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8:18:2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設計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被稱為“虛擬現實之父”的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杰倫·拉尼爾,在其著作《虛擬現實——萬象的新開端》中對虛擬現實給出了多達52種定義。綜合而言,虛擬現實是一種“綜合利用計算機系統和各種顯示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的技術,其典型特征是具有人機交互性。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或者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直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正是這種優勢,使其在全球得到快速推廣。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成為當下創新課堂、創客教育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新趨勢。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高職課程教學主要有以下優勢。第一,虛擬現實技術以其真實性,能將抽象理論知識可視化呈現。虛擬現實技術通過交互環境、再現能力和一對一的實踐,能夠可視化呈現學生學習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虛擬現實教學實訓平臺的開發者可以利用三維模型制作軟件,具象化表現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同時借助虛擬現實硬件設備的輔助,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理論知識,充分掌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第二,虛擬現實技術以其沉浸性,能幫助學生提前掌握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高職課程教學,能夠以數據為核心,打造職業場景,提供多元化知識,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課程實訓中往往容易發生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教師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則能夠有效應對這一問題,打造更加完善的實訓場景,向學生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1]。第三,虛擬現實技術以其交互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突顯課程教學的互動性和形象性,營造生動多變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探索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此外,教師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依托技術優勢,打造相應的課程實驗室,避免多余的設備成本投入,實現無限制的資源使用,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通識教育是現代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別于專業教育,通識教育致力于培養人格健全的人,尤其是在高等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背景下,通識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通識教育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通過通識課程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底蘊、開闊的社會視野、善于自省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基于充分的反思規劃自己的人生。有學者認為“通識教育在于立人,專業教育在于授業”,孔子云“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些都是對文化藝術類通識教育的肯定。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通識教育更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的基礎。就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而言,教師應當不斷增強通識教育意識,重視人才培養,不僅要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而且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滿足自我需求、提高專業水平。但是,當前的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阻礙了通識教育的順利開展。筆者通過對高職院校開展調研發現,目前藝術通識課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部分教師的藝術通識課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對藝術通識教育不夠重視。教育者只有樹立正確的理念,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如今,我國藝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專業教學體系更加完善,課程教學朝著專業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藝術通識教育的認識有限,容易在課程教學中出現問題,制約了藝術通識教育的順利開展。其次,藝術通識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水平是影響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藝術通識課的教師往往是藝術學科專業出身,部分教師在通識教育方面的研究較少,還有部分教師工作經驗有限。教師隊伍業務水平不高,將會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開展。再次,藝術通識教育體系不夠完善。要想順利開展課程教學活動,需要構建形成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將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但是,在當前階段,部分高職院校的藝術通識課教學體系較為混亂,較少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等,藝術通識課內容不夠規范,設置課程時也忽視了從學生角度展開分析,以致課程教學與學生之間存在割裂感,課程之間的互補性不足,進而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夠顯著[2]。最后,藝術通識課教學評價方式不夠多元。課程教學評價方式不夠多元制約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多采用撰寫期末論文的考核方式,考核標準不夠全面,難以全面系統地考查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難以有效促進學生掌握藝術通識知識、提升藝術水平。
三、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實踐
1.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環境
高等職業教育著眼于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調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針對高職非藝術類專業學生開展藝術通識課教學,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純理論教學、單向傳授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創作,使其在創作中了解美學的基本要求,進而基于審美的眼光學習、工作和生活。藝術創作實踐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場地、教學設備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財力,這也是制約藝術通識課教學開展創作實踐的原因之一。因此,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是教師首先要樹立的教學理念。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應當凸顯職業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技術的支撐力量,教師應當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完善虛擬現實設備和環境,制作藝術通識課相關的教學資源,實現個性化教學,全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科學、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覺學習藝術通識課。