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4:45:3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鄉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探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還不健全、中醫藥服務發揮作用還不顯著、保障機制和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完善、疫情防控能力和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為此,建議:
一、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一是推動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保基金的包干機制,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嚴格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人頭總額(含外轉病人額度)預付政策,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形成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利益共同體。二是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提升村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供給能力與水平。三是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中心藥房,統一藥品范圍、統一帶量采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按時結算、統一藥學服務,實現藥品保障上下貫通。同時,牽頭醫院加強指導幫扶,促進基層合理用藥。四是通過上級專家中長期派駐、流動執業、定期坐診,以及基層醫生輪流進修、精準進修、定期培訓、提高工資待遇等多種方式,推動專家資源下沉,實現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同質化。
二、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在鄉村醫療衛生健康事業中作用
一是出臺鼓勵中醫藥鄉村服務的新農合醫保政策。適時實現“三保合一”的全國統一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醫保門診報銷范圍,實現門診報銷上不封頂。或通過按人頭付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等方式,讓慢病患者能在基層、門診享受中醫藥服務。二是健全基層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開展縣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專病)和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項目建設,重點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把中醫機構補齊、把中醫科室補全、把中醫人才補強。推動各地建立健全基層中醫藥管理體系,明確縣(市、區)中醫藥管理職能,合理配置中醫藥管理人員。三是落實基層中醫藥服務人員的編制和待遇。完善編制備案管理、職稱評聘、收入分配等,鼓勵院校畢業生、離退休老中醫藥專家、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到基層服務。四是進一步貫徹實施基層中醫藥實用人才培養培訓項目。政府提供一定財力和技術支持,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的作用,支持著名中醫藥專家、中醫藥技術持有人、標準和臨床指南制定者,依托基地對基層中醫藥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培訓和臨床能力提升。
三、強化保障機制,促進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縣域醫共體形成激勵約束新機制,實現“活鄉鎮”的目標。推廣鄉鎮衛生院實行“公益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的績效管理機制。醫共體包干經費結余部分,依據績效考核結果按比例分配,優先激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配比例向村鄉兩級、偏遠地區傾斜。二是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機制。穩定基層衛生隊伍,完善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政策,對鄉村醫生參加養老保險給予財政補助,補助標準隨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三是建立常態化公共衛生專項培訓提升機制。開展農村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傳染病知識培訓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實戰演練,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疫情處置預案。
四、提升農村社區傳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和精細化水平
一是完善農村地區傳染病疫情防控組織體系。加快推進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二是綜合運用移動媒體、村(社區)各類宣傳陣地和信息平臺,強化農村居民防控知識宣教和生活方式引導。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共創干凈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三是強化鄉村醫生與社區網格員協調聯動,實行社區網格與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掛聯結對,健全群防群控和監測預警機制。
單位:公共衛生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