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保障策略

時間:2023-04-28 14:46:1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國有資產管理保障策略,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國有資產管理保障策略

從理論建設上來看,業財融合和資產管理都是當下的熱門話題。我國理論界對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應的成就,對于業財融合和資產管理,形成了更具本土化氣息的管理理論和體系。但是將資產管理置身于業財融合背景下的探討還較少,本文以這一視角分析,希望能夠清晰化二者的協同應用,保證國有資產安全,進一步豐富理論成果。從實踐應用上來看,雖然我國對業財融合和資產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在政策偏向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其取得了較大的應用成果,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雙向流動明顯,資產運用程序也日趨規范化、標準化。

一、國有企業推進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為公司財務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擴大,其對財務、業務以及經濟市場發展趨勢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量加大,傳統的財務工作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業財融合的出現及應用,能夠為企業提供更準確、客觀的財務數據,幫助企業做出更合理的財務決策。業財融合不僅要在業務開展中融合財務思維,也要在財務核算中體現業務特性,將財務功能前置,將抽象的業務內容具象化,用數據形式表現出來,可更具體地分析出業務上的問題,幫助企業調整經營重心,做出更精準的企業戰略目標和市場定位的財務決策[1]。

(二)優化資產結構

企業推進業財融合,能夠調整優化現有的資產結構。企業要想持續生產發展,就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時刻關注市場變化規律,柔性調整自身經營重心,這也意味著隨著業財融合的愈發深入,企業的業務主導性體現得就會越明顯。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資金等資產資源會偏向經濟效益產出更大的業務項目,在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實現了企業資產結構優化。

(三)為提升資產效益賦能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企業對財務的管理,多從各種要素的數量和增減變化上對資金情況進行評估,且主要由財務部門負責推進,這種評估方式缺乏全面性與系統性,得出的結果也無法真正彰顯企業的運營情況,所以為了進一步審查多維結構下企業的資金情況,企業必須更新資金評估模式,打造全面立體的資金管理模型,而業財融合正好能滿足企業這一需求,企業可根據業務項目對資金流向進行分類,并且根據不同的項目反映出資金的占用狀態,評價其資金流動是否合理。如果發現占用較大或投入產出不合理的行為,可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保證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不斷提升企業資產效率。同時,業財融合還能夠控制企業不合理的資金占用,它涵蓋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各流程內容,以供應鏈管理思維干預企業的生產活動,通過各主體間的充分協調,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側面形成了信息共享機制,為提升企業資產效益賦能。

二、業財融合下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現狀

(一)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基礎薄弱

財務人員對業務工作模式的陌生是導致企業資產管理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國有企業雖不斷強調業財融合,二者深入對方,但是從企業實際來看,也多以財務部門為重心,重視財務系統、財務指標的應用與達成,忽略了財務部門對業務的監督、指導作用,這也直接降低了財務人員對業務系統的使用,因此在后續具體操作上,財務人員對業務系統自動產生的數據無法直接進行解讀,需要進行轉碼,直接降低了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現階段,企業的財務人員長時間處于傳統的事后工作模式中,而業財融合對其提出了向事前、事中延展的要求,對很多已經形成固定工作程序的財務人員來說,可能存在一定抵觸心理,不利于其向管理型財務人才轉型。

(二)部門間工作不協調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并非某一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企業全部門的協調配合,來奠定企業資產管理基礎,但是從國有企業現況來看,其在資產管理上,部門間的協同度明顯缺失。第一,部門間的資產管理權責未明確劃分。由于部門間對資產管理的態度不明確,導致其在資產管理交叉板塊上,存在一定責任推諉行為,致使出現資產管理空白。另外,受歷史因素影響,很多資產在長期使用中已經無法回溯其根本來源,這對資產后續的處置、折舊等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也就直接導致后續處置隨意,很有可能低估了資產的實際價值。第二,部門間溝通缺失,尤其是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業財融合要求兩個部門之間必須有充足的溝通,這樣才能保證資產的賬實一致,可是在部門工作過程中,多處于利己心理考慮,對資產信息等并未做到完全共享,降低了資產管理效率,這種長期不良的工作模式,體現的弊端不僅作用在資產管理上,企業的其他方面也受到了很大干擾,如成本管理、財務轉型等。

(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

高效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開展資產管理活動的大前提,在經營管理和工作效率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搭建情況來看,其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一,國有企業對該方面的投資計劃有待完善。資產管理系統搭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企業不斷地投入財力、物力以及人力,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生效,但目前國有企業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短期性行為,與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結合不徹底。其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安全問題。企業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的權限劃分不明確,部分資產信息存在隨意調用嫌疑,且企業對系統日常維護、管理的職責并未嚴格落實,預埋了安全隱患。