良好的教學環境是保障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依托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生動的課堂環境,為后續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以藝術通識課中“中國傳統建筑藝術”這一教學單元為例,教師可以為中國傳統建筑的典型構件——斗拱制作3D教學資源,使學生不僅可以利用虛擬現實軟件平臺“進入”古代建筑體驗中式建筑之美,而且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的交互性,實時了解斗拱的獨特構造,進而讓教學資源實現從靜到動的轉變,增強課堂教學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與交流性。高職應引導師生加深對通識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其在后續教學中形成合力。通識教育應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協同發展,教師應在藝術通識課教學中充分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傳授給學生藝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長遠的眼光,客觀看世界。另一方面,基于虛擬現實技術,以學生為主體,結合高職藝術通識課的教學特點和設計要求,開展并引導學生參與多元教學活動,強化師生協同互動效能。如,由于非藝術類專業教學時長的限制,藝術通識課中“色彩之美”這一教學單元一般分配2~4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搭建虛擬色彩實驗室,使學生利用相應的虛擬現實設備便能夠完成課程學習——色彩屬性對比訓練,利用調色平臺實現色彩純度、明度等屬性的對比,提高教學效果。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堂環境,打造接近真實環境的教學空間,讓學生能夠感受藝術通識課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的。教師在安排藝術通識課的教學內容時,應當將促進學生學習作為主要目的,讓學生能夠從自身學習興趣出發,實現自主學習。
2.優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學水平
高職藝術通識課的教學效果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效果與教師的專業水平緊密相關。如今,部分高職教師在文化素養方面相對較為薄弱,技術應用能力也有待提高,這就要求高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抓手,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動力,全面推進藝術通識課教學的高質量開展。首先,開展藝術通識教育和信息技術培訓。引領教師學習藝術類的學科知識、虛擬現實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引導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成為更加優秀的復合型教師。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要求,教師只有掌握專業技術手段,合理制訂教學設計方案,才能更好地發揮藝術通識課教學的作用,提升教學效能。其次,建立健全教師激勵制度,系統考核與分析教師的表現情況,對那些推動藝術通識教育和創新課程教學的教師給予相應獎勵,同時不斷擴充藝術通識教師隊伍[3]。最后,加強藝術通識課程教材之間的聯系,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后續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有兩種實現方式。一方面,高職可以鼓勵已開設藝術通識課的教師通過參加培訓等方式學習虛擬現實技術。有些教師擔心虛擬現實技術的學習難度較大,國內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已經研制成功基于可視化編程的虛擬現實軟件(如上海曼恒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IdeaVR軟件),這對于高職教師基于虛擬現實技術開展課程建設非常友好,簡單實用的可視化編程能讓原有的藝術通識課資源轉變為三維可視化、可交互的藝術實訓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可供校內教學使用,而且可上傳至中國大學MOOC(慕課)等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使藝術通識課虛擬現實實訓平臺的建設成果惠及更多的師生。另一方面,高職可以與企業團隊共同開發藝術通識課虛擬現實實訓平臺,這種開發方式具有時效快性強的特點。軟件公司具備專業的開發團隊,但需要與校內教學團隊共同商議確定實訓平臺的內容和框架。如,江蘇省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上發布的由江蘇師范大學主導開發的“漢畫像浮雕設計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就形成了一門多目標的綜合型藝術實驗創新課程,將文化傳承、文化自信、文化興國落到實處,解決了線下教學中存在的空間大、時間長、有污染、媒介多樣以及驗證困難等問題,虛擬實驗解決了實體實驗與文物保護方面的復雜問題。
3.完善課程體系,拓寬知識范圍
如今,虛擬現實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有助于教師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資源,不斷完善課程教學體系,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在藝術通識課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課程設置的影響,打造專業化、個性化的高職藝術通識課程體系,能夠有效應引導學生開展高質量學習,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在具體設計課程結構時,高職院校需要從自身發展情況出發,變革既有的藝術通識課程,打造更具有地方特色和藝術特點的通識課程。基于課程要求和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合理安排必修與選修、線上與線下等課程形式,豐富教學方式,拓展知識廣度。同時,整合高職院校既有的課程,挖掘學科之間的關聯,將藝術通識課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并融入詩詞、戲劇等要素,實現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的協同,增強高職通識藝術課教學的實用性。此外,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動態展示藝術作品,實現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全方位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4.加強課程考核,提升教學效果
要想強化課程教學效果,教師在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中,可以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完善藝術通識課考核環節,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緊密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技術應用效果。在課程考核中融入虛擬現實技術,也能夠進一步帶動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目的。在考核環節融入虛擬現實技術不是課程考核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簡單疊加,而是二者的有機融合,課程考核應更加重視整體教學活動和學生實踐水平,避免單一的筆試,將學生的表現納入形成性考核過程,通過形成性考核結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彰顯現代教育教學的核心要求。
結語
藝術通識教育不是感性教育,而是有機融入了立德樹人目標的人格教育,在促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塑造當代高職學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職教師要充分認識藝術通識教學的重要性,綜合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通過藝術通識課的學習提升精神境界,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雙手。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藝術通識課教學中的應用,對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教學環境、師資隊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當不斷加強課程教學研究,完善課程教學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加強課程考核,以虛擬現實技術搭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帶動學生成長,全面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梅明玉.基于VR/AR的虛擬現實技術賦能高職教學理念、環境及實踐研究——以旅游類ESP課程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報,2021(4):112-114.
[2]王瑋.藝術類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現狀調查與改進建議——以S藝術職業學院為例[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4):154-156.
[3]陳長全.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職實訓的路徑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4):13-14,18.
作者:劉丹 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