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研究報告8篇

時間:2022-05-30 10:42:5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醫藥行業研究報告,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逆向物流 醫藥行業 問題 措施

一、逆向物流的定義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除了正向物流外,還有逆向物流。對“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較早的描述是由美國學者Lambert和Stock在1981年提出。而后,在1992年,Stock給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種包含了產品退回、物品再生、廢棄處理等流程的物流活動。在此基礎上。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其進行了規范性描述,即“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廢品處置、危險材料管理、具有更廣泛的視角,涵蓋所有的資源節約、再生、替換、材料再利用和廢棄物處理等物流活動。

二、醫藥行業逆向物流概述

1.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定義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所謂“藥品的逆向物流”,是指藥品在物流過程中,由于藥品的物流錯誤、商業退回、而失去了明顯的使用價值,但這些藥品還存在再利用的潛在實用價值,藥品企業為這部分藥品設計一個逆向物流的系統,使其具有再利用價值的藥品循環利用的活動。

2.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在當今資源緊缺的競爭環境下,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出現,將使得該行業從根本上節約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更重要的是,避免由于藥品事故的發生,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

三、醫藥行業逆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

1.我國藥品逆向物流的現狀

藥品逆向物流主要包括退貨逆向物流與回收逆向物流。藥品的退貨逆向物流主要包括:1政府行政部門要求停止銷售的醫藥相關產品;2.顧客投訴:出現藥品質量問題、如外觀、色澤、口味等與正常藥品有差異或者藥品局部變質,藥品超過有效期、說明書不規范等;3.配送中心或門店退回:藥品配送運輸過程中出現差錯導致的貨品短缺等;4.廠商主動要求撤回;如出現藥品質量問題、更換包裝或市場策略等5.商業退回:主要是藥品經營公司因藥品滯銷積壓。

2.我國醫藥行業逆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

(1)政府對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系統的管制與激勵力度不足

政府是對逆向性物流采取有效控制的主體,政府制定的宏觀政策是逆向物流順暢進行的有效保證。2007年12月,國家頒布實施了《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可以說,這無疑是完善我國藥品市場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對藥品實施監控管理有很好的規范作用,在盡量減少藥品的安全隱患和對消費者的損害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維護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利益。但是,截至到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規范公民處理家庭過期藥品的行為。

(2)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系統的不完善

近幾年來,很多企業都紛紛致力于藥品正向物流系統的建立,投人了大量的資金,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但對逆向物流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大部分藥品企業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統,其中起關鍵作用的生產信息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尚不完善。有時候造成了退貨和回收困難及混亂的局面,在藥品退回到企業或回收后,如不能很好的對其進行管理,就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企業整個藥品逆向物流系統不能得以有效的運行,亦難以達到挖掘新的利潤源、增強客戶滿意度及提升企業形象等目的。

四、發展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建議及對策

1.政府部門加強管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

雖然,逆向物流的概念引人我國較晚,但還是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繼頒布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細則》以及《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方法(試行)》等一系列配套法規,監督和指導藥品經營企業的管理。

2.加強對藥品逆向物流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1)從企業的外部考慮,設置專門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是節約型逆向物流的最佳選擇。處理過程標準化,既可以節約處理時間和成本,又可以匯集企業信息,有利于產業發展。

(2)企業的內部著手,首先,加強企業逆向物流信息系統建設。

準確、及時的信息有利于幫助管理者分析、處理逆向物流過程中的問題。其次,加強對逆向物流網絡的規劃。合理的網絡規劃過程中要以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節約成本為目的,防止二次污染。最后,加強對逆向物流系統的結點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運輸過程,加強庫存管理。

3.從源頭提高產品的回收活性,加強對過期藥品回收的管控

在生產這一環節中就要致力于綠色設計、綠色加工、綠色生產和綠色包裝,在制造環節中進行深度挖掘,強化逆物流化管理。同時,鼓勵強化定點回收制度,開展定點回收過期藥品制度,有利于民眾自覺參與回收工作。首先可以緩解藥監部門大范圍回收過期藥品的壓力。其次,也使企業可以借助回收過期藥品的契機,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

4.藥品企業采用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目前,UPS、聯邦快遞等目前均開展了逆向物流業務,如果醫藥生產企業將醫藥逆向物流外包給具有資質的并且是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那么將有利于企業集中精力在核心業務上,從而增強企業的戰略竟爭優勢。由于外包服務的專業化運作,又將為藥品企業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這種“裙邊理論”今年就得到了驗證。據媒體報道,今年長裙又開始流行,在批發市場,今年的長裙銷售最為火爆。與之對應的是目前國內經濟確實不給力,股市更是上演了一出從頭再來的“悲催”行情,從年初的最低點2132點開始反彈,目前又跌到同一水平線上。其中210只股票創出了歷史新低,股民們更被砸得找不著北。

醫藥股強勢有望延續

在如此折磨人的行情下,醫藥股成為較為理想的防御品種。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不管經濟怎么樣,生病的時候,該吃藥還會吃藥。

有分析認為,由于醫藥行業的需求彈性較小,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也不那么明顯,加之通脹水平回落,藥企的原材料成本降低,這使得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利潤不會因經濟的變化而出現大的波動。因此,在弱勢之中,醫藥股能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這也是年初以來醫藥股能持續保持強勢的原因。只要目前整個市場的弱勢格局不發生根本性改變,那么醫藥股的強勢則有望延續。

齊魯證券醫藥分析師表示,目前醫藥板塊估值為29倍市盈率,低于歷史平均水平36倍PE(2004年至今),有核心競爭力并且高成長的個股在估值上應予以溢價。所以,在剛需推動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在政策從偏緊趨于緩和的階段,正是醫藥股的建倉良機。

選擇優質公司

在醫藥股的選擇上,中金公司分析師孫亮在研究報告中認為,7月11 日,衛生部《關于做好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將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以及境外投資者舉辦醫療機構,鼓勵具有資質的人員(包括港、澳地區)依法開辦私人診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和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有特色的醫療機構。”在政策鼓勵之下,特色高端醫療服務也將迎來發展機遇。因此,建議“堅定持有具備創新能力和品牌執行力的優質企業,在調整過程中提升行業板塊配置”。

篇3

近來一段時間市場反反復復,熱點一茬接一茬,就連深諳輪換之道的基金經理也大呼看不懂。但千萬別被表象迷惑,從資金的流入來看,金融、醫藥仍然是目前市場的最愛,而與之對應的板塊也表現穩定。從“今日投資”5月的《基金經理調查》也可以看出,金融(銀行業、證券等)、醫藥類股票成為最受基金經理青睞的行業板塊。所以,面對短期的市場波動基金經理不會真看不懂,其實他們心里跟明鏡似的。

一提到醫藥行業很多投資者自然會聯想到“醫改”,但事實上除了“醫改”醫藥行業還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講。至少,在平安證券的杜冬松看來,除了有良好預期的醫療制度改革,醫藥行業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原料藥價格的上漲。或許這才是醫藥被市場一致看好的原因。

我們注意到,作為醫藥行業分析師的杜冬松一直以來對醫療體制改革頗有研究。在07年之初,杜冬松發表的第一則行業研究報告就是關于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內容。在該文中杜冬松對目前我國醫療制度存在的種種問題做了深入詳盡地分析。這立刻掀起了“醫改”的研究熱潮,并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在此后,杜冬松又花費大量時間研究“醫改”可能給帶來的行業影響。在公司研究上他推薦了片仔癀、紫鑫藥業、國藥股份、華蘭生物等個股,深受投資者喜愛。但目前杜冬松為什么提示投資者要關注原料藥呢?這又意味著什么?

