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4 16:36:5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茯茶文化藝術形式的探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茯茶文化背景
茯茶從屬于我國六大茶系中的黑茶,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黑茶品種。茯茶在古代被稱為官茶,《明史?茶法》中已經有相關的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茯茶已經成為運往西北少數民數的官茶”。茯茶擁有獨特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國西北地區,到現在還流傳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1]的諺語。茯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金花”,是其他品種的茶所沒有的。茶道專家松下智先生稱之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2]。在我國茯茶主要是指陜西涇陽茯茶和湖南安化茯茶,本文著重描述陜西涇陽茯茶。
1.1茶馬古道的產物
陜西涇陽茯茶是陜甘寧茶馬古道的產物,伴隨著古代中原地區和西域各國茶馬互市的發展。茯茶的起源在陜西涇陽,涇陽是中原地區和西域各國茶馬互市的重要樞紐。有相關史料記載:“北宋時期,茯茶自原產地湖南安化打包運送至涇陽,經過加工后再運往西域各國”。早期文獻資料雖然記載了涇陽運輸茶葉的歷史,但涇陽生產茯茶的時間并未明確記錄。對于涇陽茯茶的產生時間,大都以“茶馬互市”的史實作為依據,很多研究學者將其定為北宋中期或明洪武年間。有關茯茶的產生有這樣一個趣聞,傳說有工人在碼頭搬運茶葉時,不小心將茶葉掉入水中,撈起以后茶葉因此遇水變濕發酵霉變,產生濃郁的香氣和醇厚的口感受到大家的喜愛,由此產生茯茶。
1.2地域文化的結合
茯茶誕生于三秦大地,其文化必定離不開陜西地域文化,可以說是陜西文化造就了茯茶文化,二者相互交融。茯茶誕生于陜西關中地區,茯茶文化是陜西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陜西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其中藍田猿人、半坡文明皆發源于此,歷史上秦朝、漢朝、唐朝三個強大的王朝都曾在此建都,秦、漢、唐文化積淀深厚,這里的文化層次豐富,底蘊深厚。陜西涇陽的氣候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涇陽茯茶獨特的制作工藝,有傳聞:“涇陽茯茶,離了涇河水不能制,離了關中氣候不能制,離了秦人的技術不能制”[3]。在新中國建國前期,陜西曾一度壟斷茯茶的加工市場。后來因為茯茶制作運輸成本過高,國家為了降低其原料的運輸成本,直接將茶制作基地搬遷至原產地,原先的涇陽茯茶廠全部關閉。為了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帶動涇陽地域文化的發展,涇陽縣政府和當地人民在2008年左右開始挖掘本地特有的傳統文化,嘗試以茯茶文化為契機,促進當地特色文化發展。
1.3振興鄉村的代表
由涇陽茯茶文化所建成的茯茶文化小鎮是鄉村振興的代表。自從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后,各級地方政府不斷深入推進鄉村經濟振興。但鄉村如何進行振興?不同的地區要結合當地的區域優勢采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策略,同時各地區還要揚長避短、深挖本地特色文化產業。2007年,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涇陽茯磚茶生產工藝恢復成功。由此開展的一系列茯茶鄉村經濟迅速發展,促進了涇陽當地的鄉村振興。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挖掘出瀕臨消失的茯茶文化資源,恢復傳統的茯茶生產工藝,并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涇陽茯茶文化和經濟產業,創新建設成特色茯茶文化小鎮,發展鄉村旅游業,快速拉動了涇陽本地的經濟發展。陜西涇陽茯茶文化的復興為涇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成功案例,其他地區如何開展鄉村振興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2茯茶的價值
