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07:19: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小學體育教師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1課前測驗初步評價課前測驗、初步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前測驗和測驗結果的評價,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運動能力和現有的技能水平等做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盡可能地為后續的科學分組提供相應的判斷依據。
1.2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指的是任課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針對學生講解一些開展“小群體”教學模式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例如:裁判法、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運動技能等,以確保“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作。這一部分內容不需要在每次課中涉及,僅僅在單元教學之初或者是學期教學之初,初次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進行即可。
1.3優化分組確定角色優化分組,并確定小組內成員的角色和分工,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影響“小群體”教學模式應用成效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針對學生進行優化分組,確定角色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分組的合理性和學生角色安排的科學性,體育任課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按照均衡的原則,將班級內的所有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而且還要針對每個小組內的學生,指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以確保分組和角色分工的合理性。例如:在優化分組,確定角色時,任課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技術水平以及運動能力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在分組之后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來指定小組長或者是讓學生來自行推選小組長,以確保小組長核心作用的發揮。
1.4教師教學教師教學指的是任課教師針對需要集體傳授和講解的知識與技能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在利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應注意,任課教師集體傳授基本動作、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時間不宜過長,以確保為后續的小組活動留下足夠的時間。
1.5小組活動小組活動,指的就是在確定了小組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之后,小組成員根據體育任課教師所設置的任務情境開展組內合作學習的過程,并通過小組內的合作學習,為小組間的競爭做好準備。
1.6組間競爭組間競爭是“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的一大特色。在進行組間競爭時,應注意根據不同的體育選項課程,來相應地選擇合適的競爭形式,以促進學生在競爭情境下合作能力的充分發揮。
1.7教學指導教學指導指的是任課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和組間競爭的過程中,根據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及時針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或者是不恰當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的過程。任課教師及時、有效的教學指導是確保“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順暢、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
1.8總結評價在利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的總結評價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也就是說,要按照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借此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喜悅,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此同時,在對小組進行評價的同時,任課教師還應將團隊與學生個人的表現相結合,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例如:可以采用小群體學生之間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地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提高教學成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
2.1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之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是因為,由基礎條件相同或是相近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或是一個小群體,能夠更有效激發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競爭性,而且也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因彼此之間合作起來更加有效,對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任課教師在開展“小群體”體育教學的教學組織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問題。
2.2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應注意課內外一體化由科學鍛煉身體的程度、間歇以及頻率這三要素可知,僅僅依靠體育課堂教學來實現學生身體的有效鍛煉,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將“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成效最大化地發揮,應利用小群體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不但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還應鼓勵小群體在課外發揮互助互勵的作用,以彌補課內教學的不足。在將“小群體”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外體育活動時,為了充分發揮“小群體”模式的優勢,體育任課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且明確具體的體育學習與課外鍛煉目標,并定期對學生進行監督、檢查和評比,以確保利用“小群體”實現課內外的有效結合。
無論學習什么,首先必須對所做的事產生濃厚的興趣,生如很多高校體育老師對于現在的體育授課方式的變化。一提起體育課,給很多學生的感覺就是一上課學生們在操場上集合,體育老師點名,點完名之后就是圍繞著操場跑步。很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缺乏鍛煉,以至于在體育課上少量的運動就會體力不支,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體育老師喜歡讓學生圍著操場跑步而言,很多學生開始厭惡上體育課,有的甚至選擇逃課,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作為新世紀的體育老師,應該深刻的思考日常的授課方式,選擇什么樣的課程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們在快樂的做游戲之余也能更好的鍛煉身體呢?
