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9 11:20:5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對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及三產融合發展背景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時代潮流而生。與傳統集體經濟組織不同,其依托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以增進集體利益為準則,通過資源整合和財產聯合,以共同經營管理的方式實現利益共享,增進民生福祉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高質量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城鄉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現實意義
——整合要素資源,釋放農村發展潛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做到合理統籌,有效整合村集體要素資源,充分釋放當地發展潛力。一方面,要推進三產融合就必然要對集體資源要素進行整體性開發,而鄉村的生態資源與歷史文化傳統等是屬于集體的公共物品,在“去集體化”及當前三產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必然要依托于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因為村集體之間的公共資源及財產權利是以行政村地域邊界為依據劃分的,只有依托于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才能有效地動員組織村民,統籌各方力量,通過整合土地、勞動力、生態、歷史文化,包括集體性經營資產等資源,推進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進而完全釋放出當地發展的勢能。另一方面,從分散的小農戶到組織化和集體化,能夠充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發揮內生性制度優勢,進而促進農村生產力的提高。
——提升農戶市場地位,降低外來主體交易成本。一方面,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城鄉二元體制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和組織化運行,不僅使得自身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大提高,且極大改變了個體小農戶在與外來資本的市場交易中處于資本力量懸殊和信息不對等的弱勢地位的狀況,以農戶“法人”的身份與外來資本主體進行談判,提升談判話語權,進而使農戶市場地位得到相應提升。另一方面,面對分散的小農戶,任何外來主體都會面臨信息破碎化及交易成本過高這一難題,且由于集體資源的模糊性及公共性特征,往往會導致其在對鄉村進行開發時引來村民刁難,引發一些財產糾紛及社會沖突。因此,建立一個法人組織代表農戶與市場主體進行對接,就顯得尤為必要。
——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首先,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是提升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同于傳統市場主體所追求的“利潤最大化”,其收益所得并非全部用于分紅或擴大再生產,而是更加注重對農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如在醫療、教育、養老方面為集體成員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具有顯著的生活福利保障性特征,其實踐內涵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高度契合。其次,其可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通過對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合理統籌,對先進觀念、先進技術設備的學習引進等,使農業生產經營向現代化轉變,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此外,其還能夠通過對農戶、合作社及企業等市場經濟主體的合作形式與持股份額進行協商和界定,進而促使多元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更為緊密。
面臨的困境
——思想認知不足。現階段,相當部分的農民與村干部對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普遍存在認知不足及思想觀念偏差的問題。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尚未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正確認識。很多人將其視作集體化時期的人民公社的翻版,認為又要搞計劃經濟,搞平均分配,吃“大鍋飯”,且對于傳統集體經濟組織長期以來存在的如資金匱乏及組織渙散等缺陷了然于心,加之對于新事物村干部難免心存顧慮,害怕弄不好會出現經濟、政治風險而擔責,因此存在相當的抵觸心理。另一方面,很多村民對于其發展也持不信任的態度。一是不想重走集體化時期的老路,損害自身權益。二是對于帶頭人尤其村干部的素質及專業能力持懷疑態度,更怕以公謀私。
——人才供給不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深入,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基本沒變,導致農村人口逐步呈現出空心化、老齡化特征,青壯年及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供給短缺。以致在推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各方面相關專業技能人才供給不足,如村干部領導及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專業素養明顯不足。而農民老齡人口居多,在精力、體力方面明顯無法與青壯年相比,且參與的意愿較低。集體內部既缺乏懂市場、善經營的管理型人才,也缺乏有一定文化、技術,并精通會計、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這就造成了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欠缺智力與勞動力的支撐,呈現出“一群外行做著專業的事”“不敢做、不懂做、瞎胡鬧”的現象。
——資金供給不足。長期以來的“去集體化”制度變遷,造成了傳統集體經濟組織名不副實、空有其名的狀態。不僅鄉村治理功能早已消失殆盡,其經濟功能也處于空殼狀態。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剛建設不久,各方面功能尤其經濟底子尚顯薄弱,無法獨自承擔資源集中與開發、制度改革所需的資金成本。且正如以上所述,本來農民等相關主體就持懷疑、抵觸態度,因此,在沒有看到并得到實實在在好處之前,大多數人是不愿參與其中的,更別說讓他們從口袋里掏錢出來,而且就算大家愿意掏錢,以農民、村委會等主體的經濟能力也尚顯薄弱。因為對資源的整合及三產融合等項目的實施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持續的支持。此外,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本身具有生活福利保障性特征,這也是一筆大費用。
對策建議
——積極促進思想共識。一方面,加大推進面向農民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赏ㄟ^電視、抖音短視頻等大眾媒體以及微信等社交平臺,多形式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相關內容及所能帶來的好處進行宣傳普及。也可通過組織觀摩交流或實地考察等活動讓農民等相關主體深入體驗、開闊眼界,以增強其對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認識和信心。另外,還可通過黨建引領,開展集體活動,拉近鄰里、干部與群眾間的距離,培育集體觀念和思想共識。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村干部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學習培訓,使其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有全面的認識及心理上認同,提升其服務相關發展建設的能力,并引導其主動擔當,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動員和組織群眾參與進來,積極探索建設合作新形式。
——加強人才供給。針對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相關人才供給不足的困境,首先政府層面應提供政策支持,引導相關科研院所及農業院校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其次,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的振興,要能吸引人,更能留得住人。應降低相應準入門檻以吸引城市中產階級、市民下鄉,出臺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以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村在外務工人員及各界青年才俊回到鄉村,共同參與建設。還要優化交通、生活和工作環境,健全農村社會福利保障機制,以實現既能引人也能留人的目的。此外,也應加強與各類如鄉賢組織、農業技術協會、農村發展互助社等鄉村社會組織的聯系,充分引導各類主體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進來,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推進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資金供給不足。首先,政府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發揮財政的杠桿作用,如建立專項基金,采取獎勵、補貼、減免征稅等方式給予扶持,為相關發展建設提供基本的保障及啟動資金。其次,積極引導相關金融機構參與建設過程,提高其主動自覺意識,降低貸款門檻,創新面向農村的金融產品,提升服務水平,為組織建設和相關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提供長期的、大額的金融貸款,以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
作者:林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