三、業財融合下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保障策略

(一)建立業務和財務合作機制

根據企業業財融合的現狀和思路,為了進一步實現業財融合,企業必須在保證二者工作內容互不干擾且分工明確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財務對業務、業務對財務的包容度,促進二者部門的協調溝通,因此企業需建立業務和財務合作共享機制,形成高效運轉的業財融合體系。首先,從財務部門來看,這個合作機制中需明確財務部門在參與業務活動過程中應承擔的監督和管理職責,并重新建立財務、業務間的關系,如,財務需要主動與業務進行對接,積極溝通彼此間存在的問題與矛盾,站在財務角度上出具意見,使得業務進行得更合理。從業務部門來看,可根據業務的階段性發展特征,設置相應的管理節點,便于財務參與進來,同時強調部門間的“語言溝通”,不一定完全采用財務專業術語,旨在通俗易懂即可。以此保證財務處理和業務處理能夠一一對應,提高二者間的協同性與及時性。其次,加強業財融合機制建設,這里建議從以下四方面進行。第一,建立兼顧性的目標融合機制。即通過對績效制度等的改革,將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進行嵌套,單一的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均不得成為衡量企業經營情況的唯一指標,二者必須融合滲透,提高財務績效考核中業務指標占比權重、業務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占比權重。第二,建立財務管理轉型機制。業財部門的相互滲透,最初都是從人才滲透上開始,但就目前企業普遍的現狀來看,基本都是以財務部門為主,讓財務人員向業務內容偏移。因此企業要做好人才轉型的管理工作,在保證滿足基本財務需求的同時,將富余的財務人員分流到業務崗位上,建立相關的學習溝通機制,培養綜合性人才[2]。第三,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在業務進行中介入財務理念,會先一步發現業務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企業必須通過及時、高效的風險管理體制進行約束,豐富企業風險管理理念,及時采取措施,將風險遏制在根源上。第四,建立激勵機制。業財融合工作推進得有效與否,在于企業對相關工作的激勵機制進行是否徹底,企業需詳細考慮到業財融合理念下的新崗位、新環節,并根據其性質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在崗人員積極探索業財融合,將其與薪酬績效掛鉤,不斷提高職員參與業財融合的積極性。

(二)建設業財融合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進步的向導,一方面它指導企業人員更好地完成戰略目標,提升企業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企業人員的表現和價值付出也能夠進一步塑造企業文化,對于業財融合來說同樣如此。業財融合畢竟是后融入到企業管理上的一種理念,企業必須將相關理念內容上升到企業文化高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業財融合的指導作用。

(三)加強財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及使用

與現代信息系統的結合是業財融合在現代企業中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需重視財務信息系統的開發、使用以及日常維護。首先,搭建一條業財融合的溝通橋梁,構建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傳導機制,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協調規范作用,盡可能減少手工操縱。尤其是在業務、財務的線上信息系統融合上,必須全面樹立系統內容,打通溝通壁壘,實現數據無差別傳輸,并支持業務數據一鍵轉換成財務數據,且能夠通過財務數據回溯到業務數據,進而從業財局部共享拓展到企業范圍內的共享,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分析平臺,也為業財融合提供了堅實的系統基礎。其次,做好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維護工作,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經濟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在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同時,注重系統的日常維修、維護,保證系統安全,對各方面數據分析進行更高效的處理[3]。

四、業財融合提升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采用動態管控,統籌規劃國有資產預算

為了能夠進一步發揮業財融合在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上的作用,企業需對相關流程進行優化改革,能夠利用業財融合不斷提升企業資產管理能力。因此,企業需啟用動態流程管控,統籌規劃國有資產預算。首先,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評估,針對其中漏洞進行優化,對問題進行分析,尤其是結合了業財融合理念下資產管理中的低效關節,動態監測并制定優化策略;其次,展開靈活、科學且對現代經濟市場適應度更強的預算管理。利用財務對業務進行梳理時,可成立相應的預算管理小組,明確預算管理小組責任和工作內容,將預算相關工作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強調國有資產預算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反饋各個環節分別入手,有效實施資產預算,并及時分析實際預算執行與目標預算間存在的差異,有無達到預定要求,如果存在缺陷,就要及時整改,為下一年度相關工作提供依據。

(二)設置考核指標

業財融合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推進,除了上述提到的方面外,還要借助嚴格的三方考核,制定嚴謹的考核指標,建立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協同的考核體系。明確企業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對目標進行整合和滲透,建立考核指標,使得財務定量指標和業務定性指標結合,這也是建立業財融合下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的關鍵。業務部門的工作目標是保證企業經濟活動順利開展,因此其需要資產方面的支持,財務部門的工作目標是通過對企業資產合理、高效的管理、維護來彰顯對企業的價值管理。根據部門間工作目標差異,圍繞業財融合下的國有資產管理,可在現行的考核指標基礎上,形成新的考核指標,旨在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起到共同考核、約束的作用。這里以平衡計分卡為例,從四個維度,即財務指標、客戶指標、內部流程指標、學習成長指標對具體階段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具體權重設置見表1。同時,在制定考核指標并實施的同時,也要不斷檢驗指標的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不斷調整,使之能夠達到促進企業業財融合并提高資產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進行過程管理、規范資產管理流程

