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5 08:54:4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難度及策略,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貴州是丘陵山區,田塊分散,增加了當地實現農機化的難度。貴州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資源開發不足,相關設施設備建設不完善,推進農機化的難度進一步增大。農機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有效措施,是促進農民節本增收的有效途徑。隨著農村勞動力逐步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老齡化明顯,農業生產發展需求與農機化發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必須要針對此類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1貴州農機化發展概況分析
貴州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可以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4年至1978年,受到當時計劃經濟的影響,農業機械設備仍舊為國有資源,統一由國家進行投資、經營,農民私人是無法擁有農業機械設備的。彼時,國家政府通過頒布各種行政命令,出臺各類優惠政策來促進農業機械的發展,到1978年底,貴州的農業機械設備總動力較解放初期有了極大的增長,達到了111.2萬kW。第二階段是1978年~1995年,計劃經濟體制朝著國民經濟體制發生了改革,農業機械設備不再為國有資源,允許私人售賣和擁有農業機械設備,該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是農業機械設備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到了1995年底,貴州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了379.1萬kW。第三階段為1995年后,農用采油供應政策被取消,2004年國家還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機購置補貼等優惠政策,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做出政策引導,農民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設備的熱情得到極大的激發,到了2021年,貴州省農機總動力3000萬kW以上。
2貴州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2.1認識問題
一項全新技術想要受到廣大農民的接受,前提條件就是要通過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一技術的全面性。所以,農機技術宣傳和示范推廣尤為重要。貴州省惠水縣農業農村局通過召開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宣傳會,開展全面的宣傳和引導工作,讓農民了解這項先進農業機械的作用和操作具體方式,并逐步地接受新技術。對于后期推廣成果的鞏固工作,農機推廣部門承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貴州省惠水縣農機推廣部門應當采取辦點示范的方式來開展機械化生產技術推廣工作,讓農民真正地感受到其所產生的效益。一般來說實際示范作用相比于簡單的口頭推廣效果更為明顯。
2.2基建問題
丘陵地區坡度大、田塊破碎等地形條件是限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例如,惠水縣總耕地面積43133.3hm2,但地勢平坦的壩區面積僅有7733.3hm2,占比17.9%。因此,基本農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是丘陵地區發展農機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機耕道、灌溉設施、下田坡道等基礎設施不全,田塊小而破碎,農業機械設備下田就成為了一大難題,農機具作業時無法掉頭、彎角處耕作不到位等現象頻出,導致農機作業效率低下,作業成本增加。此外,由于當地農民進城務工現象比較普遍,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塊會承包給種植大戶來種植,而一些條件較差的地塊就會被閑置下來,當地土地搖荒現象較為嚴重。
2.3農業機械設備問題
對于農民來說,無論是租賃還是購買農業機械設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對于每一位農戶來說都是要進行再三考慮的一筆費用,以型號為2ZB-6B的詹陽重工缽苗移栽機為例,光是購買一臺設備就要將近23萬元,雖然有中央財政農機補貼3萬元,但20萬元這也不是普通農民能負擔得起的。機械設備的適應性也很差,一是機具外形大、功率小,在田間作業不易轉彎,在泥腳較深的地方容易造成下陷而無法自拔,從而降低工作效率;二是機具作業效率低,如一臺移栽機每天作業面積僅有1.67hm2,按每個作業季20d,120元/667m2計算,作業服務費最多僅有6萬元,三年都無法收回購機成本。
2.4農機手管理意識不強
在農業機械設備的管理中,大多數農機手都把重點放在了機械設備能否正常運轉和生產中的安全問題上。關于機器的維修保養,大多數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管理人員都不太了解,沒有掌握科學的維修保養方式和技術,對機器的維修和保養不夠重視,認為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做,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管理和維護。所以,這種不正確的態度和技術手段的缺失,導致農機具“小病不治釀大病”,大修既增加資金負擔又縮短了機具使用壽命,同時增加安全隱患風險[1]。
2.5專業技術人員匱乏
一是缺乏專業的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目前縣、鎮農機化推廣機構人員崗位設置少,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專業性不強,出身于農機化專業本科畢業的技術人員少之又少,如惠水縣級僅有3名農機化專業本科畢業的技術人員,鎮級無專業的農機化技術人員。二是缺乏專業的農機維修人員。由于一些農機手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要求不是很嚴格,一般都不會對專業技術人員有太高的要求,現在很多工廠為了節省成本,增加整體效益,對于維修和保養工作方面投資比較低,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大多數縣、鎮級農機維修服務由農機代銷商自主解決,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不高。為了節約成本,生產企業可能會聘請一些臨時工人去進行維修和保養工作,這些工作人員未經過系統的培訓,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不足,也沒有一定的維修和保養工作經驗,只是簡單的采取替換零部件的方式進行維修,增加維修成本,即增加農機手經濟負擔。
3針對貴州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問題的對策
3.1加強丘陵山區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進一步推動貴州丘陵山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當結合當地在發展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利用國家大力扶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好時機,對薄弱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用最少的資金來補齊短板。在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候,應當要提高宜機化建設的重要性,在做好機耕道、灌溉設施,蓄水池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同時,將小改大、彎變直、土地整治等宜機化改造內容納入到農田規劃建設中,確保農田基礎條件能夠滿足宜機化建設標準,確保“耕種管收”各環節農機具能正常開展作業服務。此外,要推動土地改造與機械改造工作的結合,在發展丘陵山區農業的同時,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探索出全新的道路,可以通過建設示范點等方式來推動當地農機化發展。
3.2打造農機技術人員隊伍
