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31: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校企合作在土木工程畢業設計中的應用,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是一項集學習、實踐、探索和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教學環節[1]。土木工程專業要求畢業生能夠將課內所學知識與土木工程的設計、施工等工作相結合,能夠從事基本的土木工程相關工作[2]。作為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部分,畢業設計既是學生對既往所學知識的一次總結,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將理論代入實踐的一個重要機會,是學生未來步入社會的預演,也可以說是為未來步入工作崗位進行的一場職業訓練。土木工程畢業設計通常是由指導教師模擬命題,由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內集中完成[3]。這種畢業設計形式指導偏于純理論化,缺乏工程應用背景,不能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實踐表明,這種模式存在許多問題,如畢業設計恰逢工作招聘、考研復試和公務員考試等高峰期,因此部分學生只求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對質量沒有更高的追求,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加劇了學生畢業設計的抄襲及數據篡改問題,學生責任感出現缺失,導致畢業設計整體質量不高[4]。目前,我國已有一些高校開始改革,改變了以往的畢業設計實施模式,嘗試將更多的實踐機會融入畢業設計過程,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實習單位完成畢業設計,如同濟大學、湖南大學等,但在實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阻礙,如經費不足、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困難等,故而這些高校大都仍在探索之中,還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機制。基于此,本文擬對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中的應用加以探討。
一、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人才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現代大學生對于未來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顯得尤為重要。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訓練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5]。在我國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中,理論與工程實踐脫節的問題一直存在,而本科畢業設計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個實踐機會。在當前背景下,作為學生大學生活中最后一個甚至有可能是唯一的實踐教學環節,本科畢業設計要求學生將大學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緊密聯合,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使其發揮創新意識,快速融入實踐。本科畢業設計完成過程與完成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學生素質能否達到專業培養既定的目標,甚至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順利適應未來的學習與工作。目前,我國土木工程畢業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學生選題單一,實際工程背景弱化
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的選題幾乎一成不變,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重復過去已有學生完成的題目,內容偏向于純理論化,對專業素質的提升并沒有太大的幫助。課題通常由指導教師模擬命題,且一般由教師自擬題目,與實際工程相關性較低,選題過于理想化、簡單化,無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沒有太大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實現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6]。畢業設計一般有一個固定的設計流程,指導教師會在畢業設計系統中上傳詳細的設計指導書,學生只需按照設計指導書的內容完成畢業設計即可,并不一定能夠真正地理解指導書的內容。由于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聯系不密切,過于理想化、簡單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同時,畢業設計選題難度有時過高或過低,其中難度過高時,由于超過了學生可以接受的認知范圍,導致學生畢業設計開展困難,在實際工程背景弱化的情況下,學生的畢業設計就變成了對理論性難題的攻克,即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最終卻不能為自己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不利于專業成長;難度過低時,則可能會使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時過于輕松,不能使學生充分地對既往所學重點專業知識進行總結,與此同時,在工程性缺失的背景下,理論與實際聯系不緊密,也不能在實踐中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沒有太大幫助,難以在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學生知識面偏窄,學習主動性較低
國內大部分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通常都是重復以往學生已完成過的設計內容,指導教師往往會提前展示畢業設計指導書或前人已經完成的學位論文以供學生參考。學生為了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通常只按照指導書或參考前輩的論文進行研究設計,在此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十分有限,導致學生知識面偏窄。另外,大部分高校畢業設計的時間都安排在大四上學期末或大四下學期,此時正值畢業生工作單位招聘、考研復試階段及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報名的高峰期,由于在畢業設計期間一直忙于以上相關事務,導致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精力,往往只要求自己在學校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畢業設計即可,并不追求畢業設計完成的質量。同時,學生大學四年主要是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在應用現行規范、調查研究、文獻檢索、工程制圖、設計與計算、計算機軟件應用、外文翻譯、寫作及語言表達等方面欠缺訓練,知識面偏窄,自身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因能力不足而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降低。
(三)疏于過程管理,質量不高
目前,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往往需要運用專業的軟件,但大部分高校并沒有專門為本科生畢業設計配置機房,而且畢業設計通常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限定的任務,所以學生只能分散學習,這樣便難以對學生進行考勤。同時,學生畢業設計往往是在相對自由的時間內自主完成,有時指導教師不能充分了解學生畢業設計進度的快慢與完成質量的好壞,對于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不利于學生畢業設計的有序推進,且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在指導教師不督促的情況下,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不重視、態度不積極,不能夠完成相關的任務,導致畢業論文的質量較低。大部分高校的畢業設計管理過程中設有開題、選題、中期檢查、初稿等環節,但是由于學院管理不當或對畢業設計不夠重視,這些環節的管理制度往往形同虛設,即對學生畢業設計過程疏于管理,最終導致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不高。另外,由于本科高校教師忙于科研或教學,而本科畢業生的學業和工作又十分煩瑣,所以部分教師對畢業生畢業設計工作敷衍了事,重視程度不高,甚至對一些學生在答辯前一段時間抄襲畢業論文和對數據進行篡改的行為姑息縱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提升造成了阻礙。
