖類地球化學研究國家科委二等獎、竺可楨野外工作獎、中國科學院一等獎、我國金礦成礦模式、找礦方向及找礦選礦技術方法研究國家科技部一等獎,成巖成礦低溫地球化學研究中國科學院一等獎、貴州最高科技獎。

歐陽自遠:人才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奉獻給社會。

名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業績:長期從事隕石學、比較行星學、天體化學與資源環境地球化學的研究,是我國天體化學學科的開創者。特別是他提出的地球演化的“兩非論”、吉林隕石形成與演化模式、宇宙塵的鑒別標志等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為我國的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理論的發展與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我國月球探測與研究領域做出獨特貢獻,是我國月球探測的首席科學家。

榮譽:獲國務院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獲貴州省最高科技獎。

徐采棟:人才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學以致用”。

名片: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貴州省副省長。

業績:1953-1955年主持和參加高爐煉汞試驗,大幅度提高了產量和回收率,改善了勞動條件并可處理低品位礦石,為貴州汞礦及國內其他汞礦采用,成為當時國內主要生產方法。1956年主持電解法制取高錳酸鉀,在國內首次試驗,并擴大在遵義建廠,成為國內高錳酸鉀生產重要基地。至今這種方法仍是國內主要生產方法。長期從事有色物理化學的研究,在硫化礦焙燒產物的穩定區間問題上,提出了新的熱力學處理方法,探討了鈷鎳等第八族元素在置換和電極過程中的特殊行為。

榮譽:省級勞動模范、獲全國科學大會頒發先進個人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星火計劃榮譽獎、全國星火計劃特殊榮譽獎。

侯國佐:天才在于積累,實踐造就人才。

名片:貴州省油料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業績:從事油菜雜優育種、配套制種栽培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開發工作。先后主持國家科技攻關和863項目7項,貴州省科技攻關及基金項目8項,省農業廳項目7項。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主持優質油菜雜交育種工作,緊跟國際油菜育種的趨勢,并創造性地將油菜的優質育種與雜交優勢育種結合起來,先后育成了低芥酸雜交油菜油研五號和雙低雜交油菜油研七號、油研八號和油研九號。

榮譽: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事部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科研貢獻獎、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馬克儉:人才就是具有某種專業能力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并對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有貢獻的人。

名片:貴州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現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所所長、貴州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甲級)總工程師。

業績:在建筑結構科學領域里,結合西部經濟發展特點,長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工作,有20余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為實際工程。如“鋼筋混凝土空腹網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空腹夾層板樓蓋結構”等科研成果已在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應用,總面積達110萬平方米。

榮譽:曾先后兩次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勞動模范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多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貴州省省管專家、國務院津貼獲得者。

季克良:堅持做成事、做成好事的人是人才。

名片: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

熱門文章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