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診斷、檢測與防控研究

時間:2023-04-05 08:52:5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炭疽病的診斷、檢測與防控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炭疽病的診斷、檢測與防控研究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桿菌所引發各種牲畜、野生動物和人的各種急性、熱性、敗血性人畜共患感染。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傳染病。發病的動物炭疽主要是以急性為主,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現,血液中呈現煤焦油樣且凝結較差,脾質腫大,在皮下組織和漿膜下均有缺血性膠凍樣浸潤,尸僵不全、腹部膨脹、易腐敗為特征;損傷的皮膚外傷所傳染可以產生炭疽癰;但人傳染的方式以皮炭疽最為普遍,而肺炭疽和腸炭疽則發生的很少,但病死率高。

1炭疽病原學

炭疽芽孢球菌對養分的需求很大,在一般培養基中可正常繁殖,在10%~20%的CO2條件培養下可產生莢膜。菌落為毛玻璃狀至卷發狀,但邊緣并不完整。在空氣中產生芽胞,芽孢對惡劣條件的抗性很強,土地上能生存幾十載乃至上百載。炭疽細菌抗性很強,常規消毒劑或巴氏消毒都能殺死,但芽孢只能使用醛類、含氯類和過氧乙酸等長時間處理才能殺死。其保護性抗體、水腫因素、致病原因三種毒素都必須共同存在,通過協調作用才能起到毒性效果,從而控制了宿主細菌的基因生長,它們與細菌莢膜共同組成炭疽的致病因子。

2流行特點

2.1易感動物

不同家畜的易感性不同,人也易感,一般與職業有直接的關系,像養殖牛羊的農牧民、飼養員、獸醫、牲畜交易經紀人、肉品檢驗人員、實驗室人員易感性較高。

2.2主要傳染源

致病動物是最重要的感染源,被病毒感染動物的內分泌物、糞便和尸體中的病菌在接觸到空氣后產生了芽孢,對空氣污染的環境、動物圈舍、河道、草場、土壤、飲用水源等形成了長期的疫源地,一旦產生疫源地就很難消除,隨時有傳染給易感動物的危險性。

2.3傳播途徑

此病大多通過消化道傳染,經口傳播主要是通過攝入污染食物而傳染,與飲食習慣和食物處理密切相關;其次是接觸傳染,如果表皮破潰且接觸了污染物,芽孢透過表皮上的細小創口流入動物體內而傳染,或者通過蚊蟲叮咬直接接觸傳播;再者是吸入感染,比如吸入帶炭疽芽孢的灰塵或氣溶膠,一般情況下直接吸入較為常見。

3臨床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20d。不同家畜的臨床癥狀有所不同,發病過程也有所不同。牛、羊:急性經過的病畜常常突然昏迷、全身痙攣、倒地死亡,死后血凝不良,口、鼻等天然孔出血,尸體僵硬,胃腸膨脹;牛有時呈慢性經過,在頸、腹下、乳房等處出現水腫;開始硬固熱痛,后期變冷后無痛,當中央壞死后,有的情況形成炭疽癰。馬:體溫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見水腫。在攝入炭疽芽孢后出現腸炎或腸絞痛,腹痛明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腸炭疽。豬:一般是局部病變,多是慢性經過,并沒有明確的診斷體征,但一般在宰后有明顯病變。狗與其他肉食動物無明顯臨床特征。

4病理變化

急性炭疽呈現敗血癥病變,已死亡的發病家畜天然孔內有大量深褐色液體滲出,皮膚黏膜發紺、出血。凝固不良,顏色黏稠如煤焦油樣。脾腫大約2~5倍,脾軟如糊狀、切面為櫻桃紅色的,皮下、肌內、漿膜膜下膠東性水腫;大腸炭疽則為出血性病變,個別局部水腫;肺炭疽局部出現出血性肝變,周邊水腫。

5鑒別診斷

產氣莢膜梭菌,舊稱魏氏梭菌,是環境和動物腸道內的常在菌,但在飼草和環境突變等應激條件下腸道內大量增殖并產生毒素,可導致動物腸毒素癥和猝死,最常見于牛、羊等反芻動物,也可感染禽類、豬、犬和馬等。產氣莢膜梭菌感染的判斷依據:腸道內有明顯的脹氣、腸壁變薄,或者有充血、出血等癥狀(圖A),腸黏膜觸片、鏡檢,有大量的革蘭氏陽性梭菌(圖B),部分情況下多臟器充血、出血、腫大、變脆,呈深褐色。