(四)考核方法不合理,評審體系有待完善
傳統的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考核主要是對設計成果和答辯情況的考量,成績評定中并不能體現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主動性等,主要是對結果的評價,對設計過程的考量不夠重視,所以無法控制部分學生抄襲和篡改數據的情況,以致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有待提高。在對畢業設計進行評價時,評審人員往往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且評價內容傳統,不能從選題是否符合培養目標、難度是否恰當、是否體現學生專業素養和自身能力、論文質量好壞、工作量是否飽滿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同時,部分高校重視科研,可能會出現重研究生而輕本科生的現象,對于本科生畢業設計不夠重視,進而導致評審體系不夠合理,或者有合理的評審體系卻不按照規定實施,即評審體系還有待改進與完善。
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又稱為“工學結合”,即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辦學的思想最早產生于19世紀前半葉的美國,國外許多國家經過不斷探索,目前已經形成了多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主要有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CBE”教育、英國的“三明治”教育及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等[7]。這些模式的體制比較健全,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初期,合作教育被引入我國,之后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我國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8]。2010年,中國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推進我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9]。對此,學校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培養具備不同能力的人才,多樣化地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校企合作教學在我國正處于探索和蓬勃發展階段,同時這也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發展方向。我國現有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中,學生大學四年主要是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這樣往往會導致學生綜合能力不佳,而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有重大意義。通過校企合作,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學到更多的知識與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可以提前為自己未來進入職場工作做好準備。同時,近年來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就業壓力愈來愈大,而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的運行機制,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就業焦慮。學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其真正需要的人才,使學生能夠對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能明確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而可以合理地進行專業設置及專業改革,有目的性地優化大學生專業發展結構,避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以此保障人才培養效果,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換言之,如此培養的人才實踐能力更強、專業針對性更強,能更快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同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也可以緩解當前高校軟、硬件設施不全的問題,讓學生在企業中鍛煉自己,了解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如此對學生的培養會更加完善,從而有效提升本科教育質量。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家對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教學以理論知識為主,導致國家較為缺乏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能夠真正地讓學生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發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核心競爭力,這對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10]。同時,這也可以促使學生向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三、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中應用的路徑
針對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進行探索和創新,可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本科畢業設計,這樣可以解決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目前存在的選題單一、實際工程背景弱化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指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有利于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使學生在畢業前能夠接觸實際工程,同時通過讓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畢業設計質量進行考核,可解決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考核方法不合理的問題。本研究積極探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中應用的路徑,這對于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圍繞上述土木工程畢業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探索本科畢業設計實施策略,是為了達到以下四點目的:①結合實際工程項目開展畢業設計選題,豐富選題類型;②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③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升畢業論文質量;④建立有效的畢業設計監控體系,完善畢業設計成績評審體系。具體來說,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中應用的路徑主要如下所述。