1.1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
首先在體育課上選擇游戲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鍛煉。例如立定跳遠有利于學生們的雙腿鍛煉,然而很多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雙腿的鍛煉,劇烈的運動會拉上學生們的雙腿韌帶,這是,作為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可以舉行踢毽子比賽,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比賽中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之間的友誼。
1.2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要具有目的性
體育游戲種類繁多,作為教師,不能盲目的安排學生們的體育游戲,必要的體育游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減輕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一定注意具有目的性。我們所做的體育游戲針對的是高等院校的學生,所以體育教師在考慮問題時與中學教師考慮的問題應有所不同。高等院校的學生幾乎都已經是成年人,對待問題的看法也趨近于成熟,所以在選擇體育游戲的種類時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2運用體育游戲在高校教學中的效率
作為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體育游戲在實際的課堂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做什么樣的體育游戲至關重要。大學生的年齡絕大部分都已經達到成年人階段,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訓練能力,都能很迅速的參與到游戲當中。
2.1體育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體育游戲,通常情況下都是提前設計好的,都有一定的游戲規則,學生們按照規則進行游戲活動,很具有約束性。游戲也不是以個體為單位,多數的體育游戲也都是需要在集體中進行,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或者是幫助才能完成。大學時期,學生們的交流遠遠沒有高中時的密切,如果不在一個宿舍住的話,很少有在一起做事情的機會,這樣的集體體育游戲活動也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們的交流,提高學生們之間的團結意識。
2.2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所做的游戲,一般采用分組競爭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游戲中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才能完成,特別是有些耗體力的體育游戲,需要學生們有超長的智力,足夠的勇氣和耗力的體能才能完成。這樣,在激烈而有趣的體育游戲中不僅形成了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也磨練了自身的意志,戰勝了自己。現在的社會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競爭的本質和體育游戲的本質相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游戲當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本能,為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3體育游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大學階段也是青少年身體和心理成長的至觀重要階段,大學時期,很多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也都趨近于社會化,也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必要的體育游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調節學生們積極的心理狀態。例如一些誘導性的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識,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可以快速的激發學生的大腦皮層,在已接受的運動條件反射中,作為新的環節恰當的運用到實際的技能之間,另外也可以糾正之前的不良動作。關于誘導性的游戲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空中”立定跳遠,可以激發學生的大腦皮層中樞神經。
4高校體育教育游戲化所面臨的問題
高等院校的體育游戲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體育教育游戲化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雖然有著較大的優越性,但按照我國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形式,運用體育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和挑戰。
4.1高等院校授課方式的局限性
很多高等院校并非給學生們安排充足的體育課程,有的甚至一周只安排一節的體育課程,而做一項體育游戲則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體育教師對體育游戲的安排。多數高等院校的體育老師在思想上還是認為學生應該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論知識。
4.2游戲化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極高
體育游戲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對體育教育的極大創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極高的課堂組織能力及教學素養。
5結語
(一)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內涵。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4]。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的提法,是在我綏化學院大力提倡動式教學模式理念的啟發下衍生的課題,我們給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定義界定為:不固定、靈活多樣的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優選和組合。此教學模式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標準、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等,而形成相應的諸多種教學模式的優選組合,然后形成一種配套使用的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5]。此教學模式已經在我院2013級新生滑冰教學中進行過實驗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本研究是將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再一次運用到籃球教學中,根據大一新生的籃球課特點,采用的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為,分層教學模式與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配套組合。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分層教學是以不拆散原教學班,不改變原教學計劃為前提,只是針對不同的教學群體特點設立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標準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6]。根據實驗班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籃球技術水平、個人意愿等,將各種情況相近的學生分別劃分成三個教學層次組,即休閑組、技能組、競技組,三個層次的學生比例大約控制在2:3:1之間;三個教學層次組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見表1)。需要向學生講明的是,分層教學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的,各層次之間沒有優劣之分,任何層次只是在一定時限和區域內具有相對穩定狀態,其發展是相對的,分化是經常的[7]。注重以發展的觀點、動態的觀點觀察和研究學生,隨時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根據學生的意向做靈活的調整[8]。考核標準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表現、籃球技術在原基礎上提高幅度來衡量,解除學生的顧慮,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層組別。
(三)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課內外一體化模式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有計劃地把課內與課外、專項活動與競賽活動、學習與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9]。增加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根據實驗班的三個層次教學組,教師有計劃的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10]。以小團隊或分散式形式安排學生課后業余時間體育鍛煉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11]。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巡查與輔導,充分調動和發揮體育骨干和各層次小組長的作用,實行教師與學生骨干的共同輔導作用,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及相互指導作用[12],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籃球技術水平。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和體育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實驗前對其身體素質、籃球運動能力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14],從表2可以看出兩班學生P值均>0.05,故兩班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各項指標中罰球與定點跳投是指投10個球所命中的個數;滑步是指3.5m×3邊×5;往返運球跑籃是指全場往返運球跑籃投中兩球;傳接球是指雙人行進間傳接球,技評10分為滿分。
(二)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從表3與表2對比中可以發現,經過一學期籃球課的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無論在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在專項技術技能方面均有提高,但兩班對各項指標提高的幅度卻有很大的差異。從表3測試的數據來分析,9項指標中經過t檢驗,實驗班學生測試的各項指標對照班,其中只有引體向上P>0.5,說明此項兩班提高幅度的差異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可能是此項沒有進行專門練習的結果。其它各項指標中,有3項P<0.05,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顯著差異;有5項P<0.01,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非常顯著差異。以上測試結果說明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的參與練習,使體育教學達到最優化[15],提高了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教學情況的比較。實驗課結束后,兩班學生進行了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籃球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從表4可以看出,在教學模式方面,實驗班喜歡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的學生占95%,對照班喜歡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僅占65%。可見,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能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價值取向[17],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在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班能自覺主動學習的學生占88%,初步掌握籃球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生占87%,經常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學生占85%,對照班學生則分別占61%、74%、72%,以上調查表明動式優化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大學生主體需求,課內外一體化的模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學生課上課下主動學習效果均優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從而促進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18]。