多種因素促成原料藥價格上漲

原料藥行業在經歷了05、06年的低潮后,07年開始迅速進入景氣周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迅速上升,銷售凈利率也重回03年高點。在醫藥六大子行業07年的全面復蘇中,原料藥行業的增長是最為實在的,其投資收益占比雖然也穩步提升,但07年僅為6%,遠低于全行業27%的水平。

在談到目前原料藥價格上漲這一現象時,杜冬松認為這至少透露兩個市場信息:首先,原料藥價格上漲價至少表明行業景氣度是上升的,否則會是相反的效果。其次,原料藥生產企業會直接受益。這一點對于我們投資者尋求市場投資機會而言更具實際意義。而且就目前情況來看,杜冬松認為原料藥漲價行情遠遠沒有結束。從市場表現來看,漲價最先啟動的是鑫富藥業(002019)和廣濟藥業(000952)泛酸鈣、核黃素等小型原料藥,后續啟動的是浙江醫藥(600216)和新合成(002001)VE、VA等中型原料藥,目前已經延伸至VC、青霉素工業鹽等大型原料藥。

其實在杜冬松上月發表的一則行業研究報告《醫藥行業08年中期策略》中杜冬松就已經對上述醫藥公司做過推薦。就中期而言,杜冬松仍堅持看好作為醫藥行業產業鏈上游的原料藥生產企業。他認為,CPI以及PPI的高企對這些上游企業有利,企業能夠自主定價通過漲價順利將成本增加的因素傳導到下游企業。由于需求增加、寡頭壟斷形成、企業間的競爭成熟,該行業將維持持續的景氣周期。

杜冬松認為,由于地震的偶然事件,導致原料藥需求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形成的漲價勢頭。大地震對原料藥行業的影響:抗生素、皮質激素、解熱陣痛類產品需求快速放大,不會出現公益性的捐贈。原料藥企業的下游為制劑藥生產企業,而不是直接針對傷病員,因此不會出現公益性的捐贈。但該類產品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全球的青霉素工業鹽的產能為3.7萬噸,中國為2.2萬噸,2.2萬噸中的7000噸為國內自用,有關部門統計地震大地震將會使國內的需求快速放大到2萬噸以上,這造成了全球市場的一個巨大的缺口。

災后救助對抗生素類的藥品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緊缺的有青霉素,頭孢膠囊,頭孢唑林,頭孢呋辛等抗生素藥品。對于成品藥,企業以捐贈和國家采購為主,都不以贏利為目的。短期內大量的賑災藥品將拉動青霉素類、喹諾酮類、解熱鎮痛類醫藥原料的需求。所以杜冬松相信國內制劑藥企業對糖皮質激素、解熱陣痛藥物等的需求也會快速放大。

再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杜冬松指出,中國的低油價、低糧價是對全球制藥業的補貼:未來原料藥出口價量齊增的趨勢中短期會繼續存在。中國的低油價、低糧價是對全球制藥業的補貼,原料藥的生產成本繼續保持全球的競爭優勢,相信在這種狀況下該類產品的出口量將會繼續放大,產品價格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青霉素工業鹽的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為:玉米、苯酚、丙酮、丁醇等。

再看原料藥行業的市場表現。經過對比分析,杜冬松認為原料藥出現了類似有色金屬的板塊輪動趨勢。他注意到,目前相關公司的股價表現已經明顯反映出產品的價格。

但杜冬松也提醒,由于鑫富藥業和廣濟藥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很容易被新增的產能沖擊。因此這些企業產品的價格相對波動很大。而對于大宗的原料藥,受到市場的沖擊將會很小,未來產品價格的穩定性會非常強。

杜冬松認為,造成這種類似有色金屬類板塊輪動的原因是:1、需求穩定增長,災情、疫情等造成的需求放大引發的缺口,地震聯邦彭州抗生素廠停產等均對該市場的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2、原料藥產業格局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持續存在。3、環保壁壘和產業政策等因素導致沒有新增產能。競爭者相對成熟了,重在追求穩定的毛利,放棄通過價格戰來擴大市場。小型原料藥最先啟動主要是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產能相對較小,需求的穩定增長導致產品價格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大,從而導致產品的價格波動大。4、由于需求的穩定增長和缺口的出現,這種產品漲價的趨勢將會向青霉素工業鹽、糖皮質激素、解熱陣痛原料藥等擴展。

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大宗原料藥的漲價剛剛開始,杜冬松相信未來還會有100%以上的漲幅。目前青霉素工業鹽、皮質激素、解熱陣痛類藥物的價格漲了不到一倍。正如前文所分析:中國的低油價、低糧價是對全球制藥業的補貼,原料藥的生產成本繼續保持全球的競

爭優勢,相信在這種狀況下該類產品的出口量將會繼續放大;加之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會在08年全年發生持續的效用,導致產品的價格穩定上漲;大宗原料藥生產的進入壁壘極高,目前已經形成的寡頭壟斷格局很難打破;通過與鉀肥、草苷磷等農藥以及VE/VC,核黃素,泛酸鈣等產品價格的漲幅的比較,所以杜冬松認為未來抗生素、糖皮質激素、解熱陣痛類藥物等具備較大的價格上漲空間。

緊跟受益企業 力爭上游

再談到目前醫藥行業的投資策略時,杜冬松認為,就中短期來看投資者應積極關注作為醫藥行業產業鏈上游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因為,在杜冬松看來,在目前CPI、PPI高企的經濟環境下,對這些處于上游的企業更有利。道理顯而易見,上游企業能夠自主定價通過漲價順利將成本增加的因素傳導到下游企業。

由于需求增加、寡頭壟斷形成、企業間的競爭成熟,該行業將維持持續的景氣周期。杜冬松認為08年原料藥行情將會持續。所以相關企業仍會存在不錯的投資機會。通過比較產品漲價對業績提升的敏感性分析,杜冬松認為:東北制藥、華北制藥、天藥股份、新華制藥、康美藥業、魯抗醫藥和海正藥業存在極大的盈利提升空間。