業財融合下的資產管理,也要從全過程管控出發,規范資產管理流程。先看事前采購、入庫等環節,企業必須根據自身實際發展需求,制定健全的采購計劃,對市場進行充分分析,對比歷史記錄,采取集中采購或招標采購等,保證資產采購的最優性價比,降低采購成本,不斷提高資產利用率,同時在入庫過程中,必須做好核對工作,保證賬實相符,避免源頭上的資產損失;再看事中領用、倉儲等環節,企業資產各有所異,其必須根據資產的不同屬性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定期維護,盡可能地延長資產使用期限。此外,定期和不定期結合的盤點工作也十分重要,它能夠反映出資產在存儲階段的耗費情況,避免不必要的資產流失,且能夠從部門的資產領用記錄上分析出部門對資產的需求力度,進而科學調整部門間資產分配。最后看資產報廢、回收階段,資產重采購、輕管理是現代企業的通病,因此很多資產尚存在使用價值,便已經進入了報廢回收程序,企業必須做好資產價值的評估工作,保證資產使用價值的充分挖掘,做好資產折舊、攤銷等工作。此外,在實物資產的全流程管理上,企業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啟用條碼化管理,將資產的采購、入庫以及領用等變更狀態都體現在線上系統,企業各層級、部門可根據自身權限對相關需求資產狀態進行查詢,不斷提高資產利用率[5]。除了上述提到的實物資產全過程管理外,還可以根據資產的屬性、用途等,對資產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根據國有資產的不同表現形式,如債權類資產、股權類資產、固定資產、專項資產以及貨幣資金等,按照其不同的存儲狀態和使用情況實施差異化管理、清單式管理,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明確不同資產管理區別。另外,定期開展資產專項治理工作,根據企業經營重心,對虧損資產和盈利資產進行專項分析,找準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案,優者保持,劣者更新,不斷將資產價值最大化。

(四)形成專門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以去化不良與盤活存量

企業競爭環境愈發嚴峻,除了創新外,調整資產管理也是適應外界環境的重要步驟,對不良資產給予足夠的關注,而所謂的不良資產,只是“放錯位置”的資產,通過對不良資產的化解,使其轉換成新的動能,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升企業經營業績。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企業可從如下方面進行。第一,構建處置管理“雙結構”,對資產進行分類重組,成立專業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將資產狀況差、債務多以及無法正常經營的部分劃歸到一起,同時將運轉良好且債務干凈的部分作為不良資產運營平臺,形成“一個團隊,兩種機制”,保證了企業戰略組織結構上的穩定性,提高其對債務壓力的應對能力,也為不良資產建立了相應的防火墻,避免企業遭遇不良資產的二次沖擊;第二,組建專業不良資產處置團隊,去化不良資產與盤活存量。企業要從各部門,如風投部門、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等挑選綜合實力強的骨干,結合企業運營特性,組建資產處置團隊,明確各自分工,展開相關調研工作,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對不良資產處置設置方案,提高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和專業性;第三,設置階段性調整策略。在不良資產處置效益不斷體現的同時,可將處置重心不斷前置,將不良資產的處置與企業戰略管理結合,最大程度上盤活不良資產,利用資產轉讓、股份合作等方式,平穩轉換職員身份,提高不良資產的使用效益,使企業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業財融合下的國有資產管理轉型研究,不僅是提升內部資產管理效率、實現財務共享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其適應現代經濟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關鍵步驟。通過本文對相關內容的分析,提出了如下資產管理策略和具體實施步驟:建立業財融合共享機制;形成業財融合企業文化,彰顯企業形象;加大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實現線上資產管理;動態監管并統籌規劃國有資產;從資產運動的全過程入手,逐一優化資產流轉環節;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盤活不良資產存量,發揮不良資產對企業發展的應用價值。由于對相關文獻、理論等解讀不到位,本文提出的策略、觀點等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筆者未來會加強該方面的學習,力求提出更具實踐價值的優化策略,幫助企業更好地展開業財融合,從而實現業財融合下的國有資產管理轉型。但就目前企業的資產管理現狀來看,其在未來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參考文獻:

[1]胡婧梟.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優化對策研究——以A公司為例[J].質量與市場,2022(5):58-60.

[2]付榕.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舉措[J].財富生活,2022(2):103-105.

[3]李援輝.淺談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納稅,2021,15(17):181-182.

[4]吳寶云.基于加強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商業觀察,2021(17):82-84.

[5]冀鐵兵.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21(15):51-52.

作者:周天 單位:宜賓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不卡v免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院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