涇陽茯茶有諸多價值值得我們去了解。涇陽茯茶的養生價值歷來為人們所知,其獨有的“金花”使其養生價值遠超其他茶種。涇陽茯茶作為陜西地域特有,其文化和其他陜西民俗文化共同構成了陜西本土文化,對陜西本省的文化自信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另外,依托茯茶文化當地的茯茶產業快速發展,提高了當地人們的收入,推動了涇陽經濟發展。
2.1茯茶的養生價值
茯茶以養生功效為標榜,重視保健功效。茯茶功效非常多。首先,它可以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脂肪溶解。其次,茯茶對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也具有幫助,它可以幫助降低血糖血脂。此外,經常喝茯茶還可以防治腹瀉等。因其豐富的功效,非常適合銷往西北地區,故其又被稱為邊銷茶,在絲綢之路上擁有重要的地位。茯茶制作工序多達二十多道,通過選料、篩制、發花、烘干等非常復雜的工序最終完成茯茶的制作。在茯茶的制作中會產生一種像金色花朵一樣的“冠突散囊菌”。這種“冠突散囊菌”是于千年靈芝中才有的菌群,對人體非常有價值。涇陽茯茶后因伏天筑制,故稱伏磚茶,因為功效類似土茯苓[4]所以稱之為“茯茶”。在一些涇陽茯茶文化推廣的活動中,主要借助其的成分來強調茯茶的保健功效,突出茯茶的養生價值。另外,茯茶的養生價值被茯茶商家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宣傳,同時茯茶的養生價值也被大眾所接受。
2.2茯茶的經濟價值
陜西涇陽政府和當地人民深度挖掘涇陽茯茶文化,積極發展有關茯茶文化的文旅產業,達到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的目的。依托茯茶文化所建的涇陽茯茶小鎮已經成功落地,主要包括文化產業園、商業區、優美小鎮等。其中文化產業園主要是對茯茶文化的宣傳展示,包括當地生活民俗文化體驗等。通過讓游客了解茯茶文化歷史,利用沉浸式文化體驗調動游客的好奇心,以便進一步增進游客對涇陽茯茶文化的了解。游客可以通過參與茯茶加工工藝制作,觀看茯茶茶藝表演,重走涇陽茯茶古道以及品味茯茶文化等系列活動最終產生經濟行為,拉動茯茶的相關產業發展,為本地帶來經濟價值。這種通過搭建茯茶文化平臺促進涇陽地域文化經濟發展的模式,使經濟產業的發展有了文化依托,更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優勢。同時茯茶文化的發展在茯茶產業的反作用下,為茯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茯茶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二者互為輔助,相輔相成,最終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3茯茶文化現狀
當今茯茶文化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以下現象:人們對涇陽茯茶文化的研究并未重視,其文化主要集中在茯茶經濟產業中,不同的商家出于茯茶收益目的,強調發展自己的茯茶品牌文化,當地人們對涇陽本土茯茶文化并未重視。相比起其他全國知名的茶種,涇陽茯茶文化的研究起步較晚,中間有過斷層。涇陽茯茶的傳播渠道有限,并未在全國范圍內打開市場,其影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
3.1重經濟輕文化
筆者搜索有關茯茶的新聞報道及文獻,發現明確提到茯茶文化的報道只有3篇,大部分的新聞報道及通知公告都與茯茶經濟產業息息相關,有關茯茶文化內涵的宣傳報道較少。其中大部分是官方媒體發布的通知報道,包括陜西日報、西安新聞網、三秦都市報等媒體。其內容主要涉及茯茶小鎮的建設,政府對茯茶文化旅游的政策支持以及茯茶產業對涇陽當地就業率的改善,涇陽茯茶產業規模效益的提升等方面的報道。由于大部分宣傳報道都側重茯茶經濟的描述,茯茶文化內涵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有關茯茶文化的現狀,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并廣泛傳播,改善茯茶重經濟輕文化的現狀。