杜冬松對醫藥類上市公司進行了市銷率的比較,看到原料藥企業的市銷率是相對非常低的,這些企業的行業龍頭地位,較高的市場覆蓋率和未來巨大的可改善空間等,說明這些企業蘊含較高的投資價值。

東北制藥(000597):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原料藥生產企業之一,是以化學原料藥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制藥企業,在我國主要原料藥出口排名中,公司生產的維生素B1和氯霉素的出口規模位居首位。公司生產治療愛滋病的藥品原料“齊多夫定”,具有比同類進口藥物價格便宜的優勢。考慮到成熟原料藥產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保守按板塊估值的一半15倍來估值的話,東北制藥的合理股價為17.55元,此外VC的價格上漲仍在延續,因而給予東北制藥“推薦”評級。

華北制藥(600812):公司是前國內最大的抗生素類醫藥產品生產基地,抗生素原料藥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5%左右,粉針制劑的年生產能力達22億支,居全國第一位,具有行業的龍頭效應。由于VC漲價,預計2008年平均成交價格將不低于8美元/千克,根據2008年-2010年8美元計算,公司EPS分別為0.35元、0.48元、0.66元。目前價格低估,而且VC上漲趨勢建立,上漲持續時間將不低于6個月,給予“推薦”評級。

新華制藥(000756):公司是中國及亞洲地區最大的解熱鎮痛類藥物生產與出口基地,也是國內抗感染類、心腦血管類、中樞神經類等多類藥物重要生產企業,年產化學原料藥2萬噸,片劑60億片,針劑2億支。公司擁有乙氧苯柳胺、馬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斯銻黑克等多個國內獨家品種,“兩氨”、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TMP、吡哌酸等主導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居第一位。預計2008年公司主營業務應有20%以上增長,財務費用的降低使公司凈利潤增長在30%以上,如果不考慮投資收益,EPS為0.09元左右。給予“推薦”評級。

篇4

2月醫藥并購的總體形勢

2005年2月發生醫藥并購事件5起,略低于1月份水平,涉及金額也從一月份的12.74億元下降到了4.34億元。

縱觀二月份醫藥行業的并購事件,健康元無疑占據了舞臺的中心――先是在與東盛對麗珠集團控制權的爭奪戰中大獲全勝,而后“零元收購”下屬子公司海濱制藥和健康食品控制的太太藥業,進行內部整合。健康元近期的舉動頗有深意,使得年前一度在業內盛傳的“醫藥行業并購規模觸頂”的說法再次開始流行。而麗珠股權爭奪戰的另一方西安東盛宣布5年內停止所有并購活動,也具有一定代表性,顯示出少數企業在大規模并購后進行內部整合的戰略轉變。此外,隨著醫藥流通行業和特許經營業的全面放開,一向被國內企業高度重視的外資進入問題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現階段醫藥并購的主要影響因素

企業整合成為重點,并購勢頭有所減弱

2月的醫藥并購事件,無論并購次數還是規模都有所下降。經過2004年如火如荼的醫藥并購,一些企業開始把重點放在內部整合上。企業整合是并購成功的關鍵,頻繁并購之后若不進行整合,則企業整體可能出現各種隱患,最終還有可能導致并購失敗。

這些隱患的表現之一,就是年前某些并購頻繁的企業出現資金鏈問題,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因其資金實力不及國有企業雄厚,頻繁收購使得現金資產減少,負債率升高,融資又主要靠銀行借款,在銀行加息之后,資金供應出現困難。所以不得不勒緊褲帶,放慢并購步伐。

政府對醫藥行業的重組、整合,使其仍在并購中起重要的主導作用

我國醫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政府意欲改變這種局面,使我國的醫藥行業在面對跨國醫藥企業時,更具競爭力。而中央及地方各級國資委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一月份的月度監測報告中總結的幾項并購影響因素,仍然繼續影響著中國醫藥行業的并購行為,如醫藥行業的高盈利性和高增長性、各項醫藥認證制度提高了行業進入壁壘。

2月醫藥并購的特別啟示與預測

2月醫藥并購市場呈現三大特點:

整體相對平穩,并無重大并購事件出現

與以往各月相比,由于春節假期原因本月醫藥并購市場相對平靜,僅出現一起并購事件及幾起重要的股權變更事件。

太太系2月異常活躍

繼上月減持麗珠集團B股10000000股,占麗珠集團已發行總股本的3.2678%后,本月健康元藥業集團再度減持麗珠集團B股;收購深圳市太太醫藥貿易有限公司。在節后平穩的醫藥市場中健康元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最為活躍的公司。

醫藥企業國有股權轉讓頻繁

醫藥企業國有股權轉讓頻繁,并有繼續發展的趨勢。并購重組仍是我國醫藥企業發展的大趨勢,可以預見的是,由于04年及節前并購市場活躍,而節后各廠家普遍處于調整階段,醫藥并購市場在近期可能處于低谷狀態。

2月醫藥并購事件匯總

2月醫藥并購事件相對較少,由于春節假期影響,節后醫藥并購市場較為平穩,未出現較大的并購及有重大影響的股權變更事件。主要并購及重要股權轉讓事件如表1所示。

2月醫藥并購的重大事件研究

(一)健康元如愿獲得麗珠集團實際控制權

2月5日,健康元公告稱,公司與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盛集團”)于2005年2月4日簽訂協議,受讓東盛集團所持有的麗珠集團約3891.75萬股社會法人股,占麗珠集團已發行總股本的12.72%;同日,東盛集團完成股權質押登記手續。本次股權轉讓交易完成之后,健康元合計持有、控制麗珠集團股份近9179.76萬股,占麗珠集團已發行總股本的29.99%。至此,這場圍繞麗珠股權展開的收購戰終于降下帷幕:健康元通過減持流通B股、受讓東盛持有的麗珠股權,不僅成功的避開全面要約收購,更如愿取得了麗珠集團的最終控制權。

一個是實際控制人,一個是名義上第一大股東,健康元和西安東盛在圍繞麗珠集團控制權的爭奪中一直是劍拔弩張。但長期的僵持狀況不僅對健康元和東盛不利,同時也將麗珠集團置于“不知老板是誰”的尷尬境地。曾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健康元和東盛任意一方退出,對方則是最可能的下家。2月19日,健康元控股子公司天誠實業和海濱公司相繼開始減持麗珠B股(200513.SZ),但這一行動的真正意圖并不是要主動出局,而是為今后的法人股受讓打好前站,以免觸及全面要約收購30%的門檻。經過半個多月之后,終于于2月4日成功收購東盛集團所持股份。