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方面,實驗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悅占95%、喜歡這種學習氛圍的學生占96%、通過教學喜歡上籃球運動的學生占92%,而對照班的學生則分別為63%、58%、81%,由此可見這幾個方面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分層教學方式及不同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心情愉悅及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19],從而使學生喜歡上了籃球運動,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鍛煉,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在參與籃球競賽方面,實驗班的學生占68%、對照班的學生占52%,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中的分層教學效果明顯,競技組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有利于部分學生籃球競技能力的提高。在增強學習自信心及學習成績的滿意程度上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分別為92%、94%,而對照班分別為64%、78%,這說明動式優化型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的主體情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教學效果明顯。
三、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提高
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素養,而且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老師必須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以下是本人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善于描繪運用形象化手段把課本中的“死物”講活,用情境教學的模式把文章以實物的形式表現出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材料。”只有親眼目睹,身臨其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感官思維的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如《觀潮》一課中,由于學生生活閱歷的局限性,所以無法想象潮來潮落的波瀾壯闊景象,教師在學習這節課之前,應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親眼目睹感受一下潮來時的奔騰、沖擊景象,感受潮水的壯闊和氣勢,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觀潮的情境,學生在樂聲中大聲朗讀課文,不由自主調動多種感官,在濃郁情境中思考,品味文章中心,用心感受潮水來時的雄偉,通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配合猶如見其形,身臨其境,感受語文的獨特魅力,既能深入理解文章,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演繹文章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釋放學生好動好表現的天性,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大多是記敘文或者是故事題材的文章,教師可以借此機會把抽象的文字轉換為形象具體的劇本,以學生為主體安排學生以自導自演的形式再現故事情節,轉換思維,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親身體會,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量,提高自主思考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自相矛盾》時,我根據學生的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自己處理角色分配和表演節奏,隨后小組內就開始討論,分配任務,琢磨表演時要注意的細節,如何通過表演來詮釋“自相矛盾”的含義,最后小組分別進行表演,通過成員們精心的準備,表演過程中將賣矛和盾被揭穿后狼狽逃跑的尷尬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掌聲,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和把握。
三、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語文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它是一門語言藝術,是人們日常交流溝通的媒介和工具,更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寄托了人們的情感歸宿。傳統教學活動往往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本末倒置,讓學生的認識停留在表面上,而無法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因此,在新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我們要聯系生活,要將封閉的課堂教學拓展到社會生活,讓學生回歸生活,促進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生活問題,實現學以致用,變知識為能力。例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特產展開調查,利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調查習作,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有效地實現了語文與生活的有機結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實踐應用技能,推進了素質教育改革進程。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重要地位,將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作為教師,一定要加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增進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H319
一、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所謂教學實效性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種教學理念。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思維水平,對于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科學構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對策措施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關于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問題,我國廣大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筆者結合現有的先進經驗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措施:
(一)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
教案準備工作是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與前提條件。但是,我們許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教案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生作業的批改上,往往認為只要學生的作業能夠及時正確的完成就實現了教學的實效性。在教案準備方面,有的教師直接在網上下載現成的教案,有的甚至不進行備課,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臨場發揮。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課堂教學的盲目性、機械性,不能有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開展。所以說,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指導,是評估我們開展每一次課堂教學是否具備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之前,首先應當對所教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然后再根據具體課文進行逐項的落實,從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方向不偏離。
2、認真研讀教材文本的內容
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內容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才能夠科學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中心思想;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恰當的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在學生提出疑問時進行科學的釋疑。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項資源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教材內容的組織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的,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項內容都是以所在單元的專題為中心開展的,尤其是每個單元的導語部分具有極強的導學作用,這就給我們進行教案的準備以及課堂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與重點。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時,應當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除此之外,課后習題也是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對我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課后習題的相關內容進行體現與滲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切實保障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座位上記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具有非常消極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選擇、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情境與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2、積極轉換教師角色,構建有效課堂教學
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自我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周密的安排。從新課的導入、情境的創設、遷移和過渡,到課后練習的設計、活動的組織等都應當精心準備,周密布置,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3、適時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學習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評價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從而使評價成為激勵和引導師生發展的手段。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對于農村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勇于創新、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對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安豐梅.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淺談[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02).
