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1:33: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生活資源如何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科學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逐漸得到了教師的認可,且他們漸漸意識到了進行生活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因此,在實際以小學階段學生為對象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的時候,每個教師都需要時時了解不斷變化的學情,同時在各恰當環節積極引入豐富的生活資源,優化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以切實推動學生高效學習進步,最終大幅提升科學學科綜合素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活動不斷深入推進,以及教師教學經驗持續積累,廣大小學科學學科教師逐漸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引入生活資源的必要性,進而切實采用了系列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為更加順利地達到預想教學目標。從現實情況看,大多數小學科學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具體工作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包括:有的教師忽視以生為本原則,所采用的教學策略不適用于所教學生,所以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最終自然也就難以充分聯合學生力量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有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環境氛圍對實際教學的重要影響作用,或者有所認知但所采用的教學手段缺乏科學性與創新性,無法真正為學生創設適用教學環境,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進步;有的教師平時教學過程中所用教具有限,通常只有教材等基礎教具,這樣顯然無法助力教師靈活教學,無法促使學生迅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不利于切實豐富科學知識儲備,最終也會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等等。在實際教學中,每個小學科學教師都需要對自己所面臨的實際學情進行充分了解,尤其是上述問題,進而不斷優化創新具體生活資源利用方法與措施,以最大限度發揮生活資源的價值,引導學生進行優質高效的科學學習實踐活動,促使其科學綜合素養最終提升到理想水平。
二、利用生活資源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生活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科學學習探究興趣
小學科學課堂上,導入環節至關重要,如果利用得好,任課教師就可以更加順利地推行教學計劃,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科學科目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如果能夠充分運用生活資源,就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平時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就需借助生活問題進行導入,切實激發學生科學學習探究興趣,助力其優質課堂學習實踐,促進其科學學科能力顯著提升。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球家園中有什么”這部分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施行課堂教學計劃,筆者特別加強了對導入環節的重視,在相關教學活動中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且充分融入了生活資源。具體而言,筆者向學生提出了系列生活問題,其中包括“石頭、星星以及駱駝這三樣事物中,哪一個不屬于地球家園?”“人和動植物之間具有什么關系?”“我們生活的地球家園中能不能沒有動物?”“魚和駱駝分別生活在地球上什么地方?”“松樹、荷花以及綠蘿這三種植物中哪一種適合在室內種植?”“黃瓜、蘭花、松樹以及狗尾草這幾種植物中哪一種可以被我們用于蓋房子?”“沙漠中干旱少雨,難以生長植物,那么是否意味著地球家園中可以沒有它?”“植物可以制造氧氣,那么是否可以認為植物比動物重要?”“沙漠環境惡劣,那么其中是否會有生物生存呢?”等,鼓勵班級當中各個學生基于先前預習所得以及生活所見所聞進行思考解答。在此基礎上,筆者順利導入了新知。在此過程中,幾乎每個學生都可以由各個生活問題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所見,產生熟悉感,所以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大幅提升,為他們繼續學習提升學科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播放生活視頻,營造積極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的影響作用不言而喻。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幾乎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高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果;但如果所在課堂環境氛圍不佳,甚至較為消極,則學生通常沒有動力發揮主體作用學習知識,最終自然也難以順利實現預想學習目標。因此,在以小學階段學生為對象進行科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就有必要適時播放生活視頻,努力營造積極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高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不同的季節”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具體講解本課知識的時候,因為充分認識到了單純口頭講解分析的弊端,所以筆者同時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播放了系列相應視頻。具體各段視頻內容包括:春天萬物復蘇,教師帶領學生到郊外踏青,并教他們認識辨別各種花草;夏天的時候,人們身穿短袖、短褲等穿梭于大街小巷;秋天的時候,樹葉發黃并開始飄落,父母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園欣賞秋景;冬天的時候,人們穿著羽絨服、頭戴棉帽上下班;等等。這樣在知識分析講解過程中穿插播放生活視頻,筆者為課堂增添了形象畫面、聲音等動態生活元素,順利打破了枯燥氛圍,營造出了積極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了科學學習效果,最終順利提高了科學綜合素養,達到了預想學習目標。
(三)利用生活教具,降低科學知識理解難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知識積累還是思維能力等都還有一定欠缺,同時科學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多問題與困境,從而無法迅速完成學習任務。與此同時,從以往教學實踐中可知,很多教師所用教學方法與手段都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適用性,無法最大限度提供幫助,無助于學生順利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更無益于其切實達到預想學習效果。因此,在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就有必要充分利用生活教具,幫助學生降低科學學科知識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科學課堂學習效果,切實推動學生科學學科水平大幅提升。例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聽聽聲音”部分內容的時候,因為從以往經驗中認識到了生活教具的價值和意義,所以筆者就在各個恰當時機加強了對生活教具的應用,只為更加順利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具體而言,筆者將各種可用作教具的生活實物帶到了課堂上,并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的聲音。如筆者拿來了口琴,為學生吹奏了一首簡短的曲子;拿來了喇叭,通過喇叭配樂朗誦了一首古詩;將兩個碗拿到了課堂上,并進行敲擊,讓學生仔細聆聽;將鬧鐘拿到了課堂上,讓學生聆聽了鬧鐘的聲音;將生活中常用的鐘表拿到了班級當中,讓學生安靜不要出聲,仔細聆聽鐘表指針轉動發出的聲音;等等。這樣,筆者使抽象的科學知識變成了具象化的知識,最大限度幫助學生降低了知識理解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迅速地理解掌握相關內容,夯實科學學習基礎。基于此,學生也能夠更加高效地參與拓展練習活動,最終大幅提升科學綜合水平。
(四)布置生活任務,鍛煉學生科學綜合實踐能力
在實際教育教學環境中,隨著教學目標與要求大幅提高,小學科學教師認識到了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并開始為此探究引入科學教學方法與措施。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科學教師雖然對自己所面對的學情和肩負的責任有了清楚的認識,但是所開展的具體教學活動依然存在諸多缺陷,無法真正促進學生整體能力大幅提升,無益于其高質量完成既定學習實踐任務。因此,在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開展科學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就需時時布置生活任務,給予學生充分有效的鍛煉機會,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科學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蠶的一生”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先基于既定教學計劃完成了基礎知識教授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定的練習活動,促使學生科學素養顯著提升。但為了達到預想成效,筆者進一步為學生布置了生活任務。具體而言,筆者向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蠶寶寶,鼓勵他們在課后階段以個人或者小組形式進行喂養,同時在此過程中要記錄下蠶在每一階段的變化,最后還要嘗試寫一篇實踐觀察報告。這樣通過參與生活實踐任務,學生可以切實強化科學學習基礎,有效鍛煉增強科學綜合實踐能力,最終順利實現了預想學習目標。總之,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鑒于科學科目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與此同時,鑒于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元素之間的緊密關聯,教師逐漸認識到引入生活化教學手段的必要性和意義。因此,在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需要盡力在各個環節恰當引入生活資源,優化科學教學環境與條件,為學生實際學習實踐提供有益輔助,從而切實推動學生整體科學學科能力與素養穩步提升,最終達到預期高度。
【參考文獻】
[1]戴功培.讓小學科學教學扎根于生活——淺析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探索[J].知識窗(教師版),2021(12):44-45.
[2]萬振俠,戴桂生.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2):108-109.
[3]楊佳佳.生活互動兼容并蓄優化促進——對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資源開發的實踐與探究[J].新課程,2021(48):213.
[4]楊潔.將科學教育植根生活——談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6):196-197.
作者:洪富強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水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