3.2研究起步較晚
自2008年涇陽茯茶文化重建以來,茯茶文化的宣傳比不上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其他名茶。涇陽茯茶文化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是由于中間斷層過幾十年。擴大茯茶文化的影響當務之急是發展茯茶文化產業,而茯茶產業的精神支撐是茯茶文化,所以,在發展茯茶產業的同時要大力構建涇陽本地的茯茶文化品牌并進行推廣。近年來涇陽政府對茯茶文化發展進行大力宣傳,出臺了許多惠民政策,刺激了涇陽茯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涇陽茯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在全國的影響力依然無法和其他老牌名茶相提并論。陜西涇陽茯茶文化要想打開知名度,需要不斷提升茯茶的質量,還要進一步研究茯茶的文化和品牌。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組建專門的文化研究團隊,進一步完善豐富相關的茯茶文化研究,打開涇陽茯茶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推動涇陽茯茶文化長效發展。
3.3傳播渠道有限
陜西涇陽茯茶文化的傳播自茶馬古道以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現如今也是一樣,涇陽茯茶的受眾群體比較狹隘,大都以西北五省為主。其影響力并未波及全國。涇陽茯茶在全國范圍內并沒有打開傳播渠道,其主要通過官方媒體公告和部分商家銷售宣傳渠道為主。涇陽茯茶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為人們所熟知。人們對其文化的研究仍需進一步探索,涇陽茯茶歷史悠久,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歷史文化因素,可以擴大涇陽茯茶的宣傳方式,通過開展茯茶云講座,利用熱門APP對茯茶文化進行剪輯制作,開展茯茶繪畫或者設計比賽等多種形式普及推廣涇陽茯茶文化,積極拓寬涇陽茯茶文化的傳播渠道。
4茯茶藝術形式
現有的茯茶文化傳播內容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有關茯茶文化傳承發展的報道較少,其中大部分主要來源于官方媒體的信息發布。茯茶傳播渠道主要依靠有關官方媒體,其傳播內容大部分比較雷同,主要是針對茯茶歷史及生產工藝流程的概括性介紹,有關茯茶文化藝術形式的深入分析很少。茶通六藝。自古以來茶和藝不分家,茶藝是將詩詞、美學、音樂等藝術元素,以表演的形式融入茶葉沖泡的過程而形成傳遞茶文化信息的一種綜合性藝術表達方式。美術賦予茶藝靜態之美,而音樂則賦予茶藝動態之美,藝術和茶相結合可以表達出無數的情感。因此,合理地融入陜西地方特色藝術,利于形成特色陜西涇陽茯茶茶藝,促進涇陽茯茶文化宣傳并推動茯茶產業發展。
4.1茯茶中的美術元素
任何一種產品都離不開美術設計,而茯茶作為一種文化產品亦不例外。茯茶的包裝設計貫穿著秦商文化和陜西的民俗風情,蘊含了深厚的陜西歷史文化內涵充滿了陜西人民的審美。通過茯茶的包裝設計外觀可以向人們傳達涇陽茯茶深厚的傳統文化,同時,借助包裝上的涇陽文化和當地民俗風情的繪畫內容,可以拓寬大眾對涇陽茯茶文化內涵的了解,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蘊含。隨著時代的進步商品的包裝設計迅速發展,茶葉的包裝設計日新月異。陜西涇陽茯茶應該緊跟時代要求,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從不同的風格理念出發進行茯茶包裝設計,以達到不同消費者群體的精準傳播。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進行涇陽茯茶個性化包裝設計,增強涇陽茯茶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聯系,推動茯茶包裝的視覺傳達效果。運用不同的涇陽茯茶包裝設計優化茯茶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傳播力,通過對陜西特有的文字和傳統圖案等元素在茯茶包裝上進行現代化視覺傳達設計,可以進一步對陜西涇陽茯茶包裝進行概括和趣味化,注入豐富的陜西地域文化內涵,同時也體現涇陽茯茶的獨特氣質和藝術效果,增強涇陽茯茶包裝的識別度,促進涇陽茯茶文化的繁榮發展。