[2]王義蓮.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9,(09).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高效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學會融會貫通,提高學習效率
字詞學習講究的是積累,而句段學習講究的則是在異中求同,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獲得知識的遷移。所以,我們在學習句段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性,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學習,達到溫故知新、以舊帶新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語文第二冊教材中《小猴子下山》這節課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其中有兩段類似的話:“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來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見……”和“小猴子扛著玉米,來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于是,筆者借助這個機會進行“發現學習”,引導學生分析兩段句式的相同之處,然后筆者帶領學生學習第一句話,分析第一句話的含義,然后讓學生類比自學第二句話,在以后的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另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注意字詞的積累,通過字詞訓練來帶動句段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導入生活元素,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多以生活為背景,教材中的很多場景會給學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多是學生熟悉或者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所以,我們要還原生活情境,讓學生回歸生活,以生活化標準解讀文章、品味文章的內涵,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在生活情境中放飛思緒,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聽說過的故事,但對這一歷史背景和詳細經過并不是很了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找了一些講述的資料和書籍,增進學生對這一歷史的認識,了解這一歷史背景和發生的具體過程,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對不畏艱險、頑強斗爭的精神品質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觸動,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三、抓住教學重點,幫學生答疑解惑
一個水桶裝水的多少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如果不能解決學生的疑惑,讓學生掌握重點難點,那學生的能力終究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張人利老師曾經說過:“教師要教學生不會的。”所以,我們要合理調節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做到有的放矢,挑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答惑解疑,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原本自己不懂的知識內容。
1.幫助學生掌握遺漏的重點難點
例如,在學習《鄉下人家》這節課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學的情況只是說鄉下人家門前的鮮花很美麗,種類很多,但卻沒有感悟作者的準確用詞和細致觀察。這時,筆者就針對這種情況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華麗”“樸素”這對反義詞在這里有什么作用?“依著時令、順序開放”又是什么意思?這樣一來就適當補充了學習中的盲點。
2.熟練掌握模糊夾生點
例如,在學習《她是我的朋友》這節課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了解“阮恒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好孩子”,但要說出為什么是好孩子的原因,幾乎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說不出道不明,這就是知其然但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筆者針對這個問題對學生進行了引導啟發,抓住阮恒在輸血過程中表現進行引導,讓學生從“嗚咽、抽泣、啜泣、哭泣”這些詞進行入手,讓學生走進阮恒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恒的內心情感,從而使模糊變明晰。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聲情并茂的表現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展現語言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把畫面與文字相結合,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加強聽、說、讀、寫能力。另外,還能緩解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學習氛圍,喚醒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快更準地抓住文章中心思想,輕松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單純苦口婆心地講解文字,會顯得空洞,學生很難從文章得到陶醉和領悟,但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碧綠清澈的漓江水,險峻奇秀的山峰,那學生必能快速融入文章情境當中。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浪潮下,我們要堅持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不斷總結教訓經驗,提倡趣味教學,激發學習興趣,開辟出一條全新的語文教學道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楊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探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6).