6炭疽病的預防和防控措施

6.1預防

6.1.1流行形勢

中國炭疽疫源區范圍廣闊,老流行區大多集中于西北和東北地區。當前,動物炭疽傳染源中還以感染的牛羊等牲畜居多。

6.1.2免疫情況

發生過炭疽疫情的老疫點所在鄉鎮,使用無莢膜炭疽芽孢疫苗或II號炭疽芽孢疫苗,在每年雨季來臨前對易感畜預防性免疫一次。

6.1.3疫苗選擇

選擇用無莢膜炭疽芽孢苗或II號炭疽芽孢疫苗,疫苗生產相關信息可在中國獸藥信息網“中國獸藥基礎信息查閱”信息平臺“獸藥生產批準文號數據”中查閱。

6.1.4推薦免疫程序

對近三年內出現過嚴重炭疽疫情的區域,在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科學地合理設定了免疫區域,并實施預防性免疫,定期進行補免。

6.1.5免疫注意事項

6.1.5.1疫區、受威脅區連續3年免疫接種和病原菌監測,構建免疫隔離帶。

6.1.5.2懷孕動物或者2~3周內要屠宰的動物禁用本疫苗。奶牛接種后2~3周內產奶應做無害化處理。

6.1.5.3疫苗使用時充分搖勻,在注射前進行局部滅菌處理。免疫前后幾天也不宜對動物使用抗生素。

6.1.5.4配備好的醫療防護口罩、醫療乳膠手套、工作帽、醫療服裝、防護鞋等防護用品,在必要時配備保護眼膜、面具。由于意外原因將疫苗注入人體,應盡量將接種物從注射部位擠出,然后以肥皂和水徹底洗凈該部位,如感染則須進行治療。

6.1.5.5環境保護。剩余疫苗、空瓶、免疫設備等因污染了活芽孢,應通過高壓、消毒或焚燒進行處理。

6.2炭疽防控的綜合措施

對病死的家畜不宰殺、不剝食、不銷售,對家畜動物進行炭疽疫苗接種,同時做好對老疫區、重點場所的消毒、排查、日常監測等工作。徹底有效的進行炭疽疫區無害化處置,加強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動物疫情監管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的密切配合,防范炭疽生物的恐怖事件及重大生物安全事故。

7炭疽病的實驗檢測

7.1實驗室檢測方法和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

實驗室檢測通常包括血清學檢驗與病原學檢查兩類,在實踐工作中,因為該細菌暴漏的空氣中較易形成芽孢,而如果環境被嚴重污染,則很難消除,所以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有相當的選擇性,通常分為以下五種情形;一是大規模的活菌作業,多指現場作業包括了“大規模”致病菌的研究,甚至是易形成氣溶膠的試驗作業(如離心、凍干、研磨病原菌等),這些情況都需要在BSL-3實驗室中進行;二是動物感染性試驗,特指由大規模活菌所感染的動物實驗,需要在ABSL-3中進行;三是樣品檢驗,包含樣品的病原菌PCR核酸提取、藥物敏感性實驗、免疫力學實驗、涂片、顯微鏡觀察等初步的檢驗活動,可在BSL-2實驗室中開展。根據調查,一般經過省級認可的縣級實驗室都能滿足條件,能夠開展這樣的日常工作,也是目前縣實驗室開展炭疽病流行病學研究最有用的技術手段;四是非傳染性物質的實驗,一般指不含致病菌的活菌樣品的分子生物學、免疫力學等實驗,非傳染性物質實驗可在BSL-1開展。

7.2樣本的采集

樣本的收集采取標本時最好在應用抗生素藥物療法之前進行,所需要的血液和組織標本,均應以穿刺方法獲取。在日常工作中,該病檢測常見樣品有血液樣品、皮膚潰瘍樣品、尸體樣品、肉類樣品、毛皮或其他可疑污染物樣品、水樣、土壤樣品,不同樣品采集處理方法不同。

