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9 10:46:3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傳統特色產業發展策略,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1產業歷史底蘊深厚
海南的許多傳統特色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歲月的漫長積淀,早已形成了十分成熟和精湛的技藝。海南鄉村傳統特色產業深厚的歷史底蘊鑄就了其鮮明的民族特色,為其發展和轉型奠定了良好基礎。黎錦、苗繡、蠟染、椰雕等產業跨越千年歷史,傳承至今。黎錦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黎族先民就懂得用棉花纖維制作衣服,西漢時期已有精美的“廣幅布”被作為“歲貢”的珍品,之后的許多朝代,黎錦也一度被作為“貢品”。根據史料記載,唐代已有椰雕。椰雕因其有鑒毒性能而流行于士大夫階層,明清兩代,椰雕已被官吏作為珍品進貢朝廷。海南的苗繡技藝產生于明代,通過家庭傳承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從唐代以來的1000多年漫長歲月中,藤器物品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被作為貢品被歷代封建朝廷征收。
1.2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過去,由于缺乏技藝傳承人和對傳統技藝的漠視,一些鄉村傳統特色產業曾一度處于瀕危狀態。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這些曾經快要瀕危的產業已煥發出勃勃生機。許多人返鄉創業,建設原材料種植基地,開展技藝培訓、工藝研發等活動,通過互聯網打開銷售渠道,同時將傳統特色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海南鄉村傳統特色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加收入,2021年海南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增長11.0%。三亞、五指山、東方等市大力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苗繡、黎錦、椰雕等產業取得實質性成效。許多創業者返鄉到苗村招募學員,免費培訓繡娘,帶動群眾傳承民族手藝。在“傳藝人”陸續招募的近800名學員中,既有“80后”“90后”苗族婦女,也有“00后”苗族愛好者,通過“苗繡工藝+基地培訓+提成”的方式,組建苗繡團隊,傳授苗繡技能,集研、產、銷于一體,抱團壯大海南苗繡產業。苗繡產業還將借助抖音等互聯網平臺擴大苗繡影響力,融入現代審美特點,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現今,椰雕工藝品的花色品種已經發展到300多種,用途廣泛,有餐具、酒具、煙具、花瓶以及掛屏、坐屏等。椰雕具有多種優點,樣式新穎,畫面雅致,造型古樸,質地輕巧,美觀實用。
1.3優勢產業走向世界
許多獨具特色的鄉村傳統產業憑借其實力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海南獨特的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弘揚黎錦文化和發展黎錦產業,海南黎錦不但頻頻亮相國內國際各大時裝周,還多次走出國門到英國、意大利、韓國、日本等國進行展示表演,并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向世界展示被譽為3000年“活化石”的海南黎錦。目前,陵水藤器有“四頭洗衣籮”“蝴蝶衣鉤”“手提籃”“花盆座”“吊籃”“屏風”等284個藤制品種。在國際市場上,藤器也深受歡迎,出口至美國、歐洲、日本等十多個國家。
2海南傳統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1保護傳統技藝,傳承民族文化
鄉村傳統特色產業,地域特色濃厚,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著民族的文化。許多鄉村由于缺乏對傳統技藝的保護和傳承,最終導致傳統技藝的消失,這對于鄉村和民族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能夠吸引包括傳統手藝人在內的“文化精英”重新回歸,支持民間技藝的保護和開發,實現鄉村文化的代際傳承,培育鄉村文化人才,減少民族特色文化的流失;同時也能加深人們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樹立民族文化自豪感。
2.2提升鄉土魅力,滿足多元需求
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生產和制造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土產品,有利于展示鄉村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鄉村傳統特色產業品牌。同時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鄉村傳統特色產品能夠滿足人民對于特色小眾產品的需求。
2.3產業增收富民,促進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其中產業興旺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工作,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是根據當地情況發展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鄉村傳統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非農產業在鄉村經濟中的比重,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且對于實現鄉村經濟振興,帶動村民就業,引導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增加村民收入,帶動鄉村經濟轉型和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2.4帶動相關產業,助力自貿港建設
城鄉兼具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要特征,海南60%以上的人口是農民,80%的土地在農村。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成功建設離不開鄉村的振興和發展。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將有,同時推動鄉村其他產業興旺,利于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助力自貿港建設。
3海南傳統特色產業發展現存問題
3.1發展成本高,資金融通受阻
像黎錦、蠟染、藤竹編織、銀飾、石刻、椰雕、貝雕等獨具海島特色的傳統文化產業以及具有地理位置優勢的傳統特色農業要想發展壯大,就涉及到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投入,前期尤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由于這些文化產業本身的特殊性,前期難以擴大生產規模,生產成本也不高。眾多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還是資金問題,農民籌集資金受挫,發展傳統特色產業的積極性下降。信貸資金供給渠道較為狹窄,銀行借貸門檻高、手續繁瑣,部分金融機構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存在惜貸現象。現有的鄉村產業發展融資政策得不到落實,致使經營者難以得到足夠的發展資金。現有財政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鄉村產業振興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惠農補貼分配管理使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傳統產業的技術、工藝、產品、市場都已成熟,思維易固化而不易改變。不少經營鄉村特色產業的企業經營者熱衷于獲取短期利潤,又由于傳統特色產業發展成本較高,一心想“賺快錢”,難以潛心去做核心技術的積累,在脫實向虛的大浪中漸行漸遠。實際上,沒有真正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觀念、標準、技術和管理。