4.2音樂中的茯茶
音樂與茶藝相互影響,二者相得益彰。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輔之茶藝的行為動作,能夠起到烘托氣氛和深化整個茶藝內容的作用。有關音樂對茶藝的相互作用,在古代茶藝詩詞中有很多詮釋,如唐代鮑君徽的《東亭茶宴》、宋代蘇軾的《行香子?茶詞》等。明代茶道大家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到須“聽歌拍板,鼓琴看畫”[5],無不彰顯著音樂與茶藝的相互作用。陜西涇陽茯茶,特屬于陜西地域,在陜西地域上有其特有的音樂代表,將陜西特有的秦腔、秦箏等地域音樂融入涇陽茯茶文化中,可以反映涇陽茯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區別開流行的千篇一律的古箏茶藝背景音樂,使涇陽茯茶彰顯自己的獨特地域文化。“‘任何一種茶藝都應該有自己和其他茶藝相區別甚至是獨特的、或者是唯一的藝術表現’。作為茶藝中重要的藝術形式,背景音樂的選擇尤為重要”[6]。合理編排的秦腔或秦箏曲能夠突出涇陽茯茶的文化底蘊和新時代文化精神。正如李桂梅說過:“如果能夠將音樂文化的具體內涵與涇陽茯茶的傳承發展相融入,其必然能夠實現最佳應用。”陜西地域音樂元素的加入,對于涇陽茯茶特色茶藝的形成、茯茶文化的傳承發揚具有重要意義。
4.3影視中的茯茶
近年來,涌現出許多有關陜西傳統地域文化的影視劇,描述了各種陜西特有的風俗文化習慣。其中,涇陽茯茶是陜西茶文化的典型代表,經常出現在有關陜西文化的電視劇中,諸如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白鹿原》中茯茶均有出現。尤其是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借由陜西女首富的傳奇故事著重宣傳介紹了茯茶的制作工藝以及茯茶存在的價值。盡管有一些不符史實之處,但電視劇源于茯茶制作工藝,隨著該劇的熱播,可以說是向全國人民打開了涇陽茯茶的知名度,加深了涇陽茯茶的文化標簽。而在電視劇《白鹿原》中,茯茶也伴隨著生活劇情的發展需要多次出鏡,加深了人們對陜西涇陽茯茶的認識。電視媒體的茯茶文化傳播非常的生動形象,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加強了陜西涇陽茯茶文化的傳播。
5結語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茶文化可以和不同領域相互結合,諸如和美術、音樂、醫學等領域,最終形成不同的文化內涵。陜西涇陽茯茶歷史悠久,其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我們應當進一步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繼續將其發揚光大。陜西涇陽茯茶文化要扎根于陜西獨特的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同時,可以融合醫學、藝術等領域,形成獨具特色的陜西涇陽茯茶文化。這樣,涇陽茯茶文化才能更好的傳播。涇陽當地政府還可以建立茯茶文化研究中心,大力鼓勵引導學者和研究員投身到茯茶文化相關史籍文獻資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指導茯茶中小企業充分利用非遺保護政策,傳統茯茶制作技藝等珍貴遺產進行搜集整理,建立博物館以供人們了解陜西涇陽茯茶文化,積極打造專業的對外交流和宣傳的名片,提升茯茶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駱少君編.飲茶與健康[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王剛,王曉飛,史寶龍,王悶悶著.尋找茯茶[M].西安出版社,2019.
[3]張家琪,郭風平.陜西茶馬古道的歷史考察[J].安康學院學報,2016(02):74-76.
[4]白子一著.尋茶問道與一杯茶相遇的美好[M].2018.
[5]李后強,楊家卷,蘇東來主編.四川茶文化史[M].2016.
[6]孟陽,高岳芳,王飛權,肖斌.涇陽茯茶茶藝中引入秦箏文化的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21(01):35-39.
作者:黃曉蓮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