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研究》雜志是一份專注于古典文明傳世經典研究的中文學術輯刊。以解讀中外古典文明的傳世經典為主,旨在促進中國學界對中外古典文明的深入認識,增進中西古典文明交流互鑒。它立足于中國文明的現(xiàn)代處境,從跨文化、跨學科的視角出發(fā),力求貫通文學、哲學、史學和古典語文學,從具體文本入手,研究、疏解、詮釋中國、西方、希伯來和阿拉伯等古典文明傳世經典。
該雜志的欄目圍繞辦刊宗旨,它以全國普通高校、科研院所、黨校、軍隊院校、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從事古典學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古典哲學研究、古代史等相關專業(yè)的教師、科研人員、在讀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相關人員為主要讀者群體。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隨著本雜志的推出,適應了國內古典學興起的潮流,展現(xiàn)了中國古典學研究的現(xiàn)狀,對于推動中國古典學研究,建立漢語學界的古典學學術園地,培養(yǎng)一大批富有潛力的青年研究學者,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和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古典學研究雜志是一份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深厚學術積淀的古典學研究中文學術輯刊,為古典研究者及相關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平臺。
Ⅰ、來稿文責自負,要遵守職業(yè)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務請在參考正獻中予以著錄,署名的作者應為參與創(chuàng)作、對內容負責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應對該文的署名和順序簽名認可,署名不可隨意變更。
Ⅱ、力求簡明扼要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最好不設副標題,盡量不用縮略語和標點符號。英文文題不應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文題的含義應一致。
Ⅲ、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chuàng)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Ⅳ、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去掉廢話、套話、空話,慎用結論性、定義性的字詞和語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Ⅴ、請酌情考慮文中圖表的取舍,只保留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圖表,請務必提供清楚的插圖,圖形符號及制圖要求應符合國家標準,圖表緊跟在相應文字段之后,并給出圖號、圖名。
VI、來稿請在郵件標題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屬機構)”,并以附件形式發(fā)送論文,同時注明作者姓名、所屬機構、職稱、學位、研究方向、聯(lián)系方式。
VII、注釋:要對文章內的特定內容(引用數(shù)據(jù)、觀點和結論)加以注釋。以腳注的形式,采用規(guī)范的標識與格式,在文章中的有關詞語、內容以及引文出處等的右上角等標識。
VIII、參考文獻采用尾注方根據(jù)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7714-87)的要求在稿件中進行標注,并采用順序編碼標注制,各篇文獻要按正文部分標注的順序依次列出。
IX、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X、本刊編輯部將在收到來稿后3個月內答復您是否采用。如在3個月后仍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請盡快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查詢。
我們不是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lián)系雜志社,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郵編:200062。
該雜志是部級期刊。收錄在知網收錄(中)、
該雜志是一本具有的期刊,。
該雜志是半年刊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郵編: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