3.2缺乏傳承人才,部分產業瀕危
由于海南鄉村傳統特色產業發展不景氣,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一部分在村務農,另一部分在外務工或經商。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鄉村,難以對本地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另外,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農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流失,人才資源要素向本地回輸較少,輸血功能較弱。傳統產業缺乏人才與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3.3產品知名度低,市場認可不足
海南鄉村特色產業具有許多優勢,但由于產業的知名度不高導致其錯失了很大的市場。海南文昌雞已有400年的養殖歷史。文昌雞產業是文昌的一張靚麗名片,但是就整個海南本地來說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對此并沒有什么了解。在海南本地人口不多的情況下市場都沒有完全打開,更何況是相隔瓊州海峽的內地市場。并且中國的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品牌認知比較弱。而對于3C類、汽車類、快消日化類產品的品牌感覺非常敏感,認知意愿也很強烈。對于農產品一側,雖然中國的農產品十分發達、豐富,但是因為標準化難以實現的原因,全民的品牌意識其實是很薄弱的。換句話說,農產品在中國人的消費概念中,還沒有經歷過這種二次加工和品牌溢價。因此,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過程中,提升海南特色文化產業知名度亟待實施。
3.4營銷方式落后,營銷手段單一
傳統的營銷方式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落后,傳統營銷手段要借助電視媒體、公共廣告位、街邊平面媒體等渠道傳播。傳播方式局限性大、資金投入量高、競爭激烈、維護費用也高。傳統的營銷方式主要體現在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在平面上表現形式單一,全都是靜態畫面。電視視頻再精彩,與用戶還是有距離感。而且傳統營銷傳播速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投放地才能看到。這樣就明顯限制了瀏覽量和宣傳效果。比較常見的是公共交通工具的電子傳播途徑,比如公交車上的CMMB移動電視,起到了宣傳效果,但是受眾單一,發揮作用受限。
4海南傳統特色產業發展對策
4.1加大資金投入,助力產業發展
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投入的調節作用,加大對特色項目、特色產業、特色資源的投入,起到導向和引領作用。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確保資金投入取得實效。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產業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首先可以推進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針對大部分涉農企業對直接融資相對生疏等狀況,每月組織一次資本市場專業培訓,通過農業龍頭企業金融服務對接培訓會、“農業板”專題培訓等活動,點對點指導幫助。二要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結構和效率,統籌安排各類功能互補、用途銜接的涉農資金,實現財政支出更大力度向海南鄉村傳統產業靠近。三要堅持發揮“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作用,宣傳發動農民自覺參與到傳統特色產業建設中來。通過整合部門項目、激勵社會投入等多種形式,不斷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夯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同時,政府對各類資金使用嚴格要求,嚴格落實專款專用,用到實處。
4.2加強傳統教育,培養傳承人才
人才隊伍,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要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應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隊伍。在鄉村發展特色產業具體要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積極發揮龍頭鄉村特色產業的積極模范作用。第一,可以加大對先進模范人才的宣傳,通過社會宣傳引導社會轉變“輕視傳統文化產業”的思想觀念,引導年輕人重視掌握傳統文化產業技能。可通過發揮先進分子的積極帶頭作用,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加強本土傳統特色產業教育。第二,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傳統農村特色產業的傳承者能夠減輕財務壓力,從而能夠在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上更加投入。第三,定期舉辦傳統特色產業培訓大會,不斷為傳統特色產業繼承這個團體注入新的力量,同時也起到敦促發展模式不斷更新的作用。
4.3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產業知名度
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內消費者逐漸對海南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因此,傳統農村特色產業應該努力抓住這個契機,大力結合產業本身的文化內涵宣傳農村特色產業產品。不同區域不同特色,以各個鄉村的特色為依據,不斷豐富文化內涵,講好文化故事。一是通過在影響力大的平臺里植入文化廣告,不斷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二要不斷加強技術改進,提升鄉村特色文化產品質量。產業知名度的提升要建立在高質量基礎之上。沒有質量做支撐的文化產品,即使知名度高,也不能真正深入消費者打開市場。因此,要在提質的基礎上提升特色產業知名度。三可以開展線上線下銷售推介會及各種各樣的其他活動,并通過利用媒體網絡的宣傳在短期內打出市場。
4.4創新營銷方式,迎合消費趨勢
建立線上和線下雙重銷售渠道,驅動農村特色產品的加工生產,以現代化的銷售方式迎合當今消費趨勢。依托“互聯網+”,銷售重點的農產品、文化產品加工業。海南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優惠的政策,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加工業以及文化產品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應該著力構建多元加工、多元銷售的發展格局。不斷壯大海南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基礎,提升鄉村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海南省鄉村產業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詹紹文,王敏,段太陽.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邏輯[J].大眾文藝,2019,(19):33-34.
[2]盧貴敏.扶持優勢特色產業提升農牧業發展水平———西藏河谷地帶優勢特色農業發展調查報告[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6,(03):25-27+39.
[3]鼓足干勁,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N].海南日報,2020-01-21(A06).
作者:黃清 高璐 曲智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