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時間:2023-03-15 15:47:2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一、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一)會計從業者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高校對學生的培養計劃如果只是局限于對理論知識的扎實掌握而缺乏職業道德以及思政教育的支撐,長此以往,不利于會計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提升,也難以應對新時代對數字技術的應用要求。長遠來看,具備優秀思政品質的人終將會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展現自身關于職業道德的操守,并成為其職業生涯中強大的競爭力。

(二)新時代下高校教育價值的體現

當下我國正奮力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轉變的關鍵時期,更加充滿了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望,意識形態升級也勢必成為今后國家努力發展的重點方向。截至2022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總人數達到2.89億,穩居全球第一。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中流砥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中堅力量。課程思政課堂渠道的建設,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元素充分融入到所開設的課程中去,將知識的傳授與社會主流價值觀進行有機結合,構建與時代步伐一致、與社會命運相同的教學體系。

(三)會計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要求會計工作者所做出的財務報告應當與其使用者需求緊密相關,相關程度則依賴于會計工作者自身的職業判斷,該判斷不僅受限于從業者技術水平能力影響,同時還需要受其職業道德水平的約束。但也正是相關性這一抽象概念目標的引導使得會計工作者職業道德中來自制度的限制性減弱,在當前大部分企業關于多層次職業道德建設缺失的情況下,職業道德的自我約束也就顯得不切實際。會計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加重視“可靠性”的計量屬性,以此重建會計的行業信心,重塑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

二、財務與會計中的思政元素

(一)誠信信念

誠信是我國核心價值觀中的基礎原則,在財會專業的思政教育中也尤為重要,是保障財會專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財會的信息質量要求中,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其基本要求,財會從業人員如果缺乏誠信精神,財會行業的可靠性也就無從談起。有關財務人員財務數據造假的財務新聞很多,財務從業者的失信行為會使整個行業丑聞纏身。因此,高職院校中的教師應當加緊對學生誠實守信價值觀的輸出,培養其誠信的品質。

(二)謹慎原則謹慎原則

在財會專業中又可以稱為穩健原則,謹慎原則同樣是會計核算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原則。在會計核算過程,謹慎性原則要求財務從業者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及風險,并提出明確的反映其經營風險的相關信息。這種審慎的原則不僅是出于對投資人權利的保護,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條件。財會專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謹慎、務實的品質,使其養成未雨綢繆的良好習慣,提高其抵抗風險的能力。

(三)公允與平衡

長期以來,公允性都被認為是會計和審計學科的重要原則,即使該理念已經由來一個多世紀,但仍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從其歷史概念的演變中我們可以發現,公允性原則總是與會計原則相聯系,并與會計從業者對會計中各方利益的處理態度密切相關。教師應當向學生傳遞財務報表的編制原理及重大影響,加強學生對于公允性原則的遵守,避免給國家及人民經濟利益帶來損失,堅持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準則,客觀反映企業實際經營狀況。

三、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存在認知偏差

當下很多財會專業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認識不夠,興趣不足。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無用。這部分學生本身對于學習專業課的動力不足,再加上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自身所學專業關系不大,與就業更是毫不相干,因此認為缺乏實用價值。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只是空洞的說教,而當下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對于說教更是存在逆反心理,課堂紀律難以保持。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程所傳達的是關于社會與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導向,卻忽視了個體價值的實現,因此缺乏學習動力。

(二)教師教學內容單一

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高職院校教師應當堅持“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齊頭并進”的教學理念。財會專業教師僅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教學任務需求。但當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師對于積極主動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的思想覺悟性和政治素養不高,關于思政課程的教學能力不足;思政教師存在為了思政而思政的教學方式且課本內容存在相當比例與高中知識交叉的部分,僵化的教學方式和單一的教學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當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師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培訓不足,知識結構失衡問題突出,業務素養亟須提升。

(三)教學模式有待優化

課堂理論缺乏與課外實踐的結合,使得當前思政教學模式飽受詬病。這種內容輸出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程下來不停地理論要點猛灌下,老師講得越多,學生越是打不起來精神。許多高職院校為了追求教學便利以及呈現效果,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但卻犯了舍本逐末的通病。色彩紛呈的課件、令人眼花繚亂的影視動畫恰恰分散了學生專注學習的精力。這種教學形式并不會給自己的實際生活帶來幫助,也就缺乏學習動力,長此以往,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創新路徑

(一)糾正學生錯誤認知,凸顯思政教育本源性

高職院校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對思政教育課程進行有效改革。當下高職院校財經專業學生普遍對思政教育的認識淺顯,無法引起重視,高職院校應當讓學生明確思政教育的利害及其影響。充分利用輔導員、班集體以及宿舍的作用對學生日常生活進行管理,了解當下大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的認知以及發展建議。針對學生所提出的諸如思政教育空談理論無實用等看法,可以從財務從業者財務造假等負面案例入手,讓學生明白學習思政教育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針對學生提出的教學建議進行積極采納并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政課堂參與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大學生將思政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挖掘思政元素,增強思政內容豐富性

思政教育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思政課程并非“貼標簽”式的生搬硬套,而是應當在確保專業特色的同時,自然穿插相關的思政元素,并輔之以生動案例,解決思政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的難題。“會計職業道德與素養”作為財會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包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應當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品質與財會工作的結合,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講解,否則就又犯了重復高中思政知識的老路。綜上,增強思政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需要任課教師加強對專業知識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以及對思政元素的靈活講解。

(三)推動教學模式多元化,凸顯思政教育趣味性

課程思政并非只是一種教學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種教學思維。在信息化潮流下,單一的課堂知識講解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微信、微博、嗶哩嗶哩等網站和應用程序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拓展育人空間,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通過情景演繹課,以互動的教學模式,模擬的工作情景,以思想指導操作行為,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會影響其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將極大地增強學生職業道德自覺意識。

[參考文獻]

[1]闕金亮.也談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要求[J].財會學習,2020(12):33-34.

[2]顧瑞鵬,陳靜.企業需求視閾下財務管理人才思政教育需求切入研究[J].財務管理研究,2022(8):85-93.

[3]周移紅,侯紅英,張昱.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同向育人的實踐探索———以《財務鏈管理系統》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4):65-67.

[4]沈鵬遠,陳輝.新時代思政教育融入財務管理專業的途徑探索———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38(4):99-103.

[5]姜瑩.“課程思政”融入“財務會計分崗核算”課程的教學設計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1(8):158-159.

作者:胡彥秋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特黄a级片久久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狠狠久久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 亚洲诱惑人的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