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0:27:4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問題與對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近年來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問題不斷凸顯,與之相關的評價、反思類文章逐漸增多。在這一背景下,必須要對體育課程改革做出理性判斷,并及時反思,才能保障改革的順利實施。從目前改革情況來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確的,在理論體系、實踐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基礎教育體育呈現出新的亮點,而且推動了教師專業發展,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提升。與此同時,改革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了體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因此,研究和探討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評價與反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體育課程體系取得了新突破
從總體上看,體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是正確的,基本方向也是十分明確的,貫徹落實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效推動了體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歷史時代性,需要在借鑒先前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課程標準》在肯定先前體育課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充分汲取經驗教訓,在繼承與借鑒的基礎上,實現了體育課程體系的創新發展[1]。具體來說,課程體系創新主要體現在:體育課程相關文本的呈現方式發生了改變;明確了以“健康第一”為主導的指導思想;創新了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形成了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全新理念;倡導對中小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二)推進了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體育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得到眾多體育教師的認可,有助于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推動了基礎教育體育的發展。首先,體育課程改革有效增強了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促使教師重視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其次,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等拓展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最后,改革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勵他們主動學習,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和改進,促進體育教師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見,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為教師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外部環境,將體育教師的內在發展動力充分激發出來,促使體育教師伴隨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三)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明顯提升
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成為課程總目標,這一目標的落實,不僅有助于中小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培養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感,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目標促使體育課程教學出現了質的變化,顯著提升了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2]。具體來說,體育課程教學的方法更加多樣,組織形式更加靈活,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等。從中小學生角度來說,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養成了自主探究學習的好習慣,團隊合作意識有很大增強。由此可見,體育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和體育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
二、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新課改理念難以落實
體育課程改革,實際上是將新理念運用到課程教學實踐中,但是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難。基礎教育體育改革過程也不例外,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新課程理念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雖然目前新課程理念已經得到體育教師的廣泛認可,但是具體實施起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體育教師尚未深刻理解體育課改理念,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導致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教學存在形式化現象。
(二)體育教學條件不夠完備
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后,課時和活動時間明顯增多,但是很多學校的體育經費有限,教學所需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較為陳舊,甚至存在短缺的情況,難以保障體育教學條件[3]。
(三)教學評價存在低效性現象
體育新課程評價中,加大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但是受到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學校體育運用的是終結性評價,在評價主體、評價指標以及評價方法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評價的效度,導致了體育課程評價的低效性。
三、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落實新課改理念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理論與實踐間的關系,理論來源于實踐,并且在實踐中得到認證,同時還要超越實踐。體育課程教學理論,不僅要對課程實踐歸納總結,更要對實踐成果展開批判與反思,從辯證的角度進行評價,對其不足之處進行規范性引導,真正實現對實踐的超越。因此,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間的距離,有效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深入落實新課改理念,通過將二者深度融合,打造體育高效化課堂,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精準把握約束力與靈活性,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標準作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教學的規范性、指導性文件,既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有科學把握二者關系,才能有效提升體育課程教學成效。通過近年來的課程改革實踐可知,體育課程教學的靈活性顯著提升。體育課程改革為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自身的創新能力最大化地發揮出來,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成效,切實滿足中小學生的學習需求[4]。《課程標準》修訂之后,體育課程內容、體育教學組織、體育教學實施等都有了明確的要求,對這些活動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約束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設計一些可操作性的體育課程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把握好約束力和靈活性,在《課程標準》下,根據其適度約束力,合理把握教學靈活性,從而精準把握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體育教學目標。
(三)加大重視程度,保障體育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
體育課程改革中,學校領導層的重視度是影響改革實施的重要因素。一些學校領導層對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視度不夠,用于體育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體育場地、體育器材條件均受到了一定局限。因此,在今后改革中,學校領導層要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理念,深入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對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視度,針對改革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發展實際,為體育教學提供充足的資金,用于完善體育教學條件,比如建設體育教學場地、配備體育設備設施等,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改革成功率。
(四)設定多元化評價目標,完善評價方式
在基礎教育體育教學中,運動體能與技能都是課程評價的重點,在制定評價目標時,應當將其作為體育課程教學的底線評價,根據中小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評價標準,既不可過低出現無劣評價,又不可過高導致學生無法達到。因此,學校在設定體育課程評價目標時,應當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中小學生實際分別設定底線評價與綜合評價。針對那些身體發育相對緩慢的學生,學校應當適當降低體能方面的評價標準,但是需要讓他們通過努力達到的目標,進而達到最終的綜合底線[5]。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程更加重視學生全面的評價,通過發展性評價,促進中小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在評價原則上,教師應當嚴格遵循激勵性評價與指導性評價原則,將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在評價標準上,教師應當制定開放性的評價標準,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當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對中小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應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總之,在體育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當告訴重視教學評價,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結合中小學生的需求,構建出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升,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推進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
(五)提高體育教師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對體育教師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促使他們積極開拓教學思路,并且主動反思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實現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但是目前一些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不高,難以適應體育課程改革需求。因此,學校應當加強體育教師的培養,通過制定系統化的培訓計劃,不斷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專業素質,促使體育教師在角色轉換、教學設計、科學研究等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適應新課程要求,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綜上所述,經過二十幾年的課程改革,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比如體育課程體系取得了新突破,推進了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明顯提升等。但是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改革過程中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因此,在改革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積累更多的課程改革經驗,并且積極改進其中的不足。新課程改革將教育理想轉變成教學實踐,推動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進步與發展。相信在未來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基礎教育體育課程能夠給學生和教師帶來更多積極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呂鈳,胡慶山.模式·機制·路徑:體育課程改革參照的實踐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5):97-103.
[2]單檸.新體育課程改革下中學田徑教學模式探析[J].田徑,2022(9):59-61.
[3]王建,唐炎.高中專項化體育課程改革的“上海經驗”:效果、問題與展望[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7):29-41+55.
[4]尹志華,孫銘珠,孟涵,田恒行,郭振,劉波.新時代核心素養導向體育課程改革的緣由、需求機理與推進策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4):22-28+70.
[5]周志勇,焦素花.質量話語背景下近70年以來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綜述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2,21(6):68-74.
作者:董歡 孔凱