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1:11:0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國土測繪與規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課程性質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集計算機科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和信息科學等為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GIS原理》是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測繪與規劃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熟悉并掌握GIS軟件操作的技術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用以解決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村鎮規劃設計與生態保護修復等問題。
二、課程思政建設重要性分析
目前國土測繪與規劃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相關教學經驗和案例相當欠缺,關于GIS原理課程思政建設探討的成果更少。《GIS原理》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即將思政教育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到《GIS原理》課程教學當中。《GIS原理》課程思政不同于其他思政課程,其既包括思政課程相關內容,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并繼承和傳播中國先進的GIS文化,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得GIS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教學相輔相成。然而,國內開設GIS原理課程高職院校相對較少,且注重GIS的操作技術,缺乏對GIS科學理論、社會主義價值觀等教學;其次,GIS原理課程教學中使用的軟件多為國外軟件,自帶國外案例,涉及的中國特色的案例較少,忽略了中國GIS技術教育,對學生的“文化自信”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最后,GIS原理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學生的主動性下降及科研技術創新能力未得到很好的提升,不利于GIS復合型人才培養。
三、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1.建設總體思路。以課程目標為引領,以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為載體,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榫接于一體,按照知識、技能、素質由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的認知和養成過程,設計教學項目、組織教學過程,層層遞進培養國土與測繪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復合人才。2.課程融入的主要思政元素。(1)愛國精神。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意識,國家版圖意識,國內GIS軟件的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提升學生文化自信。(2)法制意識。培養學生遵循國土、測繪行業法律法規意識。(3)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工匠精神。愛崗敬業,遵循規范,精益求精意識。(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生自發組建小組體現自由、平等理念,小組合作體現友善理念,采用多元評價方法體現公正理念。(6)創新意識。借助GIS強大的空間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可視化能力,培養學生利用GIS技術綜合分析、解決空間實際問題,拓展GIS應用,培養創新意識。
四、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與目標
《GIS原理》課程分7個項目,共36個任務,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GIS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GIS軟件的基本應用。能繪制、編輯各類專業國土規劃設計圖件、能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處理和加工等。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愛崗敬業、具有較強國家安全意識、責任感與使命感等愛國主義情操。
五、課程思政建設保障措施
1.依托“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強化教師思政教學意識。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政治素質、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決定著課程思政的質量。教師通過自我學習,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學術精神滲透進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中,本著對“德才兼備”應用型人才培養負責的態度,時刻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正面引導,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在潛移默化中以浸潤式的方式發揮育人作用,做到德融課堂,潤物無聲。2.實現“思政元素”全面滲透,構建全課程、全過程育人格局。深度解析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流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課程設計中做到“課課有思政”,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人人有思政”。依托專業知識,植入我國GIS核心技術發展歷史、國土空間規劃文件制度等內容,結合國家熱點問題構建“思政案例庫”。同時,從典型案例入手,用科學理論和研究數據對這些案例進行解讀與剖析,以激發學生進行冷靜和獨立的思考,培養學生科學和理性的世界觀,用專業視角分析和解決問題。3.拓寬“課程思政”學習手段,實現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元化學習方法與策略,包括教師課堂講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通過布置課程作業、外業調查與實踐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在課堂成果展示匯報,撰寫報告等,讓學生做課程的主人,達到顯性教育目的。在學生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完成調研與匯報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進行勵志隱性教育。4.緊扣“課程改革”核心環節,精心打造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通過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翻轉課堂,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項目相銜接,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相融合,將課堂教學精心打造為育人的主渠道,包括教室內外的課堂教學和學校內外的課堂教學,以“雙導師”制促進協同育人的達成,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增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職業道德感。
參考文獻:
[1]吳佳妮,鄒丹等.“地理信息系統”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1,10(41):129-132.
[2]孫偉偉,楊剛等.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思政教學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9(5):89-93.
[3]許璟,朱國興.地理信息系統在規劃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山西建筑,2022,3(6):187-189.
[4]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202O-O6-01)[2020-08-13].
[5]呂寧.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學教育,2018(1):122-124.
[6]賈艷紅,牛博穎等.依托寓研于教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探索GIS課程思政教育新模式[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s1):102-107.
作者:袁淑君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