此次麗珠股權爭奪戰的勝利對健康元而言意義重大。麗珠集團主營業務集中在醫藥產品的生產、營銷及科研領域,產品涉及化學藥品、生化藥品、生物工程藥品、化學合成原料藥、抗生素、微生態制劑、中成藥、診斷試劑、生物活性材料等各個領域的上百個品種。麗珠集團總股本3億股左右,歷年財務數據也都很有說服力,其多年形成的完善的處方藥銷售系統和廣泛的產品體系對健康元而言更是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對這樣一個資產質量良好的公司,相信任何一個收購方都會感到滿意,健康元全力爭取麗珠集團控制權更身層次的原因在于,保健藥品整頓對健康元構成極大的生存壓力,雖然早在上市之初健康元就制定了向制藥業轉移的公司戰略,但一直缺少一個行業轉移的通道,而麗珠集團無疑是產業轉移的較好通道。

(二)東盛5年內停止所有并購

麗珠集團控制權爭奪戰已告一段落,但圍繞這場戰役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議論的焦點在于另一個主角――西安東盛集團。向來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東盛集團,近來一反常態,不僅突然將爭奪已久的麗珠集團12.72%的股權拱手相讓,更有高層表示將在5年時間內停止所有并購活動。盡管東盛集團的官方消息稱停止并購的決定主要反映了其戰略重點的轉變,但已有分析人士指出,頻頻大規模并購引起的資金吃緊才是讓東盛集團調整戰略的最主要原因。

1996年12月,東盛兼并國有企業廠,進入高科技制藥領域。1999年,東盛集團通過買殼上市,更名為東盛科技。通過資產并購成為以生物制藥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接著收購了我國惟一的品生產企業――青海制藥集團,獲得在這個領域的壟斷優勢。2000年11月,東盛科技收購江蘇啟東蓋天力制藥股份公司,并向西、向東,與國內一些知名的醫藥企業強強聯合,形成了以東盛科技、東盛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東盛濟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東盛科技啟東蓋天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制藥集團等企業為核心的高科技醫藥企業群體,收購麗珠集團則是東盛進入南方市場最好的目標。

麗珠的資產是極為優質的,但東盛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資產,還有進入市場的通道。東盛集團不愿滿足于長期持有麗珠股權,而將實際控制權拱手讓給健康元――收益僅僅來自公司分紅,這并不符合東盛的風格,更不是東盛的初衷。而如果繼續堅持,隨之而來的2005年麗珠10配6的大比例配股,將進一步稀釋股權收益。此外,去年聘請到前哈藥集團主帥劉存周后,東盛戰勝華潤集團、華源集團、中國醫藥工業公司和上海復星實業集團等對手,獲得云南白藥實際控制方云南醫藥集團(下稱“云藥集團”)重組權,又為其開辟南方市場提供了一把利器。

但是,重組云藥集團也讓東盛承擔極大壓力。先是出資4億元牽頭與中國醫藥集團組建了“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以獲取國資背景;而后又在收購云藥集團時,付出了大筆資金:2003年云藥集團的賬面市值是6.4億元,但東盛集團實際為了此收購卻付出了9.4億元的資金。不僅如此,此次收購的條件也相當苛刻。

根據協議,東盛幾年內不僅需要幫助云藥集團實現年銷售額120億元、凈利潤34億元的遠大目標,還面臨公司總部搬遷、資產抵押、藥證轉讓以及研發投入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如果完不成協議的預期銷售額目標,東盛集團方面還將面臨出局的危險。一面是擴張的步子邁得意氣風發,一面是資金調度捉襟見肘。面對現實,東盛無奈地做出了戰略調整的選擇。

(三)廣藥集團增持白云山A

2月18日,白云山A(000522)公告,宣布中國證監會已批準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關于豁免對其進行要約收購義務的申請。自此,廣藥集團對白云山制藥的重組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根據2004年5月22日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股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白云山A(000522)的第一大股東廣藥集團從其第二大股東廣州白云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手中受讓5700萬股(占總股本的15.23%)上市公司國有法人股權。股權過戶之后,廣藥集團持有的白云山A的股比從29.09%一舉上升至44.32%。由于這次收購屬于重組行為,廣藥集團隨后向中國證監會上報了《豁免要約收購申請報告》。

廣藥集團用4000萬元換得5700萬股,折合每股僅0.7元,相對白云山A目前1.73元的每股凈資產和5元左右的流通股價,顯然合算至極。重組之后的廣藥集團坐擁兩家上市公司,白云山A主營為西藥,而廣州藥業為中藥。白云山A在醫藥商業和化學原料藥兩方面的優勢經過精心整合之后,必將為廣藥集團帶來新的競爭優勢。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顯示了廣藥集團資源優勢重組的成功。

(四) 健康元吸收太太醫藥貿易公司

篇5

[關鍵字] 生物制藥;行業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b)-0000-00

生物醫藥是現代生物技術生產中的重要產品,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生物技術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生物制藥產業是制藥業中發展最快、活力最強、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我國把生物技術列為一門“前沿技術”,加強生物技術各領域的應用,把生物技術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趕超的重點。生物醫藥和生物制藥領域是重點發展的領域,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必須加快其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進程。目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具有良好的基礎,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相比還存在差距,必將經歷從科研到產業化的艱難之路。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力度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生物制藥技術基礎及產業鏈

現代生物技術也可稱之為生物工程,是新的科學技術支柱之一。生物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醫藥衛生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迅速成長。生物制藥這一制藥技術,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通常在大規模、集中化的發酵工廠進行,它的生產過程既不同于傳統的化學藥物,也不同于從動、植物中提取的藥物。生物工程技術制造藥物,首先通過基因工程或細胞工程培養出“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然后再利用現酵技術進行大規模的培養,從中提取出所需的藥物。生物藥在分子結構、物化特性、制備技術等方面與化學藥不同,綜合利用了微生物學、生物技術等科學的原理和技術,從生物體、細胞、體液等提取制造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生物工程制品。這一制品具有高效性,對疾病也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生物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新科學知識的產生與應用,生物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生物產業正加速著新的技術時代。

生物制藥業作為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技術、投入、收益、風險四高及低污染的特征。制藥行業產業鏈可以簡單分成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生物制藥產業鏈的各環節與傳統制藥行業基本一致,但在每個環節上的技術基礎差異很大,主要的生物制藥技術如基因重組、單克隆等均源于上世紀對細胞內部結構的突破性發現。生物工程藥物的發展,給制藥工業帶來一次革命性飛躍,將在持續提升人類的醫療保健水平上發揮重大作用。

二、國內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龐大,但自主研發能力仍很薄弱,藥品生產以仿制為主,原創性藥物較少,生物醫藥關鍵技術和國際水平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并大力促進整個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將成為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