一、獨生子女化與體育教學的相應改革
獨生子女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目前,我國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已占絕對多數。因此研究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并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組織方式等方面適時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不僅是一項關系到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學校體育發展戰略的宏觀研究,同時也是學校體育如何適應社會需要,怎樣擴大教育功能,為社會發展服務的緊迫課題。
“獨生子女不可獨處”,要讓獨生子女從“獨處”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相對較少,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因此,獨生子女有強烈的交際欲望,追求集體活動。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提高集體項目的比重。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分組練習,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一定的優勢。分組練習就是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練習。以小組為主體進行體育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頑強進取的精神。分組練習是一種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以各個小組在達到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這有利于培養獨生子女集體主義的觀念。小組練習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視為教學活動中賴以進行的動力源泉。小組練習不僅講合作,而且還要競爭。學生之間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有利于培養獨生子女全力以赴,與同伴和睦相處的能力。分組練習能夠增加獨生子女之間的接觸,使得優、差生在幫助和被幫助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有利于改變獨生子女不合群和膽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游戲化
1.兒童化
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兒童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顏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要防止單純技術傳授。有些體育教師把現代競技運動中的先進技術充實到小學教學中,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看這樣做是否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切勿單純以技術掌握程度來評定教學的好壞。
2.興趣化
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躁,教師可采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范,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3.游戲化
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采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小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的各種機能能力,它是衡量體質狀況的重要標志。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面。在山東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學生體質調查結果中,顯示我省中小學生在耐力、柔韌和力量素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體育教學應重視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的一種能力。兒童少年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與成人有區別。兒童少年時期,由于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還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動不協調,加之兒童少年長度的發育領先寬度和體重的發育,所以,力量素質較差。在力量練習中,應采用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或中等負荷的練習,適宜做速度性力量練習,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調工作的能力,避免過重的負荷練習和過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引起關節損傷,抑制骨骼生長。
2.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兒童少年時期,由于大腦皮質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小學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和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發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宜于兒童少年練習,但在具體安排中應科學地控制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復的次數和間隔的時間。另外,在固定跑臺上練習跑步時,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小學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兒童少年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是較薄弱的環節。目前我省小學生耐力明顯下降,令人十分擔憂。體育教師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但也不要過多地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為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面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距離,適當合理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并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持續時間,以便發展耐力素質。
4.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迅速改變、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的能力。靈敏與人體對空間定位和對時間感覺的能力有關,也和速度與力量素質的發展有關。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采用活動性游戲和各種基本體操等方式,以促進靈敏素質的發展。
5.柔韌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策略
一、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現階段雖然很多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很好,他們的動作很標準、體育能力也很強,但是他們的其他能力(例如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卻很弱。很多體育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一般只注重身體素質的練習,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卻遭到忽視。雖然教師自身的體育素質非常好,但是卻不懂得如何吸引學生興趣,如何管理學生,導致教學效率非常低,從這一方面來講,有必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二)教學改革之后,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不僅僅是體育,各學科的教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當前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新課程理念的培訓,他們的一些思想、觀念依舊停留在填鴨式教學的階段,面臨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三)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是提升整體師資水平的需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教學中也越來越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水平和能力,而當前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有的教師文化水平、教學能力都相對較低,甚至有的學校音體美這三科是一個教師來教學的,教學的質量很差,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一定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二、如何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
(一)學校定期開展培訓,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當前小學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得并不深刻,針對這個情況,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主題類型的會議,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及時傳授一些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倡導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而現階段很多體育教師依舊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方式,因此學校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專題講座來對體育教師進行再教育,對他們滲透最新的教學理念,讓他們學習并按照標準來開展教學,這對于體育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二)豐富繼續教育的形式。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一定要采取豐富的形式,對于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效率肯定會很低,對教師的繼續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對教師進行一些理論知識灌輸的話,那么他們接受起來肯定也會有難度。因此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形式一定要豐富,首先可以帶領他們去一些體育教學比較先進的學校去參觀,感受那些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怎樣的,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的形式來完善自身;其次,可以采取多媒體播放的形式來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些體育教師先進的教學方式,這種形式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對教師進行培訓;再次,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選取一部分教師并為他們報名繼續教育的課程,從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三)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繼續教育。要想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首先就要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繼續教育。舉例而言:培訓相關人員跟隨教師的課堂教學,找出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例如,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注重吸引學生的興趣、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教師對學生說話比較粗魯等等),針對教師的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教育,讓教師切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身并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為什么要關注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
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育教師純粹就是教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只要把一些運動的要領告知學生并讓學生身體得到鍛煉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投入人力、財力來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其實不然,體育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有效開展也需要學生的配合,需要教師具備很高的素質,然而當前許多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創新精神都沒有達標,如果不能及時對體育工作者進行繼續教育的話,那么教學的效率就很難提升,學生的身體鍛煉也不一定是在自愿的情況下開展的,教學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無論是在教學形式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體育作為小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它承擔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責任,體育教師素質的提升也顯得尤其重要,今天我們就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原因以及教育的措施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作者:王辰 單位:鞍山市高新區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