優質的農機技術推廣隊伍是做好農機化推廣工作的基礎,一定是要熱愛農業、農村的,要懂得農業生產方式,能夠真正的深入到農村,了解農村現狀,發現和分析農村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促使農業機械得到更好的發展。總而言之,要實現農業機械設備及技術的有效推廣,就必須有一批專業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各地應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對農機化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充實縣、鎮級農機化人才隊伍,提高專業素養和人才素質。注重技術人才的交流學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到發展好的地區交流,學習經驗和典型做法,提高農機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服務能力[2]。強化農機化示范推廣工作,帶頭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糧油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推廣,做出規范化種植樣板,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確保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充分利用多媒體、廣播、電視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組織開展先進、適用、智能農機具現場演示活動,讓農民全面、深刻的認識到新技術的優點。讓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方式,使農民了解并接受機械化生產技術,從而達到改善糧食產量、提高糧食品質、減少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隊伍要始終將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走近農民,了解農民心中所想,充分發揮農機技術推廣隊伍的引領作用,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為實現農機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
3.3大力推進農機補貼政策
為了能夠讓貴州農業機械化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以達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民經濟收入的目的,各地相關部門應當要意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對于農村經濟、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積極作用,把握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最佳時期。加大財政資金扶持的力度,嚴格落實農機購置中央補貼政策,同時鼓勵省、州、縣累加補貼政策,積極探索購置補貼與作業補貼掛鉤政策,真在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真正買得起用得起農機具。加強政策宣傳,鼓勵群眾、農機經營主體購置先進、適用農機具,做好資金保障,確保惠農資金真正落到實處。除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之外,積極謀劃實施中央、省級農機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加大機具補貼力度和作業補助,引進先進智能新機具聯合農機經營主體開展試驗示范,集思廣益,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形成一套適合丘陵山區地形、土壤條件的農機化技術方案并提出農機具改造可行性建議。
3.4農機合作組織發展
想要更好的落實農業機械化發展,除了要積極開展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讓農戶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之外,還需要調動社會資源,構建多種經營模式,實現農機合作組織發展。所以,應當積極與農機社會化服務經營組織等形成聯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深入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省級社會化服務項目為契機,采取訂單作業、托管服務、租賃經營等多元化經營方式,鼓勵群眾、合作社開展耕種管收環節的機械化服務,既解決了無資金投入的問題,又解決了無作業市場的問題,逐步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抱團致富”的經營模式轉變,實現共贏,同時實現以農業機械設備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傳統的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模式為主,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一塊地。在開展農機化生產時,以政府扶持政策為基礎,通過多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實現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只有這樣,才能用得起大中型的農業機械,才能提高農機具使用效率、才可以標準化、規范化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4]。
3.5深入農業機械科研工作
針對于貴州丘陵山區的實際情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農業機械科研機構,研發適用于貴州丘陵山區使用的農業機械設備。農機主管部門聯合相關專業院校等科研機構,結合當前貴州農業發展形勢和需求以及農業種植特點等來開展農業機械科研工作,對現有的農業機械設備進行改進和優化,提升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智能化程度等,加快研發出一批操作更加簡單、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農業機械設備,使得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可以得到大量“硬件設備”的支持。政府部門在政策支持上加大科研經費扶持力度,確保科研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例如,在研發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過程中,要將創新放在首位,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作為基礎,開拓創新,注重機械設備的實用性,要組織開展試驗示范,不斷改進和完善,考慮到農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與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特點相符合,將先進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融入農業機械設備中,滿足貴州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需求。
3.6重視農機設備維修保養人才培養
農業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關系到農業機械設備質量保證和安全生產,具有重大意義。為適應丘陵山區農業機械作業的要求,各地首先應加強對農機生產企業以及農機經銷商的監管,督查生產銷售企業加強農機維保技術人員培養,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切實做好農機具售后服務技術保障和人員保障工作。其次,積極組織農機專業技術干部深入鎮、村對農機手開展農機具維修保養技術培訓,采用實地教學的方式,幫助農機手掌握農機具基本維修保養技能。還可以將平時維護工作中面臨的常見問題整理起來,在開展培訓教育的時候將這些案例進行分析或形成明白紙,加強農機手對不同問題的原因查找,讓他們日后在面臨這類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處理。通過組織農機手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提供實習機會,建立健全農機專業合作社管理體系,重視農機維保人才培養,督促做好農業機械的維護和保養工作,保障農機安全生產[5]。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應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節本增效,同時破解農村勞動力缺乏導致“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難題。我國正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了更好的實現貴州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各地政府應正確認識當前農機化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有關管理措施的優化、基礎設備設施的完善、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等工作,以此來促進貴州丘陵地區農機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鵬,高林,劉陽,等.商洛市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思考與建議[J].南方農機,2022,53(22):47-49.
2]張振,朱薇,楊獻.棗莊市山區丘陵農機化發展現狀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1):97-98.
[3]陳達,劉萬忠,胡昌局,等.溫州市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現狀和建議[J].現代農機,2021(5):2-4.
[4]梁磊,馬小非,陳曉杰,等.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和農機鑒定情況調研報告[J].山東農機化,2020(6):25-27.
[5]杜煒,鄭榮華,付曉星,等.丘陵山區農機化創新發展的思考[J].農機科技推廣,2019(4):35-36.
作者:韋龍琴 單位:貴州省惠水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