(一)行業起步較晚,行業產銷均保持較快增長。

在市場需求旺盛和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2012年我國生物藥品制造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775.43億元,同比增長19.42%;2013年生物藥品制造業需求穩定增長,實現銷售收入2381.36億元;2014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雖然受到藥品持續的降價和醫保控費政策的雙重影響,實現銷售收入2749.77億元,收入和利潤增速遠超當年GDP增速,分別達到13.95%和11.82%,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2013-2015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這不僅推動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到市場,還集聚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大大提高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集中度及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二)行業技術落后于國外技術,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占比偏低。

我國生物藥品制造業中,產品多集中在較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業,技術壁壘較低。支持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的設備、技術落后及生物技術的產研脫節等因素是導致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水平低的主要方面。2012年,我國生物藥品制造業總資產達1848.07億元,同比增長14.9%,小型企業資產占比為38.02%,大型企業資產僅為17.17%,大型企業占比明顯偏低。我國生物技術公司特別是創業型企業面臨眾多壓力,缺乏拳頭產品,企業發展規模小,產品產業化程度低下,眾多問題都在制約我國國內生物制藥行業的發展。

(三)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已經具備較強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技術和實驗室階段等都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明顯縮小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國際上,美國、日本和歐洲是生物制藥業的主要集中地,所開發的產品及市場銷售額都占居全球優勢。美國作為生物制藥的發源地,擁有經費投入、產品開發和研制、產品生產和市場上的國際領先優勢。多年來,政府支持、國內外風險投資的增長、大量跨國生物制藥公司進入中國,這些都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國必須通過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物制藥,進一步完成醫藥行業的產業升級換代,占領未來全球生物制藥制高點。

三、生物制藥行業要以高端生物仿制藥和CRO為發展突破口

生物類似物是我國生物制藥表現最為活躍的領域,是CRO(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快速發展的要素之一。現階段在生物制劑市場上,跨國制藥企業占據壟斷性地位,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成為中國企業在行業發展中的巨大障礙。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仍存在多重瓶頸有待突破。國內生物制藥行業以高端生物仿制藥和CRO為短期內最有希望取得關鍵性突破的環節。生物仿制藥和CRO共同的特點是需求增長較快、前景明朗,國內的成本優勢明顯;不同的是CRO未來市場規模較為有限,而生物仿制藥市場規模較大,對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

(一)高端生物仿制藥

生物仿制藥特別是單抗等高端生物仿制藥的技術壁壘較高,未來需求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對仿制藥企業的利潤水平和發展速度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球對生物藥的需求巨大,但是生物藥的價格較為昂貴,對其普及造成限制。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起步晚,發展快,但當前許多前沿生物技術仍落后于歐美等國家,通過仿制藥物仿創結合,加以系統集成,既能實現技術上趕超的目標,也能滿足當前我國防治重大疾病、應對突發疫情及處理重大衛生事件的用藥需求。我國要改善生物制藥行業所處法律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中國版生物仿制藥審批通道,為國內高端仿制藥發展掃平道路;加強對生物制藥產業鏈監管的整合,改變目前各個環節互相分割的監管現狀,進而加速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化進程。

(二)CRO

CRO是一種學術性或商業性的科學機構,是通過合同形式向制藥企業提供新藥臨床研究服務的專業公司。CRO 作為制藥企業的一種可借用的外部資源,其顯著的作用就是能降低整個制藥企業的管理費用并大大提高效率。CRO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起一個臨床研究隊伍,該團隊體現出高度專業化及豐富的臨床研究經驗。由于目前生物技術產業研發投入和風險不斷擴大,生物醫藥企業無法具有產業中所包含業務的全部優勢,必須借助外部資源即專業的研發機構才能促進生物醫藥的發展。近年來,中國行業發展迅速,成為世界醫藥外包的熱土,已經超過印度成為亞洲研發外包首選地。未來,歐美市場的增長率預期會下降,而亞洲新興市場的增長率將不斷提高,這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中國CRO企業的成本優勢逐漸削弱,國內企業未來發展必須在提升研究品質和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兩方面需找突破口。

四、生物制藥行業前景展望

面對產業競爭和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用改革創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醫療改革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國家持續增加對全民大健康產業的投入,這為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預測,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醫藥市場,僅次于美國。生物醫藥在治療腫瘤、冠心病、神經退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替代品的研究開發等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十三五”期間,生物醫藥產業將重點確定為大力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這充分表明我國將加大生物醫藥的研發力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的市場潛力必將十分巨大。

產業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產業政策對生物制藥形成了較大的支撐,生物醫藥產業被確定為我國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生物制藥是生物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我國未來醫藥工業要實現升級發展,關鍵是要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逐步縮小與制藥強國在創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既要把創新擺在醫藥工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要把增強技術實力作為建設醫藥強國的戰略支點,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麗梅,趙潔.《生物制藥技術探析》.中國科技博覽第18期,2011.

篇6

關鍵詞:逆向物流;醫藥行業;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1

一、逆向物流綜述

1.逆向物流的定義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除了正向物流外,還有逆向物流。對“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較早的描述是由美國學者Lambert 和Stock 在1981 年提出。而后,在1992年,Stock給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種包含了產品退回、物品再生、廢棄處理等流程的物流活動。在此基礎上。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其進行了規范性描述,即“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廢品處置、危險材料管理、具有更廣泛的視角,涵蓋所有的資源節約、再生、替換、材料再利用和廢棄物處理等物流活動。

2.逆向物流的發展與推動

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Stock、Kopicki為代表的外國學者對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逐漸深入,主要集中在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優化及庫存控制上。隨后,逆向物流的網絡規劃、數學優化模型、博弈分析等分析工具越來越多被運用到逆向物流管理研究中。2005年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研究第三方逆向物流。20世紀末,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逆向物流被逐漸的引入我國,學者們也開始關注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實踐。不過,最重要的推動力來源于國家的法規強制、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生態效益。如:在美國,議會引入了超過2000個固體廢品的處理法案。在德國,1991年頒布的關于包裝材料的條例,要求廠商回收所有銷售物品的包裝材料。2003年,我國出臺并開始實施《電子垃圾回收利用法草案》等等。

二、醫藥行業逆向物流概述

1.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定義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所謂“藥品的逆向物流”,是指藥品在物流過程中,由于藥品的物流錯誤、商業退回、而失去了明顯的使用價值,但這些藥品還存在再利用的潛在實用價值,藥品企業為這部分藥品設計一個逆向物流的系統,使其具有再利用價值的藥品循環利用的活動。

