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8:24:2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體育教學融合鄉村教育的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鄉村教育圍繞鄉村建設的本土化訴求、緊跟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為鄉村發展蓄力賦能。但受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鄉村教育與城市相比仍存在條件、基礎、水平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加快推進鄉村教育振興仍是擺在各地發展面前的重要任務。其中,體育教育是一種延伸性學習,在深入推進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等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體教融合無疑是帶動全學齡學生在成長關鍵期樹立健康生活態度、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理念革新和戰略趨勢。釋放體育育人功能、創新體教融合發展方式、挖掘體教融合內在動力,圍繞鄉村教育的核心要義和價值取向為鄉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賦能,是新時期體教融合的重要使命。體育與教育的融合共同構成了當前鄉村教育的時代表達,它們從戰略高度、治理創新、價值協同等多個維度回應了鄉村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為打出鄉村教育振興組合拳奠定了重要基礎。盧梭在其著作《愛彌兒》中寫道:“教育要追求身心調和發展,注重體魄健康。”我國近代教育學者也提出了諸多關于發揮體育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主張,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教育,首在體育”的思想。縱觀中外歷史,將競技運動列入體育課程,發揮體育教育在培養高尚品質、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優化體育教育環境,將體育與教育有機結合不失為培養激發學生自信心和活力,實現育人目標的成功經驗。新時期為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2020年8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和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共同給出了新時代體教融合的現實邏輯和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鄉村地區應錨定體教深度融合的目標指向,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進而提升教育服務鄉村建設的能力,從而推動鄉村教育振興。
首先,體教融合強調從人的全面發展層面充分融合體育與教育,為農村學校在持續改進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的綜合功能和育人價值提供了依據和助力。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農村學校深入理解頂層設計中關于學校體育的政策舉措,積極轉變育人理念,持續推動體育和教育在理念、功能及培養目標上的充分融合,厘清當前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全體任課教師心中;同時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學工作改革,深化構建全教育學段的學、訓、賽服務體系各項舉措。一方面,加強體育教研研究,通過資源整合和經費劃撥推動體教資源互補,解決好文化教育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在“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的大格局下引導學校體育發展,落實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加強對體育教師的針對性培訓,發展學生運動技能,為學校體育跨出突破性一步奠定基礎。以遵義市開展體教融合,激活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活力的做法為例,深化體教融合是農村學校面臨的普遍難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體育與教育部門分離、部門經費支配不均等,種種原因導致體教融合難以產生“化學反應”。遵義市緊抓政策機遇,堅持問題導向,逐個擊破過去體教融合工作難以開展的源頭問題。2021年11月,遵義市、縣兩級全面完成了教育、體育部門整合,為后續一系列實質性的整合工作奠定了基礎,當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較上一年度就提升了1.8個百分點,足見,統一指揮、職能整合對于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遵義市創建體教融合示范市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印發后,農村地區學校再次提升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拓寬體育教學設施建設渠道,加速體育人才引進,不但滿足了正常的體育教學需求,還推動了教育和體育資源最大化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目標的實現。在破解體教融合難題的同時,遵義農村地區學校體育教學也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這也再次印證了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體育的重要功能。可見,新時代的體教融合首先能夠使鄉村體育教學迸發活力,進而推動農村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其次,體教融合提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對夯實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五育并舉”是辦好鄉村教育的重要指導理念,具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術及勞動教育的全面發展。體育是塑造人、鍛煉人、教育人的重要載體。腦科學方面的相關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提高腦細胞活性,激發多種神經遞質的釋放,并改變海馬活性,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激發審美能力,可以說,體育運動是開啟鄉村教育“五育并舉”探索之路的關鍵所在。鄉村教育長期受應試思想影響造成的體育遠離學生、教育遠離體育的局面,使得青少年健康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很多學生不會三步上籃、不會加速跑,甚至無法完成一個標準的引體向上。也正是因為缺乏體育鍛煉,農村青少年近視率攀升、超重肥胖普遍,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出現嚴重“滑坡”。農村地區亟需推動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社團活動合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錘煉學生的堅韌品格,啟迪學生的認知世界,讓學生收獲強健體格、形體美和審美情趣,進而為農村青少年完成由“今日之星”向“明日領袖”的蛻變奠定堅實基礎。以河北大名縣體教融合有效促進農村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做法為例,大名縣是全國武術之鄉,面對農村學校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和“唯學習論”問題,大名縣將青少年健康發展與體教融合緊密相連,通過開齊、開足體育課,完善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體系,吸收退役運動員到校兼任體育教師等做法,讓傳統武術項目在鄉村中小學落地扎根,讓青少年大量接觸體育運動、發展體育興趣、踴躍參與體育賽事。截至目前,大名縣132所小學和30所中學建立了學校運動隊,共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42所,為全面開啟鄉村體教融合新時代提供了典范。
最后,淬煉體教融合的創新發展思維,帶動城鄉教育一體化融合發展。鄉村是中華民族建設家園的符號表達,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鮮亮底色,近百年來,鄉村教育經歷了艱難探索、穩步積淀、轉折發展和守正創新,但與城市教育的差距一直存在。在多年“普九”攻堅的推動下,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配置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但鄉村教育對各學科專業教師的吸引力仍然不足,教育投入和教育經費保障也難以滿足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需求,近年來體教融合難以在鄉村地區釋放乘數效應就是最為明顯的體現。全面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并以體教融合為突破口,循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代脈絡,聚焦鄉村教育的核心要義和價值取向,定能使鄉村教育實踐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以體育人,讓體教融合肩負起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的重任,構建體育與各學科間的內生聯動機制,契合學生興趣所向和成長所需,厚植鄉村人才資本,能為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供動能。以四川師范大學依托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對口幫扶的本省普格縣的夾鐵鎮中心校、瓦達洛小學為例,四川師范大學為體美優質教學資源開發為目標,本著“一個不能少”“一門不能缺”的原則,為夾鐵鎮中心校和瓦達洛小學打造了“網教”+“走教”教學新模式,“網教”為學生定制“菜單式”線上體育課程資源,“走教”為學生提供專業體育教師隊伍,線上線下共同打磨體育課堂,推動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的協調發展,并不斷將體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四川師范大學以體教融合為突破口,為原本專業支持力量不足、人才多元化成長路徑不通暢的鄉村教育注入了新動能,推進了鄉村教育現代化,縮小了城鄉教育水平差距,相信在更多更廣泛的針對體教融合的探索推動下,會有更多鄉村學子奔跑在通往未來的“跑道”上。
定位鄉村教育價值取向,激發鄉村教育內生動力是鄉村教育獲得新的生命力和發展動力的迫切之需。體教融合強調突出多元化的發展體系,重視身體機能與知識的高度關聯,精準把握體教融合的理念與方法,綜合運用體教融合的現代化育人策略,能為鄉村教育朝著高質量、高水平的方向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楊碩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