7.2.1血液樣品

對疑似病例和病畜,都應采取血液標本,血液標本可進行涂片顯微鏡檢查、分離血清檢查抗體、常規的血液檢查、熒光定量PCR檢測等。

7.2.2皮膚潰瘍的標本

可用棉簽在患處涂抹,或蘸取分泌物。

7.2.3三尸體標本的收集

死于炭疽的牛羊等食草哺乳動物,可從口、鼻、肛門中采集排出的血液,從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一般炭疽桿菌含量最高,是首選標本。當血進入泥土后,可采集摻有血的泥土作標本。

7.2.4肉類標本

如果懷疑患炭疽病的家畜已被宰殺或對商品肉進行日常檢驗時,可剪去小快肉樣本,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優先剪取肝、脾等含有血液或含淋巴組織的動物標本。

7.2.5毛皮或其他疑似污染物標本

剪取小塊皮革或其它疑似物體,并剪碎后放入無菌試管內,并加適當的無菌生理鹽水。

7.2.6水標本

用廣口瓶收集被污染的水樣。

7.2.7泥土標本

用于家畜死去或宰殺后的場所,通常應收集表層泥土(10cm內),每份在150g以內,以供檢查。

7.3常用的檢測方法

7.3.1涂片鏡檢

將瀕死期末梢血液的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法或姬姆薩法洗染后窺鏡檢查,一旦確認有莢膜竹節狀大桿菌,就可以進行早期診斷。

7.3.2分離培養

多采集組織中及血液滲出的液體等病料樣品,進行對炭疽桿菌的分泌培養。如收集骨粉、毛皮等污染材料,制成懸液,在60℃下加熱30min,然后接種普通的營養瓊脂,若有可疑菌落,可進行莢模、溶血性檢查,根據菌落特征,在必要時也可通過青霉素串珠實驗及小動物試驗加以鑒別。

7.3.3熒光定量PCR試驗

該方法特異性強、傳播危險性小、分析速度快;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最多。

7.3.4炭疽血清學檢查

方法是抗炭疽芽孢和有毒的IgG水平ELISA測定,根據試劑說明書操作,但要注意事項如下:一是標本收集時,應盡量避免溶血、盡可能不用抗凝血,尤其是用肝素抗凝劑,避免產生假陽性,影響結果判定。二是注意檢測時間控制,標本在冰箱中一般不能儲存時間太久,不然很容易引起新鮮血清IgG聚集,血清在4℃冰箱中一般要在五日內進行檢驗。否則在-20℃以內冰凍保存,融解后一定要上下顛倒完全拌勻,并且防止泡沫的形成。

8炭疽病的應急處置

一旦接到疫情報告或通過日常監測發現可疑動物時,應立即安排動物疫病防控技術人員到現場,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檢查做初步診斷后,在還沒有排除炭疽之前堅決不可以解剖病死動物,以免炭疽桿菌遇空氣后產生芽孢,并及時隔離疑似死病動物和同群動物,控制其移動,同時依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病料采集,做好運輸措施,送至符合要求的實驗室檢測,并按程序逐級報告,由駐地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及時確定疫點、疫區范圍、受危險區域,并進行病死動物處理、消毒和無害化處置等工作。

8.1病死畜的處理

發病活畜應立即以不流血的方式宰殺,與死畜一起就地焚毀,不得解剖。

8.2可疑動物的用藥

可疑的動物可使用青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8.3污染物的消毒土壤

鏟除表層帶血的土壤,20%漂白粉液1000mL/m3處理;污染物表面:5%~10%優氯凈或2%過氧乙酸;毛皮等高壓滅菌或密封后用環氧乙烷(50g/m3);排出物:20%漂白粉;污水:有效氯200mg/L;病房:甲醛或過氧乙酸熏蒸。

8.4無害化處理

做好自身防護,操作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和膠靴,戴防護口罩和雙層乳膠手套,防止感染;炭疽動物尸體,受污染的糞肥、墊料和飼草等應徹底焚燒處理;使用的防護用具和器具均應焚燒或者高壓滅菌處理;環境和房屋、廄舍可用過氧乙酸或者含氯類消毒劑等噴霧或者熏蒸;土壤和污水可用漂白粉處理;動物皮張等可用環氧乙烷熏蒸;焚燒點、掩埋點“蓋棺”、“樹碑”、“立傳”造福后代。

作者:張紅燕 單位:邯鄲市邯山區農業農村局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欧美5555 |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日本片高潮在线观看 | 亚洲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