2.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在當今資源緊缺的競爭環境下,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出現,將使得該行業從根本上節約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更重要的是,避免由于藥品事故的發生,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 眾所周知的一個案例:1982年9月29日,美國芝加哥地區發生了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強生公司生產的“泰萊諾爾”藥而中毒身亡的嚴重事故。此事件發生之后,強生公司不是回避和推卸責任,而是在首席執行官Jim Burke的領導下廣泛運用了逆向物流系統,緊急從零售商和消費者手中回購可能有問題的產品,并進行集中處理,迅速控制了問題產品的擴散和使用。同時全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從生產到流通各環節質量保證措施,再通過廣告媒體大力宣傳,很快重新樹立了產品良好形象,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重新贏得了顧客信賴,同時也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隨后的5個月,強生再次奪回了原市場份額的70%。

三、醫藥行業逆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

1.我國藥品逆向物流的現狀

藥品逆向物流主要包括退貨逆向物流與回收逆向物流。藥品的退貨逆向物流主要包括:1.政府行政部門要求停止銷售的醫藥相關產品;2.顧客投訴:出現藥品質量問題、如外觀、色澤、口味等與正常藥品有差異或者藥品局部變質,藥品超過有效期、說明書不規范等;3.配送中心或門店退回:藥品配送運輸過程中出現差錯導致的貨品短缺等;4.廠商主動要求撤回;如出現藥品質量問題、更換包裝或市場策略等5.商業退回:主要是藥品經營公司因藥品滯銷積壓。藥品的回收逆向物流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企業對家庭過期藥品的回收。據悉,2005年白云山和廣藥集團在廣州推出免費更換過期藥品活動。上海、湖北、山東、海南等地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活動。但回收的主體卻不同,有的是藥廠、有的是零售藥店,沒有一個統一且系統的規定。2.非法商販或非法醫療機構,從消費者手中收購過期藥品。相比較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這些過期藥品經過重新包裝,流入農村基層藥店或醫療機構。一旦患者服用了這些過期藥品,輕者會延誤病情,重者會危及生命,從而也造成了國內過期藥品市場的惡性循環。

2.我國醫藥行業逆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

(1)政府對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系統的管制與激勵力度不足

政府是對逆向性物流采取有效控制的主體,政府制定的宏觀政策是逆向物流順暢進行的有效保證。2007年12月,國家頒布實施了《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可以說,這無疑是完善我國藥品市場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對藥品實施監控管理有很好的規范作用,在盡量減少藥品的安全隱患和對消費者的損害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維護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利益。但是,截至到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規范公民處理家庭過期藥品的行為。《藥品管理法》也只是規定了生產、經營、使用藥品的單位不得使用過期藥。但對家庭過期藥的處置,在法律上還是“空白”而法國的藥業組織早在1993年就決定成立全國藥品回收協會,其任務比政府法令要求的還更進一步:除回收藥品包裝外,還回收所有未曾使用的藥品,無論是過期的,還是仍然在有效期內的。

(2)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系統的不完善

近幾年來,很多企業都紛紛致力于藥品正向物流系統的建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對逆向物流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大部分藥品企業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統,其中起關鍵作用的生產信息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尚不完善。有時候造成了退貨和回收困難及混亂的局面,在藥品退回到企業或回收后,如不能很好的對其進行管理,就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企業整個藥品逆向物流系統不能得以有效的運行,亦難以達到挖掘新的利潤源、增強客戶滿意度及提升企業形象等目的。

(3)醫藥流通領域不規范,逆向物流的渠道多樣化

由于醫院、社會物流企業以及零售終端等各個節點的退貨程序不規范,且多以各類拆零藥品的銷售退貨為主,導致目前我國藥品的逆向物流大多處于無序狀態,國家層面專門的藥品逆向物流管理規范還不健全。根據我國專業的醫藥物流管理和建設研究咨詢機構——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追蹤調查,目前我國藥品的逆向物流幾乎處于失控狀態,大多數醫藥企業除了按照自己的倉儲、運輸規定進行操作外,國家層面幾乎沒有專門的藥品逆向物流管理規范。最嚴峻的是,無論是新版GSP征求意見稿還是正在征求意見的《藥品物流服務規范》,以及諸多藥品冷鏈物流標準,都沒有涉及到藥品逆向物流的操作規定和處罰規定。可以說,我國藥品的逆向物流操作標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將以企業的各自規定和習慣為準,普遍存在著極大的藥品隱患。

四、發展醫藥行業逆向物流的建議及對策

1.政府部門加強管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

雖然,逆向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國較晚,但還是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繼頒布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細則》以及《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方法(試行)》等一系列配套法規,監督和指導藥品經營企業的管理。為促進逆向物流系統的建立,國家應該針對藥品逆向物流制定更為嚴格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制度。在很多藥品企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逆向物流對企業發展重要性的情況下,尤為需要政府的激勵。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對企業進行經濟激勵,主要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對于規范藥品逆向物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

(2)對建立逆向物流系統的中小企業實施優惠信貸政策。

(3)政府部門還可以利用社會力量,發動群眾對藥品企業進行監督。

2.加強對藥品逆向物流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1)從企業的外部考慮,設置專門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是節約型逆向物流的最佳選擇。處理過程標準化,既可以節約處理時間和成本,又可以匯集企業信息,有利于產業發展。

(2)從企業的內部著手,首先,加強企業逆向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準確、及時的信息有利于幫助管理者分析、處理逆向物流過程中的問題。其次,加強對逆向物流網絡的規劃。合理的網絡規劃過程中要以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節約成本為目的,防止二次污染。最后,加強對逆向物流系統的結點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運輸過程,加強庫存管理。

3.從源頭提高產品的回收活性,加強對過期藥品回收的管控

在生產這一環節中就要致力于綠色設計、綠色加工、綠色生產和綠色包裝,在制造環節中進行深度挖掘,強化逆物流化管理。同時,鼓勵強化定點回收制度,開展定點回收過期藥品制度,有利于民眾自覺參與回收工作。首先可以緩解藥監部門大范圍回收過期藥品的壓力。其次,也使企業可以借助回收過期藥品的契機,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

4.藥品企業采用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目前,UPS、聯邦快遞等目前均開展了逆向物流業務,如果醫藥生產企業將醫藥逆向物流外包給具有資質的并且是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那么將有利于企業集中精力在核心業務上,從而增強企業的戰略競爭優勢。由于外包服務的專業化運作,又將為藥品企業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柳鍵.逆向物流[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06)

[2]張熙.逆向物流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本科論文,指導教師:孟令全,2007.