(一)選題階段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開展選題工作。在選題前,教研室可聘請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在工程單位具有一定影響的專家進行指導,使畢業設計的選題內容盡可能貼近實際工程,而不能采用脫離工程實際和落后于時代的畢業設計題目,如此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該領域目前的發展水平,讓學生認識到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自己應該掌握的能力,也可使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學院要提前公布畢業設計題目,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設計選題的相關情況后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題目,最終通過學生與導師雙選確定學生選題。另外,畢業設計題目的難度應該與學生的認知與理解水平一致,即難度不應過高,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使學生的精力得到充分利用,為未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不能因難度過低使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是要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鍛煉自己。
(二)設計階段
按“學校—企業—學校”的模式進行畢業設計。學生選題結束以后,就應該在校內進行調查研究、查詢相關規范和閱讀相關的參考資料,盡可能多地了解畢業設計的相關知識,掌握進行畢業設計需要具備的理論知識,并撰寫文獻綜述,同時提出一些自己關于畢業設計開展過程中的疑問,讓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詳細指導,并提出與畢業設計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學校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后,應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開展畢業設計工作,在企業期間應開展畢業設計的具體設計工作,包括設計與計算、工程制圖、計算機軟件應用、實習總結等。在企業期間,應請專家進行指導,針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與發展水平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向學生分享更多行業中發生的事情,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逐步融入行業,并且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此學生便能在企業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完成前面兩個階段的設計工作后,最后學生還要再回到學校進行總結提升。學生應總結自己在企業期間的收獲并與身邊同學和指導教師交流,最后由指導教師再次梳理,對學生的畢業設計中未解決的問題進行一一指導。之后學生便可以開始著手畢業論文的撰寫與完善,為畢業答辯做準備。同時,學校要建立本科生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在系統中明確規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應該完成的內容,并成立監督小組,實時監控學生的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對于進度停滯或過慢的學生,可以聯系指導教師督促學生推進畢業設計的進度。另外,要定期召開指導教師思想動員會,使指導教師重視學生畢業設計管理,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實時監控學生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對學生提交的階段性成果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并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杜絕學生畢業設計出現抄襲和篡改數據的問題,如此通過提升對設計過程的重視,可有效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三)考核階段
提高畢業設計應用價值在考核中的比例,并將企業實習的表現納入成績考評體系。學生畢業設計的評價要加強對于過程的考核,即最終成績包括開題報告成績、指導教師評分、企業考評小組評分、評閱教師評分和答辯成績五部分。在這五部分中均重視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的貼近程度,各個環節均聘請實際工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或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從而使畢業設計不再是一次練習題,而是在解決實際工程的問題。另外,基于這五部分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打分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選題是否符合培養目標、難度是否恰當、是否體現出學生專業素養和自身能力、論文質量好壞、工作量是否飽滿等,如此,畢業設計的評價標準不再單一,而是從多方面考慮打分,可促使畢業設計成績評審體系更加完善。
四、結語
將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可讓畢業設計的題目更加貼近實際工程,使學生快速融入實際工程,充分了解到該領域目前的發展水平,從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進一步的規劃。采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可讓學生走出校園,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使其對實際工程的認識螺旋式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另外,考核體系中引入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的結合度指標,進一步確保了畢業設計的實用性,讓畢業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同時通過加強對于過程的考核,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使畢業設計成績評審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從而進一步保障了畢業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建國,楊冬,張亞飛.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道路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10):68-69.
[2]谷倩,彭少民,鐘立漢,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畢業設計實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1):75-77.
[3]郝哲.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1):100-104.
[4]陳華,黃柳云.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幾點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149-151.
[5]楊劍冰,趙玲峰,黃春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28(9):30-32.
[6]艾心熒,鄭愚,孫璨,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2):131-136.
[7]曾令偉,康小平,王世嬌,等.國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與啟示[J].河北企業,2019(2):114-115.
[8]薄佩鈺,屈建萍.通過卓越工程師的實踐探索如何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J].高教學刊,2017(7):144-145.
[9]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10]朱建坤.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J].質量與市場,2021(20):64-66.
作者:張明金 王廉強 向活躍 魏凱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橋梁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