篇7

摘 要:通過對醫藥行業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改革開放并沒有造就一個強大的藥品流通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市場化過程中缺乏現代流通理論的指導,政府沒有有意識地推動一個完整、高效醫藥行業供應鏈的形成;而沒有形成完整、高效醫藥行業供應鏈的直接原因在于企業沒有進行從藥品批發商到藥品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轉變。本文將探討促進這一轉變的現實意義與實踐途徑,并試圖構建一個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與物流配送方案。

關鍵詞: 行業供應鏈 醫藥商品流通 電子商務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國的醫藥行業脫胎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藥品按國家計劃生產,統購統銷,價格上實行國家統一控制、分級管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醫藥行業逐漸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藥品生產領域向外資開放,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藥品流通行業一直沒有對外資開放,出現了大量經營分散、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批發企業,使我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出“市場分散、地方割據、企業規模小、流通秩序亂、整體競爭能力弱”的基本特點。在我國承諾向外資開放藥品分銷業即將到來,弱小的藥品流通企業即將與在資金、管理和技術上占優勢的國外流通巨頭進行面對面競爭的時候,重構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大力發展醫藥物流與醫藥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的當務之急。

2.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現狀分析

考察我國醫藥行業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過程(見圖1),不難發現其供應鏈有如下兩個基本特點:

(1)流通環節和交易層次多、交易渠道復雜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藥品流通環節多,交易層次多是非常明顯的。藥品從出廠到最終消費者手里,在國外成熟市場一般為2~3個,在我國往往有6~7個環節。僅批發環節一般就有地區總經銷、市級批發商和縣級批發商,此外,廠家往往要設立辦事處,與各級批發商及醫院或零售藥店打交道。通常,各級批發商和廠家辦事處都可直接對醫院和零售藥店進行銷售,因此,藥品在流通環節上的去向多樣,往往難以監控。

(35%

辦 事 處

生 產 領 域(35%)

消費者

(100%)

調 撥、批 發(50%)

零售(15%)

流 通 領 域(65%)

圖1 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現狀示意圖

(2)信息不對稱、物流效率低,批發環節所占成本比重過大

過多的交易環節和復雜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流動無序,必然導致在流通過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損失,直接表現為流通環節在藥品價格構成中所占比重高達65%,其中批發環節占50%。批發環節成本高,必然導致銷售成本上升,從而迫使藥品趨向虛高定價,使藥品價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發環節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國藥品價格獨特的“逆向調節”機制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醫藥商品作為特殊商品的消費特性及醫院作為強勢買方的市場特性,在我國醫療機構特有的“以藥養醫”利益機制的趨動下,形成了藥品價格獨特的“逆向調節”機制,即藥品的價格越高,醫院獲利越多,醫生的回扣越多,反過來導致企業產品定價越高。

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所表現出的這些特點與我國醫藥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政府調控不力,市場流通秩序混亂密切相關。在我國醫藥流通領域,流通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還沒有根本的改觀。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我國有醫藥批發企業16000家,幾乎與醫院的數量相當,平均每個企業的年銷售額為1000萬元,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企業不到5%,名列前10位批發企業銷售額合計占市場總額的20%。2002年銷售額最大的中國醫藥集團公司和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億元和70億元。而市場規模比中國大10倍的美國全國只有5家一級批發商,其中美國醫藥商業三強——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場份額。零售市場則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壟斷,市場份額在60%以上。數量眾多、經營分散企業的出現,必然導致無序競爭和過度競爭,使企業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國醫藥商業企業平均流通費用率為12.56%,銷售利潤率為0.6%,而美國的流通費用率為3%,銷售利潤率為2.4%。以上這些數字的反差,顯示出我國醫藥流通企業在流通組織規模化、營銷對象全國化、流通技術和設備科學化、經營行為規范化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成為我國“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我國將于2004年對外資開放藥品分銷市場,對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和藥品流通行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正如國家經貿委指出的那樣:沒有分銷的外資企業僅是一個生產車間,而分銷一旦開放,競爭的天平可能出現更大的傾斜。為了深化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現代化的醫藥流通體制,迎接外資的挑戰,原國家經貿委在《我國醫藥行業“十五”規劃》中提出用5年的時間,“培育5至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達到醫藥行業銷售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0個以上;建立一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個左右。”

推進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就是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構建一個新型的藥品流通模式(見圖2),做大做強醫藥產業。為此,在制度層面上首先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堅決推行GSP認證制度,取締非法的醫藥市場,強化對整個行業和市場的監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醫療機構采購制度,進一步推行以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采購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實行,并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術層面上要推動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手段的醫藥電子商務在全行業的應用,推動現有批發企業向商和配送商轉變。

區域配送中心

地區配送商

區域結算中心

醫藥電子商務平臺

消費者

物流 信息流 資金流

圖2 新型藥品流通模式示意圖

這一新型醫藥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供應商與分銷商通過醫藥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進行網上價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傳遞到區域配送中心,通過地區配送商進行配送;分銷商通過區域結算中心直接與供應商進行結算,并支付醫藥電子商務提供商和配送商相應的費用。此外,區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對獨立的配送信息系統與供應商和分銷商相連。在這一模式中,醫藥電子商務平臺(虛擬的醫藥電子商務市場)與交易各方相連,是醫藥行業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這一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通過與真實的物流配送系統和區域結算系統相互協調的運作,實現醫藥商品的高效流通。歸納起來,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交易方式電子化

通過醫藥電子商務系統的虛擬,醫療機構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進行交易,商流變得公開、透明,批發環節將不復存在,因而減少了中間環節,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變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動的低效和無序狀態,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完整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使信息流變得有序、透明,從而大大降低收集和處理醫藥商品信息的時間和成本。

(3)物流系統扁平化

將原來多層、分散、雜亂的批發商經過科學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業為極點,覆蓋整個區域的配送網絡,徹底改變原有物流系統混亂無序、效率低下的狀況,使之成為一個設施完善、技術先進、層次簡單、運作高效的物流系統。

(4)采購形式多樣化

既可以進行獨立的分散采購,又可以進行集中的聯合采購,兼顧個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進行實時采購,因此可以縮短采購和儲存周期,減少庫存,既滿足臨床需要,又盡可能減少了市場風險,增加經濟效益。

(5)政府監管現代化

政府采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對醫藥市場進行全程監控,徹底改變政府監管手段嚴重滯后,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狀況,各種市場監管信息公開、透明,市場準入機制嚴格、規范,使醫藥商品的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有可靠的保證。

在這一新的藥品流通模式下,將形成新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見圖3)。這一新的醫藥供應鏈系統將原料企業、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和分銷企業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多層的中間批發環節將消失;醫藥批發企業將失去傳統流通職能,向藥品商和配送商轉變;交易渠道單一;所有交易過程將公開化,信息透明,政府將有能力對交易全過程進行監管。因此,這一新的醫藥供應鏈系統將使藥品流通環節成本大大降低,可從60%降至25%,從而極大地減輕消費者的醫藥負擔。

4.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電子商務的應用

在我國新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中,電子商務系統和物流系統是相互依存的兩大子系統,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撐起了現代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運行。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日等國就已廣泛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替代手工訂單處理流程,通過傳統的EDI、便攜式訂單處理系統和互聯網生成的訂單占訂單總數的90%,電子商務成為主流模式。這些國家的醫藥企業致力于推動醫療機構藥品采購活動的信息化。如強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設投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在美國,藥品經銷企業為醫療機構和其他分銷機構提供各種信息系統,包括訂單系統、庫存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合同管理系統及處方調劑系統等,以降低供應鏈成本。美國佛羅斯特——沙利文市場調查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每年花費在醫藥供應上的830億美元中,有230億美元是純粹的流通費用,如果采用電子商務,在不降低美國人醫療保健水平的基礎上,至少能夠節約110億美元。

(35%

生 產 領 域(35%)

消費者

(60%)

調 撥、批 發(10%)

零售(15%)

流 通 領 域(25%)

醫藥電子商務平臺

物流 信息流

圖3 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示意圖

電子商務在我國醫藥行業的應用,緣起于國家從2000開始推行的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策的拉動。由于藥品品種規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復雜,為了高標準地完成招標采購任務,既滿足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求,又保證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電子商務自然而然被引進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當中。目前,醫藥電子商務正借著國家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契機,在全國范圍內正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交易方式。

我國的醫藥電子商務以B2B模式為主,它占了整個醫藥電子商務交易的絕大部分份額。在我國的醫藥電子商務領域,以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在全國28個省推廣應用,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已累計網上成交60多億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見圖4),目前已發展到全面進行網上采購的電子交易場階段,即醫療機構可以全面上網采購,藥品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可以全面上網銷售,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全面上網監管,從而初步實現了我國藥品流通方式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向國際慣例靠攏。

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V3.0是能夠為整個醫藥衛生行業的買方和賣方提供電子交易場所服務的第三方獨立系統,由數據準備、成交撮合、訂單處理、結算服務、會員制管理、交易監管六大子系統構成[2](見圖5)。該系統不具有傳統實體藥品市場的物理形態,但卻能夠提供實體藥品市場的交易服務功能,代表了現代藥品流通發展的方向。其主要特點是:

(1)同行政機關和藥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隸屬關系和利益關系,是獨立的第三方公共平臺系統;

(2)利用會員服務體系進行企業及其產品信息的數字化,實現數據準備與成交撮合的分離,因而可實現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3)藥品生產企業在委托企業進行配送服務的基礎上,可以直接進行投標報價,從而可以建立網上經銷體系,以減少中間環節,規范流通渠道,推動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聯合、分散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公開競價、邀請競價、詢價、瀏覽等多種采購方式,方便了醫療機構的采購;

(5)采用客戶端、瀏覽器和電話、傳真等多種方式進行訂單采集,全面支持采購訂單電子化;

(6)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電子交易監管服務

總之,電子商務被引入醫藥行業后,將形成一個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這一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將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成為整個醫藥行業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資源可在行業內共享,從而為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重建與醫藥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招投標系統

l 網上招標

l 兩種成交方式

買方采購系統

• 全面上網采購

• 四種成交方式

• 半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電子交易場系統

l 獨立的第三方系統

l 六大子系統同時運行

l 六種成交方式任意選擇

l 全程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l 多種方式確保訂單執行

l 政府全程的監管服務

l

V3.0系統

(2003年)

V2.0系統

(2002年)

V1.0系統

(2001年)

圖4 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功能演進示意圖

5.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藥品配送制發展

重建我國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實現“四流”在系統內的有序流動、協調運轉。從理論上講,實現物流配送系統與醫藥電子商務平臺的整合,就能夠實現四流合一。

政府監管

銷售合同目錄

采購計劃

采購單

銷售訂單

采購入庫記錄

采購應付細目

銷售應收細目

制定采購計劃

發送采購計劃

訂單分發

訂單配送響應

訂單到貨管理

銷售應收管理

采購應付管理

藥品采購結算

交易保

障服務

交易統

計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購結算服務

銷售結算服務

資金劃撥管理

退貨換貨管理

全國數據中心

地區數據中心

交易數據中心

數據加工

數據采集

數據

數據

數據加工

數據加工

數據采集

權威數據

及監管

政府監管

政府監管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

數據

藥品采購目錄

自主采購目錄//集中采購目錄

集中采購目錄

藥品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

醫療機構及藥品零售企業

公開招標

邀請招標

公開競價

邀請競價

詢價采購

直接采購

成交合同

政府監管

采購中介服務

藥品采購中介組織

賣方開戶銀行

買方開戶銀行

篇8

>> 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現狀 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研究 中醫藥在歐盟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中醫藥在結核病治療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 高校圖書館與中醫藥文化傳播 大文豪蘇軾與中醫藥傳播 IPTV平臺在醫院中醫藥文化傳播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南非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 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研究 虛擬仿真技術在中醫藥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應用 與世界接軌的中醫藥 兩委員呼吁“擴大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 中醫藥在巴西 中醫藥在古巴 中醫藥在新加坡 中醫藥在墨西哥 新興的中醫藥市場――泰國中醫藥市場的發展與準入 中醫藥教育與中醫藥經濟的關系探討 蜂蜜與中醫藥 《離騷》與中醫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當然在西醫標準下突破性的中醫藥成果還相對較少。

[4] Jun-Ying Fu et al., “Global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ree Decades”, Scientometrics, Vol.90(2012).

[5] XinQi Dong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 and Health in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American Older Adults in Chicag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no. 12 (2015).

[6] Tina L. Rochelle and David F. Marks, "Health behaviors an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ong the British Chines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42(2010).

[7] 孫滔等:《中藥赴歐有限前景》,載《財經》2012年第12期。

[8] Shirley Wang, “A Push to Bac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re Data”, http:///articles/a-push-to-back-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more-data-1415036616.

[9] Feiya Tao, “The Evolution of European Missionaries’ Views on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46(2012).

[10] Dennis Normile, “The New F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vol.299(2003).

[11] Zhiguo Xu, “One Step at a Time”, Nature, vol.480(2011).

[12], Youyou Tu, "Artemisinin―A Gif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orld (Nobel Lectu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55(2016).

[13] David Winning, “Put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Te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4615504576172060516209494.

[14] Patti Waldmeir, “China Looks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Tonic to Boost Growth”,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5b1969f0-7bce-11e5-a1fe-567b37f80b64

[15] Alec Russell, “Rhino Poaching: Inside the Brutal Trade”,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f71d53ea-67b3-11e5-97d0-1456a776a4f5.

[16] Prescription for Extinction”, Economists, http:///news/international/21696967-misuse-traditional-asian-medicine-fuels-demand-endangered-beasts-prescription.

[17] 中商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18] Patti Waldmeir, “China Looks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Tonic to Boost Growth”,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5b1969f0-7bce-11e5-a1fe-567b37f80b64

[19] Andrew Ward, “First approved Chinese herbal cure to hit British high street”,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9beb2e9c-3cfd-11e5-8613-07d16aad2152.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网站 | 五月开心婷婷综合影院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色老99久久九九爱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